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年级物理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 教学反思
从作用力和反作用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教学反思嘛,要看具体学生学情以及教学效果的。
⑵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
对学生行为反复现象的个案研究
一、前言
“伯乐相马”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他说的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道理。的确,一名好的教师就应该是“伯乐”,有一双慧眼,识得人才千百。但是当了10多年班主任的我,却觉得“相马”容易,“驯马”难。
常常在电影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镜头:一匹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黑马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人均说:“好马!好马!”可是,当主人公骑上它时,它不但不听指挥,还会嘶鸣着,一次又一次地把人摔下来。其实,这样的场景不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吗?在小学中有许多学生聪明可爱是难得的“好马”但是他们任性顽皮,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刚批评教育好,没过几分钟又是老样子,经常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仍一无所获,甚至让人感到越教越差。本文试图通过对我班学生——小麟的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和品德形成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行为反复现象的心理辅导和应对方法。
二、研究对象
小麟:男,独子,汉族。从小父母离异。母亲获得抚养权,但不久离开上海远赴日本留学。父亲对孩子不关心,平时探望次数很少。小麟从小由外公外婆抚养。
前任班主任对他的评价:聪明、活泼,对老师有礼貌。对自己没有一定的约束,希望能加强自控能力。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高,听课时不够专心,往往是一知半解。
同学对他的评价:不够遵守纪律,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但有时能回答出旁人不能回答的问题,令人敬佩。有时上课时甚至做出令人惊讶的不雅举动,大家对他不是很喜欢。
三、研究对象具体行为描述
小麟是我碰到的又一匹“野马”,聪明、灵气,但是更有野性。记得二年前我刚接班,那时的他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不好,把“纪律”和“行为规范”视作无物,人人都说他是脱缰的“野马”。上课时,他总是按捺不住站起来,和前后同学大声地说话,还会随心所欲地撩起自己的上衣,惹得女生大声尖叫;课间,他总在教室里、走廊上穿梭,蹦啊跳啊,忙得不亦乐乎;排队时,总能看见他不断窜动的身影,班级的队伍始终排不整齐;吃午饭时、他更是喜欢旁若无人地盘起双腿,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任课老师不时地来告状,班里的同学哭着要我“伸张正义”。对于他,我可没少费功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是用上了低年级老师的哄、骗、骂等各种手段。但是小麟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时好时坏,真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没多久,我接到了上调研课的任务。全班同学在我的激发下,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课上有上佳的表现,好为自己的班级增光添彩。可此时的小麟却又是与众不同,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望着他,我心头不免涌上了一丝不安。
果然不出我所料,在整堂公开课上,所有的同学都积极踊跃,课堂气氛热闹极了。可小麟呢,前半节课他老老实实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也没有什么反应。到了后半节课,他又故态重萌,竟和后座的同学争吵了起来,全然不顾身后有那么多听课的老师。可以说,这次的小麟又使我感到脸上无光,课下我又免不了狠狠批评了他一顿,训得他直掉眼泪。可是,不到一天,他又把所有的事儿都抛到了脑后,还是回到了那个调皮、好动、野气十足的小麟。
哄也不是,骂也不是,对于他,我真有些束手无策了。也许,这时候就到了教育的一个低谷,该是让我好好反思的时候了,就如同骑手被摔下马后,也该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骑术了。
四、分析
著名的教育工作者王晓岚老师曾说过:“要使教育真正的入脑、入耳、入心,前提是对每个学生的全面了解。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熟悉每个学生,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教育好学生就要走入学生的心灵,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和心理偏差的原因。
经过几次家访,我了解到小麟从小父母离异,他的母亲离开了伤心地——上海,远赴日本留学。小麟便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长辈认为小孩从小失去父爱与母爱,免不了要多加疼爱。孩子做错了事,也舍不得批评一句,便造成了他现在的自由散漫的性格。另外,通过与学生多次谈话中,我也了解到小麟平时在家喜欢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和观看电视节目,再加上其本身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接受力和反应都很快,因此许多课上的内容他都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比较骄傲,认为自己都懂了,所以上课不专心听讲。
五、对策与实施
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在不同情况下所反映出的闪光点,加以引导、扶植,促使其朝着自己追求的方向发展。教育中处处都有转机,只要你找到方法能牢牢地抓住,就能取得成功。
(一)家长
既然小麟的外公和外婆的溺爱致使该生任性顽皮,那么纠正家庭的教育方法以取得他们和教师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在和小麟的外公外婆几次接触交谈,把小麟在校的表现一一告知后,他们也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焦急万分。随后,他们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由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小女儿——小麟的阿姨来担任他的监护人,两位老人则完全退居二线。小麟的阿姨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对于小麟的教育,我们有不少共同语言与观点。经过多次的探讨与研究,我们达成了一致:小麟需要关怀与表扬,但在他犯错误时,更需要的是批评与约束。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和小麟的阿姨几乎天天联系。她也了解小麟在校表现的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学生
表扬与鼓励往往比批评和责备更有效。按心理动力场分析:“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心理空间进行,这种空间可以是父母的爱护、教师的鼓励、集体的温暖。”每当他有进步时,我都不失时机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进行表扬,在他阿姨面前对他进行表扬。老师的批评声与同学的指责声渐渐地少了,大伙儿都对他刮目相看。在期终考试中,小麟凭着他的聪明与努力,语、数、英成绩均得了高分,挤入了班级的前“三甲”,这是多么不容易呀!在为他感到高兴的同时,我心中的灵犀一闪,这不正是一个教育的好时机吗?我郑重其事地向大家宣布了期终考试的成绩与前三名的排名情况,并对小麟大大表扬了一番,还让他介绍了自己复习的秘诀。之后,我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安排,“由于小麟进步神速,学习努力,成绩优异,老师宣布他开始担任我班的小队长的职务!”我带头为小麟鼓掌,大家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教室里顿时掌声雷动。我清楚地看见,在老师的表扬中,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小麟的背从来没有那样的挺直,小麟的眼神从来没有那样的神采奕奕。
六、效果
渐渐地,小麟这匹“野马”走上了正轨:他能安静、认真地听课,对于老师提醒的眼神,他也能马上理解与接受。更让我高兴的是,小麟的书写简直判若两人,认真的态度,端正的字迹,使他的作业本多次在班级里展示。“这个小孩真的进步了!”任课的老师都这样说道。
在接下来的许多日子里,小麟的表现都是出奇的乖。但是正当我在为自己驯服了一匹“野马”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小麟的表现却又出人意料地向后退步,就如同飞奔的马儿又停下脚步,甩甩尾巴,歇歇马蹄子,观望观望周围的花花草草。“小麟,你现在是班级的一名干部,你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着,你可得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哦!”作为班主任,我又得调整自己的心态,耐心地勒紧手中的缰绳,夹紧马肚子,更可以扬起坚毅的鞭子催他奋进。
直到现在,已经两年过去了,小麟还是会时不时地耍耍小聪明,犯犯小错误。而作为班主任的我,当然得时时给他敲敲小警钟。但是,他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并且正朝着令人满意的方向继续前进。
七、体会
通过本案例,对于学生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对策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1.务必要改进教育方法,制造“差生”不差的心理氛围,千方百计排除心理障碍。方式方法尽量含蓄些,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挖掘发现其闪光点,使他们找到自信。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他们真正感到我们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
2.要及时地与其家庭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需要耐心地做这些学生家长工作,坦诚地交换意见,提出合理化的有针对性的建议。齐抓共管,帮助学生和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3.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行为经常出现反复的学生往往都意志薄弱,自控力差,所以做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有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亲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这样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不断的教育中前进,在不断的前进中再教育,再前进。值得肯定的是,每一次的反复都会比前一次有一定的提高。教育一个孩子是如此,管理一个班级更是如此。面对几十个孩子,他们的思想、学习、兴趣爱好及生活环境、健康状况都是不一样的,班主任不仅要有伯乐的慧眼,更应该像是一名统帅,策马扬鞭,等待着那万马奔腾的时刻!
⑶ 八年级物理质量的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授课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1、介绍质量这个物理量,包括版概念、单位权和感受物体的质量;2、学习规范使用托盘天平。教学重点我认为是规范使用托盘天平、难点是感受生活中物体的质量和托盘天平的规范使用。我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用的是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学生的巩有知识入手,认识物体和物质。再通过分类认识质量的概念;利用生活常识说到质量在生活中用时要有单位,进而讲解质量的几个单位,以及和生活中的质量单位的关系,体会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学生总结天平使用的规范步骤。最后演示测量硬币的质量,让学生对日常用品的质量有新奇感,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第这节课中,学生初步知道物理上的质量与生活中的质量的区别,但是在第一节课中学生对质量的理解还并不是很透彻的,对质量的解释会有点难度,举例分析一下会清楚一些,我在一个班强调说明了,情况就好些,而另一个班就差多了,说明学生的理解还是有限的。
我在质量这节课中使用了导入、诱发和总结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知识总结都想由学生分析和总结出来的。学生也很活跃,把课堂真正意义上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