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流程图题目

初中语文流程图题目

发布时间:2021-02-17 01:41:47

A.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1、思维可视化教学法

思维可视化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如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等),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

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推进语文的思考深度,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起科学的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从语言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规律,提升了语言文字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提升语文思维能力。

2、三力三度教学法

三力三度教学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用扎实的学养力成就课的广度,用广博的阅读力成就课的厚度,用敏锐的思考力成就课的深度,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3、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应该针对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调整和完善,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读写一体教学法

“读写一体”专题教学法,是以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础阅读”篇目,师生共同整合相关学习材料,精心设计专题教学内容,师生共选“拓展阅读”篇目供大部分同学们研读,“挑战阅读”篇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研读。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课前做批注,写阅读感受;课堂上再做批注,写作思考认识等;课下写作随笔、摘评、专题报告等。读写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5、思维导图法

语文教学中研究和运用思维导图法,有助于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有助于建构语文学科特色,丰富校本课程资源;有助于探究语文教与学创新之法,提升教学效率。思维导图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包括笔记法、记忆法、知识整合法、演讲法、阅读法、写作法、答题法等,为学生有效、高效学习语文开辟新境。

B.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如何审题

在考 试的时候真的不用着急,化学试卷一般都能提前一刻钟左右做完内,所以没必要那么着 急,初中化容学实验探究题目要慢慢的看,思考的时候要迅速,才能高效! 咱们有一个方法对付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叫做“瞻前顾后”!可以用笔将题目中的题眼全部标 出,然后在草稿上简要画出该实验的整个流程图,从头到尾倒要注明题目中的重要已 知条件,这样在做题是才会有整体性的把握。如果把实验题每次都分成一小块一小块 的来做,做着做着就忘记前面在说什么了。那么后面总结时就容易漏掉有用信息。 化学实验探究题就好比语文中的阅读题,要联系前后的语境,仔细推敲,得出结论。 切不可马虎大意,随意下笔,那样很容易失分!

C. 初中哪本教辅最好

到了初中后,学生的学业任务相比小学已经翻倍,而且初中也是学生们第一次面临考试决定“去向”。仅仅依靠课本和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就取得好的突出的成绩已经不太可能。今天100教育百老师就为大家盘点了初中十大教辅书排行榜,初中最好的课外辅导书有哪些呢?

一、《新教材完全解读》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新教材完全解读》将课本中的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按照预习、听课、拓展、巩固和检测的顺序划分,让学生科学、全面深入的学习。并且提炼基础点、重难点、关键点,从基础到提升、从课内到课外。可以说一本书搞定一切,当然题目的数量还是不太够,最好配合一下试卷和题型大全之类的资料。

二、《特高级教师点拨》

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编:荣德基

荣德基的点拨系列主要针对于数学,采用了荣德基CETC差距学习理论,与教材和教学大纲精密集合。本书注重对知识点的归纳和在具体题型中的应用,而且附带答案和解题思路详解,并附有拔高题。

三、《尖子生学案》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主编:郭宇

《尖子生学案》是对于尖子生学习经验的总结,再加上知名教师的归纳和补充编写而成。其特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针对各知识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案,将知识点按基础、重难点、易错易混点进行分类,层层递进。而且还特别注重拓展思维的训练,突破难题,考取高分。

四、《探究应用新思维》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主编:黄东坡

《探究应用新思维》是数学方的经典教辅书,题目典型又灵活,非常锻炼思维能力。由数学教育学硕士,国家级骨干教师,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黄东坡编写,他对于近十几年来数学考试命题的变化和趋势了如指掌,这些也全部体现在了他的编写之中。

五、《五年中考三年模拟》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曲一线

五三系列这个不用介绍大家也知道,从初中一直考研,它都一直伴随这我们。而且也是各阶段教辅的不二选择,足以说明其效果。《五年中考三年模拟》是多名一线老师和考生的智慧结晶,全书分为《全练》+《全解》,深入解析知识点,实例运用检测,每门课程有一本五三就够了。超前学习的学霸初一、二就可以买中考版来练手了。

六、《典中点》

出版社:龙门书局

主编:荣德基

荣德基所编写的各类教辅早已经成为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最爱。《典中点》系列包含了中学所有学科,以精当的讲解配合多样的练习,选题经典,出题角度灵活多变。而且还包含了期中、期末的专向训练试卷,与教材和学校教学同步。

七、《中学教材全解》

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编:薛金星

《教材全解》系列教辅在学生中基本是人手一本,全书对于整本教材的每一个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更加深入了的理解知识点。属于比较基础的教辅书籍,许多老师也会推荐学生和家长购买。

八、《北大绿卡》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龚云霞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够霸气,该系列的覆盖面集广,不仅与教材同步,同时还涵盖了北师大、华东师大等各个版本。而且体例新颖,突出重点,讲例、讲练对照。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十分重视。

九、《解题决策》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周亚杰

《解题决策》系列教辅紧跟必考点设计题型,并且对于解题过程、方法和思路有着详细的解读和指导。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必考重点的理解和把握,轻松解决考试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十、《点拨训练》

出版社:内蒙古少儿出版社

主编:荣德基

《剖析》系列教辅也是荣德基的力作,全书按照学生的思维习惯编写,帮助学生最快最高校的吸收知识,讲解贴近课堂式讲课语言。在题型方面难易度适中,层层递进,分为基础、拓展、拔高练习。含有每单元、期中、期末检测卷,贴近中考。

十一、《分之道记忆网校》

出版社:分之道网校

《分之道记忆网校课程》以小学、初中、高中全日制教材为蓝本,配套语文、数学、英语、等九大学科,并根据中小学必须掌握的考点与知识点,自主研发记忆课程,全面弥补传统教育不足,深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跨越时间,突破空间,共享教育资源,随时随地助力学生得高分。

D. GRE和雅思 托福有什么区别

环球教育小编就托福阅读和雅思阅读之间的一些区别进行分析,对于雅思和托福阅读词汇、阅读文章等等方面做一些对比,希望对大家的备考选择有所帮助。
一、词汇要求
托福阅读词汇量要求是八千到一万,雅思的词汇量要求是六千到八千,单从数字上来看,托福考试对词汇量的要求略高一些。此外,托福阅读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学术型文章,其词汇在难度上要比雅思词汇略难一些。
二、考试时间、文章长度及题量
正常来说,雅思阅读和托福阅读的考试时间都是60分钟。不同的是,托福阅读有可能遇到加试的情况,一旦遇到加试,考试时间就会延长到80分钟。
雅思阅读由3篇文章组成,每篇阅读平均900字以上,最多可达1500字左右,题目总数为40道;托福阅读包括3-4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每篇文章设有12-14个题目。
三、文章题材和内容
托福阅读文章大都选自美国大学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一般都是对某一学科或主题的介绍性内容。内容更加学术化,其涵盖的题材也更加广泛,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包括了历史、科学、教育、商业、社科、艺术文学、工程技术、体育文娱8个方面。
雅思学术类阅读文章主要选自杂志、期刊、书本、报纸等,内容涉及经济、教育、科技、环境、医学、能源、地质、海洋、动物等方面的问题;培训类文章则主要选自通告、广告、传单、报纸、说明书、杂志等;第一部分内容与生活化英语有关,第二部分和工作方面有关,第三部分为学术性文章。
通过文章题材对比不难发现,雅思阅读的文章更广泛一些,文章来自不同的层面;而托福阅读的文章是在同一个层面里介绍不同专业领域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深入。
四、试题的形式及考察目的
雅思常考的题型有10种:判断题、选择题、配对题、总结题、标题配对题、句子完成题、表格题、图片题、简答题、流程图题。
托福常考题型有10种:事实信息题、否定事实信息题、推论题、修辞目的题、词汇题、指代题、句子简化题、句子插入题、文章总结题、表格填写题。
托福阅读和雅思阅读在题目的考查形式上略有不同:托福全部是选择题,雅思还会有填空题。但是,所有题型考查的都是文章细节、长难句的理解能力以及定位和同意替换的能力。同时,托福和雅思的各个题型也有各自的解题技巧,技巧不一而别。在这一方面两者还是不相上下,平分秋色的。
五、答题方式
托福阅读为网考,答案直接在电脑上进行选择;而雅思阅读采取笔试的形式,答案都必须用铅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E. 还有30天就中考了我的语文才73(100分)数学58(100)英语63(100)物理63(80)化学65(80)历史55(8...

中考与平时考试是很不一样的,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少题了,我个人平时考试不怎么地,但中考和高考都比平时强,不过30天 能力是提高不了多少了,,多看看书吧

F. 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教学设计需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如以学生为本、语文学习本质是一个言语实践活动等;还需要学科的基本知识,如排比这种修辞是怎么回事,其结构有哪些类型,又如散文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散文该用怎样的方式阅读等;更需要一些基本的设计技能与方法,如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反馈等。下面就选择其中几个关键点来谈谈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要领。
一、以课程观统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以往,教学设计常常是教师对某一篇独立的文章教学点和教学流程的理解。近年来,有关教学设计的讨论有了新变化,许多研究者和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不应该只是针对一篇文章或一次作文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走向课程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至少要考虑并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是否知道这个阶段(如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或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单元)的语文课程目标由哪些关键点构成?这些关键点是如何排列的?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我选择的目标相对集中吗?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教什么”的问题。
教师想通过哪些学习活动来落实这个关键点,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达成设定的某个目标?这些学习活动之间、这些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吗?学习目标的达成是不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怎么教”的问题。
学生的言语技能、思维等是否受到这节课的影响,在这堂课上可能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与教材所隐含的主要价值与教师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是否一致?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是不是有较高的效率?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教得怎么样”的问题。
如果一个教师在上课之前仔细考虑了这些问题,并有了自己的初步答案,上课过程中能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在课后反思中,能经得起这些问题的检核,这说明他基本上具有了课程意识,已经达到了在课程层面上的专业自觉。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达到专业自觉不是指一般的教师素养有多高,如对学生有爱心,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文学知识,能背得出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对各类文章有敏感的判断力,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以及对课堂的控制能力等。而是应该对语文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具有理解、判断和把握的能力。唯其如此,他那些语文知识表达能力才会有用武之地。反之,如果没有一个课程层面的自觉,他熟记的那些理论、概念、语文知识提问技巧,可能就是一些华丽的碎片,单看起来炫人眼目,放在一堂课中则可能暗淡无光,有时还会互相冲突,起到相反的作用。
课标、教材、学生、教师等诸因素应该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成为一个支撑整体。
二、以实实在在的学情分析作为起点
其实,人们都知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学设计以教学过程为其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尤其着重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分析学生情况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首先,学情内容比较庞杂,涉及许多方面,而了解分析学情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很难落实为常规的具体的做法。其次,学情是课堂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全部。也就是说,有时候,学情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有时候又看不出直接关系,不能作为课堂的评价依据,正因为如此,虽然大家都知道掌握学生情况的重要性,但在备课中,这一问题却常常被部分教师所忽略。
下面就“学情”的内涵展开一些讨论,大体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学生情况:
(1)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这届学生整体的代际特点以及这个班级的基本风格。如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知识结构、阅读状况、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个性心理特征、学习需求、认知风格、兴趣爱好、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热点。总体上说,是社会、时代的特点投注于年轻人、通过“这一群”人反映出来、又与学习活动有关的特质。
(2)与该单元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包括学生对课文所涉及的年代、社会背景的了解程度,对课文体现的价值观、情感色彩及审美倾向的认同程度,对该话题的熟悉与敏感程度,对该教材语言习惯的接受程度。例如,学习《背影》,是否熟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甚至交通条件,就直接关系到对课文的理解;与该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基本技能的准备情况等。例如,若是散文的教学设计,教师须知道学生以前学过哪些著名散文,他们可能了解哪些关于散文的知识等。这些信息都是很重要的。
(3)用于课堂教学组织的学习信息,大的方面包括班级常用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班级风格;小的方面诸如班级学生名单、座次、学习小组情况、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表现、学生的个性特征等。这类信息,可以供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完成课堂组织和调动。例如,某校有个很有个性的学生,他读书较多,善于思考,但好发奇谈异议,原来的一位语文教师怪他上课总喜欢打岔,便不太理睬他,他在课堂上也就越来越冷漠。后来换的一位教师,了解了他的情况,在讨论时,教师有意识地让他做总结发言,不仅调动了他本人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常常能提升课堂讨论的层次,这样,上课的阻力变成了动力。这就是根据学情来优化教学组织的成功例子。
学情有许多内涵,在针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设计中,教师不可能把所有情况都当作考虑重点,因此,判断学生哪方面的情况可能会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就显得至关紧要。
三、确定具体明确、相对集中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什么”,这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元素。也正是在这点上许多教师无所适从,导致语文课“少慢差费”的现象依旧严重存在着。总的说来,当前语文教学目标的错位,甚至目标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是存在的。例如有教师教鲁迅的《风筝》,开个“何为好的教育”的辩论会,或者展示一些工艺精美的风筝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放风筝、看风筝的情景,这显然更是远离了文本。更有甚者,教《愚公移山》要来个愚公很愚的批斗会,全然不管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学目标大而空,也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一大问题。华东师大教育系曾对一所重点中学所展出的35份教案作过一次统计:“发现5份无目标陈述,其余30份陈述目标常使用的词语是‘掌握’‘了解’‘培养’‘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教学意图是含糊的。”
教学目标多而杂,是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另一个问题。一般来说,一堂课最好有一个集中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利于学生集中学习和掌握。有老师从三个维度来撰写教学目标,每一个维度写3~4点,合计下来超过十点,试想,一节课40~45分钟,做一个简单的除法就知道这些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目标多了固然不行,目标杂了更不可能实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教学思路容易乱,学生也无所适从。当然,每一个教学板块可以设一个分目标,但这些小目标、分目标,都要围绕全课统一明确的贯穿线索,指向总的目标,共同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结构。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份额,阅读教学目标的选择目前大概有以下三种基本做法:
(1)重在理解课文介绍的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教材’”。这种设计以课文内容为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说了什么”为主要目的。例如课文是议论文的,教学内容就是“理解题目含义,概括段落大意,领会文章的主旨”;课文是记叙文的,教学内容就是“梳理文章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体会这些景物有多么美、人物有什么品德”;课文是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就是“介绍了对象的哪些方面,突出了什么特点”。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观的接受过程,“教‘教材’”式的教学设计已经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辩证地看,“教‘教材’”其实是一种接近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设计,它本身具有两面性,不可一概而论。因为语文学习具有价值多重性,有的课文(教材)内容不仅有价值,还可能是核心价值。至少,具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经典,思想价值突出而文体与表达特点不突出的,如《论语》等,就不妨把其“内容”列为主要学习对象;另外,以介绍语文知识和表达技能的课文如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也不妨主要学其内容。
当然,有些课文的内容,只要学生有基本的识字理解能力,他们一看就能明白,这一类文章的教学目标,如果仅仅定位在“明白文章说了什么”,教学价值就很有限。因此,不管什么类型的课文,最好还是能兼顾“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了解“写了什么”的同时,还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以及“怎样写的”。
(2)通过一篇课文,学习读文章、揣摩思考问题的路径,领会文章的写法,也就是“用教材‘教’”。经过多年的浸染,今天,“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的观念差不多已经被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但在日常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中,能自觉做到“用教材‘教’”的教师并不多见。可以说,“用教材‘教’”的难度不在观念,而在于具体操作,即如何借助一系列教学活动,把“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到实处。我们不妨依据下面几点来尝试:
教材、教参里明示过的特点或知识;
属于某类文体中公认的典型的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不能是自己杜撰的知识;
在这篇课文里属于比较突出的核心性的表达特点,不能牵强和凑数;
以前的语文课中没有学过、或值得重新认识的表达方面的知识,一般不要作简单重复。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特点有整体的、宏观的,有中观的,也有微观的。一般来说,宏观的容易空,微观的容易琐碎,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设计来说,以取中观的特点作为教学内容为宜。
三种层次教学内容的差异面的例子:

不过,需要强调两点,三种层次的大小是相对的,不要拘泥于概念;微观特点虽然不宜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手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微观的语言特点。
(3)以课文作为引子,借题发挥,讨论社会问题。语文教学的主要教材是一篇篇课文,这些课文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如历史、哲学、政治、艺术、自然,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想和议论。如有的教师可能本来敏于思考、长于议论,自然也会把这种习惯带到课堂教学中,以课文所涉及到的某个问题为焦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或当下的每个问题。
四、设计合乎学的逻辑的教学过程
“怎样教”涉及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选择、教学技巧的运用等诸多问题。这里重点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就是一堂课的逻辑结构,由一系列教学活动组成,就是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法与学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等各组成要素整合为一个以时间为维度的呈现顺序,使得一节课中一连串的行为具有课程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涉及哪些要素呢?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以怎样的步骤达成这些目标?这是教学过程设计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学过程可以有不同的区分:
从时间流程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要考虑导入、学习准备、学习主活动、总结巩固等阶段;
从活动主体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要考虑教师活动、学生个体活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
从教学行为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要考虑教师讲授、读书、问答、小组讨论、评价等;
从课堂节奏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要考虑节奏的快、慢,铺垫、高潮、调整、结束等;
从达成的目标来分,教学过程要考虑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匹配;
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还要考虑“哪些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应做多少事情、可能做成多少事情”等不同的可能与相应的活动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就是将上述各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以一节课时间为单位的教学流程图。这个教学流程,应具有一定的结构,体现一定的节奏,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结构”就是“把一堂课分成几个不同的板块或环节,主要板块的学习目标相对集中,板块之间有清晰的内在逻辑”;“节奏”主要是指板块或活动之间应体现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以适应学生注意力和情绪上的变化。
按照这个规律,设计一堂课,也应该把它分成前后几个部分或板块,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划分教学板块应考虑如下几方面:
活动板块不宜太多;
每个板块的功能明确、指向集中;
不同板块之间逻辑关系清晰,指向这节课总的教学目标;
设计贯穿全课的主问题,使教学活动形成一条主线。
一节课一般在40~45分钟左右,从上课伊始到下课铃响起整节课上,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一直保持高参与度,学习的内容之间也有一些区别。这些特点都要求我们一定要把一节课划分成许多段落,但一节课的时间总体又有限,不能切割太碎,否则也没有相对独立的时间完成某些教学任务。一般来说。一堂课以分为2~4个板块为宜。
从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有两种倾向是比较普遍的,一是教学过程不分板块,一口气到底,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二是时间分割太碎,活动太多,学习任务太杂,没有停下来集中学习的时间。尤其以后一类为多。许多教师总认为,教学若不涵盖该课文里的所有内容、不涉及有关知识,心里就不踏实。实际上,教学活动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很低,很难形成清晰有效的学习脉络,而游离状态的破碎信息稳定性比较差,很容易被遗忘。
每个活动板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二步,但仅仅如此还不够,为了增加教学活动的关联性,还应做到环环相扣,即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或前提,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深入与发展,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三步。
设计主要活动板块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完成一堂课任务学习的主要保证,如何保证这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以设计一组相关联的问题,形成活动主线。这是教学设计的第四步。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再根据各种因素判断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具体情况,去丰富教学设计的细节,使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由宏观框架到具体细节、由模糊到清晰,一步步趋于成熟。
五、设计合宜的作业,落实学习反馈
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但是,不少老师对作业的教学价值认识不足,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上比较随意,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对作业量的要求考虑大于对质的追求,缺少有效设计作业的意识,这是不利于提高教学成效的。作业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需要指向教学目标
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它首要的作用就是促进学习内容的保持与迁移,所以,教师设计作业时,第一个关注点就是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是否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否一致,学生的学与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一致,这是考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标准之一。
2.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全体的学生,这是新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作业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作业的难易度、作业量,乃至作业的形式,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家庭作业的个别化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如果教师不给某些学生布置一些个别性的作业,那就说明他没有研究过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魏书生在《教师课上“十条”》中的第八条强调:“一堂课要留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这两位教育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作业的难度等作业设计的针对性问题。
3.作业形式最好能丰富一些
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种种的差异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活动形式等都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形式的作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需求。
4.要求具体、表述明确
作业是布置给学生做的,很容易因为理解障碍而影响学生对作业的感情色彩与投入。在内容上,作业应向学生提出指向明确、要求具体的任务,不要出现笼统、空泛的要求。具体说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明确作业涉及的范围,如读一段、读一篇、读一册,还是做其他事情;
规定或建议采用的方法,如上网查阅资料,向父母做调查、小组讨论、做批注等;
作业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如布置小组讨论,应要求几人一组,是否选出讨论主持、记录人、汇报人等;
作业质与量的要求,如完成时间、作业的字数,应尽量有明确要求;
发布、交流的方式,如网上发布,还是口头交流等;
评价的依据,大体给出评价标准,以便学生按要求做得更好;
激励的办法,告诉学生可能获得何种奖励,会激发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在语言表述上,作业要尽量做到句式简短,表意明确,不能出现含糊不清甚至有歧义的词句,否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5.适合教师检查批阅
一般情况下,一位语文教师总是需要教授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还要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加上备课、改作业、与学生谈心、家访等日常事务,工作量都不小,如果作业很难批改,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甚至会影响教师的日常生活。实际教学中,也有教师面对没有设计好的难改的作业敷衍了事的现象。例如,不少教师会布置“名著阅读”的作业,可学生一旦写好读后感交上来之后,老师往往只给了一个“阅”字,或者含糊其辞地给出“优”“良”“中”一类的等第,缺少翔实的批改。几次之后,学生得不到有效反馈,做起这样的作业来往往敷衍了事。反思这一现象的出现,很大原因是教师对作业批改的工作量、批改方式等没有进行设计,教师布置的作业很难批改,这样的作业是起不到什么训练效果的。与其学生做起来没劲,教师改起来马虎,不如选择有代表性的章节请学生摘录点评,既有针对性,有利于批改,作业也就起到相应的作用了。
以上谈的五点只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这个复杂系统中的几个方面,做好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设计,还需要作好教材分析、设计好学习环境、学习媒体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当然,除了系统性之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还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随着对学生学习反馈的了解,教学设计会在反复修改中更适合教学的实际。

G. 请问谁有中华一题7年级下英语参考答案

要想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减少孩子的运算错误,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矫正。

(1)加强口算训练,使孩子熟能生巧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孩子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只有提高口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运算的正确率;只有加强口算训练,才能切实打牢运算基础。坚持每天花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熟记一些常用数据。

(2)通过对比训练,使孩子养成认真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机械、重复地做同样的工作会使人厌烦,因此,不能单靠强化做题目来提高孩子运算的正确率,因为孩子往往算完一遍就再也不愿意算第二遍,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的规律,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巩固。通过对比训练,克服孩子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使孩子养成认真看题,计算细致的习惯,培养孩子比较鉴别的能力。

(3)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

在学习运算中,要训练孩子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计算时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想就是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数据的特点与运算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确定运算步骤;三算就是在确定计算步骤和方法后,认真进行计算;四查就是每算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运算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H. 怎样进行初中语文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教学设计需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如以学生为本、语文学习本质是一个言语实践活动等;还需要学科的基本知识,如排比这种修辞是怎么回事,其结构有哪些类型,又如散文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散文该用怎样的方式阅读等;更需要一些基本的设计技能与方法,如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反馈等。下面就选择其中几个关键点来谈谈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要领。
一、以课程观统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以往,教学设计常常是教师对某一篇独立的文章教学点和教学流程的理解。近年来,有关教学设计的讨论有了新变化,许多研究者和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不应该只是针对一篇文章或一次作文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走向课程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至少要考虑并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是否知道这个阶段(如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或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单元)的语文课程目标由哪些关键点构成?这些关键点是如何排列的?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我选择的目标相对集中吗?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教什么”的问题。
教师想通过哪些学习活动来落实这个关键点,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达成设定的某个目标?这些学习活动之间、这些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吗?学习目标的达成是不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怎么教”的问题。
学生的言语技能、思维等是否受到这节课的影响,在这堂课上可能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与教材所隐含的主要价值与教师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是否一致?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是不是有较高的效率?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教得怎么样”的问题。
如果一个教师在上课之前仔细考虑了这些问题,并有了自己的初步答案,上课过程中能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在课后反思中,能经得起这些问题的检核,这说明他基本上具有了课程意识,已经达到了在课程层面上的专业自觉。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达到专业自觉不是指一般的教师素养有多高,如对学生有爱心,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文学知识,能背得出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对各类文章有敏感的判断力,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以及对课堂的控制能力等。而是应该对语文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具有理解、判断和把握的能力。唯其如此,他那些语文知识表达能力才会有用武之地。反之,如果没有一个课程层面的自觉,他熟记的那些理论、概念、语文知识提问技巧,可能就是一些华丽的碎片,单看起来炫人眼目,放在一堂课中则可能暗淡无光,有时还会互相冲突,起到相反的作用。
课标、教材、学生、教师等诸因素应该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成为一个支撑整体。
二、以实实在在的学情分析作为起点
其实,人们都知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学设计以教学过程为其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尤其着重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分析学生情况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首先,学情内容比较庞杂,涉及许多方面,而了解分析学情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很难落实为常规的具体的做法。其次,学情是课堂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全部。也就是说,有时候,学情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有时候又看不出直接关系,不能作为课堂的评价依据,正因为如此,虽然大家都知道掌握学生情况的重要性,但在备课中,这一问题却常常被部分教师所忽略。
下面就“学情”的内涵展开一些讨论,大体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学生情况:
(1)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这届学生整体的代际特点以及这个班级的基本风格。如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知识结构、阅读状况、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个性心理特征、学习需求、认知风格、兴趣爱好、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热点。总体上说,是社会、时代的特点投注于年轻人、通过“这一群”人反映出来、又与学习活动有关的特质。
(2)与该单元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包括学生对课文所涉及的年代、社会背景的了解程度,对课文体现的价值观、情感色彩及审美倾向的认同程度,对该话题的熟悉与敏感程度,对该教材语言习惯的接受程度。例如,学习《背影》,是否熟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甚至交通条件,就直接关系到对课文的理解;与该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基本技能的准备情况等。例如,若是散文的教学设计,教师须知道学生以前学过哪些著名散文,他们可能了解哪些关于散文的知识等。这些信息都是很重要的。
(3)用于课堂教学组织的学习信息,大的方面包括班级常用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班级风格;小的方面诸如班级学生名单、座次、学习小组情况、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表现、学生的个性特征等。这类信息,可以供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完成课堂组织和调动。例如,某校有个很有个性的学生,他读书较多,善于思考,但好发奇谈异议,原来的一位语文教师怪他上课总喜欢打岔,便不太理睬他,他在课堂上也就越来越冷漠。后来换的一位教师,了解了他的情况,在讨论时,教师有意识地让他做总结发言,不仅调动了他本人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常常能提升课堂讨论的层次,这样,上课的阻力变成了动力。这就是根据学情来优化教学组织的成功例子。
学情有许多内涵,在针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设计中,教师不可能把所有情况都当作考虑重点,因此,判断学生哪方面的情况可能会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就显得至关紧要。
三、确定具体明确、相对集中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什么”,这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元素。也正是在这点上许多教师无所适从,导致语文课“少慢差费”的现象依旧严重存在着。总的说来,当前语文教学目标的错位,甚至目标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是存在的。例如有教师教鲁迅的《风筝》,开个“何为好的教育”的辩论会,或者展示一些工艺精美的风筝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放风筝、看风筝的情景,这显然更是远离了文本。更有甚者,教《愚公移山》要来个愚公很愚的批斗会,全然不管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学目标大而空,也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一大问题。华东师大教育系曾对一所重点中学所展出的35份教案作过一次统计:“发现5份无目标陈述,其余30份陈述目标常使用的词语是‘掌握’‘了解’‘培养’‘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教学意图是含糊的。”
教学目标多而杂,是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另一个问题。一般来说,一堂课最好有一个集中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利于学生集中学习和掌握。有老师从三个维度来撰写教学目标,每一个维度写3~4点,合计下来超过十点,试想,一节课40~45分钟,做一个简单的除法就知道这些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目标多了固然不行,目标杂了更不可能实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教学思路容易乱,学生也无所适从。当然,每一个教学板块可以设一个分目标,但这些小目标、分目标,都要围绕全课统一明确的贯穿线索,指向总的目标,共同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结构。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份额,阅读教学目标的选择目前大概有以下三种基本做法:
(1)重在理解课文介绍的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教材’”。这种设计以课文内容为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说了什么”为主要目的。例如课文是议论文的,教学内容就是“理解题目含义,概括段落大意,领会文章的主旨”;课文是记叙文的,教学内容就是“梳理文章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体会这些景物有多么美、人物有什么品德”;课文是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就是“介绍了对象的哪些方面,突出了什么特点”。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观的接受过程,“教‘教材’”式的教学设计已经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辩证地看,“教‘教材’”其实是一种接近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设计,它本身具有两面性,不可一概而论。因为语文学习具有价值多重性,有的课文(教材)内容不仅有价值,还可能是核心价值。至少,具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经典,思想价值突出而文体与表达特点不突出的,如《论语》等,就不妨把其“内容”列为主要学习对象;另外,以介绍语文知识和表达技能的课文如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也不妨主要学其内容。
当然,有些课文的内容,只要学生有基本的识字理解能力,他们一看就能明白,这一类文章的教学目标,如果仅仅定位在“明白文章说了什么”,教学价值就很有限。因此,不管什么类型的课文,最好还是能兼顾“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了解“写了什么”的同时,还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以及“怎样写的”。
(2)通过一篇课文,学习读文章、揣摩思考问题的路径,领会文章的写法,也就是“用教材‘教’”。经过多年的浸染,今天,“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的观念差不多已经被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但在日常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中,能自觉做到“用教材‘教’”的教师并不多见。可以说,“用教材‘教’”的难度不在观念,而在于具体操作,即如何借助一系列教学活动,把“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到实处。我们不妨依据下面几点来尝试:
教材、教参里明示过的特点或知识;
属于某类文体中公认的典型的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不能是自己杜撰的知识;
在这篇课文里属于比较突出的核心性的表达特点,不能牵强和凑数;
以前的语文课中没有学过、或值得重新认识的表达方面的知识,一般不要作简单重复。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特点有整体的、宏观的,有中观的,也有微观的。一般来说,宏观的容易空,微观的容易琐碎,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设计来说,以取中观的特点作为教学内容为宜。
三种层次教学内容的差异面的例子:

不过,需要强调两点,三种层次的大小是相对的,不要拘泥于概念;微观特点虽然不宜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手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微观的语言特点。
(3)以课文作为引子,借题发挥,讨论社会问题。语文教学的主要教材是一篇篇课文,这些课文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如历史、哲学、政治、艺术、自然,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想和议论。如有的教师可能本来敏于思考、长于议论,自然也会把这种习惯带到课堂教学中,以课文所涉及到的某个问题为焦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或当下的每个问题。
四、设计合乎学的逻辑的教学过程
“怎样教”涉及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选择、教学技巧的运用等诸多问题。这里重点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就是一堂课的逻辑结构,由一系列教学活动组成,就是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法与学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等各组成要素整合为一个以时间为维度的呈现顺序,使得一节课中一连串的行为具有课程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涉及哪些要素呢?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以怎样的步骤达成这些目标?这是教学过程设计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学过程可以有不同的区分:
从时间流程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要考虑导入、学习准备、学习主活动、总结巩固等阶段;
从活动主体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要考虑教师活动、学生个体活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
从教学行为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要考虑教师讲授、读书、问答、小组讨论、评价等;
从课堂节奏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要考虑节奏的快、慢,铺垫、高潮、调整、结束等;
从达成的目标来分,教学过程要考虑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匹配;
从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还要考虑“哪些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应做多少事情、可能做成多少事情”等不同的可能与相应的活动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就是将上述各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以一节课时间为单位的教学流程图。这个教学流程,应具有一定的结构,体现一定的节奏,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结构”就是“把一堂课分成几个不同的板块或环节,主要板块的学习目标相对集中,板块之间有清晰的内在逻辑”;“节奏”主要是指板块或活动之间应体现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以适应学生注意力和情绪上的变化。
按照这个规律,设计一堂课,也应该把它分成前后几个部分或板块,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划分教学板块应考虑如下几方面:
活动板块不宜太多;
每个板块的功能明确、指向集中;
不同板块之间逻辑关系清晰,指向这节课总的教学目标;
设计贯穿全课的主问题,使教学活动形成一条主线。
一节课一般在40~45分钟左右,从上课伊始到下课铃响起整节课上,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一直保持高参与度,学习的内容之间也有一些区别。这些特点都要求我们一定要把一节课划分成许多段落,但一节课的时间总体又有限,不能切割太碎,否则也没有相对独立的时间完成某些教学任务。一般来说。一堂课以分为2~4个板块为宜。
从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有两种倾向是比较普遍的,一是教学过程不分板块,一口气到底,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二是时间分割太碎,活动太多,学习任务太杂,没有停下来集中学习的时间。尤其以后一类为多。许多教师总认为,教学若不涵盖该课文里的所有内容、不涉及有关知识,心里就不踏实。实际上,教学活动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很低,很难形成清晰有效的学习脉络,而游离状态的破碎信息稳定性比较差,很容易被遗忘。
每个活动板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二步,但仅仅如此还不够,为了增加教学活动的关联性,还应做到环环相扣,即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或前提,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深入与发展,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三步。
设计主要活动板块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完成一堂课任务学习的主要保证,如何保证这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以设计一组相关联的问题,形成活动主线。这是教学设计的第四步。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再根据各种因素判断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具体情况,去丰富教学设计的细节,使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由宏观框架到具体细节、由模糊到清晰,一步步趋于成熟。
五、设计合宜的作业,落实学习反馈
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但是,不少老师对作业的教学价值认识不足,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上比较随意,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对作业量的要求考虑大于对质的追求,缺少有效设计作业的意识,这是不利于提高教学成效的。作业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需要指向教学目标
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它首要的作用就是促进学习内容的保持与迁移,所以,教师设计作业时,第一个关注点就是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是否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否一致,学生的学与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一致,这是考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标准之一。
2.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全体的学生,这是新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作业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作业的难易度、作业量,乃至作业的形式,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家庭作业的个别化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如果教师不给某些学生布置一些个别性的作业,那就说明他没有研究过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魏书生在《教师课上“十条”》中的第八条强调:“一堂课要留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这两位教育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作业的难度等作业设计的针对性问题。
3.作业形式最好能丰富一些
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种种的差异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活动形式等都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形式的作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需求。
4.要求具体、表述明确
作业是布置给学生做的,很容易因为理解障碍而影响学生对作业的感情色彩与投入。在内容上,作业应向学生提出指向明确、要求具体的任务,不要出现笼统、空泛的要求。具体说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明确作业涉及的范围,如读一段、读一篇、读一册,还是做其他事情;
规定或建议采用的方法,如上网查阅资料,向父母做调查、小组讨论、做批注等;
作业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如布置小组讨论,应要求几人一组,是否选出讨论主持、记录人、汇报人等;
作业质与量的要求,如完成时间、作业的字数,应尽量有明确要求;
发布、交流的方式,如网上发布,还是口头交流等;
评价的依据,大体给出评价标准,以便学生按要求做得更好;
激励的办法,告诉学生可能获得何种奖励,会激发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在语言表述上,作业要尽量做到句式简短,表意明确,不能出现含糊不清甚至有歧义的词句,否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5.适合教师检查批阅
一般情况下,一位语文教师总是需要教授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还要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加上备课、改作业、与学生谈心、家访等日常事务,工作量都不小,如果作业很难批改,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甚至会影响教师的日常生活。实际教学中,也有教师面对没有设计好的难改的作业敷衍了事的现象。例如,不少教师会布置“名著阅读”的作业,可学生一旦写好读后感交上来之后,老师往往只给了一个“阅”字,或者含糊其辞地给出“优”“良”“中”一类的等第,缺少翔实的批改。几次之后,学生得不到有效反馈,做起这样的作业来往往敷衍了事。反思这一现象的出现,很大原因是教师对作业批改的工作量、批改方式等没有进行设计,教师布置的作业很难批改,这样的作业是起不到什么训练效果的。与其学生做起来没劲,教师改起来马虎,不如选择有代表性的章节请学生摘录点评,既有针对性,有利于批改,作业也就起到相应的作用了。
以上谈的五点只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这个复杂系统中的几个方面,做好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设计,还需要作好教材分析、设计好学习环境、学习媒体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当然,除了系统性之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还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随着对学生学习反馈的了解,教学设计会在反复修改中更适合教学的实际。

I.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 中考已经不到一百天了可成绩依旧不理想 尤其是化学物理一窍不通 初二初三物理老师...

中考前3个月教你从300分提到600分(绝对真实!)希望对初三毕业生有用。
我把43天从317分提高到622分的经验复制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助到我们哪怕一点点。
首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希望大家明白中考的性质,中考,是一个选拔性考试,而不是能力性考试,这种考试不需要有多高深的能力,只需要你掌握好初中学的知识,灵活运用,答好中考那几张卷子而已!所以说,大家不需要把知识学得多精,研究的多透彻,只需要掌握其中的规律,应用办法,就不会被中考折磨,反而去折磨中考!

很多同学喜欢耍小聪明,很受家长和老师的不屑,按照他们的说法,学习就应该踏踏实实,按部就班的学,没有捷径!他们说的到底对不对那?按照我的观点,说的没错,但有点太绝对。通常情况下,他们口中的学习应该包含两点,学习知识与考试。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我的这句话:学知识不能投机取巧,但考试绝对有规律!尤其是中考这种不涉及到高深知识的选拔性考试,有极强的规律性!大家在以后的五个月时间里,心中一定要有这样一个词:规律!中考有很强的规律性!不知大家做没做前几年的中考题没有,不知你们发没发现,不管谁出题,中考题的思路不会变,每年的中考题大方向是不变的,所以它必然有极强的规律性!(临时课改地区除外)所以,你们把前几年的你们当地的中考题收集好(我当时是研究04年到08年的我们中考题),只要当地的,外地的中考题不需要研究!我要求的不是把这几套题做会了,也不是要求你们反复做几遍,我要的是把这几套题彻底研究透,换句话说,看到每个问题时,立刻脑中能反映出出题老师想考你什么,需要你掌握什么知识,比如说看到数学大题时,脑中想到的不是这道题的解决办法,而是见到这类型题时的思路,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为何做数学题时有的题做的很顺,有些问题想得很困难,看到答案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问题并不难,只不过当时思路卡住了,没想到!为何会出像这种情况?就是思路不清晰,没把握好做题的节奏,做数学题节奏很重要,有时思路一卡住再往下想可能会很困难,所以,反复研究那几套中考题,就要做到思路绝对清晰,以后见到类似的题时做慢点没关系,但思路越清晰越好,写每一步的时候脑中都知道接下来该如何,而绝不是写一步是一步想到哪写到哪。类似,其他科也一样,将这几套题反复研究透,由于历年中考的规律性,你们参加2010年中考时就会把握好思路与节奏!我只研究了一个多月,而你们,可以研究五个月!接下来,教大家一些具体的技巧与学习方法,中考由于它的规律性,所以必然存在着极强的技巧!以下是我当时总结的一些技巧与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不知道各地的中考先考什么,我们这里第一科考的是语文,我想问一下大家,中考语文什么最拉分?答案是选择题和作文!可能很多人要质疑了,选择题一共没多少分啊,拉什么分啊,我要强调的是,选择题只有对与错,没有中间分!也就是说,比如一道选择题两分(或者三分)那做对了就是两分,做错了就是零分!没有得一分的情况!一道阅读题比如说是五分都写满了,得四分与得三分只差一分!类似的翻译题与语言运用题也一样。这就是为何我说选择题拉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选择题做错了等于浪费时间啊!
其他题做完了即使答得不好也不至于得零分,但选择题坐了半天做错了是不是等于在浪费时间?所以说选择题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我在最后的四十天找了很多的语文套题,只做选择题,做了多少套我已经数不清了,需要积累的生字成语什么的一定要牢记下来!中考时我的选择题一道也没错,即使错我也顶多允许自己错一道!

语文另一极其重要并且拉分的环节就是作文,我不知道各位准备中考是怎么写作文,看到题目,构思,立意,然后开始编吧,应该绝大数人都是这样的,但从今天起打消这个想法,中考作文一定是事先写好大部分的!有一点你们应该知道,中考作文,出题立意一定是积极向上的!有人说这是废话,没错确实是废话,但大家可以想一想你们以前遇到的作文题,立意逃不出那几个范围。我中考之前总结了几个范围,刻苦拼搏,爱心,保护环境,面对挫折,团结合作,热爱祖国,把握机遇......应该不到10个吧,结果我们中考考的是道尔顿根据袜子的颜色不一样发现了色盲症,可以归结到把握机遇吧。你们从现在开始总结一下积极向上的立意,然后每个立意写一个400至500字的段落,这个段落写的越精彩越好,越华丽越好,写完找老师帮你们修改,之后把它们背下来(没要求一字不差背下来,大概背下来就可以),考试时看到题目立刻确定立意,然后写开头,开头的作用就是引到你背的段落上来,然后把背的段落抄上去,再结尾OK!这样你就能在作文上比别人省出20分钟,而且这样经过千锤百炼的作文分数会很低吗?从现在就开始准备,不要怕麻烦,我做这些时只剩下一个月了,你们还有五个月那!半个月准备一篇段落都来得及吧。另外你们要知道的是写中考作文绝不是让你们写多优秀的作品,而是要你们尽一切办法把批卷老师唬住,吸引住她的目光,千万别写太深刻的东西,老师没时间给你认真看!朱自清来写中考作文肯定得不了多少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立意深刻吧,但那是后人反复的分析推敲才得出的,你让批卷老师看一遍就能看懂并且给高分,不现实!所以说,你们要写的不是好文章,而是能得高分的文章,不要企图让批卷老师来分析你的文章。另外,教大家一个小技巧,怎样写作文开头能吸引住老师的眼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招吧,以后你们可以试试把立意写的华丽点,比如说把握机遇的立意,肯定有很多人写的是要善于把握机遇,只有做好准备的人才能把握好机遇,机遇只降临在有把握的人身上等等......我当时写的是“机遇之花,只在有准备的土壤中开放。”不见的写得多好,但肯定比以上几种更能吸引住老师的目光。
估计问一下中考哪科最让人头疼,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数学吧,关于数学,你们的老师一定让你们好好做填空选择吧,因为这部分占得分值太大!我们考试是150分的试卷,填空选择占了80分。老师说的一点没错,填空选择确实太重要了,但也希望大家不要强求,因为填空选择打满分很困难的,错一个两个也说得过去,从现在起填空选择每次都认真做就可以了,用不着花费大量的时间像语文那样大量练。我要强调的是大题,数学的大题的分值是非常大的,而且大多数人答数学卷子是答不完的吧,前面的大题很简单但后面的大题是很有难度的。我要说的有两点,第一点,我不知大家有没有和批卷老师交流过,中考的批卷老师是怎样批数学题给分的?肯定有人说了,那还用问,肯定按步骤给分了!中考题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步骤分的!但大家想没想过,为什么老师们不愿意去批卷?批卷老师为何外号叫疲倦老师?批卷子是一项及其枯燥,劳累,无聊的工作,每天老师要批多少卷子?你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老师们有没有时间和精力盯着电脑屏幕把每张卷子的大题一步一步的找步骤,找采分点?正常来讲计算题写满了,答案对了,整体答题思路没什么问题就直接过去了,答案对不才会去看步骤,而且是简要的看下步骤,然后经过几秒钟考虑打上分数然后就next one了,证明题也一样,结论得出来了答题思路没问题就PASS了!(以上是我听数位批卷老师说的,我瞎编骗你们我不是人!)以上这段话你们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如果你们相信,就应该好好利用这一点。

举个例子,一道解答题,做到一半了,遇到一个三角形,一条边是三,另一条边是五,你需要求出另一条边是四,得出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就能做下去了,而根据图形或者根据以往做题经验那条边肯定是得四但你不会求,或者说你考试时思维卡住了求不出来了,做不下去了,这时你们怎么办?空着,放弃,做下一题做完再接着想?如果还想不起来怎么办?最正确的选择,大胆的写上:又因为那条边等于四,所以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接下来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老师会发现吗?很有可能不会,那你就满分了,即使发现了,他也绝对不敢把你接下来的的步骤分全扣掉!同样,证明题,做到一半了,卡在一个结论上,这个结论证不出来,下面没法做!怎么办?大胆的把这个结论直接写上,继续做!老师会发现吗?不一定,即使运气不好被发现了,批卷老师敢把你后面的步骤分全扣掉吗?
关于数学,还要强调第二点,那就是给老师的印象,不知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何同样满分12分的一道题实在不会了,只做了一半,有的人只得4分,有的人得6分,有的人得8分,甚至有的人会得10分?12分满分的题你能应该得12分他不敢给你打2分,你应该得2分他也不敢给你打12分,但你应该得6分老师可以给你8分也可以给你4分,没人会追究!告诉大家一句话:做一半的题,尽一切可能让批卷老师感觉你是没时间做了,而不是你做到这里不会做了!这点我没办法教你们具体方法,只有你们自己去慢慢体会,我在前面说过锻炼解题思路,做题时思路越清晰越好,即使同样做了一半,思路清晰的人在这方面占了极大的便宜!好好去体会一下,考试前20多天的时候我曾花费了很大精力研究这方面,而你们还有五个月的时间!
此外告诉大家一个小常识,中考题中,数学的选择题选项出现的次数是有严格要求的!我们考试是15道选择题,那ABCD每个选项都必须是三个或是四个!(我只知道数学,别的我不知道,你们可以研究一下)平时考试没这要求,但中考一定是这样!假如说你做完选择题,发现有三道题不会做或是叫不准,回过头查一下选项,发现剩下的12道题只有1道题选D,那么恭喜你,不到5秒钟的时间,你捡回了至少两道选择题!
至于理综,我所说过的中考有很强的规律性,理综方面体现的最明显!尤其是物理和化学,规律性极强,好好研究中考题,一定会得到质的飞跃,没什么好说的!但生物不好说,因为生物知识点太多,太碎,尽一切可能好好背知识点吧,生物把知识点背好了,想打低分都难!此外物理的大题与数学不同,物理的大题步骤分很多,结果反而占不了多少分,不会做的题写公式都能得不少分,至于怎样多抓采分点,你们的老师会花费大量时间反复给你们讲的,认真听就可以了,但答物理大题时,可千万别用我教你们的唬数学批卷老师的方法,批物理大题因为步骤与公式占分比重太大,老师会看你步骤的!千万注意!
最后一科都是考英语吧,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英语考题中哪道题初中三年老师讲得最多?没有悬念,是单项选择吧,而单项选择在英语考试中占得比例又是多少那?你们心里肯定是最清楚的!所以说,千万别把精力浪费在单选上面太多!而且还有一点你们应该知道,我国的英语教学趋势是忽视语法,重视词汇与能力!四级考试目前已经没有语法题了,单选已经全是词汇题了,中考单选中语法题也必然越来越少!而词汇题越来越多,不信你们可以问你们的英语老师,这是我国英语教学的趋势!所以你们千万不要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语法上!不如好好的背一背单词!此外有句话不知你们听没听过“得阅读完形者得天下”这句话,这句话自从我国有了英语教学开始一直流传到现在,没有人会质疑这句话,阅读与完型在英语考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我中考单选错了七个,阅读错了1个,完型错2个,而我的同学单选错3个,阅读错3个,完型错4个,差距不就这样被拉开了吗!
关于英语,我推荐大家去各地的新东方学一下,新东方每年这时候应该有个中考英语强化班,四五月份时还有冲刺班,我绝对不是在这里做广告,俞敏洪又不给我钱!去年四月份去新东方补习过一阵英语,受益匪浅。新东方的老师都是疯子,以变态为荣!他们内部有一句名言:我变态,我存在。他们对各种英语考试的技巧摸得很透,我在那里学了一阵后听力,阅读,完型,作文都有很大提高,我在这里说多少也肯定不如他们讲的透彻,很推荐大家去学一下,如果根本没用你们骂我!
此外英语也有个常识,完形填空20个选项,ABCD一定都是5个!你们可以自己翻一番往年中考题,真的。完形填空做到最后有一两个不会的可以查一下选项个数(我就是最后有两个不会的,一查发现A5个B4个C5个D4个,结果两道题我一个选B另一选D,结果两道题蒙串了,错了两个)

顺便告诉大家一个习惯,我不知道你们记不记笔记?反正我是没记过,因为我看我们同学有不少平时非常认真的记笔记,每科都有一大本甚至两大本,但问题是你们有时间看吗?或者说记得东西以后都用得到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为何要浪费时间那?剩下的时间多背一些单词多好。我的建议是准备一个小本子,可以装在口袋里随身携带的,上面记什么那?不管哪科,遇到完全不会的东西不要往上面记,专门记那些似懂非懂或者掌握不好的的东西,比如说似曾相识,但记不清的英语单词,生物知识点,语文生字等,然后随身携带,一有空就看一眼,等一本记满了整理一下,已经彻底掌握的就不要了,把还没掌握还得整理下来,抄到新的小本子上,这样,保证自己只有一本笔记,而且随时都可以看。
这是我总结的一点经验与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时间的关系我只写了这么多,大家有疑问可以提出来,最后送初三的兄弟姐妹们句话:学知识要听老师话,老师掌握的永远比我们深!考试信老师不如信自己,因为老师永远不如学了解考试!
此外,现在还很迷茫的兄弟姐妹们,中考前43天学校倒数第一的废人都没有绝望,你们还有什么好怕的那?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必将辉煌!
大声呼喊:别人被考试折磨,我们折磨考试!

J.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语文政治背诵效率

一、语文
1.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古诗文,理解后记得更牢固。
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理解之后记忆会更快。当然,背诵后也有助于理解。
(1)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来记忆。
(2)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3)采用“整分联背诵法”
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
3.勤写。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作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二、英语
英语最注重的就是抓语法知识和单词。
1.背诵单词、搭配。
单词是英语的一大基础,单词不过关,就别想学好英语了。常常看到学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背一个单词,或者在纸上把这个单词抄10遍。这样做即便记住了单词,也只是这一时,考试就忘了。而且,这种做法也只能记住几十个单词,单词多的话就不管用了。
最好用的方法就是通过音标记单词,每个字母的发音其实就几种,只要熟练音标和字母在单词中常见的发音,那么当听到一个单词,基本上就能拼写下这个单词。即便是没有学过的单词,也能根据音标写个大概的模样。
而至于要保证写对,可以把每个单词做个小卡片,睡前翻一遍,连续几天就能掌握这些单词了。
至于搭配,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到句子里。比如说动词搭配,只要造一个简单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能记住了。英语中的一些搭配,其实就是一些不成文的规定。简单来说,就是固定出现,固定这么用,千万别去钻牛角尖。
2.了解、记住语法。
语法算是学习英语过程中比较难的一项,但又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具体怎么学呢?最基础就是了解主谓宾结构。
简单句中有主谓宾,复杂句中同样有,只不过就是主语或者宾语可能变成了从句,加了定语修饰或者是名词性从句作解释,当然二者也可能变成动名词 doing 形式或者不定式 to do 形式。
当然,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有一个固定的形式,这就需要背诵了。至于动词的话,要掌握的是时态的问题,一共是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这也就牵扯出了虚拟语气。所以,了解了句子成分,背诵了一些固定句型,语法其实没那么难。
3.背诵作文范例和典型句式。
找一些优秀的范文背诵,这一点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做。但是,背诵范文,不是背诵内容,而是要了解句型和行文思路。
所以,建议对每一篇作文都画一个流程图,了解思路,然后在流程图中,标明作文中用到比较好的句型,然后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尝试用上这些句型。但是,一定要充分了解这些句型的用法和意思,千万不要生搬硬套。
三、政史地
在复习前要列好一个周密的复习计划,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有以下几点:
1.抓关键。
这个关键分为“点、面、体”的关键,你了解考试的重点在哪里。比如历史,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影响,历史如何定性,最好有所分类来记忆,效果更佳。
2.背目录。
目录是提纲挈领的文字,概括性非常强。跟着目录背,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清晰,记忆效果也更佳。
3.多了解题型,动手做题。
熟能生巧是一定的,了解题型多做题有助自己的记忆。如果说背诵是把课本记在了嘴上,那么,默写主要内容就是把课本记在了心里的。
4.同学合作。
和同桌互相问问题,而且挑对方知识点薄弱的地方来考对方,这样很有趣,记忆也更牢。
喜欢我的答案可以采纳我哦,谢谢~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流程图题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