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四课的预习资料
1.课文简说。
同样的风景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本文脉络清楚,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在描述了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后,作者的笔触沿自己的视线所及,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由远到近,由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写游人,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渐渐地变“野”了,然后通过写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块间,许多游人光着脚踏水三方面具体写出了游人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进一步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和感染。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而提高理解力和感受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体悟关键句段,让学生感受索溪峪的“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写作者游览索溪峪,总的感受是一个字──“野”。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扣住这个“野”字,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独具。
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统领全文,文章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都围绕这句话展开。
②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这句话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出山具有“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点。那里有“斜山”,那山峰似从山的一边飘逸而出。“旁逸”写出了山峰斜出的是那么随意。“巍巍”则写出了山峰的高。作者还由山形相对、山势相依的山,联想到“热恋情人”,他们似在凝望,似在细语,别具一格。由山体不高、山形奇特的山联想到少女,她们婷婷玉立,姿态万千。
③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④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所以“这山水”是充满野性的。在这样的山水中畅游,人们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不经意间,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非常纯真、质朴,作者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幅人景合一的美丽和谐的画面。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2)对词语的理解。
索溪峪:湖南省张家界著名景点的名称。峪:山谷。
蜿蜒:形容山脉、河流、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随:依从。欲:想要、希望。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格:格局。
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年过花甲:年龄已超过了六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
资料链接:索溪峪,是土家语音译;索溪峪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东北部,总面积25,400公顷,武陵源区人民政府驻地军地坪在此景区中心。景区于1982年2月设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面积3640公顷)。有公路分别与张家界市城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相通,并与慈利至长沙公路连接。景区内以军地坪为中心,已开通至各小景区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多条车行游道,全程54.3公里。兴修了绿喁山庄—天子山、十里画廊—卧龙岭—西海、天台宝峰桥、鹰窝寨—宝峰湖游船码头等高标准步行游道,总长9.4公里。景区呈盆地状,四周高,中间低,山、丘、川并存,峰洞、湖俱备。峰秀、谷幽、水碧、洞奥为其景观的主要特征。现已开发小景区8个,即:西海、十里画廊、水绕四门、百丈峡、宝峰湖、黄龙洞等。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位于东经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纬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间,东接石门、桃源县,南邻沅陵县,北抵湖北省的鹤峰、宣恩县。市界东西最长167公里,南北最宽96公里。全市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4.5%。
张家界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面积达369平方公里,区内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藏桥、洞、湖、瀑于一身,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之美称。
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新来的王老师预习
主要内容: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内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容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描写一位老师巧妙地鼓励、帮助一位“差生”进步的事,表现了老师教育方法的巧妙和对学生的关爱。
㈢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预习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
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课文首先介绍了作者在一片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他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展开了奇异的游历。然后具体地描写了这场经历: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
。在
里,“我”看到了
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最后表达了对草虫村落的深深依恋。作者以
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次奇异的游历,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
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
,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具体如下:
(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
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
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
。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
,还会创造生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二是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也是教学本课的重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一个“又”和一个“躺”字,点出作者与田野不寻常的关系,正是有了这种与田野的特殊情感,才会如此关注田野中的小生命;“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中,作者才与大自然相融为一。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所带来的心灵重负和枯寂,使自己的身心重新融于大自然之中,这样才有了他对草虫村落的这一次奇异的游历。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这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第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筑而成的。这时,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延绵的草丛变成了一座座森林。迷路的一只小虫,就像一位游侠,穿行在这森林中间。于是,才有作者目光的追随,也才有对草虫村落的游历。
③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
地往来。
这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第二个空间,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要看清它的位置,“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也就是草丛边上的一些小土堆,这是最适合草虫聚居的洞穴群的形成之处,所以也就可以看到许多
往来的那些黑甲虫村民。作者想象之丰富,感受之独特,于此
。
④甲虫音乐家们
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草虫的村落》
“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这些甲虫竟然还是音乐爱好者,它们振动翅膀发出声音的时候,便有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出来。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不仅深深地被它们所吸引,而且觉得它们的音乐胜过人间的一切音乐,觉得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从这段话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⑤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一幅甲虫“村民们”的劳动图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是如此的“勤勉”,小小的身体却能推动“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还“行色匆匆地赶着路”。看着它们劳动的场景,作者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小甲虫如此勤勉地奔忙?可能是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使它奔忙着;可能是小甲虫
实现的快乐感,激发它前进着……一个问句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促使读者不断地联想开去。
⑥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一句以“夕阳亲吻着西山”和红鸠鸟归巢的鸣叫声点明时已傍晚。作者对草虫村落的奇异游历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那是一种沉醉。“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更点明了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中的欢快和得意。
(2)对词语的理解。
静谧:安宁而平静。
熙熙攘攘:形容
,非常热闹。文中指的是黑甲虫来来往往的情景。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驻足痴望:指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的意思。
野灌丛:野生的灌木丛。灌木:一种比较矮小、丛生的木本植物。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悠悠忽忽:本文有形容神志恍惚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
、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三、教学建议
1.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把握。本文共11自然段,第一层(第1自然段)是总起,交待了这次奇异游历的特殊氛围和心情。第二层(第2~9自然段)叙写了奇异游历的全过程,其中第2自然段是对游历的概述,“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点出了行文的线索,“奇异”则概括了这个草虫世界的特征。第3自然段写游历的第一场景:小甲虫迷路的森林;第4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写了第二场景:也就是作为课文主体的“草虫的村落”。这里的“角色”很多,有英勇归来的黑甲虫,有熙熙攘攘往来的黑甲虫村民,有好像南国少女的小圆虫,有庞然大物蜥蜴,有一群作为音乐演奏者的黑甲虫,还有负责气象观测的、忙于建筑设计的各种分工不同的虫子……第三层是末尾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草虫村落的依恋。作者正是在这种严谨的结构中,
地按照游历过程,对草虫的村落和草虫的生活作了细致的观察和奇妙的想象,并融入了自己热爱自然、关爱生灵的独特情怀。因此,初读课文时帮助学生梳理层次,分清两个场景和活跃在两个场景中的多种角色的不同表现。这样,方能在整体上把握好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时,可以围绕“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体悟课文,思考揣摩。可引导学生先注意作者观察到的小虫的活动及环境,然后思考作者是怎么想象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展开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
3.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深情的对视中,它们互相在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黑甲虫看着“庞然大物”为什么会感到好奇?蜥蜴和小甲虫在交流些什么?还有,课文第9自然段,“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启发学生思考:“我”还会看见些什么?也许是市场里,甲虫们做买卖;公园里,大甲虫在教小甲虫寻找食物……
4.课文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读后会让每一个人深受感动。因此导读本文的一个重点,应是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更要在品读课文思情并茂、形神俱美的文字中感受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和那种向往大自然的童趣。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
希望采纳!!!
㈣ 如何 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预习习惯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初中阶段的自己学习。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预习习惯。
一、读一读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概念性数学知识的预习。
1.通读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新知识显现出来,为数学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预习《圆的认识》时,学生用笔勾画了以下内容:
“圆沿不同方向对折后,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精读内容,理解数学知识的重、难点
(1)通过举例子来理解概念。例如预习《倒数的认识》一课,根据“求一个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有学生举例:“的倒数是=2,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2)鼓励学生对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大胆质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预习《百分数的认识》后,学生提问:“百分数后面为什么不能带单位名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他们的智慧火花得到了碰撞,他们的学习是积极的,效果是最佳的。
二、预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数学
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自然地学到了知识,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在预习《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对折自己做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发现折痕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它们都属于轴对称图形,并数出对称轴的条数。还让学生设计轴对称图形,他们通过折、画、剪的方法,创造出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轴对称图形,有衣服、松树、蝴蝶、花朵等图形。不仅张扬了个性,还培养了审美意识,数学课堂成了他们分享成功的乐园。
三、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推导计算公式
六年级数学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学生通过推导公式,提前了解了计算公式的来历。预习《圆的面积》,学生会发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等于圆的半径,由S平行四边形=ah得圆的面积公式是S=?仔rr =?仔(rr)= ?仔r2。在这一预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数学极限思想和转化思想,并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依据了乘法结合律。
四、试做例题,尝试练习
学生预习数学例题有一种误区,读完题马上看解题过程,导致不劳而获,似懂非懂,预习效果不理想。我让学生预习例题时,用纸蒙住解题过程,自己试做例题后与书上的过程对照,万一不会,再去看例题。这样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还应试做例题后边的“做一做”,检查预习效果。
五、注重落实,填好数学预习卡
预习要抓落实,让学生填写预习卡。六年级数学预习卡的主要内容包括预习思考题、我的收获、我的困惑、我的感想和我来出题。后两项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填写。在预习《百分数的应用》例3、例4时,部分同学的预习卡对我启示颇多。
张昕:“我的收获:通过预习,发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也要先确定单位‘1’,单位‘1’好比百分数应用题的眼睛,有了这双慧眼,才能看清题目的外貌,才能把题做下去。如例4的单位‘1’全班人数,是已知的,所以求及格人数实际是求45的80%,用乘法运算。我还发现例4和例5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与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十分相似。我的感想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预习,我对学好百分数应用题有了信心。我们要学会一些数学知识就应该好好预习,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我们应该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当然,在预习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解决。
1.预习内容应具体,目标要明确
要有具体的预习思考题留给学生,难易要适中,保证学生“踮踮脚能够得着”。不要出现“预习数学课本X页——X页”之类的笼统要求。比如预习《利息》一课,我留给学生的预习内容是:“什么是利息、利率,怎样求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
2.允许学生的数学预习有个体差异,对学生的预习作出正确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所以,应该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我经常鼓励学生,只要认真预习,有了一些收获,并发现一些问题,你就是成功的,就会受到老师的表扬。以《百分数的应用》为例,前面提到的张昕,我对他们的评价是“张昕,你真了不起,在预习中发现了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异同,你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当看到一名学困生的困惑:“我想不通的是:例4列式为45×80%,老师讲过百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而例题中为什么把80%化成0.8计算呢?”我及时评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有所提高。你的想法有根有据,的确要比例题中的简便,你的这种敢于挑战、大胆创新的意识值得大家学习。”被表扬的同学露出了笑容,透过笑容,我看到他们的自豪和成功感。
总之,六年级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可以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可以让数学课堂异彩纷呈。成为展示预习成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让学生的预习习惯成为一笔学习数学的财富,让他们受益终身。
㈤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预习资料
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全文总起,点出索溪峪的特点:“野”版。第二部分(第权2-5自然段),从山、水、野兽和游人四个方面分写索溪峪的“野”。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的感受. 课文主要讲了张家界索溪峪的山,水,野物,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 . 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㈥ 六年级该怎么预习
六年级有自学能力了,头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讲的数学、语文、英语先看一遍,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好,第二天上课注意听,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㈦ 语文书六年级下册预习
童话故事
作家安徒生是根据一幅图来写的这一篇童话故事
㈧ 六年级下册语文预习第一课
1 鲧禹治水
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庄家、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鲧知道要治理洪水,只有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rǎng)。息壤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他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陆地。鲧探听到了秘藏息壤的地方以后,就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鲧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果然,息壤马上几里、几十里、几百里地伸展开来。洪水慢慢被赶退了,陆地重新露了出来。逃到山上、树上的人们重新回到了陆地,准备盖房子、种庄稼,重建家园。
可是,天帝很快就知道鲧偷走了息壤。他大发雷霆(tíng),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这样一来,洪水又重新泛滥开来,人们又陷入灾难之中。
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一天,忽然一声巨响,鲧的肚子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导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治洪工程开始了。大禹亲自拿着镐(gǎo)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曾经帮助鲧偷取息壤的神龟也来帮忙运送土石;神力很大的应龙也用坚硬的尾巴在地上划出深沟,来导引洪水。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jiā)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顺畅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人们非常感谢、敬佩大禹,便一致推举他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一、课文简介:
上古时代,中国闹洪灾,天神鲧同情人们的遭遇,盗天帝的息壤治水,却落了个身死而事未成的遗憾。大禹继承父志,依靠自己的智慧毅力和人类伟大的力量,历经十三年苦战,最终制服了洪水,成为万民敬仰的君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英雄人物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的精神,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坚忍不拔的意志;
2、学习对比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封神榜》,知道那是一种神话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文中塑造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全文,用二十以内的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大禹继承父志,历尽千辛万苦,制服洪水。)
2、朗读全文,分别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A:学生自由读,老师单独指导、纠正;
B:指名读,集体评论,指导;
C:小组读,推选一人参加班级的朗读比赛。
三、细读课文:
1、仔细读课文,看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A:鲧因同情人类的悲惨遭遇,盗天帝的息壤以治水,天帝发现后将其处死,治水失败。(1------4自然段)
B:大禹产自鲧腹,继承父志,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制服洪水。(5-------10自然段)
(文章还可以又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学生自读全文:
A:给全文做批注:
a: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的语音语义障碍;
b:对重点语句进行理解,并用铅笔写在课文的旁边,
c:关键词的作用进行分析
d: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或记下问题,以便质疑;
B:小组交流批注,能交流解决的就交流解决,不能交流解决的就集中起来,准备在全班交流是进行解决;
四、交流讨论
1、学生推选各小组的代表汇报讲解本组的收获,并提出问题;
2、学生自由回答各小组代表的质疑问难,不会或有争议的,老师进行引导。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复述;
二、赏析人物形象:
天帝:毫不理会、大发雷霆、杀、夺------冷漠无情
鲧:探听、请、偷----------善良,富有同情心,为民而舍身
大禹:走遍、摸清、决定(引洪入海)---准备充分
亲自、率领--------------身先士卒
汗流浃背、磨出血泡、三过家门而不入-----坚忍不拔,公而忘私
三、重点语句赏析:
1、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一天,忽然一声巨响,鲧的肚子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这一句的内涵很深,不能简单的把它看作是交代大禹的出生。首先,“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其实暗含鲧壮志未酬,死不瞑目的语义;其次,大禹产自鲧腹,暗含大禹直接继承了鲧的精神和壮志,是失败英雄的事业的延续;最后,大禹裂鲧腹而出,寄寓大禹虽继承鲧的遗志,但却以一种“破”的形象出现,破去鲧以一人之力,宝物之功救民的个人英雄形象,破去最终失败身死的结局,立大禹帅“成千上万的人”,齐心协力挖渠开山的人类英雄形象,立历尽艰险挑战自然,壮志得酬的美满结局。
2、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制服了洪水。
这一句通过方位词体现跨越的区域之广,时间词体现经历时间之长,来表现治理洪水的艰难,“最终”一词体现成功来之不易。整个句子就是以艰难险阻来反衬大禹和人们的坚忍不拔精神。
四、对比手法探讨:
1、文中有哪些人物?
(天帝、鲧、大禹、人类、神鸟、神龟、神龙)
2、文中可以形成几组对比?
(天帝-----鲧天帝----大禹鲧----大禹)
3、文中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4、对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反衬、衬托大禹的形象)
五:学生整体朗读全文,感受贯穿全文的那股挑战自然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气!
望采纳,谢谢~~~~~~~~
㈨ 小学六年级数学如何去预习
小学6年级数学辅导怎样做?数学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是一科较难的科目,并且跟随年级的增长也逐步变难,正因为这样数学是被拉分的科目.好多学生以为数学就是练习,以为练习好多,得分就会升高.其实有一个关键因素在阻碍我们数学得分的升高,那就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6年级数学辅导需要帮助孩子建立的八种好习惯:
8、重复"检查"习惯.培养学生的考核能力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举措,这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小学6年级数学辅导只要从以上八点出发,相信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有惊人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