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学设计的写法
从当老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写教学设计,以前叫教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刚开始教书的前三年只知道是照搬照抄教案上的内容,虽然对自己有不满但并没有什么突破;在教第二轮的时候,稍微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就脱离了参考教案自己写,这也算是进步。但具体的格式、要求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今天看了2007年全国历史研修和其他几篇文章,结合广东历史培训中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文字稿的写作格式》,把今后自己教学设计的要求和注意点整理如下。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 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 .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B. 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B. 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二)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
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部分
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反思的主要内容有① 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② 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③ 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④ 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⑤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转自:净水无香
㈡ 教材、教参、教案的区别有哪些
教材就是课本,教参抄就是教材参袭考资料,教案就是帮助更好掌握课本知识的课前预习卷。
㈢ 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的区别和联系
从定义上看: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解决教学问题,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
从对应层次上看:
教学设计把整个具有动态复杂关系的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显示出“宏观性”,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 教案对应的范围非常集中,需要表现为鲜明的“微观性”,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辅助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从理念上看:
编写传统教案应秉持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其核心目的是帮助教师把握好教学内容并把课讲好。教案的编写就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予以应有的注重,这就造成学生虽然学到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往往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应秉持以人为本、基于学习与知识创新的“学习者中心”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就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要给学生留出自主性、生成性学习的空间,以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核心目的。
从构成上看: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步骤( 教学进程) 以及教学后记等构成元素,这其中就包含了组织教学、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等五个大致环节。
教学设计可以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者有关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策略与媒体的运用、教学的评价等构成元素。 对比两者的构成因素,会发现对学习者的有关分析是传统的教案所忽略、而教学设计不可少的。另外,两者的其他构成元素即使看似相通相类,其实是不尽相同的。
1.“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教案用“教学目的”,是由教学大纲确定了的,它规定了教学任务的上限,教师没有发挥创造的余地,以教师为阐述主体,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设计用“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来灵活制定的,设定了教学任务的下限,教师和学生都有较大的创造发挥余地; “教学目标”以学生为阐述主体,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分析”: 教案是基于“教材中心”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材”,“教学重点难点”也主要由教学大纲来明示,缺乏适宜的针对性。教学设计是基于“学习者中心”的,学生的学习问题就是教学设计者应当解决的根本的教学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用教材”为学生服务,因而“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必须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强调一定的系统性、连续性,尤其是适宜的针对性。
3.“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体”: 教案需要的教学工具比较简易,主要是黑板、粉笔、挂图、标本、模型等,信息承载和发布功能比较有限。教学设计可选的媒体大为先进,包括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等,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它可以与传统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4.“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案可以选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为实现既定教学目的、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而安排的行为方式。教学设计为实现“三维目标”,在借鉴传统教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侧重学法指导、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媒体使用、反馈调控等教学策略,更注重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和即时灵动性。
5.“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设计”: 这分别是传统教案和现代教学设计的重心所在。教案的“教学步骤”强调预设的程序,体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但也会带来僵化和苛细的弊端,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即时即景的灵活创新。教学设计则大大淡化了传统教案的程式性和繁琐性,“教学过程设计”往往只是一个教学构想,充分尊重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6.“教学后记”和“教学评价”: 教案的“教学后记”的内容没有严格要求,和教案本体的关系较为疏松,经常在教案编写的实际中被教师所忽略。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价”则是其三个基本程序之一,占有不可或缺的比重。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价则要同时从三个侧面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㈣ 一份完整的语文教学设计包括哪些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完整的语文教学设计包括哪些——
1、课题:这份语文教学设计的主题
1、教材分析:分析了全册教材的总体要求及基本内容,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单元教材的分析。分析的是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了解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总体要求下的编排、结构思路。当然如果只作为一课的教材分析,只需要简要分析就可以了,其中应该包括了学情分析。
2、教学目标: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4、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等。
5、教学准备:这里主要指的是准备教学材料。
6、课时安排:这个教学设计大概安排几个课时。
7、教学内容及过程: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导入、新授、拓展、总结等。
8、学生作业: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的课堂和课后作业。
9、板书设计:根据教学的需要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板书整体。
10、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㈤ 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1.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 。4.教学媒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
㈥ 如何合理有效使用中小美术教材教学设计与梳理
如何合理有效使用中小美术教材教学设计梳理 教材使用情况分析:1、目前美术课特别是乡村学校美术课存在以下现象:⑴自创课程 教师上课自由安排,不用教材,以自己研究的、喜欢的、拿手的内容。认为自己擅长的就是内容。⑵偏离教材 不按教材中搭建的知识结构安排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好上的,随意摘取部分内容,而自己安排的课程不能贯穿为体系。⑶教学无中心 缺乏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捕捉不住教材的核心,抓不住重点。⑷教教材 没有把教材转化为课程,怕听课的人说重点不突出。欣赏课此现象更多一些。本课设置意图:1、在课改深入发展的阶段,重新认识美术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如何结合实际使用教材;如何通过对教材的有效合理地利用,提高学生美术欣赏水平与动手实践能力;引导教师认识教材、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2、通过本次学习,提升自己把握教材、将教材转化为课程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主要知识点:1、对美术教材的认识。2、理解和把握教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3、如何用好、用活教材,发挥创造性。教学设计:一、对美术教材的认识什么是教材,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包括教科书,视听、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是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既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教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大的影响。《美术课程标准》从几个层面诠释了美术教材的性质,帮助我们对教材进行重新认识。1、美术教材在美术课中的地位——“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系。”2、美术教材的定位——“完整把握《标准》精神,科学建构教材的框架。3、中小学美术教材的特点——“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4、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教材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材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要用新课标理念,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才能用好新教材。二、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我们应如何做。第一:浏览教材,了解教材。不只是看一本教材,要了解使用的这套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教材特点。要看到每个学段教材的课程内容,教材结构的纵横关系。明确“四个学习领域“在教材中的体现。教材的编写集中了美术界、美术教育界的精英,其中有美术理论家、研究教育教学的专家,有一线教学优秀的名师。课改教材的特点是什么:新教材既有知识内容又有教学活动建议,有评价形式和内容,有思考讨论的建议,完成作业的多种途径,兼顾到不同学校的情况,有作业形式和内容的选择性。第二:梳理教材。把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理出头绪。分几大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三:吃透教材。教材传达给我们哪些信息,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如何使用教材进行学习。第四:补充教材,整合资源。美术课这条最重要。美术教材篇幅有限,需要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教师可补充相关的有意义的材料,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教材,处理教材、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教材。利用教材,首先可以表现为“调整”、整合教材,变换教材中各个单元顺序。“整合”教材是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形成自己的思路。第五:把教材转化为课程。根据教材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根据学生认知过程,学习过程,根据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及工具材料等多种因素安排课程。三、用好、用活教材,发挥创造性(一)认识教材资源,利用教材资源《美术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各学段学生的美术素养都有目标和指标,这些都通过每册每课教材体现出来。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基点,教材内容包括: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较少的篇幅中包含多方面的信息。展示了学习方法和过程。教材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材通过典型图片、说明文字讲解来介绍美术、知识技法,并告诉和提示教师教学思路。各课均设置一些栏目,提示给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习。如小组研究、小组活动(活动方式)、作业提示(解决难点)、小资料、小知识(相关知识)、画家论述(创作理念)、自我评价(学习收获)、回答填写(划勾)等。教材版面分析。(二)发挥创造性思维,用活教材教材给了我们菜名和配料,如何炒才有营养,而且好吃,需要“转化”,即把教材内容变为合理有效地课程。包括课时安排,每课的环节、时间的分配等。1、精选教材,怡情励志。大家知道,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和生活美术教育。所以,教师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审视美术课程和美术教材,努力挖掘美术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教师要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独特理解。由于小学美术新教材的每一课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种材料的选择。这给师生以更大、更自由的选择空间,更有利于开发各地的教学资源,开展卓有成效的美术教育活动。总之,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德育为首,精选教材,有机渗透人文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能力,陶冶情操,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并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逐步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不懈努力。2、活化教材,激发兴趣。教师在教《童话里的小屋》(上册)时,抓住学生爱听、爱讲童话故事的心理需要,选取童话经典之作,引导学生观看童话故事碟片或听配乐童话故事。由于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上教师采取了由静变动、由平面变立体的活化策略,将静止的教材内容形象化、活动化,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认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来积极参与。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在听、看、思、做、说的过程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活动生动精彩,高潮迭起。3、拓展教材,探究体验。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连续展开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创设情境、动手演示、形象讲解;学生则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从平面到立体的多方位构成……动脑想、用眼看、动手做、用嘴讲,多角度探究,多方位体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变通性和发散性,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得到挖掘;同时,也充分享受到了在做中探究学习的成功快乐。我认为,美术教材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众多媒介之一,为师生提供了许多有关美术的话题。而对于每一个话题,教师不能只考虑线形的深入,还应着力于点上的泛化,努力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更多更大的展开空间,使学生的过程体验更细更实在。这样,以美术教材本身为新的生发点,加强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开发,适度增加教材容量和活动次数,使1加 1大于2。在实现教材的适度拓展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现个人智慧才能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热情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加深了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探究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美术素养。4、整合教材,创生发展。实施美术新课程就如现代战争一样,光靠单兵作战是决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如在《淅沥的小雨》(上册)一课中,教师采用将音乐、小品剧表演与美术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策略,巧妙地将音乐、小品剧表演等与美术教学活动有机整合,以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代替教师的千言万语,有效激发出学生积极回忆、自主感受的热情,直观而迅捷地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独特个性。再如,教师在教学《电脑美术》(下册)时,先引导学生一边说画图工具的用途,一边示范,并通过主机调用分机影像,将学生的示范过程同步展示给全体学生观看,使大家能进行及时地相互交流,加深了对画图工具用途的了解,为创作作了操作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随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自己创建好的小网站名,指导学生进入网站。网站给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三个创作命题(“瓢虫的花衣服”、“太空里的植物”和“心中的太阳”)及相关的图像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等实际情况出发,权衡分析,果敢选择。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创作的盲目性,又切切实实把自主选择的机会还给了学生。就适用范围来说,三个命题总比一个命题的适用面要广,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在构建的信息技术新平台上进行更富自主性和挑战性的创作活动。教师采取以多命题的丰富性破除单命题的狭窄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了教师的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和美术教学的开放性。而网站展示的非常丰富的图像资料和配套的绘画软件,为学生的想象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构建了以电脑网络技术系统为强大支撑的更高起点的学习平台;同时,通过让学生学习初步的上网知识、技能,有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信息技术意识及信息搜寻、处理能力。
㈦ 教学设计、教案、课件有何区别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也称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2、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
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6、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
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
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 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1、课件的概念
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2、课件的长度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整的课程内容,可运行几十课时;小的只运行10-30分钟,也可能更少时间。
3、多媒体课件
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4、常用制作方式
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是 PPT(用office PowerPoint 制作的幻灯片),由于它编辑、播放,各种操作简单易学,而且能够很方便地找到资源,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善和加工,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不高,并且多加钻研也可以有反复多彩的效果,能满足许多需要,因此广受欢迎。
其他应用较广的还有 Flash 和 Authorware 以及几何画板(数学老师常用)等等,它们更加强大的功能,尤其是在动画方面更为精彩的表现能力十分吸引。只是对制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学习和练习,另外从网上找到的这一类资源虽然广泛,但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二次编辑,因此有一点点制约性。不过其丰富表现力仍然使它们应用广泛,只要刻苦钻研,就能利用多种手段,制作出精良的课件。
网上也有许多现成的课件资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寻找利用,不过最精良的资源往往是收费的。
课件现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应用的专有名词,它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企业和政府的培训中,成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无论应用在何处,只有能产生学习的吸引力,能透彻地讲解学习内容,能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的课件才是有价值的课件。
有价值的课件必须具备以下要素,也就是优秀课件的评价标准:
1、教学设计 精心的设计是优秀结果的保证,没有正确完整的设计后续一切都象散沙一样无法凝聚,缺少灵魂。
2、生 动 性 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多媒体手段充分地结合起来,带给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
3、交 互 性 让学习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理解和记忆。
4、方 便 性 好的导航可以扫除非教学因素的学习障碍,不让学习者迷失在技术障碍中,始终能便捷地访问。
5、自 由 性 自由学习是课件的一大特色,学员任何时候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位置和进度,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
6、个性化学习 提供多种模式和习惯的选择,让每门课给每个学习者带来最贴心的学习感受。
7、评 估 检查学习效果是必须的手段,没有评估可能会很容易放弃学习。
更重要的是,一个优秀的课件,采用的形式其产生的效果应该是高于传统教材的,也就是说,如果连传统教材的效果都没有达到,那也就没有必要做成课件了。
㈧ 教材、教参、教案的区别是什么
教材就是课本,教参就是教材参考资料,教案就是帮助更好掌握课本知识的课前预习卷。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