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教各位老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公开课怎么上怎样才能算作一堂好的复习课评课标准是什么呢谢谢啦
1、主要就是文言知识点的回顾与归纳以及拓展。
2、好的复习课主要评价标准是 教学效果,但如回果是公开课的话还答应注重教学过程,即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所以:
(1)教学环节一定要全,导入、提问、练习、讨论,一个也不能少。
(2)知识点一定要足,课内详解,课外拓展。(注意比例要适中,一般7:3)
(3)出了全面,还要有亮点,即拿出一个知识点讲透,给人的印象一定要深刻。
你可以在网上找一个好的合适的教案,备课要认真细致,之前先模拟几次。课堂内容多准备些,备用,以防下课前冷场。最后一个环节最后安排成学生讨论后发言,可控度好。
推荐你个网站:
② 怎样上好一节初中语文公开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环节一定要
提问、练习、讨论,
出了全面,还要有亮点,即拿出一个知专识点讲透,给人属的印象一定要深刻。
你可以在网上找一个好的合适的教案,备课要认真细致,之前先模拟几次。课堂内容多准备些,备用,以防下课前冷场。最后一个环节最后安排成学生讨论后发言,可控度好。
③ 如何上好一节初中语文公开课
[摘要]语文公开课是抄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展示语文教学过程的细化的一种教学示范课,它比之平时的语文课课堂教学要求的更严格,更精细,更充分的多.但有人说,公开课是作秀,花样百出,不实用,难以在现实的教学中立足,但听了很多的优质课后,我被上课高超的教学技巧、扎实的教学功底所折服.从中理解上好一节公开课是不容易的,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关键词]公开课 语文课堂 教学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语文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④ 初中语文课要怎么上,才能让学生就得有趣
按照个人的看法,可以:
1、一定要贴近学生,走近他们的心灵,当专成小弟弟小妹妹来交属往。
2、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不管你的风格是诙谐还是亲切还是潇洒还是任何一种,但最重要的得有自己的风格。如果你讲的内容可以轻松的简单的从一本资料书或别的一个老师那儿得到,那学生为什么非要听你的课呢?形成自己的风格,独一无二,才有魅力与趣味。
3、一定要贴近生活。语文和生活的外延等同,生活之源永远不会枯竭,那语文课堂永远清新活泼。看样子,你教的初一,我以初一的《童趣》为例吧,这文章你可以让学生比如简单的观察课桌或者黑板,发挥想象,看出图画看出人物鸟兽,再说话,很有趣的;当然,如果你读过郑渊洁的童话,你也可以讲讲鲁西西和团团的故事。
⑤ 怎样上好一节初中语文优质课的论文
[摘要]语文公开课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展示语文教学过程的细化的一种教学示范课,它比之平专时的语文课课堂属教学要求的更严格,更精细,更充分的多.但有人说,公开课是作秀,花样百出,不实用,难以在现实的教学中立足,但听了很多的优质课后,我被上课高超的教学技巧、扎实的教学功底所折服.从中理解上好一节公开课是不容易的,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关键词]公开课 语文课堂 教学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语文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⑥ 如何上好第一堂初中语文课
一、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例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遗传素质、后天身体状况、教师与家长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校园小环境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原有知识基础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强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想学(目的态度);二是会学(学习方法)。 可以说,所有学生在刚进校的时候,都是想学的。但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同是那几个老师所教,使用统一课本,入学时基础差不多,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会出现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初二年级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证。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开始个个想学好,但是有的会学,有的不会学。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分析这两种学生的发展过程,前者走的是: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后者走的是: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两条路线起点相同,分歧点就在学习方法上。
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叫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只要在学习,就必然采用某种方法:这种方法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是主动学习掌握的还是无意之中形成的?对促进学习成绩上升、学习能力提高,作用是大还是小?只是没有想过,或虽想过但没有认真注意和研究罢了。通过调查和观察,就会发现,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上课前,有的学生对老师这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老师上课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是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听课时有的放矢,对预习发现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的地方细听详记、思考理解,当堂掌握,在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是预习,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看起书来,象是看小说似的,不大容易发现问题,更难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即使发现什么问题,也不停下来问个为什么,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书时动手又动脑,把新课中的旧概念、旧知识查个水落石出,对新课中的问题能理解的就当时弄通,弄不通的就记下来,等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分析讲解。
课堂上,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同是听课,有的象架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象个速记员,边听边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也有的边听讲边划书边思考。同样是思考,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相比较。
下课后,有的学生抢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有的先回忆复习课上讲的内容,然后看书整理笔记,把教材充分理解掌握了,才开始做作业。有的课上未听懂,下课也不问,随它去了,玩得天晕地暗。
同样,在看参考书、做习题、阶段总结、考前复习以及考后分析等其它环节上,也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做法。
以上是从每个具体学习环节上看的。如果从学习整体过程上看,也是形式多样,方法各异。有的先预习后上课;有的不预习就上课;有的只重视上课,课后抄抄作业就算;有的课上未听好,课后一头钻进作业堆里面;有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也有的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整理,独立完成作业,按期做好阶段复习总结;还有的定有周密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科学地进行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总结,考试时胸有成竹,每考必胜……
以上方法是怎样来的呢?通过调查可知,来源与五个方面:(1)向别人学的;(2)自己摸索“悟”出来的;(3)同学之间研究切磋得来的;(4)老师断断续续指点的;(5)从某些书中受到启发的。不管从哪个方面得来的,难免是片面体会或“一孔之见”,往往属于经验型,带有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需要教者帮助找到一种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哪儿呢?近几年,笔者共问卷调查了一万多名(8000名初中生,2000名高中生,540名中师生)成绩较好的学生,并分别邀请其中成绩拔尖、学习有法的同学开了几十次座谈会,让他们介绍学法,总结经验,探求规律。大家倾向一致的意见是:每天六节课中的新授课,都要按照 : 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环节滚动一次。一个章节结束,都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不仅如此,他们在每个步骤上都有许多具体做法和严格要求,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来,把前四个步骤称为环节,构成完成每一课时的学习不可缺少的四环,加上最后一个步骤,合称“四环一步”。按照这一过程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按每一环节和步骤上的科学方法去做,就称为“四环一步”学习法。
如果从一个阶段或一个章节来看,教师在教几个课时之后,一般要按章节,按单元把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复习总结一次,学生也往往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复习总结,使自己的知识前后衔接,融汇贯通,达到系统掌握之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过程应由每一课时的四大环节加上阶段系统复习总结这一必要步骤组成,“四环节”以上课为中心,每天必做;“一步”按章节,分单元进行。四环节一步骤节节相连,步步相通,构成了学习过程的有机整体。预习是起始环节。为上课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上课是中心环节,既是预习的目的,又是对预习的检验,同时对下面几个环节起到关键作用;课后整理消化是中继环节,是上课的延续和加强,又为顺利做作业创造条件;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环节,既巩固前面的成果,又为阶段复习提供了典型材料;系统复习总结是贯通步骤,是对本阶段诸课时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提高与升华,又为转入下一阶段学习奠定了基础。“四环一步”缺一不可,否则,就使学习过程中断,破坏学习的连贯性和方法的整体性。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符合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又与教师教的过程相配合,相辅相成,浑为一体,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二、认真预习 初步加工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一般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2)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3)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这三种预习,一个比一个线条要粗。
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
1.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通过预习,必然会有部分内容弄不懂。为什么看不懂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预习就象“火力侦察”,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很顺利。有的学生之所以听讲效果差,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准备好听课前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结果上课时间被白白浪费。而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例如,课前预习到初一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节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求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它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一定要注意当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如果不预习,上课时老师又不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讲“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的内容,有的同学就会听不懂。如果停下来,去问同学或查书,就会耽误了听课,结果,一步掉队步步掉队,再听也接不上了。这节课可能弄得心烦意乱,毫无成效。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及时补上旧知识,上课听讲,接受新知识就会比较顺利。
2.预习可以提高听讲水平。
一般说来,预习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了,总会遗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盼着上课时解决。这样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好。比那些老师讲什么听什么、主观上没有思想准备、没有重点、没有具体目标的学生,要主动得多。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经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或同学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还有哪些理解不够的地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假定书上有一道题,有A、B、C三种解法,你预习时掌握了B种解法。课堂上老师把问题提出后,你就会胸有成竹地期待着,看老师或同学是怎样做的。如果有同学用C种方法解时,就可以举手提出你的B种解法,因为你的解法比较高明,教师、同学都会向你投来赞赏的目光,你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如果那个同学也用B种方法解,你会因为与他不谋而合而高兴。如果老师在总结同学们的解法之后,提出了A种解法,你就会感到惊喜不已,心中有顿开茅塞、别有洞天之感,佩服老师高明,更加虚心向老师学习,拍脑袋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起今后预习的欲望。可见,预习后上课不是没事干,而是听有重点,看有“门道”,学有目标,重在思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掌握新知识,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果先不预习,不管用哪种解法解,都认为对,不会产生上面的情感体验,印象淡薄。由于盲目的听课,听和记本来就够紧张的了,哪里还能够匀出精力来思考理解?更谈不上与教师同学比较思路了。
3.预习可以提高笔记水平。
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所以老师讲的内容及教师板书,书上有没有,心里一清二楚。凡是书上有的,上课可以不记或少记,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课后记。上课时,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不知教师板书的内容书上有没有,从头抄到底,顾不上听课,更来不及思考,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后来翻翻书,原来许多内容书上都有,根本用不着抄。着种盲目性的听课,大大影响了听课的效果。
那么应该怎样预习呢?
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新讲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二是要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有:(1)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2)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3)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4)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三是要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做好预习工作,还要注意几个问题。如果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一下子全面铺开,科科课课都搞提前预习,时间就会不够用,弄得十分紧张,质量也未必能够有所保证。
解决的办法是: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展开。二是预习应在做完当天作业之后进行。时间多时,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否则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没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前面讲过,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四个环节组成了每课时的一个圆环,只有当前边一圈滚过之后,方才能滚下面的一圈,不能因重视一个环节而打乱了圆环滚动“轨迹”,影响其它环节的运行。三是学习差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花大量时间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时间预习。其实,这种同学差的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不预习”上,因为前面一个圆环“欠债”,而影响了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这些同学在短时间内要多吃些苦,在完成每天学习任务之后,加班个把小时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也可以减少许多,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改变了,就不需要再加班了。四是根据学习的惯性理论,在各门学习成绩都很好的情况下,有特殊原因,时间太紧,对自己擅长学科也不一定要课课预习,不是重点、难点的章节也可以不预习。思路照样联系得上,好象铁轨上留有缝隙,火车照样通过一样,但是距离不能太远,否则就会造成“翻车”。
经过以上两讲的学习,同学们心里都应该心里有数了,根据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和学习习惯,赶快给自己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吧,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⑦ 如何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初中语文课
人们都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然而有位语文老师却这样说:“如果一个老师的语文课上的足够精彩,那么即便学生不喜欢这位老师,也一定会喜欢他的语文课。是啊,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怎会不吸引人?不让学生喜欢呢?时下很多老师都在议论,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讲过多次,然而考试考到时学生仍然不知道,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听讲,那么,学生不认真听讲,老师是不是就没有责任呢?
去年曾受学校委托参加了“四川省第二届初中名校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其间听了两位语文老师的课,感受颇深。两位老师都是借班上课,与学生从未见过面,在简短的交流后开始进入正题,然而前一位教师上课时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并未参与到课堂中来,虽然老师也很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却并未成功,学生显得很拘谨。一堂语文课就这样在索然无味中结束。接着上下一堂语文课,这位老师一上来就特别注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运用各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每一位同学都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问题,一堂课上完了,学生和下面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意犹未尽。我深深感慨:同样的学生,同样的语文课,不同的老师却上出了不同的效果。不言而喻,学生在第二堂课中掌握的知识更多更牢固,这些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得来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呢?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就如何构建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以生为本,激发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
我想,真正的一堂好课不是说课堂气氛有多热烈,学生回答问题有多好,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因为这些都是体现在表面上的东西,真正的一堂好课应该是关注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出的学习状态。这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否有着良好的交流状态;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等等。
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说得多,学生说的少。然而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学生全程积极、有效参与。就学生的参与性来讲,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的直接动力,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学习兴趣盎然。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激趣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直观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例如:我在教学《观舞记》这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段印度舞蹈视频,绚丽的服饰,迷人的舞姿,优美的音乐,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他们的心。再比如我上《吆喝》一课时,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对“北京吆喝声”的视频简介,让生在四川的孩子们感受了与自己故乡不一样的吆喝后,再来播放一段“用四川方言吆喝粽子”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不一样的语言文化后,再让他们来模仿自己家乡的吆喝,不仅让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学得惟妙惟肖,同时课堂也充满了乐趣,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平等交流,合作探究,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
(一) 追求课堂的开放和灵动
开放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还包括思想的开放、心灵的自由、感悟的多元。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呵护学生闪现的创新火花,彰显学生的自由阅读时空,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在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之后,教师可以就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所持的情感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对于“研讨与练习”中的三种说法,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教师都应当给予适当肯定。
(二) 进行对话教学
对话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一过程昭示着学生、教师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景,接受感染和熏陶,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双赢境地。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有生本对话、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交流。而智慧的语文课堂,则给学生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以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
(三) 发挥教育智慧
什么是智慧?《辞海》认为:“智慧就是对失误能认识、解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有人说,知识只是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就是一粒沙;而智慧则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里发现精髓与灵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堂追求智慧教育,它以教师或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智慧生成。构建充满智慧的语文生态课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这样的语文课堂追求课堂的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快乐、生成。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师生能够心灵融通,思维碰撞:学生会妙语连珠、兴趣盎然;教师会怦然心动、神采飞扬。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灵就放飞了,想象就张开了,灵性就唤醒了,智慧就生长了,课堂就会洋溢着诗的激情、诗的意蕴和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感悟、主动探究就会卓有成效,教师的引导、点拨就会恰到好处,课堂教学实效就会明显提高。
三、打破常规,大胆创新,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要做到精彩高效,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身为教育者,身为语文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一定要坚定教育信念,把握学习机遇,做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接班人,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有用的人。
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永远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正襟危坐地听。永远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而后教师点名抽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早已对这样的课堂失去了兴趣,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也就谈不上“高效课堂”,所以才会有讲过多次的知识学生仍没有掌握的现象出现。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们为什么不敢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给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呢?
(一)课堂形式的创新
笔者认为,在上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课时,我们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里组成圆桌式的课堂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像一个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的“座谈会”,而不是一个气氛严肃的“教师表演场地”。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以鼓励学生不需要点名,大胆站起来发言。在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时,我们也可以大胆创新,要求默读完一遍的同学站起来,默读完两遍的同学可以坐在桌子上,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方式都可以自由发挥。不一定要拘泥于坐着听课。但这也需要老师们有一定的调控课堂的能力,使学生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高效”的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
(二)课型的创新
1.模仿创新性 这种课型的特点是在学生理解、欣赏课文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模仿训练,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这种课型主要适应于诗词、散文、小说等课文的教学,其类型有文本转换、意像置换、感悟点评等。其操作程序较灵活,大致可归结为:阅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点——教师明确要求——想像模仿写作——交流、评价。比如学习了《信客》一文后可让学生模仿写“墓志铭”,学习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后可让学生模仿文言文形式写自传。这种课型的价值是利用课堂资源,将学生学习课文的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感受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既扩大了原作的内涵外延,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了孩子们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等。
2.课内外融合型 这类课型特点是,以课文为基点,利用课外读物、影视网络、自然风光、当地历史文化古迹、乡土特产、风俗民情、博物馆、纪念馆等资源,让学生走出狭小的教室和校园,把课文向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空间延伸。其类型有:查阅资料、走访或实地考察、参观记录等。这种课型适合于写景叙事散文、人物传记、游记、景观说明文等课文。其操作形式是:课内定向阅读形成实践主题——分小组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占有资料或形成成果——归纳提升——课堂交流成果。比如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后,可带学生到野外去秋游,体会一下家乡秋天的景致,更有利于他们作文。这种课型的价值是将课本学习向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深化内涵,开拓视野,增强学生归纳整合、社会实践的能力。
3.自由开放型 这类课型的特征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来训练学生的语文的综合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能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可以采用各种教学形式,比如“幸运52”“快乐大本营”“实话实说”“‘课本剧’表演”“配乐朗诵”,各种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等等。我班的“课前三分钟”就借助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一档大型综艺栏目《星光大道》,它全新的设计理念对“三分钟演讲”的设计很有借鉴意义。于是,在保障教学内容按时完成的前提下,兼顾操作的简单易行性,笔者引入竞争机制,对长年因循守旧的“课堂三分钟演讲”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设计,举办了班级范围内的“演讲比赛月冠军争霸赛”。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二是注重了语文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三是构建了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种课型的价值在于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使语文课洋溢着人生的乐趣,而且给语文课注入了灵气和活力,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充满着迷人的魅力。以上所介绍的课型,只是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广大语文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灵活借鉴。这些课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是割裂的,而应是相融的。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他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勇于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
总而言之,在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中,如果不拿出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的勇气和行动,就不能培养出适应形势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要行动起来,在教学中创造,在创造中教学,才会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新奇而耀眼的光辉。
为了21世纪中国教育的腾飞,为了使学生能自由大胆展开开拓创新的彩翼,能在异想天开中发明创造,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就一定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就一定要走创新之路!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把创新精神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加以培养,持之以恒,必将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使他们爱语文、会学语文。让我们增强创新意识,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让灵动的语文课堂时常散发出思维之花迷人的芬芳。
综上所述,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应该是充满乐趣、充满智慧、充满灵气的,这样的课堂是学生所期待、所喜欢、所热爱的。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真正学到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相信热爱语文的教师们,只要肯研究尝试,就一定能总结出更多令语文课堂“堂堂精彩”的好方法,使每一节语文课都让学生在幸福快乐的时光中度过。
⑧ 浅谈怎样上好初中语文公开课
[摘要]语文公开课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展示语文教学过程的细化的一种教学示范课,它比之平时的语文课课堂教学要求的更严格,更精细,更充分的多。但有人说,公开课是作秀,花样百出,不实用,难以在现实的教学中立足,但听了很多的优质课后,我被上课高超的教学技巧、扎实的教学功底所折服。从中理解上好一节公开课是不容易的,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关键词]公开课 语文课堂 教学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语文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现把我的感受和自己上公开课的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选好作为公开课的课文 作为语文课,按道理是随便哪篇课文都可以用来讲公开课的。可事实上课文选的好不好,是直接影响公开课的课堂效果的!因为公开课你面对的陌生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怎样你不知道,学生能否配合你也不知道,所以,你最好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容易拓展的课文,才能使课堂气氛调动、活跃起来,看起来才像一堂活泼生动的公开课!如果你选的课文难度较大,那么学生在没有预习的情 况下很难按照你的思路去发挥的,很有可能在课堂上就出现冷场的现象。这种局面对于公开课而言,无疑是很尴尬的。同时选课时,要看是什么类型:新课、复习课、文言文课、古诗词课、评讲课、作文课等,所采取上课的方式会有所不同。 二、公开课教学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具体 公开课上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已经成为共识。有人曾这样比喻“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好像引领学生在幽深黑暗的隧道里,老师拿着手电筒,照亮的只是眼前的一片儿黑暗;目标明确,则是把学生领到百花园,让他们眼前豁然开朗,充分欣赏自然美景。”有语文专家在评课时说,语文课堂上,“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这些都说明确立一节课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结合语文课程标准。 三、要精心准备 公开课也叫示范课,是展示给别人看的。所以,你的备课到授课,按道理都应该是完美的。比方说,你的课教学目的是否明确,重点难点突破的怎样,你的导语是否自然有启发性,你的教学环节是否连贯完整,学生的参与情况可能会怎样?包括你的课堂语言你都要注意,因为课堂语言是很能看出一课语文老师的语文功底的!可公开课光解决这些不行,因为它的示范性,你的那篇课文必须要有亮点,亮点往往就在你的拓展延伸上。所以你的备课里这个拓展延伸要考虑到既要新又要巧还要简单,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四、上课要认真,细节要注意 上公开课,不能抱着交差了事的心态,一定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特别是对讲课中的一些细节,要仔细琢磨,不能出现纰漏。比如,朗读时,要有感情,有抑扬顿挫,有停顿,有重音;分析时,语速不要太快,带着学生一块思考;板书时,所写内容尽量要完整,精炼,一目了然,形象生动;注音时,拼音应当用醒目的颜色标示,让学生看清楚;教字词时,点出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词语,加深学生印象;讲重点时,提醒学生注意记下必须要记的笔记;学生回答时,认真倾听,听完后要抓住发言的中心,分析归纳,引导提高
⑨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在短短几年的教学路上只是有了一些粗浅、零星的感悟。所以,在此,我只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用几个关键词来谈一点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肤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一、新 -------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新颖
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变化,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对此,我尝试了三要三变 :
1、教学方法要新颖 , 变“静态”为“动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一本正经,学生恭恭敬敬,这属于“静态教学”,只利于学生对知识继承,不利于积极性的调动。所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做,这属于“动态教学”。如,学《变色龙》一文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想象变原文某些细节,自己设计人物语言、动作、服装等,重新作文。于是有学生给文章编了这样的的结尾:警官把小狗送到将军家,恰逢将军因贪污被查封,警察又裹紧大衣准备变化……这种动态教学,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气氛。
2、课堂教学调控要灵活,变“封闭”为“灵活”
教师要把原来封闭的教学内容在课内整体开放。只有开放,减少统一性,才能搞活。如在讲完《雨说》后,要求以《雨》为题完成片断训练,同学提议改个时间来完成,理由“下雨的时我们一起去听雨,认真观察,细心体会,才能写出好文章。”果然,下雨天室外观察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写出的文章也细致真切,可见这是灵活调控的结果。
3、教学手段要先进,变“单调”为“生动”
电教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景,使课堂变“单调”为“生动 ”。如:在进行《安塞腰鼓》的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让学生欣赏,然后谈感受。这样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纷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趣——课堂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
“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所以我总结了以下方法:
1、假设换位,调动真情。
所谓“假设换位”是让学生以特定的身份和角色来分析问题,表达思想,通过角色换位可使读者与文中人物思想上相通过,读者与作者感情上共鸣,增强文章趣味性。
如教《孔乙己》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完最后一碗酒后,用手“走”出了酒店,想一想,他的命运又将如何?请充分发挥合理的想象续写出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的情景。
2、争当“小老师”,妙趣横生
如何让老师自己轻松一点,学生快乐一点呢?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人生寓言》的教学时,完成《白兔和月亮》的教学后,我就让学生来上《落难王子》,很多同学踊跃报名。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带着“为当好小老师”的任务特别努力去完成。课堂上,学生也密切配合,积极举手发言,毫不拘束地回答问题,学生出于好奇,新鲜,敬佩,课堂纪律良好,整节课就在轻松自如,和谐欢快的氛围中度过。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纷纷向老师争取讲课的机会。
3、动手实践,玩中品乐
科技发展史证明,凡是在科技发明创造上有建树的,都是用于实践和不凡操作能力的人。于是在教《核舟记》时,请学生在一长2.9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内写十个汉字,要求笔画清晰。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也来了;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去感受微雕艺术的难度,从而对王叔远的精湛技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思—— - 开阔思维
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以教材为主源,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听一听、问一问、议一议、讲一讲,以吸取知识营养,获得语文能力。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呢?总结如下几点:
1、挑起争议,练思维。
如:新授《陈太丘与友期》的结尾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同学们为自己的观点争论起来。这时,教师指导学生分成两派,像辩论会一样进行辩论,可使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2、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的设计正是为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系统训练。教师设计的问题既紧紧围绕教学任务,又适合学生的情趣口味,使学生既有所得,又“乐在其中”。如在教《背影》一课时共涉及了三个问题:文章一共出现了几次父亲的背影?作者是如何描写背影的?做这些背影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3、鼓励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如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大自然是奇妙的,知道吗?她也会说话吗?想知道她都说了些什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这个导语的好处就是巧设疑问,引起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爱——师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
有人说: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有了爱,师生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因此,要求教师对待学生亲切自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对学生一视同仁;对犯错误的学生不当众大声训斥;课后经常和学生谈心,让学生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只有师生感情融洽了,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索,积极地思维,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铺平道路。
总之,语文教学中,我利用“新”“趣”“思”“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堂效率也有了一定提高。
学无定法一样,教无止境!我将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用实践去体悟怎样上好一堂课。
转载,仅供参考。
⑩ 初中语文课应该怎么上
中语文课,我觉得上课的时候一定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