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试题。我复习呢,拜托了。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7、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1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贰』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目录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版的生命世界权(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 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是这个吗
更清楚的可以看http://www.doc88.com/p-337431986036.html
『叁』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二单元第八节小结
大家好!我今天之所以来到这儿竞选生活委员,是因为我充满了勇气和版信心,同时也凭着坚强的意权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才让我来到了这个充满灵气的讲台。
我叫XXX。今年XX岁,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男)孩
妈妈经常教导我要助认为乐,团结同学,跟同学发生矛盾了要用和平的方法去解决。俗话说:“退一步想海阔天空”。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我绝得一个生活委员尤其重要,比如吃饭的时候,叫同学们不要说话,这样对消化不好。吃饭后不要运动,这样对胃不好。这一切都是为了同学的健康着想。不管今后怎样,我都会至始至终关心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让他们都有一个健壮的身体。
假如我能当选,我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制订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班级在最短的时间步入正轨。同时也让班级有好思想,好品质,在学校,在万州,发扬光大。
也许有时候,我太调皮了,但有了同学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回最棒的我
『肆』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课件(科教版)ppt
http://..com/question/141420451.html?push=being
『伍』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科学一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达标检测
六年级科学2011.4.25
认真书写,你一定能写的又整齐又漂亮!
一、填空题:
1、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_______、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所以放大镜也叫_______镜。
2、像 、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 。
3、蝗虫的耳朵在 的内侧,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们的 。
4、生物学家________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5、1663年,英国科学家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像一间间长方形小房间,把它命名为。
6、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__,整个世界都是由_______构成。
7、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和________,没有产生 ,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 ;有些变化产生了________,称为化学变化。
8、温度计是利用物体 的原理制成的,这种变化是_____ __ 。
9、米饭中含有一种叫________的物质,这种物质碰到碘酒会发生________变化,变成________色。
10、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 的物质,我们知道这种物质是 。
11、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会伴随发生 、 、 、
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判断题: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越大。 ( )
2、冰也能制成放大镜。 ( )
3、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 )
4、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
5、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是一致的。( )
6、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微细结构。 ( )
7、微生物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 )
8、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的物质产生。 ( )
9、有些物质会变化,而且变化速度也有快有慢,有些物质永远不变。( )
10、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 )
三、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镜功能的是( )。
A、装上水的圆柱体烧杯 B、透明的玻璃球 C、金属球
2、科学家一般选择( )来观察手足口病毒。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3、我们在观察洋葱切片时用( ),在观察食盐晶体时用( )
A、肉眼 B、放大镜 C、显微镜
4、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
A、食盐 B、雪花 C、玻璃
5、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A、 B、 C、 D、
6、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
A、继续燃烧 B、马上熄灭 C、过一会才熄灭
7、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
A、只是水 B、只是空气 C、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
8、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后的物质是( )
A、淀粉 B、碘酒 C、 既不是淀粉也不是碘酒
9、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
A、白色 B、无色 C、蓝色
10、下列哪个地方的铁窗容易生锈( )
A、干燥的沙漠 B、潮湿的热带海边 C、干燥的高原
11、把装有二氧化碳的杯子像倒水一样像燃烧的蜡烛上倒,会看到( ),这说明二氧化碳有( )性质。
A、熄灭 B、没有变化 C、燃烧的更旺
A、比空气轻 B、比空气重 C、不支持燃烧 D、支持燃烧 E、无色透明
四、连线题:
1、 梦想
空气 物质
歌声
人 非物质
大地
2、把下列的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牛奶制成酸奶
燃放烟花
面包发霉 化学变化
水结成冰
巧克力融化 物理变化
石墨和黏土制成铅笔
五、读图题
1、写出微生物的名称
( ) ( ) ( ) ( )
2、画出三种晶体的样子。
3、画出三种昆虫的触角。
六、探究题
1、铁生锈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设计实验。
(1)研究的问题
(2)我们的假设
(3)研究的方法(可以画图)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空气吗?请设计实验验证。
七、情感交流
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有很多物质都是由铁制成的,例如暖气的管道、铁锨、铁门、防盗窗等等都是有铁制成的,可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时候这些物质铁非常容易生锈,这大大的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工作。
请同学们谈谈你都知道那些铁和铁锈的知识(可从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谈),此外再谈谈你还知道哪些防止铁生锈的的方法,并说明你的科学根据。
『陆』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重点以及复习资料
物质的变化
16、淀粉加碘酒会变成蓝色。(化学变化)
17、醋加小苏打会快速产生二氧化碳。(化学变化)(实验)
18、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沉在杯底,点火或倒在蜡烛火焰上,火会熄灭。
19、铁遇到空气(氧)和水容易生锈。(化学变化)
20、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叫物理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主要表现为: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
21、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擦干水,覆盖搪瓷,镀锌,喷防锈漆,真空等。
22、水泥生产过程:将石灰石和黏土按比例混合均匀,再高温煅烧、研细,变成水泥。
23、物质是不灭的。硝石、硫磺、木炭混合,可以制造黑火药(唐朝)。(四大发明之一,还有:指南针(战国)、造纸术(东汉蔡伦)、活字印刷(北宋毕升))
『柒』 用图表归纳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人教版
你可以用课堂作业本第二单元第八课里的表格
『捌』 小学六年级科学书第二单元第六课怎么讲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1、生物的遗传现象
一、问题解答
问题1: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
答:从根的形态、茎的形态和高度,叶的形状和生长方式,花的颜色,果实的颜色和形状,种子的颜色和形状等方面来研究。
问题2、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答:在五只小猫中有两只和猫妈妈的颜色相近,有两只是黑色的,一只是橘红色的,应该是遗传猫爸爸的特征,由此推测猫爸爸身上有黑色的和橘红色的花纹。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通过寻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相似特征从而了解遗传现象,在充分讨论交流中认识植物的遗传现象,能认真观察动物的家庭照片,理解遗传现象是生物共有的特征,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发现的乐趣,渗透“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感受到只有善于观察、相互比较、勤于思考才能真正学好科学。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2、教学思路与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思路:
游戏引入,认识遗传现象——观察图片,寻找相似点——讨论交流,了解植物的遗传现象 ——合理推测,巩固应用
环节一:游戏引入,拿出各自准备的父母的照片,小组之间整体交换,分组游戏为同学找父母。待学生充分活动后,教师有选择的展示遗传特征明显的组合,并让学生本人上台验证是否正确。验证之后,仔细观察这一组父母和孩子寻找相似点,让学生认识到子代与亲代之间有相同特征,进而引出遗传现象——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了解了什么叫遗传后,找一找自己的哪些特征是从爸爸妈妈那里遗传来的。教材中提供了三组图片,根据遗传现象让学生用连线的方法帮他们找父母,并说一说他们哪里像。我认为应这样连:左面的小朋友和第一组父母连起来,右上的小朋友和第二组父母连起来,右下小朋友和第三组父母连起来。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教师留意的是:也许有个别学生是抱养的,这就有必要需要我们在课前了解清楚情况妥善处理,以免给孩子造成伤害。
环节二:教材展示了五种动物的家庭照片,分别是狗、企鹅、豹、马和长颈鹿,除此之外,师生可以课前准备一些其他动物亲代的图片。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寻找每种动物的相似点。其次小组讨论交流整理信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归纳:外形、毛色、花纹、神态、也可引申到食物、生活习性等。最后小组汇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现,与学生一起分享发现的乐趣,适时激励,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知道动物也有遗传现象。
环节三:教材呈现问题: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先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整理,把学生想到的所有方面都一一记录下来,再把自己的发现与遗传学家孟德尔的发现进行对照,在此可对孟德尔作简要解释,知道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对比中不但要赞许学生与遗传学家相同的思考,还应鼓励学生选择容易研究的植物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了解植物也存在着遗传现象。
环节四:巩固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测。仔细观察图片中小猫和小猫妈妈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采用说一说或画一画的方法,重要的是根据所学知识能说出一定的道理,拓展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物的变异现象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仔细观察下面几组生物,你有什么发现?
答:它们在形状、颜色、大小上有所不同。
问题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答:这是因为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引起的变异现象,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问题3、你还能找出类似的谚语或俗语吗?
答: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一母养九子,九子九个样。
九狗出一獒。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能在调查统计活动中了解人群之间的变异现象。
能收集有关变异的谚语和俗语。
能对同一种类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合理分析并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借助四叶草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创造力。
借助不可遗传的变异事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知识: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教学思路和流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建议采用如下的教学思路:
通过观察比较和调查统计活动,认识什么是变异——在动植物身上认识到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以三叶草为例,认识到有些生物变异的几率是非常小的——知识拓展,知道变异的两种形式
环节一:可以运用课本中的照片图,也可以让学生准备自己的家庭照片来取代课本中的照片图,这样学生看起来更亲切,更清楚,活动起来的积极性会更高,仔细观察,寻找自己与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差异,从而认识到子女与父母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之后,教师引领学生认识人群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作为一名参与者,以自身为例让学生认识一些特征,比如:怎样是有无耳垂,单双眼皮,直发或卷发,舌头能否卷曲,拇指能否后弯,下颌中央有无沟等;待清楚了这些特征后,小组调查统计,了解同学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在调查统计活动中,以课本17页的记录表为参考,渗透统计研究的方法,教师要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小组汇报,汇总数据,引出变异的定义——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环节二、教材为我们展示了三种生物的图片,分别是金鱼、康乃馨和玉米,为了让学生观察的更细致,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三组生物中的一组进行观察,观察之后谈发现,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倾听,对于学生的发现不要简单的作出判断,应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待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异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小组讨论,如果学生觉得这个问题有困难,可以转化成:你觉得形成差异和哪些因素有关?把想到的相关因素作好记录;汇报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联系实际,列举更多的动植物,认识到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正如人们所说: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启发学生列举相关的谚语,并布置课下搜集;介绍三叶草的变异现象,让学生了解有些生物的变异几率是非常小的,结合四叶草的象征意义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并鼓励学生设计新的纪念品,为四叶草的四片叶子赋予新的含义,培养创造力。
环节三、图文并茂,介绍变异的种类,知道变异主要非(分)为两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举例说明,如::同一个稻穗上的籽粒,长成的植株在性状上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甚至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一模一样,这种差异就是生物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如果一个女性整容,纹眉,她的孩子不是这样的眉毛,这算是不可遗传变异。了解变异的种类后,补充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了解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一、问题解答
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
答:例如:牛群中可能出现肉质较佳的牛,也可能出现产奶较多的牛。人们挑选这样的牛进行大量繁殖,经过不断 地选育,就能得到肉质好或产奶多的新品种。
有一些小麦品种在高水肥的条件下产量很高,但是由于植株高,抗倒伏能力差,大风一来,就会大片大片地倒伏,既影响产量,又不容易收割。
新型草莓个儿大,营养价值高,但不易储存。
使用生长激素的家禽长的得快,但人体食用后不利健康。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搜集有关遗传和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并制作小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科学品质。
科学知识:
知道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极大的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2、教学思路与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如下的教学思路:
借助孟德尔的故事,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借助袁隆平的故事,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应用——搜集有关遗传和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制作小报——针对变异的利弊召开科学辩论会
环节一:阅读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为了让学生读有所获,可以让学生读后汇报:孟德尔研究的什么问题?他有什么发现?待学生了解之后小组讨论,试着对孟德尔的实验做出自己的解释,学生的解释只要符合所学的遗传知识即可,对于子一代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因此都只是一种颜色,而子二代发生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分离,并同时表现出来,所以会出现两种颜色,教师清楚就可以,不必给学生细讲。阅读后续者的研究与发现,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变异现象,除了因父母的结合出现变异外,个体自身也会产生变异,认识到后人在孟德尔的基础上进行着坚持不懈的研究,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不断深入。
环节二、课前让学生搜集袁隆平的故事,课上讲述,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听后交流:袁隆平的研究应用了什么原理?有什么重要意义?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向学生介绍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用太空环境作为人工变异的方法,了解变异的成果,观察图片中的优良品种,并说说它们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进而让学生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给生活水平带来的提高;让学生列举农作物的新品种,感受科学给社会带来的进步。
环节三、拓展延伸,课下收集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最新进展的一些资料,自由组合编制小报;在教室内设立专角张贴小报,相互浏览,开阔视野。
环节四、针对“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这一主题召开科学辩论会,提前布置,充分准备,在第二课时召开辩论会,科学辩论会进行中,教师要掌控好纪律,教育学生有礼有节的进行辩论,用道理说服人。此处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关键是通过科学辩论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