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园大班镜子探路教案的活动反思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这个活动教案做完后,收集现场孩子们的表现,看看哪方面做的不够好,然后联系教案,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㈡ 教师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1、什么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2、教学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
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素材比较丰富
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
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教学实践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写作比较简单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写案例事实,二写案例分析。撰写教学案例,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师对事实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写这样的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撰写案例分析当然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难度不大。
3、案例写作基础较好
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基础理论,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一定的教学教研经验,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总之,教师具备写作教学案例的基础。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撰写教学案例与撰写教学论文相比,写成的可能性,写好的可能性,获奖的可能性,发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总之,笔者认为,撰写教学案例对教师没有太高的要求,利于教师扬长避短,适合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写作水平。
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分析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电影”,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推动教学理论学习
通常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需要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教师往往感到教学理论修养不够,分析教学案例力不从心。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案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这时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愿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学案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
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4、促进教师交流研讨
案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学案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写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都是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而言,教学案例是较小的、单一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是较大的教学研究成果。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经过加工,具有典型性,采用这样的素材写成的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1)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的指导,使教学行为科学合理。要写好教学案例,需要把教学案例涉及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认识,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教学案例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种倾向。经常撰写教学案例,就能够敏锐地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案例还能体现教学规律。典型教学案例深层次的认识积累多了,就能够通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的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三个方面,密不可分。撰写教学案例是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的基础,撰写教学论文是撰写教学案例的提高,撰写课题研究材料则是撰写教学案例的升华。三个方面结合,能够促使教师做到教学行动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科学紧密结合。这三个方面,撰写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基础打得牢,教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撰写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有了撰写教学案例的基础,就为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能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7、提高教师一般能力
(1)提高观察能力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就要找出很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教学事例天天都有,层出不穷,但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并不容易,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撰写教学案例,讲述的教学故事要体现典型、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就必须将有关教学事实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因此,撰写教学案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
(2)提高思维能力
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能力。每个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节部分,教师要排除枝节部分的干扰,重点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核心部分与教学理论的密切联系,就需要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提炼出教学案例的主题,解决好教学案例反映的具体问题,探索出解决一般问题的途径,养成凡事用脑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掌握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的规律,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
(3)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写出的教学案例,可能是某项教学研究中的细化了的材料。从教学案例的线索引申开去,思考教学案例反映的教学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再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使之带上条理性和科学性,就有可能发现某些教学规律,特别是解决某些教学问题的规律,从而产生某些创新。创新多了,就会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撰写教学案例,适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利于教师的持续发展,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是师资培训的有效措施。撰写教学案例十分必要,操作不难,教师只要愿意撰写,都能够写出教学案例;只要经常撰写,都能够得到较大提高;如果不断完善,还可能写出案例精品。教师可以通过撰写教学案例,使自己成为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研究型教师。因此,笔者认为,需要提倡教师撰写教学案例。
四、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五、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及关键点
1、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
(1)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
一节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案例的性质怎样,是关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还是教学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还是为了职业发展?尽管没有一个选择是非遵循不可的规则,但下面一些建议对写好一个案例却仍是有益的: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的方式亦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满足以上各条,那么你的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 确定事件中的“演员”。
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在案
例写作时要考虑:谁是主要演员和次要演员?出场的演员是谁?幕后演员是谁?每个人都扮演了什么角色?相互之间关系怎样?与你的关系呢?坚持考虑每个角色个人的情感、动机、目的、期望,不要忘记把自己放于演员表之中;不要忘记通过情感、动机、目的、个人价值这面多棱镜来审视你的角色;也要审视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设源于何处?它怎样影响你的行动?
(4)检查你行动的结果。
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你的回应引起的一些反应是什么?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对班级气氛的影响是什么?对其他演员的影响是什么?你所采取或未采取的行为对自己的结果是什么?你的行为以何种方式提高或降低你对自己的重视?
(5)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
你怎样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看待演员?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为不同之处是什么?现在允许你重新考虑,你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回答吗?
2、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好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学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学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六、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
(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 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 要突出一个主题,
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
(3)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至少应该是近5年发生的事情,展示的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4)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故事——
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同时,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案例来说,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
(5)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翔实——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纪实性的,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也应作具体的陈述,因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问题发生的场景,隐含着问题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该影响到对主要问题实质的把握。
(6)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对话、笔记、信函等,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重要的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7)一个好的案例必须理清问题的性质——案例所说的问题是何种性质?是教学策略问题,还是学生行为问题,或是师生关系问题?如此等等。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题性质的基本判断。
(8)一个好的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问题,它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这应该是案例写作的重点。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话,那么最为适宜的方案,就应该是与特定的背景材料相关最密切的那一个。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案例这种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9)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的决策的评价——评价是为了给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可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
(10)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内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等。换句话说,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展示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学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㈢ 幼儿园中班这就是我绘画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活动目标: 1. 学习照着镜子大胆地画出自己脸上细微的部分。 2.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3.能选择几种材料装饰自己的画像。 重点难点:能大胆地画出自己脸上细微的部分。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第3册第7页)、水彩笔,每人一份。 2.在有大镜子的活动室...进行,或每人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比较自己与别人在外貌上面的不同。 1.提问:我们的名字一样吗?我们长得一样吗? 2.请幼儿找各朋友,看看两个人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结伴,自己照镜子与同伴相互比较) 二、谈谈自己和同伴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一样:我们除了长得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我们除了长得不一样,喜欢的事情也各不相同。 三、在镜子面前画自己。 1.鼓励幼儿使用合适的水彩笔画出自己。鼓励幼儿画出自己脸上细微的部分,如头发、眉毛的粗细、眼睛的大小等,并使用合适的水彩颜料画出自己上衣的颜色。 2.启发幼儿选用皱纹纸、彩纸等装饰画像中自己的头发和脸部。 四、幼儿观察图画,猜猜画面上画的是谁? 教后反思:活动前我们一起对着镜子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陈怡如说"我的头长得像草莓"欣愉说"我的头像饼干"瑶瑶说"我的眉毛像月牙"…… 以前的画画课我都要在黑板上把想要画的形象画出来,让小朋友来模仿,我也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小朋友的想象力,小朋友的想象力真的是非常丰富,拿起画笔画的时候小朋友们一起听着我的指令,先画头、头发、眼睛、眉毛……一大部分小朋友都画得非常好,源源和琪琪有些吃力,我就把他们安排在画的比较好的小朋友身边,这样画得好的小朋友带着画的一般的小朋友,互相模仿者画,进步得也比较快,本节课上的还比较成功,通过这节课使我了解到了孩子间互相的模仿能力、想象力是超乎我们大人所想象的,而且小朋友也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时常的带着他们到新环境下上课,他们也会对美术课充满兴趣与好奇。
㈣ 与教师谈怎样写教学案例
1.什么是教学案例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2.教学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素材比较丰富
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教学实践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写作比较简单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写案例事实,二写案例分析。撰写教学案例,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师对事实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写这样的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撰写案例分析当然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难度不大。
3.案例写作基础较好
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基础理论,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一定的教学教研经验,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总之,教师具备写作教学案例的基础。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撰写教学案例与撰写教学论文相比,写成的可能性,写好的可能性,获奖的可能性,发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分析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电影”,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推动教学理论学习
通常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需要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教师往往感到教学理论修养不够,分析教学案例力不从心。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案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这时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愿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学案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4.促进教师交流研讨
案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学案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写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都是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而言,教学案例是较小的、单一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是较大的教学研究成果。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经过加工,具有典型性,采用这样的素材写成的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1)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的指导,使教学行为科学合理。要写好教学案例,需要把教学案例涉及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认识,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教学案例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种倾向。经常撰写教学案例,就能够敏锐地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案例还能体现教学规律。典型教学案例深层次的认识积累多了,就能够通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的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2)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三个方面,密不可分。撰写教学案例是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的基础,撰写教学论文是撰写教学案例的提高,撰写课题研究材料则是撰写教学案例的升华。三个方面结合,能够促使教师做到教学行动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科学紧密结合。这三个方面,撰写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基础打得牢,教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撰写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有了撰写教学案例的基础,就为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能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7.提高教师一般能力
(1)提高观察能力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就要找出很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教学事例天天都有,层出不穷,但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并不容易,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撰写教学案例,讲述的教学故事要体现典型、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就必须将有关教学事实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因此,撰写教学案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2)提高思维能力 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能力。每个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节部分,教师要排除枝节部分的干扰,重点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核心部分与教学理论的密切联系,就需要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提炼出教学案例的主题,解决好教学案例反映的具体问题,探索出解决一般问题的途径,养成凡事用脑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掌握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的规律,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3)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写出的教学案例,可能是某项教学研究中的细化了的材料。从教学案例的线索引申开去,思考教学案例反映的教学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再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使之带上条理性和科学性,就有可能发现某些教学规律,特别是解决某些教学问题的规律,从而产生某些创新。创新多了,就会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 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五、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及关键点
(1) 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
一节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案例的性质怎样,是关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还是教学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还是为了职业发展?尽管没有一个选择是非遵循不可的规则,但下面一些建议对写好一个案例却仍是有益的: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的方式亦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满足以上各条,那么你的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 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 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 确定事件中的“演员”
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在案例写作时要考虑:谁是主要演员和次要演员?出场的演员是谁?幕后演员是谁?每个人都扮演了什么角色?相互之间关系怎样?与你的关系呢?坚持考虑每个角色个人的情感、动机、目的、期望,不要忘记把自己放于演员表之中;不要忘记通过情感、动机、目的、个人价值这面多棱镜来审视你的角色;也要审视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设源于何处?它怎样影响你的行动?
(4) 检查你行动的结果
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你的回应引起的一些反应是什么?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对班级气氛的影响是什么?对其他演员的影响是什么?你所采取或未采取的行为对自己的结果是什么?你的行为以何种方式提高或降低你对自己的重视?
(5) 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
你怎样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看待演员?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为不同之处是什么?现在允许你重新考虑,你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回答吗?
2.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好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学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六、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
(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 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 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3)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至少应该是近5年发生的事情,展示的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4)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故事—— 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同时,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案例来说,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5)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翔实——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纪实性的,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也应作具体的陈述,因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问题发生的场景,隐含着问题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该影响到对主要问题实质的把握。(6)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对话、笔记、信函等,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重要的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7)一个好的案例必须理清问题的性质——案例所说的问题是何种性质?是教学策略问题,还是学生行为问题,或是师生关系问题?如此等等。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题性质的基本判断。(8)一个好的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问题,它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这应该是案例写作的重点。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话,那么最为适宜的方案,就应该是与特定的背景材料相关最密切的那一个。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案例这种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9)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的决策的评价——评价是为了给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可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10)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内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等。换句话说,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展示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学案例,既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以是教学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七、教学案例的分类
教学案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也有不同的分类。按照使用对象来说,教学案例可以分为面对本科生的、面对研究生的(特别是MBA、MPA等等专业学位);按照教学案例的形式可以分为文字案例和视频案例;按照教学中使用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评述型教学案例和讨论型教学案例。我们下面将对这两种类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评述型教学案例
主要是对现实状况再现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总结或者评述性分析,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分析方法或者经验,这种案例比较适合对本科生或者专科生的案例教学使用,因为本科生的理论和实际经验不足,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正好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讨论型教学案例
与评述型教学案例不同,它主要是把现实情况再现,不做评述和经验总结,由案例学习者进行讨论学习,一般也没有正确的答案。它适合用研究生等高层次教育的学习需要,因为他们一般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讨论和思维启发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㈤ 现场研修对教师的发展有哪些实际意义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版电影”,权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 2.推动教...
㈥ 小班期中教研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
学习背景:
安排本次学习,是源于本学期在期中对组内教师的相关文字资料检查后,针对新教师备课不够规范这一情况,而生成的研训内容。对于这个学习,本应该在期中检查后即时组织学习,在前几次的集体备课时间里因穿插了大教研组安排的相关研训内容,而延缓了这一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延缓应该为时不晚。
备课是每一位教师教学必备基本功,是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呈现的是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对于新教师来说课前深入挖掘教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预设活动环节等,是有效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可从现有新教师的备课状况看,发现她们的备课格式不规范,备课不详细,主次不突出等等现状,所以对她们进行这一内容的指导显得更加的及时与有意义。
学习目标:
1、帮助每一位年轻教师增强备课意识,掌握备课的基本模式,学会分析教材,学会合理制订目标等技能。
2、通过学习,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学会科学合理地预设活动过程,提高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
学习准备:
组织者:撰写活动策划案;对现有教师的备课现状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阅读“如何备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文章
学习者:事先在幼教杂志中查找一篇优秀教学活动设计,分析教案的亮点,与自己的教案作比较,分析查找不足
学习过程:
1、组织者导言:
年级组长:备课是我们每个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它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时的重要准备,是一项需要用心、用脑,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精力的劳动,是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备课的主要部分包括分析教材、目标的制订(重难点的确定)、活动准备、环节的设计、最后的教学反思,这些基本内容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可在你们现有的备课中还是发现了不足,所以这也是今天组织大家学习如何备课的基本动机与目的,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使以后的备课质量有所提高。
2、分享优秀教案
年级组长:学习他人的优秀材料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式与内容,我们可以在学习他人优秀的教案中得到启发与借鉴。所以现在请你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事先查找的优秀教案,并谈谈你的在阅读分析后的收获。
3、各位教师发言谈谈自己的认识
4、重点对“如何教材分析、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进行环节设计、如何进行课后反思”的讲解与研讨
A、如何进行教材分析:
如:小班综合活动:《香蕉香蕉变变变》教材分析:
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这个活动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种——香蕉为主体,之所以选它,因为它是水果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孩子们又比较熟悉的,实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香蕉的独特外型、与众不同的吃法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香蕉若干(多于幼儿人数);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做。
又如:小班早期阅读《谁的主意好》教材分析:
(1)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由于语言经验缺乏,对语言认识程度不深,不能随时调节语言的清淅度和礼貌程度,并且行为意识也受到语言调控,对各种正误行为只有初步的概念。根据这阶段年龄特点,选择了《谁的主意好》这一课题。这一课题的目标适合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也符合形象直观思维方式,它主要结合图画,经过观察理解单页单幅儿童图画书,使幼儿能把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再转换成语言表述能力,这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视觉和认知发展特点。
(2)小班幼儿喜欢看书,但未形成良好的阅读规则意识,为了正确地认读图书内容,因此本教材引用了多媒体教学,进行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爱护图书意识。这一教学方法可将教育中高难度的小班阅读目标巧妙地浅化。通过这阶段的学习,使幼儿的语言和行为都达到一定的水平。也形成了“双向建构”的最高发展水平,因为在意识水平上主体对自身达到此语言能力的行为手段的意识以及对客体因果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B、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如何进行目标的制定?(角度要统一、表述要具体、模式要灵活、重在要创新)目标:(情感、认知、技能等)从幼儿角度出发、从教师角度出发,两者角度要统一)
活动目标是我们设计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方式、推进活动过程、评价活动结果的基础与依据。我们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活动环节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以确保活动的效果。否则,教师天马行空地发挥,无法使幼儿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当然,教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灵活地作些调整是必须的。
目前目标制订中存在的问题:
1、不够具体明确
比如一个老师将某一个语言活动目标表述为:“让幼儿说起来,敢于畅所欲言”,这一目标表述很含糊,在什么条件下说“畅所欲言”的具体标准是什么,都没有表达清楚。又如老师常常用描述幼儿内部心理状态的语言来表述活动目标,比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的理解”等,但教师如何人判定幼儿提升了能力或加深了理解呢?显然这样的目标不够具体明确,缺乏可操作性和对活动过程的向导作用。比如中班语言活动“家”的教学目标中原订“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具体描述为“学习通过词语替换,用、、、、、、是、、、、、、的家这一句式仿编诗歌。”
2、不够全面
教学活动目标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一是认知;二是情感与社会发展;三是技能与能力培养。比如对大班的科学活动“给粮食分家”设计这三个目标:1、在分离粮食的过程中了解筛孔大小与粮食大小的关系。2、学习比较与测量的方法。3、自制分离粮食的筛子。其中1是认知方面的目标,2和3都属于技能和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没有涉及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目标。当然,就某一次具体活动而言,三个方面的目标可以有所侧重。
3、行为主体不一致
在同一个活动中,有的目标以教师行为为主体,有的目标以幼儿行为为主体。如:健康教育活动“单脚站立的小公鸡”的目标为:(1)学习在不同的物体上站立。(2)、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耐力。(3)、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其中(1)和(3)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的,(2)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行为主体不一致,使得目标在指导活动评价时对象不明,缺乏针对性。
4、难度不适宜
有的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常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活动的特点,将目标定得太高,难以在一次活动实现。如;大班社会教育活动“地球妈妈你别哭”的目标为:(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通过查阅资料找出地球妈妈哭泣的原因。(2)让幼儿说出让地球妈妈变得干净的方法。(3)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想象与创造,拼搭出标记牌。(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大班幼儿找到并理解地球妈妈哭泣的各种原因,恐怕难度很大;说出各种让地球妈妈变干净的方法,也是在一次活动中难以企及的,,所以不如将目标修改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通过查阅资料找到他们所知道的地球妈妈哭泣的原因;说出让地球妈妈变干净的方法,”这两个目标。
“我和影子捉迷藏” 两个目标比较:
第一种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比较与测量影子的一般方法。2、在观察与比较中初步学会思考和探究问题,尝试大胆地提出问题。(以上目标在表述上缺乏统一性,而且目标定位比较空乏,不够具体,过分突出认知目标。)
调整后的第2种目标:
1、尝试用同一种材料首尾想接的测量方法比较影子的长短,解决在比较与测量影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在画影子与比较、测量与影子的活动中对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学习提出问题。(调整后的目标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较为统一)。
以上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上的偏差。有些教师把活动目标订得过大或过低,起根源是不了解幼儿的原由经验和发展水平,没有从幼儿的学习需要出发来确立目标。脱离幼儿的 实际情况的活动目标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因此在制订活动目标时,我们必须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与兴趣,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梳理幼儿原本零散的经验。
如何进行重、难点的剖析?
重点——主要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
难点——幼儿学习的难点,教师教的难点(生理、心理、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的策略)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分析活动难点,尝试把难点切割成几块,用小步递进的方式进行,让幼儿愉快地、自然地学习。如在教学活动“书”中,我从书的形状、内容、画面、页码等角度选择教学内容,相对而言,页码涉及数字、排序等概念,是活动中的难点。为了让幼儿了解页码及其作用,首先应有意识地了解幼儿的相关经验,把关于页码的知识分成几块,如什么是页码,页码有什么用处,页码在书上的位置以及页码的排列方式是怎样的,然后将这些内容放在几个教学环节中,由易到难逐步进行,以适应幼儿的认知水平。
C、如何进行环节设置?
教师应切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中心中时刻有目标
D、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他人的时间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所作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并进行调整的研究方式。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可现有的教师反思也存在问题:
问题一:没有确切的反思点,反思不够深入。
如:老师对“伞可以做什么”——反思:本活动结合了语言、科学、社会等领域,幼儿在帮助小动物想办法的过程中,运用句式“伞可以做什么?”编成了儿歌。
这一反思比较空乏,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不大。
问题二:反思中没有坚固对幼儿的分析思考
小卤蛋的教学反思——在第一环节中,我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卤蛋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小朋友回答不到我的点子上,后来我只好说了,看来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要多推敲。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习惯于自身的角度出发,记录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很少关注幼儿的问题与建议。教师注意的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更多的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思考活动情况,反思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手段是否合适。
大树妈妈的教学反思——今天的活动很成功。我的教学态非常亲切自然,体态语比较到位,而且为幼儿创设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最重要的是我为幼儿提供了节奏图谱,帮助他们很好地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问题三:反思呈现“个人行为”,缺少系统的交流与研讨。
虽然我们会对教学活动在课后进行交流与研讨,但这只作为教学观摩活动的一般程序,并没有把反思作为一种形式进行系统的研讨,从而发挥发它的作用。
怎样反思:
方法一:找准反思点,深入反思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是课后只做的事情,比如活动前可以反思目标,明确目标的指向性与可操作性;活动中进行反思。可以调控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活动进行后反思,可以促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时时处处都可以反思。
方法二:站在幼儿的角度审视教学
在教师的反思可以看到,教师反思的焦点比较集中在自己身上,更多的是以自身的角度去思考,比如制订的目标是否合适?我运用的指导策略是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等等,这虽然说是必要的思考问题,但如果加上关注幼儿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调整和改进教学行为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反思中要关注幼儿,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教师的关注焦点应对准幼儿,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方法三:加强反思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与园本教研紧密结合。
附:课后反思:整合活动——《镜里乾坤》
“镜子在你平常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你知道镜子还有哪些作用?”活动一开始就利用快速的提问激发孩子思维并搜索孩子已有经验中有关镜子的所有经验。孩子关于镜子的经验大多是镜子可以梳头,可以照出自己这些平常的经验。孩子的意识中还知道镜子照自己的时候镜子中的人是自己。所以我觉得平常活动中“请幼儿拿出镜子,照照自己,看看镜子前的东西和镜子中的东西有什么异同?”这样的操作活动设计是对大班孩子已经能够搜索头脑中相关表象能力的不够信任。当然对孩子的思维的发展没有促动的动力。
“镜子里怎么会有自己的呢?”虽然大家天天照镜子,但孩子们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人们常常不知道生活中处处浸透着科学。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的疑惑和思考。“因为它是铁的。”我随手拿一个贴制的东西:“照得出我吗?”孩子们笑。“因为它是玻璃的。”孩子说到了玻璃,我往玻璃前一站,咦,真的玻璃里面有我。“那用玻璃照和用镜子照那个更清楚一点?”孩子们说是镜子,我顺势问为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在玻璃的后面涂上了一层什么东西。我告诉孩子们这样的知识在小学里的自然活动里都有,孩子的眼中又立刻充满了对小学的憧憬和期盼。我们继续探索了怎样利用镜子把黑板上的半个蝴蝶变成整个的蝴蝶;两个镜子合在一起照一个人会出现几个人;三面镜子放在一起又有怎么样奇妙的现象发生。
总感觉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要把这个知识告诉给孩子,虽然很多人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并不能从自己的实际教育行为中做到这一点。比如学拼音,人们知道拼音的结果是辅助认字,进一步认为学拼音重读轻写,再进一步认为多读再多拼就可以了。拼音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样新事物,学习它不仅仅就是那个结果,伴随着学习它的过程有观察、分析、比较、思考等等能力的敏捷性的培养。学习它的过程也是需要帮助孩子懂得学习它的方法、了解它的规律。既然选择了认识它,那么对待它也要像认识其他事物那样细心、睿智,而不仅仅多读多拼,试想成人在自己的自学考试或函授考试当中只是一遍一遍地读,相对于理解性地分析后把握,那种更有效呢?
我们不可否认,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做事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效益。那么不管接触什么,我们需要的不是机械的去认识、去把握,而是需要多种思维方式的大脑思考的参与。或许最终学习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有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把握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知识拥有了怎样去认识另外一样知识的能力。当然我们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拥有了这些能力,那么这个知识本身当然也能够把握了。
好奇、追问、思索、猜想各种结果、通过各种资料查询各种结果、敢于分析出自己的结果、拥有了脱离老师自我学习的能力等等一系列都是一个人在学习一样新事物中努力拥有的学习品质。所以我说我们学习任何一样新事物的过程也应该是灵活的、睿智的。如果教学方法也讲究了统一,那么也就失去了学习本身的意义,更将失去了人们所知道的更多的诸如创造、个性风采等等美好的东西。(摘自瑞拉)
5、结语:
本次学习对如何备课对大家作了更细致的梳理,希望大家在学习后有收获,并能学以致用,使自己的备课更加有效(详细、认真、合理)。
㈦ 幼儿园大班科学镜子教案反思怎么写
活动目标 复 1、激发幼儿制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照镜子游戏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在教师帮助下尝试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从照镜子游戏中体验到快乐。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㈧ 体育教案最后小结与课后反思要填写吗
师从什么是教学案例、为什么要写教学案 例、体育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怎样写好体育教学案例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述。这 次听了金老师的讲座后,我也认识到案例格式的如何书写,从标题到反思,从关 注学生到反思教学过程,让我学到了许多,让我意识到写案例的重要性。虽然平 时是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 但是真正把它记录下来的事例却不是很多,所以 觉得案例的素材来源有点少。听了金老师的讲座后,我觉得平时要多关注学生, 并且要多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变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分析,梳 理自己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因此,我觉得开展体育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 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 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课堂教学与研究并驾齐驱。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体育 教师写好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一些作用和意义。 一、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电影”, 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 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 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 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