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教初中语文所有课文文体分类譬如说明文有哪些议论文
除应用文外,一般说来,文体大约可分为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五类。
1、记叙文
记叙文与描写文是陈述外在的人事或景物,题材较易把握。
定义: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2、说明文
说明文与议论文是发挥内在的意见,支配较难。
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特点: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3、描写文
记叙文只要略述概况,又比描写文的详加刻划为易易﹔
4、议论文
说明文可凭客观阐释,议论文则要有主观的主张,後者较难。
定义: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5、抒情文
抒情文的难易与描写文、说明文差不多。
这五类文体比较言之:记叙文最容易﹔抒情文、说明文、描写文次之,论说文最难。命题时,可视学生的程度,由易而难,循序排列,最好使其系统化,但这也不是那麼刻板的,可以酌情适度变化,使难易互相协调。
(1)初中语文各类文体扩展阅读:
文体特点
一、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记叙文的文体特征是记叙某个具体的生活内容,描述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场面。记叙文的材料必须具有直观性,即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特点,力求避免概括、抽象。记叙文中记人、叙事、写景、状物,都与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联系在一起,所以其结构主要为时空结构。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所以它要求语言要有形象性,使读者读了其文,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二、议论文写作文体特征
议论文的材料主要是用作论据的,即论证观点的依据,所以材料必须具有某种论证性。议论文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以逻辑推导为线索的,因为说理是其主要目的,而说理必须遵循逻辑规律。一般的逻辑进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论证方式尽管比较繁多,但它们无不是演绎、归纳、类比等逻辑形式的衍化。
议论文的语言运用必须是明确的,同时它所思考的、把握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对整体事物的某种高度的抽象概括。
参考资料:网络-文体
B. 初中语文文体有什么
记叙文(包括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小说、散文等)、说明文、议论文。
C. 初中语文共有哪几种文学体裁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文学体裁,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样式。
D.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考哪些文体
文体指文章的体裁和风格.
记叙文
(1)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内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容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说明文
(1)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2)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议论文
(1)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2)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还有小说,戏剧,散文,记写事实类,阐述观点类,解说知识类.
E. 语文中各种文体的概念以及区别
初三语文总复习文体知识归类
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3 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事说明道理。而从“事”到议。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
4 小说 散文 戏剧 诗歌的知识要点
(1)就文章的样式(体裁)分,有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并列的四种文学样式。
(2)小说以塑造人物现象为中心,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3)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 ,主要有: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
(4)小说中的“我”并非作者自己,一般是由作者虚构的。并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人物现象。(5)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小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烘托人物性格,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6)由人物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构成小说的情节,而连贯这一过程就是小说的线索。
(7)小说中的情节线索对生活矛盾的揭示,对人物性格的形成,起着积极作用。
(8)诗歌的语言特点:凝练。所谓凝练,就是用精练而优美的语言,表现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感情。
(9)诗歌的押韵,韵脚:诗句的末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就为押韵;句末押韵的字就称为韵脚。
(10)词是古代韵文的一种形式,每一种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调子,可以唱;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而又叫长短句。词有上下阕之分。
(11)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记人,叙事,也可以写景,状物。散文中无论 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所记叙或描写的人,事,景,物为依托。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的记叙,描写的深化。散文中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几种表达方式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12)戏剧是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
(13)供演出用的剧本,即戏剧作品。主要特点: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矛盾冲突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多的场次中反映出来;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行动化,口语化。
(14)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由于演出的需要,剧本里有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叫做“舞台说明”又称“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舞台说明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
5 童话 寓言 民间故事 神话知识要点
(1)童话 寓言都通过丰富的想象,采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塑造种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反映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两者不同点是童话更富于幻想,故事大都神奇曲折,语言生动浅显,富有儿童情趣。寓言则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短的故事里面,语言简朴明快,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一般都含有讽刺或劝戒的教育意义。
(2)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民间故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3)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6 新闻通讯的知识要点
(1)新闻和通信都是报道最近发生的新鲜而重要的信息,要求真实,及时。不同点:新闻比较简短,通信比较详尽。新闻以记叙为主,让事实本身说话,一般不作描写,议论,抒情等。通信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往往综和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新闻的语言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信则要求具体生动,它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对人,事作多方面的或全过程的具体报道。
(2)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标题通常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是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体则是介绍有关情况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3)新闻一般应交代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符号记叙文的六要素)
(4)新闻的标题有时不只一个,有正题(展示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引题(交代情况,烘托气氛);副题(对正题作补充说明)
7 书信有关知识要点
(1)日常书信一般有六个部分:称谓,问候,正文,祝颂,具名,日期。
(2)称谓应顶格写,单独一行,后面加上冒号。问候语是礼貌用语,应在称谓的下一行,空两格。
(3)祝颂语分两截,前一截连接正文,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一截必须另起一行,顶格写,以示尊重。
(4)具名的位置,应在祝颂语后一截的下一行接近末尾的地方。日期在具名的下一行靠右一点。日期最好写全,即年、月、日。
(5)专用书信,指的是生活书信以外的各种社交书信。这类书信除少数有特定的格式外,与生活书信大致相仿,只是不同的专用书信,有不同的习惯用语。专用书信的语言风格一般都比较庄重。
(6)商务信函由事由、函号、受文者、正文、落款五部分组成。
(7)申请书应有标题、称呼、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几部分组成。
8 广告的知识要点
广告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或文体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广告总是要宣传商品的优点和长处,但要注意实事求是。
广告写作的结构,包括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
标题是广告的眼睛,必须精心提炼。正文是提供商品信息细节的部分。目前常见并且宣传效果较好的广告文字有正书体、陈述体、问答体、证书体,幽默体。广告的结尾又叫落款,主要是交代厂商名称、地址、电话、电报挂号等,便于顾客购货或联系。
9 计划和总结知识要点
计划是一种应用文体。计划的种类很多,按内容分,有生产计划、工作计划、科研计划、学习计划等;按范围分,有国家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个人计划等;按性质分,有综和性计划、专门性计划等;按时限分,有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等。另外,还有“短期计划”和“长期规划”:一般说来,凡适用时间较短、内容比较详细具体的称作“计划”;凡适用时间较长、范围较广、内容较概括的称作“规划”,如三年规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但不何种计划或规划,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目标,措施,步骤。计划没有固定的格式,详细的计划多用条文形式,简要的计划多用表格形式,即按印的表格逐项填写,也可以两者合一,既有条文又有表格。
用条文形式写成的计划,一般由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标题就是计划的名称,应写在第一行正中。内容包括计划种类的名称、计划的期限等,有的还写明订计划的单位名称。正文就是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总的目标、具体的项目和指标、实施的步骤和措施等。结尾包括计划的制定单位的 名称(或个人姓名)和制定日期两项,写在正文的右下方。
总结的种类很多。按内容分,有生产总结、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思想总结;按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学期总结、阶段总结等;按范围分,有地区总结、部门总结、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等;按性质分,有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小结也属于总结一类,只是在范围大小、时间长短和内容详略等方面和总结有所不同罢了。
总结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三部分组成。
F. 求初中语文所有课文的文体,谢啦
记叙文最多、散文、文言文、小说第二,说明文第三~ 说明文练得是阅读能力,仅需阅读 写作不会出....文言文考的比较多然后就是小说、记叙文、、、散文比较少
G. 初中学语文文体有什么
初中语文四种文体知识简介
议论文阅读相关知识
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三要素
详细说明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论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
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论证方式: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2)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二、议论文结构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例2.“起录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说明文阅读相关知识
一、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客观事物作说明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特点、成因、功能、用途、关系等,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准确性、科学性、条理性、知识性是它的特点。
二、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因物因。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称科学小品文)。
三、如何综合阅读说明文
(一)抓准说明对象
所谓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阅读说明文,要在大体理清文章的基础上,准确抓准文章的说明对象。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1、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无论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有其特征,阅读是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的特征,弄清说明了特征,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
2、抓住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a、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b、抓中心句、关键句(能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对事物的特点进行概括。
c、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还必须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也就是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四)理清说明顺序
1、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也就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安排顺序,这种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的文章。包括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说明某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用空间的转换顺序介绍。往往是按照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以及东西南北等位置和方向。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种类、成因、功能等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等。
2、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
首先明确是哪类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以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为主;事理说明文:以逻辑顺序为主);其次,要找出体现说明顺序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另外,还可按行文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弄清文章的脉络,说明的顺序就能理清了。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⑴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⑵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如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课文举了赵州桥、卢沟桥)
⑶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如人分为男人、女人。)
⑷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⑸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⑹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⑺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8、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⑸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⑹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⑺引言论:引用,标记是引号。
9、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如打比方:形象生动;列数字:准确;举例子、作比较:通俗、具体;引言论:印证;分类别;条理清楚。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10、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记叙文相关知识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使用倒叙应注意交代清楚,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否则会影响表达效果。
插叙:指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入的另一段叙述。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
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补叙与插叙的不同在于:文字少,一般没有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文字;去掉补叙的文字,前后内容仍可以衔接起来。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记叙的线索有:以某个人物为线索的叫人线;以某一事物为线索的叫物线;以某一事件为线索的叫事线;以某个景物为线索的叫景线;以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叫情线。阅读一篇文章,怎样才能迅速地找出线索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多次阅读全文,再次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最后要还应该注意文章中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第三人称可以写得从容自由,无所顾忌。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1、描写(是使叙述形象化的一种写作方法)
A、从方法上分:
细描:运用较多的修饰词,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白描:较少的修饰词,抓住事物特点简略描写。
B、从内容上分:
(1)人物描写:外貌 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地点 时间 季节 气候 地理风貌
社会环境:社会背景 时代特征 家庭陈设 社会风俗
环境描写的作用:
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对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衬托人物心境,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可以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趋势。
C、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D、描写时应注意:
(1)明确描写的目的。不能为描写而描写,要考虑文章的立意。
(2)抓住人或事物的特点。
(3)要发挥想象,与修辞手法连用。
2、议论
记叙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对所记事物陈述自己观点的文字,就是讲述包含在所记事物中的道理的文字。它使文中记叙描写的意义更为突出鲜明,使文章内容更有深度。
(1)议论引出记叙(先写看法,然后具体说明)
(2)夹叙夹议(在叙述中同时进行议论)
(3)议论总结记叙(得出中心思想)
注意:议论不可过多,仍以记叙为主,否则会望而生厌。
3、抒情
(1)直接抒情(直接用文字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
(2)在叙述描写中抒情
(3)在议论中抒情
注意:不矫柔造作,要有真情。全文感情基调应该一致。
九、记叙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①比喻: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使表达生动活泼。③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④夸张:突出所描绘事物或情境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⑤对比:通过对比以突出事物间的差异,以显示事物的特点。⑥对偶: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⑦反问和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加强语气。⑧反复:强调,加深读者印象。⑨引用:增强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⑩反语:表达讽刺意味。
修辞手法
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仅供参考欢迎采纳 希望帮到你祝你学习进步
H.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一、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二、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二者的区别是?quot;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三、骈体文
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词义相互合对。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唐初仍沿习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
四、词
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五、小说
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按篇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1、志怪小说
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搜神记》。
2、轶事小说
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谈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是一种小说。
3、传奇小说
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其源出于六朝“志怪”。
4、话本小说
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为传授别人。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拟话本小说)
5、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
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内容。每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6、谴责小说
以揭露社会弊病,并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7、演义小说
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是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六、散文
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不受韵律限制,表达含蓄,意味深长。
按内容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记叙散文──以记人、事叙、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通过对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记叙描写,达到托物咏志、寓情于物的目的。常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导人们去追思和联想。
议论散文──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
1、古文
指以文言所写的散体文,别于骈文而言。唐韩愈反对魏晋以来骈俪的文风,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并称散体文为古文,后用为散文的专称。
2、记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梦溪笔谈》。
3、古议论文体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原君》(黄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
③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马说》、《师说》。
④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六国论》
4、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属议论文体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论积贮疏》(贾谊)。
②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陈情表》(李密)。
③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
④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
5、序、跋
6、赠序
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送东阳马生序》。
7、史传
①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
②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
③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
8、报告文学
散文中的一种新兴样式,是特写、文艺通讯等的总称。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迅速及时的报道社会生活中人们关心的事物,具有新闻性、形象性和政论性的特点。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
中国报告文学的三部里程碑作品《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
七、戏剧
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
戏剧的语言包括对白、独白;舞台说明。
戏剧的结构:独幕、多幕。
分类:按作品类型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题材分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按结构分有独幕剧、多幕剧。
元杂剧,包括散曲和杂剧。
1、散曲
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
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练,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议论,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杂剧
是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迅三部分。
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科迅是动作、表情。
结构:“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元杂剧的角色:“末”“旦”等。
I. 初中语文阅读按文体分类可以分为哪几
1.议论文
2.记叙文
3.小说
4.说明文
5.散文
J. 初中语文各类文体的考点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
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概括层意的方法(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 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要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回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2)记叙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记叙了……,点明了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叙述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以上各种修辞手法作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1、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2、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3、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总结全文、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 B、为后文设伏笔 C、作铺垫 D深化中心 E、衬托
F、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G、渲染 H、呼应、照应 I、对比 J、象征 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
17、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 ②空间变换法 ③稳步换景法 ④分门别类法
19、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包括(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动作描写(4)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
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ü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ü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ü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ü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ü (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以及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ü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2、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7、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 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 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 见第13个知识点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 ,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
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34、常见的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二、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三、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⑴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认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例证法: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证法: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喻证法: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法: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首先分辨文中用什么和什么作对比,然后分析对比为了证明什么,最后把握对比论证法的特殊作用——是非曲直分明,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