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常见句式

初中语文常见句式

发布时间:2021-01-29 05:54:13

⑴ 语文初中句式变换题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母亲。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应当居安思危,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同舟共济,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保护地球母亲。让我们的地球母亲重现美丽的容颜,处处山清水秀。

初中语文,请分析“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的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倒装句,本来应该是“乍出于匣之冷光也” 意思是:像刚打开的盒子里发出的冷光。

⑶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义词特殊句式

你可以买一本文言文全解,里面有例子和解释,这样子看的话比较清楚,如果一下子都跟你说的话太笼统,也不好理解

⑷ 初中语文长单句成分的分析

常见句式种类
A.根据表达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B.根据主语的性质分:主动句、被动句。
C.根据结构的繁简分:长句、短句。
D.根据判断的性质分:肯定句、否定句。
E.根据句子成分或成分句的位置分:常式句、变式句、“把”字句。
F.根据语体风格分:语句、书面句。
G.根据句式整齐分:整句、散句
H.根据句子数量分:单句、复句各种句式的特点。

1.长句与短句

句子的长短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截然的界限。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长句改为短句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将长句中能抽出来的较庞大的修饰限制成分抽出来,改成分句或单独成句,不能抽出来的修饰限制成分与句子主干另成一句;二是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成份直接相配的成份,形成排比句式。长句改短句要注意所改短句之间的逻辑顺序。短句改长句则要注意先了解几个短句表达的意思的共同点,确定主干,然后把其他内容用句子的修饰限制的形式表达出来,不能漏意。

2.肯定句与否定句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句式转换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转换的要点是否定词的运用:保持原意则加两个否定词;变成相反的意思则加一个否定词。另外要注意反问句也是一重否定。

3.主动句与被动句

主动句是指该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的句子。被动句则是指该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子。主动句和被动句互相转换的要点是主语和宾语的转换:主动句变被动句时,将主动句的宾语变为被动句的主语,主动句原来的主语与“被”构成介宾短语作被动句的状语;被动句变主动句则恰好相反。

4.常式句与变式句

常式句是指句子成分按一般次序排成的句子。变式句是指句子成分打破一般次序,排列次序较特殊的句子。常见的变式句有两类:一类是单句成分次序排列特殊的句子,如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一类是复句中分句次序排列特殊的句子,如因果倒置句、转折倒置句、条件倒置句、假设倒置句等。常式句与变式句转换的要点是找准需要强调的内容并将其推前或置后。

5.整句与散句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主要指排比句和对偶句。散句是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整句和散句互换的要点主要是重复性词语的使用与否的问题,整句改散句就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成细小成分;散句改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使之和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

6.单句与复句

单句是只有一套主谓成分构成的句子。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单句与复句的转换类似长句与短句的转换。

7.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句子从语气上分,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陈述句是用来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分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类。疑问句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包括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两类。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包括要求和禁止两类。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感情的句子。如何使用及使用哪种句子,主要要看语境,语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是指词语的搭配、句子的结构、上下文句间的关系等。外部语境是指说话的场合、对象、目的和范围等。

⑸ 初中语文狼这篇当中的虚词实词和特殊句式

一)字义

(1)止:仅,只()径去:径直离开

(2)缀:连接,紧跟 (16)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投以骨:即“ 以骨投( 之) ”, (17)久之:时间长了。之。时间副词词尾,无意义

状语后置,把骨头投给狼。 (18)瞑:闭上眼睛

(4)止:停止 (19)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5)从:跟从 暇,从容、悠闲。

(6)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 (20)暴:突然

样一起追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21)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

独立性。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 词,指挖洞。

故,跟原来一样。 (22)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

(7)窘:处境困迫,为难 “从通道”的意思。

(8)受其敌:遭受它的攻击 (23)尻:屁股

(9)顾:看,视 (24)假寐:假装睡觉

(10)积薪:堆积柴草 (25)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11)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26)黠:狡猾

覆盖、遮盖。 (27)顷刻:一会儿

(12)驰:解除,卸下 (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

(13)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 意思是能有多少

注视的样子。 (29) 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止,只是。笑,

(14)少时:一会儿 动词做名词,笑料。耳,语气助词,罢了。

(三)古今异义

1.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

2.少 古义:一会儿。今义:数量小。

3.几何 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一种,几何学。

4.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四)词类活用

1.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2.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 狼不敢前。

3.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5.敌:名词做动词,敌对,这里指胁迫、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6.笑:动词做名词,笑料。 止增笑耳。

(五)一词多义

1.止 (1)同“只” 止有剩骨

(2)停止 一狼得骨止

2.意 (1)神情 意暇甚

(2)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3.敌 (1)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2)敌方 盖以诱敌

4.前 (1)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2)向前 狼不敢前

(六)虚1.之 代词,它,指狼 又数刀毙之

结构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 投以骨

介词,用 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 盖以诱敌

3.其 代词,指狼 恐前后受其敌

代词,指打麦场 场主积薪其中

代词,指柴草堆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代词,指屠夫的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代词,指狼的 屠自后断其股

(七)文言特殊句式

1.省略句:

顾野有麦场(省略主语“屠”)

一狼洞其中(“洞”后面省略介词“于”)

投以骨(“投”后面省略宾语“之”)

乃悟前狼假寐(前面省略主语“屠”)

2.倒装句:

投以骨(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

3.判断句: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也”,判断句的标志)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判断词“盖”,揭示了“前狼假寐”的原因)

⑹ 初中语文有哪些短语句型

短语有以下几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内、方位短语、容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复指短语、固定短语。
1.搜索并列短语:词与词之间有并列关系。
2.偏正短语:前面的词修饰、限制后面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
3.动宾短语:前面的动词支配或关涉后面的词。
4.后补短语:后面的词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5.主谓短语:后面的词陈述前面的词,前后有被陈述和陈述关系。
6.方位短语:名词或动词后面带上方位名词。
7.介宾短语:有介词和名词或代词等结合构成。
8.的字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或代词等带上结构助词“的”构成。
9.复指短语:两个或几个词同指一个对象。
10.固定短语:结构固定的专名或成语。

⑺ 初中语文文言文(山市)的句式,字词有哪些

淄(zī) 奂山(huàn) 邑(yì)

青冥(míng) 禅院(chán) 飞甍(méng)

高垣(yuán) 睥睨(pì nì) 连亘(gèn)

莽莽然(mǎng) 霄汉(xiāo) 窗扉(fēi)

黯然(à) 倏忽(shū) 市肆(sì)

逾时(yú) 往来屑屑(xiè)

2、形似字区别:

恒(héng)恒心 甍(méng)飞甍 睥睨(pì nì)
垣(yuán)高垣 瓮(wèng)瓮声瓮气 埤堄(pì nì)

耸(sǒng)耸立 裁(cái)裁衣 肆(sì)市肆
耷(dā)耷拉 载(zài)载重 肄(yì)肄业

3、解词:

邑八景之一也(县)

数年恒不一见(经常)

碧瓦飞甍(屋檐)

莽莽然(广大)

危楼(高)

或凭或立(靠着)

市肆(店铺)

往来屑屑(匆匆)

耸起(高耸,高起)

4、通假字:

① 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②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通“才”)

5、古今词义不同:

直接霄汉(古义:一直连接到;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6、词类活用:

窗扉皆洞开(名词做状语,像洞一样)

7、一词多义:

数:数至八层(计数)
见宫殿数十所(几,几个,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然:居然城郭矣(竟然,尾词)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表转折)

⑻ 初中语文阅读题回答技巧:比如通用的句型什么的

考卷通常是三个阅读,一个说明文,一个记叙文,一个议论文。
说明文的问题一旦碰到“回大约”“左右”答这类词的作用问题时,大都都是回答:切合实际,体现文章用词精准之类的。什么修辞手法的作用大概就是:很好的说明了……的特点,使文章简明易懂,是说明更形象,或者更生动什么的,这要看所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记叙文的问题也就是”…………体现了…………”或者是某一句话和上文的联系,这都得去上面找,比如:“‘…………’一句中‘这些事’指什么事?”这种题就要去这句话的前面找答案,把事情或东西简述。和上文的联系也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下文”或者还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之类的,这也要看情况,看到底出的是哪句话。
议论文的问题:
论点:要你指出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大多都是在题目上,或者在结尾的最后一段话,也有一些会在中间夹着,但也就很少了。
论据:用来论证论点的证据,一般的文章,文章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就是了。
论证好像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说明方式: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列图表,做比喻,好像还有几个我忘了,请其他的网友补充一下吧

⑼ 初中语文,怎么划分句子特别是古诗的朗诵节奏

古诗一般都是有节奏的,朗诵的节奏也和诗的节奏相符合,另外还和诗体现的感情相关,如轻快的,愉悦的,悲伤的,苍凉的,雄壮的等等,感情色彩不同,朗诵节奏也会不同。诗的节奏主要是由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造成的。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体整齐的字数;二是大体整齐的句式;三是朗诵或歌唱时。停顿的次数也是大体整齐的。或者说是有一定规律的。
我国古代诗歌可分为齐言诗、杂言诗两类,应当说其形式都是大致整齐的。但又略有不同。
先来看齐言诗。例如在四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两顿,二二句式: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在五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三顿,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而在七言诗中,一般是四顿,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曹丕《燕歌行》)
以上是自先秦至汉魏六朝古诗节奏句式的一般特点。南朝齐梁之后,随着汉字四声的发现,诗人注意到平上去入按照一定的规律交错互用,会产生一种特别悦耳的音调效果,于是反复试验,结果就形成了字数、句式、音韵等皆有严格要求的近体诗——格律诗。常见的格律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等。这里的关键是平仄。所谓平仄,是古人对汉字四声的归纳,与现代汉语的四声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即阴平、阳平),仄声是上、去、入三声的总称,其中上声相当于三声,去声相当于四声,而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转入到其他各声调中去了。赵元任在《国音新诗韵》中曾对这五音的标准读法作了说明,指出这五声若交错相间地排在一起,可造成高低起伏而有一定节奏感的效果。
五言或七言格律诗的句式与古体诗节奏句式基本相同,如: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但为保持意义单位的完整,句式不一定这样细分,而可以采取比较粗略的方式,即五言为二三句式,七言为四三或二五句式,如: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无题》)
格律诗与古体诗的最大区别,是要求词语平仄交错,以造成音调抑扬顿挫之美。所以,格律诗的节奏不仅来自顿数的安排,更来自平仄的交替互用。简言之,平仄格式是格律诗的要素。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四种基本句型:
第一句型: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型:仄仄平平仄。
第三句型:平平仄仄平,
第四句型: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诗不过是五言律诗的扩展,它也有四种基本句型:
第一句型: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型: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三句型: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句型:仄仄平平平仄仄。
诗人创作五言或七言格律诗,就是以上句型的交替互用。这种平仄交替互用的基本原则是:在本句中交错,在对句中对立。例如陆游《书愤》的三、四句:
楼船在雪瓜洲渡,
平平/仄仄/平平/仄
铁马秋风大散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是五律或七律,还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用对仗,押韵也有诸多限制。

⑽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常见句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