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教案

发布时间:2021-03-10 10:20:15

㈠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年的歌

唱教学的探索实践中,我发现枯燥、机械地教学方式,只能让更多的孩子厌烦音乐,体会不

到音乐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感,加之教师枯燥乏味的说教,幼儿在音乐课上丝毫调动不起

兴趣。因此,培养幼儿对唱歌活动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幼儿对音乐有了兴趣,这才是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因素。那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呢?

一、有效导入----引发兴趣。

引趣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诱导和引导幼儿对当前所要

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要使儿童对音乐活动感兴趣,一开始就进入状态,这需要教师在

导入环节上下功夫,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引导孩子对当前所要进

行的音乐活动产生兴趣。

1.动画导入

动画片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而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就是最富有吸引力的材料,颇受孩子们的

青睐。因此,在音乐活动开始,我尝试用动画导入活动,让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都

参与进来,将他们引入到歌曲的意境当中,从而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如在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活动的导入部分,我精心设计了精美的动画课件“动物狂欢图

”,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动物吸引了,仿佛自己来到了形象生动的动物王国,很快就进入了音

乐活动情景之中。

在音乐活动《春天的小草》中,为让孩子们了解小草在泥土中发芽,破土而出,在阳光雨露

的滋润下快乐生长的过程,我设计了“小草生长”的动画课件,在活动的导入部分呈现在孩

子们面前,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很快就进入了欢快活泼的音乐活动中。

2.故事导入

幼儿都非常爱听故事,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故事,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故事足以把歌曲的题材、

内容表达出来,教师就利用这个特点把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边讲故事,边让学生学习歌曲

,那么会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较好地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集中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好奇,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可以引起他们学习音

乐的兴趣。

在中班韵律活动《打喷嚏的小老鼠》中,我采用了幼儿非常喜欢的形式——动画演示。活动

一开始孩子们就被电视画面上那只可爱的小老鼠深深地吸引了,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我讲述了

创编的“小老鼠感冒”的故事,引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回顾整个活动,在我

的引导下,孩子们将一个去看病的老鼠表演得活灵活现。

3.游戏导入

中班幼儿具有好动、好玩的特点,编排有趣的游戏导入新课,这对他们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求,又引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如在歌曲《老母鸡》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孩子们玩母鸡捉虫的游戏,接着母鸡吃饱了,我又

和孩子们玩起了母鸡下蛋的游戏,一边玩一边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母鸡下了蛋很高兴,它

是怎样叫的吗?然后请他们模仿老师“咯咯咯咯哒”,这样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

了含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因此,游戏导入的方式能很快地带动每个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歌曲,充分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理念。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

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幼儿通过在自己假想的情境中扮演周围生活中熟悉的人或动物,体验用

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满足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

的积极性。因此,一个生动的情境创设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好奇,把他们带入一个色彩缤纷、

声像同步的优美意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学

习音乐。

1.创设环境

在歌曲《新年好》活动之前,我在教室四周挂上红灯笼、小鞭炮等装饰品,使教室呈现出一

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让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温馨的意境里,享受美妙的原唱音乐声,孩子

们较快地就能唱好歌曲了。

2.添画激趣

在教唱《粗心的小画家》这首歌曲时,我创设了添画游戏,先画出没有耳朵的小白兔,没有

尾巴的小马以及四条腿的螃蟹。让幼儿先观察出示的图画中缺少了什么,然后再用彩笔一边

添画完整一边教歌词,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记住歌词,在兴趣中学习唱歌



三、借助道具----增强兴趣。

中班幼儿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不可能长时间静听音乐,要想使幼儿在乐中学、学得乐,

我们教师就应充分利用新奇而生动的教具或有趣的图谱等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使他们的

求知欲得到满足,这是增强兴趣的重要手段。

1.新奇的教具

如在音乐活动《小鸟找家》中,我将一次性方便面碗切成两半,粘在硬纸板上,并将它做成

“鸟窝”的形状,再将“鸟窝”镶嵌在自制的大树上。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被大树上的“鸟

窝”深深地吸引住了,满怀好奇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在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蛋壳玩具,还让孩子们在蛋壳上

画上眼睛、嘴巴等活泼可爱的蛋宝宝形象,在活动中孩子们对活泼可爱的蛋宝宝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浓烈且生动,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

2.有趣的图谱

在教唱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活动中,我设计制作了有趣的图谱,丰富孩子们的视觉效果,

增加音乐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看着图谱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幼儿增强学习歌

曲的兴趣。

在进行《咚咚锵》这一打击乐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看着图谱和小鼓“说话”,孩子们的兴趣

极高争着和小鼓“说话”,接着我请孩子们按照我的节奏语言“我敲 小鼓| x x| ”再次

看着图谱敲出咚咚,只见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各种自制的鼓(易拉罐、奶粉桶、月饼盒、饼

干桶)上按我的要求敲出了各种音质不同而节奏相同的“鼓”声,他们如此的投入,在活动

中的兴趣也相应增加了。

四、体验表演——保持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学唱歌、舞蹈、或欣赏音乐,幼儿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他们不满足

于安安静静地听听音乐和学唱歌曲,而是更喜欢用动作来补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用多种

形式和方法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帮助幼儿保持兴趣。

如在教幼儿学习《幸福拍手歌》时,我让孩子们进行拍手打节奏学唱的同时,还让他们尝试

用跺脚、拍桌子等手段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爱好,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唱《学做解放军》这首歌时,我根据歌词的内容边唱边做敲锣、打鼓、吹喇叭等一系列

动作。因为动作较形象地展示了歌词的内容,孩子们的兴趣很高,边唱边表演,唱了一遍又

一遍,都不觉得累,很快地就掌握了歌词。

在韵律活动《摘果子》中,我准备了许多箩筐,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拿着箩筐,表演摘果

子,孩子们在音乐中无拘无束、尽情地自由表演,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在歌曲《蚂蚁搬豆》活动中,幼儿戴上头饰在教师创设的情境“蚂蚁洞口”,随着优美的旋

律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当小蚂蚁叫来好朋友,大家抬着“豆子”一起往前走时,孩子们更是

兴趣高涨。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增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将知识性、思想性

、趣味性融于一体,音乐持久兴趣的保持效果十分显著。

五、情感投入----延长兴趣。

投入感情,进入氛围是音乐教唱活动的重要保障。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上

面教唱,孩子在下面被动的学唱,老师教完了,孩子的表情呆滞结束活动。其实教唱活动对

于幼儿来说,无论老师怎样的口头讲解,孩子很难进入歌唱氛围,投入感情演唱就显得更难

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

谐的气氛,使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在歌唱活动中,我就以自己的“情”去拨动孩子情

感的琴弦,去牵动着无数颗幼小的童心,使之产生共鸣,使孩子们融入教师的情境之中,延

长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在教唱歌曲《不在麻烦好妈妈》的时候,我用快乐的眼神、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上高兴的情

绪演唱,让孩子们感受歌词里传达的那份浓浓的母子情,把孩子们带入歌唱活动中,带着对

妈妈的爱和感情蕴含于演唱之中。

如在欣赏歌曲《大树妈妈》时,我用温柔的眼神,轻柔的的姿态,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

表情来教唱,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摇篮曲的恬静优美,把幼儿的情感带入

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

在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我扮演乌鸦妈妈,当孩子们扮演的小乌鸦给妈妈叼来虫子

后,我就像妈妈一样抚摸小乌鸦的头,亲亲小乌鸦的脸,孩子们高兴极了,争着喊我“妈妈

”。我以真实情感的投入换来了孩子们真情实感的回报,也让教唱活动在延伸了幼儿兴趣的

同时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教师针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灵活地采

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接受音乐、进入音乐;运用各种手段

和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不断引趣、激趣、增趣、持趣和

延趣;今天的幼儿音乐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唱唱、跳跳、玩玩。我们应该以孩子为本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挖掘孩子歌唱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插上音乐的翅膀,

在艺术的天空里自由翱翔,使歌声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并成为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伴着

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㈡ 如何实现有效性教学 提高集体教学活动质效

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
一、集体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余文森教授(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集体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和学的怎么样”。
二、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教材的选择——巧
教材是活动的载体、是活动的根源,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选择了一个好教材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反之选错了教材则注定要失败。那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教材呢?
① 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兴趣以及当前经验并回归幼儿生活;
② 内容的选择应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③ 要来源于低结构活动。
例:《奇特的数字》
教师选择了24小时营业的商店、药店、超市和人行道、红绿灯上的数字作为活动内容。这一内容的3个特点正巧符合上述所说的3个要求。第一个特点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符合第1条要求;第二个特点是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符合第3条要求;第三个特点是都没被幼儿所关注,符合第2条要求。这一教材引起了幼儿的高度兴趣,在活动进行中他们的活动状态一直持续在兴奋点。由于他们具有一些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师幼互动非常积极、合拍。
(二)目标的制定——准
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导航器,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它而进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有的照抄参考书上的教学目的,脱离自己教学的实际和本班幼儿水平;有的失之片面,目的拟定太多、太少、太深、太浅,甚至于太概括,太具体;还有的看来很顺畅,似乎对任何一个活动都适用,实际上根本起不到作用,属于通用式、万能型的无效目的。
例1:中班数学《小动物搬新家》
目标:1.初步理解序数的概念。
2.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分析:第2个目标不够具体,没有操作性,很宽泛。它就是一个通用型目标的典型,若把它放到其他的活动中去,一定也行得通,但却丝毫无作用。
例2:中班科学《洒水车》
目标:1.了解洒水车的外型特征及其用途,知道洒水车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大胆、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第1条目标是针对幼儿所提出的发展目标,第2条则是针对教师所提出的教育目标。这2个目标对象不统一,提法混乱。
在制定目标时应注意什么?
1.要符合幼儿的当前认知水平与发展目标。教师应了解幼儿有什么经验,他们的已有经验处于哪一阶段(错误的/混淆的/或缺的),再来制定适宜这一群体的活动目标。
2.要注重目标的可操作性,即通过目标可以观察到幼儿的学习结果,可以是知识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情感方面的,也可是能力方面的。
3.目标的制定要简单明了、语句精炼、避免繁琐,但一定要切题,避免笼统。
4.目标的指定对象要统一。制定目标要统一指向,必须固定从幼儿(或教师)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最好指向幼儿。
(三)程序的设计——细
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结构安排,它包括时间流程和空间形态。
◆ 时间流程
时间流程指对教学过程各组成部分的安排序列或结构,即各个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在安排时间流程要注重其合理性:
1.时间总量的安排要尊重幼儿的生理特点。从性别上来讲同年龄段的孩子,一般来说女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男孩子长;大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中班幼儿长,中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小班幼儿长,以此类推……
2.教学结构组成部分时间的安排要突出目标的达成。特别是重难点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去学习,以达成目标。
例: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
其重点是理解歌词,其难点是说老鼠和猫的对话。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理解歌曲内容——学说对话——歌曲表演——歌曲仿编。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在时间的安排上各个环节就所侧重:“理解歌曲内容”13分钟,“学说对话”7分钟,“歌曲表演”5分钟,“歌曲仿编”4分钟。有了这20分钟解决重难点,活动就能顺利进行,能更好地达成目标。
◆ 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是指教学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在同等条件下,不一样的空间形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适宜的科学的空间形态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活动的开展。
反观我们的教学活动却存在着这样一种通病——重视时间流程,忽略空间形态。桌子的摆放形式永远只有一种:成六组摆放。椅子最常见的摆放形式也是用得最多的就是靠三面墙壁摆放,其他的摆放形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机率非常地低。难道就没有其他的空间步阵吗?不仅是椅子,就连桌子也有多种的空间步阵,当然不同的步阵也着不同它们各自的特点与适宜对象。
1.U型
此步阵适用于各种教学目标的布置,师幼之间的视线效流没有障碍、分发材料容易;幼儿结对方便、活动方便;教师可以随意进入U的任何一个点。
①U型(1):教师幼儿椅子成U型摆放。此种步阵形式要注意的是教师与两头的幼儿不能平行,否则会影响两头幼儿与教师的视线交流,小年龄的幼儿更应注意。
②U型(2):桌子成U型摆放,此种步阵要注意的是每张桌子的最下方不适合幼儿入坐。原因是入座在最下方的幼儿

·

会被坐在最上方的幼儿遮挡视线。

2.小组合作型
将桌子围成半圆型,幼儿坐在桌子的周边,有利于教师与各小组的互动。幼儿不必转身就可以看到教师、黑板和屏幕,但是对于人数的要求有所限制。
3.团体平等型:
将桌子围成长方形,教师与幼儿围坐在桌子旁边。这种布阵将教师最小化,将幼儿最大化,有利于形成团体感。
4.环形
没有桌子、椅子,将幼儿围成圆形。这是最理想的讨论形态,容易产生最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
5.爆炸式
将桌椅安置成不同小组,其中每个组都能参与团队的讨论,又可以尽可能地将各小组隔开,从而互不干扰。这种布阵对教室的空间面积有较高的要求。

6.肩章式
一种重叠的V字型或肩章式的安排能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产生更好的正面视觉效果。这样的排
列,幼儿比在“直排式”中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交流。
(四)问题的设计——妙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经常性行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问与幼儿的答形成了最有效的师生互动。在师幼之间的一问一答之中进行着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可以这样说:幼儿有效的学习决定于教师有质量的提问,教师有质量的提问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一个巧妙的问题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一个无效的问题则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且越说越绕、越问越糟,从而导致活动的失败,一如下面的这个活动。
对象:小班
情景:语言活动《鸡妈妈怎么办》
画面:池塘里,一只小鸡在水面上上下沉浮着,鸡妈妈在岸上焦急地抖动着双脚,眼睛里闪烁着眼泪……
教师的提问:这时候鸡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情景描述:稍等片刻后一个女孩举起了手,紧接着又一男孩也举起了手。老师请女孩回答。女孩说:“鸡妈妈哭了,两只脚抖发抖发的。”老师一听不是自己预设的答案(鸡妈妈很着急),于是重复了一遍问题,可这次却没有一个人举手。于是,老师就请刚才举手的那个男孩来回答。被点名回答问题的男孩一边抓着裤子一边慢慢地站了起来(这两个动作是他焦虑不安的表现),说得和女孩一样。这时,老师急了,于是她在每一个幼儿的面前走动了一圈,一边在自己的胸口一圈又一圈地比划着动作,一边焦急地重复地问:“这时候鸡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可是却没有一个幼儿回答。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强烈的具体形象性。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所能回答的或者说他们所能思考的,只能是他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对于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他们是不能理解的。在上述活动中,幼儿看到的正是那两个孩子所说的:“鸡妈妈哭了,两只脚抖发抖发的。”可老师的提问是“鸡妈妈的心理活动”,这是他们所看不到、不能理解的。此时教师无论这样用动作、语气、表情来提示,他们都是回答不出来的。究其原因,问题不在幼儿身上,而在问题的设计上。若教师能根据小班幼儿所特有的思维特点,换个角度来提问:“从哪里看出来鸡妈妈心里很着急?”那么活动的效果则就完全不同了。
怎样才能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呢?
1. 顺应幼儿学习特点来设计提问。问题的不同水平和类型应与教学目标匹配,也可围绕问题来制定教学目标。
2.避免单调重复,多角度变换提问方式。在一个大问题之后紧跟几个辅助性小提问,特别是能激活幼儿思维的追问性提问。
3.提问要清晰、简短、围绕中心。尽可能讲简单句,一长串的提问容易混淆幼儿的视听,使幼儿找不到这句话的重点所在,从而导致幼儿答非所问。
(五)教师的反思——快
“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在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和梳理的过程中,教师能科学、理性地审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成与败,肯定成功之处,否定、修正和完善不足之处。在不断的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从教师的反思记录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后反思普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反思不准——反思过于宽泛,找不准问题的关键。
二是反思不深——反思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刻剖析问题的根源。
那怎样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写好课后反思呢?
* 记亮点。 每个活动中都有自己的成功之处,即使是小小的一点成功也是宝贵的教学经验。教师应善于挖掘亮点,将每一次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及时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和提升,便于今后在其他教学中参考使用。
* 记败笔。教学是一门活的艺术,是教师“教”与幼儿“学”的双边活动。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学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拙作。教师应及时地把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败笔"作为“教训”记录下来,并进行认真地剖析、思考和修正,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 记偶得。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性事件的产生,教师往往会产生一些突发灵感。例如在《小熊醒来了》教学活动中,在讲过两遍故事之后许多幼儿已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疲惫情形。我忽然想到“动静交替原则”,于是临时设计了一个环节——故事表演,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在我的暗示和引导下,幼儿马上投入到表演之中,其兴趣出乎意料的高,表演了一遍又一遍,把活动引向了高潮,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样的“智慧的火花”往往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如不及时去捕捉、反思,便会转瞬即逝,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总之,记课后反思,贵在快捷及时。 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㈢ 小老鼠打电话歌词

歌曲:小老鼠打复电话

演唱制:雅心

填词:陆成

谱曲:陆成

小老鼠打电话,找个朋友过家家

电话本呀手中拿,五四,三二,六七八

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

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

朋友怎么会是它,原来号码打错了

小老鼠打电话,找个朋友过家家

电话本呀手中拿,五四,三二,六七八

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

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

朋友怎么会是它,原来号码打错了

(3)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教案扩展阅读:

《小老鼠打电话》这首歌曲是由歌手雅心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的作词是由陆成担任创作的,歌曲的作曲是由陆成担任创作的,歌曲总时长3分30秒,歌曲收纳于歌手的专辑《胎教小故事》之中,专辑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发行。

《小老鼠打电话》这首歌曲发行之后,深受歌迷的喜欢,歌曲也被其他歌手演唱过,歌手群星演唱过这首歌曲,歌曲收录在专辑《十二生肖礼品宝盒 (02)献给属鼠的小朋友 》之中,专辑的发行时间是2017年1月1日。

㈣ 如何提高幼儿在唱歌活动中的兴趣

在音乐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年的歌
唱教学的探索实践中,我发现枯燥、机械地教学方式,只能让更多的孩子厌烦音乐,体会不到音乐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感,加之教师枯燥乏味的说教,幼儿在音乐课上丝毫调动不起兴趣。因此,培养幼儿对唱歌活动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幼儿对音乐有了兴趣,这才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因素。那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呢?
一、有效导入----引发兴趣。
引趣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诱导和引导幼儿对当前所要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要使儿童对音乐活动感兴趣,一开始就进入状态,这需要教师在导入环节上下功夫,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引导孩子对当前所要进行的音乐活动产生兴趣。
1.动画导入
动画片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而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就是最富有吸引力的材料,颇受孩子们的青睐。因此,在音乐活动开始,我尝试用动画导入活动,让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都参与进来,将他们引入到歌曲的意境当中,从而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如在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活动的导入部分,我精心设计了精美的动画课件“动物狂欢图”,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动物吸引了,仿佛自己来到了形象生动的动物王国,很快就进入了音乐活动情景之中。
在音乐活动《春天的小草》中,为让孩子们了解小草在泥土中发芽,破土而出,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快乐生长的过程,我设计了“小草生长”的动画课件,在活动的导入部分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很快就进入了欢快活泼的音乐活动中。
2.故事导入
幼儿都非常爱听故事,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故事,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故事足以把歌曲的题材、内容表达出来,教师就利用这个特点把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边讲故事,边让学生学习歌曲,那么会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较好地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集中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好奇,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可以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中班韵律活动《打喷嚏的小老鼠》中,我采用了幼儿非常喜欢的形式——动画演示。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被电视画面上那只可爱的小老鼠深深地吸引了,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我讲述了创编的“小老鼠感冒”的故事,引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回顾整个活动,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将一个去看病的老鼠表演得活灵活现。
3.游戏导入
中班幼儿具有好动、好玩的特点,编排有趣的游戏导入新课,这对他们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求,又引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如在歌曲《老母鸡》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孩子们玩母鸡捉虫的游戏,接着母鸡吃饱了,我又和孩子们玩起了母鸡下蛋的游戏,一边玩一边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母鸡下了蛋很高兴,它是怎样叫的吗?然后请他们模仿老师“咯咯咯咯哒”,这样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含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因此,游戏导入的方式能很快地带动每个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歌曲,充分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理念。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
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幼儿通过在自己假想的情境中扮演周围生活中熟悉的人或动物,体验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满足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一个生动的情境创设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好奇,把他们带入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优美意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学习音乐。
1.创设环境
在歌曲《新年好》活动之前,我在教室四周挂上红灯笼、小鞭炮等装饰品,使教室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让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温馨的意境里,享受美妙的原唱音乐声,孩子们较快地就能唱好歌曲了。
2.添画激趣
在教唱《粗心的小画家》这首歌曲时,我创设了添画游戏,先画出没有耳朵的小白兔,没有尾巴的小马以及四条腿的螃蟹。让幼儿先观察出示的图画中缺少了什么,然后再用彩笔一边添画完整一边教歌词,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记住歌词,在兴趣中学习唱歌。
三、借助道具----增强兴趣
中班幼儿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不可能长时间静听音乐,要想使幼儿在乐中学、学得乐,我们教师就应充分利用新奇而生动的教具或有趣的图谱等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这是增强兴趣的重要手段。
1.新奇的教具
如在音乐活动《小鸟找家》中,我将一次性方便面碗切成两半,粘在硬纸板上,并将它做成“鸟窝”的形状,再将“鸟窝”镶嵌在自制的大树上。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被大树上的“鸟
窝”深深地吸引住了,满怀好奇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在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蛋壳玩具,还让孩子们在蛋壳上画上眼睛、嘴巴等活泼可爱的蛋宝宝形象,在活动中孩子们对活泼可爱的蛋宝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浓烈且生动,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
2.有趣的图谱
在教唱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活动中,我设计制作了有趣的图谱,丰富孩子们的视觉效果,增加音乐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看着图谱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幼儿增强学习歌曲的兴趣。
在进行《咚咚锵》这一打击乐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看着图谱和小鼓“说话”,孩子们的兴趣
极高争着和小鼓“说话”,接着我请孩子们按照我的节奏语言“我敲 小鼓| x x| ”再次看着图谱敲出咚咚,只见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各种自制的鼓(易拉罐、奶粉桶、月饼盒、饼干桶)上按我的要求敲出了各种音质不同而节奏相同的“鼓”声,他们如此的投入,在活动中的兴趣也相应增加了。
四、体验表演——保持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学唱歌、舞蹈、或欣赏音乐,幼儿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他们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听音乐和学唱歌曲,而是更喜欢用动作来补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帮助幼儿保持兴趣。
如在教幼儿学习《幸福拍手歌》时,我让孩子们进行拍手打节奏学唱的同时,还让他们尝试用跺脚、拍桌子等手段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爱好,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唱《学做解放军》这首歌时,我根据歌词的内容边唱边做敲锣、打鼓、吹喇叭等一系列动作。因为动作较形象地展示了歌词的内容,孩子们的兴趣很高,边唱边表演,唱了一遍又一遍,都不觉得累,很快地就掌握了歌词。
在韵律活动《摘果子》中,我准备了许多箩筐,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拿着箩筐,表演摘果子,孩子们在音乐中无拘无束、尽情地自由表演,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在歌曲《蚂蚁搬豆》活动中,幼儿戴上头饰在教师创设的情境“蚂蚁洞口”,随着优美的旋

律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当小蚂蚁叫来好朋友,大家抬着“豆子”一起往前走时,孩子们更是

兴趣高涨。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增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于一体,音乐持久兴趣的保持效果十分显著。
五、情感投入----延长兴趣。
投入感情,进入氛围是音乐教唱活动的重要保障。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上面教唱,孩子在下面被动的学唱,老师教完了,孩子的表情呆滞结束活动。其实教唱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无论老师怎样的口头讲解,孩子很难进入歌唱氛围,投入感情演唱就显得更难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在歌唱活动中,我就以自己的“情”去拨动孩子情感的琴弦,去牵动着无数颗幼小的童心,使之产生共鸣,使孩子们融入教师的情境之中,延长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在教唱歌曲《不在麻烦好妈妈》的时候,我用快乐的眼神、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上高兴的情绪演唱,让孩子们感受歌词里传达的那份浓浓的母子情,把孩子们带入歌唱活动中,带着对妈妈的爱和感情蕴含于演唱之中。
如在欣赏歌曲《大树妈妈》时,我用温柔的眼神,轻柔的的姿态,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摇篮曲的恬静优美,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
在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我扮演乌鸦妈妈,当孩子们扮演的小乌鸦给妈妈叼来虫子后,我就像妈妈一样抚摸小乌鸦的头,亲亲小乌鸦的脸,孩子们高兴极了,争着喊我“妈妈”。我以真实情感的投入换来了孩子们真情实感的回报,也让教唱活动在延伸了幼儿兴趣的同时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教师针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接受音乐、进入音乐;运用各种手段和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不断引趣、激趣、增趣、持趣和延趣;今天的幼儿音乐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唱唱、跳跳、玩玩。我们应该以孩子为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挖掘孩子歌唱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插上音乐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里自由翱翔,使歌声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并成为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伴着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㈤ 急求小老鼠打电话伴奏音乐(小老鼠打电话,找个朋友过家家,电话本呀手中拿,5432678,喂喂.......)

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小老鼠打电话,找个朋友过家家,电话本呀手中拿,5432678,
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
朋友怎么会是他?原来号码打错啦。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较难的歌曲,虽然是两排字,但歌曲中有间奏的地方比较多,而且有说唱部分,但我家的宝贝天生聪颖,虽然来了听课的客人老师,但毫不紧张,开心快乐的学习了歌曲,并大胆唱给客人听,可棒啦!
宝贝们歌曲中的小老鼠为什么把电话达到了老猫 的家?你们以后做事情一定要仔细认真,别粗心哦!
快给爸爸妈妈唱一唱吧!
www.ergeshipin.com
免费下载各种儿歌伴奏

㈥ 幼儿园大班主题五什么联络你我他破译高手1(1+2)7(2+2)6(1+4)8(1+2)(5-3)

(一)环境创设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制作“我的联络方式”主题板,收集幼儿制作的电话、明信片、邮筒等。
2.将幼儿设计的特殊信号图片,如:灯塔、旗语等布置在活动区。
3.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制作有关交通则的图片,制作红绿灯、小警察帽子或服饰等放在表演区让幼儿表演活动。
打电话~1_副本.jpg
(二)生活活动
1.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外出时注意保护自身安全。
2.引导幼儿有礼貌地与他人对话、交流,会适当使用礼貌用语。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火灾等意外灾害的安全防护和自救常识,积极参加幼儿园消防演习,能勇敢、镇定的迅速跟随教师撤到户外。
(三)家园联系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纸盒、瓶子、挂历纸、废旧的电话机、塑料管等材料。
2.请家长帮助搜集有关集邮知识的图书等资料。
3.请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幼儿到马路上,观察马路上的各种标志以及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的情况。
(四)教学活动
1.次主题一:开展活动“好长好长的电话”“小老鼠打电话”“好玩的传声筒”“我的电话簿”“好玩的传声筒”,让幼儿感受电话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了解其主要功能,知道声音可以在管状物体里传播的现象,初步感知科学现象的神奇。
2.次主题二:开展活动“妙妙和喵喵”“有趣的明信片”“参观邮局” “邮递马车”“猜猜哪是左和右”,让幼儿了解明信片的特点和作用,尝试用绘画、粘贴、印章等形式设计、制作明信片,体验动手的快乐,感受同伴间合作的成功感。
3.次主题三:开展活动“生活中的信号”“我是小交警”“手电筒亮起来”“键盘的舞蹈”“动物之间怎样联络”,让幼儿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感受现代生活的进步,同时,了解动物通过气味、声音、行动等传递信息的方式,产生对动物交流的探索兴趣。
(五)区域活动
1.美工区:“折电话”“制作小电话”,让幼儿尝试利用手工纸、废旧物品等制作小电话,知道电话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阅读区:“大灰狼托克打电话”,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电话号码的构成和作用;“读读朋友的信”“给熊奶奶读信”,让幼儿能看懂朋友写的信,互相交流读信后的感受;感受用多种方式表达情感的乐趣。
3.科学区:“电话家族”,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电话,了解其功能及结构;“好玩的传声筒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声音可以在各种材料的管道中传递;“摩擦起电”,让幼儿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的道理,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

㈦ 如何提升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 小班 资料

一、 选择好教材
教材是活动的载体、是活动的根源,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选择了一个好教材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反之选错了教材则注定要失败。目前都有选用的教材,老师的自主选择并不多,但主题活动中如果教材上的内容不符合班级的实际或者不容易操作,遇到要上公开活动,就需要去选择教材。那应该选择怎样的教材呢?1.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兴趣以及当前经验并回归幼儿生活;2.内容的选择应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3.要来源于低结构活动。(例如:北山幼儿园老师《小小快递员》取材于已经深入幼儿生活的快递,学习如何看标识来运送物品、寻找买家、培养责任心,幼儿学得不亦乐乎。宋惠平老师《超级擂台赛》学习统计,是幼儿原有经验充满来挑战性,激起来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 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一节集体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核心所在,它既反映主流突出重点,又要表达简洁扼要,作为教师,既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还要做到眼中有孩子,也就是说,目标不是一成不变,是可以也需要不断调整的,这个调整需要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及已有经验的了解与把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宜的。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导航器,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它而进行。在实践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有的照抄参考书上的教学目的,脱离自己教学的实际和本班幼儿水平;有的失之片面,目的拟定太多、太少、太深、太浅,甚至于太概括,太具体;还有的看来很顺畅,似乎对任何一个活动都适用,实际上根本起不到作用,属于通用式、万能型的无效目的。
来看两个例子:例如:目标:1.初步理解序数的概念。2.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分析:第2个目标不够具体,没有操作性,很宽泛。它就是一个通用型目标的典型,若把它放到其他的活动中去,一定也行得通,但却丝毫无作用。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例2:中班科学《洒水车》目标:1.了解洒水车的外型特征及其用途,知道洒水车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2.培养幼儿大胆、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第1条目标是针对幼儿所提出的发展目标,第2条则是针对教师所提出的教育目标。这2个目标对象不统一,提法混乱。目标的指定对象要统一。必须固定从幼儿(或教师)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最好指向幼儿。也就是说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使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
三、 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集体教学活动各环节要注重结构安排,它包括时间流程和空间形态。
◆ 时间流程
时间流程指对教学过程各组成部分的安排序列或结构,即各个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在安排时间流程要注重其合理性:
1.时间总量的安排要尊重幼儿的生理特点。从性别上来讲同年龄段的孩子,一般来说女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男孩子长;大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中班幼儿长,中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小班幼儿长,以此类推……
2.教学结构组成部分时间的安排要突出目标的达成。特别是重难点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去学习,以达成目标。
例: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
其重点是理解歌词,其难点是说老鼠和猫的对话。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理解歌曲内容——学说对话——歌曲表演——歌曲仿编。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在时间的安排上各个环节就所侧重:“理解歌曲内容”13分钟,“学说对话”7分钟,“歌曲表演”5分钟,“歌曲仿编”4分钟。有了这20分钟解决重难点,活动就能顺利进行,能更好地达成目标。
◆ 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是指教学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在同等条件下,不一样的空间形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适宜的科学的空间形态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活动的开展。
集团在教研中不断研讨桌子如何摆放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老师们也逐步意识到了空间组织形式的价值所在,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会出现怕麻烦,就这么坐坐来将就,从而阻扰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比如美术活动,老师从活动开始就一直让孩子们坐在桌子周围,桌上的美术材料有不但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每位幼儿和老师的距离相对分散,这样老师很难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她这里。如果能以集中的队形进行讲解示范,提出要求然后再让孩子们回到座位上去操作,活动将更加有效。需要强调的是当集中位子的时候,老师们比较喜欢选择U型、半圆形,要注意教师与两头的幼儿不能平行,否则会影响两头幼儿与教师的视线交流。数学等操作活动也是如此。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经常性行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问与幼儿的答形成了最有效的师生互动。在师幼之间的一问一答之中进行着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可以这样说:幼儿有效的学习决定于教师有质量的提问,教师有质量的提问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一个巧妙的问题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一个无效的问题则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且越说越绕、越问越糟,从而导致活动的失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考虑问题与活动主题的联系性。如“要上小学”活动中,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后,教师提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对此能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差异。直截了当的问题,能引导幼儿迅速进入活动的主题,节约达到教学目的的时间。
其次,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即幼儿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举例:对象:小班,语言活动《鸡妈妈怎么办》。画面:池塘里,一只小鸡在水面上上下沉浮着,鸡妈妈在岸上焦急地抖动着双脚,眼睛里闪烁着眼泪……教师的提问:这时候鸡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情景描述:稍等片刻后一个女孩举起了手,紧接着又一男孩也举起了手。老师请女孩回答。女孩说:“鸡妈妈哭了,两只脚抖发抖发的。”老师一听不是自己预设的答案(鸡妈妈很着急),于是重复了一遍问题,可这次却没有一个人举手。于是,老师就请刚才举手的那个男孩来回答。被点名回答问题的男孩一边抓着裤子一边慢慢地站了起来(这两个动作是他焦虑不安的表现),说得和女孩一样。这时,老师急了,于是她在每一个幼儿的面前走动了一圈,一边在自己的胸口一圈又一圈地比划着动作,一边焦急地重复地问:“这时候鸡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可是却没有一个幼儿回答。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强烈的具体形象性。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所能回答的或者说他们所能思考的,只能是他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对于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他们是不能理解的。在上述活动中,幼儿看到的正是那两个孩子所说的:“鸡妈妈哭了,两只脚抖发抖发的。”可老师的提问是“鸡妈妈的心理活动”,这是他们所看不到、不能理解的。此时教师无论这样用动作、语气、表情来提示,他们都是回答不出来的。究其原因,问题不在幼儿身上,而在问题的设计上。若教师能根据小班幼儿所特有的思维特点,换个角度来提问:“从哪里看出来鸡妈妈心里很着急?”那么活动的效果则就完全不同了。
第三,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进一步推进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否则,幼儿的认知就得不到发展。避免“对不对”“好不好”等封闭性问题
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要求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提问要清晰、简短、围绕中心。尽可能讲简单句,一长串的提问容易混淆幼儿的视听,使幼儿找不到这句话的重点所在,从而导致幼儿答非所问。
五、进行有效的回应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幼儿的多种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教师要对来自幼儿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捕捉和分析来自幼儿的信息,到底哪些信息对教学有帮助,哪些信息应该及时回应,哪些信息可以进行引导和进一步拓展。如:谭培玲语言活动《点子大王》中,狗妈妈要出去了,家里的六只小狗怎么办?
其次,要了解幼儿,尊重幼儿。教师要真正静下心来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只有充分了解幼儿,掌握幼儿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幼儿的需要,及时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要运用多种回应的策略。教师回应幼儿的策略有很多,如表扬、设疑、追问和参与等。如何选择有效合理的策略来回应幼儿,也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如:在表演中,一个小姑娘跳得特别漂亮,老师运用了表扬的回应策略,激起了幼儿的表现欲,达到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 “四季风”活动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一系列的追问帮助幼儿梳理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这些追问,幼儿的经验便是零碎的。此外,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教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如师幼互动、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等,这些因素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反思,在今后的教研中不断去探讨学习。希望老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让幼儿得到有效的学习。

阅读全文

与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