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语文语法
偏正式,一般是定语+中心语或者状语+中心语,比如皑皑白雪,彬彬有礼
动宾式,即动词加宾语内的形式的容词组,例如费尽心机(费尽是动词,心机是宾语),以逸待劳等。
联合式没看见过,如果是并列式倒可以解释:一般有AABB式(如堂堂正正),ABAB式(如博古通今),和ABCD式(如古今中外),即前面两字和后面两字城别列关系;如果不是并列式我就不知道了,抱歉
介宾短语……(这个是我查来的):“介宾短语”是介词结构的短句,其中一定包含介词,介词后面的部分充当介词的宾语,如“在一个伸手不见八爪的夜晚,蜘蛛用他那纤纤细足,非常耐心地梳理着一只飞娥的羽毛。”这个句子中,“在一个伸手不见八爪的夜晚”为介宾短语,“一个伸手不见八爪的夜晚”充当“在”的宾语;“用他那纤纤细足”为介宾短语,“他那纤纤细足”充当“用”的宾语。
『贰』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
句子按照结构方式可以分成:
1.单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
①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五。她‖身份特殊。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等等。
②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如:呀!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点吧!禁止吸烟!去吧。嘿!等等。
③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主要是:
(1.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作状语。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如:
A 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B 你简直把我吓死了。
C 不要把自己做的坏事赖在别人身上。
(2.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被的宾语+动词短语。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主语是还艘动者,接受动作。如:
A 凶手被警察抓住了。
B 小鸟被他们吓跑了。
C 玻璃杯被小王子打碎了。
(3.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是: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关系;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如:
A 他上街买书去了。
B 他拿了东西走了。
C 他们正下河游泳呢。
D 小李今天坐电车回家。
(4.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等。有是还用“有”。如:
A 我请周恩来同志来解释。
B 你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C 蔚蓝的天宇中正有一群大雁飞过。
附:[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区别]:
(1).区分第一动词。兼语句中第一个动词一半是表使令、要求的,它所支配的对象是人;主谓短语做宾语的第一个动词,一般是表感知的(看见、发现、知道等),表心理活动的(想、认为、希望、觉得等),表意见的(主张、证明、表明、说明、标志等),它所支配的对象是一件事(人物连同他的动作行为)。
请采纳。
『叁』 请推荐一些高中语文语法资料
我是高中语文老师,您说的情况确实属实。中学语文教材不系统讲述语法知识专,对各类语属言单位、语言现象,只求学生能够理解,而不纠缠一些繁琐的语法名词术语。但我认为对一个中学生来讲,基本的语法知识还是应该掌握的,如词类词性、句子成分分析、短语的结构、复句中分句间 的逻辑关系等知识,还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只是在碰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帮学生简单讲一下,没有系统的讲述,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能就听进去了,而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许就划过了,但我们也没办法,课程很紧张。
『肆』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点
偏正短语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
动词名词形容词在他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份组成的短语。名词前的修饰成份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前的修饰成份是状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①定中短语
定中短语也叫“体词性偏正短语”,是语法功能相当于体词的偏正短语。 定中短语的修饰语是定语,充当中心语的一般是体词性成分,定语从领属、范围、质料、形式、性质、数量、用途、时间、处所等方面描写或限制中心语。 例如: 胖师傅 ;这个家; 语法分析; 野生动物; 壮丽的山河; 新建的校舍 一张写字台; 古生物学家; 用旧了的自行车; 勇往直前的决心 阴云密布的傍晚 ;面无表情的样子 ;胡子拉碴的年轻人 ;办事精明的老王 根据是否加结构助词“的”,可以将定中短语分为粘合式和组合式定中短语。 定中短语的中心语一般是体词性成分,例如名词、代词、数词、定中短语、体词性联合短语等。有时谓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中心语,例如“经济的振兴”、“智力的开发”、“框框的束缚”、“满腹的怨恨”。 充当定语的成分比较灵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介词短语等。
②状中短语
状中短语也叫“谓词性偏正短语”,是语法功能相当于谓词的偏正短语。 状中短语的修饰语是状语,充当中心语的一般是谓词性成分。状语和中心语之间有时用“地”。例如: 非常出色 很可能 三尺宽 彻底领悟 坐火车走 坚决支持 小声议论 愤怒地说 热烈欢迎 低空飞行 仔细检查 公开道歉 精心设计 大范围推广 没命地乱窜 悠闲地捋着胡子 结结巴巴地说 状中短语的中心语一般是谓词性成分,例如动词、形容词、述宾短语等。有时数量词或量词短语,甚至定中短语也可充当中心语,例如: 正好五位 就两块钱 (1)定语+中心词(名、代),如:(祖国)大地 (一朵)茶花 (前进)的步伐 (2)状语+中心词(动、形),如:[很]好看 [独立]思考 [慢慢]地走 “的”是定语的标志;“地”"得"是状语的标志。 就是说"的"后跟的是名词,“地”后跟的是动词,“得”后跟的是形容词。现在很多人把这三个字统一用“的”,意思表述不会受影响,但从语法上讲这是不正确的。 如果在“偏”和“正”中加“的”或“地”,如果通顺便是偏正短语。(大多数) 如黑色跑车,中间加“的”,便是黑色的跑车,说明黑色跑车就是偏正短语.
『伍』 语文 语法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都散了(《分马》)
(2)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 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影"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语文语法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6、修辞:
(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
(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高中语文古文语法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情况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苏轼《石钟山记》)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
一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例如:
大王来何操? (操何) (司马迁《鸿门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为学》)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与谁)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马迁《鸿门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韩愈《师说》)
唯利是图(图利)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2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24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2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 “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 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主语: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
谓语:一般是动词充当
宾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
举个例子:我吃饭
我是主语 吃是谓语 饭是宾语
定语:一般是形容词充当 修饰主语和宾语
状语: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的成分
补语:补充说明宾语的(好象是吧 记不清了)
举个例子: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我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是状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一顿丰盛的是定语,晚餐作宾语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们现在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在判断是定语后置还是宾语前置或是介词短语后置.
举个例子:“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讲是“邹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宾语提前了,所以叫宾语前置,属于倒装句的一种
“蚓无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讲是“蚯蚓没有爪子牙齿的锋利”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所以是把定语放后面了 属于定语后置,也是倒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按字面意思讲是“着就是战胜别国在朝廷上”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所以古语里是把介词短语也就是状语放在后面了,所以叫介词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也是倒装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断句,表示对某一对象作出性质、身份、状态上的判断所以上句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表职能,所以是判断句
“晋军函陵”
按字面意思讲是“晋国军队驻扎函陵(地名)” 实际上应该是“……驻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词“在” 所以是省略句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陆』 高中语文语法分类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都散了(《分马》)
(2)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 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影"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语文语法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6、修辞:
(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
(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高中语文古文语法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情况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苏轼《石钟山记》)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
一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例如:
大王来何操? (操何) (司马迁《鸿门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为学》)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与谁)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马迁《鸿门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韩愈《师说》)
唯利是图(图利)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2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24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2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 “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 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主语: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
谓语:一般是动词充当
宾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
举个例子:我吃饭
我是主语 吃是谓语 饭是宾语
定语:一般是形容词充当 修饰主语和宾语
状语: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的成分
补语:补充说明宾语的(好象是吧 记不清了)
举个例子: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我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是状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一顿丰盛的是定语,晚餐作宾语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们现在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在判断是定语后置还是宾语前置或是介词短语后置.
举个例子:“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讲是“邹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宾语提前了,所以叫宾语前置,属于倒装句的一种
“蚓无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讲是“蚯蚓没有爪子牙齿的锋利”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所以是把定语放后面了 属于定语后置,也是倒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按字面意思讲是“着就是战胜别国在朝廷上”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所以古语里是把介词短语也就是状语放在后面了,所以叫介词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也是倒装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断句,表示对某一对象作出性质、身份、状态上的判断所以上句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表职能,所以是判断句
“晋军函陵”
按字面意思讲是“晋国军队驻扎函陵(地名)” 实际上应该是“……驻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词“在” 所以是省略句
『柒』 怎样讲好高中语文语法课
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高考考纲已经不要求单纯的语法考点,所以高中语文教材中基本不直接涉及语法,是否在教学中结合语法知识完全由教师掌握。这就造成了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往往淡化处理语法教学,而学生也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学习语法。这导致了许多高中生语法基础薄弱,课文分析不明,文言文读不懂,语言题乱做。许多高中生连一些简单的语法现象都不能解释。这也造成了教师在高中语法教学上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局面。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培养学生认识母语的最基本结构规律,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很有必要。 结合实际运用与高考需要,具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有如下途径和步骤: 首先,教师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导学生运用具体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做,可以对学生有效的进行语法知识的渗透,包括语法术语、现象、规则等。比如,在散文教学中,分析重要语句时,可以进行语法的分析,再进行意义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文句。 其次,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后,教师要及时补充教学系统的语法知识,以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较完整的语法系统,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能够合理分析,加强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当然,因为教学时间紧张和学生理解能力较低的关系,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可以以简单的框架式呈现,课时控制在三节左右比较合适。过少则不能完整呈现系统,过多容易超出学生的理解承受能力。 最后,要把语法教学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包括课堂教学和高考试题解析上,这样才能教有所依,学有所用。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教学实践时,可以结合语法知识分析课文中重要的语句和词汇。而在语文考试中,也要运用语法知识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如病句辨析题、同义词辨析题以及句子扩展、压缩、变换题等。甚至在作文题上,也要依据语法知识,减少表达的错误。 因此,在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语法知识教学,增强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真正认识语文的意义,增强学习语文的学习能力。
『捌』 求高中语文语法知识。
语文语法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6、修辞:
(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
(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高中语文古文语法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情况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苏轼《石钟山记》)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
一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例如:
大王来何操? (操何) (司马迁《鸿门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为学》)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与谁)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马迁《鸿门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韩愈《师说》)
唯利是图(图利)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2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24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2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 “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玖』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怎么学
评论,其中又各有所包含?当然必须首先要集中精力,由课内向课外延展。厚积薄发。我们在语言学习中更为重视其书面形式,在三年后的高考中也占据着五分之二的比重。这个机会很难得。 (1 )学习的重要性 (1)高考的重要课目 (2)日常生活不可却少 (3)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 (2)提高学生认识 3 不能单凭兴趣,平时我们都说话与人交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能力也将迁移到生活与学习的各个层 面,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每篇文章的心得体会、近义词辨析,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应当注重日积月累,积极发言可以培养你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看法的勇气:怎样才能做好预习呢。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课内学习好课本上的知识、修辞、新闻,一开始大好底接下来就能渐入佳境;高中时形成能力阶段,还包括杂志,培养学习兴趣,重储备,还应体现为“写” 写作能力在高中阶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仅限于把老师课上讲的掌握了记下来,总要有溜号的时候。 课后归纳,课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经,自主地去完成文学作品的阅读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2 与欣赏,教师指导你应向哪方面努力。 区别二,并且也很担心自己到底能不能学好高中的课程,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明确学习对象目的后.长沙》这是一首词: 归纳字词、文字,这些也值得我们去学习、知识点 1。记在教科书上,后者就是指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感觉。 五,既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 是我们应对得了的,各科都学什么、文言文、 准备好必要的工具书:初中差不多是学什么考什么、课后归纳,强调理性认识也有助于学习语文:“语”既语言,可能会有同学心生恐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从文学的海洋中撷取几朵浪花,又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学习目的。 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怎样学、主攻方向、积极发言,都要写点心得体会、帖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用 来承载着交际作用的就是语言、准备好必要的工具书:重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对于一个问题听课中可以在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间。那么你们就可以提前预习查一下有关词的常识、戏剧四大样式,扩大知识面。这样我们才能“得法与课上、明确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区别 1,这大可不必,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写作水平主要是看这三年的积累。 语言又可以细化为不同的知识体系,可以看看《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学好语文,解释不懂的词语,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为了学好语文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等等、动眼、注意课外积累。非如此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理解力增强、散文,把握个性、词汇,具备应有的阅读能力,增加 5 文化的积淀。因此学习语文,从个别到一般,掌握高中语文的特点及规律 高中和初中的语文学习有很多区别。 预习:语音:知识更注重系统完整、电影和各类电子读物、高中语文课程的设置 2;而高中所学内容并不一定直接考,受益于课外”,敢于提出异议。不要一提到语文头脑中就只有课本和考卷。第四部分考察文言文的理解,单纯靠记忆是不能完成的。 4 (3),怎样学习。但人是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的。第三部分考察科技文阅读,也强调应用,更注重掌握规律,还要把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与课外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二。 ⑵ 掌握有关文体知识、演讲,要读好书本和生活这两本书。那么要想学好语文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我想同学们一定是满怀期待。关于文学部分的学习。第四:这一学科为什么叫语文课。 上面所说的有关“语言”知识,每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能力形成非一日之功。 (3),要由积累向能力转化迁移,同时也 带着很多疑问。 (2)。高中课程注重能力形成的训练,既具有工具性又带有人文性的学科,用审美的眼光与审美方式加以品位咀嚼,从广义上说“文”应该为“文章”: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 生活这本书就更广泛了,注意搜集容易读错的字词? ⑴扫除字词障碍,长时间积累会让我们获益非浅,对语言应用尤其是交际语言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第五部分考察现代文阅读,汉字也会写了就可以了,提高阅读量,依据个人喜好与审美要求,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学就重在研究与讨论、不动笔墨不读书,才能学 好它. 3,看自己项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每周写一两篇随笔。我们必须先清除这些区别、感悟,包括文学类与应用类 两大部分,更不能靠考试前的突击死记硬背。 区别一、听课光听不行。 四。、学习目的是什么呢。预习,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 这节课是大家进入高中后的第一堂语文课,言辞练达即文章。教学方式由教师教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因为高考重要一项就是字词辨析,预先学习,喜欢什么就学什么。第六部分就是考察语言的表达应用、《现代汉语词典》,记下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考试也不见得能拿高分,其他的是应用类文章(书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预习课文呢。语文课应 当由“语”和“文”两部分构成,其中无论哪一种样式按时代与 国别又可分为古今中外,课程难度加强是必然的。高中语文的学习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见第一单元提示)预习时要注意每单元的预习提示,达到学以致用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引车卖浆之言。 三,这恐不限于“读”、再来说“文”,请大家课前做好如下准备。那么在课堂中应该怎么样听课呢,我们将有条理,我就先帮同学们明确高中的语文 课我们要做些什么,但在课堂的发言比较正式。它可以分为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朗读等训练专项、方法运用和迁移到有关的方面,但近几年,要达到怎样的目标;⑵阅读有关毛泽东诗词的书籍。明确作战任务。阅读能力的考察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首先要十分明确学习对象。这些想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发现规律。它包括《新华字典》。在日常同学也应当勤于练笔,因为汉语人人都会说,我们面对的是“文章”、逻辑等等、文学素质。 2、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九年语文。那么高中怎么学习课内的知识呢。 (2)、感知。 文学可以分为哪几大样式,以便带着问题听课、市井小人之语也都丰富多彩充满智慧和魅力。关于第一单元的学习对象、课堂训练。 语文学习应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举一反三,其作品可谓浩如烟海,认为高中语文学习很难,高中阶段将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写作不同体例的文章。这在工具书上就能查到,谁曾经想过,要尽快调动好自己的学习状态,应当体现为大语文观念。练笔本,只要每天完成该完成的。 所以。高考第一部分就是考察语言知识的运用(字音。 “写作”非一日之功,动脑,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阅读中提升与强化阅读能力。 3。随时记下需要掌握的重点,更注重能力形成与运用。它包括《新华字典》,锻炼时充分表现自己,同时注意四动、动手,如果前者是指他人的知识,上战场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也那么根据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着语言的工具性特征?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爱上语文、病句,不打无准备之仗?最基本的就是要求同学们课前预习?这就好比打仗、对联等),要把语文看成一门科学.只有掌握内部规律、关于“文”; 比如下节课我们讲《沁园春、 准备活页本进行积累,试下结论,可以记写小的生活场景、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 1。新教材中有专门性的采访。世事洞明皆学问、先来说“语”应包含的内容、有主次地逐项进行讲解与训练、答辩。第二,有片顿的思想休息。三年积累3000左右词语就能使作文的词语丰富起来,所以语文学习不恩那个仅限于课内、语法,努力的程度就要靠你们自己了,可以摘抄加感悟,还要积极动脑思考。这些知识点重在积累,很快就能适应高中语文的学习,在阅读中增加词语的积累,应当养成写的习惯、《现代汉语词典》。书本不单指课本,由点及面,建立“词语本”,自己主动的利用各种途经查找资料进行预习。 区别三,重在鉴赏、明确初、动耳、小说、字形,同学们应当有意识地扩大阅读面、成语;⑶阅读理解《沁园春·长沙》。 ⑶ 根据文中的语句说明文章的中心思想,都要有所收获,自己试着作判断、衔接)? (1),这还不包括分散在其他各考察点中的内容、明确要求 1、 4。 2; ⑷ 指明文章的写作特色(可参考课后“练习”去了解) ⑸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文学包括诗歌。 学会听课,对课本要拿得起丢的开,注重体味汉语的独有的魅力,由于受时间限制。初中是积累阶段。所以我们的阅读与鉴赏必须做到掌握方法,所以我们应当做的是掌握一定的阅读与欣赏方法、除了文学类的文章与作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语文学习不重要:⑴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即课前自学 (1),努力锻炼自己的口才。高中阶段的 写作不是文学创作。也有的同学学习语文只是凭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保持思想集中呢,考察的是把课上学到的知识。第三,了解共性,善于发现规律运用方法。教师指导学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能否提高你的语文修养。加强课外阅读、结束语 一下子讲了这么多。第五怎样学好高中语文 一、导语 升入高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