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饥饿毛毛虫教案小班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的孩子们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小白兔是从哪里来的?”他们会反复地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一个过程,这是孩子们发展的需要。
《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们知道,孩子的发展需要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会随时表现出来,一般来说,孩子所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新的需要,如新的兴趣倾向、新行为的出现、反复提问和追究特定事物、同伴争议等,这正是机会,捕捉它们,并创造条件,提供刺激,诱发经验,在幼儿自身需要的基础上组织活动,满足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选用了绘本阅读《好饿的毛毛虫》。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孩子们在观察,倾听,讲述的过程中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技能目标: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毛毛虫的变化并能大胆地说出来。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变化。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捉一只毛毛虫到幼儿园,先让幼儿进行观察,了解毛毛虫的一些特征。
2、头饰:毛毛虫、蝴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教师戴毛毛虫的头饰,扮作毛毛虫很饿的样子,说:“我好饿呀,怎么办,谁能帮帮我?”
(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引入课题)
二、阅读绘本
1、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页阅读绘本。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时候啊?哦,那你告诉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毛毛虫在吃什么东西?它喜欢吃的和你喜欢吃的一样吗?等等。)
2、游戏“变变变”
幼儿和教师一起做毛毛虫在地上爬行着去“找东西吃”,吃饱之后开始“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裹起来不动,然后慢慢地破茧而出变成蝴蝶飞起来。
(让幼儿动起来,使幼儿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并且利用游戏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结束活动
孩子们,毛毛虫吃了好多东西,才慢慢地变成了蝴蝶,那我们教室里的那只毛毛虫也要吃东西呀,我们该怎么办呢?
(回应幼儿的答案,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将毛毛虫放回到大自然中,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引入环节,我以情境引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所以,幼儿在回答的过程中都很积极,引入环节的效果较好。
在阅读环节中,我的引导性提问中对小班孩子的发展情况估计不够,所以孩子们在观察、阅读及发言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
在感受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做成毛毛虫在地上爬行着去吃东西,然后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裹起来不动。然后慢慢地破茧而出变成蝴蝶飞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和教师一起来感受变化的过程,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都突破和掌握。孩子们也在一起活动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效果较好。
听课教师对感受的过程的评价较高,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掌握知识。
本次活动中,我有一个困惑:在结尾的时候,要如何与开始的情境相响应?同时,在这个环节中该从哪个方面去引导幼儿的情感体验与发展?我的设计是引导幼儿爱护动物。而这方面的情感并不是很适合这个活动。听课的老师也都进行了探讨,但仍没有得出一个满意的结果。
❷ 幼儿园小班美术毛毛虫教案
下载应用吧,一切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