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双语汉语""难忘的教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如果您方便"
"难忘的教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可以合作
㈡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题 :
没完全看明来白提的要求 是要设计自成阅读课吗?还是别的课型?
生词:有点儿 比 习惯 天气预报 大风 感冒
语法点:1.有点儿 2.比较句 简单形式--A比B+adjective 表示差异大的复杂形式--A比B+adjective多了 3.句首名词话题句 “这儿的天气你习惯了吗?” 4.别…了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如何讨论天气,以及比较两地的天气情况
教学对象:(自填)
教学步骤:1.处理生词(老步骤 什么领读分读的 自填吧)
2. 学习语法(这个找一些教学语法的书套上用就行了 这里就说下比较句吧)
板书比较句的简单形式
写出两个城市的温度 问学生哪个城市冷或者热 然后引导他们用比较句来说
可以再换“热”
给出两个温度差异大的城市 问学生哪个城市很冷 引导他们用复杂形式的比较句来说
注意特别要指出“A比B很adj”的形式是错误的 汉语里只能在形容词后跟表示程度差异大
然后换别的形容词复练(用图片 或者指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差别等等)
3. 练习课文(这个也是老套路)
把课文处理好以后 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比较自己故乡的城市和现在所在中国城市的天气比较
㈢ 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的教学设计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内,典型性,不容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㈣ 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比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怎么写教案
汉语拼音是小来学语文自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儿童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但汉语拼音本身只是一些符号,没有特殊的意义,学起来枯燥乏味,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效识记呢?一、精心导入,倍增情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密友。在教学中,如果导人方式设计得巧妙精当,就能在顷刻之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步人兴奋状态,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心理准备。1.图画导入。教材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些插图多为儿童熟知的事物,趣味性较浓,易说易记,使学生在旧知或经验的迁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例如在教学,’a、i、i、x"等字母时,先出示阿姨、蚂蚁、小鸡、西瓜等彩图,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相机出示对应的字母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自然地被带人新的学习氛围中,又使插图的表音表形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故事导入。故事这一文学形式生动有趣,对低年级的学生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在学习拼音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播要,选读或创编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广前,讲述《西游记》中关于如来佛的一段故事。当学生兴
㈤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田芳去哪儿了
对外汉语《田芳去哪儿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讲解语气助词“了”及其疑问、否定形式的意义和用法。
2、讲解副词“再”和“又”的意义和用法。
3、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生词和课文内容,并能对打电话的功能项进行独立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语气助词“了”的意义和用法。
2、副词“再”和“又”的意义和用法。
三、课时分配与教学步骤:共4课时,两次完成。
第1、2课时进行正音、生词、熟读课文第一部分、讲解语气助词“了”、课堂练习,第3、4课时在复习生词的基础上,熟读课文第二部分,讲解副词“又”和“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课堂练习。
四、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一)预读课文(自学5分钟左右) 。
(二)学习生词(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生词,要求能够认读)。
1、放幻灯片(10分钟)之后,集体认读生词,对有问题的发音及时纠正。领读生词。请学生读生词并予以巩固。
2、重点生词讲练(10分钟)。喂:一般电话用语的开头问候语 踢:踢足球,踢皮球 接:接电话(听电话) 输:比赛输了, 赢:我们赢了,赢了比赛。 祝贺:祝贺你! 已经:30课我们已经学了。他已经写完作业了。我已经毕业了。 考试,考:考高中,考口语,考汉语,通过考试,你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考试考得好么? 陪:我陪你去。我陪你去逛街。你陪我去看电影。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0分钟)。放课文录音一遍后,课文练习:列出课文重点语句,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将这些重点语句划出重音与语调。向学生提问以下问题:(1)本文中是谁给谁打电话? (2)田芳在家吗?是谁接的电话? (3)田芳去哪儿了?她什么时候出去的? (4)她为什么出去? (5)田芳回来了没有?
(四)语法讲练(20分钟)。语气助词“了” 讲解:句尾的“了”表示以前的时间,表示动作或事情已经发生或完成。例句:我吃饱了。/我走了。/你来了。句尾有“了”,说明已经说完了一个意思,后边要开始说别的内容。例句:我吃完饭了,可以去散步了。句尾有“了”的正反疑问句:“…..了没有?” 否定回答可以用“还没…呢”表示正要做的事现在还没有做。 例句:你吃饭了没有? 还没吃呢!
(五)课堂练习(10分钟)。小组分角色将课文第一部分,表演一遍。
(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第一部分,下节课表演。(2)预习课文第二部分,(3)抄写重点生词,下节课听写。(4)完成课后练习。
第3、4课时
(一)复习生词(10分钟)。重点生词听写(请同学到黑板上写):踢 接 输 赢 祝贺 已经 考试 考 陪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0分钟)。
1、放课文录音一遍。
2、课文练习:列出课文重点语句,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将这些重点语句划出重音与语调。
3、向学生提问下列问题:(1)田芳回来后,妈妈说了什么?(2)田芳回来后给张东打电话了没有?张东接到了没有?(3)张东下午为什么没有给田芳回电话?(4)田芳呼张东有什么事?(5)张东每星期六做什么?田芳知道吗?为什么?
(三)语法讲练(30分钟)。副词“又”和“再”的意义和用法。
1、不是….吗?这种问句不需要回答,是强调说话人已经知道了。
2、“再”和“又”的意义和用法。板书:再:常用于没有发生的事,用于过去式,关键在于事情发生了没有;又:常用于已经发生的事。
(四)课堂练习(20分钟)。小组分角色将全课文表演一遍,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在表演中不断练习各知识点以及语言能力。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的生词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