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必修三苏教版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苏教版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30 06:12:01

⑴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书本课后积累与应用中文言文的背诵要求。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三第一专题:祖国土 一、江山多娇内容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美,了解人与祖国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懂得爱国情感是人类普遍的情感。 2.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3.进一步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感受散文写景状物的特点以及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要求1.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结合有关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 2.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尤其要注意揣摩文中的关键语句去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注意分析艺术手法,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3.研习《祖国山川颂》,了解“颂”这一传统表现手法的特点,理解祖国的含义及人与祖国之间无法割舍的关系的原因;研习《长江三峡》,能够把握文章借助景物描写抒发的爱国情怀,掌握文章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手法;研习《肖邦故园》,能理解肖邦的音乐与故乡、祖国的关系,感受肖邦的爱国情怀,把握祖国与个体之间的双向意义。 4.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选择一定的朗读技巧,传达出景色的意境与韵味,准确表达出文章对祖国的赞美和挚爱。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烧灼 盎然 一泻千里 层峦叠嶂 吟哦 遐想 脸颊 涟漪 斑斓 晨曦 蹒跚 颓然 萦回 丘壑 澎湃 云蒸霞蔚 荒诞不经 庇护 沧桑 伶仃 夙愿 通衢 缱绻 多舛 寥寥 有条不紊 簌簌 剔透 婆娑 教学建议 本专题在研习方案的设计中突出了“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对这一方法的介绍,要求学生课前查找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并指导学生结合这些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板块由3篇散文组成,在研习中可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解读文本。例如要注意感受形象,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情;要注意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要注意多种表现手法运用,体会其艺术表现力;阅读中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等等。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引导学生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肖邦故园》是一篇将文学与音乐结合得非常完美的作品,教师可将肖邦的音乐引进课堂,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肖邦音乐需要一定的音乐欣赏常识,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和音乐欣赏课结合起来。教学中还可将音乐与文学文本结合起来,看看作家是通过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去再现音乐、传达音乐的效果的。只是这里的音乐鉴赏,不是纯粹的音乐欣赏,而应着眼于本专题的人文内涵,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将音乐形象、作品主题以及审美感受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重点还是落实在语文上。本板块的3篇散文都是比较典型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可以以朗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揣摩朗读的轻重缓急,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亦可在文本研习的基础上,用朗读把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恰当地达出来。 ※二、颂歌的变奏内容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祖国的十分复杂的思想感情,把握含有深深的悲剧感与忧患意识的爱国主义情怀,了解人和祖国关系的丰富性。2.体会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认识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3.与前一板块比较,理解本板块这种“变奏”的颂歌的特点,这是一种更深层的爱国情怀。 学习要求1.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学会结合这些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 2.能在以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征,通过分析意象的特点和象征义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用流畅的普通话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理解、感受。4.从4首诗中选择2首背诵。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迸溅 罡风 擎火 噩梦 颓垣 荒冢 载负 倾泻 诅咒 瘦瘠 疲惫 纤绳 簇新 绯红 蹂躏 齑粉 沙砾 教学建议本板块的四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十分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围绕这一复杂的感情组织学生研习探讨,让学生明白,不仅仅要用美好的语言歌颂祖国,还要感受到祖国的苦难,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是一种更崇高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复杂的情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做好铺垫,把握好分寸。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思想、创作的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是解读这组诗歌的前提,课前可让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主动收集资料。具体研习时可抓住作品中象征祖国“贫穷”与“悲哀”的意象,分析这些意象在表现现实和反映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在对文本研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整合本板块的内容,探讨“变奏”在意象和思想感情上与“颂”的区别,以引导学生把零散的、感性的认识升华提炼,形成对本板块内涵的理性思考。 本板块的学习要注重朗读的训练,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设计朗读方案,要求用一定的朗读技巧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感受,并对朗读进行评价和修正。 本专题写作实践文体上都是散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写作中既要彰显个性,表现真情实感,又要注意在行文中由一线贯通,有章可循。在写作之前可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材料,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给定的情境进一步理解本专题的人文内涵,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情感与收集的材料结合起来。 第二专题 :号角,为你长鸣一、殉道者之歌内容目标1.了解伟大人物为信仰和理想无私奋斗的精神,了解这些思想先驱的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操守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2.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伟大人物高尚的人格操守,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培养良好的个人品格,树立进步的人生追求。3.了解政治抒情诗的特点,并能结合时代背景特点,体会3首诗的不同的基调。 学习要求1.能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人和时代的关系,了解伟大人物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理想,说出自己对崇高人格的认识。2.能从作品的语言入手,把握《离骚》中“香草美人”的寓意,感受屈原在厄运中坚持高洁的志向和独立人格的可贵;感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中体现出来的战斗者的豪情和必胜的信念;理解《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中“船长”、“港口”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在诵读中体会人称转换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意义,感受诗歌的悲壮基调。3.能了解屈原、普希金、惠特曼关于诗歌创作的知识。4.能用恰当的语调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表现人物的精神追求和诗人的敬慕之情。5.背诵《离骚》的名句,摘录并背诵本板块文本中体现人物高尚情操的精彩优美的诗句。6.积累整理下列词语:后裔 骐骥 枷锁 潜藏 旌旗 脉搏 殷切 教学建议本板块由1首古诗节选和2首外国诗歌组成,都是经典文本,研习前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人物的生活背景与人生选择的关系。具体研习时,要紧扣住具体诗句品读揣摩,要透过诗句的字面意义,发现诗人的内心世界。《离骚》的阅读障碍较多,文字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应尽量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可以向学生介绍《离骚》的基本知识和诗人生平,要求借助工具书尝试翻译,以便于深入探讨文本内涵。基础比较薄弱的教学班,可以多用些时间帮助学生疏通诗文,给学生印发节选部分译文,降低理解文本的难度。研习活动要和诵读结合起来,可以组织学生探讨诵读的要领和技巧,确定每首诗诵读的基调,以加深对作品丰富内涵的理解,准确表达作者的情感。诵读《离骚》,应表现出诗人的豪迈自信;诵读《致西伯利亚囚徒》,应表现出诗人对战友同志的怀念和鼓舞;诵读《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应表现出对死去的领袖的悲痛和崇敬怀念之情。 二、烈士的抉择 内容目标1.了解古代杰出人物在民族存亡之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舍生取义的精神。2.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树立进步的人生观。 3.学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艺术手法。 学习要求1.能根据《指南录后序》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领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及作用。 2.结合作品的有关背景材料研习《五人墓碑记》,能够领会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和价值,探讨文章的对比手法对表现主旨的作用。3.两文都在叙述的基础上发议论,能比较其叙述和议论的特点。4.熟读《指南录后序》第4段,背诵《五人墓碑记》第5、6两段。 5.整理文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积累“除”、“易”、“暴”等文言实词和“以”、“于”、“而”、“若”、“所”、“为”、“焉”等文言虚词,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建议教学这两篇文言文,应该“文”“言”并重。 “言”是把握“文”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预习,一方面查阅参考资料,了解作品的背景,一方面借助工具书尝试翻译,做到基本通顺,并要求学生画出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词句,对文章内容质疑,以备在课堂上交流和讨论。在理解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应从语言入手,抓住关键的语句和段落,落实“文”的内涵。教学中以这些内容为“钥匙”,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人格设计问题组织探讨,准确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还要探讨两篇文章的表现手法,加深对“文”的理解。例如,探讨《指南录后序》第4段中连用22个“死”的叙述,与后文议论的关系,感受作者出生入死、以国家存亡为己任的炽热情感;探讨《五人墓碑记》中多角度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五义士的“死义”精神。两文还都在叙述的基础上发议论,可以比较其叙述和议论的特点,体会从文章主旨出发,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的必要性。学习本板块,仍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加深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完本板块,应要求学生对相关的文言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底层的光芒 内容目标1.了解底层社会人物恪守道德准则,维护社会公正的品格,认识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2.关注底层社会状况,了解不同阶层的人物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不同人格追求,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3.学习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写法。 学习要求1.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研习《品质》《老王》,感受格斯拉在工业革命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感受老王在“文革”动乱时期一如既往地关照杨绛夫妇的可贵品质。 2.能从新的视角评价生活中的平凡人,在完善自我人格方面有新的认识。 3.了解不同文体、不同风格在表现共同主题时的不同表达方式。 4.学会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最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的形式去表现人物的品格和性格。 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橱窗 羞怯 鬈曲 赊帐 荒唐 趿拉 蹙眉 时髦 垄断 褶皱 窥视 惶恐 取缔 伛偻 阴翳 愧怍 攥紧 教学建议本板块为选学内容,2篇文章《品质》和《老王》内容都比较浅显,可以安排课外自读。阅读时可要求学生勾画重要的语句,注意作者的选材和立意,关注作者的时代环境和人物的社会地位,以人物形象和人物品格的研习中心,分析格斯拉和老王身上的“不变”:格斯拉不肯在市场大势发生变化时和其他人一样粗制滥造、浑水摸鱼,而车夫老王在“文革”动乱时期一如既往地关照杨绛夫妇。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变”?引导学生结合人物所处的特定的时代背景,感受他们身上坚忍的道德力量和闪光的品格。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感情倾向。两篇文章都能关注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境况,作者的笔触也都表现了悲天悯人的情怀。2篇文章文体不同,要注意研究写作方法的异同。 写作实践本专题的写作活动,可围绕三个目标实施教学:1.学会感动,学会思考,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学写文本人物评传,掌握叙述、议论相结合的手法。2.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手法,自由表达心灵感动和独立思考。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文本资源,启发学生从教科书中汲取写作营养,借鉴学习写作方法。比如,《品质》和《老王》,就为“在底层”这个话题的记叙类写法提供了借鉴的文本。3.《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可以启发我们如何抓住心灵的爆破点,走进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而《五人墓碑记》叙议框架适当变形则可以为“在底层”或“走近×××”提供可以参考的某种写作范式。 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一、审视传统内容目标 1.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文化传统的两重属性。2.懂得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明白文明对话的作用。3.了解典范的议论文关于论点、论据、论证的基本知识。 学习要求1.能通过寻找中心句的方法快速找出文章的观点和相关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行文思路。2.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形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评价。 3.了解学术论文严密性的特点,体会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下既有文采又通俗的语言表述风格。 4.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媲美 抱残守缺 明日黄花 事过境迁 昙花一现 褒贬 威慑 销声匿迹 不堪设想 攻讦 钳制 污垢 蜕除 得逞 有史可稽教学建议本板块是论说有关文明对话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其内容统摄整个专题。这是一篇学术论文,是比较典范的议论文。为了避免议论文学习的单调,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探讨问题的情境。在学习文本以前,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对于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理解,用简要的文字记下来,与学习以后的认识进行比较。在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后再进行研讨,画出每一部分乃至每一段的重要句子,找出关键的概念,进而探讨它们的具体内涵。本文涉及的问题比较多,教学时要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本文的中心论题是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地看待传统,可以结合“问题探讨”的第2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注意文本论说了什么,还要注意它是怎么论说的,为什么这样论说具有征服人的逻辑力量。结合文本的研习,让学生逐渐掌握议论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 二、碰撞与融合内容目标1.了解华夏文明的地位以及其在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2.理解文明对话的作用、必然性,了解自觉地成功地进行文明对话的方法和途径。3.掌握比较论证的方法和运用。 学习要求1.了解《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怎样评价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成就和贡献的,以及作者作出这样评价的指导思想。2.能结合《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了解外来文明的本土化过程并做出评价。3.能够为2篇文章提炼关键词,并写出内容提要。4.能够说出比较论证的方法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奠定 遮蔽 并驾齐驱 回溯 左右逢源 近在咫尺 歇斯底里 呵责 摒除 庶几 癖好 劝诫 训喻 盛馔 教学建议本板块的两篇文章难易程度不一,其中《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思辨性较强,有比较严密的推导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由事及理,推导过程一目了然。教学中可把重点放在前一篇。可以从文本出发,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公正地对待每一种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探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领会文本所要表述的核心理念。《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作者肯定中国古代、中古时期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一是尊重事实,一是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前者揭示了作者科学哲学的思想基础,后者揭示了作者的人生信念,也就是一位科学家对于文明交流与文明对话的理解。《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着眼于说明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是相互渗透的、相互影响的、相互融合的;这样的过程常常是不自觉的,自然而然的。还要关注文章的论证技巧,如《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从反驳引出正面的论述,而《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由事及理,把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的方法,等等。为了增强学生探讨的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如,李约瑟的事迹、中国古代和中古的科学技术成就、麦当劳的美式快餐店等等。 三、拿来与拒绝内容目标1.了解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要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懂得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要有“拿来”的勇气和魄力。2.了解杂文的行文特点和语言风格。 3.了解比喻论证的用法和作用。 学习要求1.结合《拿来主义》的创作背景,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了解鲁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态度。2.结合《吉诃德的时代》,从文化源头上了解中国固有文化阻碍社会前进、蒙骗群众的成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3.领会文章是怎样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道理的。4.积累整理下列词语:礼尚往来 残羹冷炙 自诩 冠冕 脑髓 孱头 国粹 徘徊 典籍 劫富济贫 教学建议鲁迅的《拿来主义》是论述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继承的经典文本,用的是杂文体,并非正面阐释自己的主张,学生把握起来有难度,教学中可突出与专题内涵有关的内容,突出重点,淡化一些与中心关系不甚密切的部分,例如旁敲侧击抨击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内容。学习《吉诃德的时代》,要注意解释西方武士道和中国武侠的相似点,他们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的文化土壤,认识我们民族文化中某些负面东西的腐蚀作用。在学习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杂文的特点。它是议论文的一种,是形象化的政论,往往针对当前的事件而发,是一种形象化的政论,表现手法相当灵活。两篇文章语言上有共同点,都运用了反语、幽默、讽刺的手法。 写作实践本专题的写作重点是获取和处理信息,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1.教学中,可以根据本专题的文本梳理典范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论点、论据、论证一般要求和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论点和论据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2.学会拟写分论点,丰富议论文论证的层次。3.写作前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给定的情境和话题进行探讨,激活思维。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料,在众多信息里面进行筛选,进而再生成和创造信息。 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一、因声求气内容目标1.感受我们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民族智慧的高超和民族语文的美妙。 2.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的诵读。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并做出自己的评价。 学习要求1.能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烛之武机智勇敢地说服秦王,救国家于危难,体现出的拳拳爱国心,感受魏徵以诚恳的奏疏彰显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2.能根据作品的不同的文体特点、语言特色进行诵读,能够读出平静的叙述,激昂的议论,抑扬顿挫的感慨。3.能从字音、停顿、语气语调、表情达意等方面总结归纳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方法。4.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建议本板块的重点是“诵读”。教学中应加强诵读的指导,以“读”为重点,以“读”为主线,以“读”作为理解感受文本内容的主要手段。课堂中应保证学生读的时间,指导读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文言文诵读的要求、特点和方法,使读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诵读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文体不同,语言风格也各有特点:一以记叙描写为主,一以议论为主;一以人物对话和以散句为主,一以整句为主,糅合散句;一是比较平静的叙述,一是激昂的议论。《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叙事文章,全文以对话为主,诵读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话的诵读。佚之狐和郑伯,郑伯和烛之武之间的对话,应注意虚词的处理,准确表现人物的个性和身份特点。烛之武对秦伯说的一段话,措辞委婉谨慎,但又有着很强的逻辑力量。诵读时特别要注意说话的口吻和层次,口气不可太强,不能咄咄逼人,但又不可软弱无力;层次之间的停顿要分明,每一层的诵读也应该有变化。而晋侯对子犯说的一段话,以整句为主,思维严密,头脑冷静,要读得沉稳自如。 二、仔细理会内容目标1.理解作品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的特点。2.总结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和文义的常用方法。3.体会精练生动、绘声绘色的语言特色。 学习要求1.体会《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通过典型事件,在矛盾中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学习文本用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手法。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摘出文中的成语、名句,说说它们的含义。 4.诵读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背诵《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最后一段。 教学建议《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和《鸿门宴》都是《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方案开展学习。在教学的总体设计上,应注意以读文为主,在读文中兼顾读史,在读文中梳理文言文阅读解义的基本方法,三者应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并不难,教学过程中不必逐句译成现代汉语,重点是指点学生依靠上下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诠释难句,在难句的疏通过程中归纳方法,掌握方法。还要借助于“文本研习”中的有关学习要求或活动,设计具有个性特点、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研习文章的意识,在问题的探讨中,理解文章,把文言文阅读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融合在中间。教学中仍应重视诵读的训练,尤其是描写传神、对话精彩的片段,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深化对文意的理解。 三、融会贯通内容目标1.借助工具书加注、断句及翻译等,在具有文言学习特点的活动中理解浅易的文言文。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逻辑性和形象性。 学习目标1.诵读文章,能体会《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和《察今(节选)》善于形象说理的特点,领会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2.总结借助工具书加注、断句与翻译等文言学习的基本方法。 3.学会举一反三,能够进一步在迁移、运用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4.能梳理出文中的成语并积累。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建议本板块的教学,可以“活动体验”的三项活动为核心,具体文本内容的理解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完成。这三项活动既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教师又要有具体的指导。关于注释,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如何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如果工具书没有合适的义项,如何根据文义进行合理解释的方法,还有怎样处理好重点词语的落实和整体意思翻译之间的关系。关于断句,可以指导学生先抓住一些特征性的词语以及句式的特点断开有把握的地方(例如句首的“夫”、“盖”,句末的“乎”、“哉”等,对话的“曰”,以及相同相似句子的反复运用等),再根据对整体意思的把握,分析难以定夺的地方。对有不同断法的地方,可以进行比较,择优而从。关键看句读的正确与否,具体的标点可以有不同。关于翻译,让学生了解“信”“达”“雅”的基本原则及“换、加、删、添、补、留、移”等基本方法,还要对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作简要说明,例如:可以先解大意,再细加推敲;尽可能直译,确有困难,也可以意译,要尽可能贴近原意。 ​

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 急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离骚》、《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

⑶ 高中语文必修三 苏教版 文言文都有哪些

高中语文必修三 苏教版文言文篇目:
离骚(节选)/屈原
《指南录》后序
五人墓碑记/版张溥
烛之武退权秦师/《左传》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鸿门宴/司马迁
秋水(节选)/庄子
非攻(节选)/墨子 上篇 下篇
察今(节选) /《吕氏春秋》

⑷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背诵篇目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离骚》、《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最后一段>、《鸿门宴》<2、3段>
应该就是这些

⑸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有哪些啊.拜托了各位 谢谢

http://www.ywzx8.com/shj/sjb/bxs/200706/11583.html 这是字词的,免费1)《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2)《劝学》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固步自封。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冷。木料笔直得合于墨线,但把它熏烤弯曲而做成车轮,它的弯曲度就与圆规画的相合,即使再烘烤暴晒,它也不再伸直了,这是熏烤弯曲使它这样的啊。所以木料受到墨线的弹划校正才能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又能每天省察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诗》云:“唉呀你们君子啊,不要常常歇息着。安心供奉你的职位,爱好正直行为。上帝知道了这些,就会给你大福气。”精神修养没有比融化于圣贤的道德更高的了,幸福没有比无灾无难更大的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索,但不如学习片刻之所得;我曾经踮起脚跟了望,但不如登上高处所见之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见的人觉得很清楚。凭借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凭借船、桨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但能渡过江河。君子生性并非与人不同,只是善于凭借外物罢了。由于字数限制就不能一一给你详尽的答案了,还有2篇译文,我分别给你翻译的地址吧《劝学》: http://..com/question/39819038.html?si=1 《师说》: http://..com/question/6627313.html?si=1

⑹ 高中语文必修三,四,五(苏教版)哪些是必背的

各个地方的教材可能抄会有所不同,但是高考是高中部分肯定是从这14篇里出。不过听你的意思是还没有学,一般在学课本的时候书上90%的古文都要求背下来,虽然有些古文高考是不考,但平时还是会考的。
1.劝学(节选)&《荀子》
2.逍遥游(节选)&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氓&《诗经》
7离骚(节选)&屈原
8蜀道难&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锦瑟&李商隐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娇搰壁怀古&苏轼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⑺ 跪求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苏教版)目录!!!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目录(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

必修三目录

第一专题 祖国土(文本研习)

◎ 江山多娇

祖国山川颂/黄药眠/3

长江三峡/刘白羽

肖邦故园/[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8

◎ 颂歌的变奏

发现/闻—多/15

北方/艾青/16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20

祖国土/[苏联]阿赫玛托娃/21

第二专题 号角,为你长鸣(问题探讨)

◎ 殉道者的歌

离骚(节选)/屈原/29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俄]普希金/31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美]惠特曼/32

◎ 烈士的抉择

《指南录》后序

五人墓碑记/张溥/34

◎ 底层的光芒

品质/[英]高尔斯华绥/36

老王/杨绛/43

第三专题 文明的对话(活动体验)

◎ 审视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庞朴

◎ 碰撞与融通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李约瑟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翁乃群

◎ 拿来与拒绝

拿来主义/鲁迅

吉诃德的时代/瞿秋白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

◎ 因声求气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 仔细理会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鸿门宴/司马迁

◎ 融会贯通

秋水(节选)/庄子

非攻(节选)/墨子

察今(节选) /《吕氏春秋》

不知道,这个和你们课本一样不?我在网上找的...........

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有没有pdf文件

《指南录后序》为南宋文天祥作。是作者诗集《指南录》的序之一。文中回顾了作者出使元军被扣留,逃出后历尽艰险,多次濒临死亡的经过,抒发了誓死报国的慷慨豪情。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军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扣押,后乘隙逃归。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为“后序”。作者通过叙述《指南录》诗集的成书经过,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巨大毅力。作者的悲剧遭遇是双重的:既有来自敌人的悬购追捕,又有来自内部的误解和中伤。因此,这非同寻常的九死一生的经历,越发昭示出他信念的崇高和毅力的非凡。
原文
〔宋〕文天祥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选自《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全集》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必修三苏教版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