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3-15 01:22:05

㈠ -------,让我的生活更美好600字

读书,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我们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师就要通过各种的渠道来充实自己而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师范毕业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我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着自己的事业,挥洒着拼搏的汗水。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好像班车一样机械准时,每天忙得晕头转向仍觉得时间不够用,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逐渐也就不读了。忙、没有时间就是我不读书的最好的理由。就这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基本上没有正经的读过一本好书。更别说提起笔来写一写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渐渐地,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狭窄的知识面使我在备课的时候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于是,我又拾起了被冷落已久的书本开始在工作中读书,在兴趣中读书,在困惑中读书。随着阅读量的加大,我也越来越感受到阅读的好处。

一、读书,让我在微笑中工作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如果让他们从早玩到晚,保准一个个生龙活虎像条龙:可是如果让他们一堂接一堂的上课,可就是另一番情形了:要么就是坐不住的孙猴子,要么就是懒洋洋的象条虫。有时,我精心准备了一堂课,满心期望会有好的生成,可是一看到这样的课堂,首先就泄了气,就会批一下张三,训一顿李四,一番训斥之后,学生是胆战心惊,人人自危,我是横眉冷对、心烦意乱。久而久之,成了恶性循环,课堂效果可想而知。看了于永正的《教海漫记》,我大受启发。于老师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才会笑着看老师。慢慢的,我开始以笑脸来面对学生的错误,以幽默来化解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有个同学不小心碰倒了凳子,学生们都看着我,等我的反应,我笑着对大家说:“瞧,他看到傣族人在泼水,也坐不住了,想赶紧去呢。”同学们都哈哈大笑。接下来的朗读,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感受了课文的欢乐气氛。

微笑还是班级管理的润滑剂。有一次,学生们反应,男同学总和女同学抢玩具。在班会课上,我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不过,需要你们来补充一个结尾。”听我这么一说,他们一个个侧耳细听。我说:“一天,公牛和母牛河对面办事,他们同时来到了独木桥前,可是,独木桥只能容一头牛,谁先过呢……”有的说打一架比个输赢,有的说用包袱剪子布来决定。还有的干脆说一起过,谁力气小被挤下去了谁倒霉。大家众说不一,最后问我,我笑着说:“要我说,母牛先过,因为女士优先嘛。”大家哄堂大笑。笑过后,我说:“连动物都知道女士优先,我们班的男子汉更要赛过小牛犊呀。”那几个男生听了,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二、读书,让我在反思中提高

读书能促使人更好的反思。反思,是一个自我总结、积累、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我们的教学更要反思而行,行则再思,思则再行。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100条建议》之后,我逐步明白了:教育不是大面积的播种,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来设置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于是,在二年级的字词教学上,我把学生分成了四类,每类学生都设置了不同的目标:一类学生98分达标,二类学生95分达标,三类学生90分达标,个别两个智力有缺陷的学生50分达标。考试结果与班级常规考核挂钩,达标学生每次加5分,超标学生根据情况酌情加分。比如一类学生考100分加5分,二类学生考100分加15分,三类学生考100分加20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看加分,每个学生都兴奋不已,特别是二类、三类学生,一看考100分比一类学生加分还多,都暗下决心,想要在积分上超过一类学生。而为了让一类学生养成认真的习惯,他们在连续三次满分后也会加30分。这样的一系列措施,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想跳一跳去摘桃子。一段时间下来,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作业认真了,错字也少了。我也不用再因为词语问题头疼了。

三、读书,让我在研究中成长

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我发现自己所取得的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成绩,都有赖于我能积极地参加教育科研。

我们宋庄学校是一个弥漫着浓厚科研气息的地方,身处其中,我也受益匪浅,我有幸参与了《“动·乐·爱”小学生微格作文训练》的课题研究工作。这个课题把作文分成了若干个训练点,逐步打造作文中的各个“零部件”。为了课题的顺利实施,我们语文老师一起查找了大量资料,观看了名家的课例,反复观课议课。在课题实施中,我结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情景,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我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也提高了,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攥写的《低年级作文教学点滴谈》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并在语文报上发表。

读书,使我的人生更丰富;读书,使我的工作更精彩;读书,使我的生活更美好。让书的精髓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富有活力吧。

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内容

讲到傣族,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傣族泼水节,那盛大的场面,不由得让人心神向往!

泼水节即傣历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间丰富神奇的活动内容,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人,泼水节一般为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除夕,是送旧岁的日子,常有划龙舟、放高升等传统活动(放高升即燃放自制的土火箭)。第二天(或第三天)为空白,它不属于旧的一年,也不属新的一年,而是旧年和新年之间的空日子,所以,这一天(或两天)人们可自由安排活动。第三天为傣历的元旦,也是傣历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传说是“日子王到来的一天”。这一天清晨人们便身着盛装开始忙碌做一些佛事活动。到午时忙碌的妇女们便担水为佛洗尘(即“浴佛”),求佛保佑傣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至此欢乐的泼水活动便开始了。

泼水是泼水节最主要的传统活动,人们相互泼水、相互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泼水传递了男女青年们真挚的友谊和爱情,泼水表达的人们相互间的祝福,圣吉的水把人们一年的辛劳汗水、烦恼、忧伤冲得干干净净。把欢乐和圣水洒向远方来客和过路人。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把友情传给四面八方的朋友。传统活动还有丢包求偶、跳孔雀舞和雄壮潇洒的象脚鼓舞、文艺表演、体育竞赛、商贸交易、物资交流等。

夜晚,当你躺在草坪上时,你就会看到一盏盏孔明灯从草坪上缓缓上升,带着人们的愿望,飞上天空。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心中神圣的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心中快乐的节日!如今的大中国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啊!

㈢ 怎么当好农村小学教师论文

怎样当好农村小学教师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无论是在文化基础方面还是在社会见识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城市的小学生在文化比较丰富的城市里,他们可以经常看到新生事物,见识面广,而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农村里,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田野、高山、河流、见识面很窄。所以,当好教师难,当好农村小学教师更难。我在农村小学任教几年了,凭着几年的农村小学教学经验,我觉得,要真正当好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有“五心”。
1、恒心、人贵有恒,做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尤其如此。在学生心中,一个好老师应该威严而又和蔼的,如果坐牢似的对学生时紧时松,学生也会时好时坏,时间久了,就不好管理了。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们都忙于干农活,没时间顾及他们的学习,大都是靠老师管理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良好好习惯都来自于老师长期的鼓励、引导,来自老师持之以恒的培训、训练。
2、匠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没一件艺术品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也因人而已,这一方面我一直坚持做两件事:(1)写教学反思,总结这一周上课情况,哪里好值得继续采用,哪里不太适合,需要改进。(2)研究孩子的弱项,对症下药。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孩子来我们这里学习就是为了学好知识,所以我们要负责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发挥一对一家教的最大优势——个性化。
3、用心。什么事,只有用心了,才能做好。在课堂上我坚持做到:讲课有张有弛。因为我们每次课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农村小学教具比较简单,我们不能让学生时刻集中注意力。我们知道每个人注意力最多就二十分钟左右。所以我把课堂化作一个个小的冲锋,让学生不会觉得枯燥,(2)在上课过程中要有讲解有练习,练习一定是举一反三。老师不能满堂灌,别老是在哪讲的津津乐道,学生的思绪早已九霄云外了。
4、热心。我把热心这一点用在和家长沟通上。我觉得农村学生家长不是很用心地过问学生的学习、纪律等情况。只有走进家长,明确我们教育方向。勤和家长联系,你传递给家长的信息最起码也是对孩子的关注。你关注了,家长才能放心。学习进步了,我们发个短信,表扬一下;学生这段时间表现不佳,我们大家打个电话共同寻找原因。
5、爱心。教师要爱岗敬业,要爱学生。农村孩子特别纯真,教师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沟通交往。这样学生才会跟你更贴心、更信任你听你的话。
二、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全才的教师。
我国进行课教改已经几年了。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体会较深。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一体具有很强的可朔性。新教材显示的这些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除了有精深的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搜寻信息,博览群书。农村相对城市而言,信息比较闭塞。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给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的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教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注入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二)左右逢源,多才多艺,就语文课而言,它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得明白,说得清楚,看得透彻,写得生动,思想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如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是我在黑板上刷刷几笔画了大龙虾、章鱼、海参几幅图,让学生直观;教二年级语文《春天在哪里》时,我唱了一首《春天在哪里》的歌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思想内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新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化教育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目的图文信息,我还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三)多动脑筋,勇于创新。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动,参加社会活动是检验和巩固课文知识的最佳方法,时课堂教学的延续。多开展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到学习的实际价值。
三、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要善于发挥农村优势,拓展农村小学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的平台上,乡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自己明显的优势。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那么,教师怎样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是学校变成不只是学生读书的地方,而且是学生的生活地方呢?
1、广开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广开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的的多种功能。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列,在科技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如《理想的风筝》这一课中讲到:他的风筝各式各样……于是老师们把学生们在科技活动课上精心制作的风筝请上了课堂: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
2、激发热情,激活教材“二次生命”。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已获验证的成功学习方式,自己的游戏等都有可能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契机。如上《保护庄稼好兵卫》一课时,对于城市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青蛙就很陌生,但在农村的青蛙是常见的“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可以亲自去田里看看,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找有关“青蛙”的图片、文字、故事、歌曲等。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还知道了青蛙小时候是蝌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知识。
(二)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事物的存在同发展必然同其所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样。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1、结合农家中的课程资源,使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的蔬菜、水果、玉米、水稻、山芋等作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外型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记得去年我的表姐带着她8岁的儿子到乡下探亲,他儿子指着路旁的禾苗问道:“妈妈这些水草为什么长得这么整齐啊?”同姓的人不禁开怀大笑,这也许是他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缘故吧。而禾苗在我们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当交到这一册识字(一)第2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为什么要“整齐”)等。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是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同身受相结合。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旅游见闻、失学、父母打工、家庭离异,山崩屋塌……,也有做农活,捕鱼、逮鸟、种蔬果的体验和收获。这些竞合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烟筒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如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讲解到蒲公英妈妈、豌豆妈妈、苍耳妈妈各有自己的办法让孩子们去“旅行”,城里的孩子对这些不易理解,但农村的孩子经常见到这些植物,也许还经常拿来玩呢。课堂上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就能体会到植物妈妈办法的巧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发学生的纯真情感,使文体对话与心灵交流相结合。乡村的人际交往相对城市而言更为纯真,更具有人性化。类似玉《少年闰土》中“看瓜刺猹”的农趣,“乡村孩子”的农心,“锄禾日当午”农活,无不隐藏着乡村学生纯真的情感,作为教师,就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精心疏通,引流学生的真情实感。乡村里的人们有”桃花源式的绿色交往、张扬人性的交往,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纯真表达,因此更容易使文体的对话与自我的心灵碰撞融合,升华,在口语交际表达中更具有“纯净”的语镜优势。
(三)积极开掘社会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传统的教科书无法替代的。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鼓起热情,给予关注,给学生做现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以实践代替想象。如在学习第八册《小树给死囚调查报告》时,可让学生一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问题进行调查,如河水为什么便污浊,为什么空气污染严重等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的表达能力。
2、开发利用农情农俗,培养学生爱想情感。作为农村小学,应当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每个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了一个广阔的报道空间。教师可组织学生拍摄富有“农情”的照片,撰写关于“农情”的报道。在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的作品,显示出十足的“农情味”,从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教学《难忘得泼水节》时,教师可以“节”为点,引入到各种“节”或“俗”的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过节的习俗,学生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还藏着这么多知识,他们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3、积累运用农谚农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强调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深刻的寓意。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在学习第八册《积累?运用八》“读读背背”时,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让学生虚心地向长辈请教,收集这样生动的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查找,把“农语”抄下来。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会使学生的习作富有“农味”,具有个性特征和乡土色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努力开启自然课程资源。《课标》中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人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教师要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让课程开发领域“宽”起来,地域优势资源“热”起来,活性的课程生长点“链”起来。
1、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美好感情。秀丽的山川、雄奇的古迹,都是新课程改革下最具优势的课程资源。如在学完《圆明园的毁灭》、《镜泊湖的奇观》等风景篇后,为进一步学生树立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可作以下的课外延伸。将小镇划分为交通、旅游、田园风光等几个方面;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图片、文章等形式分别对这几方面进行特写最后让学生的作品张挂在校园的展台上后编写成特写集,通过小导游队进行交流、宣传。有学生介绍如下:“我校坐落在十万大山脚下,这里既有美丽的高山田野,清纯的小溪流水;还有远近闻名的优美景观——神马瀑布。神马瀑布在平龙山上,平龙山山水奇秀,风景幽雅,常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这样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自然资源,结合校本课程,开展一系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引用传说故事,感悟传说内涵。“传说”是生成“课程资源”的一个亮点。乡村学生生活纯朴真实,在他们的身边积淀着不少耐人寻味的传说故事。如:广西防城地区扶隆乡自古来家喻户晓的“神马射尿传说”,北仑“五指山”的传说……教师可让学生深入农村,像年老的长辈、领里乡亲询问,搜集民间传说故事,在进行整理、编写、交流,开展以“传说故事”为主题的活动。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农村小学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让我们的乡村教育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变成金凤凰。

㈣ 我爱我家的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怎么写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目标:
1.知道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特有的,用自己民族特殊方式庆祝的节日;
2.了解我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知道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特有的,用自己民族特殊方式庆祝的节日;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了解民族节日
1.你知道那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还有些民族也有自己的节日,用本民族特殊的方式进行庆祝,称为民族节日
3.介绍自己民族节日:
汉族: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元旦。。。。。。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彝族: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
4.介绍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
二、民族团结的桥梁
1.你和少数民族人民过过传统的民族节日吗?
2.介绍国家总理过少数民族的节日
《难忘的泼水节》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图片欣赏:了解各族人民在传统节日中的表现
4.这些节日有什么意义?
5.我们和他们过这些节日有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彝族 火把节
傣族 泼水节
和睦相处
民族团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2.初步理解民族节日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民族节日的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民族节日
1.介绍你了解的民族节日
2.连线:
蒙古族 泼水节
傣族 火把节
彝族 那达慕
二、民族文化窗口
1.说一说,你喜欢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
2.介绍节日中的活动
3.分组介绍:
从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生产劳动、宗教信仰、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礼仪
第一组 苗族
吹芦笙 单人或集体吹奏 翩翩起舞
服饰 挑花 刺绣 织锦 蜡染。。。。。。
第二组 壮族
对歌 即兴表演
故事 刘三姐的故事
第三组 傣族
泼水节 水越泼得多 福运就多
。。。。。。
4.从这些民族节日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民族文化 发扬光大
课后反思:学生了解了少数民族的节日,理解了民族节日的积极意义

㈤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关键词:创设 氛围 教给 方法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采用先提问,再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办法,这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但它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这是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一、为学生创设质疑氛围1、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2、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质疑。3、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空,使学生想问。学生在课堂上提不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往往是还没有想出来或还没有完全想好问题,而老师却就说出来了。可见,不是学生不想质疑问难,而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提问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质疑问难的参与面不广,学生失去质疑问难的机会。有的教师为了完成课时任务,往往是刚说出:“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几秒钟,看到没有学生举手发问,就立即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质疑学生,有的教师甚至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质疑和释疑,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机会和权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质疑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为每一节课设置学生质疑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并要在实施的过程中认真落实,尤其在解决了问题之后,教师千万不可急于解决另一个问题,而要留给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进一步质疑的时间和机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始终处于自觉地学,主动地思维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常言道:授之一鱼不如授之一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耐心地进行启发、引导,教给他们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提问水平。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1、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如出示“比例尺”课题后,教师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等。2、针对关键字词进行质疑。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则、规律、性质、定律等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质疑。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要抓住“平均分”引导质疑:为什么一定要平均分?如果不平均分行吗?……3、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质疑。如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学生按照教材中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进行操作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只用一个梯形剪一剪,拼一拼,能否推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4、在问题解决后进行质疑。当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学生可自我质疑:用这种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5、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质疑。如在学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学生知道了比的后项不能为0,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为什么在球赛中,记分牌上的比分可以写成3:0呢?6、在产生认知冲突时进行质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与旧知识产生矛盾冲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这种冲突进行质疑。总之,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从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同时,我们教师要教学生会说。一开始学生提的问题有时不得要领;有时只言片语;有时浅显幼稚。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一把,送一程。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三、培养习惯,使学生“好问”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1、激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后,许多学生囿于课本的推导方法,而不思创新。教师激疑:还有与课本不同的方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并先后将梯形转化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学生将梯形分解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造。 2、导疑:所谓导疑,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引导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学生顿时举手: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另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的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趣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导之有方,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3、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教师要抓住典型,树立榜样,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利用榜样的号召力,在学生中形成质疑的比、学、帮、超的良好风气,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进而养成习惯。

㈥ 征集“我心中的中国传统节日”活动方案

我做过类似的方案,写下来太烦了,直接联系,在线等

记得给我加分哦

阅读全文

与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