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舍作品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出版社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印书馆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出版社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出版社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出版社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出版社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出版社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出版社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1955,人文 修改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印书馆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老舍集》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出版社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老舍在写作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饥荒》(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3部)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文艺出版社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出版社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出版社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出版社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文艺出版社
《老舍选集》1951,开明出版社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出版社
《老舍短篇小说》1956,人文出版社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6,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出版社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出版社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中国戏剧出版社
《老舍新诗》1983,花山文艺出版社
《老舍散文》1984 百花文艺出版社
《内蒙风光》
还有他的《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林海》《草原》《四世同堂——开学的日子》《断魂枪》《茶馆》等,一共是六十多本的小说。
被录入课本的作品
《草原》小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10课、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课、小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7课、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小学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
《北京的春节》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课。
《母鸡》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5课、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6课,九年义务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
《济南的冬天》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2课、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12课、中学苏教版初一上册16课。
《养花》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4课、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1课、鄂教版六年级上册23课、小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1课、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1课。
《林海》老教材小学语文人教版第9册五年级选读课文第1课、浙教版老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3课、九年义务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15课。
《我的母亲》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1课。
《祥子买车》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3课。
《猫》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课、小学S版五年级下册6课 小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6课。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第一课,上海高中二年级上册第10课
《在烈日和暴雨下》初中沪教版九年级第二学期第21课、初中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课。
B. 老舍是一位作家.他写了哪些作品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出版社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印书馆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出版社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出版社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出版社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出版社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出版社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出版社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1955,人文 修改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印书馆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老舍集》
《老舍集》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出版社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老舍在写作
老舍在写作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饥荒》(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3部)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文艺出版社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出版社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出版社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出版社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文艺出版社
《老舍选集》1951,开明出版社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出版社
《老舍短篇小说》1956,人文出版社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6,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出版社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出版社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中国戏剧出版社
《老舍新诗》1983,花山文艺出版社
《老舍散文》1984 百花文艺出版社
《内蒙风光》
还有他的《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林海》《草原》《四世同堂——开学的日子》《断魂枪》《茶馆》等,一共是六十多本的小说。
被录入课本的作品
《草原》小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10课、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课、小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7课、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小学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
《北京的春节》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课。
《母鸡》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5课、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6课,九年义务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
《济南的冬天》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2课、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12课、中学苏教版初一上册16课。
《养花》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4课、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1课、鄂教版六年级上册23课、小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1课、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1课。
《林海》老教材小学语文人教版第9册五年级选读课文第1课、浙教版老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3课、九年义务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15课。
《我的母亲》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1课。
《祥子买车》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3课。
《猫》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课、小学S版五年级下册6课 小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6课。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第一课,上海高中二年级上册第10课
《在烈日和暴雨下》初中沪教版九年级第二学期第21课、初中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课。
C. 《想北平》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想北平》的结构方式是什么?比如说以什么什么为序,由什么什么当线索
答:由感情当线索。1—3段——说不出的爱。4—7段——爱的表达。8段——爱的极致。
具体段落分析:
第1段交代老舍对如何写北平的考虑,他决定写出“我的北平”。
第2,3段通过描述他与北平如同母子关系,写出了对北平的无限怀恋。正面写出老舍对北平的特殊的爱。他反复强调说不出,解释说自己不是诗人,但实际原因是老舍不想通过跑那个长的 方法来写自己对北平的爱,而是另辟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语言,用最能引起别人共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
第4、5、6、7段,通过对比的方式写出北平的特点,来表达对北平的喜爱,与欧洲四大历史名城对比,从城市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氛围、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平的好处:北平虽然是个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然保持亲近。虽然是有钱人的天堂,但也能让一个贫寒的人享受到它的美。
第8段,最后一段:由于远离家乡,1936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北平告急,作者作为爱北平的爱国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更为强烈。
江苏省教科院基地学校科研协作会观摩课
爱的真情表达(《想北平》教案)
执 教:张小兵
单 位:江宁高级中学
范 围:全省
教学设想:
牵一发而动全身——爱的真情诉说。
老舍对北平的爱是炽热而真诚的,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然而,爱到深情时往往意塞笔滞,千言万语凝于毫端而难以成文。老舍又该如何表达这浓烈的爱意呢?这是个有趣而有价值的命题。老舍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这份情感:首先,爱的深沉——承认这是说不出的爱,知道得太少无法说,爱得浓烈无从说,言语贫乏无能力说;然后,爱的表达——对比中突出北平的特点,选择平凡的事物表达深沉的爱意;最后,爱的极致——意犹未尽,黯然落泪。鉴于此,本次教学试图以“爱的真情诉说”为纽带带动对全文的赏析。
打开思想的重门——对话中感悟故园之恋。
《想北平》属于“月是故乡明”专题中“漂泊的旅人”板块,本文要着眼于让学生领会漂泊的游子对故乡深沉的爱恋,而剖析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感情以及北平主要特点为教学重点之一。故乡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名词,而且是作者的精神家园。教法上着重文本研习,编者设计了对话栏,留给学生去写些他们阅读的感受、理解、评价,可以充分利用,并指导学生在作者、文本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对话。
教学目标:
1、紧扣老舍爱的表达方式,结合具体字词、语句、段落进行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真实浓烈、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2、掌握本文采用“类比”、“对比”等写作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揣摩作者字里行间透出的对故土的依恋之情与漂泊的旅人的乡愁。
2、教给学生与文本、作者、他人对话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唱,甚至可以画。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乡愁也是如此,有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人揉碎信纸无数,也无法寄去对故园的问候。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国后一段时间又在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工作,对北平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这篇文章就是写在1936年他在青岛工作时,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想北平》,透过他的双眸,和他对话,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板书:想北平。
2、课型简说:昨天晚上我到了咱们班,向大家询问上课的建议,有同学建议我不要总是老师讲,问题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比较好。我听了很受教诲,同学们认真地预习了课文,并且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了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二、文章结构梳理
1—3小节——说不出的爱
4—7小节——爱的表达
8小节——爱的极致
三、交流对话
1、王铭同学课前问我,文章是写出来的,标题为什么不写成“写北平”?而文章中多处提到“说不出”,或者改成“说北平”,不也挺好吗?
为什么想?爱的特点?
提示:
“想”的背后是无尽的爱,深沉的爱,是情感的表达。“写”只是客观的介绍,情味淡了,“说”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因为“想”才说的。
2、讨论对话栏中的问题
(1)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吗?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说不出来,请结合1—3小节进行思考。
板书: 说不出的爱
知道得少——无法说
爱得深沉——无从说
言语贫乏——无能力说
(2)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与记忆也常常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只是要把印象与记忆化为准确的文字,往往存在选择与概括的难度。比较则是一种凸现特色的常用方法。《想北平》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提示:
和什么比较——伦敦、巴黎、罗马、堪司坦丁堡
比较什么——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
特点概括——复杂而又有边际、热闹而不失安静——完全舒适
人为之中显自然——使人自由
花朵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
(3)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眼,但老舍写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老舍是北京的匆匆过客,会不会有这样的文字?
提示:
作者选取了最具有日常生活的特点的画面和事物:如“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这些描写展现了老舍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近似平民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是最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的,是整日坐在书斋里的作家写不出的,同时也渗透着他极为自然、极为深刻的对北平的喜爱与思念。
小结: 老舍表达爱的方式和角度是独特的,没有大声呼喊,再次大段抒情,而是在比较中突出爱,在近乎琐碎的日常事物中流淌爱意。
板书:爱的表达
比较手法
平凡视角
3、问题探讨
(1)文章是写对北平的思念,为什么要写母亲?对全文有没有特殊的作用?
(王超、张恒溥)
(2)“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句话怎么理解,为什么说这种爱“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
(李志、李毅、张亚庆、魏星等11位同学)
(3)第1、2、3小节全是作者的抒情,意思无非是说“这种爱无法表达”,这样写太浪费笔墨,空洞而直白,不如删去,留下一句话“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样简洁明了,岂不更妙?
(吕欣等同学从不同角度提出,归纳得出的问题)
提示:说不出是有层次的:说不出的客观原因——说不处的内在原因——想说的冲动。
这样写情感跌宕起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为下文作了铺垫。
(4)“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为什么会寂苦?
(张楠、高银、李勇斌、王涛)
提示:两个层次:A、安全感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巴黎太过空旷,似乎没有依靠感,而北平既复杂又有边际,有安全感,还能触摸到她的文化和诗韵;B、同时巴黎过于喧闹,使人疲乏,而北平动中有静,使人完全安适。
附加:“北平像太极拳”这种说法是不是太离谱了?(李扬)
(5)关于“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的理解
A、“落泪”能不能删掉,直接写流泪是不是太做作了?
B、我仔细读了这句话,感觉到情感十分强烈而厚重,可能不单纯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那么简单,是不是老舍写作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了?
(魏星、陈亚蓓等8人)
提示: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在青岛教书。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华北危急,北京危急。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老舍的《想北平》、以及吴伯箫的《话故都》,都写于1936年前后。
老舍《乡思》: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鸭。
板书:爱的极致 落泪
三、感悟升华
1、美读文章:朗读作者爱的诉说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语段,品味其中的情感。
(陈梦之、李毅、束安新、张楠)
2、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漂泊的旅人深沉的乡思吗?
四、课堂总结
1、 良好的问题意识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2、对话是打破作者和读者、作品和读者隔膜的最好方法。而对话离不开对文章字、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
3、爱的表达是一种艺术。
附录板书:
爱的真情诉说
想北平
说不出的爱 爱的表达 爱的极致
知道得少
爱得深沉 对比手法落泪
言语贫乏 平凡视角
特级教师点评:
这堂语文课具有示范意义,能引起关于新课改思考的课。
1、教学设计:是一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① 在导入中提出目标:言说“说不出”的爱;② 抓对话栏中3个旁批带动对全篇的理解;③ 精心挑选学生困惑的四个问题;④ 通过朗读外化对文本的理解。
2、文本研习:重视引导学生读文章。这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研读得很深入,研习基于学生基本能读得懂,但体会不到妙处的预设。
3、自主学习:要营造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文化,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这堂课努力地去做了,特别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还不时插入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但还没有做足,问答式的互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动的范围和有效性。
4、教学容量:成功、有效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较大、较快发展的课堂。课堂的容量不仅是课堂里用的材料多少,还有思维的密度和涉及的深度。课堂教学要有更加长远的目光。
总之,这节课是听、说、读、写的结合,具有厚重、沉稳的风格。
D. 谁能告诉我,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高一高二有哪些啊,急求
总共5本必修课本,然后还有史记,唐宋诗词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等什么的,高一一般学4本必修
E. 语文词语手册 高一必修一 想北平
b,c还有方向
F.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目录
高一上学期要学习的是必修一和必修二两册书,目录和背诵内容如下:
必修一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
◎ 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3(必背)
相信未来/食指/9
六月,我们看海去/潘洗尘/10
◎ 体悟人生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15
我的四季/张洁/19
◎ 设计未来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德]马克思/23
我的五样/毕淑敏/29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
◎ 经典的力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瑞士]赫尔曼·黑塞/41
◎ 求学之道
劝学(节选)/荀子/46(必背)
师说/韩愈/47(必背)
◎ 从质疑到创新
贵在一个“新”字/王梓坤/50
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
◎ 古典的乡愁
采薇/《诗经》/61
奥德赛(节选)/[希腊]荷马/62
我心归去/韩少功/65
◎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老舍/69
乡土情结/柯灵/73
前方/曹文轩/79
◎ 恒久的烙印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83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86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
◎ 谛听天籁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93
晨昏诺日朗/赵丽宏/96
◎ 感悟白然
前赤壁赋/苏轼/10l(必背)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103
◎ 湖山沉思
寂寞/[美]梭罗/105
像山那样思考/[美]奥尔多·利奥波德/109
必修二
第一专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本研习)
◎ 生命的强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3
渴生者/钱钢/10
◎ 精神支点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
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22
◎ 共享幸福
我的邻居胡蜂/苇岸/29
敬畏生命/[法]阿尔贝特·史怀泽/34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研习·探讨·活动)
◎ 遭遇战争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苏联]肖洛霍夫/4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尔/50
◎ 黑暗中的心迹
安妮日记(节选)/[德]安妮·弗兰克/60
◎ 历史画外音
图片两组/68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
◎ 后人之鉴
六国论/苏洵/75(必背)
阿房宫赋/杜牧/77(必背)
◎ 千古江山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8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82(必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82(必背)
◎ 血与火的记录
血肉筑起的滇缅路(节选)/萧乾/85
东史郎日记(二则)/[日本]东史郎/90
第四专题 如琢如磨(活动体验)
◎ 体味“推敲”的奥妙
咬文嚼字/朱光潜/97
◎ 追寻名作诞生的印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修改稿品评/103
◎ 亲历词句锤炼的甘苦
句式调整/111
附:背诵内容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苏轼《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5、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6、杜牧《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G. 浙江省台州地区高一课本内容
语文是苏教版的
H. 《想北平》 课文问答
江苏省教科院基地学校科研协作会观摩课
爱的真情表达(《想北平》教案)
执 教:张小兵
单 位:江宁高级中学
范 围:全省
教学设想:
牵一发而动全身——爱的真情诉说。
老舍对北平的爱是炽热而真诚的,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然而,爱到深情时往往意塞笔滞,千言万语凝于毫端而难以成文。老舍又该如何表达这浓烈的爱意呢?这是个有趣而有价值的命题。老舍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这份情感:首先,爱的深沉——承认这是说不出的爱,知道得太少无法说,爱得浓烈无从说,言语贫乏无能力说;然后,爱的表达——对比中突出北平的特点,选择平凡的事物表达深沉的爱意;最后,爱的极致——意犹未尽,黯然落泪。鉴于此,本次教学试图以“爱的真情诉说”为纽带带动对全文的赏析。
打开思想的重门——对话中感悟故园之恋。
《想北平》属于“月是故乡明”专题中“漂泊的旅人”板块,本文要着眼于让学生领会漂泊的游子对故乡深沉的爱恋,而剖析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感情以及北平主要特点为教学重点之一。故乡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名词,而且是作者的精神家园。教法上着重文本研习,编者设计了对话栏,留给学生去写些他们阅读的感受、理解、评价,可以充分利用,并指导学生在作者、文本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对话。
教学目标:
1、紧扣老舍爱的表达方式,结合具体字词、语句、段落进行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真实浓烈、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2、掌握本文采用“类比”、“对比”等写作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揣摩作者字里行间透出的对故土的依恋之情与漂泊的旅人的乡愁。
2、教给学生与文本、作者、他人对话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唱,甚至可以画。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乡愁也是如此,有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人揉碎信纸无数,也无法寄去对故园的问候。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国后一段时间又在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工作,对北平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这篇文章就是写在1936年他在青岛工作时,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想北平》,透过他的双眸,和他对话,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板书:想北平。
2、课型简说:昨天晚上我到了咱们班,向大家询问上课的建议,有同学建议我不要总是老师讲,问题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比较好。我听了很受教诲,同学们认真地预习了课文,并且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了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二、文章结构梳理
1—3小节——说不出的爱
4—7小节——爱的表达
8小节——爱的极致
三、交流对话
1、王铭同学课前问我,文章是写出来的,标题为什么不写成“写北平”?而文章中多处提到“说不出”,或者改成“说北平”,不也挺好吗?
为什么想?爱的特点?
提示:
“想”的背后是无尽的爱,深沉的爱,是情感的表达。“写”只是客观的介绍,情味淡了,“说”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因为“想”才说的。
2、讨论对话栏中的问题
(1)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吗?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说不出来,请结合1—3小节进行思考。
板书: 说不出的爱
知道得少——无法说
爱得深沉——无从说
言语贫乏——无能力说
(2)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与记忆也常常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只是要把印象与记忆化为准确的文字,往往存在选择与概括的难度。比较则是一种凸现特色的常用方法。《想北平》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提示:
和什么比较——伦敦、巴黎、罗马、堪司坦丁堡
比较什么——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
特点概括——复杂而又有边际、热闹而不失安静——完全舒适
人为之中显自然——使人自由
花朵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
(3)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眼,但老舍写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老舍是北京的匆匆过客,会不会有这样的文字?
提示:
作者选取了最具有日常生活的特点的画面和事物:如“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这些描写展现了老舍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近似平民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是最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的,是整日坐在书斋里的作家写不出的,同时也渗透着他极为自然、极为深刻的对北平的喜爱与思念。
小结: 老舍表达爱的方式和角度是独特的,没有大声呼喊,再次大段抒情,而是在比较中突出爱,在近乎琐碎的日常事物中流淌爱意。
板书:爱的表达
比较手法
平凡视角
3、问题探讨
(1)文章是写对北平的思念,为什么要写母亲?对全文有没有特殊的作用?
(王超、张恒溥)
(2)“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句话怎么理解,为什么说这种爱“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
(李志、李毅、张亚庆、魏星等11位同学)
(3)第1、2、3小节全是作者的抒情,意思无非是说“这种爱无法表达”,这样写太浪费笔墨,空洞而直白,不如删去,留下一句话“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样简洁明了,岂不更妙?
(吕欣等同学从不同角度提出,归纳得出的问题)
提示:说不出是有层次的:说不出的客观原因——说不处的内在原因——想说的冲动。
这样写情感跌宕起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为下文作了铺垫。
(4)“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为什么会寂苦?
(张楠、高银、李勇斌、王涛)
提示:两个层次:A、安全感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巴黎太过空旷,似乎没有依靠感,而北平既复杂又有边际,有安全感,还能触摸到她的文化和诗韵;B、同时巴黎过于喧闹,使人疲乏,而北平动中有静,使人完全安适。
附加:“北平像太极拳”这种说法是不是太离谱了?(李扬)
(5)关于“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的理解
A、“落泪”能不能删掉,直接写流泪是不是太做作了?
B、我仔细读了这句话,感觉到情感十分强烈而厚重,可能不单纯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那么简单,是不是老舍写作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了?
(魏星、陈亚蓓等8人)
提示: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在青岛教书。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华北危急,北京危急。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老舍的《想北平》、以及吴伯箫的《话故都》,都写于1936年前后。
老舍《乡思》: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鸭。
板书:爱的极致 落泪
三、感悟升华
1、美读文章:朗读作者爱的诉说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语段,品味其中的情感。
(陈梦之、李毅、束安新、张楠)
2、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漂泊的旅人深沉的乡思吗?
四、课堂总结
1、 良好的问题意识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2、对话是打破作者和读者、作品和读者隔膜的最好方法。而对话离不开对文章字、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
3、爱的表达是一种艺术。
附录板书:
爱的真情诉说
想北平
说不出的爱 爱的表达 爱的极致
知道得少
爱得深沉 对比手法 落泪
言语贫乏 平凡视角
特级教师点评:
这堂语文课具有示范意义,能引起关于新课改思考的课。
1、教学设计:是一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① 在导入中提出目标:言说“说不出”的爱;② 抓对话栏中3个旁批带动对全篇的理解;③ 精心挑选学生困惑的四个问题;④ 通过朗读外化对文本的理解。
2、文本研习:重视引导学生读文章。这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研读得很深入,研习基于学生基本能读得懂,但体会不到妙处的预设。
3、自主学习:要营造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文化,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这堂课努力地去做了,特别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还不时插入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但还没有做足,问答式的互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动的范围和有效性。
4、教学容量:成功、有效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较大、较快发展的课堂。课堂的容量不仅是课堂里用的材料多少,还有思维的密度和涉及的深度。课堂教学要有更加长远的目光。
总之,这节课是听、说、读、写的结合,具有厚重、沉稳的风格。
I.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考核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结合阅读教学目标,构建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构建自主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吸收和理解阅读知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和理解阅读问题,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水平。
一、营造教学情境
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树立自主探究意识。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建造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学有所思,学有所长。问题设计要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得有层次,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经过一番自主探究是可以解决的,进而逐步建立自主探究阅读的自信,提升阅读水平。
在苏教版老舍的《想北平》教学中,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图片,一组图片向学生展示如今高�橇至�、车水马龙的北京,另一组图片是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的图片,让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随之进行课堂导入。我让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通过文字看一看老舍所想念的北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说说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接着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教学目标提出问题:第一,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文中作对比的句段。第二,文中第四、第五两段将北平和巴黎、罗马等国外城市进行对比,但是北平也有高楼大厦,风景名胜,作者为什么只拿北平的动中有静,生活接近自然等与它们进行对比呢?第三,作者反复说他对北平的爱是“想说而说不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爱?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爱的?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进行有目标的自主探究学习。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通过建立小组合作机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优势互补,在交流与合作中开展阅读探究。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接着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阅读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与讨论,发表个人的观点,取长补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和理解。开展小组合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能迸发集体智慧的火花,使得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得到提升。
老舍的《想北平》结尾:“好,不再说了。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这一处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语言简洁,情感自然流露,在结构上呼应主题,在内容上将全文的情感升华到了最高点。我设计问题:作者如此想念北平,都要落泪了,为什么不回北平呢?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即作者的写作背景,并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句子,与小组成员交流心得体会,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学生讨论热烈,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加强个性化阅读指导。
小组合作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表达的机会,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得到完善,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水平。
三、建立阅读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能够帮助教师检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方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评价总结。在制定评价机制时,教师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式。定性评价即在学生自主探究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总结和反思阅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的情况以及是否使用并掌握了相关的阅读方法等,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借鉴阅读方法,实现共赢。定量评价就是将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分好、中、不合格三个等级,可以是教师评价或者学生自评互评。通过两种评价的结合使用,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完善学生阅读方法,及时解决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在《想北平》阅读教学结束之时,我先使用定性评价,让每个小组的组长对本次自主探究阅读的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可用好、一般、不合格来评价。再使用定量评价,首先让每个小组对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总结,接着教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阅读中的表现和小组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提醒学生阅读的方法和要点。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阅读教与学的检测和反思,从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水平的提高。
总之,教师要使用多种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阅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