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浣溪沙苏轼教案
http://www.jxjyzy.com/ResourceHtml/657942.html在这里下载或内容http://www.sunwang.cn/Soft/yycz/banian/200812/Soft_20081201153656.html
Ⅱ 苏轼的浣溪沙教案
『译文』
去蕲水县复的清泉寺,寺在制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
注释
①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②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③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潇潇:形容雨声。子规:布谷鸟。
④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⑤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白发:老年。唱黄鸡:感慨时光流逝。
Ⅲ 6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单元第9首、《浣溪沙》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参加活动中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在家庭环境中活动时的安全内注意事项。容。
2、根据已有经验,在木偶表演中,发现他人活动的危险,并积极为他们提出安全建议。
活动准备:
1、事先与住在幼儿园附近的幼儿家长联系
2、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木偶。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Ⅳ 纳兰性德浣溪沙教案九年级下册
纳兰性德《浣溪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题西林壁》,读后问学生: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板书苏轼)
出示作者的资料。(课件)《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
师:“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三、初读正音。
1、孩子们,你们先自己读一读。
2、检查朗读。 出示“蕲”,正音。蕲水是一个地名,今湖北浠水县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这是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3、孩子们,读词亦可以像读古诗一样,有停有连。
四、学习上阕。
1、孩子们,一首词是由上阕和下阕组成的。你能说说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是哪一句?(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上阕)指名读。 想想上阕写了些什么景物,先用笔在书中圈画(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杜鹃(布谷)。)
五、学习下阕:
走进作者,感受其创作冲动。 苏轼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课件出示背景)苏轼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
六、教师结语:
“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 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
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 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 学生沉思中,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乐范读全词。
Ⅳ 浣溪沙教案什么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版,典型性,不要事无巨权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