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六
访民选楼长——怀民
镇江市南门小学六(7)班 梁雨恬
“楼长”是多大的官?“民选楼长”有没有官架子?怀着诸多疑问,我们在老师带领下,拜访了我们镇江的一位名人、首位“民选楼长”——怀民爷爷。
刚进门,我就看到一位普通的老人——瘦削的身材,黝黑的皮肤,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怀民爷爷热情地招呼着我们,我心想:这哪像名人啊?看到墙上挂着的荣誉称号——“首届感动镇江十佳人物”、“百佳文明市民”、“感动江苏十大人物”,我真难以将它们与眼前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联系起来。在一片啧啧赞叹声中,我们开始了对怀民爷爷的采访。
原来,怀民爷爷的出发点并非如此高尚。2000年5月下岗后,怀民爷爷有过失落有过迷茫,但最终闲不住的他还是在社区找到了自己的岗位“上班”了。不拿一分钱,怀民爷爷戴着“治安巡逻”的红袖章,拿着“平安喇叭”走街穿巷,提醒居民加强防范,注意安全。这下,小区的居民都知道有个叫怀民的老大爷晚上在义务为大家守夜。原本名不见经传、谁也没在意的老人一下子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大家都争着跟他打招呼:“辛苦了、谢谢您”,并推选他为“楼长”。
原本是解闷之举,却让自己得到大家的尊重,老人“巡逻”的积极性更高了。双井社区居民每晚听到这喇叭声,心里就踏实;如果有两三天听不到喇叭,就紧张:“怀老是不是病了?”就这样,“民选楼长” 怀民爷爷每天晚上按时“上班”。“平安喇叭”从铁皮到“电动”,从拿在手上到用自行车推,一响就是18年,风雨无阻,18年间,小区没有发生过一起失窃案。
怀民爷爷家地处斜桥街繁华路段,附近有两所学校,因此,为了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校门口是他重点值班巡逻的地方。怀民爷爷告诉我说:“每当听到从自己眼前走过的一个个小学生一声接一声地喊‘怀爷爷好’的时候,自己的心里总是十分激动。虽说我感动了镇江,但更多的是镇江以及镇江人民深深地感动了我。”
听到老人朴素的话语,我对老人的敬意油然而生。怀民爷爷用他那蒙古族旗人后代的侠肝义胆、古道热肠,十几年如一日为我们义务奉献着,诠释着他名字的含义“胸怀人民”。他无私奉献的举动使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活着,就是要使别人生活得更加美好。
评语:小作者善于发掘身边平凡人的不平凡事,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自己心中的名人。质朴的语言如淡淡的清茶,令人回味无穷。对主人公姓名的解读,令人拍案叫绝。
(指导老师:汪萍)
不是本人的作品
http://www.yhjy.cn/jyyweb/HTMLNEWS/64/609/200899152117.htm
转载
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5
苹果是一种大家都熟悉的水果,它胖乎乎的, 全身有一种丰收的红色。把它拿在手里它会轻轻地贴着你的手掌,当你从千千万万棵苹果树中选择了它时,这对它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它能给人们带来甜美的滋味,这就是它最大的幸福,苹果,是生长在北方的一种水果。成语"硕果累累"指的就是它。当每每走过一片苹果林时,它诱人的味道就会伴着微风进入你的鼻孔乃至全身,久违的舒畅感会从你那深埋已久的神经中迸发而出。还有什么比这更轻松的事情呢?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苹果吧!
开花的苹果树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米,栽培条件下一般高3~5米。树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规则的纵裂或片状剥落,小枝光滑。叶序为单叶互生,椭圆至卵圆形,叶缘有锯齿。伞房花序,花瓣白色,含苞时带粉红色,雄蕊20,花柱5。果实为仁果,颜色及大小因品种而异。
苹果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适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心土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有超过 7,500个已知品种。良种:“红星系列”,“红富士”,“乔纳森”等等。除鲜食的品种外,尚有烹调用的苹果。由于苹果的果酸有保持水份的作用,适宜烤焗。 苹果含有大量的果胶,这种可溶性纤维质可以降低胆固醇及坏胆固醇。还可以控制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炎等病症。 。
苹果对于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有着特殊的作用。苹果中不但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质、矿物质、糖类等构成大脑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含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细纤维和能增强儿童记忆力的锌。锌是构成和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与蛋白的必不可少的元素,缺锌会使大脑皮层边缘部海马区发育不良。食物中的锌一旦减少,儿童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就会受到严重损害,这种损害可持续到成年。为了使儿童的记忆力良好,应让儿童多吃苹果
❸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6作文
我们村的名人
俗话说得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勤劳的农民。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业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王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化。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种田虽然让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阵子。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真是苦也粮食,甜也粮食。
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四作文500字
我写的是第三幅
剪纸
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丰富、精美的艺术品。这是什么?对,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剪纸!它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美不胜收、风格迥异的剪纸深受我的喜爱。每个生动的剪纸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一开始我对剪纸不感兴趣,但如今我却对它十分喜爱。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前几天,我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纸,它的样子大概是这样的:一头老牛背上驮着一只斗笠,旁边有一只小鸟飞翔。一个农家小男孩骑在那头健壮的老牛背上,他用力地拉着另一个穿着布衣的小男孩骑上牛背,牛的身边还剪出了三个字:“好朋友”。他们要去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他们这对好朋友之间还发生了什么事?想着想着,我便出神了,轻轻地扇动着想象的翅膀,飞向剪纸故事的王国……
秋高气爽,阳光洒在麦地里,洒在麦穗尖的晨露上。十岁的农村孩子铁蛋在河边摸鱼,可半个小时过去了,也就摸到了一条半个油条大的鱼。铁蛋正纳闷,旁边一个看了好久的孩子笑了起来:“你这么摸,咋能摸得到?”铁蛋十分生气,回头一看,原来是村里富农的儿子刘大栓。“那你说咋摸?”大栓二话不说,回家拿来了两根用得有点旧的鱼竿和一些蚯蚓。铁蛋一试,嗬,还真行!铁蛋问了一些关于钓鱼的技巧,大栓也一一回答了。就这样,两人聊了起来,越聊越熟。他俩约定,下午去山里采点野果。一吃完午饭,大栓就跑到河边,发现戴上斗笠的铁蛋已牵了头牛在那儿等了。“铁蛋,你来的真早。”“是呵,也不能让好朋友等呐。”说着,铁蛋灵活的地迅速爬上了牛背。大栓也想试着爬上去,可他身上背了个罐子,所以努力了一次,两次,三次……却怎么也爬不上去。于是,铁蛋摘下斗笠,费力的拉他上去。大栓爬到牛背上时,两人已累得气喘吁吁。“谢谢你。”大栓十分感激铁蛋。铁蛋笑了笑:“没关系。”两人路上有说有笑,骑着牛来到了山里。他们在一棵野橘树前停下。铁蛋率先爬上了树,可大栓却被粗糙的树皮磨破了手。铁蛋看了,便说:“我来摘,你来接吧!”大栓点了点头。两人合作得天衣无缝。到了傍晚,他们便收获了满满的一罐果子,高兴地回家了。
故事有了美满的结局,我才回过神来。剪纸人想的真妙!帮助伙伴的那个男孩身上反映的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每一幅剪纸都形象生动,每一幅剪纸都内容丰富,每一幅剪纸都美不胜收,每一幅剪纸都精妙绝伦,隐藏着一个故事。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剪纸!
❺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6
我家乡的名人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捏泥人的老人,他就是——张爷爷。
他一身陈旧的中山装,一顶老式的鸭舌帽,一张黝黑而又饱经风霜的脸。
张爷爷经常坐在村子里的大柳树下,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大木箱子,上面摆着各色各样的泥人,什么“孙悟空”“机器猫”“樱桃小丸子”……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一天中午,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老人的摊前,只见老人正望着刚完成的“小画眉”出神呢,喜悦之情真是溢于言表。过了一会儿,他把这只“画眉”身着深褐色的晚理服,玲珑的面孔上,有一张纤长的嘴。眼睛虽是用彩泥捏的,但我却觉得它透出了光,透出了神韵。
在我观看“画眉”这短短的几分钟里,一个“猪八戒”的半成品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只见张爷爷一手举着“猪八戒”,一手托着下巴,似乎在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老人拿出一些红色的泥和一些黑色的泥,左揉右捏,就变成了一瓣“西瓜”,他又从箱子里取出一些黑色的泥,小心的给“西瓜”装上了瓜子,你别说,简直像极了。接着老人把精心设计的一瓣“西瓜”放在了“猪八戒”的手里,哈,“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完成了,你瞧“猪八戒”那贪婪的馋样儿表现的淋沥尽致。围观的人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宝剑锋从墨砺出,梅华香从苦寒来”,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泥人背身后的故事呢?
我家乡的名人
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天我要说的是我的奶奶。
奶奶六十来岁,个子不算高。脸上布满了皱纹,一笑起来皱纹就更深了。虽然奶奶长得并不出众,可她扎出的扫把却个个漂亮得很。
奶奶每年都要种扫把苗子用来扎扫把,因为每年总是有一些人找奶奶帮他(她)们扎。还有一些人也想学,奶奶就会毫不吝啬地教她,直到把她教会为止。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你奶奶这手艺是跟谁学的?”其实,奶奶的这个手艺并不是跟谁学的,而是她看别人扎,她自己也很好奇,回家自学的。后来慢慢就学会了。
其实,做扫把也不是很难。先把扫把苗子晒干,种子去掉,再把它的外皮剥掉,用锤子把杆子锤开,然后用绳子把它扎成扫把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点,一定要扎紧,否则很容易散掉。
有一次,我跟奶奶在聊天。我突发奇想,问:“奶奶,你刚开始学扎扫把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呀?”奶奶说:“有啊。”我说:“那你给我说说吧。”奶奶说:“好。有一天,我正在扎扫把,突然,用东西把杆子梳开的时候,那东西上面有一颗钉子松掉了。我一梳,把手都割破了。”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不学了?”奶奶说:“这点小困难算什么?我跟本就没有想过。”我说:“哦。”突然之间,我真有些佩服奶奶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名人”——奶奶。
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七作文
语文书里有一篇课文叫《负荆请罪》,你知道吗在这个故事之前还有一个故事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听: 战国时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叫蔺相如,他胆识超群,而且机智聪明。在赵惠王统治时期,有一个姓和的人把一块美玉(璧)献给了赵王,秦国的国王秦昭王听说此事后,也非常想得到那块璧,就派人向赵王请求,假装用十五座城去换那块璧。
赵惠王也完全知道那是个骗局,城是绝对不会给的。但要是不将璧给秦王,又怕秦国会借机侵入赵国。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璧出使秦国,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骗局。
蔺相如带着璧来到了秦国,恭敬地将璧献给秦王。秦昭王看后爱不释手,却只字不提割城给赵国的事。
蔺相如马上灵机一动,说:“大王,其实这块璧有斑点,让我指给你看。”秦王很震惊,就把璧交给了他。蔺相如拿到璧后,就说:“我将璧给了您,可大王您却不提割城给我国。如果您坚持不割的话,那么我就把这璧打碎。”
秦昭王担心玉毁了,就只好假惺惺地让人拿出地图割城给赵国。蔺相如明白那只不过是演一场戏,便又说:“这样的好玉给你们,你们秦国必须举行很大的庆祝活动,否则我们就不给。”
秦昭王实在没办法只好照办。
等庆祝活动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让人请蔺相如将璧献给他。蔺相如却说:“璧,我已经派人送回赵国了。一定要等你们将城池交给我国后,我才会派人送过来。我国一定遵守约定的。若是您以为我欺骗您而要杀我,那我自杀算了。”
秦昭王看喜欢的璧都不在了,杀了他也没有用,于是放了他。后来,秦国没有割城给赵国,赵国也果真没有给秦国那块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用自己的智慧来战胜它,不退缩,不害怕。我以后再遇到困难时我一定会如蔺相如那样想办法、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战胜它。
❼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5范文
家乡的石榴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见过石榴花吗?也许你见过,但是你见过万亩的石榴花吗?火红火红、洁白洁白的石榴花活像一个个小喇叭,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的到来。在我的家乡枣庄就能够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下面我就带你们去浏览一下吧 每年五月榴花似火,游人如织,都来欣赏这天下美色。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到石榴花开的季节我就会同爸爸妈妈一起浏览万亩榴园。来到石榴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石榴树了。初夏,石榴树全都开放了,远看像绚丽多彩的晚霞,近看像一个个小喇叭似的。花瓣中间星星点点的淡黄色的花蕊在抖动,好看极了。它那一片片椭园形的叶子,一朵朵美丽的花儿,都在金色的阳光中点头欢笑,好像在欢迎你呢!游人三五成群站在石榴树旁和榴花合影,特别是一棵叫“石榴王”的石榴树,听说它是一棵千年古树,到现在仍然是生机勃勃,红红的石榴花开满了整个枝头,这棵树真是美不胜收。石榴园里还有一座古寺,名叫青檀寺,每天来上香的人数不胜数,这里面还有一座塔,叫报国塔,站在塔顶能看见整个石榴园,塔北面还有一座养眼楼,这里面还有岳飞像,要是中秋八月来到石榴园,那又是另一番景象,满树的石榴花变成了满树的大石榴,个个石榴挂满了枝头。有的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石榴把肚皮都笑破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像玛瑙似的,如果你尝一口,又酸又甜,你一定会赞不绝口。 看到这些你是否已经觉得很美了,但是我要告诉你,我们枣庄不仅有美丽的石榴景色,而且群山俊俏,物产丰富,还有很多红色旅游景点。。。。。。 这里群山环绕,有的山峰连绵起伏,有的山峰像无数把巨剑刺向青天,有的。。。。。。尤其是抱犊崮,它号称鲁南小泰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高大挺拔,被誉为天然氧吧的美称。 这里还物产丰富。秋天遍地呈现出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谷穗染黄,高梁泛红,棉花吐絮,白得如雪,串串金黄色的玉米颗颗黄灿灿饱满。还有红红的苹果,紫莹莹的葡萄,香甜可口的大红枣……简直太多了,数不胜数,如果你来做客一定让你尝个遍。 当然值得枣庄人骄傲的革命精神也很多。血战台儿庄、铁道游击队……无不体现了枣庄人的英勇. 亲爱的伙伴们如果你觉得我的介绍让你心动那你就赶快背起行囊来我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吧更多的收获等待着你我也将投入百倍的热情欢迎你的到来.
❽ 语文苏教版6年级上册习作6作文
家乡名人
他,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他,一位忠于共党的老人;他,一位充满爱心的老人。他,就是家喻户晓的爱心老人——姜达敖爷爷。
姜达敖爷爷是一位长相平凡却又充满创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位衣着朴素、脚下总是穿着一双旧布鞋的普通农村老人。要说他的传奇经历,三天三夜都说不完那年那年,宜兴高塍邱新村的一位名叫杜水华的农民伯伯,在一次做瓦工活时不慎从高空坠落,成了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姜达敖得知这起悲惨的事故后,立刻带着3600元钱和慰问品,来到杜水华的家里。他坐在杜水华的床头边,含着眼泪牵住杜水华的手,抚慰道:“水华啊,我知道你心里苦,可你千万别往坏处想啊!有共产党在,有人民政府在,有那么多关心你的人在,你一定要振作起来呀!”为了帮助助杜水华摆脱贫穷之苦,姜达敖还帮杜水华办起了一个小商店,毫不犹豫拿出5000元作为小商店的启动资金。杜水华对姜达敖爷爷感激不尽,还特意把小商店命名为“爱心商店”。店面开张后,姜达敖爷爷只要一有空,就会到“爱心商店”去坐坐。每次去,他都会花上100块钱买口香糖,与同事们分享。这不仅让同事们开心,也让杜水华伯伯有更多的收入年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姜达敖爷爷就第一时间到达红十字会,捐了1万元。事后,他还没停止他的捐款行动,又率先交特殊党费5120元。
有人看到姜达敖捐钱这么大方,便气愤地说:“钱又不咬你,何必白送给别人用!”有些没心没肺的人认为:“想出名吧,花钱让媒体关注你?”也有好心人劝告他:“捐少点,钞票捐光了,万一以后不发退休金了,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对于人们的劝阻和不解,他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坚定地说:“没有党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回报党对我的恩惠,我要和党一起帮助贫困的人们。”
家乡的名人数不胜数,丁俊晖,徐悲鸿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姜达敖的爱心事迹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❾ 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六作文苏教版
苏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间.科举仕进的,苏州辖区共出文状元45名,占全国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为8名,清代为26名(占清代114科状元的22.8%),明代苏州府有进士437名,清代则有600名。至于封疆大吏、征战良将、地方官员、社会名流,有贡献于社稷的苏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苏地而为后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间沧浪亭所立名贤祠,初建即列名贤像赞570名,后又续增名贤600余名。名贤祠几经兴废,民国30年(1941)重修后,尚存名贤像赞594名。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吴地,教民农耕,三以天下让,号为至德,堪称吴地文化的开化之祖。 春秋时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将北方儒家文化传播吴地的第一人,世称“南方夫子”。 孙武,齐景公时齐国贵族,因齐国内乱而奔吴。著就《兵法》十三篇,帮助吴王阖闾南服越国,西破强楚,争霸中原,号称“兵圣”。 三国 陆绩(187-219),字公纪,天文学家。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专著《浑天图》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怀橘遗亲”,为官卸任“载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为后人楷模。 两晋 陆机(261-303),字士衡,文学家。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弟陆云并称“二陆”。20岁时写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论著。他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张僧繇,梁天监至大同年间大画家。擅长人物及佛教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被雕塑者取作模范。亦精绘肖像,作风俗画,尤善画龙,曾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故事。僧繇作画,骨气奇伟,“六法”精备。用笔多依书法,有意到笔不到之妙。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中国古代画家“四祖”。 陆探微(?~约485),著名画家。画学东晋顾恺之法,画史上常与顾恺之并称“顾陆”。平生爱画古圣贤肖像,骨秀神清,严正生动。后人谓其画笔迹周密,劲利如锥刀刻划,号为“密体”。亦工绘蝉、雀、马、猴,及绘捣衣、荡舟、斗鸭等,被誉为中国古代“画中四祖”之一。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唐 张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著名书法家。能诗,长于七绝,与包融及贺知章、张若虚都有名当时,号称“吴中四友”。其书法以草书名世,所书“狂草”逸势奇状,潇洒豪放,连绵回绕,别具一格。人们尊为“草圣”。张旭嗜酒,常于大醉后呼叫狂走而后落笔,甚至以头发濡墨而书,酒醒后,自己都认为是神来之笔,不可能再写出第二幅,世称“张颠”。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斐旻剑舞与张旭草书为“三绝”。 是写名人的吧
❿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六
江苏镇江的名人不好找,江苏南京的我倒有,刚写过.
新闻单位的车辆在前缓缓开道,沿途的交警立正敬礼,而更多的人早已等候在殡仪馆,来为他送行。
2001年11月29日隆重、肃穆的一幕,深深地记在许多南京人的心中。
这空前的悼念,为的是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他的名字叫周光裕,今年57岁。
一
他是为了维护城市的安宁,见义勇为而英勇献身的。
那是2001年11月12日,17:40。
借着夜幕掩护,几个在火车站对面临近玄武湖的广场上闲逛的幽灵突然抢夺一过路妇女的包,向东狂奔。顿时,夜空中响起凄厉的惊呼:“有人抢钱啦,抓小偷啊!”
喊声惊动了正骑车路过的周光裕。他抬头看见狂奔的劫匪,便不顾一切地骑车猛追。追出一百多米后,他追上了两个劫匪。只见周光裕车头一别,大喝一声:“你们是干什么的?把东西放下来!”劫匪一愣,掉头又跑。
周光裕放下自行车,猛追了十多米,一把抓住了落在后面的劫匪魏祥和。
听见同伙被抓后的哀鸣,跑在前面的劫匪宋全月拿着一把尖刀冲了过来,对着周光裕的大腿就是一刀。顿时,鲜血浸红了裤腿。
好一个周光裕,他中刀后仍死死抓住魏祥和的头发,赤手空拳地和两名歹徒进行着殊死的搏斗。搏斗中,凶残的宋全月再次举起了带血的尖刀,一下、两下……鲜血从周光裕的臀部、后背、颈部、前胸流了出来。
但周光裕仍不松手。
宋全月对着周光裕的锁骨下又是一刀。刀刃刺穿了周光裕的肺部。周光裕倒在了血泊中。
事后人们发现,周光裕身中6刀仍然坚持和歹徒搏斗,直到肺部中了那致命的一刀。
二
周光裕,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岗工人,用鲜血维护了城市的安宁。
了解周光裕的人都说,对他勇斗歹徒的行为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因为,当年他在农村插队时,就因制止偷瓜而遭到过殴打。
后来,队里看中了他那多管闲事的性格,让他去看果园,结果惹得当地一些屡占果园便宜的人要揍他。
1976年,周光裕返城,起先被安排在南京钨钼材料厂当保管员。时间不长,他就因为坚持原则,制止一起偷拿厂里原材料事件而遭到殴打。尽管被打得鼻青脸肿,但他始终无怨无悔、尽职尽责地当好保管员。
见着危险往上冲已成为老周的习惯。当年,钨钼材料厂曾发生氨气罐的输气管爆裂事件,就在大家被氨气熏得头昏眼花直流泪的时候,是周光裕连防护罩也没戴就冲上去,关掉了阀门,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难怪有人这样评价周光裕:在是非面前他从不含糊;在危急时刻,他从不躲避。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歹徒的尖刀下那样大义凛然。
三
但周光裕从来就不是引人注目的英雄。
1961年,16岁的周光裕插队来到南京老山林场。林场15年,他做过送奶工、养过牛、当过果园守园人以及拖拉机手和厨师;
1976年,周光裕返城进了南京钨钼材料厂,先后在车间、食堂、护厂队工作,最大的“官衔”是食堂司务长和护厂队班长。
1996年,企业不景气,50岁的周光裕下岗了。他卖过肉,卖过水果,给一家商场当过安装工,还看过浴室,当过车辆管理员、送货员……
观其一生,周光裕没有值得炫耀的头衔,但在他干过的二十多个岗位上,所有与他共过事的人都说,他是个爱岗敬业的好同事、好员工。
周光裕牺牲前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在民营企业“金鼎成”当送货员。在他牺牲后短短的一个多星期,公司员工就自发捐款3.58万元。原因还是他一贯的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
甚至当年和他一起摆摊的人,也念着他的好:全菜场就他有台绞肉机,从来都是拿出来给大伙无偿使用,也不怕同行戗他的行。
可他的要求从来就是最低。
收入低,医疗、补助难是下岗工人常见的头痛事,可周光裕从来没有向什么人伸过手。
钨钼材料厂的王国民厂长告诉我们,周光裕下岗后,每月收入才一两百块钱,但他从来不到厂里喊困难。即使来厂里一趟,也是帮厂里脱困出主意。
太平门社区委员会的老主任伍士梅一直想帮周光裕家办“最低保障”,只要符合条件的老周写个申请就行。周光裕总是说:“再说。”至今没有下文。
当然,他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就是盼着过几年,他和妻子能够办退休,每月能拿600元的退休金,再加上儿女毕业了,家境就会好起来,那时就能抽几块钱一盒的红“南京”,买电动车了,也可以带妻子王福琴坐汽车看南京城的变化了……
这就是周光裕平凡,甚至有些平淡的人生。可是,不正是像老周这样平凡的人,用他们那并不宽厚的肩膀,默默支撑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也包括维护着我们社会的安宁吗?
也许,这就是南京人在用前所未有的规模悼念周光裕的原因。
就在记者即将搁笔的时候传来消息,江苏省政府根据周光裕英勇献身的事迹,决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南京市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向周光裕学习。南京市总工会也决定要为周光裕在雨花台功德园建一个表现他与歹徒英勇斗争形象的雕塑。
南京人要让老周永远活在他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