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关于阅读课题总结

高中语文关于阅读课题总结

发布时间:2021-02-03 15:38:06

㈠ 急求关于阅读情况的研究性学习的总结范文~~~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杨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这一研究课题。由于研究性课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对这本书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学也不多,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们都抽出时间去阅读这本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去总结一些前人对这部名著的评价,所以我们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杨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 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完一本文言文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杨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组员都把这本名著读完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二、团队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虽然你已经结题了,让我骗点经验总可以吧

高中语文阅读理论知识点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实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一般通用参考答案:
点:答题要点(写法、内容、结构)
面:与要点有关的文章内容
书:书写
序:答题有条理

㈢ 如何在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习能力》课题小结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抓住阅读活动的重要环节,从中探求提高学生阅读主动性能力的策略,是很多教师一直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研究该课题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由“学会知识”上升到“会学知识”,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主动阅读,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策略的实施首先要考虑阅读活动本身的特点,了解阅读的心理机制;在高中阶段,阅读教学要从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阅读的心理需要入手,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习得经验,及时有效地调节阅读教学活动。 本文认为,语文教师要从阅读教学活动的意义出发,研究当前的阅读教学改革实践,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或者变革阅读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激发学生阅读活动的兴趣。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质疑—讨论—探究”的环节取得实效是关键,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有效提问,整合学生的问题;在讨论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学会倾听、学会尊重;鼓励问题生成,鼓励创新思维,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共同提高;指导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动手探究,迁移实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提升主动阅读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满足阅读需要,提高人文素养。

㈣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内容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也指出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有较强的文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个性,关注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为其终身阅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局限于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多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阅读教学也常常忽略阅读的本质,表现为分析教学、肢解教学和表演教学,忽视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受,课堂常被****化、共性化的理念和行为所统治。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教师的事,也根本不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结果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先入为主,人云亦云,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被剥夺,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压抑。最终学生被雕琢成一个模样,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被泯灭,直至完全失去了个性发展的欲望。
笔者对所任教两个班级的阅读情况作调查发现:85%的学生喜欢阅读,却不喜欢上语文阅读课,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语文教学自身的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为应付高考教师多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美育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学生的个性情感得不到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没有从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阅读兴趣出发来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
再次,学生个体学习存在差异性,而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抑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
要想尽快投身于二期课改的实践,就必须切实转变教育理念,要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想切实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状况,就必须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引阅读教学实践,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何事物形成的基础都是多方面的,就个性化阅读教学而言,也是在很多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其中,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智力观下的教育,依靠考试来区分学生智力的高低及学校的教育效果。这样实际上是过分强调了预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否定了其他智能,使学生身上很多的重要潜能得不到开发,造成他们中有些人虽然成绩很好,但走上社会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是人才的浪费。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开发学生的智能,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施教,并根据智能发展的轨迹评价学生。学校应该在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方向进行调整。
多元智能理论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去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了解和尊重每位学生的智能特性,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不能强求统一。语文能力可分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语言、领悟语言、运用语言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而这样的过程就是“多元智能”的综合。比如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对文章的领悟不仅需要语言智能,还要具备空间想象力、内省能力等。
此外,人本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个性心理学等的发展也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

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开发各类学生的阅读潜能,让阅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展个性,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1.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首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来实现学生的自主性阅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自己要学,主动去学,当学生自己想读、要读、去读,就能实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而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得自己先产生兴趣,在阅读时透过语言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读出自己的审美情趣、独特见解、深刻反思,读出作者巧妙的谋篇布局,精巧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抒发,别致的材料选择等,来感染学生。笔者在与学生共同阅读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时,我结合作家的另一部作品《我与地坛》谈了自己对于史铁生母子之情的理解,又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了对亲情的体验;而临近尾声,在谈到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时,我又发出了“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感慨,此时我明显感觉到学生们的跃跃欲试。大家纷纷发表意见,多数同学认为这并不是一颗平常的树,它牵系着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深情。而有位学生的发言得到了我的嘉奖:“作者以合欢树为题应该就是为了借‘合欢’来寄托他们母子之间无法实现的遗憾吧,读完了课文再领会题意,让人不禁为作者感到遗憾,而我们在座的都应该要庆幸自己的幸运,我们要及时感谢和回报我们的父母啊。”能这样说证明这位学生已经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感悟作品了,并且这样的话从学生口中说出来的影响力可是远胜于教师的说教啊。果然,在随笔中有许多同学自发阅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再一次深深感悟作者对于母亲的那份爱和那份深深的歉疚、遗憾的情感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拥有的亲情的那份珍视,纷纷谈出了自己的个性化体验,而这一点正是平常被大家所忽略的。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阅读的自主性。比如通过影视作品、音乐、话剧等辅助手段的应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丰富多采的形式中找到自己阅读的出发点,养成自主性阅读,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此外,要想让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得以长久保持,教师还应多采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对自我负责,从而与他人合作,完成自主阅读;同时也要及时引导,使学生能不断反思自己,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个性差异,及时根据目标调整学习计划,有效管理自己的阅读行为。
2.提高学生阅读的创造性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强调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鼓励学生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㈤ 怎样提高阅读能力研究课题

一、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及思路
1、中学阶段语文科教学的特点
系统、深入地研究和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研究,为今后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份具有从理论到实践、操作性较强、涵盖面较广的课堂教学实践实施指南;并在此研究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研究的任务,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以九年语文教材为基础,以本班学生为实验对象,以语文课堂为实验阵地,针对语文课堂中的不同课文类型,对语文阅读中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及时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我从阅读教学活动的意义出发,研究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阅读教学中的弊端,激发学生阅读活动的兴趣。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质疑—讨论—探究”的环节取得实效是关键,我指导学生有效提问,整合学生的问题;在讨论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学会倾听、学会尊重;鼓励问题生成,鼓励创新思维,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共同提高。
3、基本研究思路
(1)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边阅读边思考,抓重点要点,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等等。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成为他们在语文阅读活动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和行为定势。这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保证和促进的作用。即使是智力和基础稍差的学生,在良好读书习惯的作用下,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迎头赶上来。
(2)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活动适当地延伸至课外。课内学习内容、范围都极为有限,学生得到的阅读锻炼也就带有局限性;而课外阅读却可以把学生带入无比广阔的天地中,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文章。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正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能力。每学期给学生制定课外阅读篇目,让学生自主吸取知识。
(3)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新课改需要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这样的课堂着实让学生耳目一新、热情高涨。对此,除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外,还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比如,引导他们在倾听同学的发言时,通过及时记笔记和记关键词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握同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极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设置相关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收集资料,学习理论,确定研究对象,作好调查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预期阶段成果,积累相关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主要工作:认真实施研究方案,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如:“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指导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对课外文学作品分专题进行阅读”“针对练笔发现问题,进行写作系列指导”“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通过个人阅读、小组阅读、交流与指导等形式,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等预期阶段成果,逐步完成研究计划,并作个案记录、分析、总结。
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分析处理在实践中积累的个案资料和有关记录,总结实践,研究探索的理论,撰写研究报告。
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以课题实验方案为指导,全面扎实地开展实验研究。现在,我能自觉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既关注教材对学生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又关注自己的研究课题,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了,课题研究实验也就落到实处了。还有,由于参与到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研究,为自己的教学制定更高的标准。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向课堂要效率,逐渐克服了上课随意性的毛病。在备课的全面性、针对性上下功夫,以文本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我在《小石潭记》中以名人身份跨越时空与柳宗元对话,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扩大了阅读量。在《古诗词鉴赏专题指导》中分内容、思想、鉴赏、意向等四个专题,进行指导,并立足文本,进行实践练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让古诗词鉴赏由课内走向课外,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学习兴趣。
“课外专题阅读系列——与名人牵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专题中,我设计了:人物介绍、主要成就、评价、喜欢的理由、收获和感悟等几方面进行阅读整理。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已有一定的成效,改变了学生以往漫无目的的读书习惯。制定出课题的实验方案,开展了两次阅读能力调查,撰写教学设计和专项指导十余篇,教学反思六篇。结合课题研究多次开展了诸如“古诗词鉴赏”、“我最喜欢的古诗词”、“我与名人牵手”等活动。切切实实的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
四、课题研究的思考
有些问题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对语言的品析怎样随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加深而逐步全面而深入?还有如何进一步养成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等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下阶段开展以下具体研究实践活动:
(一)针对语文学科对阅读的具体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分别展开:
1、开展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从“我要读”到“我爱读”的转变。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训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并探索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理解文章,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形成能力的关键阶段,更要培养这种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1)多读,就是要平时除了学好课本之外,对课文中典型篇章,优美段落能背诵,对课文以外的资料也要多读。(2)精思,就是要手脑并用,读写结合,在多读中比较,在多思中创新。(3)勤记,就是在阅读时,勤记笔记,摘抄美妙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名言佳句,精彩片段,能背诵自如,积少成多,运用时便能信手拈来。(4)善用,就是要善于把阅读中吸取的营养,学到的方法,自学运用到写作中去,使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以读促写,读写互动。有了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便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字功底。
2、开展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教学中,力求发挥教材的最大功用。组织教师进行阅读专题的编写,在专题训练上动脑筋,主要有以下步骤:(1)提示训练重点;(2)回忆阅读方法;(3)自学试用方法;(4)讨论思考结果;(5)交流小结方法。长期这样有步骤,有计划地专题训练,学生逐渐加大积累,熟练操作,从而达到阅读能力提高的目的。科学有序地加强阅读能力训练,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且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3、开展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的研究:(1)明确阅读量和阅读时间。(2)交给学生多种阅读答题技巧,加以指导。(3)针对不同文体,进行专项阅读训练。(4)定期进行生生交流,以期共同进步。
(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勤向学生推荐读物。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同时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的读物,如《世界上下五千年》等。
2、要督促学生长期阅读。让学生制定一个长期的阅读计划,分期完成。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做好阅读记录,写出读后感,让学生每次的阅读都有收获。
当然,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发现其实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困惑越来越多,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会从自己每天的教学开始实践、反思、讨论,立足于本职进行教学研究,在学中教,在教中思,在思中悟。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㈥ 高中语文阅读有哪些常见的主旨总结

1 文学抄作品
写人为主:记叙了袭……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2. 议论文
立论: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驳论:文章驳斥了……提出了(阐述)……主张(道理)
3. 科技文
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

㈦ 高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这个应该问你们老师吧..我记得我们高一时候老师是历史老师,选的都是一些历史人物的课题。比如:三国谋略研究。探究中学生金钱观等

㈧ 高中研究性学习语文个人总结

这个嘛,算是问对人了。首先呐。要看看标题,有些古诗文看标题就知道是关于什么题材,什么感情的了。
然后就是看作者,看作者的时候再联想一下作者所处的朝代,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什么的。也能懂不少。然后就是看诗句。重点关注意象,所谓相由心生,情由物生嘛
然后就是看注解,注解一般都会给一些帮助理解诗文思想意韵的东西。。
不过,高中古诗文不外乎几种考法。。第一,,炼字炼词型,这种考法的解题模型是:某字(词)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如何的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因什么而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物形象类。。。解题模型:总括形象(描绘了怎么样的什么)(例如描绘了古时纵横战场的将军。)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征 写这个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三:意象类。解题模板:景 境 情 这个意象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怎样的意境,充分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四:表达技巧类。解题模板:准确指出用了怎么样的手法,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最后再写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五:问一路诗或者一个词再诗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模板:哪句诗在诗中主旨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内容上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之高中古诗文大概就这几种考法了。。。。说了这么多,自己整个高中的经验都快说出来了,还望采纳哈~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关于阅读课题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