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14 18:57:57

⑴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你用的是什么版本的信息技术?直接到其出版社网站下载就行了

⑵ 2017年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怎么写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专或称教学要属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⑶ 求淮安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所有教案

da gong ji

⑷ 初中信息技术《用图片增加表现力》的教学设计

以下是初中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里袭的内容:
教育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纲要(七个模块)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①信息与信息社会。
②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③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⑤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简介。

⑸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

一、信息技术的教学的几个原则
1.打破模块——分散学
传统课程受大学教学方式的影响,严格按照计算机的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进行教学,初级阶段学习一些概念、原理和基本技能,然后再进行解决问题模式的高级学习。比如先学操作系统,后学应用软件,先抽象,后具体,好像学生不学操作系统,就不能使用计算机。
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有关信息技术的名词、术语,已经成了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是否掌握信息及信息处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已经成了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本能力。因而,让学生了解、理解或初步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就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由于受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点的限制,不应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
在初始阶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比如让学生打一些益智的游戏,用一些辅助学习的软件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游戏中逐渐掌握了鼠标的操作,对计算机的几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桌面等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进入第二阶段,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以基本操作为主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入相关的知识、名词、术语、思想与方法,用到一些,介绍一些,暂时不用的,以后用到时再介绍。比如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可以在学生已经反复地保存和打开自己的作品后再引入。这样虽然打破了信息技术学科体系本身的惯例,但为学生建立起了科学的学习顺序。
2.任务驱动——做中学
传统的观念认为学和做是两个过程,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应用是两个过程,必须先学了,先知道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按菜单进行讲解,把菜单上的项目一条一条的逐一介绍,学生听起来空洞、枯燥、无味,离生活、学习相距甚远。本来是学生最喜欢的东西,却让学生越来越感到乏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但这都不应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而应配合、促进他们的探索过程。
3.学科整合——综合学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其实用价值,即与其他学科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是单纯的学习计算机操作,而是要培养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它必须与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成果。比如图像处理与美术的结合,文字处理与语文的结合,多媒体展示和网页制作必须与美术、音乐、文学、其它各学科、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结合。
4.主动探索——自主学
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怎样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充分地相信学生,有的教师老是对学生不放心,总认为我不说,学生可能就做不好,甚至不会做,其实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就等教师去发掘。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对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方法指导,为学生构建向上攀爬的支架。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5.互相帮助——协作学
协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之一,学习者与环境的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建立协作小组。通过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与辩论、结成伙伴、竞争等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同学和教师都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启发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区别
什么是信息技术呢?我们同意这样的观点:信息技术是人类以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储存、舆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技术部分要站在这样的角度上考虑其内容。 我们认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陷入误区之中,必须顺应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浪潮,尽快把计算机课程转为信息技术课程。要实现这一转变,首先必须明确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区别。 我们可以从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学习方法等方面来分辨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和的区别。
简要说来,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根本区别,或者主是分水岭就在于如何看待计算机。计算机课程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惟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而且只是学习的工具之一。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
一门新的课程,我们期望它不仅要理念新、内容新,更重要的是方法一定要新。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我们提倡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身学习要求和课程的内容要求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信息并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的裨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呢? (1)把内容的学习融入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以《网上台湾岛》单元为例,IE浏览器的学习不是停滞在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而是在完成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反复上网浏览信息、搜寻信息、选择信息等环节使学生理解IE浏览器及其使用;(2)主题――选题――专题。研究的题目一般遵循从宽到窄的原则。也就是说,随着与研究题目相关信息的不断深入,要把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使研究具备一定的针对性。
(二)协作性学习
在协作性学习中,学习者以多人为单位进行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协作性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并有利于学习者健康情感的形成。
(三)自主性学习
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给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力和机会,如学习内容、学习策略等。自主性学习的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本质在于学习,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的优化。 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教学内容或教材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校园及其周边环境》单元的主题就是校园和校园的周边环境,所以学生兴趣很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最后,照顾好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说来,年级不同,认知水平也不同;年级越高,认知水平越高;另一方面,即便是同一年级,年龄相同,不同同学的认知水平也可能不同。另外,要在可能的情况下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认知状况。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创设情境、主题活动、自主学习、反馈评价。
1、创设情境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基础。
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联想,发展能力。创设情境可以有多种形式,课件渲染式、谈话式、场景式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2、主题活动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核心。
主题活动,即把学习的内容蕴含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师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获得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体验,提高学生在获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发展。
3、自主、合作、探究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关键。
好的主题活动需要通过好的学习方式来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探讨,加深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得出小组的学习心得与个人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四平八稳的精神。
4、学习效果评价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保证。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活动的收获,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这样的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计算机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互动性
第一,发展计算机软硬件使用的易用性。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软件的使用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教学,这也是发挥互动性的前提。
第二,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这是体现教学的互动性的关键所在。身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就等于获得财富,教学过程也不例外。教学信息可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教学时的课堂气氛,作业的完成情况,测验、考试情况分析等方面,还有学生的提问,发现、创新、实践方面也能够获取教学信息,同时教学者本人也要努力关注有关教学知识,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在教学中进行反馈和补充,掌握了这些教学方法和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统计分析,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的侧重点,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围绕互动性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我们强调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一知识环节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在及时收集教学信息时对不同学生实施因“人"施教,如思想上不想学的学生,可配合思想教育,沉闷的课堂教学可结合教材适当采用视像、音频、图片、幻灯等多种的媒体教学加强教学效果,难以理解的部分则可以放慢教学速度,详加讲解,通过上机指导实践使学生掌握等,要求教学上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教育。此外不仅要因“人”施教,还必需因“教材”施教。计算机科学信息化的更新程度一日千里,同时职业教育要肩负培养具备社会就业的计算机技能的人才,因而教材的更新周期也会相当快的,故教师应在不断留意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互联网等资讯或学生自我反馈等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及时选择合适教材或参考书籍指导学生学习。总之,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并实施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正是教学互动性的追求目标。
第四,通过实践指导,激发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吸收,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个人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尤其应该重视实践指导,往往部分课堂上难于理解的知识环节,通过学生亲自上机实践,教师从旁指导,更易于学生克服薄弱环节,并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个人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在实践中主动探索,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共同讨论,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中的互动效果。

⑹ 初中信息技术《嵌套的循环语句》的教学设计

选择公道的教来学内容是备好源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为准。

⑺ 如何做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在广大中小学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的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必修基础课程,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发展迅速、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国家教育部已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新兴学科在教学研究方面明显滞后,其突出表现就是还未形成适合本学科个性特点的基本教学方法,沿袭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又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要求。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我是一名在信息技术教学战线上工作多年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了一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路。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认真分析一下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以教材为中心:传统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在课前,教师充分和教材对话,即钻研教材;在课中,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分章、分节、分点、分面给学生授课;学生如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也是在教师指导之下和要求之下与教材对话
2、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兴趣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自我发现,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个别教育。
3、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可能过多的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个人魅力,从而淡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模式可能更多出现在教师优质课比赛方面。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但我认为在教学实践活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是演员,而老师则是配角是主持人,应该以学生作为我们教学的中心,以此中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二、深入理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的前提。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要从这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有意识的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三、深刻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保证。
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材的体系结构,知识分布。不仅是对于当前所学的这一册的教学内容应该把握,还应该对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由于这套教材采用的是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为什么会在这一册这一课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是有着全盘考虑的。教师把握好所教内容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前后联系,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更好地形成教学设计,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在把握好以上三点的情况下针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虽然信息技术教材的可操作性很强,但不是说只要照本宣科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再加工,形成优秀的教学设计。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
1、我了解自己的学生吗?
教学设计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对学生的分析是确定教学起点的主要依据。
每一课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教材默认是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已经掌握,但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他们是否有能力应对即将学习的新课知识?如果不足,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采取什么方法补足。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新课中的一部分知识,教学设计中应采取什么方法加以提高和巩固。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预先设想种种教材教学内容以外可能出现情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取舍、补充、简化、组合)把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已有的认知识结构很好地衔接起来,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2、我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吗?
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教学设计中的任务设计是信息技术课中的重中之重,任务设计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果。设计好的任务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不光学知识,还可学方法。任务设计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进行。教材中已经体现出任务驱动的思想,提供了很多可供操作的任务,但任务的细化和具体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完成。设计的任务应做到教学是围绕着学习展开的,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为学习而设计就是要把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放在首位。
五、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需建立与教材教学内容适应的教学环境。
与其它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课前需要一定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做较多的课前准备工作,由于学校软硬件条件的和师资的差别,各校的信息教学环境是有很大的不同。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实时高速地在网络上进行教学,条件差的学校可能至今没上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我的教学环境能适应课程需要吗?如果不能,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弥补。
六、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
1、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教学素材的习惯。
硬件素材:计算机的坏旧硬件。特别是不容易见到的[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处理器,内存、硬盘、软盘]
软件素材:教师的优秀作品和学生的优秀作品
2、使用好每节课的阅读材料、活动、和课后的探索活动
阅读材料: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每节课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
活动设计:教材设计的活动都是 针对本节课重难点设计的,每个学生必须完成。
探索活动:课后的探索活动是针对本节课内容的外延,是要让学生课后进行一些探索和社会实践活动。
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关注国际信息技术发展动态。
我们老师应该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老师不仅要关注国际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也要让学生关注。要了解其它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不断进行比较,吸取别人的长处,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考虑多方面因素,这样才能优化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

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