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老师教的非常烂,该怎么办
这要看 你们全体班级的力量 你一个人是不行的啊 如果你们全班都认为这个老师教的确是不好的话,你们可以开个班委会研究一下,然后你们以你们班的全体同学去,这样学校就会考虑你们的请求的啊
2. 如何上好语文预习指导课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要做好“备课”和“备学生”这两项工专作,设计好导学案.备课属首先是就是阅读课文、教材、教参、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其次是“备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和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来决定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师生互动活动等相关教学设计,并要对在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要有所预测和准备充分的应对措施与方法.最后就是在“备好课”和“备好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符合学学生实际、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诱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进行拓展创作的导学案.这是上好“杜郎口模式”实验课堂的一大关键,是上好展示课和反馈课的基础.
3. 语文教师入编考试
2007年临沭县小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
语 文 试 题
公共部分
一、填空(每空0.5分,共5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4.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
。
5.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 和 ,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6、教学是 与 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教学过程是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判断。(5分)
1、两个班使用的教材不同,不能横向比较学生学习质量。 ( )
2、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体验为主,系统知识掌握为辅。 ( )
3、“注重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清结果,更要注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 )
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
5、这次课程改革,改革的只是小学和初中两个义务教育学段。( )
三、简答题(共8分)
1.《纲要》指出,在新课程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哪四大能力?
2. 列举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
3.有人认为接受学习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有何看法?
4、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用教材?
四、阅读下列案例,分析以下问题(7分)
A.你认为在这堂课中,教师根据一位学生的说法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可行吗?
B.你认为教师这一教学内容的增添,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什么影响?
C.试用课程改革的理念来审视这些行为,谈谈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案例: 我可以横着跑吗?
在30米快速跑教学课上,一轮小组比赛以后,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可以横着跑吗?”随之而来的可想而知是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原来是小组赛的最后一名石峰同学提出了这个荒唐的要求。“这不是捣乱吗?”“开玩笑!”有学生轻声议论着。
“为什么要横着跑?”我耐着性子问了一句。
“螃蟹就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既然螃蟹能横着跑,为什么我就不能横着跑呢?”又是哄堂大笑。
望着这个不太听话的学生,我灵机一动,转身对同学们说:“石峰同学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我们的确可以横着跑,只不过这种跑得方法没有直跑跑得快,但在篮球和排球比赛中是经常用到的。第二轮我们比赛横着跑。好不好?”
听了我的这番话,学生们都乐意接受这项提议,有的还尝试着做投篮的动作,有的甚至还模仿起了螃蟹的样子,表现得特别兴奋,课堂气氛活跃极了。
石峰同学不仅由最后一名变成了冠军,而且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开心极了。而我受到的触动更大……。
学科部分
一、填空:(29)
1、“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中的“三”指的是 ,“X”是指 。
2、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有 、 两种基本课型。
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四环节教学策略主要包括 、 、
、 四个环节。
4、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和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策略虽然具体操作有所不同,但三个大环节相同,都是 、 、 。
5、小学语文“自学
4. 如何上好语文预习课
一、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要做好“备课”和“备学生”这两项工作,设计好导学案。备课首先是就是阅读课文、教材、教参、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其次是“备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和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来决定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师生互动活动等相关教学设计,并要对在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要有所预测和准备充分的应对措施与方法。最后就是在“备好课”和“备好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符合学学生实际、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诱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进行拓展创作的导学案。这是上好“杜郎口模式”实验课堂的一大关键,是上好展示课和反馈课的基础。
二、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杜郎口模式”实验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里,教师退居“二线”,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学生由过去的满堂灌的对象变成了学习的主人,由过去的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接受了六年、甚至七年、八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后,一下转到“杜郎口模式”实验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难免有些不适应,说白了,就是没有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不知道该怎样学才行。在这个时候,教师的作用不能缺失,必须为学生释疑解难。绝不能在预习课中,在发下了导学案之后,教师就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了。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在目前,在“杜郎口模式”实验的初期,师生都对这种教学模式掌握得还是不够透彻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如在预习课中,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老师发下导学案之后,不是先看课本,围绕文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急匆匆的忙着看参考资料,直接找答案。这样得来的答案无疑是镜中花,水中月。这是“学生不注重文本阅读,而过分依赖参考资料”的问题,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的。如何解决?这就要我们在预习课中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去钻研问题,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如,在开始时可以让同学们先看完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发导学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背诵活动,让学生多读,多背,并且经常检查,以便使学生养成习惯。在这过程,教师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教给学生正确使用参考资料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正确使用参考资料的重要性。最后,关键的还是要指导学生围绕文本,分析问题,钻研问题,并依托课本来解决问题,从中加强学生思维锻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因此,教师在预习课中不仅是要为学生释疑解难,还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并根据学生在预习课中的表现及时调整的教学设计等等,做到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知识的落实,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三、要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和拓展提升。精彩的展示拓展,是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最为吸人的地方。充分地进行拓展,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但展示的舞台虽然在展示课上,但功夫却在预习课中。而学生能否在展示课上有出色的表现,有来自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自己。自己不会,对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把握不够,谈何展示和拓展。二是他人。在这种对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空前提高的课堂里,如果学生仅是单打独斗、闭门造车、不会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话,不说是拓展提升,恐怕连基本知识也落实不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和拓展提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可以是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要交流讨论、资源共享,在析难解惑时要多问对方几个为什么,在分享学习成果时,不仅要讲答案,更要多讲解题的方法思路、在达标测评时要相互测验等等。那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做好拓展提升的准备呢?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可以拓展的方向有很多,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锻炼,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和知识结构,提升学生能力,我们都可以进行拓展。在这里我们可以多使用启发式教学。如学习《骆驼寻宝记》,在讲到骆驼身上的美德时,我们就可以提问学生:除了这些美德外,还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在公交车上,我们应发扬那些美德?哪些同学在下节展示课上能表演一下公交车上能体现中华美德的情景呢?又如学习《岳飞》,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精忠报国”上拓展。我们可以这样提问:谁能背诵岳飞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满江红》?同样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诗歌诗句,你能背出一两句或一两首吗?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告诉学生下节展示课将组织开展相关的古诗文背诵比赛,请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又再如在学习《马说》时,我们也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诸如“拍马屁”的由来,“露马脚”的起源,“马虎”的来历及有关马的成语等方面的拓展提升的准备。而所有的这些拓展,都要求教师在预习课中指导学生去完成。比如在表演公交车上的让座情景时,教师就应对当时各种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情境创设、剧情设计等等进行指导,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小品、演讲、朗诵、课本剧、电视节目、生活情景再现等等多种创作去挖掘文本,落实、巩固和拓展知识,提升认识和能力。而在此之前,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否则,教师没有一桶水的话,又哪能给学生一碗水呢?
四、要注重抓好知识的落实。预习课也和其它课型一样,教师的所有的指导最后都要通过学生去表现出来,教师的努力最终达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一目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抓学生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提高,否则高效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课堂教学改革就失去了意义。那么在预习课上又应如何抓知识的落实呢?方法有很多,但在这里,我想着重讲的是三点:第一点,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预习课不同于展示课,“争问抢答,热闹非凡”固然是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但如果在预习课上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去学习,落实好基本知识的话,展示课就会失去了生命力,学生不可能会“争问抢答”,课堂气氛也不会“热闹非凡”了。第二点,要抓好相关知识点的知识的落实。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双基的落实上,如果上了一节预习课下来,学生连生字词都没掌握,连课文都不会读的话,再“热闹非凡”也并好事。第三点,就是教师在上预习课时,也要多检查学生知识的落实情况,不要认为这仅是反馈课的事。检查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要以检查和总结的形式来促使学生主动抓好知识的落实。
综上所述,上好语文预习课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前,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在学生方面,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导学案,做到有的放矢;在上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抓好知识的落实和展示拓展的准备,为展示课作好足够的准备,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达到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5.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学习(检查)——新课导入——课文朗读(全读或部分)——课文分析——学生探究——师生互动——学生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的文献资料
关于高效课堂的16个问答
关于高效课堂,近日接受了中国教师报马朝红记者的书面采访,共16个问题,简答如下,一孔之见,识者教正。——卢志文
马:您所理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
卢:高效的“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
高效课堂要关注两个度:精力流失度和目标达成度。精力流失度考察效率,目标达成度考察方向和程度,即效度。
课堂的高效,始于教师,源于学生。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高效只是理想课堂的价值取向之一。高效课堂不一定是理想课堂,但,理想课堂一定是高效课堂。
马:高效课堂某种程度上彻底改变了师生关系,高效课堂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
卢: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则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课堂中,教师和教材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高效课堂中,知识源变得非常丰富,除教师和教材外,每一位同学也都成了其他同学的知识源。
传统课堂中,教师依“教案”组织教学;高效课堂中,没有“教案”,只有“学案”,师生围绕“学案”共同探究问题。最好的“教案”就是“学案”。
传统课堂中,教师抱着学生走,或者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中,教师激发学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搀扶着一起走。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背桶人”,学生是“敞口杯”;高效课堂中,师生都是“挖井人”。
传统课堂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一对多”;高效课堂中,信息传递方式多元,既有“一对多”,也有“多对一”,更有“一对一”、“多对多”。
马:高效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和角色定位(这一点对改革中的教师树立信念非常重要),这种角色定位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卢:教师是引导者,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
教师是导游不是领导,要引导学生作自助旅游,不是领着学生沿固定线路参观;教师是导演不是演员,要在幕后策划、指导学生去展示,将学生置于聚光灯下,不是自己霸占讲台说长篇评书;教师是朋友,既是精神的同道,亦是学习的伙伴,教师不是裁判兼警察左手握真理右手握大棒;教师是服务生,要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将姿态降低,将心胸放大,教师不是挂在墙上的圣人像,等着学子门来膜拜。
这种角色转变更有利于课堂形成这样的特点:由官教兵,到兵教兵、兵练兵;到兵带兵、兵管兵;再到兵促兵、兵强兵;最终走向兵教官,官教官。这就让我们寻找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模式:实践—反思模式;最简捷的方法:开放课堂;最有效途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马:您认为,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卢:好课应当有如下特征:
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
《学记》有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我以为此乃好课的不二标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好课应该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是内容和方法的统一,是主导和主体的统一,是开与达的统一,是严与爱的统一,是导与牵的统一。
朱永新先生提出理想课堂六度——参与度、亲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可以作为好课的具体指标。
马:好教师的标准又是什么?
卢:“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好教师就是那些给学生满分、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的教师。
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
课堂上的好教师,就是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讲适当的问题,出适当的效果。具体而言:在内容上,目标定位精准;在时间上,机会把握精明;在位置上,结构安排精巧;在方法上,手段选择精致;在感受上,配合对位精确。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好教师的能耐体现在“抓住麻筋”,“捏得要害”,“恰到好处”。既有准度,又有速度、力度。
好教师应能够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惟其如此,学生才能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由“痛苦学”,变成“快乐学”;由“孤独学”,变成“合作学”;由“单一学”,变成“全面学”。
惟其如此,教师才能真正由主演变导演,由经验变科研,由现成变生成,由师长变学长,由教者变学者。
马:教育、教学、课堂等学校教育中的许多概念,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可能还需要重新澄清和“命名”,能否谈谈您的看法。
卢:前已述及,传统课堂的“教案”已经历了从“教案”到“学案”的改变,此外,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词也引起了人们的重新思考:教室,将从“讲堂”变为“学堂”;教学,将从“教师教,学生学”,变成“教师教会学生学”;教材,不再是“教的材料”,而是“学的素材”。
重命名的背后是理念的更新、师生关系的调整。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人、发展人、解放人。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
我是化学教师,我一般不说“我是教化学的”,我总说:“我是用化学教学生的”。
马:您认为,一校之长,在学校课改中起怎样的作用,承担着怎样的责任?
卢:中国教育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凡重大改革,往往发生、源起于经济落后、地域偏远,生死悬于一线的薄弱学校。
穷则思变。其实,不光是教育改革,其他几乎所有的重大社会变革,也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改革都是被“逼出来”的。
其实,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唯有一个不变的,那就是变化本身。因此,主动变革,应该是校长的常规课题,而不是应急措施。
一流的学校,创造变化;二流的学校,顺应变化;三流的学校,被动变化;末流的学校,顽固不化。
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无疑应该勇敢地担当起改革的发起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问题的关键在于:校长如何把自己改革意愿的变为团队的意愿,把自己的担当变为团队的担当?
在改革的过程中,校长要信任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要有胸怀——权力下放;要有担当——责任上移。
马:教育教学离不开管理,教育改革更需要管理作保障,请您结合学校实际,谈谈与课堂改革相对应的保障体制。
卢:高效课堂的背后是高效管理,没有高效管理的支撑,就不可能有理想课堂的产生。
高效管理,是简单管理,不会折腾人;高效管理是制度管理,不是人管人;高效管理是文化管理,是激励人、开发人、成就人,不是压抑人、惩罚人、淘汰人。
高效管理的保障体制应该是建立起校长、干部为首的服务体系、考评体系和研究体系。特别要警惕的是,要始终防止干部由课堂改革的推动者变为阻碍者,干部如果坐下来,教师就会躺下来。牢记:所有的问题都是干部的问题。依靠干部去解决问题,但首先应该解决干部的问题。
马:评价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请您着重介绍一下贵校的评价制度。
卢:翔宇有自己的教师评价体系——“五维评价制度”。我们从“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信任、同行佩服、自我认同”五个维度,对教师进行“间接的”“定性的”“动态的”“过程的”“基于发展的”评价。
具体到课堂层面,我们在“五维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与新的高效课堂相适应的“监测”指标,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精力投放度这些标杆,而不是老师自身表演的精彩度,流程设计的严谨度。
马:作为一校之长,您为什么要寻求改变,改革的动力何在?
卢:其实几年来我们也经历了一个“做量、做质、做品牌”的阶段,从追求“又快又好”走向崇尚“又好又快”。
我们不甘心教育就是如此、就该如此。我们挣脱着走出旧有体制,向社会争得翔宇这样一个教育实验园地本身,就是坚信教育应该有所不同。翔宇课堂的“二次革命”,其实在大家心头萦绕多年了,我们有理想,但不理想化;我们有升学率,但不唯升学率。教育,是担负着无限责任的社会原点。任何社会问题的出现都可以追溯到教育。而所有教育的问题都能够从课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可以经由课堂来解决。因此,所有教育改革,最终都要回归课堂。
一个学校无论多伟大,如果缺少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课堂,将仍然行走在教育之外。抛弃浮华的“眼球效益”,我们正视的是:如何“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发展充分”,,如何把教育的“底线”和“理想”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在课堂中实现。我们深知课堂变革对学校教育将是“一树百获”和“纲举目张”的,我们一直在寻找着突破的工具与拓展的途径。
马:杜郎口对您的最大启发是什么?您怎样理解和提炼杜郎口课改的精髓?对于贵校而言,杜郎口课改最大的借鉴意义在哪里?
卢:国家的新课改从课程开发角度切入,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从“六大行动”入手,每项改革都给我们启迪。杜郎口从改革课堂结构入手,给我们的启发更深。“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用”,抓结构就是抓根本。把教育的“底线”和“理想”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在课堂中实现。那些来自学校的、学科的、教师的、班级的、同伴的,乃至家庭的“不确定的偶然因素”,有了“确定的必然的”归属。杜郎口至少让我们懂得:最伟大的真理往往是最简朴的,教育也是如此。
马:“引进”杜郎口模式,老师们、家长们能否理解和支持?
卢翔宇的教育改革探索一直在进行着,向理想的目标,我们跋涉着前行,杜郎口提供给我们一个现实的成功案例,让我们的改革变得更有信心。
改革,必须赢得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需要我们去做过细的工作。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学生、老师和家长们早就期盼的,我们一定不要低估他们的境界。至于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则需要我们的精心谋划。改革,一般不会败在目标和方向上,大多失在过程和途径上。
马:改变教师观念,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卢:最大的困难,不是改变教师的观念,而是改变领导干部的观念。
马:据我们了解,不少学校改革都会受到家长的反对,因为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升学问题。您是否也面临同样问题?又是如何争取家长的支持?
卢:其实,家长不仅希望孩子当前成绩好,也希望孩子未来发展好。只是,不愿意牺牲眼前利益去换取未来利益。这一点,我们应予充分理解。改革,不应该让家长去做两难选择,这是我们设计改革路径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
高效课堂的变革,是让孩子走“当前成绩好、未来发展优”的“轻负高效”之路,只要宣传到位,家长都会支持。
教孩子三年,要为孩子想三十年,为民族想三百年。教育,不仅要眼前过关,还要终身过关,世代过关。
我们把家长请进课堂,让其体会新课堂彰显的魅力;除了让其感受到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之外,更努力用过程好结果向他们证明:改革是“内外兼修”“远近同筹”的。
改革的主产品是孩子未来更优的发展,副产品是顺便提高考试成绩。事实上,一些课改先锋的出色业绩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马:很多学校也想改革,但生怕因为改革有什么闪失,尤其是那些升学率高的“好学校”,怕毁了“一世英名”。您有没有这种困扰或者说顾虑?
卢:并非好学校不需改革,让我们永远牢记:是不断改革才让学校越来越好。
并非差学校才需改革,让我们永远牢记:是不思改革才让学校越来越差。
我对改革的理解是:“小改革,大困难;大改革,小困难;不改革,更困难。”
当年万里曾经讲过一句话:“可以允许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改革是需要一点闯劲的,“摸着石头过河”如果变成“摸到每一块石头再过河”,就变成笑谈了。但,改革者仅有胆识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改革就要“摸到每一块石头才能过河。”改革教育和做手术、修机器不同,必须在行进中进行。我们不能让学校先休克,让机器先熄火,然后在手术台上,在修理车间里从容地进行我们的改革。教育改革不能承受“试错”的代价。其他改革允许“试错”,教育不行。教育改革一旦失败,人们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因为,教育是个“不可逆过程”,失败了无法弥补。
因此,教育改革只能“周密地试,小心地闯”,不能“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马:课改,您已经迈出了一步,学校也因为课改而得到了发展,也许贵校已经在当地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课改明星,课改给您和学校带来了哪些变化,好的或坏的,您又如何认识和应对这些?
卢:翔宇课堂改革的源头不在今天,它始终伴随着翔宇,并推动着翔宇。早期的“两项改革”:“基础教案”、“基础作业纸”,是翔宇支撑课堂行走的“两条腿”。在大规模高速扩张时,成为与时俱进突破质量瓶颈的核心手段,有力地保障了学校质量始终跟进着规模增长,并最终实现质量发展走在规模增长之前。但教育者的眼光更多的会落在考试成绩之外、落在教育的不足之中,尽管教育本身就是遗憾的事业,但责任和良知会让我们思考:努力没有极限,优秀没有止境!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哪一个质量又是可以放弃的呢?
孩子、老师、家长们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就是我们的信心。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止,即便倒下,头,也会“向着明亮那方”!
7. 听北大专家讲传统文化与小学生语文突破学习模式,心得体会怎么写
一是课堂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杜郎口中学把全校班级全部改成了小组对桌的排列方式,学生由面向前方变成了互相对坐。校长崔其升认为,这种排序形式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杜朗口的老师说“我感觉,桌子一变,把老师的尊严、地位削弱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融洽了。三尺讲台不见了,而代之以师生同在一方空间,同处于一个水平面;“一个面向”(学生面向讲台)不见了,而代之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的“多个面向”;一块专供教学用的黑板不见了,而代之以教室的三面黑板,甚至连水泥地面也可以作黑板;全校平均班额为35—45人,一般分为6个小组,在课堂上,当小组讨论时,分组的同学簇簇围坐在一起,或在黑板上进行交流、表述、讨论或争论;当展示、反馈时,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但此起彼伏,学生不断亮出自己的观点、,有赞同的、有修正的、有提出另外方法的,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杜郎口中学的这种教学环境变化,是基础教育新课改呼唤的变化,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一种根本性的变化。
二是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所有课堂充溢着浓浓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无论语文课,还是数学课,无论是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还是个人发言,都充满了“我认为”、“我的方法更简单”、“你的看法有道理,但不够完善”、“我认为他有一个小小的失误,我来帮他修正一下”、“你说的不对”之类的平等对话、“短兵相接”的思想交锋和实质性的问题探讨。
三是学习内容“大容量”,这里的课堂不再“唯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基本依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度的延伸。其中既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学生们连珠炮式的发言,各种各样的感悟,多种信息的采集和运用,甚至奇思妙想,在愉悦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中进发出来,令人“耳不暇接”,不独觉得学习内容“大容量”,还感到在这里似乎发生了一次次“思想交锋”和“知识爆炸”。
四是教师驾驭课堂颇具功力,从几节内容丰富、紧凑严密的展示课中,我们不难觉察出教师的“功夫”在“展示课之外”。在较密集的“群体参与”, “容量大”的内容课上,教师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作用,以及其沉着的态度,从容的教态,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控制,都是颇见课后的功力。
8.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堂作业本下51到54页的答案
当今社会,国与国的竞争,就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正因为这些,我们国家实施科教兴中国战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在日益的提高,科技的一次次的变革,人们逐渐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为了科技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该如何做呢?
体验感悟学习,要求我们在学习中重感情体验与感悟。七年级上册《童趣》中讲述了我们童年时代不一定有的体验。“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让我们循着本文的记述,作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南国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七年级下册通过《爸爸的花儿落了》让我们懂得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只有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感悟学习,我们才能有独特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在学习中,无论我们把“语文”理解成“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化”,离开了学习过程中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都毫无意义,只会使语文学习之路越走越窄。
有探究性的学习是我们当今发展的趋势,而杜郎口教学法只是他的一个载体。要求我们发挥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和发展的主题的作用,在探究学习中,最大限度的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在《行道树》教学中,老师抓住“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句哲理性的化。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从而让我们深入探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培养我们的创造力。所以我们应该把老师当做我们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把老师当做你是为我们传送答案的机器。
为了在学习中更好的感知与探究,应该怎么办?
1.课堂学习更加积极主动。随着研究性学习课堂活动的开展,我们不再只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能动性,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文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或进行小组活动,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角色从被动转变到主动。
2.逐渐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和教科书不再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我们通过实践逐渐懂得如何通过音像制品、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
3.发展合作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许多课堂活动和课外项目都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学生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不断地和同伴进行交流、磨合,形成团体协作精神。
4.我们为了让视野更加开阔,更加关注社会。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做到更全面的看待问题,使自己树立主人翁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5.应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同学交流探究。
学会感知与探究,领略学习的乐趣,做课堂主人。
9. 什么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七环节模式
“121课堂教学模式”是四川杜郎口中学所应用的教学模式。所谓“121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把40分钟课堂教学大致划分为:学生自学新课10分钟,师生互动学习新课20分钟,学生独立操练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