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必修15通假字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15通假字总结

发布时间:2021-02-26 05:23:19

高中语文每篇文言文重要词语解释和重要语句的翻译及通假字的总结

你好!
主要是每篇文言文的主要词语解释和通假字、古今异议的一个总结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❷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所有通假字

《归去来兮辞》曷不委心任去留 (通“何”,为什么)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衡通专“横”,与“纵”相对)景翳翳以属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景通“影”,日光)《腾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治)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失)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逍遥游》北冥有鱼 “冥”通“溟”而征一国 “而”通“能”小不知及大知 “知”通“智”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陈情表》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四十有四 (通“又”)

❸ 高中语文必修1-5通假字

1到4都有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❹ 高中必修一通假字及解释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12、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 同上。
15、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 (bīn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 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 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 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同上。
23、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 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 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 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❺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考通假字都有哪些

1.乡,通“向”来:“自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更多知识点可关注下北京新东方中学全科教育的高中语文课程。

❻ 谁能给我人教版初高中(到高二必修五)语文的通假字(30个)和古今异义词(最多15个)多谢!!

常见通假字汇释153例
河北省磁县一中张晓波
(注:参考文章多为初高中课本选文,选文在选入课本时很多已做修改,本文皆按原文。)
1、案 按 ⑴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⑵用手摁或压。“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订鬼》
2、陌 百 数量词,一百(钱)。“与窦娥烧一陌儿。”《窦娥怨》
3、颁 斑 花白头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4、板 版 印刷用的文字或图形。“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5、倍 背 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6、弊 敝 困顿。“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
7、拂 弼 辅弼。“人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辟 避 躲避。“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倄之战》
9、辨 辩 辩解。“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
10、材 才 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1、裁 才 刚刚。“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12、采 彩 色彩。“须臾成五采。”《登泰山记》
13、仓 苍 青色。“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14、唱 倡 倡导。“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15、钞 抄 抄录。“道中手自钞录。”(《指南录》后序)
16、沈 沉 深沉。“暮霭沈沈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17、秤 称 称轻重。“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般涉调》高祖还乡)
18、绌 黜 免职。“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屈原列传》
19、卒 猝 仓猝。“群臣惊愕,卒起不意。”《荆轲刺秦王》
20、趣 促 催促。“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
21、厝 措 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22、错 措 放置。“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
23、得 德 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24、雕 凋 枯落。“岭峤微草,凌冬不雕。”《采草药》
25、丁 叮 叮嘱。“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26、顿 钝 受挫折。“敌兵不顿而利可全。”《谋攻》
27、尔 耳 罢了。“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28、而 尔 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9、反 返 返回。“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
30、奉 俸 俸禄。“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触龙说赵太后》
31、不 否 (1)吗,表疑问。“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不是这样。“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32、父甫 古代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长乐王回深父。”《游褒禅山记》
33、复 覆 覆盖。“中轩敞者为舱,篷复之。”《核舟记》
34、 彀 够 能够。“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
35、酤 沽 买."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训俭示康》
36、故 固 本来。“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37、灌 盥 洗手。“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38、亏 诡 差异。“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察今》
39、函胡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南声函胡,北音清越。”《石钟山记》
40、曷 何 为什么。“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41、盖 盍 为什么,怎么“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42、衡 横 (1)横着。“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古:经常。今:平常,一般。

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 古:大腿。今:屁股。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出处同上) 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8.复前行,欲穷其林。(出处同上) 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出处同上) 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10.问所从来。(出处同上) 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出处同上) (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12.无论魏晋。(出处同上)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13.便扶向路。(出处同上) 古:沿着,顺着。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出处同上) 古:像这样。今:这样。

15.欣然规往。(出处同上)古:计划。今:规则,成例。

16.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古:买。今:集市。

17.木兰不用尚书郎。(出处同上)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

18.当户理红妆。(出处同上)古:窗户。今:门

19.坐我西阁床。(出处同上)古:坐具。今:卧具。

20.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今:将来的光景。

22.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古:这样。今:量词。

23.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古:适逢,正赶上。今:会见。

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出处同上)古:在这时。今:因此。

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魏学《核舟记》) 古:特别手巧。今:新奇而巧妙。

26.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彭端淑《为学》)古:雇船。今:买船。

2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出处同上)古:及,到。今:过了。

28.邑人奇这,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古:渐渐。今:稍微。

29.孟尝君特鸡狗盗之雄耳。(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古:只不过。今:特殊,超出一般。

30.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古:山岗高地。今:把持和独占。[注:陇同垄]

31.然而不能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

32.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处同上)古:这样以后。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3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古:浅陋。今:粗俗,低下。

3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出处同上)(1)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加。古:虚夸,以少报多。今:增加。

3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出处同上)古:案件。今:监狱。

36.然后叹借者用心专,而少年之岁月为可惜也。(袁枚《黄生借书说》)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

37.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今:言行恶劣,不道德。

3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处同上)古:眼泪。今:鼻涕(古用“泗”)

39.未尝不叹惜痛恨于桓灵也。(出处同上)古:遗憾。今:仇恨,怨恨。

40.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1)若。古:你。今: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质或事物。

41.则久已病矣。(出处同上)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42.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可惜,可叹。今:值得怜悯。

❼ 高中语文的全部通假字、词类活用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近期目标力图使学生弄清楚关于词类活用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名词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远期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给学生复习文言文一点方法指导。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练习中的句子所属的名词活用类型正确归类,分析总结出名词活用的常见规律,并加以概括化。2、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

教学内容:以名词活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同时引导学生课后以此为例,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

教学步骤:
一、明确考点
1.明确考纲要求,使学生知道“考什么”。
2005年《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有:
1、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明确高考题型,使学生知道“怎么考”。
主要有两大类:(课件展示)
⑴单独设题。
比如,1998年上海高考试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则群聚而笑之
B.吾得兄事之
C.令两个蹲踞而背倚之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⑵用某些实词作为题眼设置在翻译题中。
比如,2005年高考:
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败逃)
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暮、朝:名词活用为状语)
明确:近几年的高考更多地是采用这种设题形式,而且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

明确本课内容:以名词活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同时引导学生课后以此为例,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

二、锦囊妙计
引导学生由概念走向课文内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

提问:一、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课件展示)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⑸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⑹左右欲刃相如。
⑺人皆得以隶使之。
⑻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⑼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⑽范增数目项王。
⑾吾师道也……
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⒀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⒁吾从而师之。
⒂常以身翼蔽沛公。
⒃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⒄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⒆无乃尔是过与?
⒇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学生讨论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引导归类: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⑴、⑷、⑹、⑻、⑽、⑾、⒃、⒅、⒆
名词活用为状语:⑵、⑶、⑺、⑼、⑿、⒀、⒂、⒄
名词活用为使动词:⑸
名词活用为意动词:⒁、⒇

提问:对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中的句子还可以再归类吗?请找到归类的标准。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类,思考、归纳活用的规律。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⑹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⒃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咽下)(《六国论》)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课件展示)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⒆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季氏将伐颛臾》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课件展示)

⑻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过秦论》)
⑾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课件展示)

⑽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
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齐桓晋文之事》)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课件展示)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劝学》)
⑿日削月割。(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六国论》)
⒀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
规律五: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课件展示)

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
⑺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⑼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黔之驴》)
⒂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⒄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
规律六: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课件展示)

⑸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
⒁吾从而师之。(师:以……为老师)(《师说》)
⒇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为宾客)(《《伤仲永》)
规律七: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课件展示)

提问:以上归纳的规律能用更精炼的语言表述以便记忆和运用吗?
教师明确:(课件展示)
名词活用歌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
不能带兵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
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
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三、牛刀小试
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疑难,以形成能力。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课件展示)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⑴夜缒而出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晚上)
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鄙: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把……作为边境)
⑶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东边;封: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成为边界)
⑷秦伯说,与郑人盟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盟:名词活用为动词,订盟约)

(二)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鲁语上》

⑴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翻译:季文子在宣公、成公时期做国相,家中没有穿丝绸的妾妇,马也不喂粮食。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⑵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人们大概会认为您是吝啬,而且使国家也显得不光彩。华:名次活用使动词,使……光彩)
⑶无乃非相人者乎(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吧!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

(三)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翻译: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女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跟她一起织布)
①烛:名词活用为动词,买蜡烛;②夜:名词活用为状语;③夜:名词活用为动词,夜织;④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四、布置作业 (课件展示)
1、阅读《高考备考指南》(系统复习)P92-131、《手册》词类活用内容,按照本课的做法自己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
2、完成《高考备考指南》(专题训练)P77-96有关词类活用练习题。

词类活用课堂练习
一、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⑸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⑹左右欲刃相如。
⑺人皆得以隶使之。
⑻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⑼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⑽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⑾吾师道也……
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⒀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⒁吾从而师之。
⒂常以身翼蔽沛公。
⒃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⒄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⒅范增数目项王。
⒆无乃尔是过与?
⒇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二、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夜缒而出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秦伯说,与郑人盟。

(二)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鲁语上》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无乃非相人者乎!

(三)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❽ 高中常见通假字有哪些

高中语文文言文 有很多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12、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 同上。 15、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 (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 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 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 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同上。

23、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24、卒惶急无以击轲 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 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 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28、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38、岁亦莫止。 (莫,通“暮”) 39、彼尔维何。 (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42、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

❾ 高中语文选修1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总结

1、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邹忌修八尺有余(有,)
徐公来,孰视之(孰,)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曾益其所不能(曾,)
衡与虑(衡,)
法家拂士(拂,)
指通豫南(指,)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
甚矣,汝之不惠(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一厝朔东(厝,)
无陇断焉(陇,)
裨补阙漏(阙,)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
发闾左 戍渔阳九百人(,)
为天下唱(唱,)
固以怪之矣(以,)
身被坚执锐(被,)
2、古今异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狱,)
忠之属也(忠,)
可以一战(可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
窥镜而自视(窥,)
暮寝而思之(寝,)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
能谤讥市朝者(谤讥,)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钟,)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征于色(征,)
发于声(发,)
而后喻(喻,)
河阳之北(阳,)
达于汉阴(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
荷担者三夫(荷,)
北山愚公长息(息,)
虽我之死(虽,)
惧其不已也(已,)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由是感激(感激,)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临表涕零(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臣本布衣(布衣,)
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
3、词类活用
用法归纳:
(1)使动用法:分为A、动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分为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为动用法
(3)名词活用为动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名词活用为状语:分为:A、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作状语;B、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名词作状语;C、表示对人的态度的名词作状语;D、表示比喻的名词作状语;E、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的名词作状语。
技巧提示: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记忆。
特别警示:在复习与解答此部分试题是一定不要鼓励地去死记硬背,要学会用练习的观点,将字词以及其他基础知识放到句子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放到具体的篇章中,放到具体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与记忆,这样才不至于偏离具体的轨道。

例句: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

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

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

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

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

此皆良实(良实:)

优劣得所(优劣:)

攘除奸凶(攘除:)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必修15通假字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