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毕加索《阿维尼翁的少女》
在1909年末,毕加索从事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作品的创作,这件作品是他的经验总结,并且标志着他未来的活动朝现代派方向发展的开端。这部作品就是《阿维尼翁的少女》。这位西班牙画家的着眼点,不像野兽派那样放在色彩上,而是放在形体上,他采用灵活多变且层层分解的、雄浑有力的、宽广而有概括性的平面造型的手法,把形体的结构随心所欲地组合起来。这些平面甚至发展到超越单个的物象,囊括周围的全部空间。这时我们还没有达到完全理性地控制物体,但是,毕加索的画已经导致我们必须走上这一道路。到1909年,毕加索才确立了真正崭新的绘画语言,这语言是从事物的内涵去认识和解析,而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了。
《阿维尼翁的少女》彻底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视三度空间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绘画。毕加索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这一点在当时来说,是人类对神的一种亵渎行为。同时它废除远近法式的空间表现,舍弃画面的深奥感,而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性。这幅画,既受到塞尚的影响,又明显的反映了黑人雕刻艺术的成就。强化变形,其目的也是增加吸引力。毕加索说:“我把鼻子画歪了,归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们去注意鼻子。”
这幅画对艺术界的冲击相当大,展出时,蒙马特的艺术家们都以为他发疯了。马蒂斯说那是一种“煽动”,也有人说这是一种“自杀”。有人感到困惑不解,有人怒不可遏。布拉克这位受到塞尚影响的画家也甚为惊讶,然而他知道另一种艺术的形式已经诞生了。 这种新创造的造型原理,成为立体派及以后的现代绘画所追求的对象。《阿维尼翁的少女》不仅是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也是艺术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没有这幅画,立体主义也许不会诞生。所以人们称呼它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Ⅱ 毕加索画《镜前的少女》
自《亚威农少女》之后,毕加索对立体主义的热忱有增无减。从1908至1910年间,他的一批立体主义创作表现了对形象全面分解的倾向。自1910年后,他所绘的物体更加支离破碎,还出现了印刷符号,甚至加用“贴纸”技术。人们称他前一段的立体主义为“分解立体主义时期”;后一阶段为“综合立体主义时期”,两个时期的联合,即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的繁盛阶段。如《奥尔塔的工厂》、《拿曼陀林的女人》、《女人头像》、《康惠勒肖像》、《伏 拉尔肖像》等等,都属于前一阶段的立体主义,是运用纸片和剪报拼贴的作品。如《玩纸牌、玻璃杯和酒瓶》(此画又称《法兰西万岁》)、《少女肖像》等,则属于后一阶段的立体主义。1916年,毕加索协助在法国巡回演出的俄国吉佳列夫芭蕾舞团,为他们设计了布景和服装。并认识了该团芭蕾舞女演员奥尔加·柯克洛娃,最后与她结了婚。这一舞团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夕有很大的影响。毕加索与之合作并与他们一起到意大利。去意之后,毕加索又改变了倾向,转向古典主义画风。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的艺术品唤起他对古典绘画的崇拜。他以严谨的手法画了《扶手椅中的奥尔加》(1917年)、《扮作滑稽角色的保罗》(1924年)等。他还在画上加进了沙子,他的代表作《泉边三浴女》、《海滩上奔跑的妇女》等就是这样画成的。1925年,毕加索参加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一次展览。这是他和布勒东交往的结果。不过,布勒东嫌他的形象太依附于具象,毕加索便否定超现实主义者。《镜前的少女》也是耐人寻味的立体主义,但重在平面分解。女人的各个局部予以几何化,并规范成各种圆形:圆形的脸、镜子、乳房、臀部和圆形镜中的反映物,镜中镜外的圆形构成,成了富有装饰趣味的圆形图案。与《镜前的少女》同一年完成的 《梦》(又称《在红色安乐椅上睡着的女人》),就平面分解特点来看,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后者显然要简洁得多。只用线条轮廓勾画女人体,并置于一 块红色背景前。女人肢体没有作更大分解,稍稍作了夸张划分。色彩也极其单纯。这画是毕加索以立体派描绘女人形象和新古典派风格相结合的产物。是形象极端自由性--线条和色彩自由组合的杰作。借用美学家 卡·古·荣格*(C·G·Jung)的一句话,这叫做“无意识的集合体”。《镜前的少女》作于1932年3月,有162.5×130厘米,现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Ⅲ 毕加索的《少女的脸》画的是什么内容
他是立体主义,从多角度表现力少女。
Ⅳ 毕加索《少女的脸》创作背景,毕加索当时的感受
毕加索画在某种程度上向中国古代山水画、人物写意方面的作品靠拢,但笔法和表达方式又有自己的风格,他的画物质文明方面凸显较多,在物质世界里追求超凡脱俗的自己的个性,还有他对几何形体有自己非凡的表现形式,再有他的画多注重单方面表现,和中国的将人与自然结合起来表现的方式有区别,中国画重在体现寓意、思想、意境的深远,但毕加索的画是将人物定格在当时,探究当时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方面面,从这点上说,艺术是受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的,东方和西方意识形态不同,那我们只能入乡随俗用不同的视角看毕加索的画,可以说站在西方的视角他的画是出类拔萃的。
以1937年4月,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居民惨遭屠杀,毕加索义愤填膺创作了震撼画坛的:格尔尼卡;同时也获得西班牙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希望帮到你
当时的毕加索对于非洲艺术或者是原始艺术、部落艺术,都很感兴趣,他在看的时候是汲取了一个怎样的神髓。其实他是去挑战西方的角度,如何去界定何为“美”,譬如一个女性何为“美”如果在西方的历史中,都是在描绘一些女性胴体是很标准的体态,或者面孔一定要很漂亮。但是在非洲的艺术来讲,可能他们看到一个非洲女士是这样的轮廓,或者看到一些非洲的面具,他们觉得这样才为之“美”,所以毕加索当时汲取了原始艺术的神髓,加入他的画作之中。
李辉:作为立体派的创始人,毕加索的创作真的是大大影响了现代的欧洲艺术发展,然而毕加索本人并没有在立体主义道路上一去不回头,他的艺术还有曾经一段时间是回归古典主义的,而这个时期的回归也是跟他的情感生活有关系的。在1918年,毕加索为当时一个俄罗斯的舞蹈团,芭蕾舞蹈团去设计他们的布景,在那段时间,他爱上了团里的一个舞蹈演员,并且跟她展开了第一次的婚姻,然后婚后他们孕育了儿子保罗,家庭的幸福,天伦之乐,那个时候,成了毕加索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于是,他开始潜心发展更和谐传统的新古典主义,那个时候他为他的儿子保罗做了不少充满了古典主义风格的这样一些作品。
非常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安逸的生活终究没有能够敌过七年之痒,当妻子希望在走下坡路的婚姻当中可以抓住丈夫的时候,她所得到的关心越来越少,也使她怒不可遏,朝着丈夫大量发泄。于是,毕加索感受到的便是这个女人的愤怒和她的暴躁,这个时候也正是一战之后超现实主义运动兴起的时候,超现实主义的宣言就是美是病态的,要用创作来揭露人性的本质和他的丑恶形态,这正好与毕加索当时的心态有点不谋而合,于是他进入了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时期,并且在二战当中达到了他创作的高峰。
相比那些具有批判性的反战作品,毕加索大量的画作其实是描绘他爱人的,这也是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个部分。毕加索丰富的情感,其实为他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的灵感来源,他一生当中有无数的情人,具体的数字,连他本人也是搞不清楚的。其中比较公认的是两个妻子和五位情人,他会为他的情人创作大量的作品。他的一位情人曾经这样表达过,如果毕加索停止画你,那他对你的爱,也就停止了。他为情人创作的肖像当中不仅蕴含着他的情意绵绵,同时也揭露着画中人物的性格和特征。
胡佩珊:其实后面两幅画作,是毕加索去画他同时期拥有的情人的肖像,其实这两幅画只相隔十天(创作)。身后的两幅画作,也可以告诉大家,其实这两位情人分别拥有不同的性格。我们看到这边的画作,用的是比较和谐色调的色系来描绘,而且所用的线条也比较柔和,而在一些资料中显示,其实这位情人也比较温婉一些,所以其实毕加索在描绘她的时候,也会带几分柔情在其中。但是另外一边的情人,朵拉其实本身是一位艺术家,对自己也很有主见,而且她在学术上,也可以跟毕加索有所交流,所以毕加索在描绘她的时候,使用线条和颜色方面,都会比较硬朗一点。所以可以看出,其实毕加索无论是温柔的,或者是一个很有主见、很硬朗的女士,他都会喜欢。
李辉:享年92岁的毕加索留下的是超过3万幅的作品,无论是质还是量,这都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有人戏称,他的这些创作是以女性的青春跟情感作为代价的。当然他本人在这些方面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的确,毕加索的绘画在成就上可谓是登峰造极,但在家庭生活方面却不如人意。他的遗孀和一位情人自杀身亡,他的孙子也是,两位情人是濒临精神错乱的边缘,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好情人,甚至不是一个好父亲和一个好爷爷,他或许这正是伟大艺术家,成为伟大艺术家之外,更加人性化的一面。他留下的精彩作品和传奇故事,也为整个世界带来的更多观察角度和艺术魅力。毕加索在香港的珍品影展还有两个星期的时间就要闭幕了,如果有机会前往去观看,要抓紧时间了。
Ⅳ 外国美术史作品分析 毕加索 亚威农少女
1907年前后,毕加索从非洲雕刻中得到启发,创作第一幅立体派绘画<亚威农的少女>.这幅画没有深的空间幻觉,人物停留在画布的表面.左边坐着的人同时出现了她的侧影及背影,按照传统的画法,只有一个固定的视点,可是在这幅画里却打破了这种习惯.立体主义绘画就是要表现出人的侧、背、正等各方面,而不仅仅是从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这里没有一个人的脸是按真人画的,尽管如此,右边的人脸仍可辨认。这是受非洲面具的启发。右边的女人脸上的一对杏核眼,是受利比亚雕塑的影响。那两个正脸的人,把鼻子画成侧面,这就是把不同视点所见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了。
Ⅵ 幼儿园美术教案中毕加索的画有哪些
活动目标:
1.欣赏毕加索的作品《镜前少女》,感受画面中色彩的鲜艳,体验画家的立体主义作画风格。
2.大胆讲述自己对画的感受。
3.喜欢参与欣赏活动。
活动准备:
1.毕加索作品欣赏图《镜前少女》。
2.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出示大范例中的名画欣赏《镜前少女》,请幼儿观察并尝试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内容。
1)“在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画上都有什么颜色?”
2)“你喜欢哪样东西的颜色?为什么?”
3)“画面上都有哪些形状呢?这些形状像什么?”
2.教师简单介绍作者:毕加索是20世纪的西班牙画家,他很小就开始画画,一生创作了近8万幅作品。他在92岁生命结束前一刻,平均每天创作2-3幅作品。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画家!
3.教师带领幼儿有目的的观察画面,并和幼儿一起总结。
1)小朋友,你看出来了吗?这幅画里画了一个金色头发的少女站在镜子前。大家一定觉得金色的头发很好看吧,许多外国人都是金色的头发。我们在画外国小朋友时,就可以把头发画成金色的。
2)这张画既画了少女正面的脸,又画了她侧面的脸。毕加索尝试把同一个事物各个角度的形象巧妙地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去,这就是有名的“立体派”画法。
3)大家来看一下,这幅画中都用了哪些颜色呢?它们分别是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白色、黑色,这么多丰富的色彩!由于有了黑色的存在,画面更加稳定和神秘。我们在画画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用颜色的方法。
4)在这幅画中,画家运用了好多不同的线:直线、弯曲的线、交叉的线,并排的线,有粗的也有细的。让我们一起仔细观察不同的线以及这些线的不同颜色。这么多的线巧妙地搭配在一起真漂亮。
5)整体观察画面:大家仔细看看这幅画,画中的人在干什么呀?(照镜子)小朋友们平时照镜子吗?照镜子干什么呢?(洗完脸照镜子,搓油油,梳梳头等)请幼儿学学自己照镜子时的形态、动作。
5.带领幼儿去盥洗室,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和小朋友在镜子里是什么模样。
6.请幼儿在图画纸上,尝试画出自己或者小伙伴照镜子的模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