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北京,六年级了,怎么准备小升初
六年级才准备小升初,有点晚了。
特长,来不及发展了。
学奥数,也内来不及了。好多宝容贝三年级就上奥数了,你家孩子现在如果以前没学现在才学都跟不上了。
运作关系,略有点迟,不硬的关系这回临阵磨枪磨不快了,如果有硬的,我觉得你也不会在这问了。
唯一能做的还是多做练习,让孩子考好吧,各种考试都考好。
模拟题,真题,面试题,多练吧。不要题海战术。孩子学习已经很累了,千万不要拿着试题试卷就让孩子练,因为很多试卷试题都相似,你这样是让孩子做重复劳动。孩子会的每次都会,不会的一直都不会,总犯相同错误,学习效率太低了。
每次练完,一定要把错误的题仔细分析,找到同类题让孩子再练,知道这一类题孩子都会。因为要找同类题练习,所以,买个题库就好了,网络的那种,从题库中找题,你也能节约不少时间。
2. 北京六年级的数学题都有哪些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一. 填空 (每题2分 共24分)
<1>( )/ 40 = 12 :( )= 0.25
<2> 3/4时 = ( )分 1 1/2 平方米 = ( )平方米( )平方分米
<3> 一桶水到去5/6是把( )看作单位“1”,现在成本降低3/4,是把( )看作单位“1”,关系式是( )×( )=( )
<4> 2/3小时织毛毯2/5米, 1小时织毛毯( )米, 织1米要( )小时.
<5> 一个数的3/4是48, 这个数的4/9是( )
<6> 一根铁丝长12米, 剪去1/4后,又剪去1/4米, 共剪去( )米.
<7> 一个三角形, 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这三个内角度数分别是( ) ( ) ( ) , 这是( )三角形.
<8> 5/2 ∶0.25的比值是( ) ,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9> 25克糖放入100克水中配制糖水, 糖占糖水( ) / ( )
<10> 修一条路,已修好了2/5, 修好的和剩下的长度比是( )
<11>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5千米; 4小时行了全程的3/4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12> a ※ b = 3a - b 则 5 ※ 2 = ( ) (6 ※ 3)※ = ( )
二. 判断题 ( 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5分)
姓名 成绩
<1> 除以a (a≠0), 结果等于a 的倒数………………( )
<2> 假分数的倒数(的)一定是真分数 ……………… ( )
<3> 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0.4, 那么乙数与甲数的比是5 : 2 ……………………………………………………… ( )
<4> 甲工厂人数的3/4, 一定比乙工厂人数的2/3多……( )
<5> 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互为倒数, 那么它们的比值一定是1.
…………………………………………………………… ( )
二.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 内) ( 10 )
<1>如果a 表示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下面得数最大的( )
① a ×3/8 ② 3/8 ÷ a ③ a ÷ 3/8
<2>甲5小时打完一份稿件,乙6小时打完同一份稿件,( )的工作效率高.
① 甲 ② 乙 ③ 无法比较
<3>下列几句话中正确的是 ( )
① 假分数的倒数一定不大于1.
② 甲数除乙数( 0 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③ 一个数除以1/5 , 这个数实际扩大了5 倍.
④ 一个数的2/3比这个数的1/2大. ( 这个数大于0)
<4> 1/3x =1/4 3x = ( )
① 1/3 ② 9/4 ③ 4/9
<5>一段路6千米,每天修1/6千米,修了5天,还剩( ) 千米.
① 1/6 ② 31/6 ③ 1
三. 计算 ( 32分)
1. 口算: (4分)
5/12 ÷ 10 = 0 × 7/4 3/10 × 3 3/4 ÷9/20=
4/5 × 4/5= 5/6×8/15 2/7×2/3+2/7×1/3
5/4 ×5/7 - 0.25 ×5/7 =
2. 化简下面各比 (3分)
1/2 : 1/3 3/4 : 5/8 1/3千米 : 450米
3. 求比值 ( 3分 )
1/2 : 1/3 0.7 : 1.4 2.8 :2/5
4. 解方程 ( 4 分 )
1/2x -3/4 = 5/6 x × 3/8 × 5/8 = 9/10
5.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 18 分 )
15 ÷9/10 ×3/5 (1/4-1/6) ×12
14/13×(26÷40/3) 3-6/13÷9/26-2/3
2/3×〔(3/4-1/6)÷1/5〕 3×(2/15+1/12) -1/4
四. 应用题(1.2.3.4.题 每题6分 5题3分 6题2分)
⑴ 小邮迷甜甜有中国邮票60张,___________有外国邮票多少张?
请根据下面的算式或方程,补出所缺的条件.
① 60×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x×2/3 =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60×2/3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一杯盐水200克,盐与水的比是1:24, 盐和水各多少克?(用两中不同的方法解答)
⑶小红打一份稿件,第一小时打了2400个字,正好是这份稿件的3/8,第二小时打了这份稿件的1/2,第二小时打了多少个字?
⑷甲、乙两人从同地同时向相反方向出发,甲每分钟行198米,与乙速度的比是18:17,问5分钟后,乙行了多少千米?
⑸某学校食堂原有的大米用去3/5后,又买进60千克,这样和原有大米同样多,食堂原有大米多少千克?
⑹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中,四年纪捐款数是五年纪的2/3,五年纪捐款数与六年纪捐款数的比是4:5,你知道哪个年纪捐款数最多,请简要说出理由.
3. 北京小学西城区六年级都学了什么
语文:拼音,识基础字,散文、小说、文言文的基础了解,简单作文(看图写文,简专单议论,简单记叙)
数学:算数属(加减乘除,质数,整数,小数...),简单几何(平面几何的认识和证明),简单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
外语:(有的学校会教音标),基础语法(时态的简单认识),造生活常用句,
语文,外语主要还是背单词~
4.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分段
1-6为第一段,介来绍北京的源春节从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准备。
7为第二段,详细描绘了除夕夜北京的热闹场景。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8-10为第三段,写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以前这段时间,人们过年的一些活动。
11、12为第四段,写北京过春节的三次高潮: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13为第五段,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人们又投入新的工作、新的生活当中。
。
5.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天
北京的春节 老舍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为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产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 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19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 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①〔老年〕过去,以前。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作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盒。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慰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的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年。
6. 小学六年级《北京的春节》
通过 灯火通宵 、张灯结彩 、分外热闹 等词语,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写除夕不是只写一家一户过除夕的景象,而是从整体上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老北京过除夕的民风民俗图。
7. 北京那里六年级算中学还是小学
六年级,应该算小学
8.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哪些部分写的详细,那些部分写的简略
详写的是: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简写的是:腊八,小年(腊月二十三),正月十九.好处是:详略适当;突出了北京过年的风俗;体现了北京人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
9. 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的主要内容
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9)六年级北京的扩展阅读
此文的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就像同读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自然。语言生动、活泼、准确,又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文章的又一个特色。
主题思想
此文是一篇风俗志,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对比,显示了新时代移风易俗的巨大力量,最后作者肯定了新风尚,歌颂了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