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及简略赏析资料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及简略赏析资料

发布时间:2021-02-25 07:57:43

A.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小题: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1分),却始终抑郁潦落、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形象(2分)。小题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这两句写秋日景物,又有很强的概括性:表明自己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是这样辛勤劳碌,但却没有结果。景物描写渲染出一派萧索凄怆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的伤心怀抱。②虚实相生。“西风驿马,落月书灯”实写秋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化用李白《蜀道难》名句,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这四句虚实相生,极写作者劳苦奔波却又落寞凄清、无人赏识的凄苦境况。③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光(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菜鲈鱼脍的张翰(季鹰),都是历史上敝屣功名富贵的著名“高士”。与他们相比,作者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确实十分可笑。(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两处给5分) 小题1:试题分析:张可久是一个始终沉抑下僚、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这首《普天乐·秋怀》就是他自觉岁月销磨而功名难遂的悲叹。这篇作品讲究格律、辞藻,用典较多,文词工巧婉约,颇能体现“小山乐府”的特色。小题2:试题分析:曲子以“普天乐”为词牌,以“秋怀”为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一种矛盾而彷徨的情绪。此曲一开始就用了一个设问句“为谁忙?莫非命。”道出了作者自怨自艾之情,表面上说命运难改,其实正现出了作者心中的愤愤不平。“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反思自己的前半生,诘问自己是否就是在瑟瑟秋风中奔波劳碌的驿马,不然,为何如此孤单寂寞?“西风”、“落月”、“红叶”、“冷”,这几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自己境遇的不幸,以一派凄伧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的伤心失意。“驿马”代指奔途,“书灯”暗示潜心学问,一年到头,日夜辛劳,孜孜以求,得到的却如李白、催明信所云,获取功名是“青天蜀道难”和“枫落吴江冷”的下场。后两句以“两字功名”开题自嘲,自甘飘零。无所适从,依违两难。以“笑“字转折,列举了子陵富江垂钓和季鹰思故乡莼菜的故事,显示出否定的态度,引人遐想。

B. 推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书,有加分

一:中国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导。
二:买鉴赏资料书,不如培养自己的诗歌性情,先读读一些优秀的现代诗歌,有兴趣了,鉴赏就容易了。仅仅买本参考书学鉴赏技巧,那是治标不治本。

C. 高中课外十首古诗(最好四言)加赏析

(1)龟虽寿(无) (2)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甘肃省平凉市·2010)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23~25题。(7分)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3.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作简要的分析。(3分) 24.诗中哪些景物是“田家”所特有的?(2分) 2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3.(3分)对偶(对仗)(1分)分析:如颔联的“绿水”对“青山”,“村边”对“郭外”,颈联的“开轩”对“把酒”,“面场圃”对“话桑麻”。(举出一例得1分,3例得满分) 24.(2分)场圃、桑麻、菊花(答出一种给1分,两种得满分) 25.(2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给分) 2、2010广西玉林防港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7题。过 故 人 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写老朋友邀我去农家做客。“鸡黍”、“田家”透出老朋友家浓浓的田园气息。B、颔联“和”、“斜”两字运用精妙,描绘出一幅绿树环绕、青山斜隐的美丽迷人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C、最后两句写诗人与老朋友相约重阳再聚,表现出老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读后余味无穷。D、全诗叙述了诗人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流露出诗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答案:D3、2007山东滨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6.诗中 “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2分)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2分) 答案:6.开轩面场圃 [评分标准]本题2分,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 7.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评分标准]本题2分,为开放性试题。指出具体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特点,给1分;说出表达效果给1分。三、精心原创试题(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1分) (2)“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合”和“斜”都用得好,请问它们好在哪里?(任选一词作答)(1分)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1分)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参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6)试描绘“绿,青”所展现的画面。(7)“待,还”两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诗评家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孟浩然的诗外表平淡却韵味悠长。请以“故,邀”两句为例,简析一下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答案示例:(1)示例:喜悦欢快(2)示例:“斜”字形象地描绘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3)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斜”)等,给1分;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的给1分,共2分。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4)抒发了诗人对故人和田园风光的留恋之情。(5)开轩面场圃 [评分标准]本题2分,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6)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7)抒发了诗人对故人和田园风光的留恋之情。(8)诗句就像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正是这平谈的文字写出了至交之间不用客套的交往方式。(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一、精心原创试题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幽”和“深”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本诗尾联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4、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流露出了诗人 情怀。5、本诗描绘的环境最突出特点是:6、颔联中镶嵌了两个字,着力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曲径清幽的环境。这两个字分别是:“ ”和“ ”。7、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8、这首诗的颈联“山,潭”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这句诗好在哪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9、放飞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首联所展现的画面。10、“万”与“但”是否矛盾,为什么?1——10题答案:1、写出了禅房花木扶疏,曲径通幽的环境。2、用反衬或衬托的手法,以声衬静,表现了空寂的感受: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声全部消失,禅院的宽寂可见一斑。3、欢快幽静 4、清晨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脱欲的景致;寄情山水的隐逸。5、幽静6、幽;深7、竹丛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8、这句诗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表达了作者欢悦的心境。(也可答“宁静”、“安祥”、“空灵”,意思对即可)9、清晨,呼吸着湿润、清新的空气,悠闲踏进古老的禅寺。抬头远眺,一轮朝阳正在远方的天际冉冉升起,阳光照耀着绵延起伏的山峦,照耀着郁郁葱葱的山林,也沐浴着古寺中的我。10、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馨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京剧恒。(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回答即可。)2、20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古诗欣赏,完成21-23题(每小题2分,共6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21.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22.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2分)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2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答案:21.C(2分)22.D(2分)23.不矛盾(1分)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分)(意思正确,表述清楚亦可得分)3、中考题:读本诗尾联,很容易联想起王维的另两句诗: 。他们都用衬托手法表现空寂的感受。答案: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2010山东济南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单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3分)答: 5.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怎样的愁绪寄予明月?(2分)答: 答案:4.示例:“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融情人景。5.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和担忧。2、2010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5分)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7.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8.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2分) 答案:7.李白诗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1分) 李煜词借月亮表达了离愁。(1分) 王建诗借月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1分)8.李白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李煜词用比喻手法,以“钩”喻月之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王建诗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任选一句作答,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3、2009广东梅州赏析诗歌,回答4—5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_______,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_______的气氛。(2分)5.诗的后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的感情。(2分) 答案:4、离散(漂泊) 哀伤(惆怅) 5、拟人(比拟或拟物) 牵挂友人(同情,思念)4、昆明市(08云南省)品读李白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按要求回答问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7.请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2分)答案:7.(2分)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5、扬州市(08江苏省)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 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 情景。(2 分)( 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3 分)答案:(l) (2 分)要点: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澡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1分);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l 分).(2 ) ( 3 分) 甲诗:(要点):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1分),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1 分);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1 分)乙诗:(要点):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l 分)寄托(1分)依依不舍的留别(1分)深情。6、2006日照市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7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2分)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答案:(1)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评分:本题共2分,答出一句得1分。(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评分:本题共2分,修辞1分,情感表达1分。七、精心原创试题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4、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中第一句通过写景,既点明了 。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切。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 将 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5、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 心情。6、寄情于物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哪些景物上?7、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上述景物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8、这首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D. 高中语文古诗赏析

全诗先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高楼于楼前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途跋涉容易才柳州却急耐登高处要遥望战友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积愫接荒接字说城高楼与荒相接乃楼眼所见于物起兴海愁思茫茫句即由喷涌展现诗眼前辽阔荒凉空间望极处海相连自茫茫愁思充溢于辽阔边空间辽阔境界深广情意作者却似乎毫费力写入第联摄诗题魂并逐层抒写展宏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近处所见惟其近景见真切故写细致描绘风急雨骤景象言赋笔赋兼比兴屈原《离骚》云:制芰荷衣兮集芙蓉裳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云:擥木根结茝兮贯薜荔落蕊;矫菌桂纫蕙兮索胡绳??謇吾前修兮非世俗所服芙蓉与薜荔象征着格美与芳洁登城楼望近处所见者特意拈芙蓉与薜荔显暴风雨情状使诗灵颤悸风曰惊雨曰密飐曰乱侵曰斜足见客观事物投射诗受芙蓉水何碍于风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密雨偏要斜侵能使诗产联想愁思弥漫呢景情境意赋比兴水着盐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渡远景契机乃近景所触发联想自目前处于情境友处境何呢于驰远目光随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仰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目;俯察则江流曲折似九肠景寓情愁思限字面看江流曲似九肠岭树重遮千目铢两悉称属于工范围意义看实虚前骈偶辞运单行气具流水优点
尾联前联发除表现关怀友处境望见惆怅外更深层意思:望见自想互访或互通音问;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要说互访易即互通音问十困难自要归结音书滞乡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高明处于先用共百粤文身垫再用犹自转才归结音书滞乡便收沉郁顿挫艺术效共句既与首句荒照应统摄题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同贬谪于荒已经够痛彼隔离连音书都送读诗至余韵袅袅余味穷题寄字神于曲曲传见诗用笔妙

E. 有关于高中诗歌鉴赏的资料

我是老师,看看这个高三的复习课吧 如果觉得有用 我把其他课件整理下给你

要领一:领会诗歌意象的含义。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寄托作者情思的具体物象。古诗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

望月怀乡,见流水则思韶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梅、兰、竹、菊,都有高洁脱俗的品质所指,莲可用来表达爱情,杜鹃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鹧鸪的叫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和离愁别绪,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行愁,浮云、班马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复习要领二:揣摩诗歌的一些语言特点

(一)诗眼: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传神精练的一个字。这里就涉及到诗歌炼字的问题。

1、就一般说,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称为"谓词")。一般是用动词充当的。因此,炼字往往也就是炼动词。

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形容词和名词,当它们被用作动词的时候,也往往是炼字。

杜甫《恨别》:

“草木变衰行剑外,干戈阻绝老江边。”

分析:“老”字是形容词当动词用。诗人从爱国主义的情感出发,慨叹国乱未平,家人分散,自己垂老滞留锦江边上。这里只用一个"老"字就充分表达了这种浓厚的情感。

3、形容词即使不用作动词,有时也有炼字的作用。

王维《观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分析:这两句诗中“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问:全诗的词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全词三见“醉”字,可见它的重要,是全词的

词眼。诗人壮志难酬,只能借酒浇愁,“醉”字中隐

含着太多的悲愤、辛酸和无奈。

“情真而不觉音之繁词之复也。”

——(清) 沈德潜

(二)不完全句:

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所谓不完全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最明显的不完全句是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

1、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2、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宋时梅尧臣评这两句诗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划线诗句有何语言特点?诗歌“言外”的“不尽之意”是什么?

答案:这两句诗纯用名词组成,勾画了一幅乡村破晓清冷的风景画,把“早行”写得生动而又逼真,真切地反映了出门在外的旅人辛劳的情状和清苦的心境。

(三)语序的变换:

在诗词中,语序的变换,有时是为适应声律的要求。

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语序的变换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

杜甫《秋兴》(第八首):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四)跳脱:指文意的跳跃和省略。

杜甫的《春日忆李白》: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复习要领三:把握常见的写诗技巧

1.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间接抒情:用典、托物言志、以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

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情操。

2.常见技法:

渲染、象征、白描、比喻、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

结语:

朱自清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一文中说过:“有些人读这些诗,也许会觉得不真切。但是会读诗的人,能够设身处地替古人想,依然觉得这些诗真切。这是情感的真切,不是知识的真切。”

复习要领四:明了诗歌的题材风格

(一)关于诗歌题材:

诗歌根据题材划分,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别:

1、借景抒情诗(如李白《月下独酌》、杜牧《江南春》)

2、咏史怀古诗(如杜甫《蜀相》、陈子昂《登幽州台》)

3、伤春悲秋诗(如杜甫《登高》、欧阳修《蝶恋花》)

4、羁旅行役诗(如孟郊《游子吟》、李商隐《夜雨寄北》)

5、山水田园诗(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陶渊明《归田园居》)

6、托物言志诗(如骆宾王《在狱咏蝉》、于谦《石灰吟》)

7、即事抒怀诗(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8、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王翰《凉州词》)

9、谈禅说理诗(如王维《过香积寺》、王之涣《登鹳雀楼》)

10、闲适隐逸诗(如贾岛《寻隐者不遇》、苏轼《行香子》)

11、悼亡游仙诗(如苏轼《江城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2、赠友送别诗(如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别董大》)

13、怀乡思人诗(如李白《春城洛城闻笛》、秦观《鹊桥仙》)

14、讽喻谒进诗(如白居易《长恨歌》、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

15、题画遣兴诗(如王冕《墨梅》、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二)关于诗歌风格:

唐诗的主要风格流派:

王维、孟浩然——静逸明秀

王昌龄、崔颢——清刚劲健

高适、岑参——慷慨奇伟

李白——清新俊逸 杜甫——沉郁顿挫

韩愈、孟郊——雄奇怪异
阅读(56)|评论(1)|收藏(0)|打印|举报

F. 十首高中课外古诗词及鉴赏

1、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鉴赏: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2、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鉴赏: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3、东栏梨花

宋代: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鉴赏:《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4、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鉴赏: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5、春愁

清代: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鉴赏: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的大意说:春回大地,面对着春天的景色,引起我无限春愁,这春愁无涯无际,难以排遣,勉强观望山景,仍然难以消除胸中的悲愁。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为此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

6、绝句

元代: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鉴赏: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7、春行即兴

唐代: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鉴赏: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却构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种孤寂、凄凉、愁苦、叹惋的感情,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8、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代: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鉴赏:这是诗人是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清明时分,春雨飞飞,诗人和陈秀才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沙上祭祖,满身的泥土尘埃和雨露,那是非常的零乱,诗人感慨以这样行色匆匆的方式回乡祭祖,那是让人感受到似乎有那么一些悲哀。

9、夕阳楼

唐代: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鉴赏:这首诗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艺术的手法来诠释心中的愁绪和感慨,读起来沉郁真挚,依稀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楼独立、孤鸿飞翔的画面。李商隐用他生动的笔墨,既写出了夕阳楼的真实风景,也尽情倾诉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10、春晚

宋代: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鉴赏:这首诗前四句选用依依的杨柳、飞舞的蝴蝶、飘落的花瓣、掠水的燕子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图。后四句,诗人由晚春之景联想到人生,惆怅不已。第三联,不仅写出了诗人笃重友情,要与朋友一起欣赏这美景,而且以“笑语”反衬“惊”,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心灵震动之强烈。最后一联,诗人感慨生命的短促。晚春是一季之终结,斜晖是一日之终止,倚杖于晚霞中的老人心中充满了寂寥哀伤之情。结尾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G. 请问实用的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赏析攻略。

《高考百题大冲关》很好

H. 高中语文 古诗赏析

1.渲染,衬托之妙,用入定的寂静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寂寥
2.用词之妙,“倚”字刻画了诗人思远人的茕茕孑立一往而深的形象
3.侧面描写之妙 “倚高楼”侧面描写了秋月的皎洁

I. 古诗简略赏析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清平调三首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倾国:喻美色惊人。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解释:消散。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贵妃和牡丹。
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色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雨幕笼罩下,西湖群山奇妙朦胧。在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施比西湖,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阴柔之美,同样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体现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乙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黄昏离别的愁绪浩荡满胸,挥鞭吟诗奔向遥远的东方。这两句一方面表达了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又表达了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跳出了令人愁苦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落花并不是没有情感的东西,化作了春泥还滋养着芳花。用鲜花作比,花瓣虽然谢落,但它绝不是无情的随风飘洒,而是立志将自身化做肥料,用来滋养新花。诗人借此来比喻自己虽然辞官不得重用,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愿意为国效力。

打水仗》

乘兴挥枪学少年,小舟冲散半江烟。

银花随手凌空绽,笑把童心洒满天。

咏物咏事七绝,每能从寻常处造出不寻常意蕴。尤以咏物七绝开拓得心应手。这首咏事七绝,以描写入笔,缀以想象妙思,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里画外境。
首句入题简洁,前四字尚平平,“学少年”三字蕴机锋,点明人物年龄。承接句即入味,“小舟”和“半江烟”用“冲散”连接,情景顿出!转句仍用描写文字,仍见情景生动。而结句一“笑”一“洒”,于情景中见心境矣。
为七绝,文字少,忌一味白描,忌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能景中寓情,便可观也。用清浅而隽永文字,写人生一个镜头,而此瞬间画面,却寓有欣欣意,人生多少辛苦事,能放开时便须放开,从这里亦可读到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
乐而不淫,哀而不怨,庶可从此读之。

可以自己删减!!!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课外古诗及简略赏析资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