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方法
1
注重儿童感受,尊重幼儿年龄特征
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论学生年龄大小,教师都很注重自身地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关系。我称此类教师为“控制型教师”,他们不论是在讲授课程还是随堂个别辅导时,都在把控学生,比如常出现这类语汇:“你能这么(画)”、“不能让(颜色涂太满)”等等控制性较强的指导词汇。
还有一类教师,我将他们称为“朋友型教师”,教学以朋友形式与孩子交流、互动。学前儿童处在一个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对待绘画本就是热情满满,所以此时,如果教师尊重其年龄特征,注重幼儿的感受,蹲下来与其对话,以朋友形式进行交流,恐怕幼儿对美术课堂的体验会更加不一样。
在上课时,教师都会用教鞭来指画,或是敲打教鞭提醒学生注意看黑板,但美国幼儿园用的却是一片颜色鲜艳,质地轻柔的羽毛。想象教师在引导孩子们看画时,举着的是一片彩色的羽毛,让孩子们体会到的是柔和与美感,而不是木棍的冰冷僵硬。从这些细节也可以体会到教师是以“朋友”的角色在引导儿童,而不是以“控制”的形式去教授。
▲ 《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书影
2
注重家教合作的落实,让家长当学生
我们经常说到家教合作,但美国课堂的家教合作也使我眼前一亮。入学前,家长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担任哪门课程的助教,之后每学期会安排一次为其两周的培训,共十天。时间安排在晚上六点半至九点。你的小孩在哪个年级,你就参加这个年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就是本学期要给孩子们上课的内容,家长们先提前上一遍,同时也包括一些上课时的小技巧,比如名画欣赏时怎么挂画、用羽毛指点作品、调色如何师范、多与儿童交流、提问后让孩子们多发表意见等等,最后一次培训课,会让家长们练习画一幅素描,说是练习素描基本功。
但我觉得这个环节的培训,如果家长不经常联系,单靠一次课程可能也解决不了基本功的问题,所以猜想此环节的安排可能是校方想掌握家长中专业美术能力如何。
这种家教合作的形式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经常说家教合作,但合作的最普遍形式是儿童在家时家长教育,在学校时交由老师教育,这种家长先进入学校培训,再与儿童一起参与教学的形式鲜少。
▲ 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艺术创作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同时顾菁女士也提到,通过她本人的观察,越是热心参与学校活动的家长,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就比其他孩子优秀许多。确实,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这样在家庭教育中才能更好地与孩子交流沟通,帮助其健康成长。
3
在综合课程中,体现美术的独特性
我国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艺术教育综合化的问题,强调既要保持艺术各学科的特点,又要防止生硬、盲目地结合。确实,艺术综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艺术审美修养的提升和多种能力的发展。
本书中也给我们举出了实例——绘画与音乐的综合,称为“音乐画”。我们所常见的音乐绘画综合课程基本形式一般是听音乐并用抽象形式画出感受。另一种是在小朋友画画或做手工时,老师播放背景音乐来衬托氛围。让孩子们在愉悦的环境下,体验绘画的乐趣,让课堂轻松而充满活力,也打破了课堂的单一沉闷。
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式课堂特别注重美术专业词汇的使用,突出美术的特有性。我注意到在他们的课堂中,从四岁左右开始,教师会告诉孩子们一些专业的绘画词汇,如空间(近景、中景、背景、重叠、透视)、节奏(线条、色彩、质地、重复)等等。但教授这些词汇时教师会注重年龄变化来强化词汇和元素的了解,从无意识到潜意识再到有意识地教授。
▲ 《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书摘
4
审美培养从欣赏开始
美式课堂由于时间较为充沛,每次课为两小时,前半部分多数是用来欣赏名家名画。据本人统计,二十节课中有十三节课有名画欣赏环节。而且在欣赏时老师撇开深奥难懂的哲学思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巧妙地带领孩子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一些重要的美术家和作品,同时也让其了解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
一开始我充满疑惑,认为幼儿年龄较小,要了解这么多知识性内容恐怕有难度,但通过之后越来越多的课例发现美式课堂对于欣赏名画作品有几个特点:
1
对于画作的选择会根据年龄的不同加深欣赏范围。3岁至5岁左右,选择的名画一般都是主题突出,造型简洁、几何形的点线面符号,这样便于引起幼儿的联想。6岁到7岁左右儿童的欣赏范围会逐步扩大,增加不同类型的欣赏内容。
2
对于作品的选择,只会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的、已经得到美术史认可的。对于当代艺术作品教师一般不会选择,认为只有经过历史沉淀后的作品才值得学习和鉴赏。
3
教师一般会选择四至五幅名画,所选画作都会超越孩子的理解水平,且都是会与本节美术课主题相适应的世界名画。教师引导时以提问为主,以此来激发儿童的兴趣,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都有教育意图在其中。
孩子的创造力是从模仿开始的,孩子的模仿能力越强,将来创造性的潜力就越大。欣赏不同主题,不同表现形式的名画作品,让儿童从小接触经典,培养审美水平,我想这应该是审美能力的第一步。
5
注重儿童体验的过程,享受儿童分享的乐趣
由于本人在校外美术机构教学,不论是培训机构还是家长,对孩子的美术课最看重的是其最后的作品效果,因为家长没有办法从其他途径去了解课堂,了解孩子,就算随堂陪学,恐怕也体会不了儿童内心的感受与收获。那教师在课堂注重儿童体验的快感与收获时,如何让家长也满意,并能了解课程内容呢?
我认为两全其美的方式是课后请家长进入课堂听孩子分享画面故事。首先,在儿童年幼时,将自己的画面故事与他人分享是一个重要过程,同时通过孩子的分享也能让家长更好的了解课堂内容。当然这个过程也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尝试向家长讲解课程理念让其改变原有错误的观念。在美式课堂中很注重幼儿体验过程,同时还强调其愉悦性,例如在《小小抽象画大师》一课中,讲解马蒂斯图形时,教师给每人发了一个不一样图案的白色剪纸,要求小朋友们在画册上找出和自己剪纸一样的图形。小朋友们找得很认真,用游戏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抽象图形有了感觉认识和视觉敏感度。
6
注重文化多元与材料、表现技巧的多元
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美式课堂涉及的面很广泛,以学习西方经典名画为主,同时又涉及到了东方的水墨、非洲的粗麻布编织、埃及的小雕塑、印第安的图腾等等;在艺术形式上抽象、立体、古典等风格都各有接触;材料的选择上,除常见的蜡笔、水彩外,泥土、糖纸、玉米衣等各种生活周边材料都利用到艺术创作中来。对于材料的多样性学习不仅能使作品更加丰富,同时儿童在观看和体验材料中也能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 《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书摘
王振宇教授在本书《序》部分提到幼儿美术不是一个“该不该教”的问题,而是一个“为什么教”和“怎么教”的问题。部分教师认为,学前儿童不必要学习技能技巧。其实,技能技巧就如同“使用说明书”,先了解了使用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去创作,对于幼儿也是同理。
艾斯纳曾在《儿童的视觉与知觉的发展》一书中提到“艺术表现所需要的技巧并不能因个人年龄的提高而自然获得,艺术的发展也并非和生理成长的进度成正比。相反,任何人(包括美术教师和艺术家)所有的所谓创作技巧,均是由当时比较有学识、经验的人所传授。而且许多创新技巧,更加需要各种系统性的学习过程才能获得”,“我们没有理由假设儿童不需要知道任何技巧就可以表达出各种艺术内容”。因此,学前儿童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技巧学习值得教师教授。
美式课堂注重教学过程,但作品却有些“差强人意”。虽然说过程的愉悦性能让儿童有快乐的体验很重要,但作品效果的不佳,恐怕随着儿童的审美能力提升,也会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不自信感。良好的作品成果呈现也会对提升审美能力有所帮助。作品效果好坏,不在于教师动手帮助儿童完成所谓的良好作品,而在于教师课前的准备以及课程的语言引导:
2. 如何转变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对整个国民文化素养提高的作用不容忽视。关注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就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社会的发展。但是,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根据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改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对策,我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1.学科地位重视不够
少数领导、部分教师的观念陈旧,认识不到美术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认为美术学科只是语数英等的附属学科,利用美术课学习、复习其它学科的知识。另外,美术作为循环使用教材,往届学生使用后破损现象严重,上级只按比例配备教材,造成教材不齐,无法确保美术课的正常开设,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术课在教育教学评价上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一些学校对美术教学在计算工作量时只相当于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70%,美术教师在评职、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待遇都低于其他主科教师。这些都是造成美术教师教学随意散漫的主要原因,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2.专职美术教师紧缺
农村小学受固有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都无法配备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甚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也没有),由其他学科教师或年老教师甚至后勤人员兼任,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不到保障。兼职教师驾驭教材能力普遍偏低,教学水平相应较差。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没有专业老师引领导,没有研究氛围,肯干的老师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
3.教材偏深,教学内容繁复
全国统编教材内容包涵美术的各个方面,如雕塑(木雕、石雕)、建筑、壁画、自然景观等形式融为一体来表现的艺术,很多教学内容不着边际,一些课题让人无从下手。统一的教材制约着教师教学内容的自主发挥,根本无法达到教学要求。教师只有适当地抛开教材,到生活中去寻找和挖掘美术资源。目前农村小学采用较多的美术教学形式是:剪纸、铅笔画、蜡笔画、水彩画、树叶粘贴、撕纸画等。这些教学有时目标不明确,要求不高,造型的基本方法欠佳,往往流于形式,成为一种游戏活动,有的学生兴趣很高但得不到满足。
4.必要的教学设施缺乏
有的学校无专用教室,即使有美术专用教室,距美术教学的办学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教室里只有几块画板,美术橱柜内只有几个石膏模型,教师常用的必备示范工具、材料微乎其微。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是不尽人意,由于没有电化教学设备,美术教材自带的教学资源无法使用,更谈不上教师去开发新的现代化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成为一句空话。就算有,许多时候还是用做摆设,并不能真正充分地发挥作用。
5.学生绘画工具和材料得不到保证
由于家长对美术学习认识的偏颇(不支持、不过问的占65%),和部分农村小学对美术课的开设无法得到保证,使得学生家长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大打折扣。许多学生连最起码的美术学习用具都无法配备,更谈不上按照美术教材的要求,配齐其它的材料和工具。所以,使得一些教学内容无法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课教学任务的完成,阻碍了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
6.校外美术活动少
组织学生进行校外美术活动或与之相关的活动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艺术教育一直以来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对美的感受和表现。
二、改善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对策
改善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责任首先是教育行政和学校领导。教育行政和学校领导必须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1.增强依法治教意识
各级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美术课程,严格按照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任何一个称职的教育管理者都应该树立依法治教的意识,自觉执行教育教学法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艺术教研员的配备,对美术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及评职、评优、评先都应与其他学科一视同仁,尽量做到评价的公正、公平。同时,要对美术教师加强培训,不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3.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美术教育经费的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展览室,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器材配备目录,配备美术教学及活动器材,确保美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4.开发课外教学资源
农村学校在美术教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感受、欣赏乡土艺术;听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摄影、写生收集创作题材。让学生从欣赏客观的形式美过渡到其客观内容的美,从而把美的事物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来,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创造也来源于生活。
当然,作为有强烈事业心的教师来说,更要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来改善自己的美术课堂教学。
1.引导学生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和材料
按要求主动准备学习用具和材料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而学生对美术学习有兴趣,自然会记得带齐学习用具或材料。因此,在每次上新课之前,要花一定的时间并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以此培养学生准备工具和材料的兴趣和意识。比如,在执教《动物面具》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是绘画课还是手工课,学生马上回答是手工课;课本上都用了哪些材料进行制作的,学生辨别出有卡纸、手撕的纸条、西瓜皮、胡萝卜、旧报纸等材料。除了这些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来制作漂亮有趣的动物造型呢?我拿出事先用不同材料制作好的小老鼠、老虎、猩猩、狮子、兔子、猴、狗、牛等动物面具进一步启发学生。他们看到我手上拿的各种各样的动物面具时都“哇”地叫起来:夸张的耳朵、有趣的眼镜……这时我再进行诱导: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做这些漂亮有趣的动物面具呢?“想——!”教室里响起整齐的回答。“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哪个同学到时带的材料最齐全,老师相信他制作出的造型肯定最有趣!”结果,同学们都带来了许多制作材料。
2.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欣赏课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欣赏、了解名家的绘画技巧及表现手法;欣赏儿童画与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将儿童画和这些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特色;欣赏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知道美术有很多样式,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重绘画学习,轻手工制作学习的认识偏差;欣赏中国美术、西洋美术与民间美术,让学生体会书画艺术、建筑艺术、工艺制作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
3. 整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
我们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做“游戏”。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是经过几次印刷的,色彩效果欠佳,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做补充就非常有必要。可以找一些资料,如录像、幻灯、光盘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才能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让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卡通开通》《有趣的汉字》《表情丰富的脸》《我设计的船》《鸟的纹样》《会变的花》《手印指印变变变》时,运用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动手实践
艺术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元旦、教师节等节日,我指导学生制作立体贺卡,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把平面的构想立体化,培养和锻炼学生剪、折、刻等方面的手工技艺。再如,我带学生进行艺术节会标设计、图书封面设计、邮票设计、板报报头设计、小书签设计、手印画设计等,培养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并让他们在制作中感受到快乐。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一块亟待研究与开发的园地,我们要在充分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投入足够的热情,加强研究和实践,尤其要注重美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构建一种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美术课程并落实于教学实践,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营养快线”。农村美术教育,任重而道远!
3. 急~~ 幼儿园小班的美术公开课教案怎么写!麻烦有经验的教师指教下。
http://www.cnfirst.net/youeryuanjiaoan/2008-11-06/8950.html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战胜大灰回狼 。。答。
4. 小学阅读课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同步拓展第五课《鸡妈妈的新房子》 阅读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2、通过指导童话《鸡妈妈的新房子》,获得课外阅读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了解阅读途径,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从而达到教学延伸的目的。
阅读重点: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歌曲唱片、学生读书笔记。
课前预习:
课前阅读童话《鸡妈妈的新房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老鹰抓小鸡》歌曲。会唱的同学拍手跟着唱。
老师问:这首歌写了什么动物?(老鹰抓小鸡)
对你们真棒,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童话,阅读描写鸡妈妈的文章。
二、学习童话《鸡妈妈的新房子》
1、谈话导入: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走进童话城堡:出示课题:走进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介绍前言、目录。
出示故事书,打开前言。老师讲解:从前言可以知道书的大致内容。你们接着看目录,目录下面是故事的题目。目录里的故事在几页,我们一看就会知道。
3、推荐童话作品:《鸡妈妈的新房子》
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走进童话故事《鸡妈妈的新房子》板书课题。
(4)美术教案动物书签扩展阅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课堂,“一问一答” 的碎片化教学方式仍占较大比例。学生在教师的细碎问题里亦步亦趋,学的时间和空间紧促、狭窄,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也不利于他们思维、情感、审美等的发展。采用问题化教学,则把“学”的责任和任务都移交回学生让“学”真正地在课堂里发生。
问题化教学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 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发展高级思维技能,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低年级阅读课,识字写字、流畅朗读、理解积累、语言运用等涉及的知识点会比较多。因而,低年级阅读的问题化教学,我们可以定位为围绕两三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和文本、教师、编者之间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两三个主问题的设计,必须是优质的、具有统领性的,让教学环节简明又富有张力。
5.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实施、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首先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1、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首先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就文题及文章内容提出问题,课堂上合作解决。2、在读文的方式上尊重学生的习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自己认为写的最好的内容。在动笔圈画时了可以用自己习惯的符号。3、回答问题时,不把答案确定唯一,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发言,只要说的有道理有自己的见解我都与以肯定。4、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中督促学生养成圈画好词、好句,标注重点内容的帮助阅读理解的好习惯,使学生会阅读,爱阅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成为“教学之本”。5、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为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每节课前都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知识或文章在课堂上学习交流,既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让学生体验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转达给同学们而受到同学赞许的快乐。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和其他课程一样,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一些弊端。如,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把自己孤立起来;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忽视语文实践,特别是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1、打破学科界线,注重知识整合。教学中注重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美术、科学等各学科知识整合。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实教学内容,在语文综合实践中组织学生做书签、做手抄报等与美术知识整合,书中经常出现一些有关科学小常识,生活小常识、动物世界的很多知识便让学生到课外搜集相关知识,课内交流。2、拓展阅读、培养阅读习惯2,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学段学生的阅读量都有明确的规定,而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仅仅靠课堂阅读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我在班级开展了评选“快乐读书王”的活动,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一周的读书情况。评选出快乐读书王给予奖励。3、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学语文课程改革允许教师自主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这为丰富语文教学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带学生走进自然去观察春、夏、秋、冬的变化和特点,习作时带学生到活动中去亲身体验,识字时让学生到大街上去发现标语牌中的错字,并帮助纠正,在读书中发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学会它。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语文教学在师生充实而有活力的互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6. 美术教学后记记什么
一、课堂的教学情况 教师的授课情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然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将是教师今后提高教学水平的宝贵财富。1、记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成功的美术教学,体现教师以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分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去设计教学环节。如巧妙的新课导入、有趣的对话、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幽默的讲解、传神的动作、学生具有独特创意的美术作品等等、这些闪光点只要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通过长期的积累,教学经验自然会日益丰富。 如在二年级《秋天的果实》一课教学后记中写到,本课尝试运用体验、感知的方法,运用游戏加发现探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玩水果闻水果尝水果三个环节来认识我们最常见的水果的特征和外形。并且让学生摆放水果,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在玩中学到自然常识,并运用于实践,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美术的信心。2、记教学中的失败之处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即使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会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学后记就要如实地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中肯地分析失败的原因。因为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难以真正全面地把握好每一节课。如教学内容安排不妥、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教法选用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练习手段和方法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等等。不管是哪能个方面,教师都应该把问题及进记录下来,并积极地从主观上找出原因,查漏补缺,与同行交流,寻求对策。从而改进今后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必然完美。 如,我认为学生对于动物的形把握得不准,就在黑板上演示其画法,并采用比赛的形式比比谁画得比老师好。当时我自认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课堂也很活跃。但是当我欣赏到一个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画得很粗糙,我当时想批评他。他说:老师你画的小动物他没有表情,而且也没有好朋友,我画的小动物他可高兴了,有很多好朋友和他玩。学生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否则我就会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让学生看着老师出示的范例一笔一画的临摹。这样做表面上虽然使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但是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学生创造力、想像力的衰退。3、记教学灵感、感想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地展开,师生之间的互动、情感上的深入交流,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突破备课中的条条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如插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法、变换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学生的练习手段、运用一些拱托课堂气氛的小幽默。这些都是教师智慧的闪光点。由于时间的制约,有些思路想法可能刚露出一点端倪,它可能稍纵即逝,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如果不注意积累,就会造成再也想不起来的遗憾。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记录下来,通过课后进行再加工,就会不断改进、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水平。 如我二年前进行的染纸的一课教学时,学生对于染纸的方法掌握得较好,如何把我们学生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服务于生活呢?我当时灵机一动,就想能不能对染好的作业进行再加工,我就试着让学生对染好的纸进行想像加工,看谁变得物体最多,作业的效果非常的好。有的学生利用它做成各种造型的手帕、围巾,有的学生利用它做成各种各样的书签,有的学生利用它做成各种款式的服饰,真的是作品五花八门,各有千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制作的学习,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他们制作做出肯定性的评价,增强他们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和学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则就要时刻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1、记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 包括对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重点难点是否已经掌握和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业的完成情况。 比如在《表情丰富的脸》中,我是这样记录的,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既了解了中外传统艺术,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色彩造型能力,审美情趣及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画脸的方法和步骤。但学生对于画脸的知识了解甚少,在回答问题、分析特征时比较机械、简单,在创作过程中,五官变形创作不够大胆,色彩对比不强烈、不鲜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造型夸张、色彩运用方面多加以练习。2、记学生在课堂上反映的问题 包括学生对于相节课的兴趣如何,对于教师教法的评价,学生的希望与要求等等内容。学生人多而学法不一,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一些发言和做法可拓展师生的思路,促使顿悟的发现,有的问题甚至可以把其引向纵深。同时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学生提出的疑问往往就是教师没有讲清楚或被忽略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在有些问题上,学生的见地可能更高明,也更具有想像力。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是一个聆听者,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并有足够的教育机智来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采撷集体的智慧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师的教学能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美,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如在《我设计的未来建筑》一课学习中,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从色彩上、外形上、功能上都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维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设计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是难能可贵的。如在色彩处理上,有的学生解释自己的设计是这样的:墙壁的色彩是通过外界的气温来自动调节色彩的,当气温高时外墙壁的色彩是冷色的,而气温低时,墙壁的色彩又变成暖色的了。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冷色和暖色》知识运用到设计中来。在外形上设计中有一个学生的作品设计让我记忆犹新,她设计的建筑的造型是一个灯饰造型,她是这样对我说的,灯饰的功能是为我们照明,同时还能给我们带来温暖。我设计的建筑这样的造型是能从心理上给人产生一种温暖和谐的家的氛围。 总之,教学后记作为教学的精髓,既为教师确定科研的课题提供帮助,又为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提供丰富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乃至整个教学业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要长期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完全可以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迅速走向成熟和成功。
7. 少儿绘画理论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怎样才能上好一堂优秀的美术课,除了按照大纲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备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外,我觉得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要!
一、关于“虎头”
很多美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太注重课堂的导入部分,有时是一句话一笔代过,甚至直接在黑板上直接板书写出课题。虽然中间授课内容完成的很成功,但是由于前面一开始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兴趣没有调动起来,所以感觉同学进入状态有点缓慢。俗话说,好的开始便是成功了一半。美术课与其它科目不同,是以学生实践即动手创作为主。因此,实践前的简短的启发导入,就如同打仗前鼓舞士气的动员,对激活学生创作灵感、初步了解学习技巧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将是决定一节美术课的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怎样才能够力图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捉住,用奇特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谈谈几种较好的导入要领。
1、想象导入
想象在美术课中用得较多,通常能启发学生的丰富想象自由想想创作,深受小学生的喜欢。如在学习《梦中远航》时。上课一开始,老师先启发学生:在遥望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上节课设计制作的船)。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让你乘上自己设计的船,你将驶向何方,在航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神奇,美丽的故事呢?课堂气氛开始生动,学生的注意力被老师播放的多媒体吸引住了。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一名在大海中冒险的“小哥伦布”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愿意!说:“好!让我们一起闭起眼睛,听着音乐,随着大海的波涛,摇摆起身体,在大海中一起遨游”。说着老师打开音乐,配上轻松的音乐,在乐曲声中老师有有感情的说到:“在蓝蓝的大海中,风和日丽,小船长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岛屿,岛上有许多恐龙,我们和恐龙一起玩耍,生活,真是快乐极了。接着又漂流到美丽的岛屿,在这里有安徒生笔中的童话世界,在那里遇到了的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和她的好朋友七个小矮人。还有……”这时,学生都迫不及待的想表现自己。老师捉住学生想要体现的心理,勉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说出自己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畅谈“梦”境后,老师让学生逐步地睁开眼睛,问:“刚才你们真的在大海中遨游了吗?”学生回复:“是想象自己去到了。”老师说:“同学们说得对极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梦中远航》(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既建立了教学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点明确课题,到达了导入新课的目的。
2、谈话导入
发言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最简略的交换要领。使用发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间隔,使学生从老师的发言中受到启发和熏染,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学习《作文插图》时,教师可这样导入语的:“同学们都会写作文,用笔记录一些自己有兴趣的或觉得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那么,既然我们都会画画,为什么不能给作文配以简略的画面,使作文更直观、更形象呢?”轻便的一句话既点明确作文插图是在作文上配画的课题,又以一个反问句变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要实验的学习欲望。这时,老师板书课题——作文插图,接着使用实物投影播放纯文字的作文和配有绘画插图的作文范图,让学生视察,让他们说说,两者有什么差异(前者只有文字,后者既有文字又有绘画)。再问这些绘画是干什么用的?学生会很快回复:“是为了体现文字内容的。”这时,老师小结:“无论文学作品还是美术插图,它们都反映了作品的内涵及精彩部分。但“图配文”的形式比只有文字的形式体现得更直观、更形象。”纯粹让学生作文插图,他们觉得很枯燥,换一种方式来学习,写写画画,画画写写,会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好求知欲。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运用绘画写作文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
3、多媒体导入
使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的课间活动用摄像机录下来,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使学生置身于其中,既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观察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场景。如教《校园真热闹》时,课前我把学生的课间活动用摄像机录下来,编辑成“学生的课间活动”实况录像,课堂上放给学生看。看的过程中老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同学们都在干什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学生回答:踢毽子、做游戏、打乒乓球……是在课间十分钟,在校园里。老师小结:对!这些活动都是在紧张学习之余开展的,它既能消除大脑疲劳,又有益于身体健康。你喜欢这些活动吗?同学们开心得回复:喜欢!老师提出要求:既然同砚们喜欢,那么我请同学们重新观看一遍录像,感受画面的场面,氛围,思考:如何能表现热闹的气氛?(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同学们活动时的各种动态)。创作来源于观察和想象。引导儿童观察热闹和活泼的场面,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相机摄下校园生活的录象,也可为日后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了素材。
4、故事导入
罗丹认为: “一种强烈的感情,闪耀在某一艺术作品中,这一艺术作品就一定是卓越的”。可以说一节美术课如果充满生机和激情,这一节课就一定是成功的。如在欣赏罗丹雕塑《巴尔扎克》像时,我讲述了罗丹雕塑这一杰作的故事:罗丹将巴尔扎克像雕塑完工以后,请他的学生来观看,学生们看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这是一双多么完美的手啊?罗丹听后,毫不犹豫地拿起斧子,砍下雕塑的手。学生惊诧,问其何故?罗丹平静地说:“我创作的构想是突出大文豪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他的手。”学生再看雕像时,一个深邃、充满睿智的文学家形象熠熠生光。这样的讲述,使学生对罗丹的删繁就简的神来之举由衷地敬佩,从而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这个“情”来欣赏。
除上述几种导入要领外,美术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许多,如简介导入、猜谜语、欣赏范画、实物展示、读童谣、讲故事等等,但是,无论是哪种方法的导入都要切合儿童生理特性和教学内容,都要紧扣教学目的,都要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二、谈谈“凤尾”
有些老师则反之,前面部分很精彩,后面部分可能由于设计不够完善,或者时间不够等原因,结束语则是匆匆代过,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特别是学生交上作业后,老师只是打个等级,给个分数。偶尔指出几个画得好的同学,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没有受到表扬的同学顿感失落,一节美术课就这样结束了。有些学生只看老师批改的结果,而忽视作业没有画好的原因。如果每次都是一个呆板的“优”或“良”等,看多了也就觉得乏味,而且不利于调动小学生完成美术作业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只看老师批改的结果,而忽视作业没有画好的原因。怎样才能有个一个形式多变,趣味丰富的结束?我通过学习摸索总结了一些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新方法,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讲评分析的结尾。
1、配乐歌唱。
选择一首与教学内容相符的乐曲,再配上生动的散文式描述,使学生通过动人的旋律,在老师生动语言的引导下,对画面进行欣赏,充分享受艺术的美。如《春天的色彩》一课,引导阶段我先播放《嘀哩哩——春天在哪里》歌曲的MTV。这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儿歌,学生跟着音乐后面欢快的歌唱。边唱边舞,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在欣赏春天美丽的画面和美妙的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春的气息,寻找出春天的踪迹,春天是什么样的,找出最能代表春天的颜色。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加活动的热情。这样将语言、数字、图形、声响融为一体,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2、比赛评议。
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收集在一起,请同学们来评价,说出每幅作品的可取之处和存在问题,不足的地方又在哪,以便改善。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如《这是我呀》一课,我把几名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请每位同学进行评价,评价的初步方式是让同学认,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每张画画的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认为谁画得最像?这时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认出的最多说明表现得有特点,不足的地方也请同学们给予指出,我再加强点评。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评出了几张最优秀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能够使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完善。这种让学生当面评论美术作业的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的讲评中,老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并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学生讲评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所学知识,并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讲评还能使学生对彼此的作业有一个相互了解、相互借鉴的过程,无形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气氛,从而使学生的绘画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3、操作演示。
老师将下节课要讲的内容事先向学生渗透,诱发他们对下节课教学的兴趣,比如后面一节要讲《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在课尾时拿出了分别盛有红黄蓝三色水的玻璃杯,然后将蓝色徐徐地倒入黄色之中,黄色马上变成了草绿色,随着蓝色的增多又慢慢地变成了深绿色;我又把蓝色倒入红色之中,红色马上变成了紫色。同学们都被这奇妙的现象迷住了,接着我说:“这一有趣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这种具有悬念效果的演示法使同学们心中充满了对下节课的期待,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有益处。
4、游戏表演。
用学生亲手制作的工艺品为道具进行现场表演,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工艺品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如《头饰与面具》一课,同学们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作品完成以后,我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模仿自己所做的动物的叫声,动作等,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这节课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孩子们扮演各种他们喜欢的角色,每个孩子都充分地将自己展示给观众,连能力弱的孩子也踊跃尝试,不甘示弱,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得到了升华。很多同学在展现自己表现欲望的同时,可以开发右脑功能,进行良好的审美教育,对于面具表情的制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回去进行了二次创作。
5、展览欣赏。
把学生单个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展览,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或成功的喜悦。如《送你一个书签》一课,学生运用各种媒材,制作的各式各样的书签。作品完成后,我组织学生自己布置一个关于“我爱读书,我爱书签”的展览。通过展览,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展览结束可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赠送书签,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还可鼓励学生养成爱读书,用书签的好习惯。
当然,美术课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故事描述。儿歌念唱等等。老师们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结尾方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力争使每一节美术课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8.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 看我们的画2008-09-19 09:59看!我们的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中外优秀儿童绘画作品,开阔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 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大胆地画出自己最想画的画面,倡导学习把图画画大;
3、 感受作品的美感,体验欣赏的乐趣和作画的乐趣。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习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创设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欣赏,进而激发创作欲望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 图片
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导入
1、 老师以亲切的语气进行自我介绍,与同学互相认识
2、 猜猜今天的美术课我们学什么?
3、 还是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今天的美术课就是来看看我们小朋友们的图画。”
同学们猜今天的学习内容举手回答
发展阶段
1、出示图片,全班欣赏,讨论最喜欢哪张作品
2、欣赏过程中先请小学生介绍喜爱这幅画的理由。“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是不是感到这幅画太有趣,太好玩了?” “什么是最吸引你的地方?”“你喜欢它的色彩吗?”对于学生的每个回答,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惊讶、喜悦,这样能刺激儿童的好奇心,进而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
3、请全班同学补充说明:“你为什么也喜欢这张画?”“有没有不喜欢这张画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你来画,你会怎样画?”“看了图画,你的心情怎样?”
4、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询问其姓名、爱好(借此可认识班内的同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小朋友们画的图画,你们想不想看?”“看的时候,比比谁看得仔细,看看图画里都画了什么?”仔细看教师出示的图片
发展阶段
这张图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吗?美在哪里?
这张画让你什么地方记得最牢?
你知道它为什么这样画?
(引导学生要大胆地用颜色画画,这可以作为对小学新生发出的一个号召,事实上在没有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学之前,色彩感觉的训练已有计划地拉开了序幕。)
“接下来这张画就更有趣了。它跟前面几长有什么不同?”“有些东西是贴上去的。”
“噢,原来除了画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材料剪贴到画面中去。”
请同学们带着跟他们同样快乐的心情夜来画一张我们自己的画吧。(注意速度快、构图饱满。在黑板上做更形象地示范,告诉他们什么是构图饱满。)
作业评价
让一些觉得自己画得不错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随笔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可以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不能投入到绘画中去,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太多的指导。还有,在指导中发现有些孩子构图不饱满,填色也是,所以,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反复强调这一点。
第二课 走进大自然2008-09-19 10:01走进大自然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如个启发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爱护方法。
教学目的:1、显性目的: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隐性目的: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思路:1、通过启发回忆,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大自然中的景物,使学生明白自然界所包括的内容。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知和发现自然界中各种景物的美,经过小组的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最后延伸到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好大自然。
2、教师设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经常带你们到大自然或公园玩吗?那里的风景美不美呢?给你印象最深感觉最美的是哪些景物?请学生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调动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你们回答得真好!大自然非常的美,我们都非常的喜欢大自然,这节课老师就将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教师板书课题。
4、讲授新课:
⑴教师展示图片或者播放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课本上的图片都有哪些大自然的景物;
⑵教师重点介绍一到两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上来介绍,为学生分组评诉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
⑶学生分小组进行欣赏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喜欢它的原因。
⑷小组进行学习后的汇报工作。要多鼓励表扬发言的同学。
⑸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传递美的信息。你们感受到了吗?树木正在发芽,叶子正在由淡绿变成深绿,露珠儿在小草尖上晶莹的闪动着,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你们能感受到吗?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我们能为保护她而做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自由谈谈。
⑹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第三课 七彩生活2008-09-19 10:03七彩生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标: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内容:
在前一课《走进大自然》的基础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续至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找出这些丰富的色彩,并大胆地表现色彩,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要求:
用水粉色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互相混合,并列或覆盖之后的不同效果。
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涂抹,观察它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观察色彩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富、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盒、洗笔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准备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准备海棉、夹子、冷暖色彩纸、旧衣服。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找一找
欣赏各种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
二、新授
试一试
1、 分发冷、暖色纸两张。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
2、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瑟的纸上有
3、同一颜色在冷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在暖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偶尔学生也会有使老师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现,要充分鼓励。
4、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
改一改
1、 学生准备旧衣服,摊放在铺在地上的报纸上,组内成员合作添画。
2、用小杯子装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调的美丽的颜料,注意颜料稍浓厚一点,不要太稀。
3、 泼洒到衣服上,颜料在布料上自然渗染,互相覆盖或并列后产生不同的效果,把旧衣服变成“艺术品”。
4、 老师帮忙用吹风机吹干,干后还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结
观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评价。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整洁还给课堂。
四、课后拓展
可以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来装饰,涂上漂亮的颜色,把生活打扮得多姿多彩。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颜料、画笔(两三支大小不同的笔)、调色盒、洗笔 的小水桶、抹布等。
教学思路:
导入新授
1、引导观察:
欣赏、感受各种生活用品的色彩美。
2、 尝试调色:
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做做“原色变出间色”的小游戏。
3、 特殊制作:
把颜料滴在纸上,吹开,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联想创作:
在“吹画”上展开联想、添加,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
5、 观察体会:
当你打开了一个角度,就发现了一种美。
小结
作业展评:用学生作品来布置教室。
互相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第四课 新花布,新衣服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学生乐于来展示,孩子都喜欢穿新衣服,都喜欢漂亮的花布。给自己或家人设计一件衣服是高兴的事儿。设计制作时能否做到有变化、有创意,敢于想象是重点。学生可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本课通过师生交流启发,使学生造型设计有创意。
课 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生活中的花布及服装,了解服装设计的一些简单奥秘。
*引导学生运用身边能找到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设计花布和衣服。
*培养对生活美的情感体验,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
设计服装外形,并涂上美丽花纹。
花布及服装款式的设计,服装的搭配。
教学准备:
教师:布娃娃1-2个(穿漂亮服装),服装设计师的作品2-3幅,相关资料,范图,花布及服装实物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赏一些漂亮花布实物,问学生可以做什么?
2、服装设计师用花布设计漂亮衣服,观看图片和小朋友们自己的衣服,看一些搭配的实物。
3、认识花布上的颜色及图案及许多有趣的装饰方法,。如有具象图案的,有抽象图案的,有点状,有线状,有各色拼贴的等。
4、介绍名家名作(图片),如迪奥、圣洛琅、夏奈尔、范思哲,三宅一生等服装大师的作品。
——介绍及演示
1、介绍运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图片)
用彩色水笔可以涂抹出漂亮的花布;用纸亦可拼贴出美丽的花布,用花布可以设计服装,用废旧材料也可进行作业。
2、观看同龄学生设计的作品(实物)
3、设计花布的方法介绍
(1)有用水粉色设计的花布,有用油画棒设计的花布。
板演1-2种花布的构图。
(2)找出自己设计花布所需的漂亮颜色,一一摆放好。
(3)是花草类、动物类还是点线构成类、格子类。
——练习与体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介绍一些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的方法,以及在制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学生用手中材料画线、涂色、打点完成一块花布,亦可用彩纸剪贴的方法来完成。(注意点线面的搭配)再用花布设计一件衣服
2、设计可以是立体作品(利用各种现成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围在布娃娃身上。
3、也可先设计好服装,再在上面装饰。
4、可结合换装游戏设计一服装展示小册子。将纸三折,分别画上服装,可结合不同季节画。向左一折,换了一套衣服;向右一折又换了一套衣服,比一比,那身衣服更好看呢?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用油画棒、彩色水笔等设计花布和衣服,力求造型精巧、图案新颖、色彩明朗,设计一块漂亮花布及一套漂亮服装,当一位小小设计师。
展开想象,大胆绘画,设计新颖独特的花布、服装,与众不同。
(服装设计师大赛开始,四组进行创造竞赛。)
——小结与评价
1、来,试试我设计的新衣,别小看我,我也是小小时装设计师。可举办一服装秀,让学生当模特儿展示。
2、课堂小结,作业评比观摩。
自由欣赏全班的作品,选出你最喜欢的。
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一评本组成员的作品,说一说好在哪里?
用花布设计成服装,可用撕或剪的方法。
——课后拓展:
1、准备材料,可以小组现场装扮1-2位同学,出谋化策,设计出一定的风格。
2、可以打扮自己的洋娃娃,用包裹、拼贴等方法。
3、服装设计师是创造生活美的魔术师,还可创造哪些美妙作品,拿出自己的行动,回去再尝试。
(设计的环节较多,可根据课时需要选择性运用)
圆圆的世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
二.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圆形物,并从中领略圆形物的美
三. 启发学生画出各自心目中圆圆的世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线条或颜色表现出圆形物有趣的细节特征
教学具:
多媒体、泡泡水若干瓶、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游戏:
师:今天,老师想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个游戏,什么游戏呢?大家看:(师示范吹泡泡)
生兴奋地喊到:呀,吹泡泡!
师:喜欢吹泡泡吗?
生高声齐答:喜欢!
师:请大家把藏在桌子里的小瓶找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尽情地吹泡泡吧!
2.揭题:
师:大家看,我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形。
师:瞧,这么多的泡泡都在我们教室里跳舞,咱们的教室可真成了一个圆圆的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圆圆的世界。
二. 新授:
1.尝试:
师鼓励小朋友把看到的最大的泡泡画下来,请四名学生板画,其余学生在纸上练习,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2.演示:
师在学生画圆的基础上添画几笔,使之成为教室里的一种圆形物(脸盆、电风扇、小圆凳、纸篓)
3.观察:
引导学生寻找教室里的圆形物,让其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圆形物——小女孩的花结、花夹子、小朋友的眼珠子、钮扣、橡皮、胶带、锁孔、插座、磁铁、螺帽……
4.添画:
师鼓励学生在画泡泡的基础上大胆添画几笔,让他们变成教室中一个个有趣的圆形物。
5.儿歌欣赏:
师:刚才,小朋友把我们教室中的圆形物都画了出来,画得十分有趣。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儿歌:
《圆圆与圈圈》
有个圆圆 一会儿变摇鼓
爱画圈圈 逗着圆圆玩
大圈象太阳 一会儿变气球
小圈象雨点 围着圆圆转
晚上,圆圆睡了 圆圆睡醒了
圈圈很想圆圆 圈圈眨眨眼
悄悄地、慢慢地 变成大苹果
滚进圆圆梦里面 躺在枕头边
6主体想象:
师:如果你就是圆圆,当你睡着的时候,圈圈也会悄悄地、慢慢地滚进你的梦里面。那么,在你的梦中,圈圈又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进入梦乡。
(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慢慢地闭上双眼伏于桌面)
7学生交流:
(音乐停学生醒)
师:小朋友,在你的梦中,圈圈都变成什么了呢?
生:圈圈变成一个小闹钟,叮呤叮呤催我快醒来。
生:圈圈变成一个大西瓜,那西瓜可真甜!
生:圈圈变成一个小足球,我们一起在草坪上玩耍。
8欣赏:
师:老师把小朋友梦中的这些圆形物都请到了教室,大家看。(课件展示)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些圆形物怎么样?
生:很可爱、很活泼、很神气、很有趣……
师:是呀,这些活泼可爱的圆形物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大到太阳、地球,小到雨点、钮扣都是圆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圆圆的世界中。
三. 作业:
鼓励学生用线条或颜色画出各自心目中圆圆的世界。别忘了画上有趣的细节。
四. 作业展评: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展开自评、他评、师评。
五. 小结:
感兴趣的学生课后继续吹泡泡,并仔细观察泡泡中美丽的世界。
第6课 方方的物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七幅欣赏图片和说明文字。在版面中有五幅图片来自于生活:书 架、餐桌椅、方形的门窗、长城上的烽火台等。其中一幅还用文字启发学生换个角度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方形会改变形状。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里寻找方形,体会方形的特点。另外两幅是学生的作品:是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表现的方形物,启发学生能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表现方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找找圆形》的基础上,巩固观察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各种表现的手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方的物体,观察它们的特征,并区别方与圆的不同,深刻地感受方形稳定,对称的美感,并有选择地利用一种手法表现方形物。本课要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像把方形物刻画得更细致、更有趣、更生动,进—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方形,寻找、观察生活中的方形物。
2、引导学生运用画画、剪剪、贴贴、撕撕玩玩等多种手法来表现方形物,同时能表现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细节。
3、体验方形给人的感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寻找、观察和表现方形物,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在方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大胆想象,添加有趣的细节让画面更生动、更完整。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若干小皮球、若干小箱子、方形物的欣赏图片、学生作品。
学生准备:彩笔、彩纸、剪刀、糨糊。
教学过程
A.导入
a.学生参与游戏:请两组学生分别帮皮球和箱子搬家,看哪组学生快。通过游戏,学生们发现小皮球难放稳,而箱子一下就放稳。由此知道:方形具有稳定、对称的美感。
b.揭示课题:方方的物。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寻找、观察、表现方形物。
B.新授
a.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方形物,拓宽创作的思路:
(1)你能回忆出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方方的呢?(请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2)老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片:请学生们欣赏生活中的方形物。方形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3)分组进行比赛:在相同的时间中哪一组学生绘画的方形物最多,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最后评出哪组数量最多;哪组刻画最细致?哪组纪律最好(得胜组奖励小星星或小旗等)。
b.指导学生表现方形物,并刻画出细节。
(1)出示两幅相同的方形物的作品,请学生们选择哪幅完整?(绘画细致的完整)
(2)出示多幅学生作品,着重让学生们观察方形物的细节表现。(甚至可以在背景上添加内容,让画面更充实,更丰富。)
c.小组讨论交流:
(1)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方形物(画画、剪剪、撕撕、贴贴等)
(2)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方形物呢?
d.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C.小结
a.作业展评:大家欣赏作品。
b.互相评论:有哪些独特的方形物?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谁的画面最完整?对优秀作品给以奖励:小星星、小旗等。
c.课后拓展:搜集各种方形物的图片供大家交流,学习。
找找三角形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较多表现的是生活中找到的三角形及三角形的运用,如:船帆、三角形的地砖图案、北京故宫角楼、滑梯和埃及的金字塔等。通过学生观察和寻找周围的三角形,让他们发现生活中三角形的众多存在和作用,让学生能发现三角形的异同,比较不同形态的三角形给人不同的感受:尖头向上的三角形显得稳定、坚硬;倒立的三角形给人危险和锐利的感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物体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并尝试用一种方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启发学生说说、猜猜、看看和画画,让学生找到三角形,了解三角形并巳。画画三角形的物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寻找、发现和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发现它们的异同,体会不同三角形给人的不同感觉。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用画、剪、撕、帖、折等多种手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和积极创造生活美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寻找、发现和观察三角形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
采用不同的手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添加细节组成有趣的画面进一步来美化生活。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图片。
学生准备:准备彩笔、油画棒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吗?
2、出示三角形的纸片,教师补充三角形的特征。(稳定性)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且把它们表现出来。
二、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了解、寻找、观察三角形:
1、在学校中、教室中寻找有趣的三角形:红领巾、三角尺…
2、在生活中找一找三角形的物
3、欣赏课本中古今中外典型的三角形物体:建筑、玩具、设施等。让学生们更进一步地发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作用,从而产生表现三角形物体的欲望。
猜猜看:滑梯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
4、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物体,尝试用多种手法来表现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画三角形。讨论:你们还有什么手法来表现三角形的物体使他更有趣呢?激发学生表现的兴趣。(色彩画、剪贴画、线条画等)。
5、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继续完成作业
展示评价:教师把一些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鼓励为主。
拼拼搭搭(一)(二)2008-11-06 09:20第8课 拼拼搭搭(一)(二)
教材分析
在圆、方、三角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不同的形进行组合,创作出有趣的、多变的世界。了解形的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组合图形的独特美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点、线、面组合的基本规律。能采用多种表现方法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形的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2、认知目标: 掌握形的组合规律。
3、技能目标: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表现方法创作。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欣赏及创作,发现和体会形的组合的美感。
能合理运用各种形进行组合,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教师准备:收集大师的作品:如米罗的作品。
学生准备:准备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 导入
分小组活动:利用教师分发的基本形拼一拼,再“添画”几笔成为一个有趣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形自由发挥想像力,展开联想翅膀,想像创意。
揭示课题:拼拼搭搭。用这种方法还能做出什么有趣的图案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B.新授
a.请学生们欣赏大师(米罗易宝)作品,感受用不同的形“拼搭”的奇妙世界。
b.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各种形的组合运用,感受它们带来的美。
c.欣赏图片(课本中的学生作品),再次感受拼拼搭搭的美妙:
色彩的美:可用对比的鲜艳色彩也可用协调的美丽色彩。
形状的美: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有点有线也有面。
内容的美:有写实的具体内容,也有抽象的内容。
构图的美:画面饱满有虚有实。
d.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可装饰什么呢?(手帕、书签、钥匙扣和封面等)
e.教师出示各种拼拼搭搭装饰的实物,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f.作业布置:每组选择一种实物来装饰。
g.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C.小结
a.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悬挂、粘贴、赠送等)。
b.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c.课后拓展:你能做出立体的拼拼搭搭吗?用什么方法呢?
第二课时
A.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有哪些形状在其中。
2.由此引入课题:形的组合联想。
B.新授
a.出示形的组合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组合的基本概念。
b.欣赏生活中形的组合的应用。
c.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形的组合的独特美感。
d.教师出示用较硬的纸剪出各种形状,启发学生考虑:怎样“拼搭”出立体组合作品?(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
e.学生第一次作业:尝试用“插接”的方法制作立体的作品,教师参与制作。
f.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相互交流制作的心得体会,评选出造型独特、色彩美丽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用废旧材料组合的作品,发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激发他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兴趣。启发学生用多种材料和多种方法来创作立体的形的组合。
g.学生欣赏图片:现代装置艺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h.学生第二次作业:用废旧材料分小组完成一个形的组合装置,教师巡回指导。举办废品装置艺术展览:展示各小组的组合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
9. 怎样体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价值国
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对整个国民文化素养提高的作用不容忽视。关注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就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社会的发展。但是,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根据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改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对策,我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一、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1.学科地位重视不够少数领导、部分教师的观念陈旧,认识不到美术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认为美术学科只是语数英等的附属学科,利用美术课学习、复习其它学科的知识。另外,美术作为循环使用教材,往届学生使用后破损现象严重,上级只按比例配备教材,造成教材不齐,无法确保美术课的正常开设,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术课在教育教学评价上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一些学校对美术教学在计算工作量时只相当于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70%,美术教师在评职、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待遇都低于其他主科教师。这些都是造成美术教师教学随意散漫的主要原因,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2.专职美术教师紧缺农村小学受固有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都无法配备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甚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也没有),由其他学科教师或年老教师甚至后勤人员兼任,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不到保障。兼职教师驾驭教材能力普遍偏低,教学水平相应较差。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没有专业老师引领导,没有研究氛围,肯干的老师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3.教材偏深,教学内容繁复全国统编教材内容包涵美术的各个方面,如雕塑(木雕、石雕)、建筑、壁画、自然景观等形式融为一体来表现的艺术,很多教学内容不着边际,一些课题让人无从下手。统一的教材制约着教师教学内容的自主发挥,根本无法达到教学要求。教师只有适当地抛开教材,到生活中去寻找和挖掘美术资源。目前农村小学采用较多的美术教学形式是:剪纸、铅笔画、蜡笔画、水彩画、树叶粘贴、撕纸画等。这些教学有时目标不明确,要求不高,造型的基本方法欠佳,往往流于形式,成为一种游戏活动,有的学生兴趣很高但得不到满足。4.必要的教学设施缺乏有的学校无专用教室,即使有美术专用教室,距美术教学的学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教室里只有几块画板,美术橱柜内只有几个石膏模型,教师常用的必备示范工具、材料微乎其微。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是不尽人意,由于没有电化教学设备,美术教材自带的教学资源无法使用,更谈不上教师去开发新的现代化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成为一句空话。就算有,许多时候还是用做摆设,并不能真正充分地发挥作用。5.学生绘画工具和材料得不到保证由于家长对美术学习认识的偏颇(不支持、不过问的占65%),和部分农村小学对美术课的开设无法得到保证,使得学生家长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大打折扣。许多学生连最起码的美术学习用具都无法配备,更谈不上按照美术教材的要求,配齐其它的材料和工具。所以,使得一些教学内容无法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课教学任务的完成,阻碍了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6.校外美术活动少组织学生进行校外美术活动或与之相关的活动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艺术教育一直以来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对美的感受和表现。二、改善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对策改善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责任首先是教育行政和学校领导。教育行政和学校领导必须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1.增强依法治教意识各级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美术课程,严格按照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任何一个称职的教育管理者都应该树立依法治教的意识,自觉执行教育教学法规。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艺术教研员的配备,对美术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及评职、评优、评先都应与其他学科一视同仁,尽量做到评价的公正、公平。同时,要对美术教师加强培训,不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3.大力改善学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美术教育经费的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展览室,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器材配备目录,配备美术教学及活动器材,确保美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4.开发课外教学资源农村学校在美术教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感受、欣赏乡土艺术;听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摄影、写生收集创作题材。让学生从欣赏客观的形式美过渡到其客观内容的美,从而把美的事物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来,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创造也来源于生活。当然,作为有强烈事业心的教师来说,更要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来改善自己的美术课堂教学。1.引导学生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和材料按要求主动准备学习用具和材料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而学生对美术学习有兴趣,自然会记得带齐学习用具或材料。因此,在每次上新课之前,要花一定的时间并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以此培养学生准备工具和材料的兴趣和意识。比如,在执教《动物面具》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是绘画课还是手工课,学生马上回答是手工课;课本上都用了哪些材料进行制作的,学生辨别出有卡纸、手撕的纸条、西瓜皮、胡萝卜、旧报纸等材料。除了这些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来制作漂亮有趣的动物造型呢?我拿出事先用不同材料制作好的小老鼠、老虎、猩猩、狮子、兔子、猴、狗、牛等动物面具进一步启发学生。他们看到我手上拿的各种各样的动物面具时都“哇”地叫起来:夸张的耳朵、有趣的眼镜……这时我再进行诱导: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做这些漂亮有趣的动物面具呢?“想——!”教室里响起整齐的回答。“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哪个同学到时带的材料最齐全,老师相信他制作出的造型肯定最有趣!”结果,同学们都带来了许多制作材料。2.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欣赏课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欣赏、了解名家的绘画技巧及表现手法;欣赏儿童画与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将儿童画和这些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特色;欣赏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知道美术有很多样式,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重绘画学习,轻手工制作学习的认识偏差;欣赏中国美术、西洋美术与民间美术,让学生体会书画艺术、建筑艺术、工艺制作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3.整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我们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做“游戏”。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是经过几次印刷的,色彩效果欠佳,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做补充就非常有必要。可以找一些资料,如录像、幻灯、光盘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才能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让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卡通开通》《有趣的汉字》《表情丰富的脸》《我设计的船》《鸟的纹样》《会变的花》《手印指印变变变》时,运用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动手实践艺术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元旦、教师节等节日,我指导学生制作立体贺卡,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把平面的构想立体化,培养和锻炼学生剪、折、刻等方面的手工技艺。再如,我带学生进行艺术节会标设计、图书封面设计、邮票设计、板报报头设计、小书签设计、手印画设计等,培养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并让他们在制作中感受到快乐。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一块亟待研究与开发的园地,我们要在充分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投入足够的热情,加强研究和实践,尤其要注重美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构建一种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美术课程并落实于教学实践,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营养快线”。农村美术教育,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