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乐名作《渔舟唱晚》分为哪几段
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渔人载歌而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以优美典雅而悠扬如歌的旋律、舒缓的节奏,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产生的波浪般的音响效果,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渔歌声声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对美景的赞赏之情。在音乐结尾处出现了新的因素:环绕一段优美且风格性很强的五声音阶的旋律层层下落,确有“唱晚”之趣。
第二段,是一个过渡性的段落。从第一段八度跳进的音调中发展而来的旋律充分发挥了古筝多弦多柱的特点,使音乐顿显华丽。这一段还将一连串的先递升后递降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合成一个循环圈,多次反复,旋律流畅、活泼而富有情趣,形象地表现了渔民悠然自得、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欢乐情景。
第三段,一连串的上行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迭用的催板奏法,展示出一幅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场面——将乐曲推向了全曲最高潮。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运用下行音型模进的手法逐渐引向结束:夜色笼罩了江面,宁静取代了喧闹,最后一片涟漪也荡漾开去……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这首徵(so)调式的乐曲,最后结束在宫音(do)上,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由于《渔舟唱晚》旋律优美动听、情调乐观向上,因此,被许多乐坛名家改编成高胡、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独奏、重奏、合奏,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听众的喜爱。一位外国竖琴演奏家听了《渔舟唱晚》后,大加赞赏,称这首乐曲是“富有东方风味的世界名曲”,并把它改编成了竖琴曲。
② 浦琪璋的渔舟唱晚音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专20世纪三十属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出自《滕王阁序》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pǔ)。
③ 求音乐:《渔舟唱晚》 浦琪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8yaldHJZ7I/
④ 古筝的<渔舟唱晚>和电子<渔舟唱晚>音乐的情绪和意境上各有何特点
古筝版《渔舟唱晚》乐曲开头舒缓典雅,描绘夕阳斜照碧波的画面;接着音调逐层递降,表内现渔翁唱晚的情容趣。接下来的是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递升递降的的旋律多次反复演奏,并且逐渐加快,表现了流水的层涌回荡,渔船随波渐远的情景,是一首蕴含诗情画意的优秀筝曲。电子琴版《渔舟唱晚》,其作者是80年代初期上海颇有名气的电子琴演奏家浦琪璋,其乐音悠扬,能把音乐美妙地渲染,装饰,有一种锦上添花的感觉!个人还是认为筝曲《渔舟唱晚》的旋律比较动听。
⑤ 渔舟唱晚背景
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回句。乐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答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一段优美的旋律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有关乐曲的由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一种认为是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加以改编而成的,另一说法是山东古筝家金灼南早年将家乡的民间传统曲《双板》等乐曲改编而成的。现广为流传的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
⑥ 《渔舟唱晚》作品在音乐界的艺术地位是什么
《渔舟唱晚》是一首音乐界公认的优秀传统筝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专“渔舟唱晚,响属穷彭蠡之滨”。然而,关于它的产生、它的作者和改编者究竟是谁,却是民乐界的一桩“公案”,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有说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的素材加以改编而成的;还有说是山东古筝家金灼南早年将山东的民间传统曲《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三环套日》等乐曲改编而成的;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聊城艺术馆的姜宝海撰文认为它是金灼南根据当地民间筝曲《双板》及由《双板》演变的两首小曲改编后,“传授给娄树华,娄树华又稍作改编,而成为现在的谱本”;1986年,古琴家成公亮又在《音乐小杂志》第7期上撰文透露,他偶然发现了一位民乐老演奏家1929年在北京跟娄树华的老师魏子犹学习并记录《渔舟唱晚》的曲谱,这一资料的发现使这首名曲的形成更难作出定论了。
古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渔舟唱晚》之前,古人们用它演奏的多为凄哀之声,因此,它又有了“哀筝”或“苦筝”的别称。《渔舟唱晚》可以说是古筝传统曲目中第一首表现欢乐情景的乐曲。
⑦ 《渔舟唱晚》古筝曲的大意
《渔舟唱晚》乐曲描绘了在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
乐曲开始,以优回美答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一段旋律层层下落。
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这首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小提琴独奏曲及长笛独奏曲。
(7)音乐渔舟唱晚教案扩展阅读:
乐曲的发展:
由山东省临清市金灼南大师将传统筝曲《双板》《三环套日》《流水激石》编创成一曲,取名《渔舟唱晚》,成为一首著名的筝曲,广为流传。建国后,著名音乐家黎国荃先生根据同名筝曲曾改编创作为小提琴曲,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吕思清、盛中国、俞丽拿都曾倾情演绎。
1984年,著名电子琴演奏大师浦琪璋将其改编并用电子琴完美演奏,中央电视台选取其1分36秒至2分43秒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一直沿用至今。三十多年不变的背景音乐,成为十四亿人最熟悉和喜爱的音乐,它也是全世界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间最长的背景音乐
⑧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背景音乐 渔舟唱晚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是用电子琴演奏的。
这首电专子琴曲《渔属舟唱晚》和传统的古筝版、小提琴版《渔舟唱晚》是不一样的 。三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成为十三亿人最熟悉和喜爱的音乐,它也许是全世界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间最长的背景音乐。
⑨ 谁有《渔舟唱晚》和《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教学设计》最好有是课件都有的》谢谢了!!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二)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音版教材中“中国民族音乐”“古代音乐”部分的必听曲目。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崇高声誉。它的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运用民间音乐中“换头合尾”的变奏法,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了音乐表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审美素质,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国民族音乐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直观教育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进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 3、在动中学、在乐中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二)启发诱导式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对音乐“不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心理状态,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乐段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音乐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在此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音乐联想空间里得到熏陶与教育。 (三)交互合作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课堂教学既是师生双边心理互动的过程,又是学生与周边环境(教材、教具、同学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 (四)激励创新教学策略: 整堂课由“情境导入——熟悉主题——“画面”联想——合作演绎——创作升华”五环节构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融合为主要形式,将音乐、美术等直接诉诸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尝试将欣赏和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对学生富有创意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扬,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媒体设计: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课件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勃发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通过交互式的练习设计,创设艺术体验与实践的空间,突现学习的主体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件演示】
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高山流水》背景音乐。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乐器的基本常识。今天,老师将要向大家推荐一首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非常著名的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 【课件演示】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且具有古色古香风格、写有《春江花月夜》标题的页面。 2、简介乐曲:这是一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这首乐曲以动人的旋律,巧妙的构思与手法,使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崇高声誉,曾多次在西方国家进行演奏,受到极大欢迎,被誉为“可以和世界上一流的室内乐团媲美”的优秀曲目。 【课件演示】展示写有乐曲简介并附有与乐曲情境相关图片的多媒体页面。
【二、熟悉主题】 1、音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思考题】 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哪些中国民族乐器? ②比较乐曲每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课件演示】
1、先展示写有思考题的页面,之后播放音乐及与乐曲意境相关的视频,伴随着画面的切换进行欣赏。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琵琶、洞箫、古筝、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②乐曲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每一段的结尾都是一样的,而前面却有 所变化。这就是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换头合尾”变奏法。它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作用,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或主题。 【课件演示】 ①展示四种有代表性的乐器的相关图片。 ②简单介绍“换头合尾”变奏法。 3、揭示音乐主题。这首乐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出示乐曲结构图) 【三、画面联想】 运用画面联想法,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此过程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①江楼钟鼓②月上东山③凤回曲水④花影层台⑤水深云际⑥渔歌唱晚⑦回澜拍岸⑧桡鸣远濑
⑨欸乃归舟⑩尾声【课件演示】
放各段音乐的同时,向学生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四、合作演绎】师生视唱乐曲主题,并用电子琴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课件演示】展示标有各打击乐器演奏谱的页面。【五、创作升华】1、创作:①欣赏由琵琶独奏的《春江花月夜》,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意境,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在电脑上选择适合的图画。(请几名学生到电脑上进行操作,之后师生进行鉴赏。) ②欣赏一段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古典舞,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自己绘画或写一首小诗。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启发和指导学生的创作。学生自主创作结束后,挑选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请学生阐述创作思路,之后进行评价。
【课件演示】 ①a、展示有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包含有五十多幅风景图片的页面(课件中出现提示文字:“欢迎来到寻宝屋。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寻找认为合适的图画,放到‘学生文件夹’中,希望这里的‘宝贝’能够满足您。请同学们试试看!”) b、在电脑上展示学生选择的图片。
②播放《春江花月夜》舞蹈视频文件。 ③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作品。 2、升华: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视唱和创作等环节,了解到乐曲通过变奏,不仅描绘了“傍晚”、“小舟”、“箫鼓”等江上秀丽的晚景,表现微波荡漾、温馨恬静的春江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无限赞美的深厚情感。它还使我们领略了中国民族管弦乐曲的神韵,充分展示了我们民族器乐的魅力,使我们了解到中国民族乐器在世界之林中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