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中班教案光与影教学反思
《光与影》一课意在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变化,感知光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通过光影的捕捉,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培养综合创作的能力。用情用心用美体验光与影,拓展发散思维,绽放充满爱的智慧之光,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上课前,我就在想要如何给学生展示光影之间互相追逐,互相依赖的母子关系。光用课件的话,我觉得二维的图片并不能很好的帮助我向学生讲解光影知识的微妙之处。所以,我拿上美术教室里的一个圆柱体切面,带上手机,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类似影棚一样的小盒子就走进了教室。
教室的灯光暗下去,我把圆柱体切面放置在简易的影棚里,手机的闪光灯一开,光影立显。随即我调动光源,从顶光,测光,背光,散光,强光等各个方面向学生展示影随光动,光影相随的现象。黑白的展示格中,白色的亮部,最深的明暗交界处,随着光不断变化的影子都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知欲。然后,我再从现象引申到原理,从黑白的单色光影过度到彩色的万千世界。
素描的基础是对形的把握和明暗的表现两个方面。不足之处是我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没有把造型方面的内容做一个完善的讲解,单纯的偏重了光影的讲解。这导致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对形的把握并不太好。另一方面,孩子对素描毕竟是陌生的,我从最基础的握笔方法开始讲起,但是第一次尝试很少有成功的案例。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们对光影的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作业中,亮部,高光,明暗交界线,投影都有了初步的表现。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发现,我在处理语言之间过度处还是不太擅长,有的地方转的比较僵硬。这些不足仍旧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善,不断进步。
㈡ 语言活动《绳子像什么》教学反思
本主题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了解线和绳子的特点与用途。体验用绳子开展游戏的内乐趣。在活动时先容让幼儿欣赏儿歌《绳子变变变》,然后根据儿歌的内容认识绳子变化的东西,如-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圆等。随后给幼儿讨论绳子还可以变成什么,交流体会。请幼儿用绳子做出不同造型,如动物,植物,建筑,交通工具等,粘在纸上进行欣赏。这节课最成功的是幼儿在口,脑,手都得充分的运用,使幼儿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活动。本次活动完成了活动内容,达到了主题的目标。不足的地方是幼儿有的线和绳概念还有点模糊。这一点以后随着幼儿的知识面不断增长,线和绳是不难区分的。
㈢ 如何欣赏、评价儿童画_教学反思_教学随笔
如何欣赏、评价儿童画当你进入儿童画的世界里,你会被一幅幅充满稚拙、天真无邪、构思独特、造型夸张、色彩斑斓的作品所吸引,这些作品体现了孩子对世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流露了儿童纯真的思想感情。但作为成人如何去欣赏(或评价)这些作品呢?一、要看作品有没有童心、童趣。 成人在看儿童画的时候,最大的偏见就是认为儿童画画得不像,而且乱七八糟。其实,成人的这种停留于表象的观点和观念并不适合于儿童,写实只是其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已,儿童画最显著的特征,天真无邪,歪歪扭扭,粗粗细细,曲曲直直,是任何成人作品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要求儿童过早模仿成人绘画,只注意绘画的技巧,不能体现儿童的稚趣,这样的画不算好的儿童画。童趣是最重要的,最自然的。如评价画人,儿童看人也许只看到一个头,两只眼睛,一个嘴巴;至于鼻子、耳朵、眉毛就完全没看到,因此,他们一般都不画这些。当然这样极具童趣的画,就免不了给人以夸张的感觉,我们自然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它。二、要看作品是否能体现出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 作品终究是儿童画的,儿童有具体的经历和感受,才有可能避免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再现浓郁的生活情趣。有一幅水墨画叫做《它们多想妈妈呀!》,画面很简单:一片芭焦叶,一个盛着小蝌蚪的玻璃缸,旁边放着一个小网兜。这幅画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小作者对小生命的不幸的同情和怜悯,是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与作者平时注重观察与感悟是紧密相联的,可见想象画也离不开现实生活这个基础。 三、要看作品是否有新意(或独到之处)。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好的作品往往很美,很有新意。有一幅儿童画取名《建筑家》,描绘的是一大群蚂蚁用它们的智慧和力量建造美好家园的情景,蚂蚁中有搬运的,有砌石头的,有指挥的,有站岗放哨的,楼房中又分会议厅、主人房、储物室,小作者可谓观察入微,独具匠心。平时,孩子的作品多画飞机、汽车、花草、小白兔之类,能否从《建筑家》这幅画中,在选材、构思上得到一些启发而有所突破呢? 四、要看技法是否较熟练地掌握。儿童画的类别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油画棒画、水粉画、水墨画、彩线笔画、粉印画等,熟练地运用这些画种的工具、材料,并将这些技法有机的结合运用,能较完美地表现对象并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作品的档次得到提升。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如何欣赏、评价儿童画,教学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㈣ 如何才能画好素描静物-----静物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静物的学习是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也为更深层次的素描学习和色彩静物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素描静物描绘的范围很广,瓜果、蔬菜、花卉、瓶罐、文具以及我们生活中的用品等都可作为描绘的内容。素描静物学习主要是训练我们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初学者来说,相对于几何形体的学习要难得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静物的形体结构实际上仍是由各个不同特征的几何形体组成的,所以它比石膏几何形体更不观则、更复杂,学生表现起来会不知所措,甚至扣牛角尖。这样我们在静物学习中,更应该强调对形体组合关系的分析和组合,以加深对结构关系的理解,。 二、在静物学习中,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细、轻重、厚薄等等的“质”感是不一样的,质感的表现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当然也有赖于物体色调准确的描绘。 三、透视法则的忽略和不准确应用。在素描静物学习中,透视现象无时无刻地存在于画面中,所以物体的透视规律还是应该继续予以重视的,以求准确的结合实际掌握角度和比例,及我们看不到的结构,不断加深对透视规律和静物体面关系的理解,为明暗关系的表现做准备。四、素描静物练习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步骤大致上和素描石膏写生相同,只要我们树立整体的观察方法,画出大的形体结构,用长直线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物体看不见部分也要轻轻画出),要求物体的形状、比例、结构关系准确。再画出各个明暗层次(高光、亮部、中间色、暗部,投影以及明暗交接线)的形状位置。通过不断的写生实践,就一定能逐步掌握素描静物写生的能力和技巧。五、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 整体的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由于光感和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简便规律。
㈤ 在美术教学中,是怎样进行纸立体造型课程教学的
按照下列各个步骤进行授课的。
一、新课导入:
本课是纸浮雕的延续,纸雕塑以纸为材料,以立体构成为原理,制作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纸雕塑作品。与其他雕塑相比,纸雕塑更强调纸的“扩张力”,形象空间的表现,含有更多的立体构成的知识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将立体构成趣味化。现代雕塑作品尤其是环境雕塑作品,更加趋向于表现作者的理性感受与对自然形象的超越,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纸雕塑与环境雕塑有着异曲同工之感。纸雕塑用块面的分割组合。折曲卷曲,表现点,线,面的韵律组合,而且有制作方便的优势,是学习立体构成设计的好方法。
二、引导启发:
现代雕塑作品尤其是环境雕塑作品,更加趋向于表现作者的理性感受与对自然形象的超越,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纸雕塑与环境雕塑有着异曲同工之感。
抽象作品以立体构成美感,用寓意的表现手法,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情感。
三、造型特点:
1、抽象 简练 夸张
2、立体形态 多角度欣赏
四、作品分析:
1、《鹰》
应用构成的方法。
造型特点:造型概括,整体感强。
技法:鹰的身体用一张纸切割、弯曲完成,眼睛、胸部与整体形成点线面的关系。
2、《马》
应用构成的方法。
造型特点:富有扩张力。
技法:前后两个圆形表现马的强壮体形,尾巴的点线组合富有韵律感。
3、《生命》
抽象造型雕塑,应用构成的方法。
造型特点:表现了生命的自强不息,三个六面体富有韵律感。中间的三角柱代表生命的幼芽。
技法:小圆点、黑线和六面体形成点、线、体的组合关系
4、《鹰》
采用剪折的方法。
造型特点:在具象的表现中体现出抽象的意味。
技法:用一张纸对折,按图剪折完成。
5、《鱼》
采用卷纸组合的方法。
造型特点:形象概括简练。
技法:根据图案进行盘卷粘贴组合。
五、技法总结:
1、立体构成的方法。
2、剪折的方法。
3、卷曲组合的方法。
4、(知识链接:立体构成即点线面体的分割组合。)
六、制作步骤:
1、构思
2、构图
3、造型制作
4、整理成型
七、欣赏:
1、体的穿插、粘合 、折 、 卷
2、体、线组合
3、盘卷、叠加、粘贴
4、卷、折、粘贴
5、色彩冷暖搭配
6、大小高低错落有致
八、作业:利用纸雕塑的切割、卷曲、剪折等方法为学校设计一件校园内的雕塑作品。
要求:注意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颜色的搭配。造型简练 夸张。
九、拓展:各种纸雕塑和环境雕塑
十、教学反思:
1、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本节课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2、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介绍纸雕塑制作技法,使学生自主领悟到纸雕塑知识。
3、发展学生独立构思和创新的能力,从课后学生创造性的作业中可以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