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论述性文本进行自主复习,写总结,包括知识,方法,心得
2011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2年命题趋势展望
2011年,广东省进入自主命题的第8个年头,语文试题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已经渐趋成熟和稳定,人文性、工具性和本土化更加明显。试题稳中有变,更结合现实和注重能力考查,并大有积极向基础知识回归的意向。
一、201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
1.基础题更加强化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教育三大基本能力的培养
“注重语文实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这是《2007年课程标准试验区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查的三大语文能力。体现在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里的字音、字形、成语、语病和语言运用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前四道选择题在题型上继承前几年的传统,保持不变,语言运用今年考查选择关联词填空和散句改整句以及写主持串台词,这些试题都属于能力考查类型的试题,在回归语文基本素养养成方面,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也正好应和了目前社会上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诟病。回归课堂,回到汉语言文学本身,今年的广东语文高考题目,给了一个很好的回答。
2.阅读题选材文质兼美,更加凸显地域性和时代感
201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文本的取材都是文学性较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感悟,难易适中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本。文言文选自葛虚存的《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文字通俗易懂,考点集中突出。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也平易浅显,所设置题目也是同学们平常经常练习的内容和情感分析类试题。文化类论著选择了蒋孔阳的美学论文,本身就是审美能力的考查,而文章又结构清晰,极富鉴赏性和教育意义。选考类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广东作家写的(陈秉汗,广东饶平县文联作家),一篇是写广东诗人的(梁宗岱,广东新会人),可见命题人在选材上煞费苦心。试题选用上注重地域性和本土化,本身是自主命题的特色之一,本土化的材料和语言,能让考生读来倍感亲切,同时也会使广东考生更加关注本土文化及其优良传统。综观阅读选材,不管是古文还是现代文,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高考大阅读所提出的要求:注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作文题关注现实,切近人文
关注社会,立足现实,这是高考作文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广东省自主命题以来的高考作文题常常有对现实社会的折射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倾向。今年的作文题目“回到原点”是一个动宾结构,因此重点是“回到”。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考生结合生活体验和认识,谈如何回到原点。“原点”的本意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数学概念和一个哲学概念,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将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根据提示,可以切入一个相对熟悉的角度,可写生活的原点、感情的原点、生命的原点、人性的原点、思想的原点、心态的原点、历史的原点等等。好作文需要考生从经历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转化到总结生活经验、指导生活未来、创造美好生活这样一个良性的轨道。总之,该题写作较宽泛,难度不是很大,但拿高分不容易。关键是选择的角度是否切入考生的内心世界和当下社会生活,构思立意是否出奇出新。
二、2012年考生的复习策略及解题训练
1.宏观把握,目标明确,完善语文知识系统
综观近几年广东省的高考语文试题,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题量,能力检测趋向等都没有大的变化,保持了试卷的稳定性。据此,高三复习时就应对整份试卷的构成进行分析,对各个考题及其分值设置及各个部分做题时间的安排心中有数,只有明确复习目标,合理定位,科学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得分。为了保证我们目标的达成,我们要建立基本的语文知识系统,然后再将总的目标分解,确立各部分的目标分,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及重点突破对象。
语文学科同一切学科一样,均有自身的知识系统。理清这个系统,有利于复习时明确目标,有利于复习时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答题时寻找解答依据。因此,建立语文知识系统,是第一阶段复习备考工作的重点。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如“词”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色彩轻重、范围、搭配、语体等。甚至还可分得更细,如词语的感情色彩。在第一轮复习中,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深入、有目标的复习。
2.夯实基础,加强积累,
每年的语文高考的基础题,都不是偏题怪题,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加强积累就行了。具体说来,语音部分试题内容全部出自考纲要求所掌握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里,形式上连年是比对考查形式(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字形题已多年未考,此考点往往被集中隐性体现在作文错别字的扣分里边,平时作文就要注意克服错别字。词语部分的考查,近四年采用情景语段判别词语的方式,对象主要是成语,今年出现了一个双音节词语“诟病”,但是难度不高。病句部分是必考的,题目设置不外乎是常见病句类型里边的“句式杂糅”“概念混淆”“搭配不当”等六种形式,总体难度不大。复习时我们只要抓住病句的类型一一排查即可。题目中的“没有语病的一项”设置也是很科学的,使考查具有了全面性和灵活性。连贯衔接题需要有较强的语文素养和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但选择题的形式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一般找出暗示性的关键词语即可,而所有这个题目的用料,都是有着内在的逻辑性的,找到切口,解答不难。连续几年的广东语文高考的语言运用题,涉及到信息的获取(读图)、提炼(不同信息的转换)及表达,今年突然回归到基本语文能力的考查,填关联词和整合散句以及写主持词,这说明我们更需要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些题目说明一点:高考复习没有捷径可走和空子可钻,最正确的方法就是踏踏实实地复习各考点,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
3.古诗文板块要精益求精,狠抓落实
文言文实词(第5小题,包括:陌义、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等)、虚词(第6小题)考查仍然是对以往的继承,考点分布科学,需要积累。文章内容理解为第7、8小题,但是两题有重叠之嫌。古文知识考查分类一般为两大类:字词类和句式类。要加强特殊句式的理解和分析。自2007年始设置断句题以来,这个题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分值由3分提高到4分,我们在抓好断句的“标志”词以外,还要多加诵读,培养语感。翻译题的难度逐年下降,但得满分率也不容易。古文翻译无非就是考查词语(陌义、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等)和句式(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可以抓紧这两方面。古诗词鉴赏考查重点仍是古诗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形象、语言,尤其注意意象的鉴赏和思想感情等,就今年的《减字木兰花》来讲,与前两年相比,难度有所下降,问题设置也比较具体简易。默写题,近五年都是四选三,给考生一定的选择的余地,今年试卷中的四个小题都是考纲中要求的,其中文言文两篇,诗词曲两首,所以,考生应踏踏实实背下考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在答题中注意句中的容易错的字的书写。
4.现代文阅读要理清思路,重视文本的基本结构和核心概念
论述类文章的文本一般专业性强,观点新、奇,有内涵和哲理,阅读时,未必需要考生在内容上读得特别透,有些文本能清楚作者的核心观点和核心概念,理清论证的思路就可以了。今年的文本《美和美的东西》结构很清晰,阅读难度不大,从答题的角度看,尊重文本是第一原则,因为有些专业性的知识不好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选择题的每个选项都要找读原文本的依据,简答题也要紧扣文本,这样才可抓到采分点。
选考类阅读文本考纲中规定文学类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实用类包括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不管是阅读还是答题,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倾向,所以考生要有文体意识。文学类阅读这几年都是考小说或散文,今年考的是小说,小说复习要重视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和人物,以及有由它们所承载的主题。答情节题重在筛选和概括,要全面准确。人物分析题要紧扣文本,吃透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环境描写或交代人物活动地点,或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或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人物性格,或衬托人物心理,或暗示故事的结局。实用类板块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答非所问,也有一些考生答案开始很好,但中途易辙,没有完成问点的要求,因此在答题时,要仔细审题,问啥答啥。
5.作文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语言要自然真实,有点文采
作文板块是语文试卷中的大头,要抓的东西的确很多,建议在确保审题正确、中心突出的前提下,过好选材、立意、语言三关,无疑为得较高分数加上了最重的砝码。在审题方面,既不要在考场上刻意往深了想,也不要妄自菲薄,总认为自己写出来不行,这样就更束缚自己的思维。从“常识”到“与你为邻”,再到今年的“回到原点”,考生要学会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同时语言要自然真实,有点文采。从这几年的作文评卷的指导思想看,考生只要符合题意,思路清楚地把自己的立意表达出来就可以拿一个不错的分数,如果再有点文采和漂亮的卷面,分数不会低。
6.养成卷面整洁、答题规范的好习惯
卷面整洁,字体工整对提高语文分数是很有效的。养成答题规范的习惯,也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多拿分。我们同学在答题时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不分点作答;遗漏观点,直接说理由;不结合文本论证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得分。根据笔者多年高考阅卷的感受,答卷写字不一定要很好,但要力求清楚,让评卷人易读易认。主观题的答案要简明扼要,尽量分条陈述,横线不留空白;作文卷面不要潦草,切忌涂改。卷面整齐、清洁、格式正确,给人美的感受,评卷者从中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可给分可不给分时给你分,可扣分可不扣分时不扣你的分,你将获益匪浅。
三、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趋势
谈趋势,也只能就试卷的基本结构和大致方向姑妄而论。
自广东省自主命题8年来,语文高考试卷的格局基本确定,那就是是六大板块,24小题。2011年一个微小的变化是22题分成了两个小题,每个3分,但整体框架还是没变,所以,估计目前已趋定型的大的结构布局是将来命题的主要趋势。
基础知识部分,前四道选择题题型基本不会变,坚持考查语言基础知识的原则,题干、考点基本相同。字音题都是选出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每对又分别是音近、形近和多音三种;词语题都是在语境内考查,判断正确与否;语病题都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排序题也还是选择形式出现。预计2012年还会保留这四道题,但个别题的问法会改变。
广东语文高考的文言文选材难度适中,甚至可以说浅易,题目也是常规题:实词、虚词、人物性格分析、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翻译,唯独2008年考过句式。
古诗鉴赏题近五年考的都是唐宋两个时代的作品,唐宋诗词是广东省命题组命题的主要范围。但是2006年选了清朝嘉庆年间进士谭敬昭(1774~1830)登广州粤秀峰晚望的诗,虽然题目难度不大,但这种就地取材以彰显地方特色的命题思路,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肯定的,值得留意。
论述类文章的阅读理解考察的题型基本固定,两个选择题,其中一个是双选,一个是单选,两道简答题,双选题多选不给分,对一项给2分。近几年都是这种考查方式,预计2012年还会以这种方式命题。
2011年最大的特点是选考类阅读两篇文章都彰显了地方特色,这是一个亮点,也给了我们一个暗示。预计来年还会继续在试卷中强化这一特点,所以有必要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了解岭南文化。
语言运用板块今年有点出乎意外,但又在意料之中。连续多年的图文转换题之后,今年突然回归语文基本素养的考查,这就给了我们一个警醒:在复习这个内容时,不要一味求新求异,一切还是要以抓基础为主。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
关于作文,命题依旧材料加命题方式,似乎命题者在刻意淡化审题,而强调关注现实,关心成长,历练精神。在这一点上,广东的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在探索既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又可以充分发挥考生才能的路子,这是值得肯定的思路,相信明年还会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
根据高考试题的走向,新一年的语文试题,必将继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测试,尤其是对语言运用的考查。如特别强调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虚词在句子结构中的作用,成语的附加意义(如词语的感情色彩等)。在句子运用方面,则会进一步强调其生活化功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试题是由考试的选拔性质所决定的,考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作必要的分点复习和练习,也要注意在平时的一切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使用能力。
2.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
我将重新给你作者的资料: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们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年,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同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从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1966年,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五卷)。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
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
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著作书目:
《我的记忆》(诗集)1929,水沫
《望舒草》(诗集)1933,现代
《望舒诗稿》1937(自费出版)
《灾难的岁月》(诗集)1948,星群
《戴望舒诗选》1957,人文
《小说戏曲论集》1958,作家
《戴望舒诗集》1981,四川人民
翻译书目:
《少女之誓》(小说)法国沙多勃易盎著,1928,开明
《鹅妈妈的故事》(童话)法国沙.贝洛尔著,1928,开明
《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与赵景深、黎锦明合译,l928,亚细亚
《天女玉丽》法国保尔.穆杭著,1929、尚志
《爱经》古罗马古沃维提乌思著,1929,水沫
《屋卡珊和尼各莱特》(法国古弹调)1929,光华
《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伊可维支著,1930,水沫
《一周间》苏联里别进斯基著,与苏汉合译,1930,水沫
《麦克倍斯》(话剧)英国莎士比亚著,1930,金马
《青色鸟》法国陀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
《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译)1934,天马
《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著,1925、中华书局
《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
《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
《西班牙短篇小说集选译》1936,商务
《比较文学论》法国提格亨著,1937,商务
《密友》意大利皮蓝德娄等著,与人合译,1941,三通
《恶之花掇英》(诗集)法国波德莱尔著,1947,怀正
《洛尔伽诗钞》西班牙洛尔伽著,1956,作家
《戴望舒译诗集》1983,湖南人民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 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 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 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 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 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 、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 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 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 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 《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 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 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 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 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 、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 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 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 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 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 《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 《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 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 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 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 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 《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曾用过林壁等笔名。他出生于浙江金华乡间一个地主家庭,但由一个贫苦妇女的乳汁养育长大,从幼年起心灵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艾青青年时期主要兴趣在绘画,曾就学于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1929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回国后,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7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监禁三年之久。在监狱里,艾青无法继续从事绘画艺术,便“从绘画转变到诗”。他在狱中写作的《芦笛》一诗,典故出自现代派诗人阿波里内尔的诗句:“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芦笛象征艺术,大元帅节杖则象征反动权力。这表明,艾青的诗歌创作,开始便是与反动权势回对立的。
艾青三十年代前期至中期的作品,或写异域的现代都市,或写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现实,大都闪烁着象征主义的色彩与批判的锋芒。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最著名的篇什。这首诗以抒情主人公“我”与乳母大堰河及其一家的关系为主线,以大堰河一生的悲惨遭遇为副线,深刻地展示了旧中国农村凋敝衰败的景象和勤劳善良的中国农民的凄苦人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这首诗写于诗人被监禁期间,一个下雪的早期,羁难中诗人由眼前飘洒的雪片,联想到大堰河“被雪压着的草盖着的坟墓”,含泪写下了这首诗。毫无疑问,他从农民母亲那里获得了对抗命运的力量。
1937年抗战爆发后,艾青立刻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国。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愤地诉说着民族的苦难:“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同时,他也以真诚的歌喉,倾吐着对祖国大地的热爱。诗人把自己比拟为一只鸟,即使喉咙嘶哑,也要歌唱“这被暴风所打击着的大地”,即使死了,“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诗人放声赞颂那些为祖国和民族挺身而战的战士。《他死在第二次》、《吹号者》都是这类诗篇的杰作。可以说,艾青自己也是一位勇敢的“吹号者”,他用诗歌吹响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战斗号角。
从吹奏芦笛到吹响号角,艾青诗歌创作轨迹的演变,在中国新诗史上有重要意义。艾青的诗,与阿波里内尔、维尔哈伦等现代派诗人有密切的联系,但艾青把现代派诗艺与为民族、人民呼喊的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接通了五四时期《女神》等作品开启的战斗传统,又对后来的年轻诗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七月派”诗人绿原曾说:“中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三十年代才由诗人艾青等人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白色花〉序》这样的评价是很准确的。
四十年代初,艾青从国统区奔赴延安,在解放区的新天地里生活、创作,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诗人又积极投身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又担任了文艺界的一些行政领导工作。但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日子,还是繁忙的行政事务中,诗人始终坚持创作不辍,甚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下放的时日里,他的诗心也仍然在跃动。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诗人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6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左传》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它的作者不可考,有人疑出于蒯通。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后来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遂相沿至今(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大批帛书,其中一部分,经文物考古工作者整理研究,共二十七章,三百二十五万行,一万一千多字,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其中十一章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文字大体相同。另十六章,是佚书。这部大约编成于秦汉之际,类似后来刘向重编许多纵横家言为《战国策》所根据的一种被埋没的纵横家言的辑本。其中佚书为司马迁、刘向所未见,为战国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它保存不少的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春秋以来,长期分裂战乱,人民无不渴望解甲息兵,恢复和平统一生活。诸侯中的强大者,都想“并天下,凌万乘”。所以战国末年,秦齐二国皆各自称帝。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地势形便”的秦国后起变法以致富强,打破六国均势局面。从此以后,秦以新兴力量向外扩张,企图蚕食诸侯,统一海内,引起各国间的复杂矛盾和斗争。在这种情况下,诸侯间的胜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武力,但也决定于谋臣策士的胜算和纵横势力的消长。所谓“横成则秦帝,从成则楚王”,那就是说,胜负的最后关键并不完全决定于军事,而更重要的是决定于政治的巧妙运用。这时候,春秋时代所讲的礼法信义,不得不变为权谋谲诈;从容辞令的行人,不得不变为剧谈雄辩的说士。所以《战国策》中所载一切攻守和战之计,钩心斗角之事,正是这一时代政治斗争的反映。而其时许多谋臣策士的游说和议论,也是春秋时代行人辞令的进一步发展。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鲁迅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因此,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又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并因此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鲁迅一生都在战斗,怀着“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民族的奴役、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老人对少年的摧残、强者对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个人的意气,而是为了中国与人类的“将来”,因此他的一切批评“实为公仇,绝非私怨”。鲁迅的15本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而作为一个作家,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在历史事变背后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应与变动。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杂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与历史,特别是要了解中国人,那就读读鲁迅的杂文吧。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巴金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断到南方和北方去旅游,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记。1934年秋去日本,写作小说《神》、《鬼》、《人》,风格渐趋平和稳健。1935年回国参加朋友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总编辑。编辑了《文学丛刊》、《译文丛书》、《文化生活丛书》等大型丛书,在发现文学新人,推荐优秀作品方面,为20世纪30-40年代的新文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抗战爆发以后,辗转于广州、桂林、上海、重庆等地,将理想融入知识分子的民间出版事业。抗战后期创作风格转变,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后,历任全国文联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多次出国访问,创作了大量散文游记,以及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颂新的时代和歌颂英雄为主调,并与作家靳以创办合编大型文学刊物《收获》。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爱妻。1973年起悄悄翻译俄国民主革命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1978年"文革"结束后,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识分子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和教训,并以个人为解剖对象,写作了五卷《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挖掘知识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文化界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因为资料过多,你加我为好友还有克我空间里查询。
3. 梁宗岱的可爱宗岱
诗人彭燕郊有篇写梁宗岱的文章,题目叫《可爱的梁宗岱先生》。的确,生性放荡不羁、爱与人争辩的梁宗岱先生,确可谓之“可爱”。梁宗岱的可爱,主要缘于他的好辩,而且他与人争辩的缘由,多是纯粹的理论问题。1931年1月,徐志摩等人创办的《诗刊》创刊,上海新月书店发行。创刊号发行不久,远在柏林的梁宗岱写信给徐志摩,谈论他对《诗刊》的看法。信末,梁宗岱说:“这种问题(即诗)永久是累人累物的。你还记得么?两年前在巴黎卢森堡公园旁边,一碰头便不住口地啰嗦了三天三夜,连你游览的时间都没有了。”
即便如此,梁宗岱的好辩,徐志摩也算不上领教最深的一个。游欧时就与梁宗岱熟识、回国后又一起共事且同住、被梁宗岱称为“畏友” 的朱光潜,感受无疑要深刻的多。梁宗岱曾说:
“朱光潜先生是我的畏友,可是我们意见永远是分歧的。五六年前在欧洲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没有一次见面不吵架。去年在北京同寓,吵架的机会更多了: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为‘直觉即表现’……”而这段文字,是梁宗岱在日本时,见到朱光潜发表的文章,“胸中起了一番激烈的辩论”却无法当面争辩,只好诉诸文字的说明。这次争论的是“崇高”问题--即收入他的《诗与真二集》中的《论崇高》。
但着文辩论并非因为梁宗岱身边缺乏争论的对象。巴金先生1936年1月写于横滨的散文《繁星》,写的是他与梁宗岱在日本的交往,其中写道:“我和他在许多观点上都站在反对的地位,见面时也常常抬杠。但我们依旧是朋友,遇在一起时依旧要谈话。”
难怪诗人杨建民称争辩是梁宗岱的“生活方式”。而1930年代北大教授温源宁,在他那本用英文写的《不算知己》中,则留有梁宗岱与人争辩时的生动描述:
“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起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辩论的题目呢,恐怕最难对付的就是朗弗罗和丁尼孙这两位诗人的功过如何。要是不跟宗岱谈,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精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有时,梁宗岱与人争辩甚至真会“伴武”。罗念生先生曾在文章中回忆道:“1935年我和宗岱在北京第二次见面,两人曾就新诗的节奏问题进行过一场辩论,因各不相让竟打了起来,他把我按在地上,我又翻过身来压倒他,终使他动弹不得。”而梁宗岱任教于复旦大学时的一位学生,在回忆文章中也记录了他与一位中文系老教授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直至交手的场面:
“两人从休息室一直打到院子当间,终于一齐滚进一个水坑;两人水淋淋爬了起来,彼此相觑一下,又一齐放声大笑…这两位师长放浪形骸的潇洒风度,令一些讶然旁观的学生永远忘不了。”
的确,这种潇洒风度,这份认真精神,不但令旁观者难忘,今人读了也同样印象深刻。
梁宗岱的好辩也不仅限于学术问题。据说,梁宗岱在巴黎时,一次在一家中国人开的餐馆吃饭,一个德国人无理取闹,并骂中国人是懦夫,梁宗岱怒气冲冲地上前与他理论,并与他扭打起来,三两下就将其打得认错求饶。诗人卞之琳在怀念梁宗岱的文章中曾记录道,1937年抗战爆发,梁宗岱南下时暂住天津法租界旅馆候船,曾邂逅一个倨傲的法国权势人物对他肆言中国抵抗不了日本的侵略,梁宗岱就用法语辩论说中国必胜;后来上街后抄近路返回旅馆,遭到法国巡捕的无理阻拦,正好又遇到那个被他辩驳反而对他产生敬意的权势人物出来说话,得以放行。好辩,其实是梁宗岱独特个性的体现。诗人本质的梁宗岱,自幼便特立独行,举止行为有时让人不好理解而又颇感好笑。1921年夏天,梁宗岱被父母骗回家中与素昧平生的何氏成婚,他拒不同意,大吵大闹,独自赤身裸体关在房中,外人无敢进入。据他在复旦大学时的学生回忆,时任外文系主任的梁宗岱生活落拓不羁,其住宅除了一席床位什么家什也没有,墙上却挂着一幅大尺寸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亲笔签名赠他的肖像。春夏时节,常见梁宗岱身穿短袖开领汗衫、短裤衩,赤脚着凉鞋,雄赳赳地走进课堂。他还不时出现在男女学生们组织的诗歌朗诵会上,听着女学生高唱他的译诗:“要摘最红最红的玫瑰……”兴致勃勃,不让青年。
梁宗岱在复旦大学时常被提及的另一件事,今天读来也很有趣。1944年秋,蒋介石企图把梁宗岱拉入他的“智囊团”,曾三次派人持其亲笔信召见,都遭拒绝。最后蒋派其亲信、梁宗岱留欧时的同学徐道麟坐蒋的轿车来到学校,要接他去见蒋。梁宗岱谎称自己刚下课,肚子很饿,拉上校长章益三人一同去吃饭馆。在餐桌上,梁宗岱不断饮酒,并装出一副醉态,摇摇晃晃地对徐道麟说:“今天不能去拜见蒋总裁了,改天再去吧。”巧妙地躲过了这一次的“召见”。
4. 2013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为材料作文,一群探险者进入山洞后点燃蜡烛,不料却发现一群蝴蝶,于是探险者退出,不过待他们再回来后蝴蝶已经退到更深处。
2013江苏卷高考作文为材料作文,一群探险者进入山洞后点燃蜡烛,不料却发现一群蝴蝶,于是探险者退出,不过待他们再回来后蝴蝶已经退到更深处。该段材料摘自某杂志文章,不过经过专家和文章原作者的说明,其看到的并非地蝴蝶,而是蛾子。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黑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4)高中语文题阅读可爱梁宗岱扩展阅读:
高考作文题的相关要求规定:
1、等级:一等(20 ~ 17分)标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等级:二等(16 ~ 12分)标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挚;等级:三等(11 ~ 7分)标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等级:四等(6 ~ 0分)标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感情虚假。
2、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根源;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方法;文句有意蕴。
5. 哪位大哥大姐帮找一些关于陈寅恪和梁宗岱的事迹,和他们的著作,有翻译更好,跪求!!!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柳如是别传》。
生平介绍
陈寅恪(1890—1969),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夫人唐筲,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也是一位女教师,在清华园相识,两人志同道合,1928年在上海结婚。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
光绪二十八年(1902),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吴淞复旦公学。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回国。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渡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其”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人为导师。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很器重他,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梁启超也很尊重他,虚心地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他们都曾极力向校方举荐他。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当时在国学院指导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课,同时对佛教典籍和边疆史进行研究、著述。在清华大学开设满蒙语文和历史、佛教研究等课程。他讲课时、或引用多种语言,佐任历史;或引诗举史,从《连宫洞》到《琵琶行》、《长恨歌》,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伴随而来的阐发更是精当,令人叹服!名教授如吴宓、朱自清等也常来听课。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1930年,清华国学院停办,陈寅恪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理事等职。
陈寅恪原攻比较语言学,通晓多种文学,为他从汉文以外搜罗史料以治史,提供了较大的方便,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即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面目的真相。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其成就超过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
陈寅恪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在《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集刊》、《清华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四、五十篇很有分量的论文,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1938年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研究中亚史遇到疑难问题,向德、奥知名学者求助,未能解决,柏林大学乃推荐寅恪。他向寅恪请教后,才得到满意解答。苏联考古学家发掘一突厥文碑石,无人能辨识,请教寅恪,终于得到准确破译。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直逼平津。陈寅恪的父亲三立义愤绝食,溘然长逝。治丧完毕,寅恪随校南迁,过着颠沛流离的旅途生活。1938年秋,西南联大迁至昆明,他随校到达昆明。
1939年春,英国牛津大学聘请他为汉学教授,并授予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职称。他是该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国语汉学教授,在当时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他离昆明到香港,拟全家搭英轮转赴英国牛津大学任教,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被逼暂居香港,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香港,寅恪立即辞职闲居,日本当局持日金四十万元委任他办东方文学院,他坚决拒绝。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取道广州湾至桂林,先后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不久移居燕京大学任教。当时,面对民族危亡,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竟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讼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这一时期,在繁忙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再次应聘去牛津大学任教,并顺便到伦敦治疗眼睛,经英医诊治开刀,不仅无效,目疾反而加剧,最后下了双目失明已成定局的诊断书。寅恪怀着失望的心情,辞去聘约,于是1949年返回祖国,任教于清华园,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解放前夕,他到广州,拒绝了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要他去台湾、香港的邀聘,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合并于中山大学。遂移教于中山大学。
解放后,他受到党和政府的器重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先后被先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据《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仅有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函请陈寅恪任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第二所长记载,并注明辞谢未就,荐陈垣代己。上述职务据《修水县志稿》),继续任中山大学教授。自1956年,陈毅、陶铸、周扬、胡乔木等中央领导人,都先后去看望过他。陶铸尊重他的学识和人品,1957年亲自关心他的助手配备和眼疾治疗。1962年,他的右腿折跌骨,又给他派护士轮班照顾,在广东知识界传为美谈。1962年,胡乔木前往看望,关心他的文集出版。他说:“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乔木笑答:“出版有期,盖棺尚早。”在助手的帮助下,他把《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以外的旧文,编为《塞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并写有专著《柳如是传》,最后撰《唐柳堂记梦》。他的助手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即《柳如是别传》)。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十年动乱期间,陈寅恪遭到残酷折磨。使他最伤心的是,他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文稿,多被洗动。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含恨离开人世。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寅恪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他佩服陶(渊明)杜(甫)虽爱好李白及李义山诗,但不认为是上品。他特别喜好平民化的诗,故最推崇白居易,在他论再生缘中所以有“论诗我亦弹词体”之句。有《诗存》问世。其平生著作,经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柱的整理、校勘,一套二卷、二百万字的《陈寅恪先集》已于1979年编纂成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治学理念
陈寅恪在1920年代倡导,为人治学当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1953年已决定其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在他1953年12月1日的《对科学院的答复》里,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第二条:“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并说:“其意是,毛公是政治上的最高当局,刘公是党的最高负责人。我认为最高当局也应和我有同样看法,应从我之说。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遂不能就任。仍任教于中山大学。此事于20世纪80年代方公之于世。
著作书目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元白诗笺证稿》
《论〈再生缘〉》
《柳如是别传》
《金明馆丛稿初编》
《寒柳堂集》
《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
《陈寅恪文集》
《陈寅恪集》
《金明馆丛稿二编》
【梁宗岱】(1903-1983)诗人、翻译家。笔名岳泰。广东新会司前镇白庙乡人。在广州培正中学读书时,主编校刊《培正学校》和《学生周报》,并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年秋入岭南大学习文科。次年赴意大利留学并游览欧洲,学习德、英、法、意等国语言,在刊物发表译作。回国后,受聘任北京大学法学系主任,清华大学讲师,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到广西与友人创办广西西江学院,任代理院长。1950年10月出席广西人民代表大会。曾被诬入狱。出狱后受聘中山大学教授、广州外语学院教授。“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迫害。后被恢复名誉。翻译过莎士比亚的诗歌和歌德的《浮士德》等名著。代表作有《梁宗岱选集》、诗集《晚涛》、词集《芦笛风》、论文集《诗与真》等。
梁宗岱选集
【图书简介】 - 梁宗岱选集
梁宗岱生逢乱世,经历了二十世纪最动荡的年代,始终不改诗人、学者之道,孜孜不倦追求真与美。除了大半生从事大学教育工作外,文学创作成就骄人,无论年青时代才气横溢的新诗,创作高峰期独具真知灼见的诗论,以至字雕句琢的多种外语文学翻译,都带有独特的个人印记,历久如新,光芒永在。本集所选的作品跨越梁宗岱各个创作阶段,高峰期占的篇幅较多,分为诗词创作、文艺批评、译诗和译文四部分。所有文章都按照梁氏生前最后过目的版本重新校对,并补上必要的注释。梁宗岱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教授,创作广及诗词、中外文学翻译和文艺评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有深刻的印记。由于历史原因,他的作品长期尘封,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零散重印。“梁宗岱著译精华插图本”系列全面汇集梁宗岱的主要作品,以满足文学爱好者的不同需要,并为学者专家提供一个可靠的版本。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是一部综合文集,分为诗词、评论、译诗及译文四部分。
【作者简介】 - 梁宗岱选集
梁宗岱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教授,创作广及诗词、中外文学翻译和文艺评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有深刻的印记。由于历史原因,他的作品长期尘封,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零散重印。本系列全面汇集梁宗岱的主要作品,以满足文学爱好者的不同需要,并为学者专家提供一个可靠的版本。
【图书目录】 - 梁宗岱选集
梁宗岱传略
纷纭万象中,皆见永恒美
第一辑 诗词选
晚祷
途遇
附:Souvenir
泪歌
晨雀
晚祷
晚祷(二)
白莲
星空
夜露
苦水
晚情
芦笛风
芦笛风(五首)
鹊踏枝(五首)
商籁(二首)
诗词集外
哀慧真
战歌
自题
虎门怀古(二首)
第二辑 评论选
诗与真
保罗·梵乐希先生
论诗
象征主义
诗与真二集
谈论
论崇高
新诗底纷岐路口
忆罗曼·罗兰
诗与真续编
左氏浮夸辨
屈原
论《神思》
第三辑 译选诗
第四辑 译文选
6. 梁宗岱先生都翻译过哪些作品
翻译过莎士比亚的诗歌和歌德的《浮士德》等名著。代表作有《梁宗岱选集》、诗集《晚祷》、词集《芦笛风》、论文集《诗与真》等。
7. 高中理科生报考想学文学系,行不行国内那所大学文学系最好
比较偏复重于哪方面 古典文学 还是制现代文学
古典文学的话建议你选择历史文化底蕴强的学校 例如: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复旦大学
现代文学的话建议选一些有现代气息的大学或者综合类大学 例如: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8. 1999现当代文学考研题.下列各家理论批评著述名(各两种) 朱自清 朱光潜 梁宗岱 钱钟书 李健吾
朱自清:《诗言志辩》、《经典常谈》。
朱光潜:《谈文学》、《文艺心理学》。
梁宗岱:《诗与真》、《诗与真二集》。
钱钟书:《管锥编》、《谈艺录》。
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
9. 一道语文填空题
戴望舒,原名 戴梦鸥 ,是30年代 象征主义 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集有 《我的记忆》 ,《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他的成名作是《雨巷》.
10. 广东省历年语文高考的语言运用题分析及以后考题趋势。
2011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2年命题趋势展望
2011年,广东省进入自主命题的第8个年头,语文试题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已经渐趋成熟和稳定,人文性、工具性和本土化更加明显。试题稳中有变,更结合现实和注重能力考查,并大有积极向基础知识回归的意向。
一、201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
1.基础题更加强化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教育三大基本能力的培养
“注重语文实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这是《2007年课程标准试验区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查的三大语文能力。体现在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里的字音、字形、成语、语病和语言运用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前四道选择题在题型上继承前几年的传统,保持不变,语言运用今年考查选择关联词填空和散句改整句以及写主持串台词,这些试题都属于能力考查类型的试题,在回归语文基本素养养成方面,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也正好应和了目前社会上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诟病。回归课堂,回到汉语言文学本身,今年的广东语文高考题目,给了一个很好的回答。
2.阅读题选材文质兼美,更加凸显地域性和时代感
201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文本的取材都是文学性较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感悟,难易适中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本。文言文选自葛虚存的《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文字通俗易懂,考点集中突出。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也平易浅显,所设置题目也是同学们平常经常练习的内容和情感分析类试题。文化类论著选择了蒋孔阳的美学论文,本身就是审美能力的考查,而文章又结构清晰,极富鉴赏性和教育意义。选考类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广东作家写的(陈秉汗,广东饶平县文联作家),一篇是写广东诗人的(梁宗岱,广东新会人),可见命题人在选材上煞费苦心。试题选用上注重地域性和本土化,本身是自主命题的特色之一,本土化的材料和语言,能让考生读来倍感亲切,同时也会使广东考生更加关注本土文化及其优良传统。综观阅读选材,不管是古文还是现代文,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高考大阅读所提出的要求:注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作文题关注现实,切近人文
关注社会,立足现实,这是高考作文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广东省自主命题以来的高考作文题常常有对现实社会的折射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倾向。今年的作文题目“回到原点”是一个动宾结构,因此重点是“回到”。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考生结合生活体验和认识,谈如何回到原点。“原点”的本意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数学概念和一个哲学概念,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将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根据提示,可以切入一个相对熟悉的角度,可写生活的原点、感情的原点、生命的原点、人性的原点、思想的原点、心态的原点、历史的原点等等。好作文需要考生从经历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转化到总结生活经验、指导生活未来、创造美好生活这样一个良性的轨道。总之,该题写作较宽泛,难度不是很大,但拿高分不容易。关键是选择的角度是否切入考生的内心世界和当下社会生活,构思立意是否出奇出新。
二、2012年考生的复习策略及解题训练
1.宏观把握,目标明确,完善语文知识系统
综观近几年广东省的高考语文试题,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题量,能力检测趋向等都没有大的变化,保持了试卷的稳定性。据此,高三复习时就应对整份试卷的构成进行分析,对各个考题及其分值设置及各个部分做题时间的安排心中有数,只有明确复习目标,合理定位,科学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得分。为了保证我们目标的达成,我们要建立基本的语文知识系统,然后再将总的目标分解,确立各部分的目标分,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及重点突破对象。
语文学科同一切学科一样,均有自身的知识系统。理清这个系统,有利于复习时明确目标,有利于复习时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答题时寻找解答依据。因此,建立语文知识系统,是第一阶段复习备考工作的重点。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如“词”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色彩轻重、范围、搭配、语体等。甚至还可分得更细,如词语的感情色彩。在第一轮复习中,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深入、有目标的复习。
2.夯实基础,加强积累,
每年的语文高考的基础题,都不是偏题怪题,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加强积累就行了。具体说来,语音部分试题内容全部出自考纲要求所掌握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里,形式上连年是比对考查形式(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字形题已多年未考,此考点往往被集中隐性体现在作文错别字的扣分里边,平时作文就要注意克服错别字。词语部分的考查,近四年采用情景语段判别词语的方式,对象主要是成语,今年出现了一个双音节词语“诟病”,但是难度不高。病句部分是必考的,题目设置不外乎是常见病句类型里边的“句式杂糅”“概念混淆”“搭配不当”等六种形式,总体难度不大。复习时我们只要抓住病句的类型一一排查即可。题目中的“没有语病的一项”设置也是很科学的,使考查具有了全面性和灵活性。连贯衔接题需要有较强的语文素养和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但选择题的形式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一般找出暗示性的关键词语即可,而所有这个题目的用料,都是有着内在的逻辑性的,找到切口,解答不难。连续几年的广东语文高考的语言运用题,涉及到信息的获取(读图)、提炼(不同信息的转换)及表达,今年突然回归到基本语文能力的考查,填关联词和整合散句以及写主持词,这说明我们更需要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些题目说明一点:高考复习没有捷径可走和空子可钻,最正确的方法就是踏踏实实地复习各考点,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
3.古诗文板块要精益求精,狠抓落实
文言文实词(第5小题,包括:陌义、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等)、虚词(第6小题)考查仍然是对以往的继承,考点分布科学,需要积累。文章内容理解为第7、8小题,但是两题有重叠之嫌。古文知识考查分类一般为两大类:字词类和句式类。要加强特殊句式的理解和分析。自2007年始设置断句题以来,这个题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分值由3分提高到4分,我们在抓好断句的“标志”词以外,还要多加诵读,培养语感。翻译题的难度逐年下降,但得满分率也不容易。古文翻译无非就是考查词语(陌义、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等)和句式(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可以抓紧这两方面。古诗词鉴赏考查重点仍是古诗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形象、语言,尤其注意意象的鉴赏和思想感情等,就今年的《减字木兰花》来讲,与前两年相比,难度有所下降,问题设置也比较具体简易。默写题,近五年都是四选三,给考生一定的选择的余地,今年试卷中的四个小题都是考纲中要求的,其中文言文两篇,诗词曲两首,所以,考生应踏踏实实背下考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在答题中注意句中的容易错的字的书写。
4.现代文阅读要理清思路,重视文本的基本结构和核心概念
论述类文章的文本一般专业性强,观点新、奇,有内涵和哲理,阅读时,未必需要考生在内容上读得特别透,有些文本能清楚作者的核心观点和核心概念,理清论证的思路就可以了。今年的文本《美和美的东西》结构很清晰,阅读难度不大,从答题的角度看,尊重文本是第一原则,因为有些专业性的知识不好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选择题的每个选项都要找读原文本的依据,简答题也要紧扣文本,这样才可抓到采分点。
选考类阅读文本考纲中规定文学类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实用类包括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不管是阅读还是答题,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倾向,所以考生要有文体意识。文学类阅读这几年都是考小说或散文,今年考的是小说,小说复习要重视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和人物,以及有由它们所承载的主题。答情节题重在筛选和概括,要全面准确。人物分析题要紧扣文本,吃透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环境描写或交代人物活动地点,或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或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人物性格,或衬托人物心理,或暗示故事的结局。实用类板块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答非所问,也有一些考生答案开始很好,但中途易辙,没有完成问点的要求,因此在答题时,要仔细审题,问啥答啥。
5.作文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语言要自然真实,有点文采
作文板块是语文试卷中的大头,要抓的东西的确很多,建议在确保审题正确、中心突出的前提下,过好选材、立意、语言三关,无疑为得较高分数加上了最重的砝码。在审题方面,既不要在考场上刻意往深了想,也不要妄自菲薄,总认为自己写出来不行,这样就更束缚自己的思维。从“常识”到“与你为邻”,再到今年的“回到原点”,考生要学会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同时语言要自然真实,有点文采。从这几年的作文评卷的指导思想看,考生只要符合题意,思路清楚地把自己的立意表达出来就可以拿一个不错的分数,如果再有点文采和漂亮的卷面,分数不会低。
6.养成卷面整洁、答题规范的好习惯
卷面整洁,字体工整对提高语文分数是很有效的。养成答题规范的习惯,也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多拿分。我们同学在答题时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不分点作答;遗漏观点,直接说理由;不结合文本论证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得分。根据笔者多年高考阅卷的感受,答卷写字不一定要很好,但要力求清楚,让评卷人易读易认。主观题的答案要简明扼要,尽量分条陈述,横线不留空白;作文卷面不要潦草,切忌涂改。卷面整齐、清洁、格式正确,给人美的感受,评卷者从中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可给分可不给分时给你分,可扣分可不扣分时不扣你的分,你将获益匪浅。
三、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趋势
谈趋势,也只能就试卷的基本结构和大致方向姑妄而论。
自广东省自主命题8年来,语文高考试卷的格局基本确定,那就是是六大板块,24小题。2011年一个微小的变化是22题分成了两个小题,每个3分,但整体框架还是没变,所以,估计目前已趋定型的大的结构布局是将来命题的主要趋势。
基础知识部分,前四道选择题题型基本不会变,坚持考查语言基础知识的原则,题干、考点基本相同。字音题都是选出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每对又分别是音近、形近和多音三种;词语题都是在语境内考查,判断正确与否;语病题都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排序题也还是选择形式出现。预计2012年还会保留这四道题,但个别题的问法会改变。
广东语文高考的文言文选材难度适中,甚至可以说浅易,题目也是常规题:实词、虚词、人物性格分析、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翻译,唯独2008年考过句式。
古诗鉴赏题近五年考的都是唐宋两个时代的作品,唐宋诗词是广东省命题组命题的主要范围。但是2006年选了清朝嘉庆年间进士谭敬昭(1774~1830)登广州粤秀峰晚望的诗,虽然题目难度不大,但这种就地取材以彰显地方特色的命题思路,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肯定的,值得留意。
论述类文章的阅读理解考察的题型基本固定,两个选择题,其中一个是双选,一个是单选,两道简答题,双选题多选不给分,对一项给2分。近几年都是这种考查方式,预计2012年还会以这种方式命题。
2011年最大的特点是选考类阅读两篇文章都彰显了地方特色,这是一个亮点,也给了我们一个暗示。预计来年还会继续在试卷中强化这一特点,所以有必要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了解岭南文化。
语言运用板块今年有点出乎意外,但又在意料之中。连续多年的图文转换题之后,今年突然回归语文基本素养的考查,这就给了我们一个警醒:在复习这个内容时,不要一味求新求异,一切还是要以抓基础为主。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
关于作文,命题依旧材料加命题方式,似乎命题者在刻意淡化审题,而强调关注现实,关心成长,历练精神。在这一点上,广东的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在探索既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又可以充分发挥考生才能的路子,这是值得肯定的思路,相信明年还会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
根据高考试题的走向,新一年的语文试题,必将继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测试,尤其是对语言运用的考查。如特别强调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虚词在句子结构中的作用,成语的附加意义(如词语的感情色彩等)。在句子运用方面,则会进一步强调其生活化功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试题是由考试的选拔性质所决定的,考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作必要的分点复习和练习,也要注意在平时的一切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使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