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文言文所有带“而”的句子及翻译
我给你部分:
1.连词。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蟹六跪而二螯。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例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例②:吾恂恂而起。 .
(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①: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例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3.音节助词。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音虚词”。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例②: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既而”、“俄而”一般用来表示时 间不久。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Ⅱ 初中文言文中有由是的句子
由是:古汉语词汇抄,意袭思是“从这里”“从此”“因此”。出自《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由:由于;因此。是:代词,这,这个;那,那个。可以代任何事物,可以上整个上文,可以是刚才说个的某人某事。一般要联系上下文解释。
例句:
1、诸葛亮《出师表》:三顾臣于茅庐之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里的“由是”可以翻译为“因为这个”“因此”。里面的是代指上文说的三顾茅庐以及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的正个事情。
2、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永某氏之鼠》: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这里的“由是”是“从此;从这以后”的意思。
3、西晋陈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孙)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
————这里的“由是”可以翻译为“因为这个”“因此”。
4、《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这里的“由是”是“因为这个”“因此”的意思。引申为“按照这样的做法”。
Ⅲ 初中文言文中带“于”字的所有句子
于:来
(一)表示动作发生自的处所、时间
译作“在”“从”。
例: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二)表示动作的对象
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例: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三)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
译为“被”。
例:“受制于人”的“于”。
(四)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
译作“比”。
例: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五)表原因
译为“由于”“因为”。
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Ⅳ 初中文言文所有带“名"字的句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刘禹锡《陋室铭》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回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答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孔雀东南飞》
自名“蟹壳青”。 《聊斋志异·促织》
不名一钱。 东汉·王充《论衡》
名之者谁。 欧阳修《醉翁亭记》
Ⅳ 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中带汤字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Ⅵ 初中文言文中含有带有“属”字的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复一战。——《制左传·庄公十年 曹刿论战》(其中的属,读作shǔ,类)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其中的属,读作shǔ,类)
3、徒属皆曰:“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其中的属,读作shǔ,部属)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江水 三峡》(其中的属,读作zhǔ,连续)
5、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中的属,读作zhǔ,托付)
6、神情与苏、黄不属。—— 明· 魏学洢《核舟记》(其中的属,读作zhǔ,关连)
Ⅶ 初中文言文所有带“观”的语句加解释
guān
①观看;看.《信陵君窃符救赵》:“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②观察;考察版.《信陵君窃符救赵权》:“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以观公子.”
③观赏.《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④景物;景象.《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⑤游览;游赏.《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⑥阅览;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guàn
①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礼记·礼运》:“游子观之上.”
②宫廷中高大华丽的建筑物;台榭.《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③道教的庙宇.刘禹锡《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Ⅷ 初中文言文带“若”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旦版日,客从外来,与坐谈权,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
——欧阳修《醉翁亭记》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咏雪》
6、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辞》
7、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
8、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刘钧《与朱元思书》
9、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出师表》
10、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陶渊明《五柳先生转》
Ⅸ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为"表示做的句子
①为之,则难复者亦易矣。②制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 李忠义 其城为坎以先登。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26) 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
Ⅹ 初中文言文“何”的句子
1、何作代词。
(1) 什么。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版——《后汉书·列女传 》
(2) 怎么样。权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其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
何不以锯中。——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诗
(3)哪里,什么地方。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何处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4)谁。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孟子·万章下》
不知何氏之女。——《后汉书·列女传》
(5) 哪样,哪点。
何有于我哉?(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论语》
2、何作副词。
多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唐· 李白《古风》
水何澹澹。——曹操《步出夏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