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家有没有湘版五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案,多谢诸位!
第9课 海螺变形图案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变形图案的一般特点与要求,初步掌握变形图案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海螺变形图案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在图案加工、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其精细、工整的特点并学会用点、线面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或水彩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播放音乐,提示课题
同学们,在美丽的大海边,在金色的沙滩上,会看到各种各样美丽的贝壳和海螺,它们形状有趣而且美丽,今天我们来设计一个美丽的海螺图案。
二:欣赏作品
1:课件展示不同的海螺,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和内部结构特征。
小结:海螺的外形是一个椭圆形,四周有齿轮花纹,中间是螺旋形的结构。
2:欣赏作品一
课件欣赏教材上的黑白图案3幅
问:这两幅作品与刚才的自然形海螺相比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两幅作品在自然形的基础上经过作者加工,更加简练、概括、,同时,还保留了海螺的主要特征。
3:欣赏作品二
课件欣赏教材上的彩色图案
问:这幅作品又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这幅作品不但在造型上更加夸张,而且经过作者的想象、创造,运用对比色彩间隔排列,在视觉上产生跳跃的感觉。
4:结语
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幅图案作品,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图案吗?(经过作者的加工、美化而成的纹样)有哪些变形方法呢?(讨论)
三:示范方法步骤
1:画基本形
2:变形
引导学生说出变形方法
(1):简化法:在自然形的基础上省略细节部分,扼住主要特征进行变化
(2):夸张法:将特象的特征加以夸大、突出
(3):装饰法:在海螺的基本特征上,加以装饰美化。
3:学生按课件图例分别说出用了什么变形方法
四:学生作业,老师行间指导
作业要求:自己构思、想象创作出几幅海螺变形图案,可以是黑白,也可添画色彩,要求制作工整、细致。
五:作业展评小结。
第10课 树的变形图案
教学目的
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大胆的绘画风格,运用简化、夸张和装 等手法,对树加以变形。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树变形的基本方法
难点:创造性地对树形作装 处理
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出示《椰树》、《柳树》两幅变形画作品,提问:这些画分别表现的是什么?画中的树与现实中的树是否一样?有何不同?
2:小结:画中的这些树都是在原有造型的基础上运用了简化、夸张、装饰等手法加以变形的画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对要变形的树加以分析
同样是树,但每种树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标志,使我们一眼就能谈判断这是椰树、柳树或是其它的什么树。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这几棵树,看看谁能找出它们最突出的特征。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答问
小结:迎客松:干曲折,倾向一边,叶是针形,伞状排列。
梅树:新枝直上,多节,花五瓣
雪松:树寇呈叠三角状,干笔直
2:示范讲解变形的几种基本方法
(1)简化:就是省略掉细部及次要部分,保留它必不可少的部分。如简化雪松的外形,简化椰树的叶形等。
(2)夸张:对事物的外形进行适度的夸大、强调、突出。如迎客松的干更弯、倾向性更强,椰树的干更细长,叶更弯等
(3)装饰:在树形上附加一些装饰,使图案更符合理想、更加丰富。如槟榔树的叶上添上凤尾花纹样装饰,在棕榈树的树干上加上条纹装饰。
3:欣赏教材,加深对简化、夸张和装饰三种技法的认识。
三:学生作业,老师行间指导
四: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第11课 变形人物黑白画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人物变形的方法,进行人物变形练习。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在了解人体主要结构基础上初步掌握变形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人体结构,导入课题
1:复习导入
四年级时,我们学过画人物,谁能说出人体的大致结构?
2:出示课件,加深了解
小结:人体的主要结构包括头、躯干、四肢、骨胳外面包附着肌肉,人体的各部分由关节相连结。
二:新授
1:设问:变形人物与平常生活中见到的人有何不同?你是从哪些地方认出是一个呢?
板书:抓住基本结构:头、躯干、四肢
2:讨论变形方法
(1)省略法
a:用课件打了人物写生和变形画
b:找出不同之处(变形画五官没画,衣上的褶皱没画)
变形画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没画出来,省掉了,谁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
板书:省略法
(2)夸张法
a:用课件人物写生画和变形画
b:设问:写生画中大姑娘的头发给我们什么感觉?(长)变形画长发画得更长,像样有意夸大人物的主要特征,这种变形方法叫什么?(夸张法)
运用夸张法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形象鲜明,如把圆的画得更圆,胖的画得更胖....
(3)添加法
a:打出一张学生变形画作品
b:设问:这张变形人物画,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儿?(人本来只有两条腿,现在这个却有十几条腿了)
c:像这样,在原有形象上添加的方法叫添加法,如千手观音就是一个例子。
(4)综合法
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
三: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老师行间指导
五:讲评小结
第12课 剪贴画 人物
教学目的:
学习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利用彩色纸和旧日历纸、杂志封面的图案组成新的画面。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纸、挂历纸、剪刀、胶水、垫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指导设计草图
1:阅读教材,剪贴画的第一步工作是设计一幅有趣的草图。大家根据教材,然后发挥想象,谈一谈,你准备设计怎样的草图?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可以设计生活中见过的场景,也可以发挥想象,可以是人物的上半身为主的头像,也可以是几个人一起的活动,可以是下面像,也可以是背影,还可以是侧面像。
2:注意一点,草图是对作品起提示作用的,在正式贴上纸片时可能有较大的差别,所以,草图的线条不要画得太死
3:学生画草图
三:指导剪取花纹
1:在制好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人物的五官、衣服等,在原来的图画里是什么样的图案呢?这些图案又是怎么样成为人物画一部分呢?(看课件观察)
小结:剪取花纹图案需要发挥每个人的想象能力,把两样没有联系的东西联系起来。
2:学生讨论:你所带来的纸哪些地方可以剪作人物画上的哪一部分?然后说一说
教师提示:剪取花纹是第二步。有的花纹可能与你的草图上的形状不一样,就不要被草图限制,先按花纹可取的部分剪下来备用。
3:剪好以后,把花纹摆在草图的相应位置看一看
(1)剪的图案是否符合草图的需要,是草图需要调整还是剪裁的图案需要更换。
(2)哪些地方还缺些什么?可不可以用彩印纸上的花纹,如果不行,就用彩色纸补剪。
四:完成作品所需图案基本剪好之后,就可以贴了,注意按先后顺序
五:展示作品,小结下课。
第13课 布贴画 人物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布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从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布贴画的设计和制作方法、步骤
难点:人物形象的设计和布料色彩、纹理的搭配
教学准备:
范品、硬纸、各种碎布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课题
1:出示范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布贴画的特点
2:小结:布贴画利用布料的纹路及松散的线头,使画面具有了“线”的造型和相对灵活的表现力,同时,它是装饰画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有独特的美化作用。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讲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1)设计人物形态,抓住人物外形、神态进行概括、夸张变化,在底纸上画出轮廓,要求美观大方、大小适当。
(2)选择布料,请一位同学上台选布料,教师稍作评价后提出要求,布料的色彩、质感要协调
(3)拼摆、剪贴成形
将选好的布料根据图样剪出形状,并摆一摆,然后粘贴完成,注意要粘贴牢固,画面要整洁、精致。
2: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作,并说出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一幅,为什么?
3:教师针对学生讨论意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学生作业
要求:将收集的花布、色布的边角料,大胆设计,剪贴成一幅以人物为主的图画
四: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第13课 纸方框组合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纸方框制作的步骤方法
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审美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立体构成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纸方框珠单体制作
难点:纸方框的组合
教学准备:
范品、单体方框、剪刀、胶水、厚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课前做好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纸方框组合,引导学生欣赏,研究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拿出剪裁好的纸条给学生看,这样的纸条,到处可见,我们可以废物利用,刚才看到的那些漂亮的纸方框组合,就是用它们做成的。
二:新授
1:制作单体
(1)裁好4--5条长20厘米、宽约2厘米的纸条,要求画线剪裁,做到边整齐、宽窄一样
(2)留出胶水粘贴处,余下纸对折(二次)
(3)粘贴
(4)剪割
要求:剪割的距离最好为等距,而且每根纸条都做到剪割一致。
(5)撑开
要求:撑开前,要把折的地方,剪割等处用力把折印压一下,做到撑开时,有棱有角
2:单体的组合
(1)欣赏并学习书中的几种不同组排
(2)拿出课前欣赏的范品进一步欣赏并启发
(3)大家动脑筋,排列出多种与书上,与老师不相同的组合体,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粘贴好
三:学生作业,行间指导
四:展示作业,评析交流
第14课 易拉罐制作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易拉罐制作的步骤、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易拉罐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设计制作出具有创意的易拉罐小制作。
教学准备:
范品、空罐、剪刀、小刀、胶带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范作,学生观察后说出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
2:小结:易拉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平时,我们总是把它们给丢了,今天,我们要用废物利用,将它们制作成各种美丽的工艺品。
二:新授
1:学生观察范作,总结制作方法
小结:步骤:剪切——折卷——折叠——拼接——添画
2:教师示范并讲解制作过程
1:构思设计
抓住事物的外形,进行简化概括,去掉细部,并大胆地夸张其特征
2:剪切
根据构思,对易拉罐进行剪切,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小刀或易拉罐伤了自己的手。
(3)粘接
用胶带纸将易拉罐各部分拼接成形,注意要牢固。
(4)添画
用彩笔对粘接好的易拉罐进行添画,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完整。
3: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例,了解其制作要点,启发学生思维,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构思设计
三:学生作业
要求:采用易拉罐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制作一件或具像或抽象的易拉罐工艺品
四:小结下课
第15课 制作陶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陶杯制作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按程序操作,认真、仔细、耐心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美化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陶杯制作过程
难点:1:杯把与杯体、杯体与杯底、杯体与贴花的粘接
教学准备:
课件、茶具数件、粘土、报纸、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课件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1:欣赏精美茶具,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兴趣
2:欣赏学生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二:新授
1:观察陶杯,分析陶杯的基本结构
2:设计陶杯,画草图
3:示范陶杯的坯体制作过程
(1)用报纸把酒瓶裹紧
(2)用泥压出比瓶底直径大2——3厘米的底板做杯底
(3)制作泥板,根据杯体的高矮确定泥板的宽度,把泥板卷在瓶体外
(4)粘接泥板接口和底板
(5)抽出瓶子,根据需要通过挤压、拉伸适当改变杯体外形
(6)粘接把手或其他部件
(7)装饰
(8)整理
三: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作品收集,展览,学生下位参观
第16课 线描人物头像
教学目的:
让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头部比例,了解正面、正侧面、半侧面时的不同变化。学习用线描的形式进行人物头部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物头部大体比例,掌握线描写生的要领
难点:人物面部五官比例与感觉的画法
教学准备:
课件、硬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1:课件欣赏。观察分析画的什么?都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2:小结:都是画的人物面部头像,是用单色的线条勾画出一的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讲述正面头部比例的大体划分
(课件展示,教师边量边讲)
儿童的眼睛在整个头部长度的1\2处,从头顶到眼睛的2\1处,是头发的下线,鼻子的底线正好在眉毛到下吧的2\1处,嘴则在鼻子到下吧的2\1处,两边的耳朵是眼睛到鼻底线之间的位置.
再看脸的宽度,以眼睛为单位来量是五个眼睛的宽度,鼻子、嘴在脸宽度的2\1处,是脸的中心线,左右对称
2:引导学生观察正侧面和半侧面的五官比例变化
3:演示、讲述写生步骤与方法
(1)整体观察
先认真观察所处角度头部比例与脸形的整体特征,在画纸上作整体安排,确定头部大小与位置。面部朝向的前方位置。面部朝向的前方位置要多留点空白
(2)落笔成形
画脸形——画五官——概括取舍
三:学生写生练习
四:课堂小结
第17课 画有趣的面部表情
教学目的:
1:了解人物面部表情的特点,掌握人物面部表情的基本描绘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描绘生活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人物面部表情的特点
难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绘
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课件里一个哑剧演员用哑剧形式表演,让学生观察他的面部表情。
2:设问思考:怎么样知道他人是快乐还是忧愁呢?你是怎么样分辨出来的?
3:分析小结:请几个学生上台做笑、哭、怒、愁的表演,其他学生再次观察表情,老师随机简笔漫画画出各种表情。
二:小结并规纳表情的规律与特征
1:请学生上台用夸张的方法画出各种表情,并给予纠正。
2:教师示范并板书
笑:眉开眼弯嘴上
哭:八字眉眼掉下来
怒:咬牙 眼眉毛竖
其它表情可由以上三种加上嘴的配合派生出多种多样有趣的面目来
三:观摩课件上各种表情图
四:趣味添画
教师出示并张贴有头形和动作的漫画,请学生用接力方式根据不同动作添画出面部表情
五:学生作业,老师行间指导
作业要求:画出一个你认为有趣的面部表情的人物头像,要求画出发式,头像稍大,用夸张漫画的手法。
六:作业展示,简评、小结
第19课 命题画 草丛中
教学目的:
1:学习各种草的表现方法和画面的前后处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敢于描绘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画面的前后处理
难点:各种草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课前布置学生课外细致观察草丛,注意各种草的不同之处,并试着画画速写。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1:师:老师这画了一幅画,大家看看这是画的什么地方?课件打出“草丛中”作品
2:“草丛中”发生了一个故事,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大家想想看?
3:学生回答各自的想象:在草丛中读书、在草丛中捉迷藏、在草丛中埋“地雷”.....这样就丰富了学生描绘的素材.
4:教师肯定学生丰富的想象,并设问:怎么样把刚才的想象描画出来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方法步骤
1:先画近处的草(画近景)
课件打出步骤图,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出.告诉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忆、想象去画,线条要流畅,各种草的生长方式要有所变化,比如:高矮、粗细、疏密等。
2:在空隙处画人物或其它物体(画中景)
课件打出步骤图,再示范中景人或物的处理方法,被遮挡的地方就不画出来
3:在远处添画更多的草(画远景)
课件打出步骤图,师一边板画一边提醒学生注意远处的草丛要画得小而密,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三:指导学生练习
四:小结全课,展示优秀作业。
第20课 线描淡彩画 秋林
教学目的:
1:学习巩固线描淡彩画的表现方法
2:运用线描淡彩画的方法技巧描绘出秋林的特点
重点难点:
体现出秋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画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教师出示线描淡彩画<静物>的优秀作业,提问复习线描淡彩画的方法步骤
2: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分析画法
1:抓住“秋林”的颜色特点,体现出“秋”字
(1)回顾第七册所学 诗《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描写了秋天枫林的颜色.
(2)学生回答自己观察的秋林是什么色彩
(3)课件播放秋林图片,让学生更加了解秋林的颜色变化.
2:要体现出“秋林”的“林”字特点让学生说说“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要表现“林”就必须画较多的树,而且要有一定的空间感。
三:讲授示范
1:用线条画出“秋林”的布局
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
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要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树叶的特征
2:用淡彩体现出“秋林”的特色
重点演示色彩的调配,并告诉学生别把颜色调得太均匀,免得色彩变化呆板。色彩既然要清淡又要富于变化
四:创作练习
想象画出一幅秋林的线描
五:展示、总结、下课
第21课 线描淡彩画 校园
教学目的:
1:运用线描淡彩的方法描绘校园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取景、大胆描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取景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校园,布置学生带好写生工具,作好写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教育学生热爱校园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用线描淡彩的方法来描绘我们的校园。
二:分析校园特点,告诉学生怎样取景
1:我们的校园有什么特点呢?(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记忆)
2:播放课前拍摄校园录像,告诉学生怎么样取景最好看,可以取全景也可以取“校园一角”
3:教学生取景。告诉学生用自己双手的手指可以圈成一个取景框(示范给学生看,并教会每一个学生)
4:带领学生来到室处校园里,指导学生运用这种简易的方法进行取景。
三:指导学生掌握写生方法
1:仔细观察校园,自己选择合适的角度来取景。
2:用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并加上自己美好的设想。
教师可以适当地作一点示范描绘
3:上好淡淡的水彩
4:待水彩色干后再适当加勾线条
四:展示作业,鼓励学生自觉进行写生练习。
第24课 绘画日记
教材分析
用作画的方法来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叙述,使之达到
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形式丰富的效果,是教材向学生介绍的一种新型的日记
方法——绘画日记。
与一般日记相比,绘画日记有形象直观、色彩鲜明、内容丰富、概括力强等特
点。绘画日记不仅在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表现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在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典型的事例与环境加以表述,帮助他们处理好画面内容与文字叙述的关系,使学生画得生动、写得有趣、学得带劲。
参考教案
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学习与语文知识的关系,了解日记画的特点。2.引导学生多侧面地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表现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的感情。3.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平衡发展。
教学重点:典型事例的分析与表现方法;色彩、黑白关系的处理与空间层次的体现。
教学难点:画面与文字的相互关系,画面的表现形式。
教具准备: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和日记的实际情况,收集学生的优秀日记画习作。
学具准备:选择一篇自己认为较好的日记,彩色水笔、钢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行为规范,稳定课堂学习秩序。
二、导入新课
1.复习语文知识:日记。(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回答问题。)
2.出示日记画范样、板书课题。(教师配合动作与板书,用语言进行衔接,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
①这幅日记与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日记有什么不同?(有形象、色彩、文字。)
②画面与文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主要内容一致、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图文一体。)
③作者选择了生活中的什么事例进行表现?
(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或较为特殊的事例。)
2.赏析课中图例。
请学生把课本翻至第14页。
①图例表现方法分析。
有黑白、白底有色、有底色有色彩三种表现形式。
②图例是如何选择表现内容的?
《钓鱼》,小作者选择了星期日与父亲在湖边钓鱼的活动内容,仅用下饵的瞬间,概括了活动过程。
《帮妈妈做家务》,选择了整理家务中的扫地一事,小帮手手中的道具、屋里陈设反映了扫地的结果。
3.日记画的特点。
以画为主,文字叙述为辅,文画一体,相映成趣。
4.日记画的方法与要求。
方法:①选择利于自己表现的事和物;②合理分配画面与文字叙述的位置;③铅笔起稿;④草拟与画面相符的文字;⑤着色。
要求:①注意文与画的整体关系;②画要形象鲜明、主次分明,能反映出事情发生的特定环境;③文字叙述言简意赅,与画面相呼应。
(教师可结合上述方法和要求,作步骤演示,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日记画的方法与要求。)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根据自己的日记,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特点的形式完成一幅日记画(彩色、黑白均可)。要求事例典型,环境独特,语言冼练,构图饱满,主次分明,对比中有协调。
辅导要点:
①合理分配位置(根据学生日记的特点进行辅导);
②主体形象的刻划(出示学生能够接受的人物画资料,供学生借鉴、参考);
③环境气氛的渲染(强调对比关系的运用);
④草拟文字(注意语句的连贯、通顺及与画面的关系);
⑤黑白对比方法(点、线、面的合理运用);
⑥色彩关系的运用;
⑦文字书写(要求规范,注明时间、作者、年龄)。
五、小结
优秀日记画讲评。
第16课 纸条工艺制作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纸条卷折的图形。(练习)
2、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了解、练习)
3、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行为习惯。(接受)
教学重点: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能力,挖掘“设计者”潜在的创造力,设计出形式新、结构美的图案。
教学难点:粘合。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各种类型的纸条卷折图形画若干。
2、学生:纸条,胶水,剪刀,白纸及彩色纸。
四、教学过程:
一、上课,师生问好
二、揭示课题——《纸条工艺制作》,作启发性谈话。5分钟
1、表演范作,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些画是什么组成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折纸的方法?你还能做出什么图形?等等。
2、教室讲解折纸的基本技法
(1)折。一张纸条正、反折;同一个方向折;每折的长度相等;每折的长度不等。
(2)卷。一张纸条卷成一个圆圈,可单层,也可多层;两头向里卷;两头相反卷。
(3)折卷结合。
在讲解过程中,可让学生边听边跟着教室做。同时,教室随时提出问题,如:这样折或这样卷适合那种图形?以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三、学生作业
(1)每人想好:要卷折什么图形。可先拿出草稿纸画一下你想象中的图形,并让学生来讲讲,以便相互启发。
(2)教室小结:表扬那些想法大胆、构思新异的学生,逼供内提出修改一件。应特别注意:根据背景纸的大小、形状,尽可能使画面饱满些,并注意构图布局中的对称,平衡关系。
(3)动手制作。有困难的同学可参照书上范作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设法解决。
四、作业讲评,选出几个优秀作品,
号召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造。
五、下课,清洁教室。
六、课后小结
② 湖南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导学案
是要美术教案吗?留邮箱 我发给你!
③ 湖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18/sort0339/down-11973.html
湘美版复五年级下册美术制全册教案
第1课 家乡美教案 1
第2课 逛大街教案 4
第3课 聪明的机器人教案 7
第4课 欢乐陶吧教案 11
第5课 同一幅画教案 13
第6课 团扇教案 15
第7课 星光灿烂教案 17
第8课 大地飞虹教案 18
第9课 编花篮教案 20
第10课 生命的甘露教案 24
第11课 飞天畅想教案 28
第12课 我们去旅行教案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