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乐名作《牧童短笛》共分为几段
这首民族风味浓郁的钢琴曲,表现了田野上牧童们悠闲对歌和嬉戏的情景,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用二声部复调写成。这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两个声部的复调,犹如两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对歌,天真无邪,令人喜爱。
第二段,用欢快、跳跃的节奏和旋律写成。天真烂漫、风趣活泼,似传统的民间舞蹈,更似田野上牧童们的追逐嬉戏。
第三段,完全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曲调稍加装饰,显得更加流畅而活跃。最后,乐曲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余音袅袅,留下了无尽的诗意和无穷的回味……
出身农民家庭的贺绿汀,从小就帮助父母砍柴、割草、拾肥……而童年时期最使他陶醉的事情则是在家乡的罗浮岭放牛:躺在牛背上,面对山峦层叠、苍松翠柏,采一片芦叶,吹几声小调——这不正是《牧童短笛》所描绘的景象吗?因此可以说,《牧童短笛》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后来,贺绿汀接受友人的建议,用我国民间流传的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中的“短笛”二字取代了“之笛”。一字之改,便使曲名由“文人雅士”之语变为灵巧、亲切的乡言俚语,与乐曲本身的情调、意境完全一致了。
② 牧童短笛简介(长笛版)
作品背景 原名《牧童之笛》, 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 作品赏析 这首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作者贺绿汀曾经说:“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有民间风格。” 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片段1)。 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片段2)。 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追问: 这个我在网络早看过了啊,我要的是 长笛 的简介哇。最好说说描写的画面,比如一个牧童在日落的时候骑在牛背上。。。 回答: 都是一样的好吧 用什么 乐器演奏 也不会改编乐曲所描绘的内容的
③ 牧童短笛
贺绿汀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 这首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作者贺绿汀曾经说:“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有民间风格。” 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片段1)。 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片段2)。 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④ 儿童音乐.《牧童短笛》.《小猫钓鱼》
牧童来短笛是贺禄丁写的一首中国源风格的复调小曲子,为钢琴而作。
小猫钓鱼是一部动画片噢,所以这个没法回答你,希望你可以说得更详细一些,如果你是想问小猫钓鱼中的歌曲,(劳动最光荣)的话,那么我可以告诉你。
劳动最光荣是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 曲:黄准 歌词:金近、夏白 ,是由古筝演奏得。
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定要给我个最佳回答噢!
⑤ 浅析长笛作品《牧童短笛》开题报告
《牧童短笛》结构简洁,为典型的三段曲式。呈示段:(1-24小节),G徵调式,C宫系统,4/4拍,共包括6个乐句,每个乐句都由4小节构成,句与句之间的音乐材料呈对比关系,主题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味。整个呈示段速度较缓慢,旋律十分悠扬、宁静。采用的是二声部对比复调的写法,高声部与低声部一呼一应,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上紧下松,上静下动,乐节与乐句之间左右手互为补充,形成呼应交替进行,既有密切关联,也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中段(25-52小节),为“并置型”中段,采用了中国音乐中的“旋宫”手法,主调性为G徵调式,2/4拍。复调音乐变为了主调音乐,音区提高,速度加快,采用了民间舞蹈的节奏,旋律欢快有趣,描绘了天真无邪的牧童在愉快的玩耍、嬉戏的情景。从主题材料、节拍、速度、和声调性、音乐织体和情绪等各方面都与呈示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段分为3个乐句,每句4小节,系同一主题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位重复,采用了动机模进发展的手法,与前一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乐段自身反复了一遍。第一句为D徵调式,第二句为第一句的上五度属方向严格模仿 ,A徵调式。第三句又为第二句的上五度属方向变化模仿,A宫调式,但只进行了两小节,因要进行乐段反复,所以在后两小节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宫调式。为了与前后的对位风格统一,中段采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减弱了功能进行,从速度、力度、和声调性上为回归再现作准备。再现段(52-76小节)是呈示段的变化再现,在保持呈示段骨架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装饰性的音符,其方式多是在二个八分音符的节奏中再加入两个音符变成了十六分音符,使主题的旋律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再现段的调性先在G徵调上,然后在D商调上,最后逐渐减弱音量而结束在主调G调上。“加花变奏”手法的应用,达到了“变化再现”的目的,使音乐更为婉转动人,更深入而富于动感。
演奏该曲时要注意对小短句的划分和如何将几个小短句连成一个完整的长句:如第一段左手的第4小节第4拍起至第8小节第3拍是由4个小短句组成的一个长乐句;又如左手第12小节第4拍起至第16小节第3拍也是4个小短句组成的一个长乐句:第16小节第4拍至第20小节第3拍同样是由4个小短句组成的长乐句。弹奏每个小短句时,既要断开又不能停顿。每个小短句的最后一个音不能加重,注意时值要弹够。声音要柔和。弹出的小句子不能有完结的感觉,要有声断气不断的语气,一直弹到小短句组成的长乐句。收句时,声音才能略长、稍深,这样才有句子的完整感和逻辑性。此乐段是二声部复调,必须分手练习,特别是左手易被忽略。更要细致练习才能将左手独立的伴低声部与右手的主声部协调配合好,表现出复调对位的特点。而且要特别注意,两个声部的乐句,基本上是左右手交叉进行的:即左手乐句收句处。恰好是右手起句处,反之亦然。另外要注意乐谱上面标示的表情术语,基本上是针对右手的,左手的乐句却处于收句,应当弱。只有分手练习,才能特别细致地处理好起句收句强弱变化。合手弹奏时,左右手的乐句才能配合默契。本曲表情很丰富,几乎每句都标示了表情术语,尤其是重复句,要特别注意,用变化的音色音量来处理。
第二段是欢快活泼的儿童舞曲,速度vivace(活泼的),这里速度是稍快而不是越快越好,速度应当活跃而不急促。右手的上波音和快速跑句弹奏时,要清楚有颗粒性,音色不能硬,有如笛声清脆嘹亮。要求指掌关节要灵活。指尖灵敏。左手是节奏很规整的半整和弦的跳音,能帮助快速跑动的右手稳定节奏。左手的跳音音域宽广,弹奏时要注意音的准确位置,但左手又是伴奏,要求弹得稍弱(尤其后半拍)。注意踏板只在每小节的前半拍用而其它地方基本上不用。踩踏板时手指不得加重音量。右手弹奏时要注意跳音与连音的区别。第三段是第一段旋律加花变奏的再现。加花变奏主要是体现在右手;左手只在倒数3的最后一拍和倒数5的第二拍是加花变奏。其它部分均与第一段完全相同。加花变奏后的旋律更富于动感,曲调更婉转动听。
《牧童短笛》是在新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其贯穿古今、融汇中西的创作思路为作品奠定了坚实而独特的基础,使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新民晚报》写道:“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国音调和西洋乐理的界限。“,《牧童短笛》的成功正在于它既拥有深厚的民族渊源又闪烁着灿烂的西洋色泽,在于作曲家打通中西、融汇古今的创作勇气和成功尝试。贺绿汀在《牧童短笛》中以西洋乐理和技法,演绎、描绘出了一幅完美的中国田园风情:以夕阳、水乡为背景,骑牛、横吹为情态,把牧童、老牛、黄昏浑然连为一体,呈现了一副淡淡色泽的中国乡村风景画。
《牧童短笛》作为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 无论在内容、结构、旋律、和声、复调,还是装饰音、演奏法等方面,都已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一经问世,就受到中国听众的广泛喜爱,也很快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听众的欢迎。《牧童短笛》的成功,不仅对中国钢琴曲,而且对整个现代中国音乐的新创作都有重要启示。它证明西方音乐中的某些作曲技巧、原理、因素等是可以能来表现中国气质的,同时也给更多的作曲家的创作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宝贵的钢琴音乐写作经验,使中国钢琴作品的面貌为之一新。
贺绿汀先生既继承了黄自、赵元任等前辈作曲家在和声与复调方面对民族化探索的成果,又开辟了此领域的新天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曲中复调手法的应用更是出神入化,被称作是近代钢琴音乐在探索中国风格的复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标志。贺绿汀在乐曲中巧妙的运用复调手法,五声性的旋法、多用级进的主旋律、三四度结合的常见终止式、重复法与对偶句式为主的音乐发展等,使得两个声部的旋律都富有中国民歌的风韵。用复调的两个声部来模仿民族乐器,以模仿中国传统鱼咬尾的方法写成,在声部关系的处理上,采用了“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的原则,当上声部活跃跑动时,下声部以对比式复调相伴衬;当上声部出现间歇或停顿时,下声部则“咬”着上声部的结尾音顺势跑动,恰似江南丝竹中的“鱼咬尾”,这样两个声部之间的音乐就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使整个乐句、乐段,甚至整首乐曲形成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一种回味无穷的韵味,体现出了贺绿汀音乐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及钢琴作品发展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