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网络首页 | 网络知道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网络 文库
帮助 设置
网络知道 > 教育/科学 > 升学入学 > 小学教育分享到i贴吧 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小学教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8-5-5 17:24
谁有这篇课文的全文啊,WORD版的。
问题补充:这个我有,但是不是很全,我想要全一点的说课稿。
提问者: 胡集微 - 一级最佳答案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这句话承接上一句,进一步点明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这两者之间要辩证看待,整体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很多,课文中德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而各自又看别人的花;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③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当然会见到许多变化,但他说“美丽并没有改变”,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说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④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作者曾在德国留学十多年,在留学期间时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祖国。现在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留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2)对词语的理解。
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有关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有个初步的认识,对作者有所了解。
2.教学时,可在学生自学生字词、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程序突破重难点。下面这两种思路供参考:
其一,先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发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再引导归纳提炼并组织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还要相机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然后回读全文说说对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理解。最后进行拓展延伸,如,阅读相关文章,进一步了解德国的风光与文化,或者进行小练笔写一写读后感,或者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引发课外阅读季羡林作品的兴趣。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其二,从课题入手,直奔点明中心思想且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奇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以及课题的理解。最后小结归纳学习方法,完成相关课堂练习。
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理解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不能就句论句,要采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括号中提出的问题重在引发思考与提示思路。不要空洞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在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
3.教学本文要注意朗读、默读、浏览相结合。通过默读、浏览,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要以正确、流利朗读为前提,以感悟理解为基础,语调平缓之中有起伏,语气平淡之中有激昂。第1自然段中要适当突出“花”“德国”各自“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而第2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的语气;第3自然段要图文结合、读想(想象)结合、读议结合,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奇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第4自然段要读出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4.本课有7个要求会读会写的生字,字形结构都比较复杂,笔画较多,教师要在学生充分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书写,可采用师生范写、上台板演等方式进行指导。另外,要注意“莞”是个多音字,在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四、教学案例
引发想象,广泛联系,读中激情,熟读成诵
——第3自然段课堂教学实录
师: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
(学生练读,再指名读,评价)
师:×××同学读得怎么样?我们来评一评。
生:我听到她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读得较重,这样就突出了各色鲜花怒放的美丽景色。
师:评得好,请大家说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两生说成语意思)
生:我认为她读得有感情,声音有低有高,表达了作者惊奇、赞美的语气,最后两句适当拖长,给人一种“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味道。
师:你愿意像她那样读给大家听吗?(该生感情朗读)
师:是的,本段最后两句的确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让我们默读2、3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吧。(学生默读)
生:课文前面说作者曾问过女房东,这样养花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吧,女房东十分肯定地说,正是这样。德国人养花与众不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你结合上文理解,很好。
生:我想课文最后一段说的“多么奇丽的景色”就是指我们刚才想象的景象;“多么奇特的民族”就是赞扬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师:你说得真好!这就叫会读书。请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你着想。
师:你谈得很深刻。
生:我想到了我们班捐书设立图书角,如果大家都不捐,就办不起来了,所以我们只要做到“我为人人”,就会换来“人人为我”。
师:你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谈得好。实际上,生活中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很多,请大家接着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生:……
师:读懂了这一段话,再来读,大家就一定会读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寻味”了。
(配乐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然后让全班看插图,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读;接着抄写本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课文自己打吧!
285回答者: 依紫水 - 四级 2008-5-3 09:33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
相关内容
• 新课改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2009-5-26
•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课后问题谁知道? 117 2009-5-21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小学课本原文 2008-1-14
• 小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5课的读后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后感) 295 2009-5-9
• 谁能帮我上传一份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我爱牵牛花》?我很需要它~ 2007-1-9
查看同主题问题: 小学 教材
等待您来回答
老舍为什么要写草原
QQ华夏官网投诉网址
QQ华夏为什么我行军死了两次就不让进了
为什么我从多特上下载的百战天虫全都玩不了?
草原 老舍
谁有QQ华夏信封
96-97年欧冠决赛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尤文图斯-多特蒙特)中场休息时,有位女歌手唱了一首歌叫什么名字
为什么玩QQ华夏的时候使用快捷键会变成QQ拼音打字?
其他回答 共 1 条
课文没有,教案倒有
19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准备:第2、3小节部分内容,课前黑板上画好一盆花。
教学目的:
1、 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部分的词义。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 通过学习知道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教学难点: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
花
你喜欢花吗?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原来……
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 齐读课题
2、 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颇 ”、“耐”
查字典理解“颇 ”。“ 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师: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簇、汇、暇 ”
“暇”的意思是“空 ”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 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试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若人间仙境的感觉?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回答者: 李黎490231402 - 三级 2008-5-1 17:45
28商机网 2010年精品加盟..
28商机网(28.com)是国内顶尖的招商加盟门户网站,找赚钱项目首选28商机网,无..
www.28.com
来网络推广小学教育
&;2010 Bai
2. 学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有什么启发和感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听后颇有收获。本节课教学中胡老师带着学生去感受、了解德国的异域风情和民族精神,我也仿佛置身于其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回顾一下这一节课的教学,也带给我很多启示。
我认为她设计的导入语十分成功,她从上学期学习过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导入,既巩固了旧知,又让孩子们对新知产生一种渴望。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进行朗读指导中通过默读、浏览的形式,让孩子们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孩子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主要以感悟理解为基础,让孩子在用心体会词义的基础上,带着理解去品读。如:在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突出对一些重点的字、词、句体会,让孩子们对德国有了初步的印象。指导第二自然段时引导孩子们读出了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而感到吃惊的语气。在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时常老师通过大屏幕的展示,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读出了对德国奇丽风景的赞美。
在课件展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图片中,孩子们不但积累了美妙的词语,而且在欣赏中感受了德国的美景。在课件欣赏德国风光中,让所有孩子在了解了德国不同地区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同时,激励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主题的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胡老师采用了“从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到学生运用默读、浏览、朗读等方式读课文,做到了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 并尽力引导孩子们去想象,在想象时抓住对一些关键词、句的揣摩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引导孩子们在说话和自身的体会中进行小练笔的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孩子们在课堂中收获颇丰。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出,老师深刻地解读了教材,并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但在此也有一点小建议,如果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就更好了。纵观一节课,学生朗读的机会有点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感悟,如果能在“读中悟”,可能会让学生自悟自得。
3.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中“正是这样”指的是什么
【重点段解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第3自然段则是全文的核心段落。这段话共六句。第一句是过渡,既承接上段中女房东莞尔一笑时说的话,又启示本段中倾心描述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内容。第二、第三两句具体写德国街道上美如仙境的迷人景色,可谓浓墨重彩,三个成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和两个比喻“汇成一个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的运用,把德国街道的奇丽景色推向了极致,也道出了德国人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的真正原因。季羡林的散文,其语言风格以朴实、朴素见长,一般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多余的情感宣泄,总是那样平静地娓娓道来。而此处,却是个特例。身居异国他乡多年,被异族风光所深深浸染的季羡林要用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异域文化的无限赞美之情,就像他在文章结尾处写的那样:“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第四、第五句是顺接第二、三两句话的,点明德国人有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而在大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民俗和习惯。其中第五句话——8个字,可以说用最精炼最概括最浓缩的语言说明了意味深长的哲理,那就是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至此,文章的中心不露痕迹地得以呈现。第六句话,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德国这个民族境界的深沉赞叹,也让读者的思绪戛然而止,进入绵绵的思索之中。
这段话,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回应了前文,又点明了中心,还照应了后文。因此,在教学中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在教材编者的课后习题安排中,也能得到印证:要求学生练习的四个习题,每个习题都与本段的内容和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教学设计】
一、 直面重点段,赏一道奇丽风景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 自由读这段话,这段话不但文字美,而且画面也很美,让我们好好地品味一番。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感受?
(1) 当你读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哪些颜色、哪些品种、哪些姿态的花?
(2) 当你置身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海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2. 配音美读:孩子们,各种鲜艳的花簇拥在一起,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风姿。如此美丽的景象仅仅是一条街吗?两条街吗?那是——(生接:任何一条街)就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起去德国的街道走一走、看一看吧!一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早晨,当我们走过一条繁华的街道,抬头向上看——(生接读)一个细雨蒙蒙、微风习习的午后,当我们走进一条幽静的弄堂,抬头一看——(生接读)一个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的黄昏,当我们走进宁静的小区,我们又看到了——(生接读)一家连着一家,一户接着一户!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我们看了左边的,还有——(生接读)右边的;看了楼上的,还有——(生接读)楼下的;看了近处的,还有——(生接读)远处的;看了怒放的,还有--(生接读)含苞欲放的。走过这条街看看,美;走到那条街看看,也美。我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我已经眼花缭乱了!这就是——(生接读)应接不暇呀!
4. 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该怎么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该怎么做”这个话题围绕“诚实”这一主题进行,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受到良好的做人教育.教材安排了两幅情境图,讲的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一是小松不小心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一是小松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爸爸,却被爸爸打了一顿.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围绕这两幅情境图,说一说如果自己遇到了这种事情该怎么做.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遇到这类事情有一定的想法,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说清自己的想法;互评互议.
四、教学准备
1、根据教材中的情境图制作课件.
2、拍摄两段生活情境.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认识新朋友,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一)介绍小松,同学们热情的打招呼.
2、(出示图片二)解说:小松在家里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心里会想什么?
3、帮他想办法,告诉他该怎么做
揭题板书 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感情交流的过程,因此上课时首先要激起学生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想说,愿意交流.特别是刚刚开始上口语交际课,激励学生愿说、爱说、敢说比会说、说好更为重要.他们想说什么就应该让他们说什么,不要给予过多的限制和苛求,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别人的交流中去.)
二、搭建平台,指导方法,充分交流
1、初步交流 小组内交流.
要求:a、说话时候声音响亮,把话说完整,让别人能听懂.
b、做个文明听众,当别人在说话的时候,认真倾听
2、学生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说起来,”.创设情境,建立多个平台,让学生有话可说;小组合作,有明确的分工,让学生人人都说;互动环节,鼓励交际参与,让学生想说就说;任务驱动,从老爷爷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说出……总之,在多路径、多情境的交际活动中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口语交际中,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说明白.)
3、(出示图片二)小松如实告诉了爸爸,可挨了打.原来是因为话没有说好话,让爸爸给生气了.
交流:该怎么说,爸爸不生气,会原谅小松.
4、学生交流.
5、(情景二)范例指导,梳理说话的方法
教师板书:承认错误 说清原因 做出保证
6、学生练习表演 汇报表演 师生评价
7、师生共演 学生再次练习表演 评价
8、总结
(设计理念:情境为发展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帮助小松想办法,激发孩子说话的热情,并开拓了孩子的思维.在为小松排忧解难中发展思维,提高交际能力.并用来源生活的录像情境,让孩子们模仿,学到语言表达的方法.小学生天生喜欢模仿别人,喜欢表现自己,角色扮演便是他们最喜欢的形式之一.、让学生、演一演,既能发挥他们的才干,又能很快促使他们进入交际情境,沉浸在角色中的学生不仅运用体态和情态辅助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更用口头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觉、体验、观点,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拓展延伸
1、联系实际举例:
A在学校里,课间活动的时候,走路撞到了同学.
B在超市里,人特别多,你一不小心踩到了前面叔叔的脚.
C在家里,不小心把爸爸的茶杯打碎了.
跟你的同桌选择一种情况演一演,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怎么说.
学生练习表演 汇报表演 师生评价
2、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再遇到这种事情,一定会采取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做个会说话的好孩子.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并通过“演一演”,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既激发孩子们说的欲望,又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达到口语交际的训练目的.)
板书设计:
该怎么做
态度真诚
说清原因
以后做法
第三课时 展示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展示台——本组“识字擂台”是让学生把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并通过字词游戏让学生积累词语,在游戏中培养识字的兴趣,逐渐提高识字、组词、说话的能力.
本组“识字擂台”是让学生把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会说话的墙”(阶段性地把学生认识的汉字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墙壁会“说话”);交换“识字本”;把自己认识的字直接读给同学听;举行自主识字擂台赛;等等.
“字词游戏”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运用熟字相加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二是用九个字练习组词.同一个字可以多次使用.可用两种方式组织活动:
1.课前,学生准备写有生字的卡片,上课时学生通过卡片组合,练习组字和组词.
2.学生在书上运用连线等方法练习组字和组词.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而又接近期末阶段,学生的识字能力已有基础,因此可提高学生的识字要求,除了能组一个词外还要能一字多词,用组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低年段的学生对游戏、竞赛比较感兴趣,所以在组织这些语文活动时必须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游戏或竞赛活动来吸引他们,让他们在玩中识字,提高他们识字的效率.
三、设计理念
本节活动课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了他们喜闻乐见的、使他们能主动参与、积极投入的方式和方法,使儿童主动识字、自能识字,使识字成为他们感兴趣的事,成为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由此促进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本节课采取了“识字擂台、字词闯关游戏、同桌互相合作、竞赛”等方式,这样安排,激发了儿童主动识字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经常有机会展示自己生活中学习语文所得,不但为巩固课内识字开拓了良好的途径,而且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字词游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2、在游戏中复习生字词,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组词、说话的能力.
五、重点 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组词、用词语说话
难点 用词语说话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 制作幻灯片、卡片
八、教学设计
一、课前热身准备,师生玩开火车组词的游戏.
师:什么天?生:天地的天;师:什么花?生:花草的花……
(开火车组词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游戏,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做为课前热身活动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对孩子们组词能力进行一个大概的摸底,使老师更好地掌握学生识字组词的情况,为下面上课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闯三关,评选出“识字大王”.
(一)第一关是“识字擂台大比拼,看谁课外识字多”
1、师下发“课外识字卡”,生把认识的字圈起来,统计好数据填写在字卡上.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识字的情况.
3、师根据巡视检查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利用现场举手反馈的情况先做一个初步了解.
4、师进行现场按比例进行抽查,利用投影随机检查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对检查的学生进行口头激励.
5、对这个环节学生的表现和识字情况进行简单小结.
(“识字擂台大比拼“实际上就是检测学生课外识字量的情况.该环节利用识字卡来对学生进行检测,学生先自查,同桌再互查,生生之间相互检查、相互激励,大大地激起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教师随机检查也对学生表现自己大识字量有更强的推动力.)
(二)第二关字词游戏“看谁组字多”
1、师先说明游戏要求,对黑板贴好的独体字进行抽测
2、同桌互相组一组,看谁组字多
3、开火车进行组字,并组一个词.
4、师打乱顺序检查认字,看谁的眼睛看得快.
5、师对这一轮字词游戏进行小结.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游戏中识字,更是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本环节自由比赛、开火车比赛形式虽然简单,但教师组织时语言要充满感染力和诱惑力,每个指令、每个动作都吸引着学生、带动学生,再加上激情、活泼的语言,就可以把学生带动起来,参与到这个环节当中去.)
(三)第三关字词游戏“看谁会说话”
1、师随机检查贴在黑板上的9个字
2、试试用这9个字自由组个词,看谁组得多
3、开火车比比用这9个字相互组成不同的词,看谁会组.
4、用这9个字组成的一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师随机检查,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
5、师对这个环节进行简单小结.
(这个环节先用这9个字课外组词,再用这9个字相互组词,再用你组的词说一句话,由课外到教材内容,由组词到说话,有层次、有递进,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出课堂的层次性.本环节更需要教师的现场组织和教学机智,当学生说话表达不完整时,教师要及时给出建议,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在给学生建议时要从鼓励的角度上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三、对本节课学生闯三关的表现进行总结,评选出班级识字大王
(一节课要有始有终,创设的情境要逼真,要对学生有诱惑力,课堂总结是最容易达到课堂高潮的部分.学生期待着识字大王的诞生,在这个环节上,无论学生课堂表现如何,教师都应该从肯定的角度上去赞赏学生,对整节课有整体评价,又对个别学生有个性评价,最后根据学生的总体表现评选出识字大王,当然,这个识字大王可以是一名也可以是多名.这样的总结评选对全课堂有了回顾,更是对孩子学生的情感投入有了肯定,使学生今后在学习上有更强的学习动力.)
5. 中班花的身影教案
设计背景
在春气盎然的春天里,百花争艳,五彩缤纷,我发现这个时候班里的小朋友最喜欢到小花园里欣赏盛开的鲜花。“你看,你看!这朵红花最漂亮…”幼儿激烈争论着。我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巩固认识春天的自然景色,加深对春天的认识,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目标
1. 认识春天的主要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加深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天的美。
3. 发展幼儿的感受力于表现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春天,感受春天。
教学难点:幼儿能根据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
1.一段有关春天景色的视频。2.各种鲜花的图片。3.用于幼儿戴在手腕上的小花人手一朵。4.一段轻快的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播放视频,让幼儿欣赏春天的景色。
2.启发谈话,激发兴趣:(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2)春天的天气与冬天有什么不同?(3)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天气渐渐变得暖和了,花园里鲜花盛开,人们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去春游。
二、基本部分
教师展示各种鲜花的图片,幼儿观察。
2.请个别幼儿学一学图中花开的样子,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不一样的花开姿势,如:花开在上边、旁边或是蹲着开……
3. 播放音乐,幼儿自由模仿开花的各种姿态,鼓励幼儿创编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姿势。
4. 带上手腕花,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
三、结束部分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感受春天,大家多开心。啊!在老师眼里你们就像是一群春天的小天使,可爱极了!让咱们一起听着春天的音乐,跳起来吧!
2。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好不好?听音乐出教室,自然结束。
四、延伸环节
让我们一起来布置美丽的春天吧!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画、贴、捏等方法创作春天景象的作品,展示在活动区上。
教学反思
春天是多么美好的季节,它让大地生机勃勃,让世界五彩缤纷,万物复苏,天气渐渐变得暖和了,孩子们脱下厚重的冬装,换上美丽的春装,感受着春天带来的气息。我班幼儿善于观察和模仿,所以在活动中,我先带领孩子观看视频认识春天、感受春天,再通过图片春天里的花启发幼儿创编律动,环节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的模仿力和表现力都很强,在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中心,建立给幼儿表现的舞台,让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并给予鼓励,使幼儿增强自信心。
如果重上活动,我会在表演环节加上一些小动物,如:小蝴蝶、小蜜蜂等等,使整个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有趣。我希望通过不断的改进,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6. 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反思 教了什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我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文章。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人既开眼界,又颇受教育。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三点收获:
一是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首先要感动自己。
第一次初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没什么感觉,觉得很失望。第二次细读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优美词句,读起来会让你心动;其中的美好境界,同样了令人向往,于是开始认真备课。当我找到了季羡林老师的方方面面的资料的时候,特别是2006年, 95岁高龄的季羡林老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年度十大人物时,季羡林老先生说:我没有做什么令人感动的事,真的是有的话,只有“勤奋”两字。那是,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再也没有逃避和偷懒的借口,第三、第四遍地深入文本,查找资料,直到滚瓜烂熟为止。我准确、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为上好这一节课奠定了基础。
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感动了自己,未必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1)通过朗读感悟和录像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2)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课文,抓重点句;小组合作,朗读感悟;熟读成诵,领略德国的奇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过音乐渲染,学生写话,体会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三是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两点:
1、对关键词语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用教师范读,学生发现,引导想象、体会朗读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
第三,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紧扣文中的主题,反复吟诵,升华主题,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 通过对季羡林老先生人生经历的介绍,引导学生、想象写话:、他会梦见什么?从而体会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纵观我的教学,我也清楚地看到这节课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是有待改进的,如:学生的思维还不够开阔、老师未能及时把握住课堂上学生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而觉得有点遗憾。如在品读、感悟德国民族奇特的句子时,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认为德国人与中国人在养花的价值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而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内是给自己看的。因为学生联想到春节的时候,中国人买了桃花、水仙花、菊花等漂亮的花朵是摆在屋里供自己欣赏等等。这时,老师没有及时引导、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力求通过思考、总结、学习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7. 教学目的:初步掌握实操课教学设计的方法 要求:设计实操课教学方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的是进行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仅是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案,然后带上教科书走进课堂,以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我们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信息传递,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有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在基于一生一机的环境下进行教学。那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就会有所侧重。在我们普通教室里上课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远程教学资源和班班通网络环境,我们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来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而在计算教室里面一生一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到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这两种设计方案都是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方案,只是因为我们的教学环境或者说是学生的学习环境的不同而采用的不同教学设计方法。
现在,我就从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网络教学设计两个方面来和大家探讨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教学设计
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由于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的影响,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的指导(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四方面的转变),也反映不出学科教学的规律。
(4)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
多媒体所能展示的内容十分宽泛,从实体展示到抽象模拟,从历史重现到未来猜想,都可以通过多媒体予以实现,这关键在于我们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方案设计时是否收集了充足的资源。
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方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都是由若干个章节组成,每一章节有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内容的属性是确定的(每个知识点的意义所在就是它的属性)。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 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如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比如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当中讲到的,什么是爱国主义?就可以用到列宁的一句话: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这句话可通过幻灯的形式投到屏幕让学生直观的阅读,增强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可以体现出社会责任和国家需要,而且能够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的真正含义。
2、 学生的特征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明确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基础水平。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上进行拓展和更新。正确分析学生的特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一位高三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初中时,外语不用努力成绩就不错,上了高中发现别的同学英语水平比自己好,他开始找差距,过去他没背书的习惯,后来他发现背书并不困难,只要多读一两遍自然就会背了,而且背下来的东西理解得更深刻。他的学习体会是上课注意听讲,事半功倍,很多知识在课上就记住了,上课把老师讲的重点词在书上作记号,平时读书时注意就可以记住这些词。现在他的英语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上等水平。他说:“如果初中多学一点,就不会这么被动了,要想赶上成绩优秀的同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自从上了高中后才意识到即使再聪明如果不努力的话在高中要想获得好的成绩同样是不可能的,所以聪明已经不是优势了。”这就给我们提示了,如果了解学生的特征,那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肯定是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3、 学科的特点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色。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节《思想品德》课,这位老师完全以语文课的教学教法,关注的不是导行、明理、励志、做人,而是字、词、句和段落篇章的分析。这样把《品德与生活》课上成了语文课,完全失去了这一学科课程教学的意义。
那么怎样在学科整合中凸显出学科课程特点呢?就语文学科而言,提倡语文与艺术的结合,让表演、绘画、拼图等走进课堂,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不是追求形式的演一演、贴一贴、画一画。就《思想品德》学科看,这门学科的教学核心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教学的特点是激情、明理、导行;学习方式应该通过典型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情,把课堂构建成一个虚拟的科技园、演讲台、智慧宫和挑战平台。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才能播种认识,收获品格,放飞希望。
我们只要把知识点把握清楚了,那么,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明晰的思路,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才会有足够的空间。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和教学情境的创设
媒体的选择,就是软件和硬件的选择。软件是记录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硬件是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的教学设备,如实体模型、计算机、幻灯、投影、电视、课件等等。
1、媒体的选择
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代价、高功能的教学媒体。我们根据需要选择要使用的媒体。
下面我们看看常用的教学媒体和它们的特点
媒体种类 主要教学特点
实体模型 进行立体模拟
录音(CD) 语言声音的重现
投影 进行平面模拟
幻灯 静态实景的重现
电视(VCD) 呈现动态过程
多媒体课件 进行交互作用
2、创设教学情境(这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创设教学情境,在我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设计还是网络教学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创设情境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基于生活。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他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的教学理念。
2.注重形象性。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化;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3.体现学科特点。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科学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平均分配,除法),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春游”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准备各种食品和水果并进行分发,但教学重点应该尽快地落到“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还有没有多余的”、“不同食物的分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等这些数学问题上来,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讨论“春游应该准备什么食物和水果”、“春游应该注意什么”等与数学内容无关的生活问题上。
4.内含问题。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穿插问题,特别是点明知识点的问题设计要准确,我们可通过设计一些多媒体展示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5.融入情感。比如课文的朗读要声情并茂、引入故事要生动形象、展示收集的媒体图片贴近生活等等就是一种融入情感的好方法。
6.传递感性信息。比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我们举一个教学实例:在学习钠的化学性质时,利用乙酸和金属钠设计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由于实验结果与水能灭火的日常观念相矛盾,那么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就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自然就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三)、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讨。协作学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认识理解。通过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设计,可以营造出一种更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
1、自主学习的设计
自主学习分为个体自主学习和集体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外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自主学习”是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自主学习”并没有现成的经验,更没有既定模式,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慢慢渗透逐渐形成。
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通过展示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声像资料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的与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
2、协作学习的设计
协作学习就是多个个体组成一个群体,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协作学习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已知;二是学习的主题未知。主题已知的协作学习设计可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而教师则要对学生的讨论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主题未知的协作学习设计是因为事先并不知道学习主题,所以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在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们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辩论组织协商,最终解决对问题的分歧,达成共识。由此可见,教师提出问题的可争论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学习过程必须可控,如果出现离题诡辩等现象,应及时制止,引导学生回到主题上来。
(四)、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时间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空间关系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等。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我们必须考虑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参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运用等。形成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特殊作用,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也要加以考虑。
(五)、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也就是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就是根据明确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测量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并对量化的结果作出有价值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