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有些教师的教学却使学生厌恶音乐,不喜欢上音乐课!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局?这一现象,使我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做了以下探究。
第一部分——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学生情况掌握不够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足,对音乐有“不太熟悉”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便是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越大,也就越没有兴趣。难怪那些被世人公认为美妙的音乐,在某些学生听来也是不屑一顾,“无动于衷”的。
二、教学模式单一
添鸭式的满堂灌,单一的“问答式”、“听说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一般显得很有秩序。学生在课堂中是“一潭死水”。
三、教学手段单一
有些教师以自己为主,以教代学。我曾经听过一个教师的音乐课,一首歌曲要唱十遍,几十遍,学生是听会了,可他还没有停的意思,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教唱,老师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对这节音乐课的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四、教师缺乏感性,忽略学生的感受
从感性这一概念仍然有感觉和感受之分,感觉是被动的、无情的接受,而感受则是主动的,有感情的投入。在学习音乐时,不论学生有没有兴趣,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会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音乐,使学生常常处于不情愿的被动阶段即感觉阶段。由此看出施教者从主观上忽略了受教育者主动、有感情投入的一面,使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状态,停留感觉阶段。
以上现状,我们能看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不协调,教师主观认识的偏颇以及实际操作中的盲目性,形成了学生与学习音乐之间的障碍,也就是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的根本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寻找那条“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的纽带——兴趣,巧妙地将学生与学习音乐拉近,连接在一起,排除障碍,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第二部分——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策略
一、对音乐兴趣的理解和意义
1、兴趣和音乐兴趣的含义。兴趣,它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肯定的情绪态度。音乐兴趣是指个体对音乐或对音乐的某方面内容具有积极和肯定性的积极反应,这种反应是与个体对音乐的情感相联系的。一般说,这种持久的兴趣,有助于推动人深入钻研和努力学习,以取得事业的成功,如缺乏这种品质,就容易风异思迁,难以长进。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
2、兴趣的意义。小学生的音乐兴趣都具有容易激发,但也不易持久,不易稳定的心理倾向。因此,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既可能是建立音乐兴趣的时期,也可能是转移音乐兴趣的时期。由于音乐兴趣是小学生音乐审美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师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激活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是十分重要的。
3、了解学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铺垫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技能基础、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如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观察、演唱等说法,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个别擅长等基本情况。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来制订自己的教学,为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作铺垫。小学生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的并富有情趣的事物。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前要充分准备好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具,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乐学。
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一)、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发自人内心深处的呐喊”,通过让学生感受音乐来了解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的不同的心情,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1、情景创设,让学生感悟音乐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探讨对“情感”这两个字的理解,学生你一句,他一句,热情高涨。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的音乐的兴趣,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的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采用情景教学,我尝试用“感知—理解—深化”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
第二阶段:理解—深入情景,在演唱领会感情时,抓住影歌相同之处,从图影导课,把歌曲与图影融为一体。
第三阶段:深化—再现情景、丰富想像,深化感情。
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教学,学生很快在听二胡独奏曲《赛马》中学生感受到一种快乐的感觉;听筝独奏《战台风》时学生说出了“紧张”;听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学生感到了凄凉和伤心。学生从没有想到音乐里面会有这么多的情感因素,上课时顿时变得活跃起来。音乐课能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是不需要去猜测的,只要教师能让学生把注意力投入到音乐之去,学生就会马上感觉到一种情感之流在不断的动力,学生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音乐的理解力。
我曾看到这样一个实例。一位教师上一堂欣赏课为主要目的的音乐课,他首先强调了欣赏课的重要性,接下来整堂课就是进行听乐曲的练习,没有让学生自己了解所乐曲所描述的感觉,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反应很被动。当听课者问及为什么这样上课?这位教师回答说:“大学里老师就是这样给我们上课的。”他还表达了一个非常好的愿望:“让学生多听欣赏曲目,为学习音乐打好基础。”显然,这位教师把专业音乐训练中的“欣赏课”依样搬到普通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来,显然是行不通的。
学生如果连最起码的“情感”二字都不清楚,谈何欣赏力,更如何树立起对音乐的喜爱呢?
2、理解歌词,感悟音乐
许多音乐教师,尤其是上些农村的音乐教师都比较喜欢把歌曲直接口授声传,差不多会唱了就行,也不会去让学生弄清歌词含义课就上完了。出现的问题是一部学生会,一部学生不会,长期以往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直线下降。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强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维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首先要挖掘歌曲的内含,不能含糊过关。
3、理解歌词的具体步骤
第一、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主要能让学生获得内在愉悦,以及教师或其他学生所给予的外在的积极肯定的强化。所以要依托感情共鸣,利用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情绪反映,引导学生对优秀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第二、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映。通过学生自己读词、品词,同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音乐作品的情感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反映。
如教学《我爱我的家乡》时,通过让学生读歌词,从歌词中了解我们美丽的中华民族,了解自己的家乡,树立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他们不由自主的想唱好这首歌曲。让学生理解《故乡恋情》的歌词了解“千佛之国”的泰国,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感受到远方游子对故乡的绵绵思绪,就像一幅淡雅而略带朦胧的山水画,引起学生和作者的共鸣。
通过自己的探索,我发现只要学生能自己参与感受,那这节音乐的教学效果就会特别好,所以在歌词理解这部分教学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
(二)、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语言性实践教学的探索
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采用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学生也能非常快的就学会歌曲。但这一教学方式造成的后果就是有的学生喜欢音乐课,有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有的学生能很快接受知识,有的学生就比较困难。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务必造成能力稍逊一筹的学生对音乐课的厌恶。
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尝试充分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采用讲授法时我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并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做各种各样的练习。运用谈话法时注重因材施教,提出的问题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更加的发挥了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发现法,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途径自主实践、自行学习知识,调动了每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杨柳青》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的江苏民歌,再让学生自己探讨自己搜集的资料,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感悟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受我们江苏的变化与发展,让学生领悟歌曲的魅力所在。
语言性实践教学时要注意:
第一、向学生提出研究或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启发诱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对学生提出质疑与答案进行验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研究方法。
第三、对结论修改、补充,总结。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围着教师单一的“学”,让学生和老师真正的做到了互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创造一种良好的研究问题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情绪旺盛,并培养他们既发挥个体独立研讨,又培养共创共生的团队意识,养成合作共享的人格品质,让学生在自主中翱翔于音乐的天空。
2、创作性实践教学的探索
在新课程里,创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一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也是能调动学生对学习兴趣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教学《春晓》时,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写、自己画、自己动、互相论等方法,使学生陶醉于自己的创作中,使学生们感觉到创造就在身边,在学习里、在生活里,并不“高深”,并不“难以触及”。
3、创作时具体步骤
第一、确立创作内容。创作的选择是创造性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好的创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可以激励学生创造的信心,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要注意内容的新颖性、价值性、兴趣性、实践性、挑战性、实际性、可创造性。
第二、确立创作形式。音乐的创作形式要根据内容和实际情况,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个人创作、小组合作和集体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独立的思考、收集等活动获得的知识技能。
第三、形成结果。
第四、表达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形成信息互动、情感互动、思想互动、方法互动,达到资源共享、欢乐共享的目的。
同时我们的创作教学要生活化,这样就会极大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如:为歌曲创编动作。如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像,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唱《小蜻蜓》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像,创编出了优美的舞蹈动作。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唱“飞到西来飞到东”时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或前后飞、或左右飞、或旋转飞;唱“不吃粮食不吃菜”时有的同学双手晃动,有的同学单手晃动,好像在告诉别人,小蜻蜓不吃粮食也不吃菜;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很认真。 为歌曲改编歌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唱《粉刷匠》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粉刷匠》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将歌名改为《我是一个值日生》:我是一个值日生,工作很负责。我要把那大教室,擦得很干净。擦了桌子又擦窗,抹布飞舞忙。哎呀我的两只手,酸呀酸死了。有的同学创作的却是《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飞行员》、《我是一个小警察》等等。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是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教学观念,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考察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尺度。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造性教学,鼓励学生在创造时更注重体验创造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真正做到“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为目的,使学生成为全面的、高素质的现代人。
(三)用律动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方法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动的相对比较少。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音乐律动能力较差。新的小学音乐教材的特点是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等。针对这些特点我尝试着在课中穿插律动音乐教学。
1、做中学。如:在教学《认识打击乐器》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敲一敲、听一听,让学生既成为探究者又成为表演创作者,让他们在做中学到知识,体现师生的互动。
2、乐中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现代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一切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以让学生喜爱音乐为最终目的。如:在教学《幸福拍手歌》时,我让学生进行拍手打节奏的同时,让学生还尝试用跺脚、拍凳等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例如歌曲《小奶牛》中的节奏教学,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让学生用生活中熟悉并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读节奏,在快乐的小动物叫声中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游戏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玩中学。一个健康小孩都喜欢玩,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去“玩”音乐。如:在《忆江南》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介入,我让学生好似身处江南,在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中让学生玩的开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得知识,让学生在玩中享受音乐。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如歌曲《咯咯哒》的教学,重点解决含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我先带领学生玩母鸡捉虫的游戏,接着母鸡吃饱了,我又和孩子们玩起了母鸡下蛋的游戏,问学生:“你们知道母鸡下了蛋很高兴,它是怎样叫的,请学生模仿老师,咯咯咯咯 哒,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含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主动的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树立的学生对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四)用丰富的演唱形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一节课如果全部用齐唱的方式教学,学生会感觉到很枯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能采用丰富而多彩的演唱形式来解决。通常可以采用合唱、齐唱、独唱、分男女唱等形式,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的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好的音乐效果。”由此可见,歌唱教学中要处理好情感与技术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教师有感情的范唱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学生对歌曲情感等表现要素的分析,增强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运用各种手段表现歌曲,有助于学生恰当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选择优秀的中外儿童、民歌,积累一批歌唱曲目。教学中教师尽量要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同时应注意发现和鼓励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
2、在歌唱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歌唱基本技能的训练
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要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的歌唱方法。
教学中,都是要经常关注学生的嗓音保护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地演唱的同时,对于变声期的学生要引导他们采用其他方式参与音乐活动。
(五)让多媒体的介入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最直接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它的直观性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1、示范。为学生提供音响对比材料,便于学生模仿和训练。教师要采用机动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
2、比较。为学生提供音响对比材料,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如:学生欣赏抽象音乐《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时,如果只采用挂图简单介绍乐器和情景联想式的欣赏,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而且效果也不会太好。但利用多媒体教学既有生动的图像,又有完美的声音,学生对所学内容也就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音画结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把音乐与画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音画同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体验音乐作品,引起联想,增强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解决的问题变得简单,使抽象的音乐知识生动化,让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生求知欲是有积极意义的,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通过我在音乐教学方面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从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们的音乐课增添了生机和乐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了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教学方法内容丰富、样式多样,我将继续探索和学习,使音乐课更加精彩。
㈡ 求音乐:泰国民歌故乡恋情歌曲
http://mp3..com/m?wd=%B9%CA%CF%E7%C1%B5%C7%E9%B8%E8%C7%FA&word=%B9%CA%CF%E7%C1%B5%C7%E9%B8%E8%C7%FA&tn=mp3&ct=134217728&sc=hao123
你搜过网络mp3了吗 不行可以搜回 搜狗 QQ音乐答
㈢ 六年级的音乐书里的所有歌,谢谢。
请问是不是人教版的
如果是人教版的,那就是《唱着跳着走近你》《清津浦船歌》《故乡恋情》《哈罗哈罗》《我的小花园》《对花》《唱得幸福落满坡》《革命将士出征歌》《掏洋芋》《水乡歌儿多》《外婆桥》《姑苏风光》《跳吧跳吧》《故乡》《啊,苏珊娜》《红河谷》
---------------------------此处是可爱的分割线--------------------------------------------------------------
《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运动员进行曲》,《我爱银河》.
《啊,高山》.
《蓝天向我们召唤》。
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
《欢乐颂歌》旋律
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学唱歌曲《儿童圆舞曲》。
欣赏《小步舞曲》。
《开心的感觉真好》。
《花香鼓舞》。
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黎族民歌《五指山歌》,
欣赏《快乐的女战士》。
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欣赏《西班牙舞曲》。
、歌曲《啊!朋友》。
欣赏电影《桥》的主题音乐。
欣赏乐曲《一路平安》。
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欣赏管弦乐合奏《红旗颂》。
这个是我在其他地方里看到的,我可以给你些网址,你可以去看看呢
http://..com/question/344599385.html
by:浅幽恋——来自团队【助人为乐没商量】
㈣ 故乡恋情歌词
《故乡恋情》
演唱:何晓蓉
作词:何晓蓉
作曲:何晓蓉
歌词
我的故乡在双流,它古称广都
它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有美丽古镇黄龙溪
它有繁忙空港国际机场,它有现代国际体育赛场
它有幽静学府五所高校,它有全国重点双中棠中
江安河锦江交汇而过,它隋称双流
它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它有物流园区西航港
它有生态观光锦秀东山,它有水果蔬菜农业基地
它有文化旅游蜀风牧山,它有国际社区麓山大道
我爱故乡,我恋故乡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我爱故乡,我思故乡
瞿上乐土,休闲胜境
我爱故乡,我祝福故乡
人民幸福安康,故乡繁荣富强
(4)故乡恋情音乐教案扩展阅读:
歌曲《故乡恋情》收录在专辑《如歌行板的岁月》中,专辑由唱片公司北京酝星文化有限公司发行,发行时间为20123年01月01日。
《故乡恋情》其他版本
《故乡恋情》
演唱:王洁实、谢莉斯
歌词
乡情常在朦胧月色里,乡音常在微微晚风里
千般思恋万缕爱,故乡在哪里
霞光里唱着歌谣过小溪,夕阳里骑在牛背吹竹笛
青山绿水父母情,故乡多甜蜜
故乡故乡,我为你梦中喊千百回
故乡故乡,我为你望穿秋水长相忆
啊何日是归期,乡情常在朦胧月色里
乡音常在微微晚风里,千般思恋万缕爱
故乡在我心里,故乡故乡
我为你梦中喊千百回,故乡故乡
我为你望穿秋水长相忆,啊何日是归期
乡情常在朦胧月色里,乡音常在微微晚风里
千般思恋万缕爱,故乡在我心里
㈤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书所有歌曲及简谱,
最佳答案 唱的歌:
第一单元
唱着跳着走进你 手拉手,地球村
第二单元
清津捕船歌 故乡恋专情 我的小花园 哈罗属!哈罗!
第三单元
对花 唱得幸福落满坡 革命将士出征歌 掏洋芋
第四单元
水乡歌儿多 外婆桥 姑苏风光
第五单元
跳吧!跳吧! 故乡 蓝色的雅得朗
第六单元
啊,苏珊娜 红河谷
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书里所有的歌
掏洋芋、苏珊娜、外婆桥、对花、蓝花花、跳蚤之歌、唱着跳着走近你、手拉手,地球村、送别、津浦歌、我的小花园、故乡恋情,我只想到这么多
㈦ 伦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有些教师的教学却使学生厌恶音乐,不喜欢上音乐课!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局?这一现象,使我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做了以下探究。
第一部分——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学生情况掌握不够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足,对音乐有“不太熟悉”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便是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越大,也就越没有兴趣。难怪那些被世人公认为美妙的音乐,在某些学生听来也是不屑一顾,“无动于衷”的。
二、教学模式单一
添鸭式的满堂灌,单一的“问答式”、“听说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一般显得很有秩序。学生在课堂中是“一潭死水”。
三、教学手段单一
有些教师以自己为主,以教代学。我曾经听过一个教师的音乐课,一首歌曲要唱十遍,几十遍,学生是听会了,可他还没有停的意思,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教唱,老师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对这节音乐课的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四、教师缺乏感性,忽略学生的感受
从感性这一概念仍然有感觉和感受之分,感觉是被动的、无情的接受,而感受则是主动的,有感情的投入。在学习音乐时,不论学生有没有兴趣,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会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音乐,使学生常常处于不情愿的被动阶段即感觉阶段。由此看出施教者从主观上忽略了受教育者主动、有感情投入的一面,使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状态,停留感觉阶段。
以上现状,我们能看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不协调,教师主观认识的偏颇以及实际操作中的盲目性,形成了学生与学习音乐之间的障碍,也就是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的根本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寻找那条“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的纽带——兴趣,巧妙地将学生与学习音乐拉近,连接在一起,排除障碍,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第二部分——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策略
一、对音乐兴趣的理解和意义
1、兴趣和音乐兴趣的含义。兴趣,它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肯定的情绪态度。音乐兴趣是指个体对音乐或对音乐的某方面内容具有积极和肯定性的积极反应,这种反应是与个体对音乐的情感相联系的。一般说,这种持久的兴趣,有助于推动人深入钻研和努力学习,以取得事业的成功,如缺乏这种品质,就容易风异思迁,难以长进。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
2、兴趣的意义。小学生的音乐兴趣都具有容易激发,但也不易持久,不易稳定的心理倾向。因此,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既可能是建立音乐兴趣的时期,也可能是转移音乐兴趣的时期。由于音乐兴趣是小学生音乐审美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师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激活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是十分重要的。
3、了解学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铺垫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技能基础、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如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观察、演唱等说法,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个别擅长等基本情况。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来制订自己的教学,为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作铺垫。小学生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的并富有情趣的事物。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前要充分准备好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具,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乐学。
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一)、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发自人内心深处的呐喊”,通过让学生感受音乐来了解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的不同的心情,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1、情景创设,让学生感悟音乐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探讨对“情感”这两个字的理解,学生你一句,他一句,热情高涨。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的音乐的兴趣,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的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采用情景教学,我尝试用“感知—理解—深化”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
第二阶段:理解—深入情景,在演唱领会感情时,抓住影歌相同之处,从图影导课,把歌曲与图影融为一体。
第三阶段:深化—再现情景、丰富想像,深化感情。
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教学,学生很快在听二胡独奏曲《赛马》中学生感受到一种快乐的感觉;听筝独奏《战台风》时学生说出了“紧张”;听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学生感到了凄凉和伤心。学生从没有想到音乐里面会有这么多的情感因素,上课时顿时变得活跃起来。音乐课能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是不需要去猜测的,只要教师能让学生把注意力投入到音乐之去,学生就会马上感觉到一种情感之流在不断的动力,学生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音乐的理解力。
我曾看到这样一个实例。一位教师上一堂欣赏课为主要目的的音乐课,他首先强调了欣赏课的重要性,接下来整堂课就是进行听乐曲的练习,没有让学生自己了解所乐曲所描述的感觉,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反应很被动。当听课者问及为什么这样上课?这位教师回答说:“大学里老师就是这样给我们上课的。”他还表达了一个非常好的愿望:“让学生多听欣赏曲目,为学习音乐打好基础。”显然,这位教师把专业音乐训练中的“欣赏课”依样搬到普通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来,显然是行不通的。
学生如果连最起码的“情感”二字都不清楚,谈何欣赏力,更如何树立起对音乐的喜爱呢?
2、理解歌词,感悟音乐
许多音乐教师,尤其是上些农村的音乐教师都比较喜欢把歌曲直接口授声传,差不多会唱了就行,也不会去让学生弄清歌词含义课就上完了。出现的问题是一部学生会,一部学生不会,长期以往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直线下降。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强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维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首先要挖掘歌曲的内含,不能含糊过关。
3、理解歌词的具体步骤
第一、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主要能让学生获得内在愉悦,以及教师或其他学生所给予的外在的积极肯定的强化。所以要依托感情共鸣,利用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情绪反映,引导学生对优秀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第二、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映。通过学生自己读词、品词,同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音乐作品的情感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反映。
如教学《我爱我的家乡》时,通过让学生读歌词,从歌词中了解我们美丽的中华民族,了解自己的家乡,树立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他们不由自主的想唱好这首歌曲。让学生理解《故乡恋情》的歌词了解“千佛之国”的泰国,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感受到远方游子对故乡的绵绵思绪,就像一幅淡雅而略带朦胧的山水画,引起学生和作者的共鸣。
通过自己的探索,我发现只要学生能自己参与感受,那这节音乐的教学效果就会特别好,所以在歌词理解这部分教学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
(二)、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语言性实践教学的探索
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采用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学生也能非常快的就学会歌曲。但这一教学方式造成的后果就是有的学生喜欢音乐课,有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有的学生能很快接受知识,有的学生就比较困难。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务必造成能力稍逊一筹的学生对音乐课的厌恶。
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尝试充分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采用讲授法时我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并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做各种各样的练习。运用谈话法时注重因材施教,提出的问题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更加的发挥了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发现法,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途径自主实践、自行学习知识,调动了每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杨柳青》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的江苏民歌,再让学生自己探讨自己搜集的资料,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感悟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受我们江苏的变化与发展,让学生领悟歌曲的魅力所在。
语言性实践教学时要注意:
第一、向学生提出研究或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启发诱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对学生提出质疑与答案进行验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研究方法。
第三、对结论修改、补充,总结。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围着教师单一的“学”,让学生和老师真正的做到了互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创造一种良好的研究问题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情绪旺盛,并培养他们既发挥个体独立研讨,又培养共创共生的团队意识,养成合作共享的人格品质,让学生在自主中翱翔于音乐的天空。
2、创作性实践教学的探索
在新课程里,创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一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也是能调动学生对学习兴趣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教学《春晓》时,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写、自己画、自己动、互相论等方法,使学生陶醉于自己的创作中,使学生们感觉到创造就在身边,在学习里、在生活里,并不“高深”,并不“难以触及”。
3、创作时具体步骤
第一、确立创作内容。创作的选择是创造性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好的创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可以激励学生创造的信心,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要注意内容的新颖性、价值性、兴趣性、实践性、挑战性、实际性、可创造性。
第二、确立创作形式。音乐的创作形式要根据内容和实际情况,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个人创作、小组合作和集体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独立的思考、收集等活动获得的知识技能。
第三、形成结果。
第四、表达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形成信息互动、情感互动、思想互动、方法互动,达到资源共享、欢乐共享的目的。
同时我们的创作教学要生活化,这样就会极大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如:为歌曲创编动作。如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像,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唱《小蜻蜓》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像,创编出了优美的舞蹈动作。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唱“飞到西来飞到东”时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或前后飞、或左右飞、或旋转飞;唱“不吃粮食不吃菜”时有的同学双手晃动,有的同学单手晃动,好像在告诉别人,小蜻蜓不吃粮食也不吃菜;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很认真。 为歌曲改编歌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唱《粉刷匠》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粉刷匠》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将歌名改为《我是一个值日生》:我是一个值日生,工作很负责。我要把那大教室,擦得很干净。擦了桌子又擦窗,抹布飞舞忙。哎呀我的两只手,酸呀酸死了。有的同学创作的却是《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飞行员》、《我是一个小警察》等等。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是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教学观念,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考察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尺度。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造性教学,鼓励学生在创造时更注重体验创造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真正做到“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为目的,使学生成为全面的、高素质的现代人。
(三)用律动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方法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动的相对比较少。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音乐律动能力较差。新的小学音乐教材的特点是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等。针对这些特点我尝试着在课中穿插律动音乐教学。
1、做中学。如:在教学《认识打击乐器》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敲一敲、听一听,让学生既成为探究者又成为表演创作者,让他们在做中学到知识,体现师生的互动。
2、乐中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现代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一切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以让学生喜爱音乐为最终目的。如:在教学《幸福拍手歌》时,我让学生进行拍手打节奏的同时,让学生还尝试用跺脚、拍凳等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例如歌曲《小奶牛》中的节奏教学,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让学生用生活中熟悉并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读节奏,在快乐的小动物叫声中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游戏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玩中学。一个健康小孩都喜欢玩,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去“玩”音乐。如:在《忆江南》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介入,我让学生好似身处江南,在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中让学生玩的开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得知识,让学生在玩中享受音乐。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如歌曲《咯咯哒》的教学,重点解决含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我先带领学生玩母鸡捉虫的游戏,接着母鸡吃饱了,我又和孩子们玩起了母鸡下蛋的游戏,问学生:“你们知道母鸡下了蛋很高兴,它是怎样叫的,请学生模仿老师,咯咯咯咯 哒,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含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主动的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树立的学生对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四)用丰富的演唱形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一节课如果全部用齐唱的方式教学,学生会感觉到很枯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能采用丰富而多彩的演唱形式来解决。通常可以采用合唱、齐唱、独唱、分男女唱等形式,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的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好的音乐效果。”由此可见,歌唱教学中要处理好情感与技术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教师有感情的范唱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学生对歌曲情感等表现要素的分析,增强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运用各种手段表现歌曲,有助于学生恰当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选择优秀的中外儿童、民歌,积累一批歌唱曲目。教学中教师尽量要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同时应注意发现和鼓励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
2、在歌唱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歌唱基本技能的训练
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要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的歌唱方法。
教学中,都是要经常关注学生的嗓音保护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地演唱的同时,对于变声期的学生要引导他们采用其他方式参与音乐活动。
(五)让多媒体的介入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最直接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它的直观性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1、示范。为学生提供音响对比材料,便于学生模仿和训练。教师要采用机动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
2、比较。为学生提供音响对比材料,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如:学生欣赏抽象音乐《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时,如果只采用挂图简单介绍乐器和情景联想式的欣赏,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而且效果也不会太好。但利用多媒体教学既有生动的图像,又有完美的声音,学生对所学内容也就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音画结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把音乐与画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音画同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体验音乐作品,引起联想,增强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解决的问题变得简单,使抽象的音乐知识生动化,让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生求知欲是有积极意义的,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通过我在音乐教学方面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从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们的音乐课增添了生机和乐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了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教学方法内容丰富、样式多样,我将继续探索和学习,使音乐课更加精彩。
㈧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本《故乡恋情》
歌曲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书上有本歌。泰国歌曲,陈小奇填词。歌词如回下:(第一段)乡情常在朦胧答月色里,乡音常在微微晚风里。千般思恋万缕爱,故乡在哪里?(第二段)霞光里唱着歌谣过小溪,夕阳里骑着牛背吹竹笛。青山绿水父母情,故乡多甜蜜。故乡故乡,我为你梦中喊千百回,故乡故乡,我为你望穿秋水长相忆,啊,何日是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