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实施初中语文的集体备课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于是,集体备课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各个学校教科研的一大“亮点”。必须肯定的是,集体备课在发挥集体智慧,贯彻新课标理念,弥补教学不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列出当今集体备课中的不合理现象。
现象一:集体备课成了“集体复制”。备课是每位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对备课本的检查历来是学校各项常规检查的重点。于是,各个备课组为了应付检查,在“集体备课”的名义下,将教材的各章节分配给同组的各位任课教师,而各任课教师更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网络上“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材料”。这种“一劳永逸”的做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却严重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集体备课”成了一种最简单的抄袭,没有了各任课教师的参与讨论,“集体备课”成了“集体不备课”。
现象二:集体备课只关注“备课”,而忽视“反思”。作为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备课和反思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教师在进行集体合作时,往往只关注集体备课,而忽视集体的反思。于是,理论和实践脱节,集体备课的意义被大打折扣。
二、集体备课资源
(一)备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②因此,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实现新课标这一要求,使学生对语文能学以致用,语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时就要注重对课程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课程资源不仅仅包括书本、教参、练习册等课堂教学资源,也包括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课外教学资源,还包括每个学生所生活的社区、家庭等环境资源等等。
语文教师应通过大小语文的沟通交流,把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等作为课外教学资源,先“引进来”再“走出去”。归纳起来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可从以下三方面备环境资源:
1.具有适应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需求的教学空间。
力求让学生得以在各种机会和场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可能在“学中做”。这种教学环境主要在对谈式教学、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中创设;这种教学环境的创设,在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主要应注意的是“小环境”的设计和现场处置,如谈话线索和导向、问题预设和答问应对、合作组织的活动、选题评价、学习方案建议等等。
2.具有利于学生与周围进行交互作用的场景。
学生在学习中与各种信息、与他人、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经验共享、协商讨论等交互作用,以加强在对学习内容的意义理解,并在这一基础上更新自己的学习经验,充实自己的学力。这类场景的特点是群体活动、相互协作、资源共享,是通过学习者群体的智慧与思维成果促进学习个体完成意义建构的。语文教学中的这种场景,主要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和社团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就要商讨、交流应该怎样创设这些场景做到恰到好处。
3.具有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习”的情境。
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各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这些媒体和资料主要的并非考虑教师辅助自己的教学,而是考虑如何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学习经验的丰富。在这方面,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除了讨论怎样安排、引介、设计相关的资源支持外,更多的是要研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选择、使用和控制信息资源。在语文教学中,信息资源情境的设置主要应加强的是:学生应获取哪些信息的指导,信息获取渠道的开拓和指引,信息利用方法的辅导。其中信息利用问题最为关键:语文教学的相关资源的来源渠道较为复杂,资源内容有时真伪、良莠混杂,对资源的文化品质高下、雅俗、正误的筛选、判别水平往往决定着资源情境的效应。这就需要老师在集体备课时提出、判别和选择了。
(二)备课件
21世纪是一个计算机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沟通、交流。教育这一行特别是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制作高效精美的课件,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现代教学技能;同时课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手段。一个好的课件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以前要用两个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有了课件辅助后,一个课时就能完成的很好了。语文教师应该把搜集了的相应的课程资源,通过课件合理有效地制作呈现出来,使课件充分发挥其辅助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备课件时,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的观念,持有生活处处皆“语文”、社会在在皆与语文课程习得有关的资源眼光。要把在生活化的备课中随时积累的素材性资源,同时结合网络资源灵活地引进课件里。具体做法是老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寻尽量多而且对教学有用的资料,借鉴一些优秀课件,但绝不能照搬照抄,就算是集体备课时中心发言人制作出来的课件,其他老师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特点爱好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修改,才能更好地发挥课件的作用,更能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最优的教学效率。如我去实习的那所学校,人手一台手提电脑,要求老师上课时要用课件上课。但那些老师为了节省时间,贪图方便大多都是在网上直接把课件下载下来很少做修改,甚至不做修改就拿去用来给学生上课了。这样就达不到有效地辅助教学的真正目的了。
总之,教师只有切实领会新课标精神,做到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才能备好课,上好课。而备课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又不应拘泥于事先的教学设计,而应该视具体的学情进行综合把握,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备知识的呈现形式
教师在备课时的角色,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的参与者”。作为知识型的参与者,教师当然要“备知识”,充分地占有多种资料;还要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是孤立静态的知识,因为新课程标准已“不再刻意追求教材内容呈现顺序和形式,可以实施因材施教,大胆处理教材”。老师不光是让学生在“教室里”看“标本”、仿“标本”,还要让学生到“动物园”去看“活本”、明“活本”,更要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亲历”、“体验”,从而“活用”。这是知识的活呈现形式,生活化的呈现形式。要以这种形式呈现知识,单靠老师个人闭门造车很难造出一辆近乎完美的轿车,要使学生能敞开心怀驾驶到舒服的高质量的轿车,要想把“标本”尽可能完美地活化集中每位教师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能把知识呈现得活灵活现。同时,老师在集体备课时要强化在言语实践和技能训练中学习和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使语文知识的掌握过程“活动化”、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生活化”、语文知识的价值体现“切身化”、语文知识的意义认同“‘功利’化”、语文知识的习惯经历“趣味化”,以期使语文知识教学长期以来的“应试原料”性质和“死呆”状况得到改变。
当然,除了这种形式还有其他很多呈现形式也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这就要求老师在集体备课中多想办法,力求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备学生的“可能”
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只备好上述三点是不全面的,因为备课有三要素——“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课标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所以备学生永远最关键。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笔者以为,从教学过程的启动阶段——集体备课开始,语文老师除了备知识,备教法,备环境,更要备学生的“可能”。一些老师在集体备课“重教轻学”,教师只重视如何教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与探索。教师要研究如何运用教法,学生如何运用学法去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同时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认识可能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一定要一起研究预设学生在学习此课文时由于一些什么因素,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哪种可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如很多课文学习完都要让学生谈谈感受体会。对于积极向上的体会,应该怎样让学生学习;对于有些学生谈了些不健康或不那么正确的体会,又应该怎样去指导他们等等。这样备课就较胸有成竹,做到运筹帷幄,不至于在课堂上遇到突发情况,一时不知所措而出现尴尬场面。
『贰』 初中语文参考教案除了志鸿优秀教案外还有哪些比较好
1.教师要抄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袭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叁』 如何抓好初中语文的课前备课环节
首先,要认识到备课是一门艺术。科学备课是一种充满激情和活力 地创造性劳动
1、教师备课要备教学内容。尽管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甚至教学参 考书都是固定了的,但是并不等于教师只要对上述教学内容按图索骥、照本宣科就行了,相反要求教师在这 种固定的模式下,对各种教学因素,科学地选择,巧妙地组合,有轻有重,有主有次地进行程序,随机应变 调整和最佳最好的教学效果等等,这既表现了教师的科学头脑,也体现了教师的艺术风格,是教师心灵的一 种创造。
2、教师备课要备学生。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面对的不是物, 而是人,是一群活生生、有血有肉、丰 富多彩的青少年个性。要教育他们,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从他们的年龄、个性、心理和原有知识的特点出 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得到全面发展。这就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一个任你驰骋的艺术天地 ,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单单学法上的指导,也就够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地劳动了。
3、教师备课还要备自己。备自己, 有两层含义:一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才能扬长避短,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备课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要有随机应变的 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者要做到有机结合,和谐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就要靠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了。
其次,还要认识到备课艺术从根本上来讲,乃是一种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课堂教学设计艺术和其它的 设计艺术一样,除具有创新、求美、灵活等特点外,还有独特性、科学性等方面的要求。这就是说作为一种 设计的艺术,将对上述“五性”展开自己的追求。
1、创新性及其要求。所谓创新性, 就是指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才能,使自己的备课 ,既不同过去的备课,也不同于别人的备课,突出一个“新”字,创新是追求备课艺术的首选目标,因此, 许多有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备课的这个特点。然而要做到“创新”,却是非常辛苦和艰难的。 因为它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摆脱旧思想,探索新的途径,这种开先河的工作要求语文教师付出比平时更 多,更为艰辛地劳动,甚至要到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地步,才能做到超凡脱俗,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2、求美性及其要求。所谓求美性是指在备课活动中, 始终要“美”进行不懈地追求。不仅要追求内 容的美,而且还要追求形式的美;不仅要追求环节上的美,而且还要追求整体美;不仅要追求教师个性风格 美,而且还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按照美的规律得到全面发展。要使备课具有美的特性,需 要教师进行多个方面的努力,比如备课要有新意,教案要合理搭配,讲课要生动有趣,板书要美观大方等, 使美的旋律流淌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3、灵活性及其要求。所谓灵活性是指备课时要多设计几套方案,多考虑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做: 一是便于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效果来推进语文教学之车顺利前进。二是一旦发生突发 事件时,备有应急方案和挽救措施,不至于惊慌失措。把握备课艺术的灵活性,还要求教师备课时既要准确 又要敏锐,不能太离谱,也不能太呆板,要根据教材、学生和自己的特长来灵活备课。
4、独特性及其要求。所谓独特性, 是指在备课过程中所形成不同于他人的“个性风格”。尽管在统一 的教育制度下,许多语文教师都在同一教学内容进行着预先设计,但是每一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认识特点、 情感特点、意志特点,有着不同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以及不同等层次的能力特点,这一切都必须要在 备课过程中表现出来,而且以独特的方式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就是备课的独特性。可以说没有了独特性, 就不能构成备课的艺术性。备课的艺术性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师的“精神个性”和工作个性上。独特就是不 同,不同便包含着个性艺术。
5、科学性及其要求。所谓科学性是指备课不能马虎了事, 随心所欲。要具有目标的无误性,内容的准 确性,程序的合理性和效果的最佳性。比如备课前要知晓备课的目标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在分析归纳教 学内容时要注意知识语意的准确性,不能出现常规性的错误。另外还要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先上什么,后上 什么,什么时候板书,什么时候演示,什么时候讲课,都要有一种合理地安排,才能使教学过程和谐有序地 进行。最后备课的好坏还要经得起教学实践地检验,教学效果好,证明备课是成功的,为今后继续提高备课 的艺术性,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有益经验。教学效果不好,证明备课失败,也为今后备课提供了改正的方向 和有益教训。备课艺术就是这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证明,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更新而逐渐完美起来的。
最后,教师要掌握实现备课艺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由于备课艺术实质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按下列步骤和方法来进行。
1、理解、研究的艺术及其实施方法
由于备课是一种预先地设计,所以备课的第一步是要对备课的对象进行理解和研究。目前语文教学界提 倡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具。下面以备教材为例,来说明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如何 对备课对象进行了解和研究。
首先是通读教材。通过通读了解教材大致内容、体例安排和来龙去脉。
其次是精读教材。通过精读理解教材上每个字词句的具体含义和内部联系,领悟其中的思想性、科学性 、艺术性的真谛,以便向学生传授。
再次根据不同的段落层次和性质特点,将语文课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思想教育因素进行初步地分 析、排队,找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重点难点基本线索,层次系统来。
总之,理解和研究教材要求做到懂(弄清每个字、每句话的读音和含义)、透(对教材的谋篇布局结构 层次乃至微言背后的大意,潜台词等,都必须做到透亮明白)、化(教师的教学思路,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 生的理解水平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有把这三者化为一体后,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选择取舍的艺术及其实施方法。
教师在掌握了材料和了解了学生的基础上,必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部分和次要内容,教学的方法 、手段、目的、效果、详略、进度等都有所选择和取舍,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任 务。这种选择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进行多次,才能形成有效劳动。如果从一次性选择角度来看,在 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选择取舍主要有:
教学目标的选择取舍。语文教学目标取舍选择是指每节语文课必须达到的具体要求和质量标准,它既是 行动的指南又是预期的结果。比如在讲述《扁鹊见蔡桓公》一课时,其教学目的一般作如下选择:①理解课 文内容,认识对待缺点和错误,必须防微杜渐,切不可讳疾忌医的道理。②分清文章层次,学习按时间和事 态发展的顺序层层深入的记叙方法。③整理学过的“通假字”,了解关于古字“通假”的初步知识。
教学重点的选择取舍。所谓重点是指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文基础知识。再以《 扁鹊见蔡桓公》一课为例,其教学的重点必须从下面三点上作出选择:①赞扬扁鹊的高超医术。②告诫人们 不要讳疾忌医。③思想上的毛病应该早些医治。应该说本文的重点既不是放在表面上,也不能运用到引申义 中,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弄懂故事的基本寓意上,即以防微杜渐,切不要讳疾忌医为其教学重点,不必添枝加 叶。
教学难点的选择取舍。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有关内容。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或者抽象, 或者复杂,或者深奥,所以造成教学上的困难,突破难点也就意味着教学取得了成功。因此,突破难点是语 文教学中的攻坚战,攻克了它,胜利之花就会遍开在这次教学过程中。再以《扁鹊见蔡桓公》为例,教学的 难点不应和教学的重点重合为一,因为讳疾忌医的道理,通过教学层层深入,学生是不难理解的。困难的是 了解古字“通假”的初步知识,掌握通假的初步规律。这就必须将已经学过的通假字整理出来,并且分类排 队,找出其共同特点和基本规律来。
教学方法地选择取舍。教学方法地选择是课堂艺术的体现,比如讲《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有许多教学 方法可供教师选择,如果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于授课教师考虑到学生在学 习本课前已学过十多篇文言文,本课除了个别比较生僻的字句外,其余不少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学生已 经粗知,因此教师选择了以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完 成了语文教学任务,可谓是“毕其功于一役。”
3、调整组合艺术及其实施方法。
语文备课在做了一定选择取舍之后,就要对所选择取舍出来的东西进行调整组合,形成有序。调整组合 是一种极有丰富内蕴的艺术。如果调整组合得好,就能使语文教学如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让人获得美的享 受。语文教学的调整组合内容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对讲授内容所进行的调整组合。包括那些内容先讲,那些内容后讲,那些内容详讲,那些内容略讲,那 些内容合起来讲,那些内容分开讲,那些内容要做补充,那些内容只消简单复述教材内容就行了等等。
对讲授的层次进行组合调整。语文课的内容往往具有多个层次结构,需要我们进行清理、展示乃至重新 组合,前者还只是做一种剥笋见肉的工作,后者就是一种极富开创意义的事,因为重新组合后的层次就具有 不同一般的艺术魅力了。
最后是对已有教案的调整。教案是教师上课前编写的计划和蓝图,一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形成的。 无论教案编写得如何完美,但是影响教学的诸种因素是处在一种经常的,捉摸不定的变化之中,当出现这种 变化时,原有的教案就不能适应需要,应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这种调整分为教学过程开始前的调整,教学 过程进行中的调整和教学过程后的调整。无论那一种调整,都是对备课中的不足进行匡补,使美的因素更加 浓烈和迷人。
4、整体构思艺术及其实施方法。
所谓整体构思艺术,就是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计划地科学地安排。比如,什么时候讲,什么时 候议,什么时候练,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板书,什么时候演示,什么时候终课等都要设计得很科学、很 妥当,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有头有尾,环环相扣,完整连贯,顺理成章,又疏密相间,错落 有致,波澜起伏,曲折变化。既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无首尾失衡,生硬臃肿之嫌。在进行整体构思 时,教师应特别注意一些主要环节地设计和连贯:一是要有一个好的开讲,开讲就是开场白和导言,不鸣则 已,一鸣惊人。因此,小说家要精心设计小说的引子;音乐家要苦心编排协奏曲的序曲;语文教师则要在讲 课的开场白上下功夫,因为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起着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起着第 一次反馈课堂教学信息的作用,语文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设计好开场白。
二是要设计好自己的教学思路。所谓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思维上的逻辑顺序,即教师讲课 时,思维活动条理性、规律性的一种体现。比如,有的教师是从感知——理解——巩固——运用为自己的教 学思路;有的教师则以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为自己的教学思路;有的教师则从基本练习——综合练 习为其教学思路。这些教学思路各有其优点和不足,采取什么教学思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 点来定。好的教学思路应该是将教材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然后再设计出 一条符合三者需要的一条思路来。
三是巧妙发挥教学环节的作用和功能。比如板书,既是知识传授的提纲,又是颇具匠心的艺术展示,有 时候板书的好坏,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不但十分重视板书地设计,而且也十分讲 求板书的书写,无论是问题提出的先后顺序,还是对字词书写的一笔一画,都要精心设计和认真考虑,使板 书确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整体构思的艺术,一是讲求完整统一;二是讲求环环相扣,前后相联。只有这样才能使备课在整 体上有较高的艺术性。
『肆』 初中语文老师课程了!
——实施新课程的反思
目前中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分班、分科、按时、集中学习。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
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备课有几大误区:
真正根据学生实际分析文章特色;要么处理不好备课与教案的关系,备课只是抄个教案完事,上课时只按教案宣读实施。
二是备课时重知识轻过程。把教学目的定位在应付考试上,备课时只搜选考试可能考的知识,反复训练而不考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指导和情感熏陶上。
一、整体把握学科特点,明确阶段目标。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阶段目标从“识学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把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每册每单元又有相对集中的要求和重点,教师备课时要从整体上把握。
二、挖掘文章特色,发挥例子特色。
几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广博文化需要学生传承,而短时间内我们只能学习其中最典型的、窥一斑而知全豹,所以,我们深入挖掘每篇文章的特色,从中吸取精华。
例如: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童趣》和《论语》十则。
二者同为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培养文言文语感是新课程对文言文的共同要求,但两篇文章的区别是:《童趣》主要是叙述童年趣事,内容贴进学生实际,且语言浅显易懂,重要的文言词语不多。《<论语
十则》重在治理,内涵深奥,语言高度凝炼,词语意思古今变化大。针对二者的不同,教学的重点和过程设计也应不同。前者应以理解课文内容即体会“趣之所在”为重点,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文语感。后者则把重点放在理解记忆文言词语、熟读成诵,结合实际理解运用哲理上。在过程处理上应以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为主,以引导联系实际理解体会为辅。
我们综合分析文章的体裁特点、语言特色、思想内容等方面,抓住这篇文章最有特色的。如:同为品味语言,不同体裁的文章风格不同,写景散文,一般用生动地语言描绘极富意境画面,品味精美语言,体会场景意境、揣摩作者思想感情态度,学习遣词造句技巧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春》;叙事文章特别是小说,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特别是中国传统小说,品味不同性格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评论人物形象是学习的主要内;,科普作品表达力求符合客观实际,语言准确严密;论辨性作品逻辑性强,表达严密,有力度。
三、深入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是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
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等。教师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呢?第一,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平时的观察,分析学生在此年龄阶段的共同特点,如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第二,通过询问学生家长、任课老师、其他同学和学生本人或平时观察,了解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第三,充分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把握情况:学生以前对此问题的了解情况和兴趣;学生现在对此内容有什么疑问?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哪些方面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安排预习让学生提问题等方式了解。这是教师备课时需重点了解掌握的。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师在设计时以问题为核心,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讲解、点拨,然后再激发出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会有留空间,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同时,因为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预案,把以学生问题为中心的设计整得细一些,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一点,尢其是涉及多种教方资源的整合时,多一点事先的准备,能有利于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所以教学设计应该多留选择,应该相对宏观并贴进学生实际。
最后一点,别忘了写教学反思!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伍』 中学语文如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以以本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语文教学法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集体备课忌走过场,故注意以下几点:1、组织管理:
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指定一名备课组长并负责具体实施。
2、活动过程:
(1)活动计划准备: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研究讨论: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充分发挥民主,有重点有难点,详略得当。
(3)修改提纲: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教学思想,“双基”、“双力”(智力、能力),课时安排,达标题目,考核要求等的统一。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4)撰写教案: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
下一次集中备课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3、时间周期: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总之体现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活动过程
『陆』 谈谈初中语文备课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语文教学中常见这样的情况:辛辛苦苦准备了一堂课,满腔热忱进课堂,但学生听课时却提不起精神,甚至有厌倦感。备课时花了大气力,应该是种瓜能得瓜,种豆能得豆,为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其中原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可能是教师备课时没能真正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对所教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等心中无谱,取舍不当,实际教学时自然就会无的放矢、效果不佳了。为此,我结合自己的从教实践浅谈怎样做好初中语文备课。其一、怎样备课。首先要明确教什么,达到怎样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准绳,其中规定的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要落实到各册教材、各个单元及各篇课文之中。每篇课文要教给学生什么,须认真仔细地推敲。任何体裁的课文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从语文知识的传授到语文能力的培养,可教的东西很多,教师备课时要勤加钻研,尽量做到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但要注意,千万不能把自己的钻研所得倾囊相授给学生,应有尽有,西瓜芝麻一把抓,课不然是模糊一片,重点消失,学生难以掌握。每篇课文的教学,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取舍,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可教的内容、写法、语言十分丰富,但放在初中教,重点在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对一些关键句子的深意能理解和感悟,至于怎样选材、怎样剪裁、语言的风格等等,就不作探讨了。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取舍。一个单元,一篇课文取什么,舍什么,教师不能主观臆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来作决断。教材特点不是一般性的说说,而是要深入研究,掌握它不同于类似文体、类似题材的个性。学生已经掌握哪些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具备得如何,教师心中要有底。在同一水平上重复教学,学生是绝对不欢迎的。比如景物描写,从小学到初中,如果只是一般化地教,说要抓住特点,要仔细观察,学生就味同嚼蜡。如果深入研究,找出景物描写的个性——如有的是勾勒,气氛悲凉;有的是工笔细描,细腻入微;有的是油画,光感、质感清晰,等等,学生就会兴奋,感到求知的愉快。教师不能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在备课时要弄清文本的来龙去脉,深究底里。准确深入的掌握教材,目的不在于教学时循着文章的写作思路走,亦步亦趋,而是要根据所制定的 教学目的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要明白:教材要拿来为我所用,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方法,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可以匠心独运,但前提必须建立在把握教材个性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能凭主观想象,违背语文教学规律,要把实际效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搞形式,或异想天开。第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所谓由宏观到微观,就是教师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细”。所谓“由大到小”是指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由粗到细”是指备课的深度,即教师对所教课程,要反复推敲,深入钻研。宏观备课有方向性、计划性、超前性,是微观备课的指南。而微观备课是对每一课时,从知识到方法的逐一设计,是对宏观备课的具体落实。从宏观到微观,教师备课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常年备课。也就说教师备课不能局限课前的几个小时,他应包括教师平时的对现实生活素材的留心地观察,包括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这就是说的常年备课。2、学期备课。学期备课是指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对整册书的钻研,学期备课可粗一些。学期备课后可编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3、单元备课。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进行备课,单元备课拟出单元的教学计划.4、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5、课前复案。这是在上课前教师对教案内容再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的过程。6、课后备课(课后反思)。这是教者课后回顾,反思总结的过程,可以写教学后记。第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课时备课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显然,要完成单元的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靠每一个课时教学计划逐一落实。所以课时备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全单元和全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的好与坏。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课时备课呢?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划分为:吸纳(收集备课信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编写教案)三个阶段,分三个步骤来操作。通常教师备课之初不应急于编写教案。一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因为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备课信息吸纳的愈多,愈有助于对备课内容和方法的理性认识,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二是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敢于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是编写教案。教案编写应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有操作性。一份好教案总是反复修改得以完善的。当然,以上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吸纳备课信息中有对信息的加工,在加工信息中也常会伴随着对备课信息的吸纳。尤其是在编写教案过程中,有时既是设计教学方案的信息的加工,又是信息输出的物化过程。不过,教师按三个步骤三个阶段来考虑备课将会更有效提高备课的层次和质量。第三、从网络到课堂——知识信息的取舍过滤网络世界中缤纷芜杂的信息就像“三千弱水”,如何备课,重点就是在这“三千弱水”中,“取哪一瓢”给学生“饮”的问题。 学生们虽然通过网络搜索与浏览,可以获得和教师相同的信息,但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展开阅读,并且也缺乏在这众多信息源中及时捕捉住那些最具导向意义的主流信息的能力。因此,这项提前阅读、合理筛选、优质供给的任务,就成了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那么,哪一瓢“弱水”,才是学生最需要“饮”的呢?最能适应学生的知识积累需要、能力培养需要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就是教师备课中需要准备的那“一瓢”。从知识积累的需要出发,网络环境下的备课,势必要摒弃那些单纯识记类的简单信息,而代之以 “路标”性的信息资源。网络时代的课堂教学,将是由未知走向已知,由已知走向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未知,由知识走向能力、由现象走向思考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读,就如同知识旅程中的无数的岔路,每个岔路都通向着不同的目的地。备课的作用,就是要在这旅途的每一个岔道口处设置一个有价值的路标,然后用这路标引领着学生沿着教师提供的最有价值的那条路继续行走下去。只有如此,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信息利用的最大化,才能在此后的教学中辨伪去妄、直达目标。从能力培养需要出发,网络环境下的备课,势必要依照欣赏思维发展的需求,适当提供用作比较、拓展、批判的信息,这是备课中必须要取的“一瓢水”。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置于学生的理解力所能够达到的程度,过分艰深或过分浅易都没有价值。因此,备课中,精心挑选这些材料,十分重要。从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网络环境下的备课,要求教师必须要能够吃透文本,解读文本的深义。这就迫使教师在备课中要在阅读借鉴他人的同时,在信息资源中纳入自己的价值取舍。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各种信息的把握,不仅要“广积粮”,还要“深挖洞”。并把“深挖洞”之所得,转换成浅易的、形象的、可感知的材料,教师“深入浅出”,才能学生“浅入深得”。 其二、备课还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课本,课本,一课之本。实践证明:大凡成功的教学都与教师深刻理解和恰当处理教材有关。为此教师在课时备课时,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1.弄清《课程标准》精神。各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2.弄清教材体系。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向关系及广度深度。最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3.弄清教学重点、难点。我们知道,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这就构成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备课时就要找出这些重点和难点。例如有一位老师说:“每个假期我总把课文通读二至三遍,了解重点难点。备重点时,我要反复细细体味,记下许多零散笔记,然后归纳总结,再去琢磨教法。有时,一课书在我头脑中孕育许多天,设计多种教案,我总是要反复推敲才定下教案。”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重点是对教材而言的,是知识的关节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着纽带作用。它具有基础性、规律性、全局性,因而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大。教学难点是对学生而言的,多数处在教学重点之中,少数处于教学重点之外,它们占教材知识总量比例较少。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而教学难点不易被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把重点与难点混淆起来。教学难点具有有限性、差异性、局部性的特点。4.弄清教材特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点。如小学数学有的内容偏重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有的内容偏重于演算;有的内容则偏重于联系实际等等。从中学语文来看,对记叙文的分析,要从人物事件入手,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散文则要抓住境和意的血缘文脉,洞察作者心头的感情;而议论文则要抓住事与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出作者的论点及其论证方法。由于教材的特点不同,选择的教法就不同。教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教师在研读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去选择恰当的方法。5.弄清教材疑点。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语文的同音字、形近字,如“胄”字,胄与胃的不同这就是疑点;数学的除法性质、分数性质和分式性质,除数和被除数、分母和分子同乘或同除一个数,其大小不变,这个数必须强调“零除外”等。教师在备课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质疑,以便给以释疑解惑。二、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重要。一位老师就有这样的体会: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辛辛苦苦地备了课,教案写得详,课讲得细,可学生听了感烦生怨。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从这位教师的体会可以看到,教师要上好课既钻研教材,又必须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牛的学习情况,做到目中有人。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等情况若明若暗,一无所知。即使教材备得滚瓜烂熟,也容易因为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教师备学生应做到以下六个了解。1.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教学班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以及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学所持的态度,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班级中各正式闭体和非正式团体的构成等。2.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一个班级是由每一个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做到了解,还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个体自然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年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同学和老师关系,家庭教育环境等。3.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的整体的学习基础,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又要了解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知识;2.新课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3.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教学的科学与艺术,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又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要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哪些方法不适应,喜欢什么样的方法,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5.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山、记忆山、想像山、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是有很大个性差异的:教师要从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力式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智力差异,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6.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从静态上了解学生,还要从动态上了解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进步。例如学习情绪、学习积极性的变化,组织纪律、兴趣爱好的变化,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还了解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表扬产生的变化,同学之间闹纠纷吵架后的变化,在家里受到叱责或打骂后的情绪变化,考试成绩下降后的情绪变化等,针对这些变化,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发现,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尤其在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强化引导,使之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产生巩固自己成绩的力量和继续前进的愿望。三、备资料——掌握四项原则。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教师必须吃透,但是,如果教师上课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这势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样,让学生感到一点油、盐、酱、醋的味道也没有。怎样才能把课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学参考的恰当利用,教学参考资料的学习吸收,生活经验的观察积累。给教材“添油””加醋”,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这就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合理取舍,死课活教。那么教师怎样去学习和吸收各种教学资料呢?应掌握这样几项原则。1.博览精选,厚积薄发。作为语文教师应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同时对教育学、心理学、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略知一些。2.消化吸收,贵在创新。对学习积累的各种教学资料要科学取舍,不能机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宾夺主,重在消化吸收,贵在创新运用。如对教学参考书不能照搬,而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去创造。3.凡引入教学内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必须科学可靠,要避免错误。4.引入教学的资料应尽可能是新鲜的,要避免陈糠烂谷子。四、备教法——掌握教改动态。备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具有多层次、多形式。但总体上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两大类。1.单一性教学方法。单一性教学方法是狭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问、或用演示、或让学生自学、讨论、练习等单一活动的方法所进行的教学。2.综合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把教学原则、教学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等都包括在内.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如魏书生创造的“定向→自学→时论→设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等都属于综合性教学法,教师备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应重点学习掌握教学改革中优秀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创造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多半是综合性教学方法。五、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学”,而且要让学生“爱学”“会学”,这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教师备学法指导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学法指导的内容。通常教师指导学法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2、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3、学科学习方法(以各科教师特点为内容的学习方法。如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外语的方法等)(二)学法指导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要想卓有成效应遵从以下几项原则: (1)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而重在引导点悟) (2)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3)体现操作性(不繁琐笼统抽象,操作方法具体明确) (4)体现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导) (5)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复强化,长期训练)(三)学法指导方法。学法指导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 (l)渗透指导。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2)讲授指导。这是开设学法指导课,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 (3)交流指导。这是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4)点拨指导。这是学生在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5)示范指导。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安排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最忌讳把课堂变成教师演讲的讲台,学生无须动脑筋,无事可做,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潜能受到抑制,就不可能精神振奋的学。 语言不是无情物,诗和文都是情铸成的。教师备课时要深味文中情意,受熏陶感染,有真切体会。文字不是无生命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能给人以启示、以鼓舞、以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教师先被文本感动,领悟、品味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高尚的情操,才能带着感情教,领着学生阅读、思考、咀嚼、体会,学生心田得到滋润,主动学习语文的劲头就会倍增。 学习是十分艰苦的事,尤其是语文学习,不可能立竿见影,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因此,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十分必要。青少年学生好奇、好胜,对新异的刺激物特别有兴趣,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精心安排整堂课的总体布局,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导入课文的语言以知识吸引学生,寻找探讨问题的切入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训练语文能力。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组织,不同的设计,效果会大相径庭。心中有学生,处处从学生的学考虑,就会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备课,在某种意义上和作文一样。详细解读文本以后,要确定教学的方向,然后把细读中呈现出来的的琳琅满目的素材依据确定的中心进行取舍。与主题相关联的留下,相距较远的舍弃。教师在备课中只有敢于取舍、善于取舍才能让教学不至于成为一棵挂满铃铛的圣诞树,体态臃肿不堪。也才能达到线条明晰,结构干静,简约而丰满的境界。
『柒』 初中语文怎么教
初中是一个为高中打基础的过程,初中最后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高考.当然,学好语文的技巧能够让你在考试中比别人高一等.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方式方法吧!
诗歌鉴赏套用术语
一般学好语文还是要多写,多看的,需要写作,需要背诵书当中的一些古代文,这些都有助于你考试的时候提高自己的成绩.所以呢,请一定要多写多看.
上面这三种学习方法都是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希望大家呢,可以借鉴一下.最后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