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音乐老师教案范文
作者单位:北京海淀实验小学 冯琳
年级:二年级1班
课题:《阿细跳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民族是我们所熟悉的,从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2、从视觉上使学生了解彝族这一民族的风格特征。
3、从听觉上使学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乐型,掌握五拍节奏的特点及我国特色民族乐器的认识。
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所带来的旋律,介绍乐曲是由哪些民族乐器所演奏的。
教学难点:5/8节拍的掌握及民族乐器的分辨。
学生分析:
创造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大于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发扬我国传统民间
乐器的知识与文化,是小学音乐课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让学生查阅和搜集有关我国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征,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点,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演唱时,在每小节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两旁吸气。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民乐合奏曲。
教学准备:“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乐课件、演奏的乐器、彝族服饰
教学设计: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设计用有趣的魔杖给予学生神秘的暗示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请根据魔杖的提示寻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知识的线索,看看同学们谁的运气最好,在准备的民族知识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师提前藏在学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让学生赶快找到并揭开谜底,学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乐器、音乐、舞蹈、服饰、民族”等,找到教师提早准备的彝族素材。并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民族知识。
3、通过音乐使学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旋律,并进行详细的段落分析,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的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开始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 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4、通过乐器使学生了解这首旋律活泼跳荡的《阿细跳月》,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教师准备一样实物乐器,其余的乐器可用课件代替,准备的乐器可以让学生轻轻地用手尝试,使学生体验拿到实物的乐趣。
5、通过服饰使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并延续“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学生在教室找到关于彝族的服饰及装物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舞蹈使学生掌握5拍节奏型,先可以用简单的手来表示,123拍不动,45拍拍手;然后加上脚,123用脚来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较强难度。
7、结束,同学们安静的等待和倾听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节之夜”,教师用“哈利·波特”的魔杖变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听着《阿细跳月》的旋律,穿着彝族服饰,跳着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请一位同学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来,融入到我们团结的大家庭里。
8、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㈡ 火把节之夜的简介
《火把抄节之夜》为一首琵琶,中阮独奏曲目。
乐曲描述了彝族人民庆祝火把节的情景。
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天晚上,人们纷纷点起火把尽情歌舞,青年男女们也借此互诉衷肠。此曲描绘了这一动人的民族风情。
乐曲共分为三段:第一段引子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主题轻柔地奏出,极富歌唱性,舒展柔美。
第二段欢快明朗,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轻快诙谐到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中间部分,旋律时而温柔轻捷,时而优美明朗,犹如青年们的绵绵情语;第三部分用夹扫演奏,强烈有力,描绘了人们狂欢的场面。
乐曲的第三段是主题的再现,音乐优美宁静,富有韵味。
㈢ 人教版音乐书
第一单元:东海渔歌
唱歌:《赶海的小姑娘》和《小螺号》,欣赏《大海啊故乡》和《丰收欢乐而归》
第二单元:我们的田野
唱歌:《我们的田野》和《田野在召唤》,活动:田园随想
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
唱歌:《那达慕之歌》和《欢乐的泼水节》欣赏:《塔吉克的节日》和《火把节之夜》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第四单元:山乡牧童
唱歌:《牧童》欣赏:《山童》和《牧童短笛》
第五单元:故乡的桥
唱歌:《在阿维翁大桥上》欣赏:《北京的桥》和《桥》
第六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唱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和《老鼠和大象》欣赏:《洋娃娃之梦》和《鹅妈妈组曲》
第七单元:民族的舞步
欣赏:《阿细跳跃》活动:秧歌舞
第八单元:八音盒
唱歌:《铃儿响叮当》欣赏:《打字机》和《维也纳的八音钟》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㈣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案例
作者单位:北京海淀实验小学 冯琳
年级:二年级1班
课题:《阿细跳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民族是我们所熟悉的,从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2、从视觉上使学生了解彝族这一民族的风格特征。
3、从听觉上使学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乐型,掌握五拍节奏的特点及我国特色民族乐器的认识。
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所带来的旋律,介绍乐曲是由哪些民族乐器所演奏的。
教学难点:5/8节拍的掌握及民族乐器的分辨。
学生分析:
创造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大于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发扬我国传统民间
乐器的知识与文化,是小学音乐课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让学生查阅和搜集有关我国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征,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点,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演唱时,在每小节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两旁吸气。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民乐合奏曲。
教学准备:“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乐课件、演奏的乐器、彝族服饰
教学设计: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设计用有趣的魔杖给予学生神秘的暗示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请根据魔杖的提示寻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知识的线索,看看同学们谁的运气最好,在准备的民族知识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师提前藏在学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让学生赶快找到并揭开谜底,学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乐器、音乐、舞蹈、服饰、民族”等,找到教师提早准备的彝族素材。并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民族知识。
3、通过音乐使学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旋律,并进行详细的段落分析,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的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开始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 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4、通过乐器使学生了解这首旋律活泼跳荡的《阿细跳月》,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教师准备一样实物乐器,其余的乐器可用课件代替,准备的乐器可以让学生轻轻地用手尝试,使学生体验拿到实物的乐趣。
5、通过服饰使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并延续“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学生在教室找到关于彝族的服饰及装物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舞蹈使学生掌握5拍节奏型,先可以用简单的手来表示,123拍不动,45拍拍手;然后加上脚,123用脚来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较强难度。
7、结束,同学们安静的等待和倾听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节之夜”,教师用“哈利·波特”的魔杖变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听着《阿细跳月》的旋律,穿着彝族服饰,跳着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请一位同学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来,融入到我们团结的大家庭里。
8、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㈤ 琵琶的琵琶十大名曲
琵琶十大名曲:
一、《塞上曲》
《塞上曲》是一首传统琵琶大套文曲,乐曲通过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哀怨悲切之情。
二、《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垓下决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三、《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这首曲子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垓下之战,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立意不同。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
四、《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是华彦钧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
五、《昭君出塞》
琵琶独奏曲《昭君出塞》由华彦钧传谱。乐曲通过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无限感慨。
六、《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亦名《阳春古曲》,简称《阳春》,是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古曲。质朴而丰富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人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大自然充满无限感情的精神气质。
七、《草原小姐妹》
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热爱集体,不畏风
暴的高尚风格和勇敢的精神。
八、《海青拿天鹅》
据说《海青拿天鹅》是现今所知,流传年代最早的一首琵琶曲。
九、《彝族舞曲》
《彝族舞曲》是一首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极其抒情的乐曲,它是用音乐来描述在晚上,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地载歌载舞。
十、《火把节之夜》
《火把节之夜》用音乐的方式写出了在火把节夜晚,少数民族的人们围着篝火,激情地跳着欢快的舞蹈。乐曲时而悠扬,时而激烈。
(5)火把节之夜音乐教案扩展阅读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琵琶分为五个流派,分别为:
一、无锡派
二、平湖派
三、浦东派
四、崇明派
五、汪派
日常保养方法:
平时准备一块擦琴布,常保持琴身琴头品相的清洁,天热易出手汗者,练琴完毕,务必将琴弦擦干净,以免生锈。
在粘面板、头时,一般都用黄鱼胶等水胶,这类胶最怕受潮,一受潮就会发生脱胶现象,脱胶之后,音量就会减弱,音色更受损害。因此,不宜置放在潮湿之处,也不能受雨水的淋湿。
平时不弹琴时,专业方法是将琴放于桌面上,琴的板面朝上,蒙一块薄薄轻纱巾,以免落灰,相把后背处放一个小枕头,让琴斜躺于桌面,减轻琴头的压力。
㈥ :小学四年级音乐
第一单元:东海渔歌
唱歌:《赶海的小姑娘》和《小螺号》,欣赏《大海啊故乡》和《丰收欢乐而归》
第二单元:我们的田野
唱歌:《我们的田野》和《田野在召唤》,活动:田园随想
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
唱歌:《那达慕之歌》和《欢乐的泼水节》欣赏:《塔吉克的节日》和《火把节之夜》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第四单元:山乡牧童
唱歌:《牧童》欣赏:《山童》和《牧童短笛》
第五单元:故乡的桥
唱歌:《在阿维翁大桥上》欣赏:《北京的桥》和《桥》
第六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唱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和《老鼠和大象》欣赏:《洋娃娃之梦》和《鹅妈妈组曲》
第七单元:民族的舞步
欣赏:《阿细跳跃》活动:秧歌舞
第八单元:八音盒
唱歌:《铃儿响叮当》欣赏:《打字机》和《维也纳的八音钟》是这样吗
???
㈦ 急。求琵琶曲火把节之夜的音乐创作特点的论文
火把节之夜:琵琶独奏曲,1979年,吴俊生首次运用 (1=D首调)的四度定弦法创作了这首回乐曲。定弦答的改变使乐曲呈现出一种新的色彩。
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天晚上,人们纷纷点起火把尽情歌舞,青年男女们也借此互诉衷肠。此曲描绘了这一动人的民族风情。
乐曲共分为三段:第一段引子以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主题轻柔地奏出。极富歌唱性。琵琶运用绰、注、打、擞等左手技法润饰,舒展柔美。
第二段欢快明朗,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轻快诙谐到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中间部分,旋律时而温柔轻捷,时而优美明朗,犹如青年们的绵绵情语;第三部分用夹扫演奏,强烈有力,描绘了人们狂欢的场面。
乐曲的第三段是主题的再现,采用了大指挑奏分解和弦的技法,优美宁静,富有韵味。
全曲以小调式写成,四度定弦不仅扩大了音域,而且使乐曲的和弦演奏更为方便有效。作者在第二段中还模仿了彝族口弦的音响,使之更具地方色彩。
㈧ 四年级上册音乐歌曲
1、第来一单元
《赶海的小姑娘》
小蓓自蕾组合 - 中国儿歌曲库, Vol. 7: 童歌经典
《大海啊故乡》
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 - 天籁童声
《小螺号》
杨烁 - 小小少年;杨烁儿歌集
2、第二单元
《老鼠和大象》
儿童歌曲
3、第三单元
《我们的田野》
杨烁 - 杨烁儿歌集
《田野在召唤》
群星 - 美妙的天籁之音;
4、第四单元
《牧童》
广州春燕少儿合唱团 - 多彩的歌声(3)
《牧童短笛》
郎朗 - Dragon Songs
《牧羊姑娘》
纯音乐 - 民韵合集
《山童》
上海音乐家协会少女合唱团 - 山童
5、第五单元
《金蛇狂舞》
传奇乐坊 - 国乐大全 打击乐
《火把节之夜》
阮仕春 - 阮咸柳琴专辑
<那达慕之歌》
儿童歌曲
6、第六单元
《愉快的梦》
儿童歌曲
《侗家儿童多快乐》
儿童歌曲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太平洋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广东歌舞团
《马刀舞曲》
张国平 - 手风琴演奏精曲选
㈨ 四年级上册音乐书
第一单元:东海渔歌
唱歌:《赶海的小姑娘》和《小螺号》,欣赏《大海啊故乡》版和《丰收欢乐而归权》
第二单元:我们的田野
唱歌:《我们的田野》和《田野在召唤》,活动:田园随想
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
唱歌:《那达慕之歌》和《欢乐的泼水节》欣赏:《塔吉克的节日》和《火把节之夜》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第四单元:山乡牧童
唱歌:《牧童》欣赏:《山童》和《牧童短笛》
第五单元:故乡的桥
唱歌:《在阿维翁大桥上》欣赏:《北京的桥》和《桥》
第六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唱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和《老鼠和大象》欣赏:《洋娃娃之梦》和《鹅妈妈组曲》
第七单元:民族的舞步
欣赏:《阿细跳跃》活动:秧歌舞
第八单元:八音盒
唱歌:《铃儿响叮当》欣赏:《打字机》和《维也纳的八音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