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灯光》教案
灯光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学习联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7
教案示例
《灯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清课文脉络。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3)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指导朗读(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
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感情朗读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是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探究活动
搜集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召开“踏着先烈的足迹”故事会。((1)灯光教学设计扩展阅读中提供了部分故事。)
⑵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验,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探究光的传播路径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3.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用探究的方法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寻找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依据。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课件。
分组实验:①手电筒或蜡烛,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及支架,未打孔的卡纸一张。②能弯曲的和不能弯曲的粗吸管,手电筒。③盛满水的水槽,红蓝黑三色墨水,激光手电筒。④透明玻璃瓶,香,激光手电筒,打火机。(说明:每张实验桌上摆放其中的一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课件播放日常生活中光照现象的一些图片,如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透进密林深处的阳光,撒满房间的太阳光,窗下的阳光和影子,夜间的车灯,城市夜光,从屋顶瓦片的缝隙中射入屋里的太阳光等,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2.看了上这些美丽的图片之后,你能说说对光传播的一些想法吗?并说明理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暂不置可否。)同学们的想法都很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光的美妙的同时,用巧妙的提问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让学生意识到猜测是要有一定依据的,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了铺垫)
二.分组合作,设计方案
1.设计方案
光靠猜测是不够的,我们还得通过实验去探究。这节课我们要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最后根据你们方案的设计情况和实验情况给各组加星,星星最多的为冠军组,才有机会上台展示。现在开始设计方案。(各组讨论填写研究方案表)
2.方案交流,师生评价。
【预设一】把墨水少许滴入盛水的水槽中,搅拌均匀,使之呈现有色均匀溶液状。用激光手电筒照射,观察现象。再滴入一些,继续观察。
【预设二】把三张打孔的卡纸摆在桌子上,用吸管穿过三个孔使三个孔在一直线上,在第三张纸的后面立一个屏,用手电筒照射,观察现象。
对做得好的肯定,对设计不够合理的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修改建议。并根据汇报情况给每组加星。
(设计意图:方案设计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设计方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提出修改建议,教师适时鼓励,给每组评定成绩,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充分体现评价手段的多元化。)
三.实验探究,汇报交流
1.提出要求,实验探究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温馨提示:①安全实验,团结协作,仔细观察,认真完成实验记录表。②实验完成后,讨论汇报形式,确定汇报人员。③汇报清楚的小组各加一颗星。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1)一个小组汇报时,使用相同器材的其他小组可适当补充或提出异议。(注意: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还要注意捕捉要点,紧扣教学目标引导点拨。)
(2)请冠军小组上台把实验一边演示一边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实验前提出评价的标准,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使得实验有序开展,学生好胜心强,通过评比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演示,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四.巩固与应用,拓展延伸
1.解释影子的形成
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吗?
2.知识链接:课件出示“光的传播速度”。
3.多媒体播放古时候月食发生时人们敲击锅碗瓢盆,奔走相告的情景。问:“看来这个视频材料,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运用让学生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学以致用,让学生从书本回到现实,不仅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整个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培养的目标之一。课件中人们愚昧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⑶ 求王愿坚《灯光》的历史背景 注:是写作时(也就是1947年)的写作背景,不是王愿坚的资料,也不是教案
事情发生于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大概是中原地区。所以我判断应该是,我军的战略反攻时内期,就是挺进中原。文容章说是初秋,刘邓大军正好是1947年6月30日反攻的,而且在1947年得10月10日中央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时间正好吻合。
国共两党与1945年抗战结束后就开始和平谈判,但都无重大成果,军事摩擦倒是不断。1946年国民党全面进攻解放区,解放战争爆发。第一阶段,1946年夏至1947年6月中共属于守势,甚至离开延安。第二阶段,1947年7月至1948年9月,战略反攻时期,故事应该发生于这一时期。如果上点纲的话,营长生的光荣,死的伟大!毛主席当初对于能否反攻成功,力挽革命事业之狂澜,也没有十分把握,已经做了最坏打算,取得辉煌胜利,有点意外,这也是多亏了前线将士浴血奋战。所以,这充分证明营长的牺牲多么具有历史革命意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多么来之不易,都是如营长一样的英雄的鲜血与盛,生命换来的!
这么说可以吗?
⑷ 巴金《灯》的教学案例
《灯》教案
备课人: 江苏省阜宁县陈集中学 朱益刚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象征手法,领悟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隽永的语言
教学重点:领悟文章蕴涵的情与理
教学难点:读出文章真挚美、蕴藉美
学法指导:四读学法(针对散文特点教者自己设计)
一读 感知——读出“文意” (默读 领读)
二读 理解——读出“文脉” (速读 浏览)
三读 领悟——读出“文旨” (自由读)
四读 鉴赏——读出“文味” (品读 诵读)
学法阐释:四读首先并非是仅读四遍或四次而是指阅读中的四个阶段,教者自称为四轮;其次并非是简单的重复和循环而是逐层深入的;第三,并非是割裂的而是有机融合的;最后,每轮的阅读任务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在互相渗透中而有所侧重。
教 法:四读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在四轮阅读思考表达过程中注意设计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深入地解读课文
教法阐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课堂上“当家做主”;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学生结合自己体验,自主阅读喜爱的段句,让学生与文本“自由恋爱”;利用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主动参与课堂论辩,让学生的观点形成碰撞和交锋,让课堂“百家争鸣”;设情境,留空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静心沉思,设计探究话题,创设拓展链接,引导学生课后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
拓展方案:引导学生课后探索,可就中外文学作品中“灯”这一意象开展研究性学习。
合作方案:课堂分组阅读 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
导语:在一个风雨凄冷的黑夜,你迷路了,你的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
和孤鸟的悲鸣,此刻你可能最企盼出现什么?家 灯
同学们或许会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中这样一席话:“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在阴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可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这正是冰心先生心中永不熄灭的一盏灯,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盏灯在摇曳在心灵深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巴金先生的名作——《灯》。
二、 一读 学生谈第一感想。
问:1、文章读完后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分组推选同学回答
灯给人光明、勇气、希望、安慰、温暖、信念
2、哪些语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
教师小结:全文围绕着“灯”写,灯在寒夜里给自己、给别人带来勇气,给风雨中迷途的人指路,给亲人、爱人导航,给垂死的人带来生的勇气、生的希望。
三、 二读 找出文中线索,理清作者思路。
问:文中线索是什么?作者思路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
线索:灯
思路:眼前(灯)——回忆(灯)——眼前(灯)——联想(灯)——眼前
联想:记忆中的灯 传说中的灯(亲情之灯 爱情之灯) 友人心中生命之灯
四、三读
1、 结合具体词、句体会文章所渗透的情感。(分组讨论、让学生讲自身体会)
①找出反映作者情绪变化的词语。窒闷—畅快—微笑
② “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对灯的热爱、感激之情
③“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是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有等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用沉海底”——作者苦闷又不甘沉沦,寂寞无奈的人生之旅中,对“灯”的向往亲近之情
④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作者感到祖国的希望和光明,是对抗战必胜的信念,点燃全国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灯。
我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看见正义胜利的时候。 ——巴金
⑤写出自己的人生感受,含蓄表达了人类向往光明,坚定信念,正义必胜的信念,抒发生命需要支柱的感想。⑥⑦⑧⑨
教师引巴金语小结:我生活过,奋斗过,挣扎过,哭过,笑过,我从生活里得到一点东西,我便把它写下来。 ——巴金
2、结合具体语段,领会象征手法,探究文章蕴含的哲理。(学生分组交流,发表个性化见解)(联系课后练习三)
①在逆境中、困难中不甘沉沦,勇敢面队,心存希望,光明必现。
②“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点燃心灵之灯,引照漫漫人生路,热爱生活,追求光明。
③“我们不是但靠吃米活着的。”
希望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希望。 ——牛顿
托物言志 灯—象征—温暖信念光明希望理想
五、四读 诵读感受最深刻的语段,体会文章的真挚、含蓄与深刻。
读出文中蕴涵的真挚情感和隽永哲理。(第6段、12段等)(分组阅读比赛)
六、学生主动质疑。
七、一句话结束本课:
“心灵之灯不灭,生命之光永存。”(学生掌声)
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灯,理想之灯,信念之灯,在学生高昂的情绪中结束本课。
八、作业
1、 以“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 课后搜索积累描写“灯”的中外名篇,理解这些作品中“灯”的意境构成,总结归纳作品的艺术手法、主题特征。(冰心泰戈尔)
⑸ 谁有旗语和灯光通信的教案跪求
<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回教师更为深刻答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⑹ 飞蛾为什么喜欢灯光教案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专、能力、情感属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⑺ 《灯光》这课的高级教案(在线等)
灯光-教案2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l、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三)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步骤 (-)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灯光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学习联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7
教案示例
《灯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清课文脉络。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3)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指导朗读(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
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感情朗读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是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探究活动
搜集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召开“踏着先烈的足迹”故事会。((7)灯光教学设计扩展阅读中提供了部分故事。)
参考资料:http://study.feloo.com/jiaoan/yuwen/6/200501/7637.asp
⑻ 灯光一课的教案。要快!!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作者用平静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回忆,却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
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本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②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前面的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③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现在结尾又回到写灯光,与开头照应,显得结构紧凑。当然,除了写作技巧上的意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这句话里寄托的哀思和愿望,那就是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也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2)对词语的理解。
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
倚:靠着。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黑魆魆:形容黑暗。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华灯: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本课是略读课文,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覆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例如,读完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深深感动了你?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个别重点句可作适当点拨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
3.如果学生的自读自悟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指导时,可以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
4.对于郝副营长的回忆,是天安门广场上群众对于灯光的一句赞叹“多好啊”引出的。“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因此,本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之间的关系:课文三次出现的地方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第一次说这话的人是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2)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没有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3)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5.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可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交流讨论之后,指导学生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案例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2.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五、相关链接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43年以前在家乡读书,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一个军分区宣传队当宣传员。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一个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47年入党, 1952年调《解放军文艺》任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1972年和1975年先后两次到长征路上采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⑼ 《灯光》的作者王愿坚
本周课程的主要目的:
1、学习革命先辈面对巨大困难坚贞不屈、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2、被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3、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文、讲话等几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特点。
本周课程的主要目标:
1、能学会本周的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学习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精神,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发奋学习。并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能体会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
5、能分辨事物和联想。
6、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能独立地分辨事物和展开联想,并体会联想部分对赢余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2、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含义深刻的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1、能了解文中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建议:自读感悟;研究性学习。
有效教法建议:自读感悟。
新型教法实验: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灯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过完年,你还记得过年时,各企事业单位、每个家庭都张灯结彩。一到晚上,真可谓百灯争光,霓虹闪烁。当你沉浸在这彩灯华照之时,可曾想到过去,可曾想到那些为今天幸福生活牺牲的先烈们,他们虽然没有看到这美好的灯光,但他们却为我们创造了条件。今天,就让我们到战场上去,看一看郝副营长为我们做出了哪些贡献?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猜测题目的意思。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作者王愿坚是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他的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电影《闪闪的红星》就是他的编剧。
这篇课文写于1947年,是他参军后的第二年,距全国解放还有两年。
3、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
4、指名读文,读中感悟。
三、 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一边读一边思考。
2、投影出示:“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3、学生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勾画问题的答案,教师巡视指导。
4、自己读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
5、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相机指导。
汇报第一个问题:“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1)学生汇报时出示课件: a、 多好啊!
b、 多好啊!
c、 多好啊!
(2)填空:每次“多好啊!”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小结:第一次: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游人观灯时发出了赞叹。第二次: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一本书,由书中插图 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读书而陷入沉思,自言自语道。第三次:郝副营长憧憬未来,深情地说。
(5)课件出示:a、 多好啊!这是对 赞美。
b、 多好啊!这是对 赞美。
c、 多好啊!这是对 赞美。
(6)说一说填好的句子。
A、祖国 b、电灯 c、未来
汇报第二个问题:根据他们在说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来汇报。
第一次:看天安门广场千万盏灯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衬托出首都的壮美,他可能会想到,我生活在这样美好的国家里是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多么自豪啊!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第二次:郝副营长借火柴的亮光入神地看一本破书上的插图。他看到图上画着一个孩子正在吊着的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可能会想,那灯多亮啊!灯光多柔和啊!我要是能亲眼看一看这又方便又明亮的电灯该多好哇!
第三次:郝副营长又望了一眼图画,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这时他也许会想,革命胜利以后,将会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好,为创造幸福生活而辛勤地工作。我们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将在明亮的灯光下工作,劳动人民的子女将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和人身自由,那是多么幸福的社会呀!
四、 再读课文,体会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体会郝副营长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2、通读全文,感悟文章的中心。
3、文章开头和结尾之间是什么关系?(前后照应)
五、 总结全文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它表达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本文赢余了作者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回忆起战争年代,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精神,说明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激励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发奋学习。)
2、同学们,先烈为我们的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同学们,有没有决心?
六、 课后练习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要求查字典。
带点字
查部首
除部首还剩几笔
字义
憧憬
璀璨
沉思
千钧一发
3、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连起来。
(1)郝副营长只有22岁。 郝副营长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2)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
后续部队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