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语文上下册所有古文的通假字,有那些,写给我谢谢!
汉字的历史悠久,演变复杂。在古代,因音同或音近的关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这种文字使用中同音替代的现象叫做“通假”,也叫“古音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这里用“蚤”代替同音字“早”。我们称“蚤”为通假字,“早”为被通假字。“蚤”本指跳蚤,这里借用来表示“早”,“早”便是“蚤”的通假义。
通假字不同于假借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序》里说假借的定义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以声托事。”意思是说某一个词义,本来没有字去表示它,只好借用一个同音字去表示。例如,文言文中的句末语气词“耳”,本来是没有表示这个词的字的,只好借用耳朵的“耳”来表示。困难的“难”(繁体写作“难”),本来是一种鸟的名称,后来被借用来表示困难的“难”。这里的语气词“耳”和困难的“难”就是假借字,是一种“本无其字”的假借。这种假借字的借用是永久性的,是固定的,可以独立运用。
我们讲的通假字是一种“本有其字”的假借,一个词义,有表示它的字,可是,使用时没有用上,用的是另一个同音词。这种通假字的借用是临时性的,它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例如前面的“早”和“蚤”就是这样,跳蚤的“蚤”有时用来代替“早”的意义,如前面所举的例子:“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这个“蚤”必须在上下文中才能知道它是“早”字的假借。有时直接用“早”,不要“蚤”来代替,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此外,像“责”假借为“债”,“距”假借为“拒”,“内”假借为“纳”,“倍”假借为“背”,等等,都是这种情况。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字都可以任意地通假,只有人们经常使用,并被社会所接受的通假字,才能流传下来。因为语言文字必须是约定俗成才能充当社会交际的工具。
古音通假在先秦古籍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魏晋以后,古文用字逐渐固定,便不允许任意借用同音字了。但是因为秦汉以后的文言多为仿古作品,许多秦汉时代的通假字也随着文言文流传下来了,并且约定俗成了。
通假字的读音和被通假字的读音本来是相同或者相近的,因为语音的发展,一部分通假字在现代汉语里的读音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已经不同了,一部分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依然相同。一般说来,通假字应当读被通假字的音。例如,罢,本读ba,借作“疲”字,应读pí内,本读nèi,借作“纳”字,应读帕。这些,古汉语字典里都有说明,只要留心查阅就不会错。
阅读文言文,必须知道文字上的这种古音通假现象,不然的话,遇到有通假字的句子就会措手无策。例如《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中,如果不知道“距”“内”分别是“拒…‘纳”的通假字,句子的意思就解释不清。
识别通假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古音学方面的知识,要有古汉语词汇方面的知识,要有文字学方面的知识,才能对通假字作出分析、判断。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通假字采用的办法是多读书,多查字典。多读书能触类旁通;遇到句子中解不通的字,查古汉语字典,看它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如果是,就得记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用得上了。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读读通假字方面的专门著作,如曹先擢
⑵ 初中语文文言文公又多少个通假字
1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罢:通“疲”
;疲劳。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
颁:通“班”
;
“斑”
;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板:同“版”
;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暴:
“同曝”晒。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
暴:同“曝”
;暴露,显露。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
杯:同“杯”
;酒器。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
倍: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
被:通“被”
;顶。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
被:同“披”
;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
被: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
被:同披
;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
俾倪:同“睥睨”
;斜着眼看。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
”
辟:通“避”
;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
辟:通“僻”
;行为不正。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
弊:通“敝”
;困顿,失败。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弊:通“敝”
;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
弊:通“敝”
;疲惫,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
宾: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不:同“否”
;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
不: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
”
不: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
?
”
不: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
材:同“才”
;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
裁:通“才”
;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
⑶ 求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通假字 有课文例句的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
2、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通悦,高兴。
3、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知通智,智慧、聪明。
5、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见通现,出现。
6、一切乌有 《山市》——乌通无。
7、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
8、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材通才,才能。
11、对镜帖花环 《木兰诗》——帖通贴,粘贴。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邪通耶,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聪明。
14、满坐寂然 《口技》——坐通座,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
15、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18、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诎通屈,弯曲。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20、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2、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与通举,举荐。
23、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矜通鳏老而无妻之人。
24、荡胸生曾云 《望岳》——曾通层。
25、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缺口。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转通啭,鸟叫声。
27、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反通返,返回。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饲养,喂养。
29、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现,出现,表现。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才能。
31、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语气词。
32、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四肢。
33、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34、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都。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嘱托。
36、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羞通馐,美味的食物。
37、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直通值,价值。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通谪,此处是发配。
39、为天下唱《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40、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已经。
41、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42、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错通措,置。
43、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仓通苍,灰色。
44、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伸张。
45、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已通以。
46、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简通柬,挑选。
47、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阙通缺,缺漏。
九年级(下册)
48、公输盘不说 《公输》——说通悦,高兴。
49、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抗拒、抵抗。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圉通御,防御。
51、公输盘诎《公输》——诎通屈,理屈。
52、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背叛。
53、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增加。
54、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阻塞、梗塞。
5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通避,回避、躲避。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辨,辨别。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此处是感激的意思。
59、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60、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
61、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返回。
62、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63、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没有。
64、一厝朔东《愚公移山》——朔通措,安置。
⑷ 初中语文版语文的通假字汇总
1强:通“僵”,僵硬。
2说:通“悦”,愉快。
3女:通“汝”,你。
4知:通“智”,聪明。
5乌:通“无”,没有。
6扳:通“攀”,牵,引。
7帖:通“贴”。
8裁:通“才”,刚刚。
9火:通“伙”。
10邪:通“耶”,语气助词“吗”。
11坐:通“座”。
12止:通“只”。
13要:通“邀”,邀请。
14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15诎:通“屈”,弯曲。
16衡:通“横”。
17甫:通“父”,男子美称。
18与:通“举”,选拔。
19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0阙:通“缺”,中断。
21挐:通“桡”,撑船。
22转:通“啭”,鸟叫声。
23反:通“返”。
24食:通“饲”,喂养。
25见:通“现”,表现。
26材:通“才”,才能。
27支:通“肢”。
28被:通“披”,穿。
29具:通“俱”,全,皆。
30羞:通“馐”,美味的食物。
31属:通“嘱”。
32览:通“揽”。
33曾:通“层”。
34直:通“值”。
35顽:通“玩”。
36适:通“谪”。
37以:通“已”,已经。
38颐:通“矣”,叹词。
39错:通“措”。
40仓:通“苍”。
41信:通“伸”,伸张。
42已:通“以”。
43著:通“着”,遭受。
44缲:通“缫”。
45彀:通“够”。
46动掸:通“动弹”,身体转动。
47圉:通“御”,畅涪扳皇殖郝帮酮爆捆抵挡。
48畔:通“叛”。
49曾:通“增”。
50拂:通“弼”,辅佐。
51辟:通“避”,躲避。
52辩:通“辨”,辨别。
53得:通“德”,恩惠,指感激。
54乡:通“向”,从前。
55徧:通“遍”,遍及,普遍。
56与:通“欤”,语气助词。
57亡:通“无”。
58厝:通“措”。
59匪:通“非”。
⑸ 初一下语文全部的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表
通假字表(1-2册)
通假字 本字 读音 例 句 释义 出处
说 悦 yu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愉快 《论语十则》
女 汝 rǔ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你 《论语十则》
知 智 zhì 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聪明 《论语十则》
还 旋 xuán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回转,掉转 《扁鹊见蔡桓公》
汤 烫 tàng 疾在凑理,汤熨之所及也。 用热水焐 《扁鹊见蔡桓公》
齐 剂 jì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汤药 《扁鹊见蔡桓公》
止 只 zhǐ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只是 《狼》
阴 荫 yīn 绿杨阴里白沙堤。 树阴 《钱塘湖春行》
静 净 jìng 茅檐长扫静无苔。 干干净净 《书湖阴先生壁》
屏 摒 bǐng (材之敏,倍人也;)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舍去 《为学》
帖 贴 tiē 对镜帖花黄 粘 《木兰诗》
火 伙 hǔo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伴 《木兰诗》
竦 耸 sǒng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高 《观沧海》
争 怎 zěn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怎样 《如梦令》。李清照
见 现 xiàn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出现 《西江月》。辛弃疾
要 邀 yāo 便要还家 邀请 《桃花源记》
坐 座 zuò 满坐寂然 座位 《口技》
指 直 zhǐ 指通豫南 一直 《愚公移山》
反 返 fǎn 始一反焉 往返,返回 《愚公移山》
惠 慧 huì 甚矣,汝之不惠 聪明 《愚公移山》
亡 无 wú 河曲智叟亡以应 没有 《愚公移山》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乐羊子妻》
亡赖 调皮 wúlài 最喜小儿亡赖 顽皮,淘气 清平乐。村居(辛)
厝 措 cuò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放置 《愚公移山》
那 哪 nǎ 问渠那得清如许 怎么 《观书有感》
⑹ 初中语文通假字汇总:你做好笔记了吗
初中语文通假字
文言文通假字识记 (请找出并解释)
班级 姓名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童趣》 “强”通“僵”, 僵硬。
2、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山市》
7、裁如星点 《山市》
8、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 《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 《口技》
15、止有剩骨 《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18、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
20、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2、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 《望岳》
25、略无阙处 《三峡》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27、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29、才美不外见 《马说》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31、其真无马邪《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4、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36、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37、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39、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1、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42、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43、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45、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46、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
47、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
48、公输盘不说 《公输》
49、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51、公输盘诎《公输》
52、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4、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
59、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60、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61、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64、一厝朔东《愚公移山》
(本回答摘自《网络文库》)
⑺ 初中语文通假字
你想问什么啊?
⑻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诗词通假字(包括文言文 )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
2、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通悦,高兴.
3、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知通智,智慧、聪明.
5、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见通现,出现.
6、一切乌有 《山市》——乌通无.
7、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
8、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材通才,才能.
11、对镜帖花环 《木兰诗》——帖通贴,粘贴.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邪通耶,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聪明.
14、满坐寂然 《口技》——坐通座,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
15、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18、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诎通屈,弯曲.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20、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2、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与通举,举荐.
23、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矜通鳏老而无妻之人.
24、荡胸生曾云 《望岳》——曾通层.
25、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缺口.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转通啭,鸟叫声.
27、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反通返,返回.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饲养,喂养.
29、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现,出现,表现.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才能.
31、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语气词.
32、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四肢.
33、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34、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都.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嘱托.
36、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羞通馐,美味的食物.
37、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直通值,价值.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通谪,此处是发配.
39、为天下唱《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40、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已经.
41、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42、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错通措,置.
43、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仓通苍,灰色.
44、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伸张.
45、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已通以.
46、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简通柬,挑选.
47、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阙通缺,缺漏.
九年级(下册)
48、公输盘不说 《公输》——说通悦,高兴.
49、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抗拒、抵抗.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圉通御,防御.
51、公输盘诎《公输》——诎通屈,理屈.
52、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背叛.
53、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增加.
54、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阻塞、梗塞.
5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通避,回避、躲避.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辨,辨别.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此处是感激的意思.
59、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60、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
61、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返回.
62、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63、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没有.
64、一厝朔东《愚公移山》——朔通措,安置.
⑼ 找初中语文课本1-4册的所有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参考资料:www.zxxk.com/article/Soft_Show.asp?SoftID
⑽ 初一语文书中所有的通假字
傻孩子……这都是靠积累的啊……
就算统统给你了,放到可问你你能辨认这个字在这个句子里是不是通假么?
辨认通假字,教你一个办法,就是看错别字。看着像错别字的,一般就是通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