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有歌剧《江姐》完整的歌词
本人有 歌剧;江姐全部歌曲的歌词(剧本),因内容太多,这里不便传送,如需要,请留邮箱,采纳后即发。以下是几首主要唱段歌词,供欣赏。
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新春来
绣红旗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
绣呀么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
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
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
千分情,万分爱,化作金星绣红旗,
平日刀丛不眨眼,今日里心跳分外急。
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
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
一颗心儿忠于党,征途上从不怕火海刀山;
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粉身碎骨心也甘!
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
啊!谁不盼神州辉映新日月,
谁不爱中华锦绣好河山;
正为了东风浩荡人欢笑,
面对着千重艰险不辞难;
正为了祖国解放红日照大地,
愿将这满腔热血染山川!
粉碎你旧世界奴役的锁链,
为后代换来那幸福的明天;
我为祖国生,我为革命长,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不贪羡荣华富贵,不留恋安乐温暖,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百折不挠志如山。
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
一生战斗为革命,不觉辛苦只觉甜!
五洲人民齐欢笑
不要用哭声告别 不要把眼泪轻抛
青山到处埋忠骨 天涯何愁无芳草
黎明之前身死去 脸不变色心不跳
满天朝霞照着我 胸中万杆红旗飘
回首平生无憾事 只恨不能亲手
亲手把新社会来建造
到明天 到明天山城解放红日高照
请代我向党来汇报
就说我永远是党的女儿
我的心永远和母亲在一道
能把青春献给党 献给党
正是我无上的荣耀 无上的荣耀
到明天 到明天家乡解放红日高照
请代我向同志们来问好
就说在建设祖国的大道上
我的心永远和战友在一道
我祝同志们身体永康健
为革命多多立功劳 多多立功劳
到明天 到明天全国解放红日高照
请代我把孩子来照料
告诉他 胜利得来不容易
别把这战斗的年月轻忘掉
告诉他 当好革命的接班人
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党的教导
云水激 卷怒潮
风雷震 报春到
一人倒下万人起 燎原烈火照天烧
狂飙一曲 牛鬼蛇神全压倒
红旗满天 五洲人民齐欢笑
巴山蜀水要解放
看长江
看长江 战歌掀起千层浪
望山城 红灯闪闪雾茫茫
红灯闪闪雾茫茫
一颗心似江水奔腾激荡
乘江风破浓雾飞向远方
飞向高高华蓥山
飞向巍巍青松岗
岗上的红旗招手笑
唤我快把征途上
快把征途上
上征途 挥刀枪
巴山蜀水要解放
带去山城星星火
让川北遍地腾烈焰
满天闪红光
啊
今日告别雾重庆
乌云沉沉夜未央
待等明朝归来时
迎回一轮红太阳
Ⅱ 请从多媒体艺术的角度对江姐进行剖析 谢谢大家 帮帮忙
民族歌剧《江姐》是根据长篇小说《红岩》改编而成的,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事业英勇就义的真实历史故事。这一经典红色歌剧开创了中国民族歌剧新的模式,在音乐创作和形象设计上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音乐艺术特征。四川民歌、四川清音、川剧等诸多本土音乐形式巧妙融合,更精益求精的吸收了西洋歌剧的精髓,为鲜明的民族音乐融入时代特征,带给人新鲜的听觉感受。
一、歌剧《江姐》的音乐艺术特征
(一)继承传统戏曲因素
传统戏曲元素的融入是歌剧《江姐》最为鲜明的音乐艺术特征,这部歌剧基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艺术而发展,沿袭了本土传统戏曲的风格,在音乐风格和唱腔技巧上,川剧的音乐痕迹尤为凸显。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有着丰富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其表现真实细腻、幽默而富有生活情趣,运用在歌剧《江姐》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用了川剧的“虚拟手法”,在第一场重庆朝天门码头送别的场景,以及第七场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的女牢场景中,都将有限的音乐舞台扩展成为无限的空间和时间,虚拟手法将每个音乐段落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歌剧艺术体系;
第二,使用了川剧“帮腔”唱法,帮腔是川剧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它以一种旁白的形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渲染了良好的艺术气氛,为音乐增添生动活力。例如在歌剧《江姐》第二幕中,在江姐得知自己的丈夫彭松涛被敌人斩首示众之后内心极为悲痛,在此时后台“女声”的帮腔就有效的描写出了江姐的极为痛苦而无助的内心世界,相对于演员自己的演唱,更加的耐人寻味,颇具艺术魅力。
(二)借鉴西洋歌剧音乐元素
歌剧《江姐》对西洋音乐风格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首先,歌剧《江姐》打破了中国传统戏曲单旋律形式,在合唱、重唱中加入了多声部写作,使音乐更加丰富,音乐形象也更加饱满;其次,借鉴了西洋歌剧场景转换时的变化音使用,例如《红梅赞》场景中高潮部分短短的14个小节中音域达到了13°前八个小节音乐变化重复,曲调在淳朴和婉转之间起起伏伏,旋律曲折;后八个小节音调悠扬,呈上下句的反向对应,跳音将歌曲自然推向高潮,歌词语气坚定豪迈,音乐速度重回原速,强化女性革命者外柔内刚的音乐形象;最后,歌剧《江姐》中大量使用西方乐器与中国传统乐器进行伴奏,诸如西洋管乐中的长笛、双簧管、大管等乐器,将民族民间传统乐器与西方音乐艺术结合,丰富了《江姐》的音乐形式,使之更具有艺术魅力。
(三)树立鲜明的音乐艺术形象
歌剧《江姐》作为中国红色歌剧的优秀典范,江姐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其经典唱段《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绣红旗》等也流传甚广,朗朗上口,鲜明的艺术形象更易于演唱者把握咏叹调的情感,用音符诠释歌剧人物品格。可以说,歌剧《江姐》将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形象刻画入音乐,使歌剧充满迷人的精神魅力,也成为这部歌剧鲜明的艺术特征之一。
江姐是整部歌剧的核心人物,其鲜明的艺术形象在不同选段中体现出来的。比如在第一场中,江姐背负革命任务将要奔赴新的战场,随即唱到“看长江,战歌掀起干层浪”,歌曲以还原当时场景开始,抒发人物情怀,凸显出江姐“心潮逐浪高”的革命形象,旋律跌宕起伏,充分展现新征程上江姐激昂的心情。又如在第二场时,江姐的爱人彭松涛英勇牺牲,“红岩上红梅开,千年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唱词表现出江姐内心悲痛难掩的情绪,爱情与革命情感矛盾交织,充分展现出江姐内心的剧烈痛苦以及以革命利益为重的高贵品格,演唱者用呼吸节奏、腔体咬字塑造了江姐的鲜明艺术形象。
二、歌剧《江姐》的演唱技巧分析
歌剧《江姐》音乐艺术特征的呈现与演唱技巧的运用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除了作曲风格之外,演唱技巧是支撑歌曲形成自身独特风格或特点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传统戏曲和西洋歌剧的艺术特征需要运用气息、节奏、发声技巧加以表现,鲜明的艺术形象需要通过咬字吐字技巧展现出来。具体而言,歌剧《江姐》的歌曲演唱技巧包含气息、吐字咬字、腔圆等,正是这些技巧的结合和运用使歌曲风格充满独特的魅力。
(一)气息运用技巧
气息的运用是演唱最基础的部分,气息的正确运用是发声优美动听的前提。足够而强大的气息运用使音乐有力而浑厚,高音亮丽流畅,展示演唱者的演唱功力。
在歌剧《江姐》的诸多唱段中,对气息运用的要求也十分精准。以《红梅赞》(如图1所示)为例,在演唱“红岩上红梅”时,“红梅”要高八度,其中“梅”更占据五个音符,因此演唱时气息要平稳而流畅,呼吸均匀,才能将这种带有民间唱腔的唱段完美演绎,保证发声流畅而自然。
图1:《红梅赞》
(二)腔体运用技巧
歌剧《江姐》中腔体技巧的最核心要求是腔圆,而腔圆的基础是音准,没有旋律的音准也就没有所谓的腔圆。歌剧《江姐》并不是一定要紧扣歌谱上的书写旋律来演唱,这也是民歌风格歌剧中腔体表现的独特之处。
圆腔即歌声圆润流畅、腔体共鸣均衡,使人体乐器发声处于松紧适度的均衡状态,即松中有紧、松而不懈,紧中有松、紧而不僵,人们常说的歌唱要有弹性,就是指腔体松紧并存的均衡状态。具体而言,腔体的技巧运用十分复杂,包括换气口、倚音的过渡、自由节奏的处理、慢板的处理等。以《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第三部分的慢板处理为例,腔体共鸣主要在胸腔之上,使节奏随激情自由伸缩,保持音调在较高的水平上,腔体的均衡状态是这个唱段的核心,最终达到腔圆的效果。此外,在把握圆腔技巧时,还必须全面分析和把握描写江姐、甫志高语调的语气、语势,并调动与运用声乐语调造型的各种因素与技巧,发挥它们的造型功能和作用。
(三)咬字、吐字技巧
咬字、吐字对于音乐作品的演绎有非常大的影响,正确的咬字、吐字有助于正确发声,也能够准确表达音乐的不同风格,歌剧《刘胡兰》咏叹调的歌曲咬字、吐字是非常严谨讲究的,声母与韵母有不同的掌握方法。
第一,对声母的把握。声母的发音是歌曲演唱中咬字的最主要的部分。声母位于每个字音节的开头,在字与字,段与段之中起到一个连接作用,因此,对声母的把握要决定了演唱咬字的清晰、明亮,而掌握好声母的发音,是使字音纯正、真切、有力的关键。中国民族声乐以汉字为基础,每个字都深切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邃,而正确的发音在于声母的发音其中,决定了汉字发音的准确度。以《江姐》歌剧片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为例,“春蚕到死丝不断”以抒情慢版开始,尤其是“死’字的吐字,要求嘴唇微微张开,字头也就是声母的部分要紧紧咬住,才能充分展现江姐高尚的革命气节。
第二,对韵母的把握。韵母在咬字中主要起作用与共鸣腔体,是声母发音的后盾所在。在演唱时,要将基本的韵母a e i o
u的口腔打开,使它与共鸣腔体形成一个完整发声效应,使之连贯而流畅。韵母的发音由于多处于颤动声带,而因此声音的响亮度高,不受阻碍,演唱时可延长。例如,在歌剧《江姐》中颇具四川民间风格的柔情《红梅赞》作为主题音调贯穿始终,在展现江姐柔情与坚毅的同时,也能从歌词中看出以韵母为主题的音乐形式,基本每一乐句后都用了一个开口音,如“开”、“踩"、“开”、“开"、“彩”、“外”、“放”、“来”。
总而言之,咬字、吐字技巧需要要通过鼻腔、口腔、胸腔等部分引起发声共鸣,使声音具有穿透力、富有灵魂,咬字要清楚,发音要准确,最终达到歌曲所需的艺术效果。
歌剧《江姐》是以江姐这一英雄人物为故事背景改编而成的,在创作中将传统戏曲唱法与西方歌剧唱法相结合,塑造了鲜明的革命人物形象,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艺术特征。在演唱中,气息的运用、腔圆的展现、吐字咬字等核心演唱技巧的灵活运用将整部歌剧演绎的更加生动、自然,使人听后深受震撼与鼓舞,红色经典歌剧的音乐艺术魅力尽情挥洒。
Ⅲ 歌剧江姐的歌曲有哪些
拨开云雾抄见太阳
巴山蜀水要/解/放 /
红梅赞
牡丹花搭彩门迎你还乡
漫山野草/斩/不/尽
青松林内红旗扬
/革/命/到/底/志如钢
男儿有泪不轻流
干/革/命/后/继有人
相对无言难开口
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
我们人穷志不穷
/共/产/党/里能人多
眼前形势/多/险/恶 /
人世间有几番明月清风
黑夜将晓风更紧
/局/势/如/麻乱纷纷
看长江
可真教我羡慕
哭彭松涛
你如今一叶扁舟过大江 不暇接
/热/血/染/红满天云
山雨欲来风满楼
我也有妻室儿女
众人拾柴火焰高高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孩子啊快接过红旗去/打/天/下
绣红旗
五洲人民齐欢笑
红梅赞
Ⅳ 歌剧绣红旗里的人物
根据罗广斌、杨益言出版于1961年的小说《红岩》改编的歌剧《江姐》。剧本初稿的创作仅用了十八天。
当初稿剧本摆在空军政治部司令员的办公桌上时,刘亚楼将军敏感地意识到,这部作品很有可能为新中国的歌剧舞台带来一部经典。
随即,《江姐》被列空政歌剧团的重点剧目打造。作曲的任务则分配给金砂、羊鸣和姜春阳三个人。
三人中唯金砂是四川人,又有四川民歌创作的坚实基础,剧情发生与人物背景也是在四川,这对金砂的的音乐功底无疑是一大考验。
而纵观完成后的《江姐》音乐,川味浓郁,金砂在创作中的举足轻重和付出的创作智慧可想而知。
接下任务后为寻找灵感,作曲小组深入江姐故乡采风,借鉴和挖掘丰富多彩的四川地方戏曲形式。
一年后,他们拿出了音乐的第一稿。结果却始料未及--这次创作被首长全部推翻,一字不留!
意想不到的坎坷和打击几乎让大家崩溃。经过近一年的重新修改,创作组在系统复习了川剧、婺剧、越剧、杭剧、沪剧、四川扬琴、清音、杭州滩簧等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后,再结合江姐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和从容不迫、外柔内刚的个性特点。
金砂和他的合作者们总算成功找到了塑造江姐的音乐之魂。而《江姐》里面的歌曲《红梅赞》、《绣红旗》等也被大家所广为传唱。
Ⅳ 初中音乐课本目录
初二音乐(人教版)教材解读
一、整体把握:
1、教材难易度适中,教师易把握准确教材的重难点;
2、教材仍然采用每单元一歌、一种主要音乐知识学习的体系;
3、教材依然以欣赏课作为音乐技能与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
4、教材扎根于中国民族音乐,适当增加外国音乐拓展音乐视野;
5、教材同样体现了艺术的综合性、人文性。
二、关于知识结构、技能与能力:
1、 教材结构:
第一单元:绿色家园;第二单元:西南情韵;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第四单元:歌剧世界;第五单元:化蝶;第六单元:婆娑舞姿
2、 音乐知识:
第一单元:音画、组曲、管弦乐队;第二单元:西南少数民族民歌、小提琴独奏;第三单元:电声乐队;第四单元:歌剧;第五单元:协奏曲;第六单元:舞剧(芭蕾舞剧)
3、 技能能力:
第一单元:关于“音画”(艺术通感)的认识:听音乐,选画面;听音乐,想像情景
达成方式:(1)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2)借助于对两首中外管弦乐组曲的选曲:标题音乐《瀑布与溪流》,《日出》的欣赏来完成;
第二单元:关于音乐创作与民歌的关系
达成方式:(1)歌曲:原始民歌《阿西里西》(贵州彝族);《歌唱美丽的家乡》(苗族民歌)
(2)欣赏:创作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来源于彝族民歌);创作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
第三单元:试用电声乐队中的乐器(如电子琴、电子合成器)编配乐曲
达成方式:(1)歌曲《大海啊,故乡》(电声乐队伴奏);(2)欣赏《渔舟唱晚》分别用筝、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不同效果;欣赏美国作曲家雅尼一人用电声乐队演奏的《夜莺》,区别电声乐器与传统乐器的不同;
第四单元:了解中外著名的歌剧,聆听歌剧选段;整理歌剧资料汇集成册
达成方式:(1)演唱歌剧选曲《猎人合唱》;(2)欣赏《洪湖赤卫队》选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茶花女》选曲《饮酒歌》、管弦乐《卡门序曲》;了解古今中外的著名歌剧。
第五单元:感受同一主题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达成方式:(1)歌曲:《化蝶》;(2)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认识“协奏曲”这一音乐形式
第六单元:通过对芭蕾舞剧的学习,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知道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
达成方式:(1)芭蕾舞剧选曲:《红色娘子军连歌》;(2)欣赏曲目芭蕾舞剧《天鹅湖》场景音乐、《西班牙舞曲》、舞剧《丝路花雨》选曲《飞天仙子》
Ⅵ 歌剧《江姐》取材于什么曲作者是谁它刻画了江姐何种艺术形象其中有哪些主要唱段(四首以上)
歌剧《江姐》是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著名作曲家羊鸣
歌剧《江姐》获第六届文艺汇演特别奖、个人一等奖,
歌剧《江姐》是中国歌剧发展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之上,我国音乐家、艺术家们把中国歌剧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使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成为一种固定的艺术形式长期屹立在舞台上,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歌剧《江姐》由阎肃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本文主要从歌剧《江姐》的历史背景、性格特征、音乐表现等不同视角来诠释歌剧《江姐》的魅力,从而作曲家赋予“江姐”的人物气质以及创作意图,通过对《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五洲人民齐欢笑》、《绣红旗》等经典唱段演唱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分析,将人物深层次的内心、性格以及音乐的深层含义充分表现出来,为今后演唱及分析理解作品方面起到很好的理论铺垫作用。对于社会主义的革命新歌剧来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塑造革命的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歌剧《江姐》在这方面的创作成就显著,它在舞台上为江姐这个人物塑造了色泽鲜明的艺术形象。无论在刻画江姐“刚毅”性格的音乐形象上还是在塑造细腻女性化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写作使得歌剧中江姐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是一部传达着爱党爱国精神一个很好的文艺武器。
江姐》_绣红旗
《江姐》_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献
《江姐》_红梅赞
被人们熟知的是红梅赞
其中的歌词:
歌手 卢秀梅
作词:阎肃
作曲:羊鸣 姜春阳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新春来
绣红旗
作曲:羊鸣 姜春阳 金砂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
绣呀么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
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
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
千分情,万分爱,化作金星绣红旗,
平日刀丛不眨眼,今日里心跳分外急。
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歌手 任桂珍
作曲:羊鸣 姜春阳 金砂
春蚕到死丝断,留赠他人御风寒;
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
一颗心儿忠于党,征途上从不怕火海刀山;
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粉身碎骨心也甘!
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
啊!谁不盼神州辉映新日月,
谁不爱中华锦绣好河山;
正为了东风浩荡人欢笑,
面对着千重艰险不辞难;
正为了祖国解放红日照大地,
愿将这满腔热血染山川!
粉碎你旧世界奴役的锁链,
为后代换来那幸福的明天;
我为祖国生,我为革命长,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不贪羡荣华富贵,不留恋安乐温暖,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百折不挠志如山。
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
一生战斗为革命,不觉辛苦只觉甜!
Ⅶ 《秀红旗》这首歌选自什么歌剧,词作者是
绣红旗(合唱)选自歌剧《江姐》
作词:阎肃
作曲:羊鸣 、姜春阳 、金砂
Ⅷ 在著名歌剧江姐中主人公在国民党监狱绣红旗的场景表达了什么
江姐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和从容不迫、外柔内刚的个性特点。
Ⅸ 歌剧江姐中绣红旗在歌剧第几场
歌剧江姐主要唱段
1.拨开云雾见太阳
2.巴山蜀水要解放
3.红梅赞
4.牡丹花搭彩门迎你还乡
5.漫山野草斩不尽
6.青松林内红旗扬
7.革.命到底志如钢
8.男儿有泪不轻流
9.干革.命后继有人
10.相对无言难开口
11.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
12.我们人穷志不穷
13.共.产.党里能人多
14.眼前形势多险恶
15.人世间有几番明月清风
16.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17.孩子啊,快接过红.旗去打天下
18.绣红.旗
19.五洲人民齐欢笑
20.红梅赞
歌剧分七场,第18唱段也就是“绣红旗”在第七场,也就是最后一场
想要了解更多请浏览以下网址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2008b/2008-12/01/content_1567332.htm
如果楼主对此回答满意的话,请采纳哦!
~O(∩_∩)O~谢谢!
Ⅹ 歌剧 江姐 的主要唱段及特点
江姐的主要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春蚕到死丝不断》《红梅赞》《绣红旗》
特点如下: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常作为艺术歌曲单独演唱),多处使用润腔。润腔,是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 表演艺术家们,在他们演唱或演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的乐曲(唱腔) 时,对它进行各种可能的润色和装饰,使之成为具有立体感强、色彩丰满、风格独特、韵味浓郁的完美的艺术作品。大量采用了川剧的唱腔,由于川剧高腔, 是最具戏剧性的声腔形式, 其中的“一字腔”, 特别长于细致地表现人物复杂的情感。“一字腔”节奏的强弱处理,旋律的扩展收缩, 是表现人物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 而节奏强弱处理, 旋律扩展收缩, 又完全体现于强与弱、高与低、快与慢、断与连、颤与直等对比的演唱技巧。这些技巧的运用, 是唱词语气的夸张与音乐化, 也是对人物情感的渲染升华,也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此外该段吸收了京剧、越剧、川剧、婺剧、洋琴、四川清音等民族戏曲、曲艺的音乐语汇。
《春蚕到死丝不断》这一段采用慢板演唱, 每一个字都要认真地去拼读,声音的共鸣缩小, 用弱声唱, 感情内在而深沉, 因为在江姐她的人生里, 只有最崇高的信仰了, 对革命信念动用了真情, 对祖国同志动用了真情, 一个牺牲了自己个人幸福和生命的女人, 还具有女性独有的温婉的气质, 所以在演唱这段时给人的感觉是欲哭无泪, 坚忍地情绪在其中,采用过腔接字的气息与声腔的连贯, 字与字的连接首尾相连,把每一个字的字尾送到下一个字开始的字头上去, 润腔润字, 精打细磨, 这样她唱出了“丝不断”般的主人翁的一片丹心。
《红梅赞》为七声徵调式,歌曲中多处使用八度、七度的跳进音程,使得旋律开阔而有气势。歌曲的素材主要借鉴四川“扬琴”和江南“滩簧”的音调,还广泛地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诸多地方剧种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又使得曲调朴实优美,深情而又乐观,充分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绣红旗》具有婉转柔和的曲调,又饱含情意创作特点,它的创作吸收和运用了江南、四川等地的民间音乐素材,这一特征使歌曲的旋律更加适合歌剧的韵味。表现江姐和狱友在“特定的环境”下的“特殊感情”。“热泪随着针线走,含着热泪绣红旗”的特定事件和微妙复杂的感情,表达江姐和战友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