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教学反思.教学案例
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就是相似的条件,即:全等一定相似
2. 两角相等两三角形一定相似
两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2. 如何做好相似三角形的复习课
掌握好判断相似的定理,认真分析题目的每一句话,这里便不会有一句废话,如果你感觉他可有可无,就在好好分析分析,往定理上去靠
3. 相似三角形怎样总复习
先复习三角形的一些公式定理,包括边角定理,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角平分线定理判定定理等,这些是基础工作,然后再复习相似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之后在分别做相应的习题,最后做综合性习题,在做题过程中,记得总结一些规律技巧。
4. 《相似三角形》这一章的总结
http://www.3e.net/Lesson/sx13/Lesson_32472.html
所谓的相似三角形,就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样,然而只要其形状相同,不论大小怎样改变他们都相似,所以就叫做相似三角形。
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
平行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
定理
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 浅谈如何提高复习课有效性
可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一、基本知识透彻化
许多学生对掌握数学基本知识重视程度不够,不理解数学基本知识即基本的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重要性。定义、公式、定理是解题的基础和重要工具,只有深入透彻地理解数学定义、公式、定理的内容和适用条件,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处理问题时才能熟练应用。
数学定义是解题基础,在数学复习时需要加深对数学定义的理解,解题过程很多是运用数学定义的过程。
例1、若|3a+3|+(4b-4)2=0,求a2000+b2001的值。
分析:利用|a|≥0及a2≥0的非负性来解题
解: ∵|3a+3|≥0且(4b-4)2≥0
而|3a+3|+(4b-4)2=0,
∴|3a+3|=0且(4b-4)2=0,
∴a=-1,b=1;
∴a2000+b2001=(-1)2000+12001=2
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就用到了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幂、绝对值等数学定义,以及非负数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只有我们定义清楚,基础知识扎实,才能在解题时得心应手,迎刃而解。
二、思维发散化
在数学复习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探求多种解题方法,拓宽解题思路,训练发散思维,提高能力,尽量一题多解或一题多证,多解择优。如代数题可用几何、三角法解,几何题也可采用三角、代数法或借助基本的图形去解。请看一例:
例2:如图所示, 在四边形ABCD中,∠A=∠C=90°,∠B=60°,AD=3cm,BC=14cm,求CD 的长度。
分析一:如图1,延长BA,CD交于点P, 先根据在Rt△BCP中,∠B=60°、BC=14cm求出PC的长度,然后在Rt△ADP中根据AD=3cm求出PD的长度,用PC减去PD,就可以得出CD 的长度。
分析二:如图2,过点A作AE垂直BC于E,过点D作DF垂直AE于F, 四边形DCEF为矩形,利用在Rt△ADF中AD=3cm分别求出AF和DF的长度,DF=CE, 然后求出BE的长度,在Rt△ABE中求出AE的长度,EF就可以用AE减去AF求出,也就是CD的长度。
本题的解题方法很多,可以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通过添加辅助线来解,也可以通过三角形相似来解,还可以延长AD、BC运用代数的方法列方程来解。一道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通过同题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联想类比化
根据复习内容,从知识网络的联结处着眼,诱发联想,沟通渠道,纵横贯通。想一点、串一线、联一片,牵动其他知识,扩大复习覆盖面,提高复习效果。
比如在复习相似三角形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变化的观点,联系有关内容 (图形绕点旋转、平移、翻折),从而由不同图形重建认识结构,反映数学本质特征,研究变中不变的东西,体验变化美、统一美。
例如:对于相似形的预备定理的基本图形,如下图所示
以左上图为原型,已知MN∥BC,利用△AMN的“翻折、旋转”变换和MN的“平移”变化,演化成七个常见的图形(如上图所示),图形不断地变化着,但△AMN与△ABC相似始终不变,这是因为∠MAN=∠BAC一直不变,另外两组角相等。在教学中,适当演化题目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各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利用图形的类比,可以培养其应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复杂问题简单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把复杂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变成较简单的问题,以求得解决。将复杂代数题、几何题处理为几个简单的代数题、几何题之和,化难为易,现举一例。
例3、在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 bx+c(1+x2)=0中,a、b、c是Rt△ABC的三条边,∠C=90°,求证:此方程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