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泰山石刻的艺术价值
秦泰山刻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元赫经赞道:“拳如钗股直如筋,曲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岱史》称:“秦虽无道,其所立有绝人者,其文字、 书法世莫能及。”鲁迅认为秦泰山刻石“质而能壮, 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此刻为一级文物藏品。
《泰山刻石》以29字拓本,10字拓本较为常见,传世拓本当以明人无锡安国所藏宋拓本为最早,计存165字,此藏本于昭和十五年(1940)七月一日,由中村不折氏(1866-1943)购自晚翠轩。另一本存53字,亦流至日本,上海艺苑真赏社,日本《书苑》,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等均有影印,秦刻石中,仅此与《琅琊台刻石》为真,余皆后人摹刻。
中国古代石刻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中的一枝奇葩,如果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来形容,也毫不过分,而泰山的石刻又是其突出的代表。古代帝王祭祀泰山屡见于文献记载。当年秦始皇及秦二世的刻石至今所存仅有真假难辨的十个字了。汉朝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不仅历代帝王将相屡屡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文人骚客纷至沓来,而且泰山更成了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圣山、神山,成了人们膜拜的对象,于是在泰山及其周围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碑刻、题名。
为系统整理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中华书局于2007年出版了由山东泰安袁明英主编的、由季羡林、任继愈、欧阳中石先生为编委主任的《泰山石刻》(十卷本)一书。该书共辑录泰山及其周围自远古至现代的各类石刻、石碑六千余种,其中二百余种不见于历代相关著作的著录,具有搜罗宏富、标识准确,照片、拓片及录文俱全等特点,对研究泰山乃至中国古代历史、文学、书法、旅游、宗教、美学、哲学以及民俗学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2. 泰山有名的石刻
泰山著名石刻
1、封禅祭祀碑
封禅祭祀石刻是泰山石刻中一道独特风景线。
保存至今的有:秦《泰山刻石》,汉无字碑,唐《双束碑》、《垂拱残碑》、《纪泰山铭》,宋《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青帝广生帝君赞碑》、《宋封祀坛颂碑》、《祥符碑》,明《去帝号碑》、《祝文碑》,清《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等。
《孙夫人碑》立于西晋公元272年,它与“历城郛休碑”、“河南太公望碑”同为晋代三大丰碑。衡方碑全称《汉卫尉卿衡府君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九月立,为著名汉碑之一。圆通经刻宋元符二年(1099年)立,今镶嵌于灵岩寺御书阁前壁。清禁止舍身碑
4、颂岱诗文
泰山各风景名胜点都有歌颂泰山和风景名胜的题刻,以诗为最多,其次为颂文题句比较著名的诗有唐杜甫《望岳》;北宋苏轼的《黄茅岗》,苏辙的《题灵岩寺》;另清乾隆皇帝有多处颂岱诗刻;近现代有任克溥的《岱宗颂》,郭沫若的《登岱六颂》。颂文有清泰安知府朱孝纯撰书的《泰山赞碑》,有1930年袁家普题《高瞻远瞩》等,都是名人佳作,堪与山川竞美。泰山还有众多颂岱题句。
如孔子登临处的“登高必自”,
万仙楼北有清济南名士刘廷桂1565年隶书“洞天福地”、及正书字迷“虫二”。
杨降霖1881年题“步玉清”。
经石峪有陈纪勋1857年题“梵呗清音”。
中天门有清光绪年间吴大徽题大篆“虎”。
5、题景及楹联
题景石刻中有王母池“王母泉”、“虬仙洞”、冯玉祥“朝阳泉”、五贤祠“卧像石”,普照寺“云门”“石堂”等。红门北有“小泰山”,云步桥“秦松”。
岱顶有“鲁班洞”“瞻鲁台”等。
岱西有“黑龙潭”等。
泰山楹联主要分布在景区内的石坊、石亭上,现在的十几处石坊、石亭,存有楹联的仅四、五处。如岱庙坊、玉皇阁坊、天阶坊、红门宫坊等。亭联有普照寺的筛月亭、五贤祠洗心亭等。
3. 浙江美术B级艺术特长考试复习资料
美术基础知识自测题(艺术特长B级考试书法国画西画)
1、 美术可以分为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等。
2、绘画是美术的主要门类,从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来分,可以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素描等。从题材内容来分,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静物画等;从社会功能和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宣传画、年画、连环画、漫画等。
3、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主要画种,它用快干油调和颜料画成,一般多画在布、木板或厚纸上。其特点是利用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充分地表现对象,达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4、版画是一种以“版”作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版画通常有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纸版画之分。木版画又称为木刻,是版画中最主要的样式,也是初学版画最基本的形式。
5、用水调和水溶性颜料进行创作的绘画都叫水彩画。水彩画主要是以静物、风景为描绘对象。由于充分利用水的作用,水彩画呈现出一种透明、轻快、湿润的独特韵味。十分适宜表现感觉淡雅的静物与雨雾朦胧的自解景象。
6、雕刻是美术的主要种类之一,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圆雕是指独立存在于空间之中,不依附于任何背景,完全立体的雕塑,人们可以从四周进行全方位的欣赏,浮雕是指附在背景上的半立体雕塑。
7、艺术设计是指某种计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美术视觉语言传达出去的过程。分为平面设计、立面设计、空间设计。根据设计的目的,又可分为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和环境设计。
8、环境设计一般指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协调“人—建筑—环境”的关系,创造和谐统一、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都属于环境设计。
9、 书法按时间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字体。
10、 永字八法是指侧(点)、勒(横)、努(竖)、趯(钩)、策(提)、掠(撇)、啄(短撇)、磔(捺)。
11、 书法以其线条的形质,组合及其运行方式直观却又抽象地表现出形式构成的要素—平衡、匀称、参差、连贯、对比、动静、和谐等。
12、 颜真卿观“屋漏痕”而悟笔法,怀素观“夏云多奇变”而悟草书。
13、书法结构的基本法则是动态中求平衡,
14、篆刻是指以印章为载体,以表现书法、构图和刀法美感为要素的一种艺术样式。中国印章包括古玺印和文人篆刻两部分。
15、 摄影是一门年轻的视觉艺术,从内容上来说有风景、人物、静物等,从形式上来说有新闻摄影、艺术摄影,从用途上来说有商业摄影和非商业摄影。
16、 曝光是胶片为产生一幅画面所需的光线量。用光圈和快门速度来控制曝光量,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越快,反之亦然。
17. 摄影作品中的形象的构成必须借助光与影的变化。光和影是摄影艺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
18、 徒手画就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
19、线条是徒手画中最基本的元素。采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是徒手画描述对象时有效的方法之一。
20、透视是一种表现空间深度的简明方法。(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可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21、 色彩知识:绘画中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绿、紫、橙。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相、纯度、明度。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
22、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字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和隶书体四种。
23、图片是板报中常用字的编排元素,图文穿插是最常用字的编排方式。
24、 校园板报设计的一般过程:一、根据主题收集有关的文字、图片;二根据内容设计一种版面样式。三、选择字体、字号、色彩等,进行整体编排。
25、卡通是英文cartoon的音译,它原指具有讽刺、嬉笑、幽默的绘画形式工,常用夸张、变形、拟人的手法来描绘事物。卡通连环画和动画片是卡通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
26、 一幅完整的风景画,一般可以分为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通常来说,远景有天空、远山;中景是画面的重点刻画对象,通常取的景有树林、房屋、交通工具等,近景则是表现空间感的重要部分,通常有树枝、屋檐等。
27、 一幅完整的风景画从铅笔打稿开始,依次从远景、中景、近景进行作画,作画时可以使用各种技法。
28、仰韶文化彩陶
29、青铜器是由铜、锡和少量铅等合金铸造而成。商代至汉代,是青铜器被大量铸造和使用的时期,历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青铜时代”。
30、 汉代的《击鼓说唱俑》。
31、 秦代的秦始皇兵马俑。
32、瓷器在青瓷、白瓷、青花瓷和彩瓷之分。
33、商代有原始瓷生产,宋代在青瓷、白瓷为代表的瓷器作品,明清两朝有青花瓷和彩瓷为代表的瓷器作品,其中乾隆朝的各色釉大瓶被称为瓷王、瓷母。
34、宋代五大名窑是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35、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彩陶,种类有俑和生活器具等,因为主要有黄、绿、赭三色,所以称为唐三彩。唐三彩以其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感人的形象成为唐代雕塑艺术及工艺美术中重要的一个类别。
36、
37、 唐代雕塑主要包括石窟寺雕刻、陵墓雕刻、陶俑和泥塑,表现出中国古代雕塑从未有过的雄强之势和磅礴大气,如《昭陵六骏》。
38、 中国四大石窟是: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前三个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39、 中国园林以建筑为主景,建筑类型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厅、堂、楼、阁、榭、亭、廊、桥等。园林建筑与一般建筑的主要区别是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
40、中国建筑的代表作有北京故宫、布达拉宫、苏州拙政园。
41、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
42.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的红山上,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当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唐代文成公主而修建的。
43. 外国建筑的代表作有朗香教堂、悉尼歌剧院、巴黎罗浮宫,印度泰姬陵、意大利的罗马万神庙。
44、 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45、 中国民居:
46、 民间剪纸:
47、 朗香教堂是20世纪现代建筑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设计师柯布西耶的代表作。
48、 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外观不凡,似群帆泊港,又如白鹤惊飞,极富诗意。
49、 截至2004年7月,我国共有30处世界遗产。文化遗产:长城、北京故宫、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明清皇家陵寝、龙门古窟、大足古刻、都江堰—青城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山西云冈古窟、高名丽古迹。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文化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东山大佛、武夷山。
50、 东晋顾恺之代表作《洛神赋图》是根据三国曹植的名篇《洛神赋》所绘制的一卷故事画。
51、 南朝梁张僧繇,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
52、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名作《辋川图》。
53、 韩干(干),唐代画家,擅画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画马。代表作有《牧马图》和《照夜白图》。
54、 吴道子是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中国山水画之祖师,被誉为吴带当风。作品有《天王送子图》、《孔子行教像》。
55、唐代阎立本画的《步辇图》描绘了唐代吐蕃(今西藏)使者禄东赞为迎接文成公主入藏而谒见唐太宗,双方态度真诚热情,共同表达了各民族友好团结的愿望。
56、唐代周昉画的《簪花仕女图》描绘了装饰华丽奢艳的贵妇人在庭园中闲步赏花的情景。人物着团花长裙,身披轻纱,满头大髻并饰以牡丹花等动作偷窃悠缓,表情安详平和,充分表现了贵妇人的身份和生活特点。简劲的线描、艳现的设色,显示出工笔重彩技法的高度水平。
57、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宋代画家。他除了后世文人画家所擅长的山水花鸟题材之外,更擅长人物、鞍马。代表作《五马图》
58、唐代张萱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唐代宫廷贵妇人春日出游的情景。
59、五代时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为《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韩熙载与其宾客和舞伎们听琴、观舞、休息、赏乐、调笑等情节。全画运笔精熟,色彩绚丽、显示出画家浓厚的功力和高超的画技。
60、 北宋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口图》描绘了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作品。
61、北宋画家范宽画的《溪山行旅图》画面章法突兀,从正面取势的堂堂大山,像一道从天而降的自然屏障,矗立在观者面前,山涧飞瀑,直落千仞。山下一片空濛,映衬出近处树木茂密的山冈。楼阁梵宇,半隐半现。山脚下一队行旅牵马而来,马蹄声声,和着溪水潺潺,谱写了自然界一曲动人的乐章。山石皴法雄劲老硬,气象浑厚刚古。
62、北宋王希孟画的《千里江山图》是北宋青绿山水中的重要作品,画卷再现了层峦叠嶂、烟波浩淼的壮观景象,其间又穿插了众多的人物活动,十分富有生活气息。在设色上以赭色为衬托,使青绿色像宝石一样光彩鲜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63、中国古代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强调抒情言志。雪界翁画的《鹰桧图》是元代花鸟画的代表作。画中的黄鹰立于古桧树之上,昂首远眺,目光咄咄逼人,树下有顽皮小树相映成趣。鹰的形态极其传神,用笔工整,与用兼工带写笔法所画的桧树和山石形成鲜明对比。这张画较显著地体现出宋元时期花鸟画的特征,注重写实,倾向于装饰趣味,将工细与粗放结合起来。
64、文人画的特点: 从表层看:以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为创作主体;以诗书画印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为形式;其发展前期主要以山水为创作对象,后期加入并凸显了“四君子”。
从深层看:不求形似,只求神韵,有的甚至与实物相去甚远正因此含有象征意义;是文人借以抒情、言志的手段;所抒情多为胸中郁结之愤慨,所言志多为表现自己的高尚气节。文人画正式产生于北宋,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清。如米芾父子、元四家、元王冕、明徐渭、清郑燮等。
65、王冕,元代画家。他能诗善画,尤工于墨梅,代表作《墨梅图》。
66、元四家是指元代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其中黄公望的代表作是《富春山居图》
67、浙派画家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戴进,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
68、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
69、董其昌,明后期画家。代表作有《高逸图》《关山雪霁图》昼锦堂图
70、扬州八怪指清代的罗聘、李方膺、李 、金农、黄慎、郑燮(郑板桥)、高翔、汪士慎,其中郑板桥的代表作是《竹石图》。
71、齐白石,现代画家,曾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并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代表作《祖国万岁》《葫芦》《虾》《蛙声十里出山泉》《一粒朱丹》。
72、近现代著名的中国画家除齐白石外,还有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
73、罗浮宫被称为法国的“故宫”,罗浮宫三宝是指油画《蒙娜丽莎》、雕塑《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
74.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的代表作油画《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取材于罗马时代的悲剧故事。画面中的荷拉斯三兄弟在接受宝剑时庄严宣誓:“不胜利归来,便战死沙场!”与此相对照,画幅右边是黯然坐着的处于悲痛之中的荷拉斯兄弟的姊妹,因为她们的丈夫正是自己国家的主权人,自己亲人征战的对象,无论谁胜谁负,悲剧不可避免。达维特构图组织,非常戏剧化地表现了这一场景,把英雄主义的精神充分展现了出来。
75.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油画《自由领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7月法国人民反对波旁王朝复辟封建专制评议的“七月革命”,画面上所展示的是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中间是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自由女神”拿着枪,举三色旗,勇往直前,她是画面的中心,也是这幅三角形构图的制高点。整个画面气势磅礴,色彩炽烈,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6.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油画《格尔尼卡》取材于1937年4月26日德军空袭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法西斯暴行。画面中,在灯泡的强烈光照下,马的头部因痛苦而扭曲。毕加索说:“这匹马象征的就是人民。”画中的公牛是“残暴与邪恶”的象征,代表了法西斯。画中的母亲仰天长嚎,怀中的小孩已经死去。这幅画表现了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控诉。
77、20世纪初期,除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外,活跃在法国巴黎的画坛上的还有法国画家马蒂斯(代表作《罗马尼亚风格的罩衫》),意大利画家莫迪里亚尼(代表作《杰妮*海普顿》)
78、 西班牙画家达利是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记忆的永恒》《哥伦布之梦》《加拉肖像》等,拍摄的影片在《一只安大路西亚狗》《金色的童年》。
79、 马格里特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
80、 埃舍尔是荷兰画家。
81、 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代表作是《夜巡》
82、法国画家雕塑家罗丹的代表作有《加莱义民》和《思想者》
83、 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代表作是《神奈川冲浪图》
84、 俄国画家列宾的代表作是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
85、 文艺复兴三杰是指: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画家和雕塑家、建筑师、诗人米开朗基罗、画家拉斐尔。
86、 达*芬奇的代表作是油画《蒙娜丽莎》和湿壁画《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摩西》(雕塑)、《大卫》(雕塑)《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又叫《创世纪》、湿壁画);拉斐尔的代表作有《雅典学院》(湿壁画)、《西斯廷圣母像》(湿壁画)。
87.《蒙娜丽莎》是一幅真实人物的肖像画,它所体现的正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即对人和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视。
88.《最后的晚餐》中,达*芬奇以人文主义思想赋予这一基督教传统题材以全新的表现,以世俗的情感刻画了12个门徒在突然听到耶酥宣布有叛徒出卖他以后各自不同的心理反应。
89、《摩西》雕像体现出一种威严,米开朗基罗通过对人物克制怒火的异常复杂的心理状态的把握,使这一悲剧英雄的典型形象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90、《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方面的最大杰作。题材虽依旧来自于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世界的传说,但作者则是借助这一宗教题材突出表现人的创造力。
91、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像>>
92、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
93、 现代主义。
94、 沃特*迪斯尼是美国卡通画家,他于20世纪20年代末创造了米老鼠形象。他也是上第一部有声卡通片和第一部色彩卡通片的创始人。被誉为商业动画影片之父。
95、 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被誉为日本的“漫画之神”,代表作有《铁臂阿童木》。
96、 小篆,以秦刻石为代表。今所存者仅《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两种,传为李斯所书。
97、 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
98、 钟 繇,工篆隶、行草,尤以楷书擅名。有《荐李直表》、《贺捷表》、《宣示表等。
99、 陆 机擅长章草,有真迹《平复帖》
100、 晋代索靖的代表作是草书《出师颂》。
101、 晋代王珣的代表作是行为《伯远帖》。
102、 东晋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有"书圣"之称。作品有《姨母》、《二谢》、《丧乱》、《孔侍中》、《初月》、《快雪时晴》、《兰亭序》、《上虞》、《十七帖》、《乐毅论》等。
103、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禊贴》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作品共324字,行文前松后紧,尚有几处涂改的墨迹,极为自然随意,但书法骨格清秀,点画遒美,行气流畅。
104、 王献之,人称"王大令",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与父并称"二王"。存世的墨迹有《鸭头丸帖》;小楷有《洛神赋》刻本。另有《中秋帖》、《地黄汤帖》、《廿九日帖》等。
105、北魏碑刻书风大体上可分雄强、秀丽两大类。前者以《张猛龙碑》为代表,后者以《敬使君碑》为代表。
106、 北朝墓志有《元简墓志》、《刁遵墓志》、《张黑女墓志》、《刘玉墓志》等。
107、 智永, 陈、隋间的书法家。所书《真草千字文》有墨迹本和刻本。
108、 唐代诸遂良,作品有《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传世的墨迹有《倪宽赞》、《大字阴符经》、《小字阴符经》与《草书阴符经》。
109、 唐代欧阳询的代表碑刻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黄甫君碑》、《房彦谦碑》等,他留下的书法墨迹有《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
110、唐代虞世南,作品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汝南公主墓志》、《摹兰亭序》等。
111、 唐代孙过庭,工真、行、草书,尤以草书擅名。代表作有自撰书法理论名篇《书谱》墨迹另有《草书千字文》墨迹。
112、唐代钟绍京,传世笔迹有《升仙太子碑阴》,另有《灵飞经》,小楷刻帖。
113、唐代颜真卿,人称“颜鲁公”,书体称为“颜体”,著名的墨迹,楷书有《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碑刻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精密,秀美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勤礼碑》,雄迈清整。另外,还有《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元结碑》等。书法刻帖有《争座位帖》《奉使帖》等。
114、唐代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写于758年,是祭奠在安史之乱中殉难的侄子季明的手稿。作品情真意切,一气呵成,书法与文章浑然一体,直率而无做作,是其书法艺术的写照。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115、唐代怀素的作品有草书《自叙帖》《苦笋帖》。
116、唐代柳公权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
117、唐代张旭,工书,号“草圣”, 传世狂草品有《肚痛帖》、《古诗四帖》。
118、 唐代陆柬之,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
119、 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并序》墨迹。
120、唐代杨凝式,代表作有《韭花帖》。
121、 "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122、 宋苏轼,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其中《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123、 黄庭坚,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
124、 米芾行书以《蜀素帖》、《苕溪诗卷》流传最广,还有《参政帖》。
125、 蔡襄传世书迹很多,楷书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行书有《澄心堂帖》、《自书诗卷》等。
126、 宋徽宗赵佶,代表作为《楷书千字文》。同时他也擅长行草,有《草书千字文》、行书《蔡行敕》流传至今。
127、元代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传世的楷书名作有《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仇锷碑》等;小楷有《汲黯传》等;行书作品不少,如《洛神赋卷》、《赤壁二赋帖》、《定武兰亭十三跋》等。温和、典雅是他书法的主要特色。
128. 元代鲜于枢的代表作有《王安石杂诗卷》、《进学解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苏轼海棠诗卷》等。
129. 明代祝允明作品有楷书《出师表》、草书《自书诗卷》、《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赤壁赋》、《杜甫诗轴》等。
130、明代文徵明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
131. 明代唐寅(1470——1523),字伯虎,代表作有《落花诗卷》。
132. 明代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或作天池山人,晚号青藤居士,或署名水田月,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代表作有《青天歌卷》、《咏墨磁轴》、《题画诗》等。
133. 明后期董其昌代表作有早期小楷《月赋》,晚期的《三世诰命》;行书有《李白月下独酌诗卷》、《前后赤壁赋册》等。
134. 清代黄道周代表作有楷书《张溥墓志铭》、草书《洗心诗轴》等。
135、 清代赵之谦的篆刻代表作是《赐兰堂》。
136. 吴昌硕的篆刻代表作有《我爱宁静》。他的篆刻作品特点是诗熔于印、画熔于印、书熔于印。
137. 楷书四大家指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代赵孟頫。
138、《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之一。这座1820年发现于米洛斯岛、象征着爱和美的女神阿芙罗狄蒂雕像高约204厘米,其姿态的优美为历代艺术家所赞叹。
139、中国画简称国画,一般是指用毛笔在宣纸或绢帛上,用墨和中国画颜料所画的水墨画、淡彩画、重彩画。中国画,在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来进行创作。
140、 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以毛笔、墨、宣纸、绢帛为主要工具,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来进行创作,散点透视,造型构图,赋物以神,常与诗文相辅相成,与印章珠联璧合。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风格特点
141、 中国画从表现的形式上大体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从题材上通常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142、 山水画的分类虽亦有依题材差异者,但传统习惯多按画法风格的不同: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于装饰意味者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以水墨描绘者称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以水墨为主的略施淡赭淡青适于表现朝晖夕阳者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并施青绿等敷盖色者称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图绘者称没骨山水。
143、中国画的透视特点:中国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
144、 中国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笔墨。
145、 中国画的用笔可分为中锋、侧锋、逆锋等。
146、 中国画的基本技能之一的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147、 中国画的墨色有“墨分五彩”之说,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色阶,称为五彩或五色。这是指墨色的浓淡层次。根据水分的多少,墨还有“干、湿、浓、淡”之分。
148、中国画用墨的方法有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泼墨法、蘸墨法等几种。
149、中国画的意境是指画家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联想产生共鸣,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150. 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通过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
4. 泰山石刻的文学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泰山石刻,根据其用途、目的、手段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门类。
碑碣石刻。即在石碑石碣上刻有文字、花纹,如秦始皇及秦二世所立的《泰山刻石》等。
画像石刻。就是在墓室和石祠堂的四壁石块上,用阴线刻、浅浮雕等雕刻技法,镌刻出人物、车马、屋宇等生活画面及神仙灵异、奇禽怪兽等,如建于一世纪时期的长清县孝堂山上传说为汉代孝子郭巨的墓祠。
佛教造像石刻。大都刻于石龛、石窟之中,有佛、菩萨、金刚、力士等,也有佛教故事或供养人的造像。如泰山周围所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及其题记等。
摩崖石刻。就是在山崖上刻出图画或文字。这类的石刻在泰山及其周围留存遗迹非常多,著名的有刻于南北朝时期的经石峪《金刚经》,经文刻在约三千平方米的大石坪上,隶书,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字大达半米,笔力刚健有力,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此外还有在岱顶大观峰崖壁上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由唐玄宗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摩崖石刻等。
典籍石刻。如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部溪流中大石坪上刻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金刚经》等。
墓志墓塔铭石刻。主要镌刻死者生平、德行和所任官职等内容,泰山周围留存有大量汉代以后官员和名僧的墓碑和塔铭,如《房彦谦碑》,此碑记载了房玄龄之父徐州都督房彦谦的生平和德行,由虞世南撰文,欧阳询楷书。
题咏石刻。泰山及其周围,历代皇帝和文人名士如苏轼、蔡京、康熙、乾隆等留下的题字题诗数量众多,仅乾隆皇帝就在泰山及其周围留下了几十首御制题诗。
建筑石刻。泰山石刻中石雕的人物、动物,浮雕的人物、车马、屋宇、禽兽等图像,石刻的文字等,既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有哲学、文学、史学、礼仪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同时,泰山石刻中的汉画像石,反映出汉代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又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2001年06月25日,泰山石刻作为北齐至唐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5. 风月无边的泰山石刻
“风月无边”刻石,这实际是个拆字游戏,是“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所得,隐喻“风月无边”之意,用来形容这里风景幽美,吸引游人驻足观赏猜度字谜奥妙。
在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有一摩崖石刻“虫二”。这“虫二”题有上、下款,上款为题字时间“已亥夏六月”,“已亥”指的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下款为题字者,“历下刘廷桂立”。刘廷桂,外号“刘十二”,因12岁考中秀才而得此号。学者王克煜说,“虫二”石刻有两块,一块是泰山摩崖石刻,一块是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刻。民间传说,当年刘廷桂邀杭州友人登泰山至此,看到眼前景色蔚然深秀,一切景物都在云盘雾绕之中,灵机一动,当即挥毫写下了“虫二”二字。朋友问何意?他说,这里虽无无边风月之亭,但的确风月无边啊。原来,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杭州西湖曾为“无边风月”亭题写匾额,如果刘廷桂在这里再次重复这四个字就是犯上,刘廷桂因“避讳”,灵机一动,题下“虫二”。值得一提的是,刘廷桂的这一“避讳”字,竟被人反“拿”到杭州西湖1953年重建的一层二檐、金黄琉璃瓦顶的无边风月湖心亭一石碑上,并演义为当年乾隆下江南时的“御笔”。
关于此石刻,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当年斗母宫的尼姑不守佛规,闹出不少绯闻。一次,刘廷桂登泰山,过斗母宫时向尼姑讨水喝,尼姑不给。刘一怒之下写下了“虫二”二字,骂尼姑只会搞风花雪月之事。还有的说刘还送了尼姑一块匾,上面写着“因受”二字。将“恩”“爱”两字去掉心就是“因受”,表示“恩爱无心”之义,也是在骂尼姑的水性杨花,无德无良。
进入现代,随着泰山的名声越来越大,来此朝圣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曾猜测过它的意思,都未能如愿,直至郭沫若考证出石刻的真正意义。王克煜教授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位日本学者来中国登泰山,沿途的风景令他们流连忘返,赞叹不已。穿红门,过万仙楼,北行一段,自然风光绝佳,盘路西侧的石壁上镌刻有“虫二”两字,引起日本学者的很大兴趣,他们向陪同的中国学者询问,这两个古怪的字意思是什么?还真把在场的人都难住了。游山归来,日本学者仍追问“虫二”的读法和意思。于是,我国学者们便翻书查卷,多方请教专家教授,可就是得不到满意结果。1961年郭沫若先生登泰山,专门请他看了这块碑刻。郭沫若看了这两个字,沉思片刻,用手在“虫二”两个字外边各加两笔,“虫二”变成了“风月”。郭沫若笑道:“这两个字应读作‘风月无边’ ,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罢了。”
但是,这远远没有解决“虫二”的出处问题。后来,读清朝野史、清人笔记,从褚人获的《坚瓠集》里,看到其引《葵轩琐记》云:唐伯虎题妓湘英家扁云:“风月无边”。见者皆赞美。祝枝山见之曰:“此嘲汝辈为虫二也。”湘英问其义,枝山曰:“风月无边,非虫二乎?”湘英终以为美,不之易。但褚人获也不敢肯定是否典出唐伯虎,其下注云“《支颐集》作钱鹤滩。”日本人梦亭东聚半笔记半诗话的《鉏雨亭随笔》中,有相同的记载。
张岱的《快园道古》卷十二《小慧部·灯谜·拆字》中有云:“虫二”两字,徐文长赠一妓为斋名,取义“无边风月”。另,清人平步青《霞外捃屑》有云:越人好传谰语。如云徐天池游西湖,题某扁曰“虫二”,诘之,曰“风月无边也”。这两则中的徐文长、徐天池,说的都是徐渭。唐伯虎生于1470年,死于1523年;徐渭生于1521年,死于1593年。这说明,唐伯虎的“虫二”较徐渭早。
更早的据说跟李白有关。湖南岳阳楼三楼,有东西两联,东联是短短的一幅八字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书”。湖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的《巴陵胜状》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岳阳楼三楼的木壁上,本来曾有三个隐约可见的字迹——“一”“虫”“二”。人们一直不解其义。后来李白游岳阳楼,看出这是一副字谜对联,即“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并当即写下了这副对联。此事仍是传说,穿凿附会的痕迹明显。不过,李白到过岳阳楼倒是确有其事,有李白自己的诗为证。李白有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云: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更为有趣的是,这“虫二”二字远在2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泰山,直到1993年才被人发现。不过题写这二字的,不是哪一位书法家,而是大自然。1993年,有一位叫陈兴旺的奇石爱好者在泰山脚下捡到一块长18厘米、重1420克的奇石,奇石上的花纹清楚地显现出了“虫二”二字。它比刘廷桂写的更为自然飘逸,“虫”字清晰明了,藏巧于拙,白似玉、势如风,并且起笔“撇”与尾笔“点”通过一条白线绕石一周后又相连结,直渗入石休之中;“二”字淡如丝、弯似月,由许多不规则的白点组成,如在云中雾里。奇石上的“书法”苍劲有力,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两字二色相间,相映成趣,实为大自然赐予人们的难得一见的“珍宝”。
6. 泰山摩崖石刻的泰山石刻类别
泰山石刻,根据其用途、目的、手段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门类。 泰山石刻中石雕的人专物、动物,浮雕的属人物、车马、屋宇、禽兽等图像,石刻的文字等,既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有哲学、文学、史学、礼仪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同时,泰山石刻中的汉画像石,反映出汉代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又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2001年06月25日,泰山石刻作为北齐至唐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7. 求有关泰山石刻、琅牙台刻、石鼓文的背景资料
秦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
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广狭不等, 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现仅存秦二世诏书10个残 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又称“泰山十字”。据清道光八年(1828年)《 泰安县志》载,宋政和四年(1114年)刻石在岱顶玉女池上,可认读的有146字,漫灭剥蚀了76字。明嘉 靖年间,北京许某将此石移置碧霞元君宫东庑,当时仅存二世诏书4行29字,即“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清乾隆五年(1740年)碧霞祠毁于火,刻石遂失。
嘉庆二十年(1815年),泰安旧尹蒋因培带领同邑柴兰皋在山顶玉女池中搜得残石2块,尚存10个字,遂将残碑嵌于岱顶东岳庙壁上。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东岳庙墙坍塌,泰安知县徐宗干“亟索残石于瓦砾中”,嘱道人刘传业将残石移到山下,嵌置在岱庙碑墙内,并写跋记其经过。光绪十六年(1890年),石被盗,县令毛大索十日,得石于城北门桥下,后重置于岱庙院内。宣统二年(1910年)知县俞庆澜为防刻石遭风雨剥蚀,在岱庙环咏亭造石屋一所,将秦泰山刻石及徐宗干的跋和自己写的序共3石嵌于石屋内,周围加铁栅栏保护。1928年迁于岱庙东御座内,修筑一座门式碑龛,将以上3石垒砌其中。建国后,于碑龛正面镶装玻璃保护。
秦泰山刻石历代多有摹刻拓本,现存清聂剑光摹刻的明拓本29字和徐宗干摹刻的旧拓本29字两块刻石,均陈列于岱庙碑廊。1987年泰安市博物馆复制秦刻石全文立于岱庙后寝宫。
秦泰山刻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元赫经赞道:“拳如钗股直如筋,曲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岱史》称:“秦虽无道,其所立有绝人者,其文字、 书法世莫能及。”鲁迅认为秦泰山刻石“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此刻为一级文物藏品。
《泰山刻石》以29字拓本,10字拓本较为常见,传世拓本当以明人无锡安国所藏宋拓本为最早,计存165字,此藏本于昭和十五年(1940)七月一日,由中村不折氏(1866-1943)购自晚翠轩。另一本存53字,亦流至日本,上海艺苑真赏社,日本《书苑》,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等均有影印,秦刻石中,仅此与《琅琊台刻石》为真,余皆后人摹刻。
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内容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言诗,亦称“猎碣”。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石鼓文的字体,上乘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乘《秦公簋》(春秋中期的青铜器,铭文盖十行,器五行,计121字。其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字行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法则,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古茂雄秀,冠绝古今。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
明代大收藏家安国的十种石鼓文拓本,自称十鼓斋。其中最佳者北宋拓三本,仿军兵三阵命名为《先锋》、《中权》、《后劲》秘藏之。这些均是世界上保存字数最多、最好的拓本,现皆流传到日本,藏于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2006年春三本同时来华参加上海博物馆的《中日书法珍品展》。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为明代拓本,也非常珍贵。
[汇品]
唐 窦 臮:籀之状也,若生动而神凭,通自然而无涯。远则虹绅结络,迩则琼树离披。(《述书赋》)
清 康有为:若石鼓文则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体稍方扁,统观虫籀,气体相近。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广艺舟双楫》)
清 康有为:钟鼎及籀字,皆在方长之间,形体或正或斜,各尽物形,奇古生动。章法亦复落落,若星辰丽天,皆有奇致。
8. 求教 泰山石刻 “果然” “如意”来由 急用急用哦
泰山石刻,根据其用途、目的、手段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门类。
一是碑碣石刻。即在石碑石碣上刻有文字、花纹,如秦始皇及秦二世所立的《泰山刻石》等。
二是画像石刻。就是在墓室和石祠堂的四壁石块上,用阴线刻、浅浮雕等雕刻技法,镌刻出人物、车马、屋宇等生活画面及神仙灵异、奇禽怪兽等,如建于一世纪时期的长清县孝堂山上传说为汉代孝子郭巨的墓祠。
三是佛教造像石刻。大都刻于石龛、石窟之中,有佛、菩萨、金刚、力士等,也有佛教故事或供养人的造像。如泰山周围所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及其题记等。
四是摩崖石刻。就是在山崖上刻出图画或文字。这类的石刻在泰山及其周围留存遗迹非常多,著名的有刻于南北朝时期的经石峪《金刚经》,经文刻在约三千平方米的大石坪上,隶书,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字大达半米,笔力刚健有力,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此外还有在岱顶大观峰崖壁上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由唐玄宗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摩崖石刻等。
五是典籍石刻。如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部溪流中大石坪上刻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金刚经》等。
六是墓志墓塔铭石刻。主要镌刻死者生平、德行和所任官职等内容,泰山周围留存有大量汉代以后官员和名僧的墓碑和塔铭,如《房彦谦碑》,此碑记载了房玄龄之父徐州都督房彦谦的生平和德行,由虞世南撰文,欧阳询楷书。
七是题咏石刻。泰山及其周围,历代皇帝和文人名士如苏轼、蔡京、康熙、乾隆等留下的题字题诗数量众多,仅乾隆皇帝就在泰山及其周围留下了几十首御制题诗。
八是建筑石刻。泰山石刻中石雕的人物、动物,浮雕的人物、车马、屋宇、禽兽等图像,石刻的文字等,既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有哲学、文学、史学、礼仪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
同时,泰山刻中的汉画像石,反映出汉代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又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