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儿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内容与要求】
1、在听听、看看、摘摘、做做的情景中,感知音乐,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内容。
2、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材料与环境的创设】
1、知识准备:认识苹果的形状、颜色,了解苹果的味道。
2、多媒体:丰收的许多苹果
3、学会儿歌《大苹果》
【活动过程】
一、律动
幼儿一边念《苹果》儿歌,一边按节拍拍手。
儿歌:红苹果,绿苹果,树上苹果多又多;
苹果香,苹果甜,吃的脸儿红又圆。
二、语言节奏
X X X X / X X X X/
(师)这 是 什 么? 这 是 苹 果。
这 是 什么? 这 是 香 蕉。
这 是 什么? 这 是 橘 子。
教师准备一个水果篮,内放苹果、西瓜、香蕉、草莓、菠萝等水果,教师按节奏问:“这是什么?”幼儿按教师出示的水果有节奏的回答。
三、练声
1 2 3 4/5—/5 4 3 2/1—/
这 是 什 么 这 是 苹 果
四、新授
(一)在情景中感知,在《许多苹果树》多媒体背景下感受音乐。
1、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看看,大屏幕里有什么?(苹果,苹果树)
2、教师问:看看,苹果树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讲出有圆圆的、香香的、脆脆的、红红的大苹果。)听听,这首歌曲好听吗?
3、教师放音乐,幼儿听两遍音乐。
4、第三遍,幼儿边听音乐边拍手;
(二)边看大屏幕,边感受歌曲。
1、教师清唱两遍,注意口形。问“小朋友,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呀?”
2、教师用铃鼓当装苹果的篮子,边唱边表演第四遍。
提问:老师在做什么呀?
树上长着大苹果,老师要用力地把它摘下来呀。(一个一个摘下来)启发幼儿咬准字音,重点练习一个一个摘下来。
3、教师再次一边表演一边清唱。
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什么?
4、教师边表演边用天空式方法提问。
“树上有许多什么?”(红苹果)“什么叫许多?”
“苹果长在什么地方?”(树上)
“我是怎么摘苹果的?”边做摘的动作边唱出来一个一个摘下来。
“我们喜欢吃什么?”(苹果)“多吃苹果怎么样?”
5、教师再边表演边完整唱一遍。
(三)告诉幼儿歌曲名称。
教师问: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水果?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苹果》,反复认读汉字苹果。
(四)幼儿参与活动,随意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内容。
幼儿起立看大屏幕丰收的苹果,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② 小班《我是石头》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有用的石头。
2、课-照片:岩石。
3、幼儿用水彩笔。
4、幼儿搜集的小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欣赏:漂亮的岩石。
教师提出疑问:漂亮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展开。
1、教师讲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经过风吹日晒,又经过雨水、空气等外力的作用,沉积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教师:你们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过岩石吗?想一想在哪里见过岩石?(提示:海边,山林等)
2、实验。
出示: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
你们看这是什么?www.jy135.com现在,我们用吹风机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
老师告诉小朋友,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呢。
3、了解岩石的沙化特征。
课件演示:岩石和沙子。
教师:看看照片上是什么?,你们知道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结:岩石被风化成为小块后,还必须经水流的不断冲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4、引导幼儿在探索中认识石头。
(1)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2)启发提问: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5、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课件演示:《有用的石头》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
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三、结束。
引导幼儿在小石头上作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后继续收集不同的石头,了解不同石头的作用,然后讲给大家听。
③ 急需小小班优秀音乐游戏教案!!!答得好追加分哦!
一、说教材
1、教材的选择:大家都知道,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而且随着年龄的发展,小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此活动〈好听的歌〉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且本教案,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种物体发出的各种不一样的声音,把语言、科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加深了幼儿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科学活动的能力。还使他们对
优美动听的声音产生了好奇心,平时更加善于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这个奇妙的世界。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动手探索——幼儿交流——观看多媒体——欣赏诗歌(游戏)——音乐游戏(好听的歌)——延伸活动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准备了很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啊?这些东西可好玩了,还能唱出好听的歌呢?而且每个东西唱的都不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听?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简明的导语直接切入主题,丰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二)、动手探索
根据小小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我为幼儿安排了动手探索,为每组幼儿提供了很多能发出各种不一样声音的物品,供幼儿动手操作。在这个活动环
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幼儿敲敲,打打,拍拍,按按,听听,比较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的经验是很零碎的,单一的,那怎么给幼儿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呢,让他们了解每种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呢?
(三)、幼儿交流
于是,在自由探索过后,我就采取让幼儿自由介绍自己玩了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和别的声音一样吗?这样的方式对幼儿获得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物品在幼儿的手里,幼儿模仿的声音和结合实物进行,还可以请其余的小朋友学一学,说一说,他模仿的像不像,避免了单一性。
(四)、观看多媒体
小小班幼儿注意时间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除了这些物品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大自然也有很多奇妙的声音呢,那他们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小朋友想不想听听?采用多媒体教具,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声音世界,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学一学。能再次吸引幼儿注意,激发活动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五)、欣赏诗歌(2遍)
将幼儿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语言简单,节奏明快,幼儿易懂易读,在诗歌欣赏2遍之后,采用师生问答的方法,加深幼儿对声音的记忆,同时也为后面的音乐游戏奠定基础。
(六)、音乐游戏(好听的歌)
把〈小动物怎么叫〉改编成(好听的歌),和幼儿表演唱,使幼儿情绪到达最高潮,艺术融入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让
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七)、延伸活动
可请幼儿在课间,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奇妙的,不一样的声音。持续和拓展幼儿对各种声音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三、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动在引起兴趣后,采取了操作,让幼儿在动一动,敲一敲,听一听中获得感知,比较出不同的物体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2、交流讨论法:进行了探索操作,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通过介绍,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深化了幼儿各自的认识。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音乐游戏的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教师进行一问一答的表演游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诗歌中的语言。
4、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
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语言教育的任务之一。
5、演示法:我还通过多媒体,把大自然的许多声音演示给幼儿听,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引导幼儿去听去猜去模仿,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统一。
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四、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按按,听听多种方式的参与,对奇妙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产生了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各种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诗歌的语言,感受各种大自然不同声音的奇妙。
3、音乐游戏法:通过轻松愉快的乐曲,优美熟悉的旋律的听觉刺激,有助于幼儿对诗歌语言的记忆,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促进思维的发展。
采取的以上种种教学方法,极大的体现了“以
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④ 石头会唱歌小班教案
目标来:1、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自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摘果子的过程,发展幼儿的滚、跳、爬、平衡的动作技能。2、体验不同的摘果子方法,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1、小樱桃图片若干(用自粘纸做成,可以粘在身上...
⑤ 教案小班运动与游戏捏石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前脚掌走路,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1、沙包、平衡木、海绵垫做成的石头、小筐若干。2、老师扮演鸡妈妈3、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带领幼儿有秩序进入场地。
教师:(进入场地之前,对有进行角色的分配)天气真好,小鸡们你们跟着妈妈一起去外面做游戏吧!
2、全体幼儿挂上小鸡的胸饰听音乐模仿小鸡的动作,如点点头,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等。
二、小鸡学本领。
1、引出活动。
教师:孩子们,你们看!我们前面有一条很长的小河!我们要到河对面去!怎么办呢?我们又不会游泳我要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发现小河上面的“小石头”)
2、让幼儿想出可以踩着小石头到河对面。
教师:你们发现了我们可以操着小石头走过去呢?小石头那么小?我们该怎么样踩小石头呢,才能够不会掉到水里呢??
3、让几个幼儿尝试踩石头。
4、让幼儿总结踩石头最好最方便的方法。
教师;刚刚妈妈我请了几只鸡宝宝尝试了踩过小石头的方法,你们说那种方法是最好的啊?为什么呢?
5、幼儿讨论,商讨出最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你们真是厉害,自己讨论出最好的方法。因为小石头很小,比我们小脚都小,因此我们不能一只脚踩过去。我们就采用前脚掌走路的方法,小心地走路,我们就不会掉到小河里去了!
6、幼儿尝试用前脚掌走鹅卵石,练习过小河,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动作,并给予鼓励。
三、帮助鸡妈妈运石头盖房子。
教师:孩子们,我们的家有点烂了,我们来重新盖一栋房子吧!不过盖房子我们要需要很多的石头,就要你们去运来很多的石头。小河对面有许多的石头,一会你们就去运石头好吗?去的时候要先走过小河,再走过独木桥,拣到石头后,从两边没有小河的地方跑回来,把石头放在妈妈的筐里。记住你们过小河的时候要踮起脚尖过小河啊!不推也不挤哦!
(幼儿玩游戏)
四、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