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翁旗初中语文寻讲活动图片

翁旗初中语文寻讲活动图片

发布时间:2021-01-31 11:52:18

❶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资料和解读

1 草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2)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①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③通过展示图片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的诗句总结全文。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点,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将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二是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的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方式,为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做准备。

6.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教师在检查时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四、教学案例

片段:

品读优美语句

师: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生:我发现了,是“绣”!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这块巨幅地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

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师: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叹,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也很美,“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为牛马生活在草原,简直就是进了天堂,它们一定在品味这种幸福的生活。

师:你体会得真好。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正是作者这些优美的描写,才给了读者这样丰富的联想,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样惊喜不已,赞叹不已。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五、相关链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❷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词及意思汇编(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 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51.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55.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 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62.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 3、即使
64. 居:1、过了(居十曰) 2、停留(不可久居)
65.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
67.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 分别(意难决舍) 3、断然(故决然舍去)
68. 绝: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
69. 开:1、散开(曰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
70.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
72.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3. 类: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资(利尽南海)
75. 隶:1、属于(世隶耕) 2、跟着(隶而从者)
76. 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实)
77. 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78. 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79. 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80. 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81.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 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 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84. 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 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 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 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 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 情:1、实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曰密)
90. 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2、请求(曹刿请见) 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 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 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 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 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 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 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7. 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 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还(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99. 少:shǎo 1、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4、shào,年轻(陈涉少时)
100. 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101. 射: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 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 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 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04. 施: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 食: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106. 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者(使子为使)
107. 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 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 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110. 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 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 适:1、往(抱而适市) 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3、舒适(其体不适)
112. 书:1、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 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 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14.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 3、因而(恐遂汩没)
115. 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 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7. 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贯通(中通外直)
118. 图: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119.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121. 屯:1、堆积(大雪屯门) 2、停驻(屯大泽乡)
122. 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 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是(此不为远者小) 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为人五) 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24. 谓:1、说(谓为信然) 2、对(谓先主曰) 3、是(太守谓谁) 4、认为(予谓莲) 5、商量(舍人相谓曰) 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谓也)
125.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126. 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下:1、攻下、攻克(蕲下) 2、向下(曰光下澈) 3、往下走(下见小潭)
128. 鲜: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129. 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33. 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 行:1、品德(性行淑均) 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 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 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2、 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38. 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 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 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2、欣羡(略无慕艳意)
141. 夷:1、平(船背稍夷) 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142. 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 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 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4、已经(骨已尽矣)
144. 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5. 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46. 易:1、交换(寒暑易节) 2、容易(难者亦易矣) 3、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 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148. 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更加、进一 步(将以益治其文) 4、渐渐地(益习其声)
149. 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态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 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151. 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 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152. 盈:1、满(曾不盈寸) 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 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154. 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 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155.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156. 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157. 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愿望(从民欲也)
158. 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 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59. 缘:1、缘故 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160. 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 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161. 再:1、第二次(再而衰) 2、两次(曰再食)
162. 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还(曾不盈寸)
163. 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164. 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165. 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166. 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67. 质:1、询问(援疑质理) 2、资质(非天质之卑)
168. 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 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169. 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诸峰) 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170. 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171. 属:shǔ 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2、侪、辈。(徒属皆曰《陈涉世家》) 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2. 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173. 缀:1、点缀(缀以珠玉) 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74. 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 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75. 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176. 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7. 足: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178. 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 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179. 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180. 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

❸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启发性、互动化的学习已经步入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文章、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进行最佳的课堂教学。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系列交互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进来,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好的循环系统,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
一、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优化了阅读学习
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应用到阅读和写作当中,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所蕴涵的超大信息量正切合了“大语文观”的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既能促进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使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入境、析境、建构表达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意义建构,并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体验。
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
中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涉及到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学习其他的学科,比如《石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讲的是植物,《巨人与孩子》讲的是童话,《鲁迅自传》讲的是文学名人,《南京大屠杀》讲的是历史故事,《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讲大自然的现象,《走进纽约》讲的是国外大都市的生活。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描述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场面,第一拳打在鼻子上,第二拳打在眼眶际眉梢处,第三拳太阳上正着。观看相关文章的视频远比在教室给学生讲解,让学生去想象那画面来得直观。看到一方恶霸被打的惨样,让我们有解恨的感觉。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信息资源,查找相关视频以及课文的朗读等知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师轻松的教,学生轻松的学,不仅增加了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中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信息技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口技》一课时,教师可播放口技表演的录音,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2. 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中学的古诗文,韵味隽永,蕴意深远。在教学上往往注重学生对其意境的领悟,因生活时代、场境的局限,这是现在的学生很难做到的。所以在教授古诗的教学中可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与古诗意境匹配的优美图片。
如讲授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配合表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壮自然景观的幻灯片,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画面融为一体,近而感受一代枭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使学生的心与海涛一起翻腾。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表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的神奇,有表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奇伟;在《清平乐·村居》中有表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温馨、惬意,也有表现“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童趣;在《相见欢》中有表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孤寂惆怅、亡国哀楚……这一幅幅画面带来的惊羡可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边读边赏,理解诗歌的意境,以及抑扬顿挫地朗诵。其情可塑,其意也明。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3. 运用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培养创造。
想象,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如《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文,通过观看雨林遭到毁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雨林毁灭的厉害程度,要让学生们由衷感到雨林毁灭对我们人类的威胁,同时要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怎么才能更好的保护雨林”,发表意见,之后可以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和老师听,再一起讨论。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得到了及时反馈和肯定,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我认为,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的,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四、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书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摇头晃脑,“子曰诗云”。教师是知识与价值的垄断者与传播者。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受到挑战:在七彩斑斓、瞬息万变的电子图文面前,教师只能做学生与信息系统间的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服务者和协调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将定位于教材开发,教学研究和评价,定位于挖掘学习者的聪明才智,帮助学习者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者生存能力。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接受现代科学教育价值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的教法,牢牢把握网上资源丰富与学习者语文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创设异彩纷呈的学习情景。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教学也在进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有机的结合,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接触信息技术知识。如课文《愚翁移山》是一篇寓言,一般学生会感兴趣,文章内容也简单。教师可以讲述相关的知识,教学生自己利用信息资源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了解课文的寓意,请学生分小组或是自己讲述文章。学生讲完教师再补充,这样学习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 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条自主实践、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
1. 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搜集、筛选资料,主动获取知识。
教师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教师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体现了我们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 如《回乡偶书》一诗中,学完正文后,由学生从网上自选一首怀乡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学,为学生学习古诗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峡》一课,教师设计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在自己课下收集资料、现场查找网上资料的基础上,或以导游的身份,或以游人的身份,或以三峡人、作家、诗人等不同的身份,介绍三峡,这一教学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如搜集、整理信息资料,运用资料,语言表达等。另外,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互补的“平台”,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
2. 发挥计算机学习工具的优势,人机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看客”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环境。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学生在“人机互动”中,通过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事物的声、色、光的发展变化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认识过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文中的重点是鲁提辖打死镇关西的那三拳,可以将文章列一个表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计算机上面填好表格:“第一拳打在什么地方?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上自己体会到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现成的话,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后的话,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有所得。教师可将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多元理解切换到大屏幕上,利用计算机这一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再比如,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设置汉字输入的窗口,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名人名言输入到计算机中。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语文课中的运用,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过程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在语文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尚无充分的经验,但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为语文教师应及时汲取新知识,日渐积累,日益丰富自己的头脑,以更好地适应语文课教学手段改革的要求。
然而我们也应该同样的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在语文课中的运用虽然冲击着传统的语文课课堂教学,但是不等于说它可以包办代替一切。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仍不能抛弃,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存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使我们有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环境。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资源,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❹ 语文教学中信息量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应用到阅读和写作当中,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所蕴涵的超大信息量正切合了“大语文观”的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既能促进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使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入境、析境、建构表达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意义建构,并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体验。
1、拓展阅读内容,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用于阅读教学适合信息时代对阅读的要求。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同时,信息技术进入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和思考的对象不再仅仅是文本语言,还有大量的文外语言、图像、图片等。网络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点击的茫然和筛选的困难。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如根据阅读内容建立信息库,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对网络快速浏览,提高对信息的敏感性以节省时间等等。

2、创设阅读情境,激励主动学习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参与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又产生愤悱之情和阅读急切感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不可否认,传统教学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更胜一筹。以往阅读教学采用的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其信息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线性结构限制了人的思考能力、自由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发挥。而多媒体和网络阅读材料是呈网状的,它们有利于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张扬个性,加快个体进入文本获取知识的速度。
3、丰富阅读感受,推进创新发展
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学生看和听的机会,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渠道地充实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角度阐发、评价和质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自主意义建构,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5、促进了课外名著研读,深化巩固阅读效果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们的做法是每学年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研读,初一是《西游记》,初二是《水浒传》,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西游记》和《水浒传》的研读网页。《西游记》研读网页内容包括:《西游记》电视剧和《西游记》全文,专家研究西游记的论文,网上有关西游记的精彩贴子,及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水浒传》研读网站内容包括:《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大量研究水浒诸方面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水浒连环画、漫画,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水浒网站的链接,也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事实证明,名著研读网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尤其是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互动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新课标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二、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作文教学
1、创设情境,为写作教学创建理想的环境
多媒体的运用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认识事物的相对完整有序的动态表现。既可再现难忘的往事,也能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可围绕同一主题利用多媒体展开广泛的收集。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
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录像,可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如指导学生写作《初中生活二、三事》时,将摄录的拔河比赛和劳动基地劳动竞赛情况播放,录像显示的沸腾场面一下子扣动了学生的心弦。镜头中学生不仅看到别人的形象,也看到自己的表情、动作,还能看到参赛时所忽略的情景。慢放比赛高潮阶段,启示学生捕捉精彩的细节,学生情绪得以充分调动,情动而辞发,写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利用多媒体上丰富的资源,可丰富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同一主题写作素材的积累,尤其是时间及条件上不能带领学生去参观,学生无法亲临其境的情境。美伊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指导时事作文《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一题时,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事件的文字、图像,视频信息等,尤其关注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面对面”“直通巴格达”“东方时空”。通过收集、归类、交流、分析、综合,学生对战争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了解目睹了战争的灾害,对作战双方人民的不幸耳闻目睹了,心中便有话可说了。
利用多媒体,可动用图像,创设情境,可运用音响,渲染情境,也可运用动画,展现情境。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写作素材便如源头活水取之不尽,为创建理想的写作数学环境提供保障。
2、观察训练,激发想象能力
学生的观察往往是无目标、无序、出于好奇,看热闹,或是走马观花。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力的关键是学生学会观察的顺序和方法。由于多媒体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有的对“成因”感兴趣,有的对“比较”感兴趣,根据兴趣展开网上的丰富的收集,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又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有了观察兴趣,再指导学生制定观察的计划,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在这一教学研究中,教师根据计划,以名著为脚本,制作不同景物,如日出、日落,海,春、夏、秋、冬,花草树林的多媒体软件,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边观察边思考。由于多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有利于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图文音像并茂的情景,令学生心动,学生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去细心体会海的形貌、色彩、音响、动静、冷暖、明暗。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创造性”。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用电脑显示中国地图,上面配有线条、颜色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看着地图,去寻找向往的首都,去寻找长江、黄河,并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生动的语言,把寻找的地方描述出来,我可以经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使他张开想象翅膀,激起浓厚的写作兴趣。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大海;录上段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出海场面、告别情形、欢腾闹市、正在启动的火车。
3、评议批改,全面提高作文效率。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持续的写作实践基础上,而且重在修改。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在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学生在写的过程修改、写后修改,教师评析完修改,更有利于养成什么时候有“灵感”什么时候改。改变过去学生写作,单纯是教师的评议,而学生只看分数的状况。而且提倡一篇作文多个学习者共同参与修改,协作修改的修改模式。教师重在选择典型作文重点改,同时组织学习交流评改效果。
三、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口语交际教学
1、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对某一内容进行交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为根据,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各种交际的情景,组织口语交际活动,使交际活动热烈、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交际的能力。如《保护有益的动物》,让学生观看动物在森林中嬉戏的场景,一只只可爱的动物在画面中奔跑,这一段录象的播放就是要渲染一种大自然和谐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景,感受动物给大自然带来的欢乐。学生心情非常兴奋,纷纷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再让学生观看动物们受到虐杀的图片,利用图片的效果震撼他们的心灵,学生情感感染下,“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在听、说、问、议、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水到渠成地开动脑筋,学生的创新精神便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活动而不断的发展。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文本进行适当补充,创设有效的情景,让学生会说能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就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口语交际的多向互动
单独的个人是不能构成交际活动的,交际往来必须由双方或多方才能构成。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呈现多个的交际方面和多种交际往来的形式,具有活动的互动性。口语交际课堂上一般是教师与学生集体的交往、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个体交往、学生三人以上的集体交往、小组与小组的交往等,如果我们的背景仅仅是一间教室,学生的思维、想象受到一定限制,在各种交流中就不能充分发挥。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的想法”这一内容时,就先请同学们看课件(《我选我》这一课的动画,回忆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相互交流的情景,学生很快就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怎样,王宁说了些什么等,并回想起以前班里选班干部的情景,一下子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唤醒了他们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在小组讨论时他们踊跃发言,交流非常积极。在全班进行交流时学生们有的说很佩服王宁的勇气,支持他;有的说自己其实也想当班干部,但怕同学们说自己,不好意思提出。最后我在总结时肯定了大家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鼓励大家要相信自己,给予勇气展现自己。因此,教师根据材料所设定的话题,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场景,解决好学生“怎样说”的问题,学生在情景中,围绕话题,人人参与,进行同桌、小组、全班等多向交流,就能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技能技巧。
通过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的整合,营造了良好的口语交际的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交际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了学生的参与精神的培养,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综合性学习教学
课改的亮点之一是“综合性学习”,其要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等。在教学研究中,有意识地注重语文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既充分展示了现信息技术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让语文课堂更优质,更高效。
1、通过信息技术,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问题化。
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例如,在学习了蒲松龄的《狼》以后,开展关于“狼”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时,将学习内容化为若个问题,进行探索。你掌握了多少含有“狼”的成语,你能分析这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吗?你会讲一、二个有关狼的故事吗?你是从哪里看(听)来的故事?你认为故事中的狼,是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搜集到的关于“狼”的成语或俗语,写一段表现“狼”的委屈、或人类贪婪的文字吗? 你在《母狼的智慧》一文中了解到与你思想深处的“狼”有什么不同的东西吗?屠户刀下的“狼”与猎人枪口下的“狼”的命运都是死亡,你对它们的感情一样吗?请你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说说你是“杀狼”的“聪明猎手”,还是“护狼”的“使者”。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你的观点。通过以上六个问题的设置,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狼这种动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唤醒少年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意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文学的魅力所在。如果脱离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是决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2、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研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例如在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课时,将《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西湖游记》等有关写景类散文进行汇编整理,供学习探究分析。通过,不同的身份、处境、思想性格等各方面的比较得出:写景类散文的思想精华,完全取决于作者的对人生的态度。从而把握“物以情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散文分析的术语。
在探究不同作者的世界观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思想深处进行了一次洗礼,从而树立起为中华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正确人生观。
3、通过信息技术,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网络化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从而养成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在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的命名”“桥诗”“桥联”“桥梁设计”等既符合学生兴趣又符合语文学习特点的学习小组,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查找、筛选、分析、讨论,然后做成网页、文档或幻灯片等电子作品,到课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自己所收获的知识,最后教师与学生对各学习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4、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结果创新化
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例如,我们结合《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学习,适时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题目: 抒情入画——自题自画写幽情说明。每人各画一张承天寺夜游图;交换所画夜游图,人各一张;根据所持创意不同的图画,在课文中找寻最恰当的词句,题写于画面上(不限一句);共同欣赏比较,鉴赏画题是否相符,观摩切磋。
该活动的实施,充分利用了所学成果。要在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生活中旅游知识,还要有比较熟练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才能搞好这项活动。活动本身就融合了知识性、文学性。达到了信息素养与文学素养的培养效果。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教师获取的信息将大大丰富,不但可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获取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整个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增加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某些方面更为深入学习和探索,当遇到特殊问题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展开讨论,时空不再受到限制,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能通过网络与整个世界共享资源和知识,与教师、同学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世界成为了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世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上所能得到的一切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选择机会。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会了分享、合作、沟通。
总之,能够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做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师讲解的关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自觉地深入到教学内容的深层,不断激活他们的思维灵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掘其创造潜能,就一定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眼看耳听心要想,触觉嗅觉和味觉。

❺ 求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题(最好是中考题)

200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温州市卷)
语文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yǎn (1) 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辉煌才更令人敬yǎng (2) 、向往和尊素。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shè (3) 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diān (4) 。而那峰顶,也只有经过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似乎应于某种召唤.万物此刻赶集似的奔赴一场生命的盛宴。燕子与人之间就有这样一个约定,秋去春回,人们开始念叨它们时,耳边分明响起那 (1) 的声音,抬头一看,它们回来了,并向人们致以 (2) 的问候,人们便有充分的信心进行农事活动。此时.乌黑光滑的燕子多像天空的眼睛啊,它们的飞翔 (3) ,利落地剪裁着春风。它们的飞翔又不失 (4) ,使得天空也有了神采。
A.简洁明快 B.宽心 C.熟悉 D.妩媚动人
3.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苔痕上阶绿, ▲ 。 (刘禹锡《陋室铭》)
(2)夫战,勇气也。 ▲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3) ▲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4)采菊东篱下, ▲ 。 (陶渊明《饮酒》)
(5)田家少闲月, ▲ 。(白居易《观刈麦》)
(6) ▲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五月,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家园顷刻被毁,生命遭受劫难。危难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灾区人民在绝望中重见希望之光,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 ▲ 。”
4.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使语意连贯,句式整齐。(5分)
少年的生活丰富多彩,少年的情感真实美丽.少年的成长经历刻骨铭心。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走向成熟,恩利科在“爱的教育”中拥有了一颗博爱之心。 (1) 在莎莉文老师爱的沐浴下“再塑生命”,杜小康在“ (2) ”中学会了坚强,胡适在“我的母亲”的教导下学会了 (3) ,鲁迅 (4) 。
5.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瓯越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过新春】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年糕,寓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含“ (1) ”之意;有些地方,人们还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粽”和“宗”音近,取“ (2) ”之意。(2分)
【写春联】鼠年的春联,请从“嚣、响、喧”中选择一个字填入这副春联的空缺处,使之对仗工整。 (2分)
子夜鼠欢爆竹乐
门庭燕舞笑声 ▲
【话春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州人过年的习俗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人选择发短信表示新年的祝福,也有的选择外出旅游欢度春节……但是,打“开门炮”辞旧迎新,带上礼品走亲访友,舞龙灯、闹元宵等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不变。你知道温州人为什么要保留这些传统习俗吗?谈谈你的看法。(3分)
我的看法: ▲ 。

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1)掩 (2)仰 (3)涉 (4)巅
2.(1)C (2)B (3)A (4)D
3.(1)草色入帘青 (2)一鼓作气 (3)商女不知亡国恨 (4)悠然见南山 (5)五月人倍忙
(6)了却君王天下事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1)海伦·凯勒(海伦) (2)孤独之旅 (3)做人 或:宽恕人、体谅人或:待人接物的和气 (4)在“社 戏”中找到了童年的乐趣或:在“社戏”中找到了纯真的友谊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找到了童年的乐趣
5.【过新春】团圆 怀念祖宗(敬重祖宗) 【写春联】喧 【话春节】保留传统过年习俗,是为了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和美好情感,同时也是为了继承民间悠久的文化传统。

2008年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1、下面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宽阔的大街上,齐整的警车队为之开道;蔚蓝的天空中,翱翔的直升机为之护航;潋滟的运河里,美丽的画舫为之送行。火炬手高擎圣火,相继传递。护炬员紧随火炬,精神饱满;市民们情不自禁,欢呼雀跃。“祥云”一路飘过便益门、东关古渡、琼花观、文昌阁、双博馆… … 飞向终点站体育公园。
A.阔(kuò) 为(wéi ) 潋( liàn ) B、舫(fáng ) 擎(qíng) 递(dì)
C.炬(jù ) 禁(jìn ) 跃(yào ) D、祥(xiáng) 渡(dù) 博(bó)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船队经过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再走七、八公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凤凰岛。B、专家们正在研究这座千年古塔将怎么修,周围近百株古树将怎么办?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挑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D、诗人刘禹锡看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景,不禁发出“道是无晴还有睛”的感慨。
3、下列句了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B、排球队大比分输给育才中学后,教练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没有给学校争光。
C、王伯年作为小区保安,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
D、部分西方媒体别出心裁地剪接西藏“3 •14 ”事件的图片,歪曲报道事实真相。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当天的《 时报》报进了一些义务献血者的动人事迹。
B、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能否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倾听着著名作家秦文君作“亲近文学”报告。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捕蛇者说》揭露了苛捐重赋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B、江奈生• 斯威夫特,英国小说家,他的《格列佛游记》 以完全写实的手法描写了格列佛游历大人国、小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故事.深刻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C、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6、下列各组对联,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 )(3分)
A、(上联)风生碧涧鱼龙跃 (下联)月照青山松柏香
B、(上联)醉倚春风弄明月 (下联)斜撑老树护幽亭
C、(上联)千古迷人繁盛地 (下联)九州耀眼艳阳天
D、(上联)二三星斗胸前落 (下联)十万峰峦走足底
第Ⅱ 卷(共134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19分)
7、根据拼音用正楷在田字格内写汉字。(4 分,书写美另加1 分)
碧波荡yàng的古运河沿岸胜景林立:有闻名xiǎ迩的瓜洲古渡,饱经cāng 桑的扬子桥,蜚声中外的普哈丁桥,以及繁花似jǐn的茱萸湾公园。
8、默写(每空1 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9 分)
( 1) ,长河落日圆。(王维《 使至塞上》)
( 2)山光悦鸟性, 。(常建《 落破山寺后禅院》)
( 3 )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 4)已是悬崖百丈冰, 。(毛泽东《 卜算子• 咏梅》)
( 5 )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 6 ) ,鸡犬相闻。(陶渊明《 桃花源记》)
( 7) ,出则无敌冈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 8 )《陋室铭》 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9、某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请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6 分)
( 1)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四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2分)
“建筑” :巧夺天工 “ ” : “ ” :
( 2 ) 《巧夺天工》一集,打算设计一场辩论。辩题为“如果长城某一段倒塌了,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原样封存为废墟”。正方陈述:“我方认为,应该在原址上重建。重建是对长城的保护,历史上这样的重建就有过多次;不然,我们今天只能从书籍中观贯长城全貌了。” 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4分)

答案1.D
2.D
3.D
4.A
5.B
6.D
7 、( 4 分)漾 遐 沧 锦
8、( 9 分)大漠孤烟直 潭影空人心 千磨万击还坚劲 犹有花枝俏
燕然未勒归无计 阡陌交通 入则无法家弼士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 、 ( 6 分)
( l ) ( 2 分) 示例:历史 千年沧桑 战争金戈铁马(边塞烽火)
文学 诗词沃土 旅游登临胜地。
( 2) (4 分) 示例:我方认为,不应该在原址上该建。(或“原样封存为废墟”) . 1 分。依据一(要点):封存废墟是对长城的更重要的尊重与保护,通过这个废墟可以感受长城的精神价值;重建不一定是对长城的保护,因为复制己经改变了原来品味。3 分。 依据二(要点):历史上这样的重建是当时条件限制决定的,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我们现在不是当时了,例如不需要依靠长城抵防外敌入侵。3 分。

青海省西宁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相得益彰(zhāng明显) 龙吟凤哕(huì 鸟鸣声) 举箸(zhù 筷子)提笔
B.惟妙惟肖(xiāo相似) 妇孺(rú 小孩子)皆知 强聒(guō 过分哕嗦)不舍
C.迥(jiǒng 差不多)乎不同 恃(shì 依仗)才放旷 浩瀚无垠(yín 界限;边际)
D.沥(lì滴)尽心血 千山万壑(hè 山沟或大水坑) 锲(qì 刻)而不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了大量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西宁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班干部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同学们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D.假使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
4.按要求填空。(10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
(2)“而现在/ / / 。”(《乡愁》)
(3)《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情景的诗句是:“ , 。”
(4)《五柳先生传》中表现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品格的两句赞语是:“ , 。”
(5)李文博满腹经纶却得不到赏识重用,他常借用《马说》中的“ , ”一句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5.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法布尔的《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B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了身份高贵,相貌出众的孤女简·爱,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以及与庄园主罗切斯特的爱恋经过。
C.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节选的第.一个片断以内心独自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出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心理刻画细腻感人。
D.《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名著导读”节选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表现了鲁达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格。
6.综合性学习。(4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级特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消息传出,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人们以不同方式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心。现在,请你参加某校九年级(3)班的“心系灾区,我们同行”的主题班会活动。
(1)截止到S月31日,西宁市教育局先后接纳了四川地震灾区的140多名中小学生来我市就读。恰好你班也来了一名地震灾区的同学(名叫李强),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写一段简短的欢迎词。
(2)请你在捐给地震灾区中学生的物品包装盒上写一句最能表达自己心声的话。(不能照搬班会主题词;语言简洁生动,字数限定在20字以内)
7.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一个错别字,然后选用四个词语,围绕“家乡晚景”特定情景进行描写,并表达自己的感悟。(不少于50字,并在文中所选用的词语下画横线)(4分)
惹人注目叹为观止尽态极妍毛骨悚然重峦叠嶂红装素裹一泻千里鳞次栉比根深蒂固黯然失色断壁残园 星临万户豁然贯通袅袅烟云遮天蔽日荡然无存肃然起敬巧妙绝伦相形见绌销声匿迹其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应改为()

答案A思路分析:B项中“肖”应读“xiào”;C项中“迥”应解释为“差得远”;D项中“锲”应读“qiè”。
3.A思路分析:B项“栩栩如生”形容描绘的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用来描述电视台的经济节日不恰当;C项“随波逐流”指没有主见,跟潮流走,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项“不可思
议”指不能想象、无法理解,多用来指某些行为做法,不能指“后果”。
4.(1)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4)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5)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5.B 思路分析:简·爱“出身低微,相貌平平”,而非“出身高贵,相貌出众”。
6.示例:今天我们班又增加了一位阳光男孩——李强同学,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新同学的到来。李强同学家在汶川灾区,我们对你的家园被毁、亲人遇难、受伤失学的遭遇深感痛心和关切,但我们相信你会坚强战胜困难,成为我们班的骄傲,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李强同学表示最诚挚的祝福!
(2)示例:携手相伴,共度危难;天灾无情,人间有爱。
7.断壁残园 断壁残垣 示例:夕阳落山了,村庄缭绕着袅袅烟云,孩子们的欢笑声销声匿迹。不多久,星临万户,那重峦叠嶂的山峰只剩下了一片模糊的黑影。

2008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答题。(共2分,每小题1分)
凝聚每份爱,温暖棵棵心。
(1)加点字“凝”的读音为 。
(2)句中的错别字是 ,应改为 。
2.古诗文名句填空。(共8分,每空l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
(2)谁道人生无再少? !
(3)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请用《(论语)十则》中的一句话表达我们诚邀四
海嘉宾的心意; , ?
(4)《自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名句是 ,

(5)面对挫折,我们可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这一名句勉励自己。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新建的洞庭湖风光带、传统风貌街与岳阳楼景区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B.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盛事,8月的北京将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C.李老师解答难题惟妙惟肖,令学生佩服。
D.达赖反动集团在**道路上一意孤行,必然会失败。
4.下面两句话都有语病,请分别提出修改意见。(2分)
(1)通过阅读屈原之赋、范公之文、李杜之诗,使我们感受到了岳阳文化底蕴的深厚。
修改意见:
(2)春赏奇花异草,夏观浩瀚洞庭,秋赏渔歌秋月,冬观湿地候鸟,君山的四季真是旅游度假的胜地。
修改意见:
5.请从“武松、关羽、鲁智深、孙悟空”四个人物中选择一个《水浒传》中的人物,并概述一个与该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2分)
人物:
故事情节:

6.综合性学习。(共4分,第(1)题1分,第(2)题3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汶川地震后,救援队员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看到一个女人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确认她已经死亡……
后又发现她身下有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婴儿毫发未伤。之后,随行的医生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包裹婴儿的被子里,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
(1)某班办以“抗震救灾”为内容的手抄报,其中一个版面以上述材料为内容,请你为此版面设计一个栏目名称。(不超过6个字)
(2)请你以编辑身份在这个材料后写一则感言。(不超过50字)

答案;
1.(1)níng (2)棵 颗
2.(1)在乎山水之间也 (2)门前流水尚能西
(3)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C
4.(1)“通过”、“使”任意去掉一个。
(2)删除“的四季”,或把“君山的四季”改为“四季的君山”。
5.人物:武松或鲁智深。
情节: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写一个情节即可)
6.(1)母爱无疆,母爱千秋……(概括恰当即可)
(2)示例:“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要珍惜母爱,感恩母爱,更要成人成才回报母爱。

❻ 课文《草原》的相关资料和课文和拼音

课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对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上的人们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草原美景的描写十分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抓住这些描写体会作者的感受是学习难点。)
相关资料:课文简说。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2)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①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③通过展示图片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的诗句总结全文。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点,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将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二是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的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方式,为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做准备。

6.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教师在检查时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四、教学案例

片段:

品读优美语句

师: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生:我发现了,是“绣”!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这块巨幅地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

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师: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叹,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也很美,“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为牛马生活在草原,简直就是进了天堂,它们一定在品味这种幸福的生活。

师:你体会得真好。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正是作者这些优美的描写,才给了读者这样丰富的联想,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样惊喜不已,赞叹不已。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五、相关链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❼ 《草原》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蒙汉情深”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读出蒙古族和汉族的关系融洽。句中内容可以看出描绘了汉族人民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被他们的热情所打动了,不想离开草原。

原文选段: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了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此文出自现代·老舍《草原》

(7)翁旗初中语文寻讲活动图片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这个作品被选进了北师大版的四年级上册语文书,部编人教版的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作者表达了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1949年,接文艺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决定回国,10月离美,12月抵达天津。

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1930年冬天,老舍回到北平。在罗的安排之下,老舍到处被朋友们拉去吃饭,而饭桌上总有胡絜青。在频繁的相见之后,胡与舒产生了情愫。直到1931年夏天,胡絜青毕业,两人举行了婚礼。

❽ 高中必背的初中语文古诗文

5203963 二级 6 | 我的知道 | 消息(3) | 空间 | 应用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应用 礼物
投票
转贴
HOHO
照片PK
更多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网络 文库 帮助 | 设置

网络知道 > 文化/艺术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7-4-7 16:44 | 提问者:mo357359447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70首?
最佳答案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1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2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14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15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6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7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8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19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0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乾。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21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22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3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24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25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
如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26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8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9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0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1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2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仗无时夜扣门。

33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4夜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5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6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7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8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9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40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41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4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4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44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45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46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7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48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9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5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
高者挂卷长林梢,
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骄儿恶卧蹋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52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53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5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5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6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5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5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59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也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60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1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62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正剥莲蓬。

63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64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65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66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67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68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9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70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71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72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郊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
原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73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74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5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76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77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78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9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80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81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82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83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父吟》。

84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军师西门伫献捷。

85东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杜甫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86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
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87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88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89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对我有帮助
319回答时间:2007-4-3 19:09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USAAK47 | 一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xie
相关内容
2010-11-14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 17 2010-10-22 哪种《初中生必背古诗词50首》比较好 1 2010-9-9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和古文 4 2010-2-18 (语文版)初中生必背古诗词中的名句 20 2010-1-24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一百首 43 更多关于必背的初中古诗文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初中生 古诗词
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古诗,成语0回答四字成语大全1回答10求小学三年级数学语文教学大纲和重点。北师大版的。谢谢~1回答10哪位大哥大姐,知道传奇世界官服怎么挂机的,最好讲的详细点,小弟我...1回答中秋赏月我会说什么样的古诗2回答成语大全!!!!!!!!!!!!!!!!!!!1回答10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0回答你那七窍流血的梦 和我的一摸一样... 那梦过后 有什么转变没? 或者有...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4条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1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❾ 五年级下册《草原》的预习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2)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①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③通过展示图片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的诗句总结全文。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点,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将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二是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的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方式,为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做准备。

6.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教师在检查时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四、教学案例

片段:

品读优美语句

师: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生:我发现了,是“绣”!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这块巨幅地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

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师: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叹,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也很美,“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为牛马生活在草原,简直就是进了天堂,它们一定在品味这种幸福的生活。

师:你体会得真好。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正是作者这些优美的描写,才给了读者这样丰富的联想,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样惊喜不已,赞叹不已。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五、相关链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❿ 什么是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版,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权,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课内阅读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相当明显,但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辅助,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都不会收到明显的成效,甚至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要训练和培养学生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10)翁旗初中语文寻讲活动图片扩展阅读:

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们的智力背景,书读的越多,知识面就会更开阔。同时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头脑,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

在遇到问题思考时不会特别费力,他们会从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财富中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比其他孩子多样。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这条途径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维也相对灵活起来,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来源。

阅读全文

与翁旗初中语文寻讲活动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