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语言运用课题

初中语文语言运用课题

发布时间:2021-01-30 05:53:00

❶ 我打算做初中语文课题研究,谁有案例或资料,我想选《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谢谢,急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不可能把学习学好。目前不少学校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讲台上唱主角, 学生被动地在下面接受知识, 导致学生厌烦听课, 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 导致课堂效果很差。而课堂依旧是我们学校实施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 也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环节, 因此教师必须讲好每一堂课, 把握好一节课。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 创设氛围, 激发兴趣
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积极、肯定的情绪, 才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学生的思维才够活跃。课堂上, 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氛围中进行的, 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以师生间心理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热情鼓励以及耐心企盼, 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 对知识的渴求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反之,教师哪怕一丁点儿的焦躁、嫌弃与失望也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缩小乃至封闭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把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 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共享同一片阳光的平等。学生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不断处于主动亢奋的状态, 养成乐思、擅思、敢思的思维品质, 形成不怕失误、敢于创新的良好个性。

1、 创设各种情景,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每课的对话让学生先听后读, 然后表演, 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组操练准备, 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表演过程中, 除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外, 还应让学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编成各种对话。

2、 尊重每个学生, 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仅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 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尊重学生个体, 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3、 鼓励后进生, 让他们有成就感后进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要将教材化难为易, 化多为少, 精讲多练, 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他们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 教师要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 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 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 当差生回答正确时。应该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样的评语而激动, 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 差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 也消除了畏惧心理。

4、 利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兴趣英语的学习, 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语言环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进步, 多媒体进入课堂,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达、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手法有机结合起来, 把真实的生活带进课堂,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 使学生产生求知内需、求异思路, 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

二、 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人们语言的敏感性。通俗地说, 当我们听别人讲汉语时, 一般可以一下知道它的意思, 而不是先分析语法, 这就是大脑语言中枢的作用, 也就是语感。它是集语法, 语义, 词汇于一体的一种大脑语言中枢的能力。在外语学习中, 语感起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培养语感呢?

1、 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思维、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英语语言习得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 因为我们是在学习英语,而不是研究英语,所以应多开口说、模仿。英语不是坐在那儿想出来的、算出来的, 是“说”出来的。能说出来, 就能写出来, 在写的过程中, 学生的绊脚石是不会写单词。这就是说, 我们必须让学生记忆单词, 准确应用。记忆单词在外语学习中起基础性作用。正像建筑师, 要建房子, 建什么样的房子, 首先必须有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2、 读是增强语感的最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使自己听得见自己的声音, 渐渐做到流利、顺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体验成就感。怎样读呢?大声朗读, 学生在一起读, 可以相互惯耳音。语言是声义的结合体, 所以“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在外语学习中, 表现得尤为突出。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每单元的阅读让学生背诵、复述, 这样学生可以学的多而精。当然每读一遍都要有新的收获、领悟。语法、词汇、语言思想都可以在阅读中掌握。和语文一样,英语是读出来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钻研有微小差别的近义词, 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就像语文老师没有让我们研究“美丽”与“漂亮”的区别。这样培养语感, 虽然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几个月后, 就会有效果。而且一旦语感强了, 做题就可以运用语法知识加之语感, 提高准确率。

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 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 分外重视, 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 由于逆反心理, 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 教师要深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学生的兴趣, 爱好, 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 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帮助学生。这样, 师生才能关系和谐, 感情融洽, 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❷ 初中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及答案

二、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你们班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3)请就安徒生童话对你成长的影响和意义,发表一段富有激情的简短演讲。
(1)示例1:同情"欢乐"成长示例2:安徒生童话伴我成长(2)示例1:[即兴演讲方案]
①确定演讲题目;②推选主持人和评委;③现场抽签决定演讲次序;④即兴演讲(不超过5分钟);⑤语文老师进行点评;⑥宣布比赛结果。
示例2:[综合活动方案]①组织各小组长确定活动方式及推选评委;②可分为手抄报组、辩论组、故事组等分头准备;③各组分别交流展示;④评委点评;⑤语文老师总结。
(3)示例:同学们,在安徒生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我们懂得了同情与善良,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理解安徒生童话的精髓,让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为喻体,依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曰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参考答案: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依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 否定 想象”的格式造一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并非粉笔屑,它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参考答案:鲁迅握着一支写出无数杂文的笔,不,那非是一枝笔,它是一把刺向敌人胸膛的匕首。/母亲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不,那不是皱纹,那是她一生操劳的勋章。/母亲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不,那不是皱纹,那是她让女儿看的关于人生艰辛的无字书。/你的耳边充满着唠叨,不,那并非是唠叨,它是父母对你的爱。/圆明园遗址到处是残垣断壁,不,那不是残垣断壁,那是我们民族永远也不能忘记的一段屈辱的历史。/天空划过几颗流星,不,那不是流星,那是上苍在启示我们生命是多么短暂。

❸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题目有哪些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引起基础教育理论界以及学校方面的重视。本文以生物学实验教学为主题对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依据课程理论和生物学学科特点确定了生物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教学组织方式以及适于本课程特点的考核评价方式,并在教学实践进行了相应的尝试。此外,对高一年级生物选修课结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校本课程 生物学实验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进入学校,对校本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问题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也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中。
1. 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目前国内学者大多接受以下的观点。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崔允 郭,1999)。校本课程通常是由学校的校长、教师来决策,采取“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的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上而下”的政策,以满足不同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与参与性(崔允 郭,1999)。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所不同的是,校本课程主要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自主进行课程开发的行为。校本课程开发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崔允 郭,1999)。也有学者(徐玉珍,2001)从新课程开发的策略、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新模式、构建学校特色以及国家课程开发的补充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做了更明确的界定。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课程改革的过程。同时,徐玉珍强调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基本点和两个必须。两个基本点是“学校为本”与“课程开发”。两个必须是指在课程内容方面必须考虑到校本课程所隐含的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假设,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语言习惯以及中小学教育的实际。
2. 国内外校本课程的发展与现状
自从近代学校制度建立以来,课程开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传统。
一种是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典型的国家课程开发传统。法国自拿破仑统治的时代开始,一直是由中央政府颁布指令性教育计划与课程时间表以及全国考试涉及的范围。德国在18世纪末对学校课程设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义务教育的科目以及各科目教学所需的课时,阐明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阅读作业。在这样的指令性课程标准与统一的外部考试制度下,学校的教学工作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教师很少有自由行动的余地。
另一种是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非集中制的课程开发传统,这种课程开发形式把部分甚至全部课程决策权下放到学校。美国的教育属州政府的职权范围,在课程方面,课程决策的所有权力都属于地方,地方有赋予学校在课程事务上的自主权。由于学区和学校的自主权很大,校本课程一直是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的教育制度一直秉承学校自主的传统。由于法律规定课程设计的权力归地方教育当局和个别学校团体所有,在很长一段历史上,中央教育机构很少介入课程事务。
从西方国家近两百年的课程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课程的开发传统是与其课程行政体制有关的,课程行政体制决定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课程决策上的权力分配结构。两类课程体制各有利弊。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而校本课程开发则利于尊重学校环境和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50年代末,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教育系统都推行了由国家发起的大规模的课程改革——新课程运动,由国家组织各方面专家协同开发真正高质量的课程,其目的是实现课程的标准化、统一化。新课程运动具有这样的基本教学教育理念:教学的基本主题是学科结构,经过科学地组织的学科包括了社会需要的全部知识。与原有课程包含大量使用知识不同的是,新课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包含最新信息的、逻辑严密的学科全貌,其内容强调作为学科结构基础的关键性概念和清晰观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获得现成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新知识的方法,并通过科学发现活动增加对科学家工作的兴趣。(崔允 郭,1999)
在这一课程运动中,英美两国表现尤为突出,两国课程开发者都认同了新课程运动的基本理念,认为过多地把课程权力交给学校与教师是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之一,而真正高质量的课程应该由国家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协同开发。西方的新课程计划由专家研究课程制度,新课程开发所涉及的教材等由中央教育部门等组织力量集中开发。
但这一改革由于种种原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除了教师方面的种种原因外,“新课程运动”暴露了国家课程开发的缺陷,其中主要是由于课程开发集权引起的。这种模式使课程开发系统与课程实施系统隔离开来,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无法清楚的了解新课程的意图和课程目标中每一个细微的革新因素。而新课程的推行要求课程实施者改变他们的教学习惯,对课程重点、学习空间,乃至自己的行为方式等进行一系列的重新组织。这一过程涉及许多实际问题,课程开发者往往与实施者缺乏交流、合作,无法把隐含在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假设、价值取向传递给实施者,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供有利于实施的建议。
70、80年代,非集权化课程决策在许多国家再次得到重视。80年代以来,学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化,其变化速度日益加快。学校要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需要对环境做出最敏锐的反应。校本课程恰好能够适应这一要求。一向实施国家课程开发模式的国家,也开始意识到需要提供地方和学校层次在课程事务上的主动权,纷纷出台了有关的课程政策。
我国建国后,为保证基础教育的共同质量,便于管理和评价,采用的是原苏联三、四十年代的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引起教育界许多理论工作者的关注,校本课程开发也受到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的重视。这些学校意识到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学校办有特色以及教师的培养提高都有重要作用,因而积极对适于本校的校本课程或对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进行改造完善,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
3. 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意义
(1)从课程结构改革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如前所述,国家课程(包括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各有利弊。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的课程需要几类课程恰当的结合。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讨论稿)提出在课程管理方面要“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倾向,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既保证基础教育的基本质量,又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对于课程、教材的管理与开发,指导纲要规定了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所应承担的职责,其中学校的职责为“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从实际出发,参与本社区学校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建立学校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保证学校课程的实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目标上的一致性。”
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明确了今后若干年中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与开发模式,它不仅对于学校课程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为学校以及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但是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起步较晚,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以及有关理论还很贫乏,学校对开发校本课程更缺少实践经验,所以,对校本课程有关问题深入研究,有利于我国校本课程的发展。这一工作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学校一线教师的参与。
(2)校本课程有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各个学校由于办学的历史、办学的条件、学生的来源、教师的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学校的差异。学校在组织课程时,既应该体现国家的意志,也应该尽可能满足学校的差异性和特点,使不同类型的学校具有各自的特点。
学生在发展中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表现出其差异性。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校本课程直接指向差异。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可以根据本学校教育资源以及学生发展需求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开发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授课教师的特点和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校本课程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满足学校差异、学生差异对课程的需求。

二. 问题的提出
1. 国内生物学教学的问题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目前自然学科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以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依据学科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生物科学属于实验科学。与其他实验科学一样,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是建立在对大量的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实验基础之上的。
生物课是中学阶段实验科学开课最早的课程。由于生物学的特点,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生物学课程时,要学习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认识生命现象,也需要了解生物学的学科特征以及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许多未知的生物奥秘使学生对生物课学习有较高兴趣,在实验课上,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观察、了解生物现象的秘密会激起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通过实验课,学生可以学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研究的兴趣和初步研究的能力以及科学思考的方法,并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去探求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奥秘,。
目前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出生物科学的学科特点,也不能满足学生学生探求生物学奥秘的需要。教材内容编排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验;强调系统性,缺少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教材中实验安排少,实验多为验证性的,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引起思考活动。学生以文科课程学习的思维方法来学习生物课,生物课已经失去了生物学的学科特征。
国家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准备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改变生物学教学当前的状况。在课程未做重大变革之前,考虑到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一些学校通过开设选修课等校本课程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方面研究已经有了一些的成果,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探索。
在此情况下,我校从1998年开始,开设了一门以生物实验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程,以弥补现行生物学课程的不足和满足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爱好。我们认为,即使国家新的课程计划开始运行,学校也需要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愿意发展、提高生物学方面的兴趣和能力的学生,促进他们在这一方面的个性发展。我们力求通过我们的课程,引导学生参加他们有兴趣的生物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并为以后自己探讨科学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2. 课外活动与课程
我们在开设这一选修课之前,曾组织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进行生物学方面的活动。组织课外活动灵活性较强,开展的活动往往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具备的条件安排,但随意性较大,计划性较差;缺少课程理论指导,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
作为课程,需要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计划,按照确定的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此外,课程需要有与课程目标配套的评价体系。所以,开发一种新的课程,必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组织形式选择、课程评价体系制定、课程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决定等。

三. 课题研究目标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目标
教学一线的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重点,不是研究它的理论,是要在实践校本课程理论指导下,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课程。根据上述认识,我与我校其他生物学教师共同研究了开发以生物学实验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确定了以下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中的师生关系。
3. 研究本课程的评价方式。
(二)实施步骤
1.前测:本学期课程开始时,对学生水平的测试。测试目的是要了解学生对生物学信息的关注程度以及生物学技能水平和情感情况。
2.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分为初中年级、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三个层次。各个年级在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方式等有所不同。
3.后测:检查一个学期课程完成后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生物学操作技能以及情感方面的变化,课程进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反馈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要求,以进一步完善课程。
4.过程监测、有关资料收集整理
在实施过程进行中,各年级任课教师对课程情况进行经常交流,根据课程开展情况,对研究方案调整,特别是由于学校工作安排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整理收集与研究有关资料,以备总结完善课程;对为本课程编写的讲义进行整理、修改,准备汇编为生物选修课教材。

❹ 初中语文语言运用的题型有哪些

一、积累型
1.成语积累
例:我国的成语,有许多来自古文(或寓言)中,如“讳疾忌医”就出于《扁鹊见蔡桓公》。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或寓言)中举出三例,并且说出作者和出处(或篇名)。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课内成语的积累。只要平时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加以总结,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一鼓作气”出自左丘明的《曹刿论战》等等。
2.名言警句积累
例: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解题思路:“才能来自勤奋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论点,只要能找出两个论据来证明它即可。

二、句式变化型
例:认真阅读下面的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艺术函授大学是一所校部设在北京的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的特点的以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
⑴以上这个长句包含了该大学的五个要点。请各用一个短语对主办单位、学校名称外的三个要点加以准确概括。⑵上面这个长句,可以改写为由四个短句组成的一段话。请你在下面所给句子的后面写出另外三个句子。要求每句包含一个要点,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中国艺术函授大学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这是一个长短句式的变化题型,目的是考查学生对长短句式的灵活运用能力,只要读懂原文,答案不难得出。

三、仿写型
例:仿照下面例句,以”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例句:“你热爱自己的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解题思路:首先要仔细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方法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然后再推敲定夺。

四、创作型
1.对联创作
例: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因此,下句的第一个词必须是动词,第二个词必须是数词,第三个词必须是名词。同时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2.标语创作
例:为了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如: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解题思路:标语具有语言精练、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目的主要是对人们进行宣传和鼓动。
3.综合创作
例:在下面的横线填上适当的语句,使每个句子都是比喻句,使所填的三句话又构成前后连贯的排比句。
没有想象,思维_________________;没有想象,思维_________________;没有想象,思维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这也是一道开放性极强的题目。虽然是填空题,但难度相当大。因为每句本身必须是比喻句,同时,又要构成前后意思连贯的排比句。因此在第一句确定之后,后面两句的意思就要顺着第一句的意思说下去。

❺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初中语文课题研究

一、内容提要
本课题在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运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研读文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寻找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具体研究活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写作指导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习者主动探究和建构,不断内化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规范和提高写作水平。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活用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了以下基本操作策略:①研读文本,渗透写作指导;②在模写中提升,在提升中模写;③从文章中来,到文章中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也提高自己研读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促进了专业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课文中的作文资源:主要是指教材中的课文。①“课文”即“美文”,习作的典范。课文中隐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以及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了习作的范本。②“课文”即“源泉”,习作的舞台。课文中的情境、课文中的“空白”、课文中的插图等等都是学生习作练笔的好材料。③“课文”即“宝典”,习作的秘笈。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方法,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年级特点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这些方法。
活用:是指教师灵活使用教材中的课文,挖掘作文资源,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本课题的内涵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灵活使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并根据学情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课程改革理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自身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在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写作是重要的语文能力,教师要活用资源加强写作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们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鲜活的文本中的作文资源,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四、课题论证
(一)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2008年10月,我确立了这个研究的课题,并搜集整理国内外与此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我首先对文献资料进行学习,如我阅读了《写作与阅读的关系》《语文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等文章,还阅读了《余映潮老师讲语文》《黄厚江老师讲语文》《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胡明道老师讲语文》等名师系列书籍,了解到本课题的研究早就有人进行,不少名师早就关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运用,也总结了他们自己的一些操作方法。但是一般老师这方面缺少考虑,不少教师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人为地分割开来,在课文教学中只顾讲授阅读理解,而没有注意到和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在作文教学时又撇开教材中的佳作例文,另起炉灶,花了很多气力去查找合适的优秀范文,使可贵的文本教学资源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非常可惜。
(二)课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这个对话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感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采用的写法,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写作资源。这就要正确理解并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和写作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会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了,又会促使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阅读、学习文本对提高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两者要注意密切结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开发课程资源,不少语文教师重视了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而忽视了教材中的语文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人为地分割开来,可贵的文本教学资源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这些文章可读性强,语言规范优美,写法灵活多样,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在语言的表达上、段落的衔接上和全文的谋篇布局上有很多值得学生借鉴的地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若能充分挖掘文中的写作资源,可以为学生寻求到仿写的好基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该课题研究,我的研读文本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学观念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开发运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加强了,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活用课文中的写作资源进行作文指导和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五、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2、初中语文教学中活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写作指导的内涵、特征
3、初中语文教学中活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写作指导的方法及操作策略。
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活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写作指导?
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思考,实施研究、探究策略,总结反思、指导教学等几个环节,研究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运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教学的现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活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探究写作指导的方法及操作策略。
(一)提出问题,分析思考
课题申报立项后,我首先进行现状分析,通过听课、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了解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教材中的资源进行作文指导教学的情况,探究语文教学中活用课文中的作文因素进行写作指导的方法及其操作策略。

❻ 初中语文课题有哪些

学会感恩,收获美好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8-05-09
冯友余
今天,我们讲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感恩是至高的人生智慧;感恩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恩是巨大的人生力量!

一、再读杜牧《清明》诗

上一周,清明节前我们对清明节的相关知识作了介绍,但却没有提到晚唐诗人杜牧非常有名的一首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把这首诗改成了短剧本:

场景:清明节,天下作纷纷细雨

人物:路上行人,牧童

情节:行人断魂,欲买酒浇愁,牧童遥指杏花村。

无论是诗还是剧本,里边都有疑问:路上行人为何会断魂?他要到何处去?为何喝酒?

答案是:行人清明回家扫墓祭祖,途遇雨天难归去,所以忧思难遣,借酒浇愁!这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忘本的人文精神,根的理念,感恩的思想!

有人说中国无西方的感恩节,缺乏感恩的传统和意识,我坚定的告诉他:不对!听我讲了以后,你们听到类似观点,也应该坚定的告诉他:中国一切传统节日都可以说是有感恩意义的节日,我们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寄寓着不忘本、纪念先贤、感恩先贤的深意!

二、人为什么要感恩?

(一)首先,感恩是至高的人生智慧——会感恩就会正确认识自我,进行清晰的人生定位。

1、个体的人是非常渺小的,吃、穿、住、行,无一不是他人的支持,一个人不可能独立生存于世间。我们汉字的“人”字非常有意思,一撇一捺互相支撑,象征人是要相互温暖,相互照亮才能走完各自的人生历程!

2、介绍一下佛家的理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指的是国土恩、众生恩、父母恩、佛恩。

(1)国土恩:国家安定,我们才有安定的生活环境,古人说“宁为太平鸡犬,不做乱世之人”,意思是说宁肯作太平盛世中一只鸡,一只狗,也不愿意作乱世中的一个人,战争灾乱年代的人比不上太平年代的一只动物。不要说大的战争,就是自然界的地震、雪灾等灾害来临时,我们就知道个人需要国家的恩护。

(2)众生恩:众生,就以人而言,如前所述,我们是相互依存的。

(3)父母恩:生养之恩比天高!

(4)佛恩:这是佛家观念,对我们不信仰佛教的人而言,佛恩可以理解为师长教化教育的恩情。因为“佛”是印度音译,意思是觉悟者的意思,佛的一切功德可高度概括为“觉、正、净”,觉悟宇宙真理不迷惑、意识言行正确、心念纯净无私,以此德行来化度众生。所以,佛恩我们理解为师长教育之恩,师长让我们由蒙昧走向文明,由无知孩童成长为一位有知识的少年,再走向自己美好的人生!

3、再谈佛家大慈大悲的观念,八个字——“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缘,缘由,比如今天我对你微笑,明天你对我点头,微笑是缘,点头是果,但佛家崇尚没有缘由的慈爱,因为众生,宇宙间一切生命本来一体,自然人苦为我苦,人饥为我饥,生起同体的大悲(怜悯)之心!

(二)第二点,感恩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恩的人不会怨天尤人,会自省、自立、自强。

1、感恩立足于正确认识个体与他人、与世间万物正确认识的至高智慧,形成于真诚内省之中。

2、感恩的人会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所以一定会是谦虚的,不狂妄自大的。

3、感恩的人是进取的,因为珍爱人生,包括珍爱顺境,也珍爱逆境和苦难,在感恩的人看来,苦难是老师,教会自己智慧,值得从中反思,所以不但不埋怨,反而视为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三)第三点,感恩是巨大的人生力量——感恩的人会坚强、自信、健康、仁慈!

1、感恩带来坚强,因为感恩的人珍爱人生的顺逆境界,所以淡看一切不幸甚至灾祸劫难,自然坚强无畏!

2、感恩带来信心,感恩的人以苦难为师,心中会永远看到希望!

3、感恩带来健康,感恩的人心底坦荡知足,少私欲杂念,睡能安睡,醒时心静,身心和谐,自然健康!

4、感恩创造和谐,感恩的人对他人,包括父母、亲人朋友,乃至天地万物常怀敬意,与天人合一,所谓仁者无敌,我即宇宙,宇宙即我,一切行为无损世界而顺世间生化之道理,自能于和谐中拥有无尽的创造力量。

三、我们如何感恩?

1、继承好中华民族的感恩传统,就是对创造优秀传统文化的祖先的感恩。中华民族是有感恩传统的民族。古人说:“人有德于我,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不可不忘也”,又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感恩从孝顺父母做起。有两句非常严重的话大家一定要记住——“不孝父母乃畜类,不爱国家是贼徒”。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觉得他的母亲年纪大了,是家庭的拖累,打算把母亲背到深山里去扔了。他的母亲知道后也同意儿子这样做,觉得自己确实拖累了儿子,她给儿子只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给自己准备一些干燥的柴禾。儿子也没有在意母亲为啥提这个要求就答应了,然后在一个大雪天里,这个人就背着母亲进深山去,一路上,遇到难走、溜滑的地段,母亲就扔下几根柴禾,儿子不解地问母亲为啥这样做,母亲说,儿子,你把我扔进深山后,你还得回家,我怕你回来时摔倒啊。儿子一瞬间,良心发现,泪流满面,把母亲背回了家中。这个故事的道理引人深思:我们回报父母的很少,有时觉得父母亲嘛,太亲近了,不必客气,大吼大叫,从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可是,父母也是人,也需要我们的关爱。同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日韩现代文明,在这方面就比中国人做得好得多!正如前边所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感恩,应从孝顺父母做起。

3、感恩从细节做起,感恩生活,感恩一切人,感恩整个世界。

4、感恩是一种心态。感恩不一定非要惊天动地的行为,有的时候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关键是不要如小说中的曹操所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而应该是天下没有人对不起我,我是这个世界给予我的已经太多太多,我要尽己所能,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回报天地!愿同学们都能学会感恩,收获美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❼ 初一语文语言运用的各类题,每累10道题(至少12—13类)

朱熹有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几年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连接与沟通,语言运用题中出现的一句话新闻、对联、广告词、串场词、新闻衔接词、提取关键词等等,就如源自生活的灵动之水,散发着阵阵馨香的气息,为死板的高考试卷注入了汩汩清泉。

一、解说词

解说词一般用于图片、幻灯、展览、记录影片、新闻实况录音、电视等的解说。解说词的主要表现方法是叙述和说明,有时是叙述、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优秀的解说词,往往采用夹叙夹议,或与抒情相结合的形式。

【例1】 请为你班方队撰写一段校运动会入场式上经过主席台时的解说词。

答案:迈着矫健、自豪的步伐向主席台前走来的是高三(5)班的代表方队。看,他们脸上洋溢着微笑,眉宇间蕴藏着拼搏的锐气。他们决心在本届运动会期间搏击风浪,再创佳绩!

二、欢迎辞

【例2】今年4月,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身份有关的人名、市县名及山水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

【答案】尊敬的连战先生,我们福建学子热烈欢迎您回乡祭祖,愿您“寻根之旅”顺利、圆满和愉快,期盼您和家人常回家看看。

三、手机短信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作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终于走进了高考。一般而言,短信的语言、内容必须要注意场合、礼貌,要符合双方的身份。好的短信应讲究文采,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3】请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一则手机短信压缩到15字以内。

我正在车上,环境嘈杂,通话不方便。9点到达目的地。等我到了目的地,会给你打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参考答案】车将于9点到达,届时电话联系。

四、人物评价

【例4】(2006年安徽省)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要求】 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分析】此题的命题灵感显然来自于2004年福建省的作文题。虽然《大纲》给我们中学生列出了一大串阅读篇目,但应试教育就如一张密密匝匝的罗网,那些震烁古今的人物和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文学形象只能在狭窄的缝隙间苟且生存。如今,看到上面这一文题的时候,只想再说一声:感谢命题者,他是通过一种恰当的方式引导着一条正确的文学之路。解答此题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观点,力求在比较中展现个人的倾向;二是要实事求是,尊重史实。

【示例】综观《红楼梦》,宝钗关注的是制度,是社会的规范,她是为别人活着的;黛玉关注的是个体,是本质的生命,她是为自己活着的。所以我更爱后者。

五、主题口号

主题口号指的是有着明确主旨的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拟写主题口号的要点一是要紧扣主旨,二是要有纲领性和鼓动性,三是要朗朗上口,最好能讲究音韵和谐。

【例5】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09年在我省举行,请为本次运动会拟写主题口号。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体育精神,体现山东人民的精神风貌,言简意赅、便于记忆、朗朗上口。不超过20字。

【分析】此题提出的要求比较繁琐,可以概括为这样的三方面:一是“言简意赅、便于记忆、朗朗上口”,这是主题口号的共性特征,不难做到;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体育精神”,这是与主题紧密关联的;三是“体现山东人民的精神风貌”,这呈现出地域特点。考生在短时间内要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既实现了考查的目的,又借高考的舞台为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造势,此题可谓一举两得。

【答案】(1)华夏儿女同争荣光,齐鲁大地共铸辉煌。(2)儒学之乡健儿聚首,岱宗脚下群雄逐鹿。

六、赞美辞

赞美辞也就是夸赞别人的言辞。夸赞别人实在是门学问,真情实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例6】2006年2月,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上,中国双人花样滑冰运动员张丹(女)和张昊(男)这对很有希望获得金牌的年轻小将,在完成重大比赛中尚未有人尝试过的高难度动作——“抛四周跳”时,20岁的张丹不慎摔伤膝盖。在大家都以为他们会放弃比赛的时候,张丹只经过5分钟的短暂处理就重新回到冰面上,忍着伤痛与张昊一起流畅地完成了余下的动作,获得了银牌。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对张丹、张昊说一段赞美的话。要求说话连贯、得体,语言有文采。不超过60字。

你对张丹、张昊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生活中我们必须要学会夸赞别人,拟写赞美辞这一题型具备了很强的现实意义。拟写赞美辞一方面要力避奉承、阿谀,另一方面又要把对方的优点、长处和亮点充分显现出来,这是一对矛盾,考生如何在这矛盾中恰当、得体而又不失文采地表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示例】(1)你们以高难度的动作挑战自我,以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国争光。今天的历练是为了明天的腾飞,未来的鲜花将为你们而绽放!(2)你们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受挫而决不放弃的执著,是对奥运精神的完美诠释。你们是冰面上翩翩起舞的蝴蝶,世界因你们而美丽!

七、邀请语

邀请语即为向对方发出邀请的话。拟写邀请语,属于应用文的范畴,它与生活的距离很接近,此点考查,体现了语言实用性和工具性的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大语文”概念在高考试卷中的具体落实。

【例7】 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1)一位同学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同学含蓄地说: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现今的孩子多冷硬而少幽默,多直露而少含蓄。这一题目似乎会让他们犯难。解答本题有如下要点:①用词要得体;②表达要简明;③要符合或“幽默”或“含蓄”的要求。注意了上面这些因素,评卷老师即使想扣分也无从下手。

【示例】(1)如果我是刘翔,你就是孙海平啊!你不去能行吗?(2)如果你能来给我助阵,也许我会获得更好的名次呢!

4.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八。广告词

❽ 初中语文语言实际运用所有题型和答题方法

一、积累型
1.成语积累
例:我国的成语,有许多来自古文(或寓言)中,如“讳疾忌医”就出于《扁鹊见蔡桓公》。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或寓言)中举出三例,并且说出作者和出处(或篇名)。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课内成语的积累。只要平时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加以总结,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一鼓作气”出自左丘明的《曹刿论战》等等。
2.名言警句积累
例: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解题思路:“才能来自勤奋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论点,只要能找出两个论据来证明它即可。

二、句式变化型
例:认真阅读下面的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艺术函授大学是一所校部设在北京的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的特点的以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
⑴以上这个长句包含了该大学的五个要点。请各用一个短语对主办单位、学校名称外的三个要点加以准确概括。⑵上面这个长句,可以改写为由四个短句组成的一段话。请你在下面所给句子的后面写出另外三个句子。要求每句包含一个要点,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中国艺术函授大学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这是一个长短句式的变化题型,目的是考查学生对长短句式的灵活运用能力,只要读懂原文,答案不难得出。

三、仿写型
例:仿照下面例句,以”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例句:“你热爱自己的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解题思路:首先要仔细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方法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然后再推敲定夺。

四、创作型
1.对联创作
例: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因此,下句的第一个词必须是动词,第二个词必须是数词,第三个词必须是名词。同时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2.标语创作
例:为了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如: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解题思路:标语具有语言精练、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目的主要是对人们进行宣传和鼓动。
3.综合创作
例:在下面的横线填上适当的语句,使每个句子都是比喻句,使所填的三句话又构成前后连贯的排比句。
没有想象,思维_________________;没有想象,思维_________________;没有想象,思维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这也是一道开放性极强的题目。虽然是填空题,但难度相当大。因为每句本身必须是比喻句,同时,又要构成前后意思连贯的排比句。因此在第一句确定之后,后面两句的意思就要顺着第一句的意思说下去。
病句修改、口语交际、广告欣赏、节目主持等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语言运用课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