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儿园大班整合教材用线玩编织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华文化中的刺绣和编织艺术。 2、能够合作进行简单的编织。 3、体验编织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漂亮的线。 2:挂图:《绣品》。 3、塑料线若干。 4、中国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个月的主题是关于各种各样的线,现在请小朋友们想想看,除了可以用画笔来画出漂亮的图画外,我们可以怎样用线来表现出漂亮的图案呢?(线贴画、刺绣等) 二、过程 1、教师出示挂图《绣品》。让幼儿了解中国刺绣。 师:老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来看看这幅挂图,这图上都有些什么呀?(衣服、帽子、绣品等) 这些都是每个地方不同的刺绣作品,我们来看看它们都绣了些什么东西? 你最喜欢哪一样,为什么? 2、教师展示PPT,让幼儿了解苏绣。 师:我们刚刚说这是哪个地方的刺绣呀?(教师指着挂图上的苏绣) 我们苏州的刺绣非常有名,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看看其他图案的苏绣。 (当看到工人刺绣的图片时可让幼儿模仿刺绣动作) 3、PPT展示中国结 教师拿出一个中国结给小朋友们看。 师:这个小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了,它叫什么名字呀?(中国结) 中国结一般都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关于中国结的图片,我们现在来看一看,中国结还有哪些样式。 (有很多颜色,但普遍还是红色为主;每种结都有不一样的名称) 4、编中国结 师:我们已经看了这么多中国结了,现在小朋友们想不想编一个自己的中国结呀? 下面老师就教你们编一种十字结。 5、幼儿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师:沈老师之前给教给小朋友们编的爱心圈可以送给爸爸妈妈,编的这个中国结可以送给你们自己,编得长一点可以做手链,短一点在下面挂两个铃铛可以挂在包包上做装饰。 三、结束 师:今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漂亮的绣品和中国结,小朋友们也都编了自己的中国结,老师会把剩下来的这些绳子放在我们的手工区,想要继续编的小朋友可以下课了去编中国结,感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回家学编更多的中国结,带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❷ 一个女孩亲自折1314颗幸运星给对方,自己亲手编织艺术工艺手链给对方,自己上山采摘果子一箱给对
他么的要娶回家
❸ 幼儿园陶艺课穿手链教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陶艺教案 陶艺活动 01:大家一起玩 活动目标: 1.对陶泥的特性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喜欢陶泥,能积极主动地玩泥。 3.在玩泥、和泥、压印活动中感受陶艺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陶泥作品若干件,红泥、黑泥和白泥各一块。 2.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压印、制作的照片。 3.陶泥人手一份,玩泥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陶泥作品,谈话引题。 (1)教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哥哥姐姐做的陶艺作品。 你们看, 它们是用什 么做的? (幼儿观察、自由交流) (2)教师: 这些作品都是用陶泥做的。 我们幼儿园开展活动用的陶泥一般有红泥、 黑泥 和白泥。 2.示范并介绍玩泥工具。 (1)教师出示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压印、制作的照片。 教师:陶泥很好玩哦!看,哥哥姐姐在干什么? (2)幼儿观察讲述,教师介绍并示范玩泥工具。 教师:你们想玩泥吗?怎么玩呢? (3)提醒幼儿在玩泥时要注意卫生。 3.幼儿玩泥,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以后我们还会经常和陶泥做游戏的! 活动建议: ☆ 活动延伸 鼓励家长购买一份陶泥, 让幼儿在自己的家里也能玩一玩陶泥, 对陶泥产 生更大的兴趣;建议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会更高。 陶艺活动 02:五彩豆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并学会搓圆方法。 2.养成耐心、细心做事的好习惯。 3.体验玩色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陶泥制作的“五彩豆”若干盘。 2.调有红、黄、蓝颜料的染色盘若干。 3.陶泥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五彩豆”,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盘“五彩豆”。看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自由交流) (2)教师: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幼儿讲述并自由练习) 2.幼儿尝试交流自己搓“五彩豆”的方法。 3.教师示范、讲解搓法。 (l)搓圆的方法:两只手手心相对,两手先后作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直至搓圆。 (2)儿歌:搓搓,用力搓;搓搓,搓圆球;看看,谁的圆球最最圆? 4.幼儿边念儿歌边徒手练习。 要点提示: 在学习搓圆技能时, 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边说边做, 既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又可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玩色游戏。 引导幼儿将自己搓好的圆球放在颜料盘里滚一滚,变成漂亮的“五彩豆”。 7.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自由评价,教师作点评。 活动建议: ☆ 活动廷伸 在日常活动中, 可以拓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你还见过什么东西也是这 样圆圆的?我们可以用搓圆球的方法把它做出来。”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操作。 ☆ 家园共育 为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圆圆的物品, 进 行亲子操作活动。 陶艺活动 03:毛毛虫的聚会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搓圆的技能。 2.能创造性地进行圆球组合,表现毛毛虫的不同动态。 3.逐渐对陶艺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可爱的陶泥毛毛虫若干条。 2.陶泥、长 15 厘米的彩色电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陶泥毛毛虫,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儿观察讲述) (2)教师小结:这可爱的毛毛虫是用一个个泥球连接而成的。 2.复习搓圆的方法,学习泥球与泥球之间的连接方法。 (1)幼儿边说儿歌边复习: 搓搓, 用力搓; 搓搓, 搓圆球; 看看, 谁的圆球最最圆? (2)教师示范、讲解泥球的连接方法。 要点提示: 教师在幼儿完成多个泥球的制作后, 边示范边讲解用彩色电线连接泥球制作成毛毛虫 的操作过程。这是本次活动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3.幼儿搓泥球制作毛毛虫,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交流。 活动建议: ☆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创设草地、树林等场景,将幼儿的作品进行保留和呈现,并继 续提供陶泥,让幼儿自主地进行复习和巩固。 ②语言区:引导幼儿创编《毛毛虫的故事》
❹ 小班《创意diy》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彩带缠绕的方法装饰锡纸手链。
2、体验多种材料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大小不同的锡纸若干、彩带若干、双面胶每组一卷。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引出手链:
师:小熊要过生日了,妈妈给小熊买了一条手环,可小熊看见了一点也不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幼儿回答)
师:对,小熊觉得光秃秃的的手环太难看了,所以他不高兴。也不开心。
二、欣赏自制手环,引出主题
师:那怎样才能让小熊高兴起来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个别幼儿回答)装饰,小朋友想的这个办法好不好,小熊会不会开心呢?我们来看一看?(PPT)
师:(手环的缠绕方法)123.哇,小朋友说得真好,那小熊看见这个手环会不会开心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师幼一起)
师:小熊说它很喜欢,我们和熊妈妈一起来装饰这个漂亮的手环好吗?
三、教师示范、幼儿观看
师:在动手之前老师有个秘密要告诉你们哦。
儿歌:小手环,左手拿,贴一贴 ,粘一粘,拉住一头钻洞洞,左手拇指捏捏紧。
1、你可以做一种样式的手链,也可以几种都做。
2、如果你做的是两种颜色的手环那在缠绕的交叉的地方一定记住贴好双面胶。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去做吧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五.展示作品、手环送哥哥姐姐
师:——小熊很喜欢我们小朋友装饰的手环,那哥哥姐姐喜不喜欢呢?我们一起去问问他们好吗?
❺ 怎么用橡皮筋编花手链
工具/原料:
小皮筋
S连接扣
各种小配饰
步骤:
准备好所有材料
拿起U形架专(凹槽面向属自己),开始起头
第一根皮筋“8”字形,第二根、第三根
第一根挑到第三根上
平行加一根,还是最下面的,挑到最上
收尾,用S连接扣连接
加各种配饰
完成。
在有关的手工兴趣小组都有教案,关键是耐心。
❻ 手工教案《纽扣手链》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纽扣是圆形的,并且有扣眼;
2、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搓圆、压扁的技巧;
3、使幼儿体验做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橡皮泥、小木棒、纸制的衣服(每个幼儿一份);2、各种颜色的纽扣若干只;
3、塑料布(铺在桌子上);4、轻音乐(幼儿在做手工的过程中播放)。
三、活动过程:
1.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衣服,可是,它被可恶的巫师施了魔法衣服变得不漂亮了,孩子们你们能让它变得漂亮吗?
2.出示衣服:a、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看看上面少了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回答,以此激起幼儿的兴趣;
b、教师总结幼儿的答案,并在此提问:那你们见过纽扣吗?他是怎么个样子的?
3.出示纽扣:教师出示各色、大小不一的纽扣;让幼儿观察纽扣的形状以及它的基本特征;
4.做纽扣:
(1)a、师:咱们小朋友想不想帮助老师也做个漂亮的纽扣,让衣服恢复它的漂亮呀?
b、教师示范,并在做的过程中让幼儿仔细观察教师是如何做的?
(过程省略)
(2)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作巡回指导,播放音乐(目的在于让幼儿在轻松快的气氛玩中学 );
5.展示幼儿作品;
6.结束活动、整理用具。
❼ 幼儿园托班美术《漂亮的手链》教案目标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内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容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