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美术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美术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27 20:12:21

❶ 美术跨学科渗透的方法

美术课如何跨学科融合
■陈丽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
■作者:王晓文(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四小学)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活动上,倾听了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课堂。自己也有幸代表浙江小学美术教师执教了现场课堂教学的一堂课,亲身经历,现场观摩,内心触动很大。整体感觉:课堂变得纯朴、实在、在理。少了很多花哨的点缀,更接地气,变得纯粹起来了,美术课就是美术课;变得扎实起来了,孩子学有所得;变得更符合画理、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符合现代生活的道理。

一堂课理解一个问题
一堂课时间是40分钟,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都是直指核心素养的多个维度。每一堂课的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也无法在一堂课中索取太多。把复杂的教学目标变得简明,把拖沓的教学环节变得简捷,把花哨的教学方法变得单纯,正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通过40分钟的师生互动生成,孩子是真正有收获的。如一堂东北民间剪纸课,课件展示了许多纯朴、拙雅、粗犷的原生态作品。这些作品给孩子的感受是深刻的,给孩子发现、交流、体验、质疑的机会,直指民间艺术之原生态的美,是儿童艺术的共鸣之音。教师引导之下,孩子们又能抓住其形式美感,童心创作生活本真之美。
美术课堂的视觉性
美术课堂就是关于美术的事儿,充分突出美术课堂的视觉性。不是语文、数学老师谁都可以轻松驾驭的,需要有美术专业的知识积累。这次全国美术优质课充分体现美术本体的专业性,美术课上的有“美术味”,用美术的方法教美术、美术的思维想美术。特别是国画课堂中教师要有夯实的基本功,才可以露一手。要明知传统,才能守正创新。如《中国画——山石画法》,由书入画,书法笔法妙化成山水一角,追溯《富春山居图》,到桌面上触手可摸的武夷山石进行触摸、近观、上下左右游观。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用手中的笔,或勾或点,或皴或染,几次示范互动演示,自然绘成《青山行远图》。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广泛体验尝试,作品悄然而成。剪纸课堂中老师对于剪刀的运用自如,设计课堂中对点线面、黑白灰的掌握等美术的专业功底都展示得淋漓尽致。
寻根文化创新技术
本次的课堂中选择了很多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或者是本地的民间美术形式,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因子,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根,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有效途径。同时传统文化遇上现代教育技术,让我们的课堂学习形式更丰富、体验更深刻。如北京老师的综合探索课《走访民间艺人》,课堂现场连线“毛猴李的传人”杨爱玲老师,让学生对其进行访问。拉近了民间艺人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感受、了解民间艺术的热情。Ipad的教学使用既方便又快捷,资料的查找、学生作品的提交和呈现更便捷,平板代替纸,手代替笔,通过手指的图画,也可以呈现出一幅幅作品。
创设情境融通学科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中创设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渗透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美术课要打破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整合学科知识,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有的与地理、有的与古诗词、有的与历史文化等各科进行融合。
教学内容中经典的取舍、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学生思维的有效打开、老师的动手操练、媒体的合理使用、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等,这些课堂隐约呈现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商榷和继续努力

❷ 如何在美术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讲解风景画时,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❸ 举例说明如何使课堂渗透自然而又体现美术学科特点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诸如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地球变暖、沙尘暴、泥石流、厄尔尼诺现象等日益严重,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危害着我们的子孙后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环境意识也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的环境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有关“环境”的话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常言道: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保护教育已被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一方面,一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习惯需要从小抓起,环保知识和环保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的环境意识的强或若将直接影响我国下一世纪的建设和发展。

所谓“环境教育”,即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培养起以某种形式来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实践态度和实践能力。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深化,环境教育向各门学科的渗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用组成部分。作为美术教师,理应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环境保护的习惯。下面就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设计实施计划与具体要求:

一、实施计划(分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以欣赏教育为载体,促进环境价值观。

第二方面:以创作活动为基础,形成环境审美观。

第三方面:以户外写生为途径,领悟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方面:结合综合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具体要求

第一方面:以欣赏教育为载体,促进环境价值观。

1、欣赏自然,从感染到关心。 教师可凭借幻灯片、多媒体等结合教材,让学生欣赏草原、海洋、天空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在大量视听信息的感染下,领略自然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美。通过欣赏中外古建筑、现代建筑,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感悟到这世界是人的世界,环境是人的环境,建筑是人的建筑,从而让学生关心自己生存的世界、居住的环境与建筑,关心自己生存的空间,初步懂得人造建筑等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欣赏动植物的生长形态和各地名胜风景,观察花草鱼虫,了解大自然奥秘,并用手中的的画笔表现出来。

2、欣赏作品,从感受到领悟。

专题美术欣赏中有许多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非常有利。如《建筑艺术的特点》欣赏教学中,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就是著名的建筑与大自然相和谐的杰作;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也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结合的最美丽的建筑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学生欣赏这些优秀建筑作品,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大地、海洋、森林、天空等自然景观、大自然中动植物生态环境和世界名胜古迹。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破坏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反面影响等知识。向学生渗透这样的意识:世界是人的世界,环境是人的环境,建筑是人的建筑,每个人都要关心我们生存的世界、所居住的环境与建筑,消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隔膜,使之互相渗透,互相沟通。

第二方面:以创作活动为基础,形成环境审美观。

1、综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绘画中接受自然环境保护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现成教材,进行渗透教学,让学生在外作画(绘画过程)中得到环境教育的内在感染和感受。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让学生进行讨论,接着我们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他们回答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可能是幼稚的,也有可能是超理性的,也有可能是超现实的。无论怎样回答,说明他们去思考了;通过讨论,他们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去积极思维,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解决方法用图画表达出来,也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把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方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通过美术活动得到了一次直观的、形象的环境保护的教育。针对环境保护的主题性绘画中,利用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各种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主题性绘画:《我们的家园》、《青山.绿水.蓝天》、《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母亲河》等。在这些课堂的美术活动中,学生得到了一次次深刻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2、在美术课中“变废为宝,增强环境意识。
美术教育中手工课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学生的好动性格决定他们更喜欢各种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而我们则利用手工制作的特点,以及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且在手工课堂教学中,坚持一个主题:“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在日常生活区中。我们随处可见诸如易罐、纸板箱、牙膏盒、糖纸、烟盒、扣子、瓶子、绳子等被人们随手抛弃,污染环境。在工艺课中我们可以经过艺术构思和加工制作,变废为宝美化我们的生活。如用易拉罐制作美丽的小花篮;用牙膏盒制作美丽的小沙发;用废纸粘制小挂件;用蛋壳贴成美妙图画 …… 本该去垃圾桶的废物在此得到解决了重新发现,而这些小挂件、小沙发则成了学生们书房墙上、桌上的小摆设、小玩具,甚至用来装饰教室和家居,学生们从中也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灵感和才智,作自己灵巧的双手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空间。

第三方面:以户外写生为途径,领悟环境的重要性。

户外写生,要求学生亲近大自然,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自然、与生活的距离,而写生本身就是再现生活、美化生活的美术活动。在户外写生过程中,学生必须仔细观察、分析写生对象,了解情况其结构、色彩、光线、环境等因素,对所写生建筑物、动植物、自然风光等进行全面认识,然后再经过各自审美观的审视,最终把内心的感觉表现在五彩的画面上。例如:《素描风景写生》课采取室外写生的形式。通常各科的学习环境都在教室,学生长时间呆在教室,难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觉得很乏味,不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而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景物充满魅力,使学生神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兴趣的最理想大课堂。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课堂作为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表现大自然和热爱大自然的最佳手段。

第四方面:结合综合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综合探索领域是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涉及美术学习各领域,也涉及其他学科,更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这为综合探索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1、在与语文、自然、音乐、社会和生活劳动等课程的结合中渗透。利用美术学科特长,我们可以让学生为语文课课文配插图,为日记、作文配画;结合自然、社会、生活劳动等课程内容进行描绘或手工制作,布置美术园地。如结合班队活动让学生用废旧材料,设计贺卡、制作礼品送给教师,以庆祝教师节,既开创了新风,又对学生进行了品德、环境教育。

2、利用主题性的广泛的宣传活动,以及参与各级的绘画竞赛中渗透。

利用各种全国性的、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日,组织广泛性的美术活动:如现场作画、专题性环境保护书画展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除了能展示自己的绘画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趣味性、有益的、有创造性的、快乐的美术活动,更直观地感受到环境保护地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参与全国各级各类的环保绘画比赛,让学生了解环保是国策,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了解和重视地,并且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学生更能直观地、形象地、具体地、潜移默化地得到一种由完全说教所无法感知的教育。它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动态、形象化的思想,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的信息和重要性,无疑比来自于语言的说教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根据实施计划与具体要求在平时的美术教学课堂中,在其他形式的美术活动中,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做好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从小做起、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❹ 美术学科教学中可以渗透哪些法制内容

嗯,知识产权法规(关于艺术品的复制、仿制、出版问题),遗产法规(关于艺术品的继承问题),刑法(艺术品偷盗、走私问题),等等,暂时想到这些。

❺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的学生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又一强烈的呼声。近年来,我们都在积极探索心理健康辅导课的特点、教学的模式,心理辅导的不同的方法。但同时,我们忽视了心理健康的另一重要的渠道――学科课程。
心理健康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而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

1、美术学科课程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类课程中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美术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与线条也能唤起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更能引发学生的审美的心理体验。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美术学科课程之中得到了体现。
2、美术学科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与学生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处理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种隐性的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
综上所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学科渗透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该怎样进行“学科渗透”呢?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观,树立现代教学目标观
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的完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只有把学生的生理素质、认知素质、伦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综合地、整体地进行培养和发展,教学才会有效,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是一种知识教学,强调知识传授并以学生获得知识为最终目的。如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取得好成绩,布置大量的习题,进行频繁的考试,教学的难度和速度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认为只有苦其心志,方能引起学生的振动,在教学中无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偏向,从而造成学生的心理疾患日益突出。这些状况,已对我们在教学中忽视心理规律、教育规律的做法敲起了警钟。现代的教学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着眼,并以整体育人为目的,所谓“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 “育人”才是目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和知识技能训练应达到的水平,还要有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指导措施和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作用。

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发掘渗透的主要内容
要想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材中,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必须深地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挖掘本学科的心育内容。

三、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开放轻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要创设这样一个心理氛围,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紧张,死板,充满威胁和恐怖,这使学生思维混乱,记忆受扰,想象力无法展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课堂气氛和谐,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并能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学会自我调适。其次,教师要有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一旦教师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建立起来,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走向创造性。”

四、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精选方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同样,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但如课堂总结式的渗透方式显得“痕迹”太重,过于呆板,如有的教师在一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为了给听课的教师留下印象,用总结性的一段话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它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标,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要根据美术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寻找合理的渗透点。我们反对为了渗透而渗透的做法,在渗透的过程中,讲究自然、贴切,并能与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紧紧相扣。
2、在具体的渗透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握好渗透的“度”,在一节课中不能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长,不然就喧宾夺主,不叫学科渗透,而叫心理辅导课了。

❻ 如何上好学科德育渗透课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统帅,是灵魂。

无论是小学和初中的素质教育,还是高中的新课程的实施,都有一个不变的主

题,就是教书重在育人,“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摆在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

一个新课题。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时代赋予给教育工

作者的历史使命。其首要任务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作为的人

才,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抓好德育教育,其他矛盾便会迎刃而解。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2月26日

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

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方法及途径,为各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探究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进

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好地

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在学校里,我是初中美术学科的教师,更深深的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德育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把德育寓于美术教学之中,努力做到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是我在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和责任。美术课是初中的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集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拓宽知识视野,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因此,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加强德育教育。美术教学必须改革单纯的技能技法学习,注重德育渗透。这样才能真正地完成现代美术教学的任务,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下面谈一谈我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新课中的导入,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首先抓好“导课”这一环节。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设计海报》时,我先将事先准备的海报作品张贴于教室的橱窗中,让学生一走入美术教室就被眼前的精彩作品所吸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上课开始以幻灯片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海报的由来、发展及现状,让学生了解海报艺术是我国所特有的,使学生的内心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继承并发展这一我国所特有的传统艺术愿望。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主动地渗透德育
上课之前要求我们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的材料,利用美术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初一年级的《春天的畅想》一课,我除了充分发挥个性潜能、激发形象思维和表现个性、特性能力外,还积极创设各种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实践和对大自然的感受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还以欣赏古今名作的形式、学生语言表达的形式和绘画的方式表现不同学生内心的体验,并根据作品的内容讲述自己对环境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我适时地播放一些古今描绘我国大好河山的图片、诗句,使学生增强爱护环境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意识。

三、在美术技能训练和作品欣赏中有机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

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

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每学期都要搞一到二次集体

创作,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

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创作作品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中国画、素描、水彩画、

水粉画、摄影、剪纸、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等。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让

学生依其直观感受产生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作品艺术表现的深入

挖掘,在挖掘过程中,提示其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如,有些学生

看到西方的人体绘画,常常与裸体图片、淫秽画刊混淆一起、区别不清。所以

我通过美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鉴赏能力,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

品是为了突出人体美和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是健康

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裸体图片和淫秽画刊完全

是用低下的手法,引导理智不强的人走向堕落。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增长了

辨别美丑的能力,能自觉抵制淫秽物品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再如欣赏

《中国山水画》让学生在感受中国艺术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

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把美育和德育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

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明确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

创造各种不同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

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不仅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

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

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熏陶,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谐社会的新人才。

❼ 如何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学科的教学也都负有此项任务。这一过程正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培养积极的情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让学生成功、成长、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总是在学生随文识字后,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并且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们太寂寞了,它们不愿意安静地呆在书本里,想和你们交个朋友,愿意吗?如果你们能准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就都成为你的朋友了。你可以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你的同学,读一读,认一认。”然后,我请学生上台找字宝宝,并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认读。此环节注重了在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上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学会识字。互动、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手段。在沟通交往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情感与思维的对话。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真”朋友。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昂起头来充满自信。有句话说得好:“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在没有笑脸的老师面前,学生们的心灵会受到伤害。课堂教学中免不了会有批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们平等地、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能使我们的批评变得温和又有善意,犹如春风化甘雨,变得委婉而智慧;犹如青橄榄,苦过之后格外甜。二、“千锤万凿出深山”——多提高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教师质疑的心理问题,即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悦纳入每一位学生;以一颗善良的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以一颗赏识之心鼓励每一位孩子;以一个智慧的头脑来引领每位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三、“千树万树梨花开”——多渠道1、团体开展心理活动要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如针对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小学升初中的入学心理指导工作也相当重要,毕竟中学和小学在各方面都很大的差别,做好心理工作,预防学生因为不适而引起的心理问题。例如可以定期开讲座等。须强调的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除了要讲针对性之外,更要讲经常性,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课堂是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锻炼。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3、个别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和训练。这是对学生心理活动影响最大,当然也是最难做好的工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等。在学校展开“知心姐姐”的信箱活动,就是信函咨询的一种形式;或者通过写周记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作出指导,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等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化对待,因此可以说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一所学校在开展心理辅导时无论以什么途径为主,如果不以个别辅导相配合,则其辅导工作都是不完整的。当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对他们进行正面的影响和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四、合理评价,激励学生健康地成长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在评价中要始终坚持以下几点:1.保护学生的自尊。2.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3.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诊断问题和不足,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通过评价找出学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 健康的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创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愉快地适应学习环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认真探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对学生施以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他们成为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代新人。

❽ 如何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不断有各种关于中小学生轻生的报道屡见不鲜,有离家出走、吸毒甚至跳楼轻生等,是家庭原因还是教育问题,令人深思。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原因,暴露出来的是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在学校方面,一直都在探索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最好最直接的办法除了正常的心理辅导之外,就是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在所有学科中,美术教育具有塑造学生健康心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审美价值观等的独特作用,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美术教学之中。
一、美术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要想在美术教学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的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⑴。而美术本身就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地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挖掘美术本身的心育内容,掌握什么东西是学生需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美术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从古至今的美术作品,无不体现了画家的内在思想与审美追求,无不体现画家的激情与无奈。空洞说教,会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而美术教育就是用图式审美的视觉体验,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跟随艺术作品的节奏感进行律动,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审美过程,让学生跟美术作品对话,在情感上跟艺术品产生共鸣。
二、美术教学过程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教学是一种多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课堂秩序、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处理,都将对学生的情绪产生重大影响。所谓情绪:指“在人的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⑵。它能集中反映出学生是否对课程感兴趣。
美术课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向上、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老师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绪,这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美术教学过程有一个先天优势,教师可以用大量图片、视频、实物、动手演示、亦或让学生亲身体验等方式,创造出这样一个空间氛围,使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的热情,达到教育的目的,反之,课堂气氛过于紧张,呆板,充满敌对,会使学生思维混乱、迟滞,行为对抗,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因此,创造愉悦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心育的功能。
然而,美术课毕竟不是心理健康课,如何才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值得我们去探寻:
1、教师应树立现代教学目标观。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满足21世纪的现代学生的需求。而教师往往只注重从自己出发,向学生灌输他们的思想,没有真正的去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特征,即是用老办法教新学生,那肯定会出现所谓的“问题学生”。传统的教学是一种知识教学,强调知识传授并以学生获得知识为最终目的。如有的美术教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专业素养很高,自己滔滔不绝,不顾学生的反应,这就违反了“以生为本”的教学规律,也不利于学生审美体验的培养。现代美术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现代化的教学条件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欣赏到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学生的选择性更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才能从各方面满足学生的的好奇心理,能更好的在心理上进行正确的引导。现在提倡的“教书育人”观、“教书”是手段, “育人”才是目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和知识技能训练应达到的水平,还要有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全面的作用,。
2、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发掘渗透的主要内容。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⑶美术教材上有很多可以加以引申,并成为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如校风校纪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团结互助精神的培养,热爱祖国等等。
根据我校德育“三立”课程,初一先“立归”,其中一条“穿成套校服上学”,我就结合教材中《多姿多彩的服装设计》一课,开展了《我的校服我设计》——中学生校服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认为“校服呆板、没有特点,个性都得不到张扬”。我很肯定的表扬了学生想法,同时也提出了学校校服的特点和一个学生的标志,即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培养,还想学生传达了一个社会人的基本概念。
我又根据学生忽略传统艺术、沉浸在美、日漫画里,我又开展了历代书法作品欣赏和中外美术经典鉴赏等。同此种种,在学生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给学生的心理进行洗礼。
3、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法无常法。同样,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是以一种自然而然、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标,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教育没有捷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学科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如有的老师擅长运用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视听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的心灵;有的老师运用优美的语言,让欣赏课不再枯燥,而是沉浸在如诗似画的想象之中等等,但不论用哪种方法,我们应该遵循是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不要老师自己唱“独角戏”。毕竟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要根据美术作为课程它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寻找合适的渗透点。我们反对作秀,在渗透的过程中,讲究自然、贴切,并能与整个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浑然一体,环环相扣,不做作,不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其次,在具体的渗透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握好 “度”。美术课跟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毕竟有质的区别,在一节课中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脱离美术进行心理教育,,不然就喧宾夺主,不叫学科渗透,而叫心理辅导课了。
所以,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教育智慧,适时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加以指引,解除学生心中的迷惑和恐惧,每一个问题行为都有一个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能运用教育智慧,就能在课堂当中游刃有余,引导学生在你的课堂里活泼、自由、健康的成长。

❾ 如何通过美术教学来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然而,美术学科又有别于其它文化学科,德育渗透不可离开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牵强附会地把美术课变成单纯的思想教育课。通过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来看,美术学科的德育渗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堂渗透
在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达到育人目的,教师所讲述的道理不能是空泛的说教,而要做到有情感的渗透、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个人的意志和行动,在“润物细无声”当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1、在欣赏课中渗透德育
(1)从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中提炼出爱国主义情操。许多欣赏作品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注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理想,利于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起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
如:《年年有余》、《生命花树》、《秦皇陵兵马俑》、《北京故宫建筑群》等作品对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从我国现代的美术作品中了解我国革命战争期间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反映出的优良革命传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特别是反映历史上和当代的爱国主义人物、民族英雄和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的作品是十分好的教育素材。
如:《贫农的儿子》、《母亲》等作品,阐述他们的优秀事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对党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信念,也使学生知道胜利的果实、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而更珍惜今日的时光,热爱生命,为建设祖国的未来而好好学习。
(3)从同龄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健康的、积极的生活乐趣、陶冶美好情操。教材中,除欣赏课外,还有大多数的课都提供了较为典型的儿童作品供学生参考。这些作品尽管不及美术家们的作品的表现技巧和思想深度,但更接近儿童自己的生活,容易被儿童接受。
如:《风来了》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但是,在低年级的儿童作品中经常会有一些反映暴力及其它不利于道德健康的作业出现,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情况,是儿童在一定认识阶段对外界事物刺激的正常反映,同时也伴随着一种模拟的道德判断意识。对这样的作品,教师不可轻率的予以否定。对个别心态很差的学生,可做一些调查和给予一定的帮助。
(4)对人物及其生活的观察。
人物的题材在美术课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眼里看到的人物千姿百态。他们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巨大的作用。老师在人物题材类的教学中,也应注意抑恶扬善,让儿童知道哪里是真、善、美的事物,利用作品中的表现对象作为抒发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媒介,表露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如《猜猜我是谁》这课,教师可在谈话中,引导学生互相谈谈好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的各种好人好事,并要他们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绘画的兴趣,进一步掌握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也使学生懂得了要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友谊,从而培养他们自信、谦逊、善良的品格。
在观察的教学内容中,德育内容是较为明确的,教师要把握住作品的思想内容,抓住作品的艺术特征,结合儿童的实际进行欣赏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在思想品德上也与作品产生了共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形象说话,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可以替代的。从德育的意义上看,应引导学生要注重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用正确的审美态度来观察生活和自然。
2、在绘画课中渗透德育
绘画在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在基础绘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一幅完整的线条造型或素描作品,需要学生平心静气、一丝不苟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严谨、认真。学生可以通过临摹,懂得线条的组织、形体的塑造、色彩的协调、构图的平衡,从而对每幅作品的艺术美有更深的体会。我们要巧妙地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关联点,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还可利用绘画中的命题创作,如《我的家乡》、《未来的我》、《未来的儿童宫》等这些课,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和启发,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这对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将可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还可树立开拓的信念和创造的志向。同时,老师可有意地强调这些创作的难度,让学生懂得建设好这些美好的事物,除了有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还要有勤劳塌实、认真耐心的好学风。
3、在工艺课中渗透德育
工艺美术与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无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上都不可缺少。在教材中内容种类很多,有包装、折纸、纸塑、树叶拼贴画、贺卡制作等等,占美术课内容的30%左右。不仅要教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及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教学中可利用课堂中的制作内容来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剪贴、设计、造型作业中,学生使用的工具材料较多,计划性很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工作习惯和讲卫生、爱整洁、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的心理品质和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同时,学生的这些品质也会受到教师教学作风的影响,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示范过程中不可不予重视。
二、活动渗透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的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可配合学校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寓教育于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具体方法如下:
1 、抓住重大节日进行教育。
美术学科可配合学校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和元旦佳节,以及“五四”、“一二·九”等节日,开展一些美术宣传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主题性的海报展示、纪念性的图片展览等活动,讴歌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憧憬祖国美好的未来;可参观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使学生抚今追昔,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 、开辟课余活动进行教育。
美术学科除正常的教学时间以外,可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从中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如组织绘画兴趣组、书法兴趣组、书画研究兴趣组、艺术品收藏兴趣组,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纵横驰骋于艺术的殿堂之中,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三、环境渗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明了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但凡有经验的美术教师,通常都非常重视各式的环境布置,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学校里的优美环境布置,宣传廊、橱窗的新颖精细的制作;以及艺术馆、电影、电视、杂志和人文景观等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完全可以布置或利用这些有利环境进行德育渗透。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当前环境污染状况的资料,并将资料图片在校园展出,然后呼吁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设计或创作环境保护题材的画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略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教师可以请民间艺人到校园开展工艺品展览,并请上讲台示范表演;为了让学生了解社区深厚的文化积淀,教师可以把他们带到大街小巷进行调查,了解,用写生、默写或融入其他绘画手法表达自己获得的认识。
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关键是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当然,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形式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完整的人格,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人。

阅读全文

与美术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