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一音乐鉴赏书 人教版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舒伯特的歌曲》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并体验三首歌曲的不同情绪,能够随音乐哼唱、理解、记忆音乐的主题,
(二)能够对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感兴趣,乐于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三)初步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他对音乐的贡献,知道“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音乐知识。
二、 学习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聆听与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难点:体验三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审美价值。
三、 教学内容:
《魔王》《鳟鱼》《菩提树》
四、 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师利用好配套教学参考书与课件资源,反复聆听、鉴赏、分析,把握准本单元音乐作品的知识点、作品风格。
(二)教师范唱《鳟鱼》给学生直观的艺术感受。
(三)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关于舒伯特及其艺术作品的资料,进行全班性的展示。
(四)学唱歌曲《鳟鱼》。
五、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聆听教师演唱,直观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风格。
(三)观看课件提供的直观影音资料,加强学生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把握。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教学过程
教与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在欧洲音乐浪漫史上有一位被誉为“歌曲之王”的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歌剧14部,交响曲9部,合唱100多首,歌曲600多首。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魔王》《鳟鱼》《菩提树》。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学生听教师导入,并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采取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关注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
[展开]:
感受艺术歌曲魅力
[深入]:
了解“声乐套曲”的形式
[更深入]:
更深入的感悟艺术歌曲的魅力
[拓展]:
一、 欣赏《魔王》
(一) 教师介绍《魔王》故事情节。见书P116
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
的?
(二)完整聆听《魔王》
(三) 分角色听辩:父亲的焦虑、儿子的恐慌、魔王的诱惑与威胁,从中感受声音变化极其表现力,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旋律和节奏特点。体会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四) 分角色朗诵歌词,进一步感受作品特点。
二、 聆听《菩提树》
(一) 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二) 聆听中文版《菩提树》,引出伴奏形式——钢琴伴奏。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三、 播放童声合唱曲《鳟鱼》
(一)思考:
1、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2、 旋律是怎么样发展变化的?
(二)教师范唱并提问
1、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何特点?
2、歌曲表达什么内容?
(三)学生随琴轻声哼唱体会歌曲的速度、力度、并记忆音乐主题。
(四)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四、 归纳:
(一)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 的特点:
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的钢琴伴奏;
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目的: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总结“声乐套曲” 的特点:
起源:16世纪的牧歌
歌词:歌词多为描述个人生活的感受和内心体验
演唱形式:独唱、重唱、小组唱。
有乐器伴奏。
五、说说唱唱或听听你还知道那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及中国艺术歌曲。
《摇篮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嘉陵江上》(贺渌丁)等。
学生带着问题去准备聆听。
使学生了解剧中人物的形象和剧情,并想象“魔王”
、“父亲”、“儿子”的心理状况是怎样通过音乐表现的。
了解、分析《魔王》音乐作品的戏剧性、叙事性特点,重点从音乐上进行分析:旋律、节奏、伴奏音型、音乐表现力。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了解“声乐套曲”的相关知识。
感受作品的真情及钢琴伴奏特点。
学生聆听,思考。
学生能够对所学的歌曲情绪、速度、力度、内容等进行讨论。
学生自己归纳舒伯特音乐创作的风格。
学生上网查资料,课上交流并欣赏。
学生要了解这首音乐作品是怎样将环境、氛围、人物形象有机融为一体的。
通过音乐了解声乐套曲的形式。
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情绪。
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感受歌曲魅力。
鼓励学生继续探究。
B. 舒伯特的哪些作品是你非常欣赏和推荐的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
C. 钢琴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的音乐赏析怎么写
一、《鳟鱼》五重奏的创作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弦乐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号),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
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鳟鱼》五重奏写于 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岁。
1919年夏天,舒伯特与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去奥地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施泰尔小镇演出。福格尔的年龄已可作为舒伯特的父辈,当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他非常欣赏还默默无闻的青年舒伯特的作品,并且不停地在各种场合演唱和介绍舒伯特的作品。两人演出时钢琴伴奏常常是年轻的舒伯特亲自担任。
停留在施泰尔期间,舒伯特应当地矿业经理、大提琴手潘加纳的委托,用他的歌曲《鳟鱼》的主题,创作一首室内乐。舒伯特常常徜徉徘徊在阿尔卑斯山区林木葱茏的山野之间,优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气,爽朗的夏日时光,为舒伯特带来了满怀的青春欢乐。这些快乐的回忆,化作新颖明丽婉转的乐思,出现在这部无比美好的钢琴五重奏中。作为抒情诗人,肖邦更多的是情感,舒伯特更多的是情趣。就情趣而言,我喜欢《鳟鱼》。
二、作品分析
第一乐 章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钢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现的引子,接着小提琴唱出了优美宁静、朴素安祥的主部主题。主题稍作扩展后,钢琴奏出了颇富抒情风格的副部主部。在较严谨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后,音乐以短小的尾声结束。这个乐章具有温婉明快清澈的感觉,乐思优美而浪漫。
第二乐章是行板,二段曲式。整个乐章静谧轻柔,钢琴奏出缕缕飘弥着奥国北部阿尔卑斯山岳地带气氛的歌谣风的旋律。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赛风格曲调交织着既温柔又忧愁的情感。二段音乐在反复后结束。这个乐章形式单纯,但相当妩媚而可爱。
第三乐章是一首谐谑曲。急速、轻快而精神充沛的主题以及弦乐与钢琴的问答显示出诙谐的情绪。中段是维也纳舞曲风的恬静而又愉快的音乐。
第四乐章是变奏曲式。脸炙人口的旋律描绘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游的小鳟鱼。小提琴优美的主题后,钢琴弹出第一变奏。第二变奏由中提琴主奏。第三变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浑厚的主题,沉重的音乐似乎令人感到了渔夫的脚步声。第四变奏是强大的和弦和阵阵的哀伤,好象是渔夫投网和小鳟鱼的挣扎。第五变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忧伤。尾声中优美的主题再现,诉说着自由欢乐的永恒和美好终将到来。
第五乐章最快板,二段曲式。华丽而充满力感的音乐充计表现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宽阔的胸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音乐在欢乐的情绪中结束。
这部作品有两个独特之处。通常五重奏的编制都是钢琴加上一组弦乐四重奏(即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称为钢琴五重奏。而舒伯特的这部作品,却是由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构成。减少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倍大提琴,使作品的低音声部浑厚、深沉。强大的低音使人倍感过瘾。特别是现代的爱乐者,有了出色的聆听器材对低频的上佳表现,加之人们对低频的偏爱,在此曲中便可尽情地享受了。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整部作品由五个乐章构成(一般为4个乐章)。全曲便形成了一首规模较大的室内乐作品。
这首《鳟鱼》篇幅将近40分钟。我把整个作品看作对溪水、鱼、渔夫以及三者关系的表现。第一、第二乐章我设想渔夫还没出现,所以是鱼与水在那样一种幽静而美丽的自然里的美妙交融。第一乐章钢琴表现的鱼的戏水,我简直能感觉到尾鳍在水中舒展和它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而当弦乐表现水流的交叉融合之后,钢琴反过来再表现溪水的清澈与晶莹,弦乐变成鱼儿在水中像箭一般穿梭。这种戏水的神妙只有在舒伯特音乐中才可以听到。
舒伯特的音乐常常是围绕一个极抒情的舞蹈化音型不断地通过轻重变化处理,变化出一连串精致的趣味。比如这个作品的第三、第五乐章。 我常常觉得这些自然的、不是刻意得来的趣味中有太多的神秘性。这也是舒伯特音乐中甜美的舞蹈性可以甜而不腻的真正原因。
听这部作品要注意低音的效果,注意大提琴低音提琴与钢琴的对比,别忘了舒伯特是为大提琴演奏家所作。
D. 欣赏教案写作。音乐欣赏舒伯特“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教学目标: 一、能初步形成听赏多声部的能力,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 二、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 教学重、难点: 一、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变奏”编创。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教材分析: 1、 作品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2、 作者介绍: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舒伯特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括歌剧、交响乐、重奏乐、奏鸣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 3、 作品结构图(略) 4、 重奏乐:又称之为室内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5、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结构图式为A+A+A+A…… 6、 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或看过别人钓鱼吗?如果你作为被钓上的鱼,有什么感想?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在舒伯特笔下的那条鱼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1、欣赏歌曲《鳟鱼》 2、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出课题——《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鳟鱼》是舒伯特在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 二、新课教学 分段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结合书本,了解乐曲结构及各乐段主奏乐器。 2、播放主题,学生按照课件打出的谱例,跟随主奏小提琴演唱主题旋律。 3、欣赏变奏一至变奏五。 教师:变奏一至变奏五将展现给大家不同的风貌,我愿做一名向导,带大家走进这五光十色的变奏世界,请大家注意我的向导提示。 向导提示: 变奏一:主奏钢琴使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在和钢琴对话? 学生:音乐情绪变得欢快、跳跃。像是小提琴在和钢琴对话。 变奏二:谁叫醒了你的耳朵?主奏大提琴营造了什么意境? 学生:小提琴的演奏最为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详、惬意。 变奏三:请你跟唱主题,别让它溜走! 教师:主题的情绪变得怎样? 学生:阴沉、有些压抑。 教师:哪件乐器促成了这种情绪? 学生:是低音提琴。 教师:是谁拉扯着你离开主题?它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学生:是钢琴。它快速的演奏,显得很焦急。 变奏四:将你的心贴紧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仿佛看到了渔夫拼命搅浑河水,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鳟鱼在逃。 变奏五:告诉我你此刻的心情。 学生:伤感。 4、欣赏结束段,体会作者的创作初衷。 教师:虽然歌曲中叙述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舒伯特还是意犹未尽地写下了结束段。他想借助结束段的情绪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生共同讨论:黑暗将过去,善良永存。 三、赏析与体验 复听:变奏一、变奏四,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在变奏中的作用。 变奏一 ⒈复听变奏一,请学生用手势及图形谱的方式表现情绪中的跳跃性。 ⒉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钢琴和小提琴是怎样造出欢快、跳跃的情绪的? 学生:钢琴音色明亮、主题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连音。 ⒊完整欣赏变奏一,感受音乐要素的改变为乐曲带来的变化。 ⒋听变奏四,请学生用动作表现强音的节奏,师生共同找出造成恐惧情绪的要素(力度的增强、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d小调)。 变奏一 主题移高八度 钢琴明亮的音色 三连音 变奏四 ff的强音 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 d小调 5、师生共同总结:此作品所使用的基本变奏手法。归纳“变奏”的概念。 变奏一 音高 音色 音型 变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