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音乐欣赏教案指导要点

音乐欣赏教案指导要点

发布时间:2021-02-04 15:08:18

1. 如何指导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幼儿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种重要音乐的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提高教师驾驭音乐欣赏活动的能力,现以林虹教师参加市幼儿园教师教学比武,获得第一名时的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水族馆”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一、选择适宜的音乐欣赏作品 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是进行有效音乐教学的基本条件,促进幼儿深入感受、主动表现和积极创造的前提。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应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
 1、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教师应着重考虑的是结构单纯、工整且长度适中的音乐作品,而且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是幼儿所熟悉和理解的,可以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很容易找出音乐中所表现形象。如,音乐欣赏活动“水族馆”的音乐选取了法国圣桑的名曲《水族馆》,整首乐曲优美惬意,曲式为A间A间B尾。在主奏乐器——钢琴晶莹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犹如有许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戏;间奏是一组渐渐下行的音阶,犹如鱼儿在吐着泡泡玩耍,仿佛让我们看到小鱼们快活地在水草边游来游去,快活地嬉戏。因此,我们选择此乐曲开展欣赏活动,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趣味性、游戏性很强,非常适合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材料。
 2、切合幼儿的音乐经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切合幼儿生活经验而开展的音乐活动有利于让幼儿借助经验发挥想象欣赏音乐作品。音乐欣赏活动前,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幼儿丰富相应的生活经验,并唤醒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为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作准备。例如,音乐欣赏《水族馆》活动中,教师事先与幼儿讨论的小鱼生活习性和动作特点,并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模仿,表现小鱼的不同生活情节。教师组织幼儿到“水族馆”观察水草在水中随波晃动,小鱼在水里游动,让幼儿观看了水族馆视频感受有趣的海底世界。活动时,由于有了前期经验的铺垫,就使得幼儿的学习重点十分突出,将注意力集中于对音乐的听辨与理解上,当幼儿安静地聆听着时而舒缓、时而快活的乐曲旋律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回忆小鱼们快活地在水草边游来游去的情景……这样,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避免了因学习难点过多而造成幼儿注意力分配的不足。
二、教学过程应优化教学手段
 要让幼儿在欣赏音乐活动过程中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丰富和深化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1、听音乐的节奏、旋律,有效感受音乐的美。
对于结构工整、简单的音乐作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整体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使幼儿对音乐形成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然后结合其他方式进行分段欣赏,逐步深入帮助幼儿体会音乐中表现出来的美。在“水族馆”的教学中,教师让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第二遍欣赏时,用合适的线条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这种层层深入的整体欣赏不断加深对《水族馆》旋律美的感知。
2、看图谱理解音乐旋律,有效表达情感。
面对抽象的、转瞬即逝的音乐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图象——将抽象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进行形象化表达。[HTK]如,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这个教学活动,在平缓的旋律中,教师用一条线代表音乐中的一个乐句,几个相同的乐句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乐段。波浪画得比较慢、比较大,它表现各种水草;波浪画得快、密,它表现鱼儿在游戏的状态;用圆圈代表鱼儿吐泡泡的乐句。通过这种具体、形象化的图谱,幼儿能够逐渐发现音乐的起、承、转,听出它细微的变化,音乐形象也会逐渐丰满和生动起来。这是教师根据音乐结构、内容、情绪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幼儿的音乐经验来设计的图谱。这样,幼儿能够更容易理解、感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3、做音乐游戏,有效表达对旋律的理解。
 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音乐游戏让幼儿感知音乐。其形式有:一种是音乐表演游戏,是让幼儿跟着音乐徒手进行的,并有一定的情境性;一种是音乐操作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操作道具跟随音乐进行的游戏。如,在幼儿初步理解《水族馆》音乐后,我们以有趣的游戏介入,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海底之中。幼儿佩戴头饰,扮演“小鱼”“水草”,游戏规则是:水草动时小鱼不动,小鱼动时水草不动的动作。当音乐缓缓响起,请幼儿听音乐并找出各自的音乐形象。幼儿很快分辨出旋律优美的代表水草姐姐,快乐活泼的是小鱼弟弟,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做小鱼和水草嬉戏的场景,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将“小鱼在和水草玩”“小鱼和水草跳舞” 等诙谐有趣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幼儿以极高的热情一遍又一遍地表演,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对音乐作品有了更深的体会。
4、借助于体态动作,使音乐成为看得见的身体活动。
 音乐欣赏是听觉活动,肢体动作的配合对于幼儿感受作品是相当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肢体语言来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对音乐形象的关注与感受。如,《水族馆》教学活动中,B段音乐轻快活泼,律动性强,但速度很快。首次执教时教师让幼儿自由学小鱼,幼儿各学各的:幼儿跳得气喘吁吁,还是跟不上节奏;对活动进行优化后,我们在地板上贴上圆点,让幼儿自由地穿梭,用熟悉的小跑步在沿着圆点边跳,动作与节奏合拍,也能表现出B段音乐热烈欢快的效果。同时,我们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与水草交往,如给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对水草点头等。
5、适时的语言引导,有效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语言的手段,能够让音乐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帮助幼儿感知、理解音乐作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教师根据《水族馆》的旋律特点,尝试编制一些描述性及明确提示作用的小故事来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节奏,在A*B*段式音乐中老师是这样讲的:水族馆住着许多的水草和小鱼,水草在水里轻轻地摆动,小鱼在水草边游来游去。小鱼和水草在水里成了好朋友,手拉手在水里游来游去,好朋友抱在一起了。整个故事简单明了,突出的情节与音乐的结构特点相吻合,在故事的启发下幼儿很快听辨出音乐的变化与不同,再通过幼儿集体听音乐进行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特点,为幼儿下一阶段的自主表现积累相关经验。
以上两个方面,是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有效策略,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在不断地探索。

2. 音乐欣赏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一、欣赏教学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
倾听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音乐欣赏固然需要某些“非音乐”的因素的辅助,如:欣赏音乐有事需要用语言文字、图像画面等加以引导,但是这些辅助仅仅是一种媒介,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还是“倾听音乐”。因此,我们提供给学生鉴赏的音乐必须是最优秀、最有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艺术精品。欣赏教学的中心点是“听”,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不要因为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辅助形式”而忽视了“倾听音乐”这个主要的环节。
二、欣赏教学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只有紧密地围绕着听来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欣赏教学要注意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欣赏教学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描绘性音乐引起联想,二是由情节性音乐引起联想,三是由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引起的自由联想。在小学阶段,前两种特别适用。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诗歌、语言及课件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搭建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还要注意,所有的活动都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四、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对欣赏曲进行讲解。如作品的相关知识,时代背景、曲式结构等等。但教师的讲解力求精简、生动,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
表达,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多采用简要提示后倾听音乐、在让学生进行探索的方法,有些作品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在倾听之后,再做探索讨论,最后教师作必要的讲解和提示。
总之,音乐感受能力是各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歌唱、乐器演奏和创造等音乐学习,都离不开音乐听觉发展。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3. 浅谈幼儿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

蓓蕾幼儿园 袁德玲摘要 学前儿童的音乐欣赏,是指儿童通过倾昕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不仅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发展他们的想象、记忆、和思维,而且还能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儿童听觉的敏感性和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儿童对音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以及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既然音乐欣赏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如何指导他们的音乐欣赏活动才能使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最大程度的推动作用呢?本文就从五个方面入手,探索了这个问题,算是浅尝辄止吧。关键词 幼儿教师 音乐欣赏活动 一、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的特点及简要现状 目前,幼儿音乐教育仍然侧重于“双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较注重培养幼儿学唱歌学乐器的能力,忽略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使我们的孩子感到音乐课较为枯燥,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及创造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今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儿童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而我们知道音乐欣赏是一种听觉艺术,它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开启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根据这一特点和新的课改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进行探索性的策略研究,引导幼儿领悟到音乐作品的形象、感情和意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信心和创造意识,达到整体提高幼儿素质的目的。 二、幼儿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的几种方法 (一)增强故事性,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 增强故事性,以有趣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感觉音乐在音乐欣赏前,先以乐曲的故事情节来感染幼儿,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引起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注意,实验证明是非常可取的。举器乐曲《小鸟与大象》为例,我们知道这是一首由不同的乐器演奏,代表不同的音乐形象的三段乐曲。在欣赏这个乐曲前,我首先把乐曲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完整地讲了一遍,激发了幼儿想听音乐的急切欲望。在这种心态下进行欣赏,孩子们精力特别集中,并且在老师的启发下,准确地分辨出了两种不同特征的动物形象,孩子们理解了音乐,再“施教于乐"就会获得积极的效果。 (二)“音画合壁"开拓音乐视野。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言简意赅地说出了音乐和绘画的关系:“音乐和绘画有较密切的亲族关系,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比重,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这充分说明了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能力。绘画与音乐这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l.在音画转换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例如,在《百鸟朝风》欣赏教学中,我们采用“音画转换”的方法来施教,:我们先不急于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幼儿闭目想象,然后让他们“画音乐",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由于听得真切,想得奇妙,有的幼儿画出了小鸟和太阳:有的幼儿画出了凶猛的狮子和鳄鱼:有的幼儿画出了两个翩翩起舞的少女:还有的异想天开,竟画了一幅小兔拉着大象的鼻子,熊猫站在象身上的动物联欢图……他们的画画都维妙维肖地展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音乐会场景。幼儿丰富的想像着实让人吃惊,也充分说明了自由想象是在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 2.借助简笔画的翅膀,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音乐的声音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非自然的声音。音乐语言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还常带有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是刨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刨造的阶梯。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如果在音乐欣赏中巧妙结合简笔画,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以《大海和小溪》为例,因为这首乐曲是用钢琴和竖琴演奏,整首乐曲旋律亲切,优美,富有歌唱性,像潺潺流水在流动,很有诗意。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幼儿能感受并区别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但对幼儿来说,理解大海的“汹涌澎湃”和小溪的“柔和舒展”两种音乐情绪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就引导幼儿运用听音乐画旋律图谱的方法来理解:通过听和画,幼儿把“汹涌澎湃”画成一群大鱼,把“柔和舒展"画成飘动的水草,每一个音符.每一条旋律,每一句歌词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看得见、有内容的画面,简笔画帮助幼儿更充分地理解了音乐的内涵。在音乐欣赏中,通过简笔画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而且能让幼儿借助简笔画的翅膀飞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的绘画作品越来越具有个性化。 (三)“音语合壁"把声音变成音乐 l.唤起共鸣,自由感受,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因为音乐教育不纯粹是音乐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在音乐上得到发展,它肩负着培养和发现其他方面的潜能。音乐是种听觉艺术,在欣赏活动中让幼儿听音乐,用自己的声音、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内心体验通过语言自由的表达出来,投入音乐的情感之中进行自由想像。我们不断地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他们的看法,从而激起孩子们“说”的欲望,达到培养自信心的目的。如在欣赏《摇篮曲》中,摇篮曲的旋律起伏不大,长于抒情,节奏均衡,略有摇荡感,速度徐缓,力度较弱,音乐形象亲切而温存。于是我们先让幼儿昕音乐感受“你感觉怎么样?在梦里你们见到了什么?"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欣赏,每听完一次让幼儿将感受说出来,“我看见妈妈抱着我,在月亮上飞啊飞。"“我做了个美妙的梦,有甜甜的冰淇淋,美丽的糖果屋……"。我们鼓励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奇妙的想法并与周围的伙伴相互交流相互分享,因为同样的音乐,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会按自己不同的想象随音乐进行创造性表现。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也会使幼儿的艺术表现出差异。通过一段时间的欣赏活动,在我们的鼓励、肯定下,平时不爱开口的幼儿或者缺乏自信心的幼儿都能逐步参与其中,唤起共鸣,自由感受。2.直观激发,自由创作,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音乐欣赏包括欣赏性和刨造性。我们在音乐欣赏中尽量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原有的程度来进行自由想象、自由的表现和自由的刨作。我们应该理解创造动作,表现音乐幼儿是天性好动的,他们在“动”中认世界,获得知识,在“动"中活跃思维,产生想象。因而欣赏音乐除了借助图画、语言外,还得依赖动作的帮助来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如《小鸟与大象》中,当出现优扬欢快的三拍节奏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前脚掌踮步,轻轻地走小碎步,双臂上下轻柔地摆动,合着音乐节奏,作起了鸟飞的动作。当缓慢低沉的乐曲出现时,他们又模仿}jj了大象甩着鼻子慢慢走步的动作。接着,教师又因势利导,要求幼儿模仿表演结尾部分小鸟与大象嬉戏的动作情节。结果.每个孩子的感觉、动作与音乐形象和性质都十分吻合。 又例如,在欣赏歌曲《两只老虎》之后,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仿编歌词。有的幼儿编出:“两只兔子,两只兔了,蹦蹦跳,一个采蘑菇,一个在旁玩耍.真可爱。”有的幼儿编得离奇,充满童趣:“两只螃蟹.两只螃蟹.。横着爬,一只变成石头, ~一只变成海

4.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的观察幼儿的感受能力,注重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灵活的进行教学活动。 幼儿是受教育者,是欣赏活动的主角,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着和支持者。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在欣赏能力方面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密切的关注幼儿,切忌自我陶醉而忽略幼儿的感受。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以求师生互动,产生共鸣。对于相同的音乐,教师有自己的欣赏思路,在引导幼儿的同时切忌否定幼儿的欣赏思路,要善于倾听,不可以将欣赏活动理解的太死板。活动中应当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敢于表达的幼儿至少说明他们认真地欣赏了、思考了,对于没有进入欣赏状态的幼儿也要多引导、提问,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并及时地对其进步表示肯定和鼓励。但是对于表达不够准确、对乐曲感受在理论上有偏差的幼儿也要及时地给与指正和正确引导,使他们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还应该善于总结、评价,给幼儿在活动后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间,鼓励幼儿用多种思维感受作品,多听、多欣赏,不断的扩宽自己的欣赏空间,从而提升 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还能够使幼儿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善于学习、思考和积累,才能使音乐欣赏教育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音乐欣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是比较有难度的领域之一,这个问题一直让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之困扰并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去寻找适合幼儿教育教学特点的欣赏方法和途径。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通过两年音乐教育得大胆实践,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方法,现就音乐欣赏方面得教学经验做一交流。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欣赏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 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学者詹姆斯.慕赛尔就在其音乐教育名著《学校音乐教学的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在这里,欣赏即为: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实践的过程。好的音乐作品自然对幼儿形成一种有内而生的吸引力,对幼儿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自然而然的让幼儿从感知的水平上升到欣赏的层次。虽然如此,我还是认为音乐教育和音乐欣赏教育从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音乐教育的范围很广,它涵盖了音乐欣赏,每一个音乐都可以被人们所感受、所理解,从这个过程中,人们可能对于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了不同的看法和思想,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样一来,音乐作品都可以被欣赏,当然欣赏的层次会因为作品的变化而不同。然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音乐作品又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被欣赏的音乐作品只需要学习者认真地感受、欣赏,并不一定要完整的学习、歌唱、记忆和表演。两者之间存在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不同。音乐作品的选择和欣赏作品的选择也会存在不同的选择区域,相对来说,欣赏作品选材范围要广泛一些,不但可以选择音乐教学中的歌曲、表演唱、律动、游戏,还可以选择幼儿所不能够表演、演唱的中外乐曲例如《四小天鹅》、《梁祝》等,不同题材的音乐形式也可被幼儿所了解和欣赏,如地方戏、摇滚乐、轻音乐等等。这样,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一定要慎重、仔细分析,并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二、进行音乐欣赏教育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育之前,对我们进行组织教学的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要求 教师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能够对音乐具备初步的赏析能力。 音乐欣赏不单单含括了音乐知识,还包括丰富的舞蹈、韵律及歌唱能力方面的要求。只有教师拥有了良好的音乐综合能力,才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理解,才能够通过舒适的歌唱、协调的动作和富有个性的表述、表现展示音乐的魅力,从而感染音乐中的幼儿,使他们得到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从而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和水平。 (二)教师要考虑到作品的可欣赏性和欣赏价值。这是我们在选材时应考虑到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可接纳性。 对于音乐作品在形式上是否鲜明突出、结构是否方整、长度是否适宜、可参与性是否充分等都显得至关重要。许多音乐作品很优美,但却因为过长过大而很难进入幼儿音乐欣赏作品的行列。这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节选,选择作品中比较长见的乐段或节奏变化明显的乐段进行提炼,并与幼儿实际情况相结合,例如《梁祝》是被我们所熟知的乐曲,它的几个乐段分别讲述了不同的故事情节,我们将“化蝶”一段提出来,便可以让小班幼儿通过观摩教具“蝴蝶”的翩翩起舞结合乐曲优美、缓舒的旋律展开想象和模仿,既满足了幼儿欣赏的需求,又符合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从动静交替中达到教学目标。另外也有一些音乐被幼儿所感知,但他们却只能够感受音乐的表层,无法触及音乐的深处,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地抓住幼儿兴趣,进行良好的引导,把复杂的、不利于幼儿的因素进行过滤,通过一定的方式发现作品种适合幼儿学习的部分进行引导。例如前一阵十分流行的成人歌曲《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孩子们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大都会唱并喜欢在班级中随口吟唱。我随即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将这两首歌中适合幼儿并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内容进行欣赏:《老鼠爱大米》的歌碟中背景动画讲述了两个小蜗牛之间的离散故事,因为一次互相帮助使两个蜗牛成为好朋友。一天它们中的一只被人类带走了,这次离别使对方痛苦万分并日夜找寻、思念对方。从这里可以教导孩子们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真诚相待,向小蜗牛一样和睦。《两只蝴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将成人化的歌词进行幼儿化的理解,将歌曲中原本描写爱情的词汇转化为描写友情的句子,这样,经过教师过滤后的音乐作品便很容易被 幼儿所接受和理解,同时也减少了家长对于幼儿常成人流行歌曲的困惑和阻挠。一些好的作品总是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孩子们的欣赏也会受到成人的影响。当然,这一切少不了老师的认真、思考、推敲、提取、升华的过滤过程。 三)善于分析乐曲的曲风和节奏、旋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一步一步走近作品中去,从而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许多音乐作品被人们赋予固定的形象,从而使人们更加形象生动的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例如《小兔跳》乐曲中,以欢快的跳音和优美的快节奏跳跃的旋律进行表现,是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在脑海中形成兔跳的画面。而在《小熊吹喇叭》的乐曲中,就可以通过左手低沉的钢琴伴奏感受到小熊的笨拙可掬的可爱模样。在《小燕子》的乐曲中,用优美的琶音进行伴奏,使整个乐曲舒缓、优美、流畅,从而使听者感受到燕子优雅的飞行姿态和穿梭在绿意昂然的春天景色里的情景。 (四)对于多段式的变化明显的乐曲,教师要.扩宽思维,灵活的运用多种方式把乐曲进行不同的环节划分,从而使乐曲更加易懂,富有生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作曲者的一般应用曲式作为音乐表现手段的意图,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音乐本身的音乐形象,而并不是要着意的去从音乐中找出某种画面来。不同的乐曲拥有不同的结构特点,有ABC……主置结构、ABA再现结构、ABACA……循环结构、AAAAA变奏结构、ABCAB奏鸣结构等等。教师可以先对音乐进行仔细的品味和分析,找出它的结构特点,从而进行 “量体裁衣”的细加工过程,将音乐通过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以意

5. 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严格来讲,在各学习领域中,重要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感受与欣赏,一个是表现,创作和音乐与相关文化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学习领域展开的。另外,从世界各国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来看,国外也非常重视这两个领域的学习,因为人类接触音乐的主要方式就是欣赏和表现,音乐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在讲解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有关于音乐欣赏的几个要点:

1.审美性与音乐欣赏

2011 版音乐课程标准增加了“课程性质”部分,而音乐课程性质对实施欣赏教育学具有更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新版音乐课程标准继续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审美”则更多的是跟欣赏教学相关联的。在课程标准中,以审美为核心,其实是以情感体验为中心,所以在感受与欣赏领域中,我们提到了音乐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2.人文性与音乐欣赏

在课程性质人文性这一部分中,第一句话就提到“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老师经常在音乐之外利用文学、文字和标题来解释音乐。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新课标中增加了人文性的内容,特别阐述音乐本身的文化属性。一线音乐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就可能使音乐课背离音乐本体的价值取向,从而变成其他学科的工具。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很多老师习惯围绕作品标题进行解释,如果没有标题就不知从何讲起,我们在课标培训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要避免对音乐望文生义的理解。也有不少老师认为只有文学、文字才叫文化,所以音乐课就变成了地理课、历史课、文学课或社会课。因此,这个问题是在人文性这一课程性质中特别强调的。

3.音乐音响的特性

有一句话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曾经两次出现,就是“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这就是说,音乐中很少有我们的生活经验,音乐本身是一种产生丰富联想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直指人心的情感体验,它本身并没有提供我们生活中具象的生活经验。所以,老师们在进行欣赏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4.音乐欣赏的特征

很多人把欣赏作为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实践主义哲学曾经批判过欣赏、审美这些活动过于被动,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其实,在课程性质实践性中讲了四个方面,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传播和音乐欣赏。这几个方面都带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都属于实践的内容。所以,音乐欣赏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但是这种实践不同于唱歌和乐器演奏,它主要强调“动于心”。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热衷于参与性的欣赏方式,

尤其在小学阶段,用身体的方式、乐器的形式、文学方式或者其他艺术形式参与欣赏。其实,音乐欣赏是从动的欣赏逐步转变为静的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从“身动”到“心动”的过程。参与欣赏对学生最初理解音乐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对班级教学来说,是可以观察的。但是老师们要明确,音乐欣赏最终是要通过静的欣赏,通过用心聆听,通过与音乐对话的过程来实现。所以,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音乐欣赏课就不能纯粹为了动而动了。

大众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人。人们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方式,一个是表现,包括演唱、演奏,一个是音乐欣赏。但是,欣赏音乐并不是盲目的欣赏,要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对音乐要素的敏锐感,提升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由于音乐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每个人听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展这种对音乐理解的不确定性,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获得自己对音乐的领悟与感受,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对音乐的理解。所以,从动的欣赏向静的欣赏转变,就是从“身动”到“心动”的转变。

因为很多人批评欣赏是被动的,所以很多老师就进入一个误区,认为欣赏课就要动,不动就不是好的欣赏课,不参与就不是好的欣赏课。其实,每个人对音乐都有自己的感觉,“心动”是心灵的参与,最终的目的是听了音乐以后内心能有所感动,有所感觉。老师们要注意欣赏课不要过于程式化和形式化,过于追求“动”,而是要关注“身动”向“心动”的转化过程。

在教学当中,让学生参与并没有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是有必要通过参与的方式帮助他们获得音乐体验。但是,教师还是要考虑欣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其实,“动起来”是非常外在的,它仅限于对节奏、速度的一种理解,而不是音乐的全部。年级越高的学生越应该注重内心的参与,所以在高年级欣赏课上一定是要在内心参与上下功夫,关注音乐的细节。

5.音乐作品的内容

有一个问题始终在争论,就是音乐作品的内容到底指什么。有些人认为是音乐之外的一些情境,或者是一个故事,或者是一种生活经验,或者是作品标题所提示的一些内容。还有人认为音乐内容主要是人体验到的一种情感,或者是音乐的形式要素。这些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我们支持了形式要素作为音乐作品主要内容的观点。通过生活经验和生活现象对音乐产生的共鸣和理解是个体化的行为,不能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和追求目标。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一改我们传统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做法,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这是对音乐作品本身的认识,也是音乐课程标准修订中提出的对音乐本体的学习和认识的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音乐要素

在用音乐的思维方式学习音乐的时候,就不仅仅要关注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这么简单了,而是要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织体、曲式等等。这些就是音乐要素,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

老师们不应仅局限于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讲解,而是更应该关注这些要素逐渐发展的内容,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等。把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结合起来的时候,音乐作品的深度就被挖掘出来了。

二、如何关注音乐要素

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能关注到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节奏的变化,所以这些音乐要素教师可以从低年级就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关注。至于旋律的高低,可以稍微晚一点再加入进来。初中以上,就可以深层一些,关注到和声、曲式、调式等方面的内容。音色是从小就可以进行分辨的。乐器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在经验当中获得过,学生就能有所记忆。当然,音色本身并不是孤立的,音乐欣赏是欣赏综合起来的音乐要素。对于音乐本身,如果没有听众,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存在,它就只是一个作品。有人去听,但不同的人去听,就会获得不同的音乐感受了。

1.音乐语言

音乐不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它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个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它自身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认同。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播不同音乐文化中的音乐,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教材建设者把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供给学生,而不是提供同样类型的音乐作品,就是这个道理。音乐不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从这个层面来说,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除了弘扬自己本民族文化之外,还要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音乐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不是了解风土人情,建筑,生活习惯,生长环境,而是了解音乐本身,了解音乐的语言。

2.音乐情感 音乐直指人的心灵,音乐本身是有情感的。以审美为核心、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情感体验的培养,其实是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演唱、演奏和欣赏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体验音乐中所蕴含的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人类情感。

音乐没有具体的情感,也就是说音乐中没有确定的情感。在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作品表达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只能说明他个人的反应,并不代表这个作品固定的情绪和情感。当然,一首作品可能会有一个大家都倾向的情感,比如欢快的,或者悲伤的。

音乐中的情感从哪儿来?音乐中的情感是听赏者被唤起的情感,所以要调动学生,体验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影响情感的是音乐基本要素,对情感的判断,是人的本能,不需要教育来获得。但是对情感的丰富体验,是需要通过教育来获得的,因为他需要有对音乐要素的敏锐感知能力。

三、如何用音乐的思维方式学习音乐

1.深入理解音乐要素含义

关于音乐要素的构成,2001版音乐课标中是六个要素,2011版音乐课标增加了节拍和调式,这些都是广义的要素概念,不是狭义的。音乐欣赏者首先要把音乐的问题搞清楚,老师们不要经常拿一个广义的概念来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对音乐要素的认识要清晰。一个作品中有典型意义的要素并不多,如果说这个作品中有八个要素,那么并不是这八个要素都具有特点。

2.善于发现有独特性的音乐要素

敏锐的感受音乐要素,而且是独特的感受,这个“独特的”就是要求欣赏一个作品的时候,要理解这个作品中音乐要素的独特性,只要掌握住这个原则,欣赏课就没有上不好的。一个作品中有独特的要素特点,但并不是所有要素都有特点。音乐课标感受与欣赏部分提到音乐风格的问题,音乐风格就是音乐要素的独特性,音乐要素的独特性构成了音乐风格。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音乐作品中有独特表现性的音乐要素。

教参会给老师带来许多引领和启发,但是老师们不能完全依赖教参进行备课和教学。李存老师是在教参的基础上,关注教材本身,再通过研读总谱来备课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聆听、关注总谱,深入的研究作品,带给学生更多的是音乐本身的体验感受和相关的文化,挖掘的是作品的内涵。

四、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欣赏音乐

1.记住音乐主题

音乐欣赏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在听过音乐作品以后,要能记得住音乐的主题,再次听到的时候能知道自己听过,老师讲过。其次,能说出这个音乐的特点和一些相关的时代与创作背景。

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百听不厌,所有艺术形式当中只有音乐具有这种特点。无论是看小说、看舞蹈,还是看电影,看得多了都会厌烦,五遍之上不会有人再主动想看了,但是音乐听五遍是远远不够的。音乐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测试,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音乐作品听90次之后就永远不会忘记了。所以,音乐经验的积累代表一个人音乐素养的基本状态,而音乐经验的积累是通过听来获得的。为什么记住主题是第一位的?因为对音乐修养来讲,储备音乐经验是第一位的。

一个人的音乐素养跟音乐经验的积累有直接关系。这个人很有音乐修养,音乐素质很高,但是他只知道理论和道理,这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大众来说,头脑中积累的音乐主题越多,就代表着这个人的音乐修养越好。记住音乐主题,甚至可以唱出许多交响乐的主题,就说明一个人很有艺术修养,而且很有音乐文化

6. 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教学

一、 注重观察幼儿兴趣,合理选择欣赏素材 我认为要组织一次成功的音乐欣赏活动,选材是第一步。我平时注重观察幼儿,了解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从他们的兴趣入手来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比如在我们开展的《动物大联欢》主题活动中,我发现孩子对小动物抱有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选择《赛马》《狮王进行曲》《四小天鹅》《动物狂欢节》等一些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有一定情节,形式工整的乐曲给他们欣赏。通过让幼儿倾听、由浅入深的提问、形象的多媒体展示、动物狂欢大派对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这样既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幼儿,又让他们对这些较难理解的名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许多男孩子非常喜欢玩开汽车的游戏,于是,我就安排他们欣赏短小活泼的钢琴曲《汽车嘟嘟》,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再次体验开汽车的乐趣,这样就能积极调动起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避免了以往呆板、单调的倾听、模仿,让幼儿真正沉浸到音乐中去。 二、 创设与欣赏相适应的环境 比如:教学活动前我根据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从而巧妙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听音乐上来。例如,在主题《美丽的秋天》中,我选择了音乐作品《秋天》让幼儿欣赏,以激发幼儿对美的欣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事先幼儿已经画了很多关于秋天景色的图画张贴在教室墙壁上,我又把和孩子一起收集的落叶洒在地上,使幼儿一下就感受到浓浓的秋意。当他们围坐在金黄色的落叶上,听着抒情优美的乐曲时,自然就更投入了。我看到了许多孩子眼中洋溢着幻想,还有的孩子则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又如在欣赏歌曲《小鱼的梦》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氛围:多媒体大背景上月亮高挂、星空璀璨,小河里的鱼妈妈抱着小鱼宝宝。整个环境洋溢着母爱与亲情。很快,幼儿被这优美、温存、安宁的氛围所感染,沉浸在无比温馨的气氛中,以景引情,以情带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提高了欣赏的质量。 如在欣赏音乐《狮王进行曲》时,我先组织幼儿玩装扮游戏:请一位幼儿当狮王,一位幼儿做猴子,其它幼儿做小动物,并让幼儿带上头饰。在游戏时,教师进行情节指导:狮王走出来、小动物吹号、小动物表演、狮王捉小动物。孩子对游戏充满了兴趣, 2 创造性地表现狮王走路、吼叫、小动物吹号、表演的动作,对音乐的结构也在游戏中掌握了。

阅读全文

与音乐欣赏教案指导要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