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17 21:37:28

❶ 小学品德与社会公开课教案

《我家的绿色生活》教学设计镇江小学 居海燕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绿色生活,与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如何选择绿色生活。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绿色生活的向往之情。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课前到超市、菜市场寻找绿色食品。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不光自己要积极参加环保活动,还要将环保意识带回家中,与爸爸妈妈一起行动起来,共同选择绿色生活,争当绿色家庭。(板书:我家的绿色生活)二、家庭里的污染1.教师:东东同学自从学习了“我的绿色日记”单元以来,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了,她从此成了一个保护环境的有心人。可是她没有意识到,还有一个地方更值得她关注,这就是自己的家。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看看东东一家人的生活。2.播放录像。录像内容如下:这是一套装修豪华的新公寓。一家三口,母亲在用洗涤剂洗碗;父亲边抽烟边看电视(烟雾弥漫),电视音量比较大;女儿在强光下写作业;窗外不时传来刺耳的鸣笛声。虽然是白天,但室内灯火通明。门口有一装垃圾的大塑料袋。3.学生看完录像后讨论:她们家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存在着环境问题?4.教师:你们家的生活有没有类似的情况?三、走向绿色生活1.教师:这种生活方式既会影响身体健康,又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那么,我们应该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请大家再看看西西家的生活。2.播放录像。(录像内容如下:西西和爸爸在布置得温馨、简朴的家中谈话。家中摆放有绿色植物。妈妈在用热水洗碗,没有用洗涤剂)3.讨论:西西家的生活方式的好处。4.教师小结:西西家可以说过的是“绿色生活”。他们家的每一位成员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对环境没有造成任何污染,他们一家为环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就是“绿色家庭”。5.交流:要走进“绿色生活”,让自己的家庭变成“绿色家庭”,我们在生活中还应该做的事和应该注意的事。四、绿色食品1.教师:课前大家到超市去寻找绿色食品,有什么收获吗?2.学生汇报在超市寻找绿色食品的情况。3.出示绿色食品的标志,引导学生进一步弄清什么是绿色食品。五、我心中的绿色家园1.交流:在你的心目中,你希望未来的绿色生活的情景。2.教师:同学们心目中未来的绿色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十分迷人。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笔将自己心中的绿色家园画出来、写出来,完成我们的第五篇绿色日记呢?3.学生设计未来的绿色家园。(1)分小组合作,有的同学画,有的同学写。(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简单介绍。(3)师生共同评议。(4)交流:我们心中未来的绿色家园。六、总结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让我们共同呵护绿色家园。愿家乡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山川更秀美,泥土永芬芳。七、课外拓展1.与父母交流,订立家庭绿色生活公约,并坚持写家庭绿色生活日记。2.在居住小区开展环保活动,设立宣传栏,倡导绿色生活,创建绿色小区,让自己成为社区绿色使者。

❷ 品德与社会《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战争所造成的无数灾难的了解,使学生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儿童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丢掉性命。从而使学生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并对生活在战争环境中的儿童产生深切同情。

2.通过对战争和和平的比较,是学生了解和平生活来之不易,需要珍惜,需要捍卫,要用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战争和和平的比较,是学生了解和平生活来之不易,需要珍惜,需要捍卫,要用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

教学准备:

反映战争残酷的图片和和平时代过着幸福生活的儿童的图片以及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交流对战争的认识,并进行归纳。

二、认识战争的危害

1.播放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录像片段,讨论:战争有哪些危害?

分组讨论,每组代表发言。

1.讨论图片——看:被枪弹击碎玻璃后的眼睛!

从图片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阅读:爸爸妈妈再也回不来了——一个伊拉克儿童的自述。

说说文章中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

3.自由阅读76页小资料,说说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害有多少。

5.朗读《请把握埋得浅一些》。

说说自己的感想。

6.展示有关一战、二战、二战以后的战争资料,教师向学生概括介绍一下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战争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三、学习“和平——人类的永久期盼”

1.展示毕加索的《和平鸽》,自由发言:从和平鸽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讲《和平鸽》的由来。

2.阅读:国际儿童节的来历。

思考:国际儿童节是怎么来的?蕴含着怎样的含义?

3.阅读:《世界儿童和平条约》。

四、作业

准备“和平颂”歌舞联谊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了解,使学生知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人民解放军的捍卫,人民解放军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维和区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从而用实际行动热爱人民子弟兵。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人民解放军的捍卫,人民解放军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准备:

关于人民子弟兵和人民鱼水情的故事、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看过哪些有关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题材的电影、电视片,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二、展示有关人民子弟兵保卫和平、保卫祖国的资料。分组讨论:

1.假如我是一名军人,我会怎么样?

2.军人的风采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播放有关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歌曲。

组织学生开展“歌颂解放军的歌曲大联唱活动”。

比一比:哪个小组会唱的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歌曲最多。

❸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

我升上了二年级
我们班里故事多
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好书大家看
秋天在哪里专
秋天的收获
秋游去属
秋天的节日
你真棒
我也棒
学做“小雄鹰”
做个“快乐鸟”

我升上了二年级(1)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重难点】
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教学过程】
一、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同桌交谈: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
2、交换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说说作品中有意思的故事。
二、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简简单单的文字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谢谢 望采纳

❹ 小学品德与社会:《规则是怎么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白规则存在的意义;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人人要自觉遵守;明确规则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规则的奥秘;自己遵守规则,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理解小学生相关的规则,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教育学生遵守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遵守规则的图片;活动用的气球和学生办报的纸张。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游戏体验
师:我知道大家都爱玩游戏,对吗?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吹气球”游戏,比比谁吹得大,谁愿意参加?
(教师挑选男女同学各三名参加游戏。)
师:我们分组吹气球,先请男同学,然后再请女同学,吹得最多的小组获胜。没有参加游戏的同学认真观察游戏,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男生组老师给5秒钟就叫停,女生组老师给10秒,结果女生组获胜。)
师:不用数都知道,女生吹得又大,又多,女生获胜。
(男生急得大声说:不公平。)
讨论:怎么做才能让这个游戏公平呢?
师:原来问题出在我们没有给这个游戏制定游戏规则。那你们愿意按游戏规则再玩一次吗?能说说玩“吹气球”时有哪些具体的游戏规则吗?(生讲规则,再重新玩游戏。)
师:没有规则,我们连一个小小的游戏都无法进行。看来规则真挺重要的。刚才咱们通过游戏,知道了规则在我们的游戏中。那么,规则在哪儿呢?这节课我们活动的主题就是一起来找找:规则在哪里?(板书:规则在哪里)
(评析: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讨论和探索,了解规则的重要性。从无规则的混乱到有规则的公平、合理,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规则概念”也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了。)
二、找一找,规则在哪里
(一)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1.师:(课件出示教材内容)这是教材第46、47页的内容,请大家仔细观察,找找规则都在哪里?都有哪些规则?
师:除了这些规则外,生活中还有很多规则。昨天,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去收集我们身边的规则了,谁愿意把自己收集的与大家交流一下。
2.调查,有哪些同学遵守了这些规则,有什么感受。
(评析:“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社会调查,作为一种学生主动了解、接触社会的直接手段,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的基础上,引发他们关注生活现象,思考不遵守规则的后果,促进其深入有效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二)寻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规则。
1.师:生活中处处有规则,那么与我们小学生紧密联系的规则有哪些呢?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并相应补充。
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通规则、社会行为规则……
3.师:规则在哪儿呢,你们发现了吗,遵守了吗?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里有一些校园生活的图片,看看谁最聪明,能马上找到图片中的规则。
(出示课件:进校门的规则、回答问题的规则、读书的规则、小组讨论的规则、写字的规则、上下楼梯的规则、课间活动的规则等。)
4.师:你们能从图片中发现这么多的规则,真是了不起。这些是在校园里、班级中随处可见的规则,它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文明举止,帮助我们做一名懂文明、会学习的好学生。这些规则在咱们的学校生活中还真的少不了。
5.师(小结):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发现,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规则在家庭生活中,规则在学校生活中,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真是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板书: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评析:以学校生活作为课程资源,用图片的形式充分挖掘隐藏在校园里的规则,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找到规则,对比自己的行为,从而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做一个遵守规则、热爱学校的孩子。)
三、延伸宣传,遵守规则
师: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就要处处有规则,我们人人更要遵守规则。可是还有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规则没什么,所以也出现了许多事故。你们愿意当个“规则小宣传员”,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和我们一起来遵守规则吗?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自己收集到的规则分类整理,并制作成剪贴报。课下我们把它贴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宣传栏里,并义务地当回小解说员好吗?(学生活动。)
(评析:在处理资料的同时,由身处其外的观察与调查,变为主动地参与和宣传,学生体验到了规则的重要性,把规则贴到卡纸上的过程,也印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四、结束教学,实践规则
师:同学们可真棒,刚才我们交流了很多规则,那么下课时有些什么规则呢?比比看,谁做得最好。
(评析:细节决定成败,行动是关键。课堂上处处是教育,教师关注到了每一次培养和教育的机会,给学生一个从现在做起的实践空间。)
总评: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经历“游戏引规则——生活中找规则——宣传遵守规则——实践应用规则”的过程。各个环节围绕规则,从开课游戏的混乱到慢慢建立规则概念,到通过活动理解规则,再到最后的按规则做事,顺理成章地按照儿童思维理解的顺序完成了对规则的体验、了解和内化。各项活动,紧紧抓住儿童的现实生活,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与儿童的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使学生经历了体验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懂得生活处处有规则,我们要遵守规则的道理。

❺ 品德与社会有多少人为了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有多少人为了我》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的第二课,是对上一课“我的劳动感受”的进一步升华和拓展。本课由四部分组成:“他们为我做了什么”、“小采访”、“小辨析”、“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第一个环节,从面上展开一天的生活场景,让这些亲切的生活场面唤醒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接着从反面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对身边人的关注,把这些悄无声息地辛苦劳动的人们由充当背景推向前台,担任主角。第二个环节,选取某个点去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在这个环节,学生得到的认识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第三个环节进行辩论,通过一个城乡孩子都可能面对的话题展开讨论,进行价值澄清。第四个环节是进行行为引导:首先通过学校和社会的两个方面场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懂得要像尊重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这些劳动者。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0岁左右,他们的独立性逐步增强,活动领域正逐步拓宽,经常会面对各种行业的劳动者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很高,而对劳动几乎不作要求,所以学生从认识上知道劳动者,但缺少对劳动的酸甜苦辣的切身体验,缺少对劳动者喜怒哀乐的体恤,他们对这些人和事熟视无睹,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之间密不可分的生态关系,没有思考应当有什么样的态度,率性而为,缺乏对部分劳动者人格上的尊重和心理上的认同。但孩子的父母、亲戚都是劳动者,他们都有真实的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他们也有社会交往活动,而且,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与劳动者进行交流。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让学生走近亲人、生活中的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访问,请一些劳动者到班级来。
2.多媒体教学课件(白板)。
四、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培养他们尊重劳动者和感激劳动者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善待普通劳动者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的习惯。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劳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尊重他们的人格。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4.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与劳动者的亲密接触,形成一定的体验,感受与他们的关系,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倾吐真情,明辨是非,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1.同学们喜欢吃馒头吗?我们来看看制作一个馒头工序是怎样的?(●播放课件:做馒头的视频)
2.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3.师:是啊!一个馒头的制作过程是多么复杂!吃到一个馒头包含着制作者的辛苦劳动。其实,我们要吃到一个馒头,就面粉来说,就包含着许许多多劳动者的艰苦劳动。同学们来说说看?
4.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家人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我们服务、在为我们付出。到底“有多少人在为我”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这个话题。(■板书课题:有多少人为了我)
二、小调查
1.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番调查,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出示课件调查表)
2.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个竞赛,看哪组同学在2分钟内写的劳动者最多!(小组长用水彩笔迅速记录)。
3.小组汇报,互相补充。
(1)请写得最多的小组汇报
(2)其他小组补充。
(●出示课件绿树图学生介绍多少就从资源库中拉出多少树叶)
过渡:我们的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劳动者在为我们服务。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录象片段。
三、欣赏画面——感受劳动者的辛苦
1.师:清晨,天还没有亮,当你还在梦中时,还在暖暖的被窝里睡觉,(●播放课件)……
2.请学生说说感受。
四、反向思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师:在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对我们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填空题《假如》)
1.小组交流:
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停止了劳动,
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
假如电视台的人都停止了工作,
假如所有的医生都不上班,
……
2.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他们每个人都很重要,他们一个都不能少!)
五、现场采访——理解感悟
1.同学们来看,这是谁?(●课件出示门卫叔叔图片、录象)
师: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我们学校门卫刘叔叔作客三3班,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1)嘉宾介绍
(2)面对面交流
(3)学生表达谢意
(4)学生代表送礼物
(5)嘉宾说出内心感受
2.全体学生大声地,动情地说声:谢谢你!
3.嘉宾退场。
4.那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学生讨论说)
六、美文欣赏,情感渲染
师:同学们,他们是我们最可敬的人,此时,他们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辛勤地工作呢!让我们通过一篇乔叶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送给他们,表达我们深深地敬意!(●课件出示:乔叶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指名读。
七、小喇叭
1.看看资料,说说感想。(●课件出示:小喇叭)
2.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相关内容。
师小结:劳动没有贫贱之分,我们要学习这些劳动者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
八、小讨论
1.有人认为农民工进城虽然给城市带来了方便,但也给城市带来了麻烦。说说你的观点。
2.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
出示课文中的几种情况,请学生说。(●课件出示:小讨论)
九、总结延伸
1.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他们宁可自己脏、宁可自己辛苦和劳累,为我们换来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课件出示出示列宁名言),请学生说说体会。
3.在这节课结束前,让我们再一次看看这些难忘的画面,让我们在歌声中记住这些默默无闻的人。播放歌曲《为了谁》
十、板书设计
8、有多少人为了我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我 们
提 供 尊 感
方 便 重 谢

❻ 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的异同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研讨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教学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案例素材

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教学实践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案例写作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写案例事实,二写案例分析。撰写教学案例,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师对事实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写这样的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撰写案例分析当然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难度不大。
写作基础
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基础理论,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一定的教学教研经验,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总之,教师具备写作教学案例的基础。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撰写教学案例与撰写教学论文相比,写成的可能性,写好的可能性,获奖的可能性,发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电影”,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理论学习
通常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需要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教师往往感到教学理论修养不够,分析教学案例力不从心。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案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这时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愿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学案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总结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交流研讨
案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学案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写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都是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而言,教学案例是较小的、单一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是较大的教学研究成果。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经过加工,具有典型性,采用这样的素材写成的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电影”,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理论学习
通常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需要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教师往往感到教学理论修养不够,分析教学案例力不从心。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案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这时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愿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学案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总结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交流研讨
案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学案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写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都是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而言,教学案例是较小的、单一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是较大的教学研究成果。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经过加工,具有典型性,采用这样的素材写成的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对各学科教案的设计,都有一个基本要求。每一个教师在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要写出学科特色和个人的教学风格来。
①教案中必须有:
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各阶段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五个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各阶段设计意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
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教师设计的教案形式可以不同。
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时期,同一个教师设计的教案也会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计方法和风格,只求基本部分相同,不求完全相同。
教师的备课和讲课,要依据《纲要》和《课标》、依据教材,但是不能唯《纲要》和《课标》、教材,要根据该地区的情况、学校的条件、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二次开发教材。要发挥出自我,要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来,让听课的专家、领导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到有悟性的您”。
②青年教师教案要详细,但是不能超过A4纸5页。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教案要简洁(简洁不简单),但是不能少于A4纸2页。教案要保留书面和电子两种形式,以备后期利用和检查。杜绝无教案上课,后补教案和不规范教案。
教案的后期利用是指将旧教案复制过来。首先是改换日期时间等基本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所授班级的情况、教学环境的变化,个人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个人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等,将教案中的旧的东西剔除掉,加进新的教育教学观点、概念和方法,加进新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加进更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例子……。最终,将旧教案改变为适合教育教学的新教案。
③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够灵活多变地、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不拘于教案。
④设计教案目的是在上课时,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学生或是其他什么人看的。
但是,对于同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讨论研究的教案;对于教学领导检查教学要看的教案,对于教学设计大赛和评比的教案,对于选入《教学设计案例》的教案,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
对于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用途的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写成多种形式。既不要求个个都做成经典教案,亦不必投入太多的无谓劳动。教案可繁可简、可粗可细,但是都要认真地对待,最起码也要符合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❼ 怎样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就是对你将要上的那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设计.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即在上品德与社会课之前,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规律,强调研究教对学的指导,重视教学活动整体功能而形成的课堂教学方案.它有别于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必须是课前的. 进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其次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份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学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学目标制定,最后部分是教学过程及说明.四个环节解决两大问题:一,发展什么,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这是教学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二,怎样发展,通过教学过程及说明来解决. 下面我以一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去同学家玩》一课的教学设计来具体体现以下三点. 《去同学家玩》教材分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认识到,没有情感作为人行动的动力机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为系统中的调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过程中的本源性基础,个体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从矗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其本质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文化结构、社会需求、道德意识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其内在需要,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去同学家玩》这一活动主题,它强调了小学生在家里要行为文明,注意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然而现代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长辈的关爱下,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很多不好的习惯,如骄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给予的快乐.故而我在教学活动时用情感去唤醒学生,用知识去启迪学生,用技能去武装学生,让他们真正学会与人交往.这样,我根据新课标提出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学进入生活,贴近生活,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观察、去探索、去得出结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明白和伙伴玩要有礼貌,讲文明,注意安全,并通过活动体验和伙伴玩的愉快. 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文明的解决玩中出现的矛盾,学会与人交往.教学方法: “兴趣是步入创造大门的台阶.”对于刚踏进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他们对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为了使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学会与人交往.本节课中,主要运用交谈、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建构,使学生掌握初步的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天真活泼、喜欢好动是他们的特点.所以在课堂上,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尽量营造一个趣味盎然、轻松和谐而又积极主动的情境,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学过程: 根据一年级儿童特点和本教材特色,围绕“在生活中进行情感体验”的主旨我设计了和同学联系、高兴地玩、安全地玩、有创意地玩四个教学环节.(一)活动一 和同学联系 上课的开始我就用乐乐小朋友与妈妈的谈话录音引入课题.然后出示小朋友和同学通电话的情景,(播放课件)爱恩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图片满足了儿童精神需要,深受学生的喜爱.我借助富有表现力的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从知、情两方面为教学的展开作好了铺垫.紧接着我利用“大嘴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猜一猜,他们会怎么说呢?然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情境表演,这样自然地将学生带进生活中来,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二)活动二 高兴地玩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活动中我们必须让孩子进入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因此我设计了两个让孩子进入生活的活动情景:①说一说、评一评,②我们去做客.在整个活动中注重学生、教师的共同参与.在说一说中,我利用大嘴鸟提出一个问题:“你和同学最喜欢玩什么游戏?”然后组织学生同桌互相说.在评一评的时候,我先要学生让学生看录像,找出录像中到同学家玩的学生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应改正,从而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讨论分析,从中得出结论:到同学家做客应讲礼貌,再设计“我们去做客”这一课堂活动,再让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到别的小组那里做客,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当一名受欢迎的客人. 低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仅处在萌芽状态.他们活动的每一环节都需要具体形象相辅助才能顺利进行.据此,我在小结时屏弃了老套的言语式表达方式,而是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电教设备,这样学生在乐意接受中触发情感的升华.(三)活动三 安全地玩 明白事理并不等于掌握,“临岸羡鱼,不如归而织网.”《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教学中只有密切联系儿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将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再现,从而使学生在心灵深处明白哪些是可以玩的,哪些是不能玩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一些危险的游戏,并说出一些生活中学生玩过的危险游戏,让学生感观,然后让学生判断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四)活动四 有创意地玩 学生在明白了玩的时候要讲礼貌,注意安全这个道理后,我要学生说说图片列举的一些游戏,并说说还有什么好玩的,然后安排了学生玩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今天学生的内容.教学效果预测: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活动”为主线,贯穿于儿童生活中,让儿童在活动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然而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朝夕可就的,他必须持之以恒.

❽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温暖的家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社第二单元《温暖的家》——《1、我的名字》教案

课时编号:第6课时 课型:问题探究式“我的名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名字的故事,明白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包含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希望,进而理解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2.激起学生的幸福感和对长辈的感激之情,从而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希望。教学重点和难点1.怎样回报父母的爱与希望;2.理解每个人的名字寄托了家人对自己的爱与希望。教学准备照片、磁带、桃心、粘贴、名字卡片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一张婴儿图和婴儿啼哭声的录音带。师:小朋友听,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一个小生命来到了我们这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从那一刻起,他就在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中慢慢长大。看,多可爱的孩子啊!(出示幼儿图)胖乎乎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你知道他是谁吗?(出示一张学生全家照片)瞧,这就是他们幸福的一家子。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家就像一个温馨的港湾(出示这五个字)。在这个温馨的港湾里,每天都会发生一些真实而平凡的小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每个小朋友都有的名字的故事吧(板书:名字的故事。)二、学文明理今天,老师为小朋友领来了三个新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翻开书,自己认识一下吧。学生自己看书,可说给同学听。教师提问:你知道他们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吗?从他们的名字看,你认为他的名字实际上体现了爸爸妈妈对他们的什么心情?(学生答“爱”)对,体现了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板书:爱)教师提问:1.从谢凌寒小朋友的名字里你又知道了什么?2.你知道“凌寒独自开”是哪首诗里的句子吗?你能背给大家听吗?3.你们知道梅花具有什么品质?4.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爸爸妈妈希望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三位可爱的新朋友,我们不仅知道了他们的名字,而且还知道了他们名字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名字实际上是体现了家人对他的爱与希望。板书(希望)。一个小小的名字要把家人对他的爱与希望体现出来,可想而知,他们家人当初给他们起名字时,一定费了不少心血。老师就有这么一段难忘的经历,想听吗?师:介绍给自己孩子起名字的故事。教师提问:你能把当初家人给你起名字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学生自愿回答。听了这么多小朋友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名字不是爸爸妈妈随随便便取的,而是费尽心思,才有了你们现在的名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你是他们的(爱与希望)。既然这样,那我想你的名字里一定有一个个温馨的故事吧,能说给大家听吗?三、小组交流名字的故事先请小朋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每个同学说完后要把你的名字卡贴在“温馨的港湾”的家中。其他小朋友等他贴完后回到座位上再接着说。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全组小朋友都要说。并且推荐一个同学们认为名字最有意思的小朋友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等全部小朋友把名字贴在了黑板上,进行全班的名字交流。记者采访全班小朋友名字的故事。评出最佳小记者。四、激情导行猜老师的名字。师: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我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不仅知道了你们的名字,还了解到了有关你们的名字的有趣故事,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名字呢?请小朋友来猜我的名字怎么样?教师小结:其实,老师的名字也和你们一样,也体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与希望。是啊,我们幸福,我们骄傲,因为有爱我们的爸爸和妈妈,请让我们闭上眼睛,(停顿,等学生闭眼再按音乐)回想一下这么多年来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家庭的美和温馨(时间大约一分钟)。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爱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学生自由畅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随机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去回报爸爸妈妈的爱和希望,现在应该怎样做等。小朋友说得真好,我想如果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到你们这番话,一定会非常非常高兴,因为他们有你们这样懂事的好孩子。五、写名字的故事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聊了名字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刚才小朋友都说得不错,那你能把你名字的故事写下来,制作成一张名片卡,送给他们吗?学生制作名片卡。教师小结:四十分钟匆匆而过,小朋友真能干,让我们彼此能记住对方,永远记住爸爸妈妈的爱与希望,让我们的家永远是一个温馨的港湾。

阅读全文

与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