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语文阅读题__想北平
1(1)对接近自然地北平地思念;(2)对比
表现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衬托(正专衬,反衬)等等
2北平属是属于北方地区,写“北”应更贴切些。而“西”或“北”更多的是加入了自己的感情。从作者的角度看应该也是很欣赏贴近自然地生活
,但不完完全全是陶渊明的隐居的思想,在社会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来看也充斥了对北平自然清新生活的向往
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B. 《想北平》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想北平》的结构方式是什么?比如说以什么什么为序,由什么什么当线索
答:由感情当线索。1—3段——说不出的爱。4—7段——爱的表达。8段——爱的极致。
具体段落分析:
第1段交代老舍对如何写北平的考虑,他决定写出“我的北平”。
第2,3段通过描述他与北平如同母子关系,写出了对北平的无限怀恋。正面写出老舍对北平的特殊的爱。他反复强调说不出,解释说自己不是诗人,但实际原因是老舍不想通过跑那个长的 方法来写自己对北平的爱,而是另辟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语言,用最能引起别人共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
第4、5、6、7段,通过对比的方式写出北平的特点,来表达对北平的喜爱,与欧洲四大历史名城对比,从城市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氛围、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平的好处:北平虽然是个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然保持亲近。虽然是有钱人的天堂,但也能让一个贫寒的人享受到它的美。
第8段,最后一段:由于远离家乡,1936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北平告急,作者作为爱北平的爱国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更为强烈。
江苏省教科院基地学校科研协作会观摩课
爱的真情表达(《想北平》教案)
执 教:张小兵
单 位:江宁高级中学
范 围:全省
教学设想:
牵一发而动全身——爱的真情诉说。
老舍对北平的爱是炽热而真诚的,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然而,爱到深情时往往意塞笔滞,千言万语凝于毫端而难以成文。老舍又该如何表达这浓烈的爱意呢?这是个有趣而有价值的命题。老舍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这份情感:首先,爱的深沉——承认这是说不出的爱,知道得太少无法说,爱得浓烈无从说,言语贫乏无能力说;然后,爱的表达——对比中突出北平的特点,选择平凡的事物表达深沉的爱意;最后,爱的极致——意犹未尽,黯然落泪。鉴于此,本次教学试图以“爱的真情诉说”为纽带带动对全文的赏析。
打开思想的重门——对话中感悟故园之恋。
《想北平》属于“月是故乡明”专题中“漂泊的旅人”板块,本文要着眼于让学生领会漂泊的游子对故乡深沉的爱恋,而剖析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感情以及北平主要特点为教学重点之一。故乡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名词,而且是作者的精神家园。教法上着重文本研习,编者设计了对话栏,留给学生去写些他们阅读的感受、理解、评价,可以充分利用,并指导学生在作者、文本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对话。
教学目标:
1、紧扣老舍爱的表达方式,结合具体字词、语句、段落进行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真实浓烈、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2、掌握本文采用“类比”、“对比”等写作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揣摩作者字里行间透出的对故土的依恋之情与漂泊的旅人的乡愁。
2、教给学生与文本、作者、他人对话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唱,甚至可以画。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乡愁也是如此,有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人揉碎信纸无数,也无法寄去对故园的问候。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国后一段时间又在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工作,对北平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这篇文章就是写在1936年他在青岛工作时,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想北平》,透过他的双眸,和他对话,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板书:想北平。
2、课型简说:昨天晚上我到了咱们班,向大家询问上课的建议,有同学建议我不要总是老师讲,问题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比较好。我听了很受教诲,同学们认真地预习了课文,并且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了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二、文章结构梳理
1—3小节——说不出的爱
4—7小节——爱的表达
8小节——爱的极致
三、交流对话
1、王铭同学课前问我,文章是写出来的,标题为什么不写成“写北平”?而文章中多处提到“说不出”,或者改成“说北平”,不也挺好吗?
为什么想?爱的特点?
提示:
“想”的背后是无尽的爱,深沉的爱,是情感的表达。“写”只是客观的介绍,情味淡了,“说”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因为“想”才说的。
2、讨论对话栏中的问题
(1)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吗?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说不出来,请结合1—3小节进行思考。
板书: 说不出的爱
知道得少——无法说
爱得深沉——无从说
言语贫乏——无能力说
(2)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与记忆也常常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只是要把印象与记忆化为准确的文字,往往存在选择与概括的难度。比较则是一种凸现特色的常用方法。《想北平》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提示:
和什么比较——伦敦、巴黎、罗马、堪司坦丁堡
比较什么——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
特点概括——复杂而又有边际、热闹而不失安静——完全舒适
人为之中显自然——使人自由
花朵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
(3)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眼,但老舍写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老舍是北京的匆匆过客,会不会有这样的文字?
提示:
作者选取了最具有日常生活的特点的画面和事物:如“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这些描写展现了老舍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近似平民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是最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的,是整日坐在书斋里的作家写不出的,同时也渗透着他极为自然、极为深刻的对北平的喜爱与思念。
小结: 老舍表达爱的方式和角度是独特的,没有大声呼喊,再次大段抒情,而是在比较中突出爱,在近乎琐碎的日常事物中流淌爱意。
板书:爱的表达
比较手法
平凡视角
3、问题探讨
(1)文章是写对北平的思念,为什么要写母亲?对全文有没有特殊的作用?
(王超、张恒溥)
(2)“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句话怎么理解,为什么说这种爱“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
(李志、李毅、张亚庆、魏星等11位同学)
(3)第1、2、3小节全是作者的抒情,意思无非是说“这种爱无法表达”,这样写太浪费笔墨,空洞而直白,不如删去,留下一句话“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样简洁明了,岂不更妙?
(吕欣等同学从不同角度提出,归纳得出的问题)
提示:说不出是有层次的:说不出的客观原因——说不处的内在原因——想说的冲动。
这样写情感跌宕起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为下文作了铺垫。
(4)“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为什么会寂苦?
(张楠、高银、李勇斌、王涛)
提示:两个层次:A、安全感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巴黎太过空旷,似乎没有依靠感,而北平既复杂又有边际,有安全感,还能触摸到她的文化和诗韵;B、同时巴黎过于喧闹,使人疲乏,而北平动中有静,使人完全安适。
附加:“北平像太极拳”这种说法是不是太离谱了?(李扬)
(5)关于“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的理解
A、“落泪”能不能删掉,直接写流泪是不是太做作了?
B、我仔细读了这句话,感觉到情感十分强烈而厚重,可能不单纯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那么简单,是不是老舍写作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了?
(魏星、陈亚蓓等8人)
提示: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在青岛教书。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华北危急,北京危急。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老舍的《想北平》、以及吴伯箫的《话故都》,都写于1936年前后。
老舍《乡思》: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鸭。
板书:爱的极致 落泪
三、感悟升华
1、美读文章:朗读作者爱的诉说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语段,品味其中的情感。
(陈梦之、李毅、束安新、张楠)
2、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漂泊的旅人深沉的乡思吗?
四、课堂总结
1、 良好的问题意识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2、对话是打破作者和读者、作品和读者隔膜的最好方法。而对话离不开对文章字、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
3、爱的表达是一种艺术。
附录板书:
爱的真情诉说
想北平
说不出的爱 爱的表达 爱的极致
知道得少
爱得深沉 对比手法落泪
言语贫乏 平凡视角
特级教师点评:
这堂语文课具有示范意义,能引起关于新课改思考的课。
1、教学设计:是一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① 在导入中提出目标:言说“说不出”的爱;② 抓对话栏中3个旁批带动对全篇的理解;③ 精心挑选学生困惑的四个问题;④ 通过朗读外化对文本的理解。
2、文本研习:重视引导学生读文章。这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研读得很深入,研习基于学生基本能读得懂,但体会不到妙处的预设。
3、自主学习:要营造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文化,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这堂课努力地去做了,特别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还不时插入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但还没有做足,问答式的互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动的范围和有效性。
4、教学容量:成功、有效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较大、较快发展的课堂。课堂的容量不仅是课堂里用的材料多少,还有思维的密度和涉及的深度。课堂教学要有更加长远的目光。
总之,这节课是听、说、读、写的结合,具有厚重、沉稳的风格。
C. 一篇语文鉴赏 比较《故都的秋天》和《想北平》的区别
《故都的秋天》讲的是山水风景和秋天的景致,带着溢美之词和溢美之情。
《想北平》则是偏重人物事件和过去点滴和如今境况,带着一种油然而生的比较,和生平感慨。
D. 西南大学大学语文老舍《想北平》一文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作者身处异地的,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通过北平与巴黎的对比内,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容眷恋之情.第一段交代老舍对如何写北平的考虑,他决定写出“我的北平”.第二、三段通过描述他与北平如同母子关系,写出了对北平的无限怀恋.正面写出老舍对北平的特殊的爱.他反复强调说不出,解释说自己不是诗人,但实际原因是老舍不想通过跑那个长的方法来写自己对北平的爱,而是另辟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语言,用最能引起别人共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第4、5、6、7段,通过对比的方式写出北平的特点,来表达对北平的喜爱,与欧洲四大历史名城对比,从城市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氛围、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平的好处:北平虽然是个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然保持亲近.虽然是有钱人的天堂,但也能让一个贫寒的人享受到它的美.最后一段:由于远离家乡,1936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北平告急,作者作为热爱北平的爱国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更为强烈.
E. 高中语文的文体
《跨域百年的美丽》是散文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是散文;《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回》是散文;《合答欢树》是散文;《邂逅霍金》是散文;《老王》是小说;《回忆鲁迅先生》是散文;《小溪巴赫》是散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议论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是议论文;《说数》是议论文;《想北平》是散文;《我所认识的蔡子明先生》是散文;《故都的秋》是散文;《晨昏诺日朗》是散文;《胡同文化》议论文 。
F. 语文词语手册 高一必修一 想北平
b,c还有方向
G. 高一语文新教材下的课文<<想北平>>的习题
想北平
老舍
(1)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2)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3)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4)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6)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7)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象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8)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六日
[注] 文中说的“北平”是1928年至1949年间对北京的旧称。
1.对本文第(1)—(3)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
B.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D.第(3)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2.第(2)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3.第(4)—(7)段中,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析第(4)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语在文中的含义。
5.依次填入第(4)段末尾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瀑布与大潮是必要的 有丁冬的清泉就够了
B.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 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
C.咖啡与酒是必要的 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D.辣椒与葱是必要的 有嫩嫩的豆腐脑就够了
6.第六段中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1)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事物的状态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7.从第⑥⑦段中,找出与下面句中“感到寂苦”对比着写的一个句子。
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8.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
9.本文第一段中作者说“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这个”指的是什么意思?
10.本文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假如住在巴黎会感到“寂苦”,而后面又说巴黎“太热闹”?
11.从文章第四段来看,北平的好处有哪些?请分条陈述。
12.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中,错误的两项是
A.本文既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感情之深,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B.作者在文中把北平比作摇篮,说明北平在作者眼中是个安全的归宿。
C.老舍的作品市民气息浓郁,北京味足,有幽默感,本文也不例外。
D.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中关于果子的内容,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外来果品的不屑。
E.本文结尾很有特点,既干净利落的了断了全文,又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参考答案:
1.D
2.(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
3.(1)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2)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
(3)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或:处处有空儿可自由喘气);
(4)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或;花多菜多果子多)(写出两点即可,后两点合起来答为“接近自然”也给分)
4.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意思对即可)(写出两点即可)
5.C
6.(2)真实地表现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
(3)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北平的情感
7.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8.点明题意;照应开头 “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9.指作者对北平的爱是要说而说不出来的。
10.作者要是住在巴黎会因为思乡而感到寂寞孤苦。“太热闹”指的是巴黎不象北平那样动中有静,有很多地方使人疲乏,需要酒精和咖啡的刺激。
11.书多,古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
12.A D
H. 《想北平》 课文问答
江苏省教科院基地学校科研协作会观摩课
爱的真情表达(《想北平》教案)
执 教:张小兵
单 位:江宁高级中学
范 围:全省
教学设想:
牵一发而动全身——爱的真情诉说。
老舍对北平的爱是炽热而真诚的,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然而,爱到深情时往往意塞笔滞,千言万语凝于毫端而难以成文。老舍又该如何表达这浓烈的爱意呢?这是个有趣而有价值的命题。老舍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这份情感:首先,爱的深沉——承认这是说不出的爱,知道得太少无法说,爱得浓烈无从说,言语贫乏无能力说;然后,爱的表达——对比中突出北平的特点,选择平凡的事物表达深沉的爱意;最后,爱的极致——意犹未尽,黯然落泪。鉴于此,本次教学试图以“爱的真情诉说”为纽带带动对全文的赏析。
打开思想的重门——对话中感悟故园之恋。
《想北平》属于“月是故乡明”专题中“漂泊的旅人”板块,本文要着眼于让学生领会漂泊的游子对故乡深沉的爱恋,而剖析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感情以及北平主要特点为教学重点之一。故乡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名词,而且是作者的精神家园。教法上着重文本研习,编者设计了对话栏,留给学生去写些他们阅读的感受、理解、评价,可以充分利用,并指导学生在作者、文本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对话。
教学目标:
1、紧扣老舍爱的表达方式,结合具体字词、语句、段落进行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真实浓烈、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2、掌握本文采用“类比”、“对比”等写作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揣摩作者字里行间透出的对故土的依恋之情与漂泊的旅人的乡愁。
2、教给学生与文本、作者、他人对话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唱,甚至可以画。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乡愁也是如此,有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人揉碎信纸无数,也无法寄去对故园的问候。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国后一段时间又在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工作,对北平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这篇文章就是写在1936年他在青岛工作时,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想北平》,透过他的双眸,和他对话,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板书:想北平。
2、课型简说:昨天晚上我到了咱们班,向大家询问上课的建议,有同学建议我不要总是老师讲,问题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比较好。我听了很受教诲,同学们认真地预习了课文,并且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了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二、文章结构梳理
1—3小节——说不出的爱
4—7小节——爱的表达
8小节——爱的极致
三、交流对话
1、王铭同学课前问我,文章是写出来的,标题为什么不写成“写北平”?而文章中多处提到“说不出”,或者改成“说北平”,不也挺好吗?
为什么想?爱的特点?
提示:
“想”的背后是无尽的爱,深沉的爱,是情感的表达。“写”只是客观的介绍,情味淡了,“说”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因为“想”才说的。
2、讨论对话栏中的问题
(1)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吗?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说不出来,请结合1—3小节进行思考。
板书: 说不出的爱
知道得少——无法说
爱得深沉——无从说
言语贫乏——无能力说
(2)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与记忆也常常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只是要把印象与记忆化为准确的文字,往往存在选择与概括的难度。比较则是一种凸现特色的常用方法。《想北平》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提示:
和什么比较——伦敦、巴黎、罗马、堪司坦丁堡
比较什么——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
特点概括——复杂而又有边际、热闹而不失安静——完全舒适
人为之中显自然——使人自由
花朵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
(3)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眼,但老舍写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老舍是北京的匆匆过客,会不会有这样的文字?
提示:
作者选取了最具有日常生活的特点的画面和事物:如“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这些描写展现了老舍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近似平民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是最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的,是整日坐在书斋里的作家写不出的,同时也渗透着他极为自然、极为深刻的对北平的喜爱与思念。
小结: 老舍表达爱的方式和角度是独特的,没有大声呼喊,再次大段抒情,而是在比较中突出爱,在近乎琐碎的日常事物中流淌爱意。
板书:爱的表达
比较手法
平凡视角
3、问题探讨
(1)文章是写对北平的思念,为什么要写母亲?对全文有没有特殊的作用?
(王超、张恒溥)
(2)“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句话怎么理解,为什么说这种爱“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
(李志、李毅、张亚庆、魏星等11位同学)
(3)第1、2、3小节全是作者的抒情,意思无非是说“这种爱无法表达”,这样写太浪费笔墨,空洞而直白,不如删去,留下一句话“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样简洁明了,岂不更妙?
(吕欣等同学从不同角度提出,归纳得出的问题)
提示:说不出是有层次的:说不出的客观原因——说不处的内在原因——想说的冲动。
这样写情感跌宕起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为下文作了铺垫。
(4)“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为什么会寂苦?
(张楠、高银、李勇斌、王涛)
提示:两个层次:A、安全感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巴黎太过空旷,似乎没有依靠感,而北平既复杂又有边际,有安全感,还能触摸到她的文化和诗韵;B、同时巴黎过于喧闹,使人疲乏,而北平动中有静,使人完全安适。
附加:“北平像太极拳”这种说法是不是太离谱了?(李扬)
(5)关于“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的理解
A、“落泪”能不能删掉,直接写流泪是不是太做作了?
B、我仔细读了这句话,感觉到情感十分强烈而厚重,可能不单纯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那么简单,是不是老舍写作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了?
(魏星、陈亚蓓等8人)
提示: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在青岛教书。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华北危急,北京危急。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老舍的《想北平》、以及吴伯箫的《话故都》,都写于1936年前后。
老舍《乡思》: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鸭。
板书:爱的极致 落泪
三、感悟升华
1、美读文章:朗读作者爱的诉说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语段,品味其中的情感。
(陈梦之、李毅、束安新、张楠)
2、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漂泊的旅人深沉的乡思吗?
四、课堂总结
1、 良好的问题意识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2、对话是打破作者和读者、作品和读者隔膜的最好方法。而对话离不开对文章字、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
3、爱的表达是一种艺术。
附录板书:
爱的真情诉说
想北平
说不出的爱 爱的表达 爱的极致
知道得少
爱得深沉 对比手法 落泪
言语贫乏 平凡视角
特级教师点评:
这堂语文课具有示范意义,能引起关于新课改思考的课。
1、教学设计:是一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① 在导入中提出目标:言说“说不出”的爱;② 抓对话栏中3个旁批带动对全篇的理解;③ 精心挑选学生困惑的四个问题;④ 通过朗读外化对文本的理解。
2、文本研习:重视引导学生读文章。这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研读得很深入,研习基于学生基本能读得懂,但体会不到妙处的预设。
3、自主学习:要营造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文化,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这堂课努力地去做了,特别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还不时插入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但还没有做足,问答式的互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动的范围和有效性。
4、教学容量:成功、有效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较大、较快发展的课堂。课堂的容量不仅是课堂里用的材料多少,还有思维的密度和涉及的深度。课堂教学要有更加长远的目光。
总之,这节课是听、说、读、写的结合,具有厚重、沉稳的风格。
I. 老舍《想北平》中他对北平的爱是怎么表达的
一、采用以下方式表达:
1、是无理 而有情。作者于北平的关系,是“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按理, 既是从小生活之地,如果不是十分讨厌这座城市的话,对它的了解不会太少。可是,一个在 北平生活了二十七年的人,居然没有到过陶然亭,居然知道的“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这里不但未见他与北平之熟,反倒见其生疏。如此,则何言爱北平?这正是无理之处。然而, 正是此处恰恰表现了作者的深爱。何以言之?正因为爱北平,所以才觉得北平实在太好,好 到即使是身边的任何细枝末节都值得人细细品味,以致自己的所见所感所行都只是停留在自 己生活之所,进而忽视了“陶然亭”,忽视了北平其他的地方,其他的事情,以致“我所知 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换做一个不爱北平或是对北 平感情平平的人,绝不会以为在北平生活了二十七年之后,北平还会有诸多的地方和事情值 得他去了解,从而觉得对北平知道得太少。所以,作者说对北平所知之少,突显的并不是作 者的浅陋无知,或是对北平的淡漠无情,恰恰是他对北平难以言之的深爱。这便是有情之处。 而且,作者在第一段说完自己对北平知之甚少之后,第二段开头马上来一转折:“可是,我 真爱北平。”“可是”一词就足以表明,爱和知之甚少本来是不构成正向联系的,只是在作者 这里却发生了联系:即使对北平知之甚少,也依然深爱着北平。这正是有违生活常理的无理 之处。然而,细想之下,在未对对象有通盘的了解之时,便已生眷爱,不正足以表明对象魅 力之非凡吗?表现对象之非凡魅力,不正是以夸赞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爱意吗?这就是有情之 处了。
2、是类比。作者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难以说出的爱,比之能随意说 出的爱,程度孰深孰浅,毋庸赘言。舒婷也曾说“纵然我心中有一个汪洋,但流出来的却只 有两滴清泪”,都足以说明深爱之难于言表。老舍为了强调这份言语难以表达的内心的深沉 的爱确实存在,于是用“爱母亲”来与之类比:“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 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 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 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很明显,作者认为爱北平和爱母亲相似。但到底是什么相似 呢?是不是说感情的性质相似,都是像对亲人的爱?我们的许多读者就直接认为作者把对北 平的爱比作了对母亲的爱。
3是用夸赞对象 的方式表达爱意。通过夸奖北平,从夸奖之词里体现出对北平的爱,这似乎也是一个好的方法。正如前 文所述,在古代诗文里,多少爱正是借助夸赞之词表现出来。
4是用种种设想之语,明知不可能而在想象中为之,以显爱意。作者在文中四次说对这种爱“说不出”,实际上,如此反复的强调,最终却使作者对北平的爱表现得更为强烈突出了。同时, 也将他说出爱的方式隐藏起来。
二、《想北平》简介:
《想北平》是老舍创作的文学作品。作者身处异地,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通过北平与巴黎的对比,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本文于2004年入选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一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